CN1391753A - 中央控制设备同分散通信设备的信号耦合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央控制设备同分散通信设备的信号耦合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1753A
CN1391753A CN00815894.0A CN00815894A CN1391753A CN 1391753 A CN1391753 A CN 1391753A CN 00815894 A CN00815894 A CN 00815894A CN 1391753 A CN1391753 A CN 1391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signal
connect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158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9643C (zh
Inventor
R·温德克
S·L·温克勒
E·F·克莱恩
A·埃梅林克
A·斯蒂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391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1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96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96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14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58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main exchange and sub-exchange or satellite
    • H04Q3/62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main exchange and sub-exchange or satellite for connecting to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H04Q3/625Arrangements in the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4User Network Interface
    • H04L2012/5618Bridges, gateways [GW] or interworking units [IW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65Interaction of ATM with oth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31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04Central control, comput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4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2PB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2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Configuration within the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89LAN, inter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讲述了新型的专用小交换机以及现有设备的迁移解决方案。通过传输网建立通信连接,并由中央控制设备集中地实行控制,所述的中央控制设备经两级的通信连接被连接到分散交换设备和接线组件上,其中,分散地实现控制信号的收集和分配,并经ATM网或以太网连接从相应的分散设备建立通往中央控制器的控制连接。

Description

中央控制设备同分散 通信设备的信号耦合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交换设备内传送信号、尤其是传送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所述的交换设备尤其是大面积设立的小交换机,其中从一个中央设备控制多个分散的设备。
对通信基础设施、譬如专用小交换机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对交换设备的传输数据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原因是在于对语音通信、视频通信和数据通信的需要量在不断提高,由此必需采用带宽更宽的网络来建立通信连接。交换设备在可连接的用户数量方面也需要更高的灵活性,因为基础设施在技术上必须跟上通信设备用户的事务处理的灵活性。由此更加需要灵活的且可模块化地扩展的专用小交换机。
常规的设备是基于位于通信终端之间的、借助耦合区建立的时隙多路复用连接,为此由控制设备产生如下一些指令,由该指令给出把输入连接的哪个预定的时隙分配给输出连接的哪个预定的时隙。这种耦合区通常适合于建立预定数量的连接。在此,所述连接的数量取决于小交换机的常规需要量。该数量通常在最多为数千个输入和输出连接的范围内变化。因此所述的设备并不非常适合于灵活地匹配增长的用户数量。同样,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标准把通信连接中每时隙的数据传输容量限制到最大为64KB。由于这些预给定而加难或阻碍了用户专门对每个连接的不同数据速率的灵活匹配。
此外在常规的设备中,通信基础设施的结构在分散设备-它们由中央控制器供给信号-的网络形式方面受到了限制,因为在传输控制信号时必须满足严格的时间要求,而从预定长度的控制线路开始再也不能遵守该时间要求。目前在这种信号线路上是采用HDLC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来传输信号,这些信号还通过预给定一些确定的时隙来控制所述分散设备内的各个设备去访问PCM数据流(脉码调制)。如果HDLC连接被简单地延长,则在所参与的通信方之间的链路末端处就不满足所述的时间要求。必须如此地改变所述的通信方,使得它们对时间特性具有更低的要求。这在实践中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可能涉及大量的通信方,因此产生较高的耗费,并且必定在通信方内带来更多的诸如存储器等资源。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给出另一种方法与装置,以用于中央控制设备同分散通信设备的信号耦合,其中它们在中央和分散设备之间的距离方面没有限制。
对于所述的方法,该任务由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而对于所述的装置,该任务由权利要求9所述的特征来解决。本发明的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仅一个子通信链路上的非常合适的通信协议来确保时间紧急的信号通信。于是在另一子连接上、尤其是远程连接上可以采用对此合适的另一种通信协议。利用该方法可以优选地实现如下效果,即可以继续使用分散设备内的现有组件,而不会使通向中央控制设备的连接线路长度受到限制。优选地同样还优化了信号传输,因为只直接传输所述的信号,从而取消了把一种协议打包到另一种协议时所发生的附加计算费用。由此还只须传输更少的数据,从而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可实现时间优点和更高的数据容量。
优选地采用按照OSI(开放***互连)层模型进行构造的标准化通信协议,因为在市场上可以得到针对这类协议而标准化的设备(模块,协议栈),由此可以轻易地考虑通过使用更快的设备来按要求提高通信连接上的传输特性。由于在每个子通信链路上只传输所述的信号,所以以最佳的方式只传输有用数据量,而且数据传输结构可以被限制为所需的最小尺寸。
优选地,在最低层级上的第一通信协议中使用HDLC方法,因为以该方式可以继续使用目前已具有HDLC接口的分散设备内的各组件。该HDLC方法优选地与第二通信协议结合起来,该位于最低层上的第二通信协议要么表现为以太网协议,要么在那儿按照ATM协议进行传输。通过该方法可以使用为远程传输而建立和提供的网络,其中,尽管网络交换和传输具有不同的原理,但从层3开始可以再次使用相同的协议层。因此,无需技术开发费用便也可以构造不同协议和网络的混合配置。优选地,ATM传输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远程通信连接,因为在通信连接上可以建立不同的传输质量,由此在信号通信中遵守预定的时间要求。
在所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案中,优选地在网络交换层上使用因特网协议,因为该因特网协议已经被提供给不同的传输媒质,并由此可以为不同的传输媒质使用相同的传输和网络交换业务。
在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案中优选地传输控制信号,因为在此对通信方存在严格的时间要求,根据上述方法无需在分散设备内进行变更,而且已经有控制信号的传输方法用于所述的HDLC方法,因为它们在惯用的设备中已经是如此实现的,而且因为可以给远程通信连接使用不同的网络。
上述方法的改进方案非常适用于把多个分散设备耦合到一个中央控制器上,因为必须收集、协调和分配分散的信号,并只须成束地在一个线路上将其传输给中心。
优选地,可以在集中成束时把多个信号打包到一个IP包中,并由此减少协议的管理费用。有用数据与协议数据的比例由此变得更好,并因此在网络上产生更低的负荷。
优选地,为管理多个分散设备而可以建立一些群,并为这些群分别收集和分配信号,因为利用该方式已经可以在分散设备内使用一些针对已知类型的中央设备而采用的信号收集及分配设备。
优选地,如果是管理分散设备的多个群,则在处理之前先在中央控制设备内执行信号的分类,因为利用该方式可以实现按群对信号进行明确的优先化和预处理。
对于在分散通信设备和中央控制设备之间进行信号耦合的装置,它优选地使用至少两种类型的连接线路,并在该连接线路上实施不同的传输协议。对于邻近区域的信号交换,优选地使用基于HDLC的协议,因为通过该方法可以根据HDLC协议并利用其在分散设备内的紧急时间要求而继续使用已知和现有的分散设备,而且可以为该分散设备至中央控制设备的远程通信使用因特网连接或ATM连接,因为在市场上已建立标准化的产品,以至于简单地通过购置商用产品便可以在传输容量方面覆盖一个较宽的谱。
优选地,可以根据需要的传输容量和距离来为所述的远程通信连接使用不同的、可用于多种网络的媒质。因此在多个分散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由不同传输媒质组成的混合配置。
在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案中,第一通信连接被优选地实施为背壁电路板总线的形式,因为利用该方式可以把已经以分散设备的形式存在的组件不加改变地从常规设备过渡到新设备。同样,这种改进方案只需要较少的用于改进分散设备的附加改进费用。
优选地在分散设备的区域内进行一种协议转换,因为利用该方式可以最佳地确保按照HDLC方法进行时间紧急地传输。同样,在专用小交换机的区域内也可以取消用于执行协议转换的附加装置。此外,这种分散地布置的转换装置还能精确地使其转换容量同相应分散设备的通信业务量进行匹配,并因此得到非常有效地利用。
尤其优选的是,在用于管理第二通信连接的中央控制设备内设立一种特殊的装置,用于对从不同第二分散设备输入给它的或需要发送给这些第二分散设备的信号进行分类和分配。利用该方式确保了通过多个分散设备进行预定的信号处理,并优选地确保了还能通过多个分散设备优先化地处理这些信号。
如果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被实施为ATM网,则所述的中央控制设备被优选地划分为两个单元,其中一个只须具有ATM接入,而另一个则经惯用的以太网通信连接被连接到所述的单元上。这种方案有个优点,即普通的中央控制设备能够最大程度不变地继续被使用,而且无须被进一步改进以接入到ATM网。此外,所述的ATM网既可以用于传输控制信号,也可以用于在终端之间传送通信数据,其中在通信协议的层3上只须实施因特网协议以传输控制信号,而且也可以在该层上按以太网的方式过渡到中央控制设备。因此可以取消中央控制设备和分散通信设备之间的以太网连接。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用于传输通信数据的网络拓扑完全可以不同于用于信号交换的网络拓扑。通信设备的用户有个优点,就是他只须具有ATM网络端口,而不需要另外还具有以太网端口。
尤其优选的是,在所述的第二中央设备内执行所述的信号处理,因为利用该方式还可以把迄今惯用的***设备引入到信号控制过程中,以便能以任意的方案运行和控制由迄今常用的专用小交换机设备和新型的新小交换机设备所组成的混合。尤其有利的是,根据上述装置的改进方案而在中央控制设备内产生用于耦合区的连接控制的控制信号,并将其传输给所述的第二分散通信设备,或在混合装置的情况下用于控制所述的耦合区。利用该方法可以在交换设备的整个范围内建立通信连接,而且与通信用户是连接在新型设备上还是连接在惯用设备上无关。
下面借助附图来进一步讲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常规的通信装置,
图2示出了具有分散设备的通信装置的实施例,
图3示出了由一个中央设备和多个分散设备组成的网络结构,
图4示出了分散设备至中央设备的连接,
图5示出了基于ATM网的信号耦合装置的优选结构,
图6示出了用于经ATM网把分散设备耦合到中央控制设备上的详图。
在图1中示出了一种具有中央控制设备的已知小交换机150的实施例。所述的小交换机与两个***设备P1和P2相连,在该***设备上连接了数字或模拟式工作的通信终端KE1和KE2。该***设备P1和P2被装设在相同的空间范围内,譬如第一中央设备ZE1内。也就是说,它们位于同一房间或同一机柜内。所述的终端占用了具有通信数据的PCM(脉码调制)数据流的预定时隙。在此,所述的数字或模拟通信终端KE1和KE2经接线组件SLMO1和SLMO2相连,该接线组件通过经控制信号所确定的时隙向或从所述的PCM数据流输入或提取为相应终端所确定的或来自各终端的数据。在图1中用100或200表示了两个PCM数据流。同样还示出了信令连接110或210,通过该信令连接可以同中央控制器进行信号通信。在该图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各个连接的拓扑中只表达了所述连接的逻辑表示,此处不涉及物理表示。在该网络的技术实现中,传输数据和信号可以无限制地经相同的通信媒质进行传输。
另外,此处还示出了***设备P1、P2和供给组件LTUC1、LTUC2,由所述的供给组件控制通往各***设备的接线组件-譬如SLMO1和SLMO2-的数据通信。在此,控制信号通过线路110输入到所述的***设备,以及控制信号通过线路210输入到***设备P2。从该已知的小交换机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该交换设备的各部件的这种布置情况下,需传输的信息和经协调的信号通信进行交换的信令信息都必须输入到中央设备ZE1中。
具体地讲,此处通过信号装置DCL收集和分配信号2,而这些信号2可以在中央设备ZE2与***设备P1、P2之间进行交换。通过呼叫处理CP来控制通信连接的建立和拆除,其中该呼叫处理还被用于设备特有的接口功能DH,而该接口功能譬如以程序模块的形式来实现。尤其给所述的耦合区MTS产生调节指令1。这种调节指令主要是控制把所述耦合区的哪个输入端连接到哪个输出端上,以便经该交换设备提供通信连接。因此在这种已知的通信装置中,控制和连接功能是由所述通信网的空间集成的单个功能单元来执行的。在这种面向中心的配置中将会产生问题,因为必须把所有需要传送的数据输入到中央设备ZE1中。即便譬如连在同一***设备P1上的两个通信终端打算进行相互通信,也会是这种情况。这种集中的布置还决定了较高的布线费用,因为控制线路和通信线路都必须输入到中央设备ZE1中。大面积地分布***设备是不可能的,因为借助HDLC协议经控制线路进行时间紧急的信号通信不可能通过任意长的线路段来实现。为了借助该设备实现大面积的覆盖,可以设想耦合多个设备,但是会丧失集中接口和譬如集中业务特征控制器等形式的单设备的优点。此外,在其结网时还必须装入附加的中继模块,并且还要为其连接敷设附加的连接电缆。这种小交换机也不是能随意模块化地扩展的,因为所述的耦合区MTS譬如可能只是以整体被提供的。这意味着,在极端情况下必须为单个的附加连接购买和安装一个具有譬如4096个端子的新耦合区。传输速率在这类***中譬如因如下可能性而被限制,即每时隙最多只能传输64K比特,或者传输另一个由管理规定或由技术决定的、通过ISDN标准预给定的数据量。在此,用于专门通信连接的不同数据速率是不可能的。
图2示出了用于经分散设备建立、拆除和运行通信连接的一种装置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的分散设备由一个中央设备进行控制。在此示例地示出了专用小交换机250。在图2中,与图1相同的设备构件是用相同的参考符号来表示的。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在该通信装置中存在一个独立的传输网700和一个独立的控制网310/410。交换设备的这类结构有个优点,就是可以为传输网使用业已存在的网络,譬如公众网或专用网的形式。此外,只须把控制网引入到中央设备ZE2中。
在此图中示出了数字或模拟通信终端KE1和KE2,它们均被连接在接线组件SLMO1和SLMO2上。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这种装置250中还可以构想和集成如下的终端,它们可以直接地、无需SLMO而被连接到传输网700上。因此也可以直接连接ATM终端或基于IP(因特网协议)的终端。
另外也可以知道,所述的分散设备DZ1和DZ2均具有分散的交换设备CS1和CS2,它们可以譬如被实施为ATM接入设备的形式。同样还可以直接看出,不再装设用于连接任务的耦合区MTS0。替而代之的是由传输网来接管所述的连接任务。
为了控制所述的分散交换设备CS1和CS2,经控制线410和310给该分散交换设备CS1、CS2分别传输至少一个关于专用信号的控制信息以建立和拆除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的控制线是控制网络的组成部分。所述的控制信息包含有与时隙有关的控制信息,它是从耦合区MTS的控制指令中导出的。另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数据链路300或400上实现了把PCM数据转换成ATM信元数据。此处需注意的是,在这里采用ATM网作为传输网只是当作实施例。同样可以考虑因特网或其它IP连接或甚至TDM连接来作为传输网。在此,相应网络的选择取决于所倾向的应用目的,并可以延伸到所有可用的网络品种,包括在窄带和宽带的领域。
由于在这类装置中取消了通向中央设备ZE2的通信连接,所以在该实施方案中不必为譬如从DZ1和DZ2经公共线路-譬如专用线-而通向中央设备ZE2的两个通信连接缴纳通话费用,而迄今在图1所示的设备150中的远程***设备PE的情况下,从PE1到PE2的通信则是需要付费的。为控制连接建立和与之有关的信号交换,在所述分散的交换设备CS1和CS2上实现一种依赖于传输网的呼叫处理,但它基本上只局限于基本呼叫功能性。在此,业务特征由中央控制器ZE2来实现和提供。位于不同中央设备之间的连接是由中央设备ZE2通过包含有控制信息的信号来控制的。
这种装置的优点在于,它既具备窄带能力又具备宽带能力。但必须重新研制有可能在所述分散设备内采用的背壁电路板,以便不同于TDM背壁电路板而建立宽带的连接。另外,所述的传输网既可以应用于公众网,也可以应用于专用网络,或者应用于两种网络的混合。另外还可以在空间上无限制地给所述的中央设备ZE2装配较远的分散设备,以便使这类专用小交换机也能提供极大的布置,而这种布置又给更大的面积区域提供了通信连接。在此,由于保留了用于控制的中央设备,所以能以较小的变化进一步使用现有的软件。相反,如果同样还分布象耦合区那样的控制器,则必须研制新的控制方法和建立新的机制以确保所分布的数据库的一致性。这类设备250相对于150那样的结网***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该分布式***的作用特性就象单个的电话交换设备一样,并由此在那儿可以运行只在设备范围内实现的业务特征。从而取消了调整各个业务特征以使它们能胜任网上的工作。因此同样可以继续使用集中接口和应用程序。
图3示例地绘出了专用小交换机450的结构。可以看到一个中央控制设备ZE2,它经第二通信连接1001、1010和1020与第二分散通信设备DZ1、DZ10和DZ20保持通信。所述的通信连接通常涉及远程通信,利用该远程通信可以实现不同第一分散通信设备的时间较为不紧急的耦合。附图中位于DZ1和DZ2之间的点是表示可以经第二通信连接把任意多的分散设备DZ连接到所述的中央设备上。作为这种用于远程通信的网络的实施例,可以列举出:ATM网、以太网或其它传送IP的网络。给每个第二分散设备分配一些第一分散设备。该第二分散设备经第一通信连接与所述的第一分散设备保持通信接触。利用该通信连接从所述第一分散设备向第二分散设备展开信号通信,而所述的第二分散设备在此被用作与中央控制设备ZE2进行通信的中继站。
第一分散设备DZ12、DZ15和DZ19分别经第一通信连接2012、2015和2019被连接到第二分散设备DZ1上。位于第一分散设备D12和D15之间的点是表示:在第二分散设备的技术允许范围内可以分别经第一通信连接把任意多的这种第一分散设备连接到该第二分散设备上。此外,第一分散设备DZ102、DZ105和DZ108还经第一通信连接2102、2105和2108被连接到所述的第二分散设备DZ10上。所述用于信号通信的第二分散设备的功能性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了与所述的中央控制设备ZE2进行信号交换,第一分散设备DZ202、DZ207和DZ237经第一通信连接2202、2207和2237被连接到所述的第二分散设备DZ20上。在所述装置的一种优选改进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分散设备DZ12~DZ237被实施为用于通信终端的接线组件SLMO。通向各第一分散设备的第一通信连接2012~2237通常涉及被用于传输时间紧急的控制信号的连接。为此在所述的第一分散设备和第二分散设备之间采用HDLC方法作为第一通信协议。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通信连接可以被实施为第二分散设备的背壁电路板总线的形式。该变型方案允许使用在常规***150中被用于连接通信终端的组件来作为所述的第一分散设备。
所述的第二分散通信设备通过较远的距离、譬如通过LAN(本地网)或WAN(远距离通信网)-譬如以太网或ATM连接-被连接到所述的中央控制设备ZE2上。现针对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来阐述一种遵照ISO(开放***互连)协议类型的由7个层组成的层协议,其中最低层表示物理层,第二层表示链路层,第三层表示网络交换层,第四层表示传输层,第五层表示会议控制,第六层表示数据表示,以及第七层表示应用层。在该按照ISO IS8802标准化的层协议中,每个层都使用下一层的业务。于是,借助该层协议传输的信号连续地按照每个层而获得一个附加信息,也即由此产生如下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在原始信号中加入了七个由层规定的信息成分。人们也称该过程为信息的“打包”,相反,人们将其反过程称为“拆包”,在该反过程中按层而再次把该结构的相应成分送入到各层中,以便得出原始信号。原理上还存在如下可能性,即把多个这种协议相互嵌套,但这会导致大量的管理费用,而且在数据传输时会使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产生较高的负荷,因为除了纯粹的信号之外还必须一同传输另一协议的层组织信息。
为了把应用于第一通信连接的HDLC协议转换成应用于第二通信连接的OSI协议层-譬如以以太网/IP/TCP或ATM/IP/TCP的层序列形式-,在各个第二分散设备DZ1~DZ20内分别有一个用于对交换的信号进行协议转换的装置,其中,由该转换装置完全从所应用的协议中分别对所述的信号进行拆包,随后将其打包到另一协议中并传送它。正如可以从附图进一步看出的一样,不同的第一分散设备和第二分散设备构成了许多群。该群涉及一些在空间上相互靠近的设备,这些设备譬如可以装设在不同的建筑物内,而这些建筑物通过专用小交换机彼此相连。为了管理从第一分散设备到中央控制设备的信号通信,在所述的第二分散设备内设立了一种信号收集及分配装置,该装置在某种程度上作用为所述第一分散设备的代理通信方,并协调位于中央控制设备和第一分散设备之间的信号通信。
迄今所惯用的***设备另外还通过未示出的设备DCL被连接到ZE2上。由附加的软件模块判断是否象迄今一样通过DCL或通过IP路径并由此通过以太网连接来发送信号。在逆转的方向上,该软件同样把两个输入(DCL和IP)映射成一个。所述附加的软件模块由此在***软件的方向上提供了统一的接口,并掩盖了划分成两个不同的传输路径和传输类型。
就在不同附图中所采用的参考符号而言,还需注意的是,同样表示的参考符号还涉及相同类型的通信设备或通信设备部件。所述通向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二通信连接可以在不同的通信媒质上实现,其中在层3上可以应用因特网协议,以及在层4上可以应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在此也可以设想不同的混合方案。利用该协议结构可以实现经不同的通信媒质从层3开始在***范围内交换信号。
图4示出了图3的专用小交换机450的详细视图,以阐明所述第二分散设备DZ1和中央控制设备ZE2的各个单元。从图可以看出,第一通信连接KV1譬如被实施为第二分散设备DZ1的背壁电路板总线,在那儿经过了第一通信连接2012~2019。在分散交换设备CS1内设立了转换装置HDLC1、IP1,由它们把在第一通信连接KV1上所采用的HDLC协议转换成在第二通信连接1001上所采用的OSI层协议,以及作相反的转换。所述的分散交换设备CS1具有接到传输网上的连接线700。为了协调第一分散设备和中央控制设备之间的信号通信,在所述的第二分散设备DZ1内设有一种信号收集及分配装置HDLC1。在那儿收集第一分散设备的信号,并将其成束地经第二通信连接1001传送给所述的中央控制设备ZE2。在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控制设备输入的控制信号被分配到第二分散通信设备内的相应接收者。为了协调地分析和处理所述被发送给不同第二分散通信设备的不同信号或所述在相反方向上从不同第二分散通信设备发送到中央控制设备ZE2的不同信号,在中央控制设备内设有一种连接装置IP2,它能够分析第二通信连接1001上的协议信息并再次得出原始信号,或在相反的方向中进行打包。在此,该连接装置IP1和IP2在最低层利用以太网协议进行工作。该连接装置与一个信号处理及控制装置DCL2进行通信,必要时,所述的信号处理及控制装置在中央控制设备ZE2中还对经DCL从***设备输入的或从其输出的信号进行优先化、整理,以及将其输入到处理器中或发送出去。
正如可以从下文看出来的一样,耦合区MTS在所示的装置中不起任何作用。但可以设想把图1所示的***设备经CS1那样的分散交换设备连接到ZE2上,其中,另外还借助HDLC经DCL及DCL2同ZE2展开信号通信。利用该方法可以把常规的、已处于工作的专用小交换机同新型的设备结合起来,且这种装置适合作为过渡时间内的迁移解决方案。如果连接了交换设备类型150的较早类型的设备,则还需要该耦合区MTS来管理象150那样的设备区域内的通信连接功能。
DCL2作为附加的软件模块合并了经DCL和IP2的两个信号路径,并由此掩盖了为中央控制器ZE2设立的两个接口。
图5示出了专用小交换机450的一种特殊实施方案,其中在中央控制设备之间采用ATM网作为第二通信连接。在该装置的特殊构造中,可以为传输网700和为借助IP协议经第二通信连接实现信号通信而采用相同的ATM网。在此,传输网700和由第二通信连接1020~1001构成的控制网具有完全不相同的逻辑结构。
该特殊实施方案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在该情形下可以取消通向第二分散设备DZ20~DZ1的以太网连接,并只须譬如以ATM网的形式提供单个的网络基础设施。但这种用于实现信号通信的物理耦合方式导致了中央控制设备ZE2区域内的匹配措施。为此,所述的中央控制设备ZE2被划分为两个经连接线Z2020彼此相连的子单元EZE2和ZZE2。在此通过第一中央单元EZE2建立通往ATM网的连接,而在第二中央设备ZZE2内实现信号收集分析、处理和分配。其详细细节可以从对图6的说明中得出。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专用小交换机450的部分视图。在此可以看到分散设备DZ1、第一中央单元EZE2和第二中央单元ZZE2的各个部件。在第二分散设备DZ1中,譬如通过背壁电路板总线来实现第一通信连接2015和2012,利用该第一通信连接并按照HDLC协议使第一分散通信设备DZ15、DZ12与设备HDLC1进行通信。
在所述的第一分散设备上譬如连接了一些通信终端。所述的设备HDLC1被用作信号收集及分配装置,由它终止通往通信终端方向上的HDLC协议。所述的信号被转发给设备IP1,该设备IP1被用来把所述的信号打包到因特网协议中。HDLC1和IP1由此构成了把HDLC转换成IP的装置。所述的IP包被输入到ATM接入装置ATM1中,并在那儿被转换成ATM信元流。所述按因特网协议传输的数据被转换成ATM1装置的ATM信元流既可以在IPM1内实现,也可以在ATM1内实现。所示的数据连接I100和I200不一定涉及物理意义上的线路,而是涉及一些功能块接口,它们也可以作为软件接口被构造在存储器内以譬如用于转发。
另外还示出了内部连接功能IVF,由它把所连接的终端接入到传输网700上。所有这些设备都是分散交换设备CS1的组成部分。信号通信是经一个在此被实施为ATM连接的第二通信连接1001进行的。在第一中央单元EZE2内为分散交换设备CS3设立了与CS1相同的部件,它们只被加上了前缀“Z”以示区别,并且满足与CS1中同类部件的相同功能。但此处要进行协议转换,以把经由ATM网的因特网协议转换成以太网上的因特网协议。这是在ZIP或ZETH内实现的。所述各部件之间的信息是通过内部连接线路Z100进行交换的。所述的以太网接线组件通过第二通信连接2020被连接到所述第二中央单元ZZE2的以太网接入组件ETH上。利用这种装置可以使ATM接入同中央控制设备ZE2去耦。通过该方式可以基本象在图2中所讲述的设备ZE2那样来构造第二中央单元ZZF2。因此无需在现有的***中执行复杂的变更,以便能够按照因特网协议在ATM网上进行通信。该性能是通过所述的第一中央单元EZE2来提供的。在已知的设备中是从所述的第二中央单元ZZE2起执行第一分散设备DZ15~DZ12的轮询,而现在这是从第二分散设备DZ1内的代理组件HDLC1起执行的。

Claims (16)

1.中央控制设备同分散通信设备的信号耦合方法,具有如下特征:
a)在至少两个子通信链路上(KV1,1001)进行信号通信;
b)在所述的子通信链路上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
c)相应的信号在所述的子通信链路上直接作为该信号而利用相应的通信协议进行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从一种通信协议类型转变成另一种通信协议类型,首先从所述一种协议的协议层中对所述的信号进行拆包,然后再将其打包到所述另一种协议的协议层中。
3.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通信协议中在下面的协议层级上使用HDLC方法,以及在第二通信协议中在下面的层上使用以太网协议或ATM协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网络交换协议层上使用因特网协议。
5.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控制信号。
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由多个第一分散设备(DZ12,…,DZ237)产生信号的情况下,这些信号在穿过第一子通信链路(2012,…,2237)之后在第二分散设备(DZ1,…,DZ20)内被集中成束,并只在一个第二子通信链路(1001,…,1020)上传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管理由多个第一(DZ12,DZ15,DZ19)和第二分散设备(DZ1)组成的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通向所述第二分散设备(DZ1,…,DZ10,DZ20)的信号在所述的中央控制设备(ZE2)内首先被分类,然后再被处理。
9.中央控制设备同分散通信设备的信号耦合装置,
a)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和/或输出信号的第一分散通信设备(DZ12,…,DZ237),
b)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收集和/或分配信号的第二分散通信设备(DZ1,…,DZ20),
c)具有一个用于输出和接收信号的中央控制设备(ZE2),
d)具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2012,…,2237),
e)具有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分散通信设备(DZ1,…,DZ20)和中央控制设备(ZE2)之间的第二通信连接(1001,…,1020),其中,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被实施为因特网或ATM网,而且所述的第一通信连接被实施为基于HDLC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1001,…,1020)被实施为同轴电缆或光波导。
11.如权利要求9或10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通信连接(2012,…,2237)被实施为位于背壁电路板上的总线。
12.如权利要求9~11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分散通信设备(DZ1,…,DZ20)与一种转换装置(HDLC1,IP1)保持有效通信连接,由该转换装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连接上的通信协议之间进行协议转换,由此完全地从所应用的协议层中对所述的信号进行拆包,并再次对其进行打包。
13.如权利要求9~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多个第二通信设备(DZ1,…,DZ20)经多个第二通信连接(1001,…,1020)与所述的中央控制设备(ZE2)相连,则在那儿设置至少一个信号协调装置(IP2,DCL2),该信号协调装置对在所述第二通信连接上所输入的或向那儿输出的进行分类,且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与信号处理装置(DCL2)相连。
14.如权利要求9-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1020,…,1001)被实施为ATM网,则所述的中央控制设备(ZE2)具有第一和第二中央设备(EZE2,ZZE2),其中在所述的第一中央设备(EZE2)内设有一种用于在各协议层之间进行转换的转换装置(ZIP),以把经由ATM网的因特网协议转换成以太网(ZETH)上的因特网协议,而且,所述的第一和第二中央设备(EZE2,ZZE2)通过以太网连接(Z2020)而彼此进行通信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中央设备(ZZE2)具有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DCL2)。
16.如权利要求14~1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器(ZE2)具有用于控制耦合区以建立时隙多路复用连接的装置,且该用于控制耦合区的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DCL2)保持有效通信连接。
CNB008158940A 1999-09-21 2000-09-13 中央控制设备同分散通信设备的信号耦合方法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6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945152.4 1999-09-21
DE19945152A DE19945152C1 (de) 1999-09-21 1999-09-21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Meldungskopplung einer zentralen Steuerungseinrichtung mit dezentrale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1753A true CN1391753A (zh) 2003-01-15
CN100409643C CN100409643C (zh) 2008-08-06

Family

ID=7922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589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643C (zh) 1999-09-21 2000-09-13 中央控制设备同分散通信设备的信号耦合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154908B1 (zh)
EP (1) EP1214825A2 (zh)
JP (1) JP2003510901A (zh)
CN (1) CN100409643C (zh)
CA (1) CA2385332A1 (zh)
DE (1) DE19945152C1 (zh)
WO (1) WO2001022677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9432A (zh) * 2015-07-09 2015-11-11 贵州电网公司六盘水供电局 基于实时数据总线的以太网与2m复接通道的协议转换方法
CN109491308A (zh) * 2018-09-26 2019-03-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基于隔离耦合的风洞群数据采集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44980A1 (de) * 2002-09-26 2004-04-15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anordnung zur Übermittlung von zeitschlitzorientierten Informationen
JP4401239B2 (ja) * 2004-05-12 2010-01-20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メッセージ変換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8773C (fi) * 1994-02-28 1997-08-11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liikenteen jakamiseksi ATM-tekniikalla toteutetussa tietoliikenneverkossa
DE4417777C2 (de) * 1994-05-20 2001-02-08 Siemens Ag Kommunikationssystem
WO1996027964A1 (en) * 1995-03-08 1996-09-12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Broadband switching system
FI955093A0 (fi) * 1995-10-25 1995-10-25 Finland Telecom Oy Datornaetelettelefonsystem och foerfarande foer styrning av det
FI102713B1 (fi) * 1996-02-22 1999-01-29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radioyhteyden muodostamiseksi osana ATM-verkkoa
US6603764B1 (en) * 1997-12-23 2003-08-05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 using partically non-geographic addressing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9432A (zh) * 2015-07-09 2015-11-11 贵州电网公司六盘水供电局 基于实时数据总线的以太网与2m复接通道的协议转换方法
CN105049432B (zh) * 2015-07-09 2018-03-13 贵州电网公司六盘水供电局 基于实时数据总线的以太网与2m复接通道的协议转换方法
CN109491308A (zh) * 2018-09-26 2019-03-1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基于隔离耦合的风洞群数据采集方法及其装置
CN109491308B (zh) * 2018-09-26 2021-03-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基于隔离耦合的风洞群数据采集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9945152C1 (de) 2001-04-26
JP2003510901A (ja) 2003-03-18
CN100409643C (zh) 2008-08-06
EP1214825A2 (de) 2002-06-19
WO2001022677A2 (de) 2001-03-29
CA2385332A1 (en) 2001-03-29
WO2001022677A3 (de) 2002-02-28
US7154908B1 (en) 2006-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816452T2 (de) Aktives isol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ermöglichung von lokalen und entfernten datentransfers über eine gemeinsame datenverbindung
US6529514B2 (en) ATM gateway system
CN1370362A (zh)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电信网的体系结构
JP2002513534A (ja) 信号方式ネットワーク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信号方式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SE511848C2 (sv) Resursseparering i ett tjänste- och förbindelseseparerat nät
CN100438512C (zh) 混合网络体系结构中的负载分配功能
CN100592820C (zh) 窄带应用和宽带传送的组合
CN100409643C (zh) 中央控制设备同分散通信设备的信号耦合方法与装置
CN1053306C (zh) 一种综合业务接入网及其组网方法
CN1199428C (zh) 一种基于ip的电话***
CN1048129C (zh) 具有远距离传输模块的远程控制通信***
CN1462564A (zh) 常规isdn/pstn-用户到交换***的基于分组连接的装置
CN1771742A (zh) 用于连接到tdm网络和提供接入到该网络的本地软交换机和方法
CN1418439A (zh) 用于把电信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通信网上的装置
CN1197393C (zh) 通信***
CN1135899C (zh) 电信网的网元及控制和/或配置电信网的中间接口的方法
CN1605180A (zh) 提供分布式主数字终端-远程终端网络的***和方法
CN1245820C (zh) 用于建立、拆除和/或保持通信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248514C (zh) 建立和撤销通信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197431C (zh) 用于建立和拆除通信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161925C (zh) 对数字视频***进行远程集中式网管的***及方法
CN1394040A (zh) 社区乙太网络交换器的管理***及其装置
YAMAGATA et al. A New Architecture for Flexible Private Networks--PBX/LAN Function Fusion--
SDH Access Node OLT Server Up to 24dB budget
CN1275432C (zh) 一种基于数字语音交换网的虚拟局域网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