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9850A - 纱线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纱线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9850A
CN1269850A CN98808913A CN98808913A CN1269850A CN 1269850 A CN1269850 A CN 1269850A CN 98808913 A CN98808913 A CN 98808913A CN 98808913 A CN98808913 A CN 98808913A CN 1269850 A CN1269850 A CN 1269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ystem
yarn
driver
yarn detection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8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55C (zh
Inventor
弗朗西斯科·斯派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xtilma AG
Original Assignee
Textilm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xtilma AG filed Critical Textilma AG
Publication of CN1269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9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5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5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0Electrically-operated jacq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控制装置,包括一可以振荡方式工作的提升装置(154),它带有至少一个用于一根纱线(4)的驱动器(142、144)和一个可以借助于一致动器(160、178、262)予以致动以便有选择地使此纱线接触此驱动器的控制件。按照本发明,纱线控制装置的改进之处在于,控制件(140)配置得独立于提升装置(154)。此外,控制件可以轻易地按照设备规模运动以便于纱线在驱动器中的动作。

Description

纱线控制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符合于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纱线控制装置,用于任意地控制一纱线的横向振荡运动。
已有许多纱线控制装置,特别是在各种梭道机构之中,用于任意地控制一纱线的横向振荡运动。
在这些纱线控制装置的一第一类型中,各纱线是间接受控的,纱线只当它被选定时才被移动。为此目的,各纱线被牢牢地拉进各的眼孔中去并被导引,各借助于上游的各机、各织机和各机经由连接装置以编程规定的方式移动。在此情况下易于确定:纱线的选定运动需要大量零部件及其很大的行程,而这一点必然在许多方面具有某种非常不利的影响。因而,特别是,梭道机构的速度由于巨大的惯性力而是非常有限的。已知各种纱线控制装置的一些更为显著的缺点是,比如,磨损程度大、振动厉害、噪声大、由于装置复杂而需要较大空间,以及人机工程状况不良等等。最后,由于结构复杂,它们也较为昂贵。
这些纱线控制装置的一第二类型披露在WO97/11215之中。这种纱线控制装置具有一提升装置,可以一种振荡方式予以驱动,带有至少一个用于纱线的驱动器,以及至少一个可以借助于一致动器予以致动以便使纱线有选择地接合于提升装置的驱动器。这些控制器在直接指配给驱动器之后配置在提升装置上并与后者一起被推动而上下行走。这一点会导致多种缺点。由于提升装置必须不仅包含驱动器,而且特别是还要包含控制器和致动器,它具有较大的体积。这种纱线控制装置不大适合于一带有高经纱数目的织机。其次,各运动零部件具有较大的质量并且另外必须被推移遍及提升装置的整个行程。致动器的共同动作又需要一与动力供应和程序数据的运动界面,它比较复杂、昂贵和易受磨损。一根纱线必须非常小心地予以拉拽,以便防止零部件被弯曲,以及因而防止与相应的修理费用相关联的功能失效。虽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但拽入一根纱线是很费时而又花钱的。最后,由于较大的惯性力和装入各运动零部件的电子装置的灵敏性,这样一种纱线控制装置只能在较低速度下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开始时所提及的那种类型的纱线控制装置。
所设定的目的是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予以实现的。
由于以下事实,即控制器配置得独立于驱动器从而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减轻了质量和各灵敏的控制件而可以按照优化观点为提升动作作独特设计。控制器,对照之下,实际上配置为固定的,也就是说,它们也不必执行提升装置的提升动作,而可以仅被限制和集中于执行切换变量,以便以一种振荡方式在驱动器处置入(laying in)和去除纱线。固定的配置还允许驱动能量和各控制信号与磨损无关地以一种简单方式予以馈入,以及允许在控制可能性方面有很大的灵活程度。由此造成了更为决定性的各项优点,诸如,一方面,用于提升装置的各驱动马达较小,以及另一方面,用于控制器的致动器较小,用于驱动装置的能量需求较少,并因而不仅有效生产的成本较好,而且尽管动力较大但有效操作的成本也较好。这样也导致热量较少生产,最终也具有简化和降低装有这些装置的各操作间之中空调设备成本的效果。其次,这样一种装置还比较容易接近,而这就有助于置入纱线。由于各另部件的不灵敏性,这进一步受到了支持。
在一织机中的一用于经纱纱线控制的梭道机构中采用一种新型纱线控制装置会表现出以上所提及的类型的各种显著优点。
特别是,运动零部件的数量也显著减少,以及因而运动质量的降低允许驱动速度较高和因而生产效能较高,不过,情况是与通常的纱线控制装置相比,磨损减少很多和噪声与振动降低很多。特别是一织机的各梭道机构,本发明开创了以很高速度,比如每分钟5000和更多转数来操作纱线控制装置,特别是梭道机构,从而以及相连接的织机的可能性。
取消了本来习用的各上游控制装置和本来所需的各连接件,会导致另外一些显著的优点。一配备着符合本发明的纱线控制装置的织机不需要用于诸如各提花机这样的上游梭道机构的各内装附属装置,为织机的空间需求形成很大的节省,以及因而在整个织机的操纵和可接近性方面形成某种改进,结果是在操纵和控制方面是一种人机工程方面的重要改进,并因而是在一纱线控制装置,特别是在一梭道机构处工作场所的改进。调节和维护作业因此会比较容易进行,而事故风险同样得以减少。
由于零部件数量少此外又比较简单,所以新型纱线控制装置的生产和维护成本是较低的。
本纱线控制装置的一些良好实施例在权利要求2至27中予以说明。
制作控制器具有多种可能性。因而,不过,所述这些可能性可以在于向有待控制的各纱线提供一种电脉冲以便使纱线以切换变量朝向驱动器偏移。不过,这样一种结构只在纱线反应于一电流脉冲时才是可能的。一种符合权利要求2的实施例更为有利,由于一控制槽孔可确保纱线以切换变量自我封闭式地驱动,而这也与纱线的性质无关。一种按照权利要求3的进展,为了允许沿着纱线的整个横向移距或行程从事导引,是很方便的。
按照权利要求4的控制器的薄片状结构形成一种特别节省空间的设计,这改进了其使用,特别是关于一织机的经纱纱线控制,在此情况下,控制器可以按照权利要求5或6予以研制。
按照权利要求7,驱动器遍及纱线的整个横向移动可以是有效的。不过,按照权利要求8的实施例更为有利,不仅在一驱动器的行程路径方面形成减小,而且还在控制可能性方面有所提高。
特别可取的是按照权利要求9的一项纱线控制装置实施例,按照此实施例,驱动器具有一驱动钩,只在一个运动方向上有效,用于纱线的自我封闭式驱动(self-closed driving)。在另一运动方向上,在纱线的残余应力可能是充分的情况下,返回最好是以一种强迫封闭方式(force-closed fashion)进行。适当时,可以提供另外的附加张紧装置。在特定情况下,纱线控制装置可以按照权利要求10予以制作并具有一允许在纱线的两个运动方向上自我封闭式驱动的驱动器。
制作和配置驱动器有许多的可能性,权利要求11至13的那些尤其可取。
制作致动器也具有其他一些可能性,在权利要求14至16中所说明的几种特别可取。在此情况下,符合权利要求17的致动器可以在一驱动方向上被启动,并可以借助于一弹簧在另一方向上返回。
按照权利要求18,控制器可以配置得能够以切换变量枢转,最好是可以将这种配置在一支承轨道上做出。权利要求19和20说明了可枢转的控制器的有利设计。
不过,按照权利要求21的一项纱线控制装置的实施例是特别可取的。可以在其纵向上移动而来回行走的控制件在配置和驱动方面允许有许多变型。因而,比如按照权利要求22,致动器可以配置在控制件的下端处。还可以按照权利要求23来设计此装置。这样一种纱线控制装置好似现有的提花装置,不过,情况是,致动器此时不必须执行整个行程路径,而只是对应于切换变量的一部分,结果是,此装置与提花装置相反,可以显著地简单和巧小的方式予以制作,并且与现有的提花装置相比,只需要少量能量以越过切换路径。
符合权利要求24的实施例使得特别简单且特别紧凑的设计成为可能。
按照权利要求25,驱动器便于配置在一提升装置的一提升轨道上。
本纱线控制装置适合于大多数改型应用场合,比如,适合于任意地提供一种带有不同颜色和品质的纬纱纱线的纬纱纱线***件用于夹持。不过,特别有利的是,符合权利要求26的纱线控制装置是一织机的一梭道机构的一个部件〔sic〕,而许多纱线控制装置〔sic〕予以提供以便控制织机的各经纱纱线。可以为每一控制件提供一专用致动器,以便达到最多的控制可能性。按照权利要求27的设计对于较为简单的一些情况也是很便利的。
符合本发明的纱线控制装置的各项示范实施例将在下面借助于各示意图纸较为详细地予以说明,图纸中:
图1以侧视图表明一织机的梭道机构(shedding mechanism)中的一第一纱线控制装置;
图2以较大比例表明图1的纱线控制装置;
图3表明图2截面III-III上图2的纱线控制装置;
图4至20表明图1至3的纱线控制装置在符合图5至20的不同控制阶段中的运动简图,各驱动器在图5至20中是以敞开方式显示出来的,也就是说,为更好地了解起见,位于前景的部分控制装置省略了;
图21表明图1至20的纱线控制装置,从基本位置工作到一较高位置;
图22表明具有一压电控制器的一第三纱线控制装置;
图23表明具有一控制件和两个驱动器的一第四控制装置,从中间基本位置工作;
图24表明具有一控制件的一第五纱线控制装置,在纵向上振荡,包括两个薄片和指配的驱动器;
图25以较大比例表明图24XXV-XXV截面上的纱线控制装置;
图26表明类似于图24和25的一第六纱线控制装置,但具有一控制件,包括三个薄片和指配驱动器;
图27以较大比例表明图26XXVII-XXVII截面上的纱线控制装置;
图28以一示意简图表明类似于图24至27并具有一致动器的一第七纱线控制装置;
图29至33表明图24至28的纱线控制装置的不同控制阶段;
图34表明针对图29至33各运动阶段的运动简图;
图35表明处在敞开梭口位置(open shed position)的一织机梭道机构中的图24至33的纱线控制装置;
图36表明处在关闭梭道位置的图35梭道机构;
图37以一前面视图表明具有符合图35和36的一纱线控制装置并具有单独重复控制的一部织机;
图38表明具有符合图35和36的各纱线控制装置的另一部织机,各致动器循环地(in terms of repeat)驱动多个控制件;
图39表明类似于图24至27并具有处在敞开梭道位置上一梭道机构中的一改进的致动器的一第八纱线控制装置;
图40表明处在关闭梭道位置上的图39的梭道机构;
图41表明图39和40的梭道机构的致动器,做成为一种气动活塞/气缸组件;
图42表明图39和40的梭道机构的致动器,设计成为一种电磁装置;
图43表明具有类似于图24至27的各纱线控制装置的一第九梭道机构,具有改进的各致动器;
图44以较大比例表明图43的梭道机构的各致动器;
图45表明在较高位置上沿图47XXXXV-XXXXV截面上的改进后形式的图43和44的各致动器;
图46表明在较低位置上图45的各致动器;
图47以平面视图表明图45和46的各控制件的配置;以及
图48以前面视图表明一织机,具有符合图38至47的各纱线控制装置和各控制件的直接驱动。
图1表明一织机的简图。各经纱4从一经轴2抽出并经由一张紧装置6伸向一第一经纱导纱针8,再伸向一第二经纱导纱针,在它们之间配置各经纱探针12。从第二经纱导纱针10起,各经纱4经由多个纱线控制装置14,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梭道机构13并散开(open)各经纱4以构成一织造区(weaving shed)16,伸向一纺织段(weaving station)18,在该处各纬纱20被穿入散开的织造区16并借助于一织筘22在一织口(fell)24处予以拍打。如此形成的织成织品26经由一抽出装置30的导布件28导引到一卷步辊32并盘绕在上面。
梭道机构13是由详细显示在图2和3之中的各个纱线控制装置14构成的,并包括一提升装置34,具有一比如通过一从动偏心轮40经由一连杆38使之可以上下移动的提升轨道36。各驱动器42排齐在提升轨道36上,它们制成为薄片状并在相互掉转的侧部上具有各舌簧(spring tonbue)44,在后者自由端处各自配置一驱动钩46、48,用于各自勾住一根经纱4a、4b。每一驱动钩在自由端处配置一接续导杆(run-on guide)50,以便促进经纱的接合。一纱线抑制器(thread rejector)52设置在各驱动钩的上游,目的在于防止各经纱不合要求地接合在驱动钩46、48上。
对于每一驱动钩46、48,每一驱动器42指配有控制件54、56,可借助一致动器58、60予以控制,以便使一根指配的经纱4a、4b接合于驱动器的驱动钩46、48。各致动器58、60经由一线62连接于一控制装置64,各致动器按照有待产出的织品在图案方面来控制此装置,其实施方式虽然未作较为详细的显示,但都是周知的。每一控制件54、56分别包括两个薄片54a、54b和56a、56b,它们围住了其间的驱动器42。各控制件54、56和/或它们分别的控制薄片54a、54b和56a、56b安装在一共同的支座66上,以致它们可以围绕各螺栓68作枢转,枢转路径只对应于把经纱穿入驱动器并把它带出驱动器所需的切换变量(switching variable)。支座66排齐在一固定的支座轨道70上并包括各弹簧臂杆72,各弹簧臂杆72各自与分别在控制薄片54a、54b和56b、56b之间的一止动器74配合工作,并把各薄片预先张紧而贴靠致动器58、60。
一如图1和特别是2至20所示,各控制件包括各槽孔76,它们在各经纱4a、4b的基本位置上做成为狭窄的各控制槽孔78,它们在提升方向上并合在较宽的各导引槽孔80之中。
梭道机构的操作模式从图1至20可以非常清楚地予以了解。各经纱的基本位置是由第二经纱导纱针10与导布件28之间的平直连接方式确定的。这一基本位置还对应于梭口(warp shed)的高位,各经纱4、4a、4b由行程H选择性地从此位置引向低位,这从各图可以看出。一根经纱4、4a、4b只当此经纱借助于相关的控制件54、56使之接合于其高位上的相关驱动钩46、48时才被驱动(5、9和17)。为此目的,一适当的致动器58、60经由控制装置64而被启动,并使相关的控制件54、56相对于相关的驱动钩46、48而作枢转,其结果是,当驱动器52向下移动时,所述控制件由驱动钩46、48予以驱动并被引向低位(图1、2、7、11和19)。此经纱主要利用经纱的残余应力而随着驱动器42的向上移动从低位返回到高位。此向上移动可以通过把经纱铺放在提升轨道上而进一步得到支持,此轨道直接布置在驱钩下面。适当的话,驱动钩也可以做成为一双钩48a,如图2中虚线所示。经纱在驱动器42并从而经纱4a、4b已经到达基本位置时被引出驱动钩46、48。致动器58、60随后被切换为不起作用,其结果是,控制件54、56在弹簧臂杆72的预先张紧作用之下枢转回基本位置(图13至16),在此位置上各经纱纱线不能由驱动器42予以驱动。
驱动器42在本实例中配备两个驱动钩46、48,而两个控制件54、56相应地予以指配,结果是,一个驱动器可以有选择地把两根经纱4a、4b移出上梭道位置而进入下梭道位置,如图4中简图和图5至20的相关阶段图纸具体所示。因此需要在一提升轨道36上只配置所出现的经纱数之一半那么多的驱动器42,并且在一支承轨道70上配置相应于经纱数的多个控制件54、56。做成状为薄片的各驱动器42和各控制件54、56设计得相当的薄并可以比如是0.1至0.5mm厚,适当的话,把所需数量的驱动器42和控制件54、56分布在两个或更多提升轨道36和支承轨道70上,可能是方便的。
如以上各实施例所表明,新型梭道机构不需要任何弹簧复位,而且由于各经纱的直接控制使得控制各经纱所需的零部件被减少到最小限度,其结果是,与传统的各种装置相比,驱动力显著减少。一方面,这导致能量的显著节省,而另一方面,它开辟了以一比如5000或更大的每分转数的相当高速度来操作这样一种织机的可能性。
图21描述了一种纱线控制装置14a,基本上对应于图1至20的那种,不过,此纱线控制装置配置得不在由各经纱4a、4b所规定织品以下,而是在它以上,结果是,各经纱的中性位置对应于下部梭口位置,而各经纱借助于驱动器42被移位到上部梭口位置。
在示于图22并由纱线控制装置14b构成的梭道机构中,各驱动器82排齐在一提升轨道上,后者构成一以已知方式上下移动的金属综框84的一部分。各驱动器本身又包括各驱动钩46、48和各突起86、88,用来支持各经纱返回到初始位置。指配给驱动器82或驱动钩46、48的控制件90、92本身又包括一槽孔76,它具有一控制槽孔78和一导引槽孔80,并以枢转方式安装在一支承轨道94上。每一控制件在避开各经纱4a、4b的一侧上具有一致动臂杆96。每一致动臂杆96包括一控制止动器98和一偏压弹簧100,后者相对于一切换装置102预先张紧控制止动器98,此切换装置102即一所谓挠曲振动器,处在施加于它的一电势之下。如果切换装置102未加启动,控制止动器98座靠在所述切换装置上,而控制装置仍然留在中性基本位置上。不过,如果切换装置102借助于控制装置64经由一线104予以启动,则切换装置102枢转到虚线所示的位置上,而切换装置90可以在偏压弹簧100的作用下作枢转并参与呈现一接合在致动臂杆96下端处的一驱动槽沟108中的从动控制板条形式的一致动器106的运动。这一驱动槽沟108具有的宽度致使它可以在致动臂杆96被切换装置102止动在基本位置上时自由移动。在切换装置被启动的情况下,偏压弹簧100将致动臂杆96预压靠于控制板条106,结果是,致动臂杆参与了控制板条106的运动,控制件90或92从而以相关的驱动钩46、48接合相应的经纱4a、4b。图22中由虚线表示的控制止动器98a至98n各自对应于一依序排布的控制件,控制件本身又分别地与一指定的切换装置(未画出)协同工作。
图23描述了一种纱线控制装置14c,其中一经纱4被指配两个驱动器110和112,它们把经纱从对应于中间梭口位置的各经纱的中性位置分别移入上部梭口位置或下部梭口位置。驱动器110、112配置在相应的提升轨道114、116上并各自在一舌簧118的端部具有一驱动钩120、122。指配给两个驱动器110、112的是一共用控制件124,以枢转方式装在一支承轨道126上并在背离经纱4的一侧上具有一致动臂杆128,致动臂杆与两个致动器130、132协同工作,两个致动器彼此相反地动作并使控制件124相对于驱动器110、112之一或另一个作枢转。控制件124本身又配置一用于控制经纱的槽孔134,此槽孔在经纱4的中性位置上做成为一狭窄的控制槽孔136,随后向上和向下连合较宽的导引槽孔138、140。此纱线控制装置的操作类似于开始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
图24和25表明另一种纱线控制装置14d,具有一在每一侧上被指配以带有驱动钩146的驱动器142、144。驱动器142、144分别伸展在相反的方向上并从图24中所示的中性位置上下移动。控制件140包括一槽孔148,在中间位置做成为一控制槽孔150并在两侧上由导引槽孔152邻接。控制槽孔150相对于控制件140的纵向倾斜地配置,其方式是,当后者以一振荡方式沿纵向运动时,控制件以切换变量S移动,如图24中虚线所示。当控制件从图24中实线表示的位置移到虚线表示的位置时,经纱4从左手驱动器142的驱动区域被传送到右手驱动器144的驱动区域,结果是,当借助于提升装置(未详细画出)的提升轨道154执行其提升运动时,后一驱动器可以从中间位置被传送到上部梭口位置。特别是,从图25可见,控制件140做成似为一薄片并包括控制薄片140a和140b,控制薄片于其间在它们的一部分宽度上围住同样做成似为薄片的驱动器142、144。
图26和27表明一种纱线控制装置14e,对应于图24和25之中者,控制件具有另一控制薄片140c,结果是,驱动器142、144分别配置在相互分开的各控制薄片140a、140b或140b与141c之间。因此,各控制薄片可以具有较宽的结构并可以具有较大程度的控制薄片的覆盖范围,并因而是一种改进的导引装置。在此情况下,驱动器142、144可以具有一段156,盖住驱动钩146并以一双钩146a的方式协作以使经纱4从上部或下部梭口位置返回并因而支持经纱的有效控制。在图26所示的中间梭口位置上,驱动器142、144的加宽段156形成一间隙158,支持经纱沿着控制槽孔150运出一切换位置而进入另一切换位置。
图28至33一方面分别表明按照图24、25和26、27的纱线控制装置14f的另一种设计和驱动,另一方面表明在经纱的控制期间运动周期的不同阶段。在示于图28至32之中的各控制件140的情况下,控制件140借助于一致动器160予以控制,后者由空气驱动并经由一根综线162使控制件140连接于它,此综线则经由一线板164从致动器160引导到控制件140。致动器主要在上行程起作用,而返回运动是由一复位弹簧166实现的,此弹簧连接于控制件140的下端,此端由一导引件168予以导引。驱动器142、144的运动周期表示在图34的运动简图之中。按照图29,经纱4借助于左手驱动器142被移出中间梭口位置而进入相应于图30的下部梭口位置。从这一位置,它然后在驱动器142回动时再次进入符合图31的中间梭口位置,而经纱借助于控制件140的控制槽孔150传送于右手驱动器144中。所述驱动器144驱动它进入符合图32的上部梭口位置,由此位置它随后借助于右手驱动器144再次进入按照图33的中间梭口位置。
图35和36表示在一织机的一梭道机构170之中按照图28至33的许多纱线控制装置14f的配置,这些纱线控制装置既可以前后配置在一排中,也可以彼此相邻配置在许多排中,取决于有待生产的织品26的支数和有待控制的经纱4a、4b的支数。图35表明处在敞开梭口位置上的梭道机构,纬纱20被穿入织造区16,而后借助于织筘22在织口处予以拍打。梭道机构在图36中表示为处在封闭梭口位置。
图37表明一具有符合图35和36的各纱线控制装置14f和梭道机构170的织机。从图37可见,织机包括一机架172,于其中梭道机构170配置纱线控制装置14d、14e和14f,而且它用来循环地直接控制各经纱(未详细画出)。每一控制件140经由复位弹簧166向下预先张紧并经由通过线板164予以导引的综线162连接于一容放各致动器160的选定装置174。图38表明另一织机,其中选定装置174a的致动器160a和梭道机构170a按照一经纱循环(warp repeat)T同时操作许多控制件。
图39至42表明一梭道机构176的另一示范实施例,具有按照图24至27中各纱线控制装置14d和14e的原理设计的各纱线控制装置14g,但具有改进的各致动器178。为此目的,各控制件140在下端配置在一导引件180中并经由各连接件182连接于各致动器178,它们都位于下面较低处。这些致动器随后驱动各控制件。按照图41,这样一种致动器178a可以做成为一气动活塞/气缸组件。一连接于连接件182的活塞184借助于一复位弹簧188预先张紧在气缸186之中的低位上。压缩空气经由供气管线190供入,而活塞从而控制件被推升起来。一致动器178b的另一实例示于图42之中。在此情况下,致动器做成为一电磁装置并在一壳体192中具有一线圈194,控制电流经由各导线供给此线圈。一永久磁铁可移动地配置在线圈194之中并经由连接件182连接于控制件140。梭道机构于图39中显示为处于敞开梭口位置上,以及在图40中显示为处于关闭梭口位置上。
图43和44表明另一梭道机构200,具有符合图24至27中各纱线控制装置的原理的各纱线控制装置14h,但带有另外的改进的各致动器202。为此目的,各控制件140各自在下端处具有一导引件204,在一导向件206中受到导引而上下移动。各分经刀片208,上下移动并各自与控制件140上的一驱动部分210协同工作,用来驱动各控制件。导向件206之中的偏压弹簧212相对于分经刀片208预先张紧控制件140从因而驱动部分210,结果是,控制件140可以顺随分经刀片的摆荡运动。配置在导向件206底侧上的是一控制板214,携带有各压电切换装置216,此装置在未经切换的状态下可确保导引件204从而控制件的***,以及在已经切换的状态,也就是说已经致动的状态下与一台肩218协同工作,结果是,驱动部分210从而控制件140可以不再顺随分经刀片208。这样就把控制件保持在一切换位置上,结果是,一相关的经纱4不能再从一个驱动器142被传送到另一驱动器144,并因而不能再从低位变成高位,以及相反。
图45至47表明纱线控制装置14i的另一实施例,对应于图43和44的纱线控制装置14h,虽然在此情况下各致动器202a具有一些控制板214a,它们带有上下两排切换装置216、216a,在分经刀片208的纵向看来交替使用。因此,各导引件204a是各有不同并在适当的偏移位置处具有台肩218、218a。这样就允许各纱线控制装置具有很大的组装密度,从而具有很大的每厘米普特(porter)。各分经刀片在图45中表示为处于高位和在图46中表示为处于低位上,各个切换装置216、216a表示为处于已经启动的,就是说已经偏转的状态之中,此时它们与各导引件204a的台肩218、218a协同工作。
图48中所示的织机包括一符合图39至43的梭道机构200,具有符合图39至47的纱线控制装置14g、14h、14i。在此情况下,带有各致动器202的导向件206配置在机架222中纺织区域220以下,结果是,纺织区域从顶侧可以自由接近。
在以上各示范实施例中,各纱线控制装置各自结合用于在一织机中形成梭口的各经纱的控制来示出的。不过,各纱线控制装置也可以用来控制用于其他各种目的的其他各种纱线,特别是用于选定各纬纱,它们或是与各经纱分开地给进,或是具体地说,类似于各经纱纱线那样给进。
附图标记表
H  一纱线的或一驱动器的行程
S  切换变量
T  经纱循环
2  织轴
4  经纱6    张紧装置8    第一经纱导纱针10   第二经纱导纱针12   经纱探针13   梭道机构14   第一纱线控制装置(图1-20)14a  第二纱线控制装置(图21)14b  第三纱线控制装置(图22)14c  第四纱线控制装置(图23)14d  第五纱线控制装置(图24-25)14e  第六纱线控制装置(图26-27)14f  第七纱线控制装置(图28-36)14g  第八纱线控制装置(图39-42)14h  第九纱线控制装置(图43-44)14i  第十纱线控制装置(图45-47)16   织造区18   纺织段20   纬纱22   织筘24   织口26   织品28   导布件30   抽出装置32   卷布辊34   提升装置36   提升轨道38   连杆40   偏心装置42   驱动器44   舌簧46   驱动钩48  驱动钩48a 双钩50  接续导杆52  纱线抑制器54  控制件54a 控制薄片54b 控制薄片56  控制件56a 控制薄片56b 控制薄片58  致动器60  致动器62  线64  控制装置66  支座68  螺栓70  支承轨道72  弹簧臂杆74  止动器76  槽孔78  控制槽孔80  导引槽孔82  驱动器84  金属综框86  突起88  突起90  控制件92  控制件94  支承轨道96  致动臂杆98  控制止动器98a-n 控制止动器100   偏压弹簧102   压电切换装置104   线106   致动器(控制板条)108   驱动槽沟110   驱动器112   驱动器114   提升轨道116   提升轨道118   舌簧120   驱动钩122   驱动钩124   控制件126   支承轨道128   致动臂杆130   致动器132   致动器134   槽孔136   控制槽孔138   导引槽孔140   控制件140a  控制薄片140b  控制薄片140c  控制薄片142   驱动器144   驱动器146   驱动钩146a  双钩148   槽孔150   控制槽孔152  导引槽孔154  提升轨道156  加宽段158  间隙160  致动器160a 致动器162  综线164  线板166  复位弹簧168  导向件170  梭道机构170a 梭道机构172  机架174  选定装置174a 选定装置176  梭道机构178  致动器178a 致动器178b 致动器180  导向件182  连接件184  活塞186  气缸188  复位弹簧190  供气管线192  壳体194  线圈196  导线198  永久磁铁200  梭道机构202  致动器202a 致动器204  导引件204a 导引件206  导向件208  分经刀片210  驱动部分212  偏压弹簧214  控制板214a 控制板216  切换装置216a 切换装置218  挡持止动器218a 挡持止动器220  纺织区域222  机架

Claims (27)

1.一种纱线控制装置,用于任意地控制一纱线(4、4a、4b),特别是一织机的一经纱纱线的横向振荡运动,具有至少一个提升装置(34、36、154),可以一种振荡方式予以驱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纱线的驱动器(42、82、1010、112、142、144);还具有至少一个控制器(54、56、90、93、124、140),可借助于一致动器(58、60、106、130、132、160、160a、178、178a、178b、202、202a)予以致动,以便选择性地使纱线接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独立于用于驱动器(42、82、110、112、142、144)的提升装置(34)配置,使得控制器(54、56、90、93、124、140)以振荡方式选择性地使纱线(4、4a、4b)直接朝向和离开驱动器(42、82、110、112、142、144)移动一切换变量(S)。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具有一控制槽孔(78、136、150),以便使纱线(4、4a、4b)移动切换变量(S)。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具有一槽孔(76、134、148),伸过纱线(4、4a、4b)的整个横向移距,并最好是扩展在控制槽孔(78、136、150)以外。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做成为一薄片状并至少局部地盖住驱动器(42、82、110、112、142、144),后者在宽端处同样做成为一薄片状。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具有至少两个平行的薄片(54a、54b、56a、56b、140a、140b、140c),围住它们之间的薄片状驱动器(42、82、110、112、142、144)。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140)具有至少另外一个薄片(140c)并围住另一驱动器(144)。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器(42、82)可以移过纱线(4、4a、4b)的整个横向移距(H)。
8.按照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器(110、142)可以沿着纱线(4)的横向移距的一第一区段被移动,而为纱线横向移距的其余部分提供一第二驱动器(112、144),它相对于第一驱动器指向相反,控制器(124、140)对各纱线在第一和第二驱动器交叉点处的选择性传送是有效的。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器(42、82、110、112、142、144)具有一驱动钩(46、48、120、122、146),用于在一个运动方向上以一自封闭方式驱动纱线(4、4a、4b),而纱线可以最好是由于纱线的残余应力以一强迫-封闭方式在另一运动方向上返回。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器(48)具有一双钩(48a、146a),用于纱线在两个运动方向上的自封闭式驱动。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钩(46、48、120、122)配置在一舌簧(44)的端部处并最好是具有一在驱动部分外侧的接续导杆(50)。
12.按照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钩(42)在自由端处具有一纱线抑制器。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器(42、82)具有两个驱动钩(46、48),它们指向彼此相离方向并各自被指配一用于置入一纱线(4、4a、4b)的控制器(54、56、90、92)。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致动器(106、202)包括一压电切换装置(102、216、216a)。
15.按照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致动器(178a)做成为一活塞/气缸组件(184、186),可以由一种流体致动,而最好是气动的。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致动器(178a)做成为一电磁装置(194、198)。
17.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致动器(58、60、106、160、160a、178、178a、202)可以在一个驱动方向上被驱动并可以在另一方向上借助于一弹簧(72、100、166、188、212)返回。
18.按照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做成为一控制件,可以切换变量(S)枢转并最好是配置在一支承轨道(70、94、126)上。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对配置的各控制件(54)以枢转方式安装在一共同支座(66)上,此支座固紧于一支承轨道(70)并具有一弹簧臂杆(72),弹簧臂杆预张紧各控制件(54、56)以抵靠于致动器(58、60)。
20.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枢转方式安装在一支承轨道(94)上的控制件(90、92)具有一控制止动器(98)和一偏压弹簧(100),其预张紧控制止动器(98)使之抵靠于最好是压电切换装置(102),此装置在切换状态下让出控制止动器(98)的路径并使控制件(90、92)接合于一振荡式致动器(106)。
21.按照权利要求2至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140)做成为一细长的控制件,配置得在其纵向上来回移动,控制槽孔(150)倾斜于控制件的位移方向在控制区域内从纱线(4)的一切换位置伸向纱线的另一切换位置。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纵向上来回移动的控制件(140)最好在下端直接连接于致动器(178,278a,178b,202)。
23.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纵向上来回移动的控制件(140)借助于一复位弹簧(166)在下端处沿一个方向上受到预先张紧,并在上端处经由一连接件(162),最好是一绳索,连接于致动器(160、160a)。
24.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纵向上来回移动的控制件(140)与一在纱线控制件的纵向上来回移动的驱动件(208)协同工作,控制件借助于一弹簧(212)被预先张紧而抵靠于该驱动件,控制件配置一挡持止动器(218、218a),一可控制的切换装置(216、216a),最好是一压电切换装置,可与止动器协同工作,其方式是,控制件(140)在切换装置无效的情况下顺遂驱动件(208)的运动,并在切换装置(216,216a)生效的情况下被挡持在某一位置上。
25.按照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器(42、82、110、112、142、144)配置在提升装置(34)的一提升轨道(36、154)上。
26.按照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织机的一梭道机构(13、170、170a、176、200)的一个部件,多个纱线控制装置被提供用于控制织机的各经纱。
27.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组合成组的各控制件可以各自由一共用的致动器(160a)予以驱动。
CN98808913A 1997-09-08 1998-08-07 纱线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45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9716100.8 1997-09-08
DE29716100U DE29716100U1 (de) 1997-09-08 1997-09-08 Fadensteuer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9850A true CN1269850A (zh) 2000-10-11
CN1079455C CN1079455C (zh) 2002-02-20

Family

ID=804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08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455C (zh) 1997-09-08 1998-08-07 纱线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6328076B1 (zh)
EP (1) EP1012364B1 (zh)
JP (1) JP4167803B2 (zh)
KR (1) KR100543064B1 (zh)
CN (1) CN1079455C (zh)
AU (1) AU8527298A (zh)
BR (1) BR9812628A (zh)
DE (2) DE29716100U1 (zh)
ES (1) ES2174459T3 (zh)
HK (1) HK1028430A1 (zh)
RU (1) RU2184181C2 (zh)
TR (1) TR200000641T2 (zh)
TW (1) TW513498B (zh)
WO (1) WO199901314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218B (zh) * 2002-05-10 2010-04-28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无绳纱线控制装置
CN1886540B (zh) * 2003-11-28 2011-01-12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用于织机、特别是用于开口装置的纱线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15048A4 (nl) * 2002-07-19 2004-09-07 Wiele Michel Van De Nv Inrichting voor het bevestigen van terugtrekveren in een harnas van een jacquardweefmachine.
TWI303679B (en) * 2003-06-12 2008-12-01 Textilma Ag Loom
DE102004045208A1 (de) * 2004-09-17 2006-04-06 Siemens Ag Webmaschine
GB2432595B (en) * 2005-11-24 2010-09-29 John Rush Direct warp selection device
FR2902444B1 (fr) * 2006-06-16 2008-08-29 Staubli Faverges Sca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de type jacquard,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sur un tel metier
CN102773385B (zh) * 2012-07-25 2015-06-03 浙江旷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丝装造的校眼设备的割线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35742A1 (fr) 1982-11-04 1984-05-11 Verdol Sa Mecanique d'armure a selection perfectionnee des crochets
DE3442204A1 (de) * 1984-08-27 1986-03-06 Klöcker-Entwicklungs-GmbH, 4280 Borken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einer dreherkante
IT1252804B (it) * 1991-09-24 1995-06-28 Tcnotessile Centro Ricerche S Dispositivo per la movimentazione dei fili di ordito
WO1997011215A1 (de) * 1995-09-21 1997-03-27 Textilma Ag Vorrichtung zur wahlweisen steuerung einer oszillierenden querbewegung eines fadens, insbesondere eines kettfadens einer webmaschine
BE1010014A3 (nl) * 1996-02-09 1997-11-04 Picanol Nv Kanteninrichting voor een weefmachi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218B (zh) * 2002-05-10 2010-04-28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无绳纱线控制装置
CN1886540B (zh) * 2003-11-28 2011-01-12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用于织机、特别是用于开口装置的纱线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R200000641T2 (tr) 2001-05-21
TW513498B (en) 2002-12-11
US6328076B1 (en) 2001-12-11
ES2174459T3 (es) 2002-11-01
AU8527298A (en) 1999-03-29
KR20010023760A (ko) 2001-03-26
EP1012364B1 (de) 2002-05-22
DE59804205D1 (de) 2002-06-27
CN1079455C (zh) 2002-02-20
JP2001515967A (ja) 2001-09-25
WO1999013145A1 (de) 1999-03-18
EP1012364A1 (de) 2000-06-28
KR100543064B1 (ko) 2006-01-20
JP4167803B2 (ja) 2008-10-22
BR9812628A (pt) 2000-08-22
DE29716100U1 (de) 1997-10-30
HK1028430A1 (en) 2001-02-16
RU2184181C2 (ru) 200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38C (zh) 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和带有经纱张紧部件的织机
CN1049707C (zh) 缝纫机
CN1535337A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及横机的喂纱方法
RU2000131693A (ru) Рапир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окладки уточной нити для рапирного ткацкого станка
CN1269850A (zh) 纱线控制装置
CN1304663C (zh) 用于制造纱罗织物的织机
JP2007107128A (ja) 織機における耳糸開口装置
CN1712596A (zh) 自动改变纬纱线的导纬针织带机
CN1051817C (zh) 经编机,特别是钩边织带机
CN1806072A (zh) 织机
CN1468992A (zh) 绒头织机
JP3670004B2 (ja) 繊維機械の糸のための制御装置
CN109680389B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弹开翻盖中的加强筋织物织机
CN1263911C (zh) 用于制造织物的方法和用于制造织物的设备
CN201224800Y (zh) 一种三维花纹织造装置
CN101319430B (zh) 一种三维花纹织造装置
JP4057305B2 (ja) レノ織物を製造する装置
CN1821470B (zh) 用于剑杆织机的剑杆支持带或支持杆的驱动装置
CN211079494U (zh) 一种多梭织带机的梭箱升降装置
CN1746355A (zh)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毛圈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83907C (zh) 织机的纬纱把持装置
JP2013241691A (ja) 綜絖枠移動装置及び織機
CN101736494B (zh) 传动机构
KR100657034B1 (ko) 직물 표면용 루프 또는 파일 형성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122519B (zh) 无综丝提花大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220

Termination date: 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