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9408C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9408C
CN1279408C CN03157302.9A CN03157302A CN1279408C CN 1279408 C CN1279408 C CN 1279408C CN 03157302 A CN03157302 A CN 03157302A CN 1279408 C CN1279408 C CN 127940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sheet material
time
imag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573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2288A (zh
Inventor
佐藤光彦
砂田秀则
池上英之
山本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92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2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94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94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03G15/6564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with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在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的成像装置中,即使产生片材的输送延迟也不易发生前端校准偏差的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承载体,转印装置,进给装置,输送装置,控制器,控制器对前述输送装置进行控制,使片材在前述进给装置和前述第二转印装置之间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待机。若片材在前述第一位置上待机,在判断为直到由前述第二转印装置进行转印的时刻为止来不及由输送装置进行的向前述第二转印装置的前述片材输送的情况下,前述控制器进行使片材不在前述第一位置上待机的控制。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将容纳在纸张托盘中的片材输送到转印位置、对图像进行转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成像装置中,在将容纳在纸张托盘中的切片等片材输送至输送路径上的转印位置的情况下,片材的前端接触到配置在该转印位置上游侧的辊(校准辊)上,对相对于片材前进方向的偏移(斜行)进行修正,进行时间点调整,使片材前端和图像前端以规定的待机时间重合。
并且,在现有的成像装置中,在将彩色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情况下,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直接转印至片材上。
但是,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直接转印到片材上的成像装置,存在由于输送的片材的物理特性而影响转印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考虑采用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并将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成像装置。
在图8A、B中表示了这种成像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8A是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直接转印至片材上的成像装置上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图8B是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然后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片材上的成像装置上的一个例子的图示。
101是纸张托盘、102是供纸辊对、103是拉拔辊对、104是校准辊、105是形成黑色(K)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06是形成深蓝(C)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07是形成品红(M)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08是形成黄色(Y)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09是定影器、120是拾取辊、121是转印辊、122是中间转印体、123是输送带、P是片材。
形成用于在片材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调色剂像的成像单元沿片材P的输送方向排列。
以下,根据图8A说明在片材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过程。
首先,利用拾取辊120、供纸辊对102、拉拔辊对103将置于纸张托盘101中的片材P输送给校准辊对104,片材P的前端碰撞到校准辊对104上,在待机之后,校准辊对104开始旋转。
在片材P的前端和图像的前端重合时间点的,开始对形成K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05进行图像曝光,之后配合片材P的移动,并顺序开始对形成C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06、形成M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07、形成Y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08进行图像曝光,重合于由片材输送带123输送的片材P上,成为全彩色图像。
片材P被转印调色剂像之后,由定影器109对调色剂像定影、并将其排出。
其次,根据图8B说明在片材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过程。
与图8A中表示的成像装置一样,具有用于形成Y、M、C、K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05~108),和用于输送置于纸张托盘101中的片材P的拾取辊120、供纸辊对102、拉拔辊对103、校准辊对104。
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22上的调色剂像,经由转印辊121转印到片材P上,由定影器109定影。
如图8B所示,采用中间转印体122的成像装置,从感光鼓108至转印辊121的距离较长,与片材P前端从纸张托盘101输送至转印辊121的时间相比,感光鼓108上的调色剂像经由中间转印体122到达转印辊121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在这种成像装置的情况下,有必要在片材P的输送操作开始之前开始进行图像曝光。
但是,在任意一种情况下,在片材P的输送操作之前开始图像曝光的情况下,若产生片材P的输送延迟,则存在片材P的前端和调色剂像的前端不重合的问题,产生所谓的前端校准偏差。
因此,必须进行修正片材P输送延迟的控制。
在现有的输送控制中,为了修正片材P的输送延迟,考虑进行下述控制。(1)计测规定区间的输送时间,将其与通过前述规定区间的基准时间进行比较,在输送时间比基准时间晚的情况下,提高输送速度。(2)计测规定区间的输送时间,将其与通过前述规定区间的基准时间进行比较,根据所获得的输送延迟时间推迟图像曝光开始时间点。
但是,(1)的情况下,由于有必要使进行片材P的输送驱动的马达以比通常的输送速度大的速度旋转,所以有必要使用驱动速度可变范围宽的马达,提高了成像装置的产品成本。
并且,(2)的控制,在将调色剂像直接转印到片材P上的成像装置的片材输送控制中是有效的。
但是,在将(2)的控制用于采用中间转印体的成像装置中的情况下,由于在输送操作开始之前已经开始图像曝光,所以不能修正片材P的输送延迟,最终产生前端校准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在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的成像装置中,即使发生片材输送延迟,也不易产生前端校准偏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形式(方案),提供一种成像装置,配有:将转印体(30)上的图像在规定的转印位置上转印到片材上的转印装置(36);对将要接受图像转印的片材进行进给(feed)、使其向上述转印位置传送的进给装置(22a~22d,23a~23d);设在前述进给装置与前述转印装置之间的第1位置上的第1校准辊(24a~24d);设在前述第1位置与前述转印装置之间的第2位置上的第2校准辊(25);设在前述进给装置与前述第1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上,对前述片材进行检测的片材传感器(64a~64d);对前述第1校准辊和前述第2校准辊的驱动进行控制,在前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处、使片材暂时停止的控制器(5),其中,前述控制器使前述片材暂时停止在前述第1位置上,并根据前述片材传感器输出的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当判断的结果为:在前述转印体上的图像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时刻之前,前述片材不能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情况下,前述控制器对前述第1校准辊的驱动进行控制,终止前述片材在前述第1位置的停留
采用上述结构,在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的成像装置中,即使发生片材的输送延迟,也不易发生前端校准偏差。
优选地,前述控制器是根据前述片材传感器检测到前述片材前端的时候,进行上述判断。
优选地,前述控制器使前述片材不在前述第1位置作暂停时,同样根据前述片材传感器输出的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当判断的结果为:在前述转印体上的图像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时刻之前,前述片材不能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情况下,前述控制器使前述片材的输送动作停止或进行异常报告。
优选地,感光体(11a~11d);在前述感光体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机构(A~D);将形成于前述感光体上的图像转印到前述转印体上的一次转印装置(35a~35d)。
优选地,前述感光体为鼓或带,前述转印体为带或鼓。
优选地,前述成像装置具有多个前述感光体。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成像装置1的控制单元和与其相关的要素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利用图1的成像装置1进行片材P输送控制的时间点的图。
图4是确定第一待机时间T2和第二待机时间T 3的待机时间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待机时间确定处理的控制操作的一个例子的时间点的图。
图6是表示图4的待机时间确定处理的控制操作的另一个例子的时间点的图。
图7是表示图4的待机时间确定处理的控制操作的另一个例子的时间点的图。
图8A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成像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B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表示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首先,利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图1是表示省略控制单元5的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1是成像装置,2是面朝上的排纸托盘,3是面朝下的排纸托盘,4是操作部,11a、11b、11c、11d是作为感光体的感光鼓,12a、12b、12c、12d是辊形带电器,13a、13b、13c、13d是用于在感光鼓11a~11d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激光扫描装置,14a、14b、14c、14d是将调色剂(显影剂)附着到通过在感光鼓11a~11d上使用激光扫描装置13a~13d形成的静电潜像上的显影装置,21a、21b、21c、21d是容纳片材P的盒体,22a、22b、22c、22d是用于从盒体21a~21d每次送出一张片材P的拾取辊,23a、23b、23c、23d是供纸辊对,24a~24d是拉拔辊对,25是校准辊对,26是校准前辊对,27是手动托盘,28是台面,29是供纸辊对,30是作为图像承载体的由带子构成的中间转印体,32是将驱动力传递给中间转印体30的驱动辊,33是借助弹簧(未图示)的加载对中间转印体30施加适当张力的张力辊,34是在与后面所述的二次转印辊36之间夹着中间转印体30地形成二次转印区域的从动辊,35a~35d是施加用于将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30上的高压的一次转印辊,36是将形成于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的二次转印辊,40是定影单元,41a是在内部配有卤素加热器等热源的定影辊,41b是将片材P夹持在与定影辊41a之间地进行加压的加压辊(也存在在该加压辊41b中也配有热源的情况),44是输送从由定影辊41a和加压辊41b构成的辊对排出的片材P的第一排纸辊对,45是第二排纸辊对,50是用于清理中间转印体30的图像承载面的清理装置,51是由聚氨酯制橡胶等材料构成的清洁刮刀,52是容纳调色剂的废调色剂盒,60是拾取辊,61是供纸辊,62是拉拔辊对,63a、63b、63c、63d是纸盒纸检测传感器,64a、64b、64c、64d是作为检测机构的供纸预校准传感器,65是台面供纸传感器,66是台面拉拔传感器,67是校准传感器,68是第一排纸传感器,69是面朝下的排纸传感器,70是两面预校准传感器,71是两面再供纸传感器,72a、72b、72c是反转辊对,73是切换挡板,74a~74d是两面再供纸辊对,75是台面纸检测传感器,76是托盘纸检测传感器,L是弯曲部分,R是反转位置。
另外,感光鼓11a~11d也可以用带子代替辊筒,并且,中间转印体30也可以用辊筒代替带子。
拾取辊22a~22d、供纸辊对23a~23d、拉拔辊对24a~24d、校准前辊对26、供纸辊对29、拾取辊60、供纸辊61、拉拔辊对62、两面再供纸辊对74a~74d,形成用于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片材P的输送***。
另外,检测机构不仅仅限于供纸预校准传感器64a~64d,也可以采用其它传感器等。
成像装置1大致由成像部(并列设置4个位置A、B、C、D,其结构相同)、供纸部、中间转印部、输送***、定影单元40、操作部4以及控制单元5(参照图2)构成。
其次,说明各部分的结构要素。
成像部由感光鼓11a~11d、起电器12a~12d、扫描装置13a~13d、显影装置14a~14d、一次转印辊35a~35d构成。
感光鼓11a~11d分别在它们的中心处受到枢支,利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沿箭头方向旋转驱动。与感光鼓11a~11d的外周面相向,沿其旋转方向顺序配置起电器12a~12d、扫描装置13a~13d、显影装置14a~14d。
起电器12a~12d赋予感光鼓11a~11d的表面带电量均匀的电荷。
接着,利用扫描装置13a~13d,使根据图像记录信号调制的、例如激光束等光线入射到以等角速度旋转的旋转多面镜(光学多面镜等)上,通过利用从旋转多面镜反射的扫描光线对感光鼓11a~11d的表面曝光,在感光鼓11a~11d上形成静电潜像。
扫描装置13a~13d,具有检测旋转多面镜的反射光的光束检测传感器(BD传感器),通过计数激光束入射到BD传感器中的次数(BD信号),可以使图像曝光开始的时刻和片材P输送开始的时间点一致。
使对应于黑色(K)调色剂像的图像曝光的扫描装置13a,向后面所述的CPU501输出按照规定的分频比对前述BD信号分频的信号(参照图2)。
进而,利用分别容纳黄(Y)、深蓝(C)、品红(M)、黑(K)四种颜色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4a~14d将上述静电潜像显影。将显影的可视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30上。
利用上面所示的过程,顺序向中间转印体30上进行成像。根据从后面所述(参照图2)的控制单元5输出的成像开始信号的输出,开始进行图像曝光(成像)。
其次,供纸部由容纳片材P的部分、用于输送片材P的辊、用于检测片材P的通过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片材P的有无的传感器、用于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片材P的导向件(未图示)构成。
台面28容纳片材P。
利用拾取辊22a~22d输送多张片材P,而利用供纸辊对23a、23b、23c、23d可靠地将每一张分离。进一步利用拉拔辊对24a~24d、校准前辊对26输送分离开的各片材P输送至校准辊对25。
利用后面所述的供纸马达505驱动拾取辊对22a、供纸辊对23a、拉拔辊对24a,同样,利用另一个马达(未图示)驱动拾取辊对22b、供纸辊对23b、拉拔辊对24b。
即,利用独立的马达(未图示)分别驱动标号末尾为abcd的拾取辊对22、供纸辊对23、拉拔辊对24。
进而,当使螺线管504(参照图2)工作时,拾取辊对22a利用齿轮和凸轮的作用进行送出片材P的操作。
对于拾取辊22b~22d也一样。
利用供纸辊对29将容纳在手动托盘27中的片材P一张张分离开,利用校准前辊对26将分离开的各片材P输送至校准辊对25。
并且,容纳在台面中的片材P由拾取辊对60输送多张至供纸辊对61,利用供纸辊对61可靠地将每一张分离开,将分离开的各片材P输送至拉拔辊对62。
进而,利用校准前辊对26将片材P输送至校准辊对25。
利用后面所述的校准马达506驱动校准辊对25。
并且,利用未图示的马达驱动校准前辊对26和供纸辊对29。
另外,上述各传感器向控制单元5输入检测信号。
下面,详细说明中间转印部。
作为中间转印体30的材料,例如采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VDF(聚偏二氟乙烯)等。
利用驱动辊32、张力辊33、从动辊34支承中间转印体30。
驱动辊32,在金属辊的表面上涂覆有数mm厚的橡胶(尿烷或氯丁二烯制),防止中间转印体30的滑动。
利用步进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驱动辊32。
在各感光鼓11a~11d和中间转印体30相向处的、中间转印体30的里侧,配置一次转印辊35a~35d。
与从动辊34相向地配置二次转印辊36,利用与中间转印体30之间的辊隙,形成二次转印区域。
二次转印辊36利用适当的压力对中间转印体30加载。
并且,在中间转印体30上、二次转印区域的下游侧配置清理装置50,前述清理装置50由清理刮刀51和废调色剂盒52构成。
定影单元40由定影辊41a和加压辊41b、第一排纸辊44和第一排纸传感器68构成。
另一方面,通过停止比校准辊对25更靠上游的辊的旋转驱动,使输送至校准辊对25的片材P暂时停止,使其配合成像部的图像形成时间点,并且通过起动包含校准辊对25的上游辊的旋转驱动,再次开始输送。
将片材P输送至二次转印区域。
在二次转印区域中转印中间转印体30上的图像、在定影单元40中对图像定影的片材,在通过第一排纸辊44之后,利用切换挡板73,将输送目的地切换为面朝上的排纸托盘2和面朝下的排纸托盘3中的任意一个上。
在切换档板73位于面朝上的排纸侧的情况下,片材P借助第二排纸辊对45排出至面朝上的排纸托盘2上。。
另一方面,在切换档板位于面朝下的排纸侧的情况下,向反转辊对72a、72b、72c的方向输送片材P,向面朝下的排纸辊3排出。
并且,在片材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向面朝下的排纸托盘3的方向输送片材P,若片材P的后端到达反转位置R则停止输送,向两面再供纸辊对74a~74d的方向倒转反转辊对72a~c的旋转方向并进行输送。然后,与从纸盒21a~21d输送片材P的情况一样,向二次转印辊36输送片材P。
另外,在片材P的输送路径中,为了检测片材P配置多个传感器,具有供纸预校准传感器64a、64b、64c、64d、台面供纸传感器65、台面拉拔传感器66、校准传感器67、第一排纸传感器68、面朝下的排纸传感器69、两面预校准传感器70、两面再供纸传感器71。
并且,在容纳片材P的纸盒21a~21d中,配置检测有无片材P的纸盒纸检测传感器63a、63b、63c、63d,在手动托盘27中,配置检测手动托盘27上有无片材P的手动托盘纸检测传感器76,在台面28上,配置检测台面28内有无片材P的台面纸检测传感器75。
操作部4配置在成像装置1的上面,在此可进行容纳片材P的供纸部(供纸盒21a~21d、手动托盘27、台面28)的选择,排纸托盘(面朝上的排纸托盘2、面朝下的排纸托盘3)的选择,装册纸束的指定等。
下面,利用图2说明控制单元5的电气结构。
5是控制单元,501是作为控制装置的CPU、502是ROM、503是RAM、504是螺线管、505是供纸马达、506是使配置辊对25旋转的作为校准机构的校准马达。
控制单元5由用于控制上述各单元内的机构的操作的控制基板(未图示)和马达驱动基板(未图示)等构成。
另外,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1的特征、仅表示出必要部分的框图。
首先,CPU501用于进行成像装置1的整体控制,进行下面所述的控制。
用于执行由CPU501进行的控制的程序存储在ROM502中,在RAM503中存储控制中所必需的临时数据,由CPU501适当地读取。
CPU501在内部具有多个计时器,由其中的一个对BD信号计数,生成规定的时间点。
并且,利用另一个计时器对CPU的内部时钟计数,生成规定的时间点。
并且,CPU501输出成像开始信号。
利用成像开始信号的输出,开始图像曝光。
从图像曝光开始计数规定数目的BD信号之后,CPU501驱动校准马达506并使校准辊对25旋转。
在另一方面,通过按照与前述校准辊对25的旋转驱动的开始时间一致的方式、从前述图像曝光开始起经过适当时间之后开始片材P的输送操作,可以使图像曝光开始和片材P的输送开始同时。
在本实施形式的情况下,对于校准马达506、以及供纸马达505采用步进马达。
下面,利用图3的时间点的图说明由图1的成像装置1实行的片材P的输送控制。
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从纸盒21a输送片材P的情况。
在图3中,纵轴为距离,横轴为时间。
该图中的实线表示片材P的前端随着时间的流逝从纸盒21a经由校准辊对25到达二次转印辊36的情况。
并且,图中的三角()表示片材P输送的开始时刻t1,原点的时刻为向感光鼓11d开始进行图像曝光的时刻(t0)。
从在t0时刻发出成像开始信号起经过时间T1之后,即在时刻t1,CPU501使供纸马达505的旋转开始。
当供纸马达505达到规定速度的旋转时,CPU501在时刻t2操作螺线管504。
借助螺线管504的操作,利用凸轮和齿轮的作用,使拾取辊22a开始下降。
在拾取辊22a接触纸盒21a的片材P的时刻,CPU501使供纸马达505暂时停止,在之后的时间点t4使供纸马达505旋转。
这样,从纸盒21a向供纸辊对23a的方向送出片材P。
而且,利用供纸辊对23a对每张片材P进行分离、输送。
从预校准传感器64a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时间点t5起,进行直到设定在拉拔辊对24a下游侧的规定位置上的预校准位置的输送,在该位置上,CPU501使供纸马达505停止(时间点t6),使片材P待机第一待机时间T2。
在经过第一待机时间T2的时间点t7,CPU501使供纸马达505工作,再次开始向校准辊对25输送片材P。
当校准传感器67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时,CPU501将片材P输送一定距离、并且片材P在时间点t8与校准辊对25接触。这时,片材P到达校准位置,成为形成弯曲部分L(参照图1)的状态。CPU501停止供纸马达505的旋转,使片材P待机第二待机时间T3。
在与经过第二待机时间T3发出的成像开始信号同时的时间点t9,旋转驱动校准马达506,再次开始片材P的输送,片材P到达二次转印辊36(时间点t10)。
另外,从在时间点t9至t10的时间内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即,供纸马达505和校准马达506以供纸输送速度旋转,直到片材P到达二次转印辊36为止,在到达二次转印辊36之前以成像速度旋转。
另一方面,在图3中,当在时间点t10发出成像开始信号时,由从在中间转印体30的旋转方向中位于最上游的感光鼓11d开始图像曝光,在各感光鼓11c、b、a中,延迟相当于感光鼓之间距离的程度,并开始顺次曝光。
此后,形成于感光鼓11a~11d上的调色剂像,由被施加了高电压的一次转印辊35a~35d在各一次转印区域中向中间转印体30进行一次转印30。因此,可以以保持一致的方式在前一图像上转印下一调色剂像。
这样,最终在将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30上。
然后,配合片材P的通过时间点,在二次转印辊36上施加高电压,在时间点t10开始向片材P的表面上转印形成于中间转印体30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
图3中的单点划线,表示片材P前端的移动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下面,利用图4的流程图说明确定图3的第一待机时间T2、和第二待机时间T3的处理。利用图2中的控制单元5的CPU501实施本处理。
在下述说明中,T是从预校准传感器(例如64a、64b等。以下对64a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位置至校准辊25的位置不使片材P暂时停止地前进的情况下的到达校准辊的预想时间,Ts是供纸马达505停转和起动所需的时间,α是作为规定的到达时间点的理想的片材P的校准辊到达时刻(图3中的t8),β是校准马达506的驱动开始时间点,Tα是从作为检测到片材前端的时间点的、接通预校准传感器64a的时刻A至时刻α的时间,Tβ是从接通预校准传感器64a的时刻A至时刻β的时间。
首先,在步骤S401中开始输送控制。与图3的时间点t1相应。
接着,前进至步骤S402,等待预校准传感器64a的接通。
当预校准传感器64a接通时前进至步骤S403,读出现在的时刻。现在的时刻是对BD信号计数的计时器计数值。
接着,前进至步骤S404,计算出将到达前述校准辊的预想时间T和前述马达的起动、停转时间Ts相加所得的时间,存储在RAM503中。
接着,在步骤S405中,对以合并时间T和时间Ts的T+Ts表示的时间与时间Tα进行比较,在时间T+Ts比时间Tα短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06,暂时停止于预校准位置,待机Tα-(T+Ts)的时间。
即,第一待机时间T2为Tα-(T+Ts)。
然后,再次开始工作并前进至步骤S408,等待校准传感器67接通。
在步骤S408中,当校准传感器67接通时前进至步骤S409,在步骤S409中,进行直到接触到校准辊对25为止的输送,并前进至步骤S410。
然后,在步骤S410中,停止正在旋转驱动的供纸马达505的驱动,等待第二待机时间T3,经过该时间之后开始校准马达506的驱动。然后,结束本处理。
这里,第二待机时间T3是从片材P接触校准辊25的时刻开始到校准马达506的驱动开始的时间点β为止的时间,是随着步骤S406、S411、S412的任意一个的进行而变化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5中,在时间T+Ts比时间Tα长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07。
在步骤S407中,对时间T+Ts和时间Tβ进行比较,在时间T+Ts时间短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11,在预校准位置上暂时停止,待机Ts时间。
即,第一待机时间T2为Ts。
然后,再次开始工作并前进至步骤S408,等待校准传感器67接通。
另外,在步骤S407中,在时间T+Ts比时间Tβ长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12。
在步骤S412中,对时间T和时间Tβ进行比较,在时间T比时间Tβ长的情况下,即使原样输送片材P,也由于赶不上校准马达506的驱动开始时刻β,所以前进至步骤S413,作为异常状况进行异常停止处理,即进行输送操作的中断或经由操作部4向使用者进行异常报知。然后,结束本处理。
在时间T比时间Tβ短的情况下,若将片材P不停顿地输送至预校准位置,则为了赶上校准马达506的驱动开始时间点β,在预校准位置上不作暂时停止,继续进行输送,前进至步骤S408。
即,无需第一待机时间T2,继续进行输送。
其次,采用图5~图7详细说明图4的步骤S405、S407、S412中的处理。
在图5~图7中,A是接通预校准传感器64a的时刻,t是从时刻A起、从预校准传感器64a的位置至校准辊25的位置,经过在无暂时停止地前进的情况下到达校准辊的预想时间T和马达的起动、停转时间Ts相加所得的时间的时刻。
图中的虚线表示当不发生片材P的输送延迟、进行理想的输送时的片材P的前端移动的状态。
与图3一样,图中的三角()表示输送操作开始时刻,单点划线表示片材P前端的移动。
首先,利用图5说明在步骤S405中为Y时的控制。
在步骤S405中,将马达的起动、停转时间Ts与从时刻A起的到达校准辊的预想时间T相加,计算出时间T+Ts,对时间T+Ts和时间Tα进行比较。
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时间T+Ts比时间Tα短的情况(在图4的步骤S405中为Y)下,存在当不停顿地前进至校准马达25时碰撞到前一输送片材的后端的担心。
并且,若在预校准位置上等待过长时间,则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与到达时刻α相比发生输送延迟(不过,只要接通校准传感器67的时刻不超过时刻β就没有大的妨碍)。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预校准位置上仅等待时间Tα-(T+Ts),按照图5的虚线进行输送(图4的步骤S406)。
下面,利用图6说明在步骤S405中为N、在步骤S407中为Y时的控制。
如图6中的实线所示,当开始输送操作时片材P开始移动,但是由于辊的磨损和片材P的材质等原因,存在片材P的输送比理想的输送慢且在延迟的时刻接通预校准传感器64a的情况(图中的A)。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将马达起动、停转时间Ts与从时刻A起的到达校准辊的预想时间T相加所得的时间(图4的步骤S404)对时间T+Ts和时间Tα进行比较(图4的步骤S405)。
这是因为,在时间T+Ts比时间Tα短的情况下(在图4的步骤S405中为Y),若不停顿地前进至校准辊25,则存在与前一输送片材的后端碰撞的担心。
在图6中以实线表示的例子中,虽然当对时间T+Ts和时间Tα进行比较时时间T+Ts长(在图4的步骤S405中为N),但是时间T+Ts比时间Tβ短(在图4的步骤S407中为Y),因而,在预校准位置上待机时间Ts(由于时间短,所以在图6中未示出)。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比从预校准位置起的理想的移动开始时刻晚,但是不会碰到前一输送片材的后端,赶得上校准马达506的驱动开始时间点β。
下面,利用图7说明在步骤S405中为N、在步骤S407中为N、在步骤S412中为Y时的控制。
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当开始输送操作时,片材P开始移动,但是由于辊的磨损和片材P的材质等原因,所以存在片材P的输送比理想的输送慢且以延迟的时刻接通预校准传感器64a的情况(图中的A)。
在图7中以虚线表示的例子中,当对时间T+Ts和时间Tα进行比较时,时间T+Ts长(在图4的步骤S405中为N),进而,当对时间T+Ts和时间Tβ进行比较时,时间T+Ts长(在图4的步骤S407中为N)。
这时,对时间T和时间Tβ进行比较(图4的步骤S412)。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当对时间T和时间Tβ进行比较时、时间T比时间Tβ长(在图4的步骤S412中为Y),所以即使不停顿地输送至校准辊25,也不能赶上校准马达506的驱动开始时间点β。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判断为输送异常并中断输送操作(图4的步骤S413)。
下面,对步骤S405中为N、步骤S407中为N、步骤S412中为N时的控制进行说明。
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当对时间T+Ts和时间Tα进行比较时、时间T+Ts长(在图4的步骤S405中为N),进而当对时间T+Ts和时间Tβ进行比较时、时间T+Ts长(在图4的步骤S 407中为N),当对时间T和时间Tβ进行比较时、时间T比时间Tβ短(在图4的步骤S412中为N)。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不停顿地输送至校准辊25,可以赶上校准马达506的驱动开始时间点β。
如上所述,通过进行图4的步骤S405、S407、S412中的处理,在象现有技术中判断为输送异常时那样的,在片材P向预校准传感器64a的输送过快的情况下,在预校准位置上待机,在输送延迟的情况下,通过减少使片材P接触校准辊25并待机的时间,可以扩大对于输送异常的回旋余地。
即,通过对应于利用检测机构检测片材前端的时间点和校准机构的驱动开始时间点、实施输送操作,这样,当输送过早时在预校准位置上待机,在输送晚时在不引起前端校准偏差的范围内允许最大限度的输送延迟,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自由度。
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在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的成像装置中,可以提供即使发生片材的输送延迟、也不易发生前端校准偏差的成像装置。
特别地,对于象现有技术中判断为输送异常的情况下的,片材P向校准传感器的输送延迟,通过减少片材P接触校准辊并待机的时间,可以实现对输送异常的回旋余地。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输送性能。

Claims (6)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将转印体(30)上的图像在规定的转印位置上转印到片材上的转印装置(36);对将要接受图像转印的片材进行进给(feed)、使其向上述转印位置传送的进给装置(22a~22d,23a~23d);设在前述进给装置与前述转印装置之间的第1位置上的第1校准辊(24a~24d);设在前述第1位置与前述转印装置之间的第2位置上的第2校准辊(25);设在前述进给装置与前述第1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上,对前述片材进行检测的片材传感器(64a~64d);对前述第1校准辊和前述第2校准辊的驱动进行控制,在前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处、使片材暂时停止的控制器(5),其中,前述控制器使前述片材暂时停止在前述第1位置上,并根据前述片材传感器输出的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当判断的结果为:在前述转印体上的图像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时刻之前,前述片材不能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情况下,前述控制器对前述第1校准辊的驱动进行控制,终止前述片材在前述第1位置的停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其中,前述控制器是根据前述片材传感器检测到前述片材前端的时候,进行上述判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其中,前述控制器使前述片材不在前述第1位置作暂停时,同样根据前述片材传感器输出的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当判断的结果为:在前述转印体上的图像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时刻之前,前述片材不能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情况下,前述控制器使前述片材的输送动作停止或进行异常报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包括:感光体(11a~11d);在前述感光体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机构(A~D);将形成于前述感光体上的图像转印到前述转印体上的一次转印装置(35a~35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前述感光体为鼓或带,前述转印体为带或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前述感光体为多个。
CN03157302.9A 2002-09-18 2003-09-17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94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1736/2002 2002-09-18
JP2002271736A JP2004107014A (ja) 2002-09-18 2002-09-18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2288A CN1492288A (zh) 2004-04-28
CN1279408C true CN1279408C (zh) 2006-10-11

Family

ID=3226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730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9408C (zh) 2002-09-18 2003-09-17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62427B2 (zh)
JP (1) JP2004107014A (zh)
CN (1) CN127940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7891B2 (ja) * 2003-10-31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と搬送制御装置
JP2007078750A (ja) * 2005-09-12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955290B2 (ja) * 2006-03-27 2012-06-2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5474B2 (ja) * 2007-04-20 201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2225615B1 (en) * 2007-12-24 2011-05-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A method for printing an image onto a sheet in a printer
JP5676950B2 (ja) * 2009-08-20 2015-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149B2 (ja) * 2010-11-01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4633B2 (ja) * 2011-05-25 2015-05-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55074B2 (ja) * 2011-08-08 2015-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
JP2015161743A (ja) * 2014-02-26 2015-09-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222408A (ja) * 2014-05-01 2015-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705529B2 (ja) * 2014-05-01 2020-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084651A (ja) * 2016-11-22 2018-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8172A (en) * 1998-10-09 2000-11-14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enhancing accuracy of conveyance of recording sheets
US6311039B1 (en) 1998-10-26 2001-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01201994A (ja) * 2000-01-19 2001-07-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228A (ja) * 2001-08-31 2003-03-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故障状態報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107014A (ja) 2004-04-08
CN1492288A (zh) 2004-04-28
US20040131407A1 (en) 2004-07-08
US6862427B2 (en) 2005-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9408C (zh) 成像装置
CN184123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44029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搬送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3180842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63656A (zh) 图像加热设备
US1023971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sheet-feeding apparatus
US80100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2525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US94771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fixing portion in image formation mode and in standby modes
CN187355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1002496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1494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85964B2 (ja) 記録紙搬送装置、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00413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3565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6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9945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setting image forming conditions in duplex printing
JPH05338854A (ja) 転写材搬送制御装置
JP2011195326A (ja) シート搬送機構、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17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563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019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805341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1215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in a stepwise manner
JP5513473B2 (ja) 記録紙搬送装置、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