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1339C - 基地台连接方法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及移动台 - Google Patents

基地台连接方法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及移动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1339C
CN1241339C CNB031496237A CN03149623A CN1241339C CN 1241339 C CN1241339 C CN 1241339C CN B031496237 A CNB031496237 A CN B031496237A CN 03149623 A CN03149623 A CN 03149623A CN 1241339 C CN1241339 C CN 12413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entioned
travelling carriage
receiving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96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1083A (zh
Inventor
大川耕一
田中晋也
中村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81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1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13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13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提高基地台与移动台接收质量的移动台与基地台间无线链路连接方法。网络控制装置(RNC)监视转移源基地台(BS1)与转移目标基地台(BS2)的信号接收功率差。若基地台(BS2)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则当接收功率差小于第1转移追加阈值时,RNC将基地台(BS2)追加于无线链路连接目标;若基地台(BS2)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则当接收功率差小于第1转移追加阈值加上给定偏差值后的第2转移追加阈值时,将基地台(BS2)追加为无线链路连接目标。

Description

基地台连接方法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及移动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基地台和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基地台同在的移动通信***中,连接移动台至基地台的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及移动台。
背景技术
采用DS-CDMA(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直接序列码分多址连接)的通信方式是一种多个移动台以同一频带与基地台通信的方式。按DS-CDMA方式,各移动台所接发的信号通过扩散码识别。该扩散码采用正交码,如金色码(gold code)。
特定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接发信号时,在逆扩散过程中,其它移动台同基地台之间的接发信号,对该特定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的接发信号(期望波信号)构成干扰信号。该干扰信号之功率,平均而言,为扩散率(PG:Processing Gain)的倒数。
然而,自各移动台至基地台的上行非同步环境下的通信中,各移动台发送的信号会出现衰落造成的瞬时变动、短区间变动及距离变动。故,为使特定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通信满足所需质量,必须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使基地台所接收的来自该移动台的期望波信号功率对来自其它移动台的干扰信号功率之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owerRatio)一定。
但是,即便能保证特定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很彻底、基地台接收信号SIR一定,也做不到在多通路环境下扩散码完全正交。结果,来自特定移动台的期望波信号将受到起因于同其它移动台功率相互相关的干扰(平均每台所引起的干扰功率为扩散率PG倒数值)。故,随着同一频带下通信的移动台的增多,干扰信号功率水平也上升。故,在已有技术中,为适应由要求通信质量所决定的接收特性,势必要限制单位小区(cell)内可通信移动台的数量。
关于增加单位小区内可通信移动台的数量之方法,有降低相互相关的干扰消除技术。作为该干扰消除技术之一例,有一种自适应天线阵列分集技术。根据该技术,以多天线进行信号接发,对各天线的接收信号赋与适当加权后合成;据此来降低其它移动台信号对来自特定移动台的期望信号波的干扰。譬如,在文献<<Pilot symbol-assisteddecision-directed coherent adaptive array diversity for DS-CDMAmobile radio reverse link>>(S.Tanaka,M.Sawahashi,and F.Adachi:IEICE Trans.Fundamentals,vol.E80-A,pp.2445-2454,Dec.1997)中,就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天线阵列分集的接收方式。
图1示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天线阵列分集接收方式的基地台之结构。
根据图1,基地台包括:M个天线200-1-200-M、RF无线部202、M个匹配滤波器204-1-204-M、加权系数控制部205、M个乘法部206-1-206-M、加法部208、相位变动估计部210、用于相位变动补偿的乘法部212、识别判定部214、加法部216、用于估计相位变动的乘法部218、以及测定干扰信号功率对期望波信号功率之比的测定电路220。
于图1所示基地台,通过天线200-1-200-M所接收的信号由RF无线部202进行正交检波。匹配滤波器204-1-204-M与天线200-1-200-M一一对应,通过逆扩散RF无线部202输出信号来进行接收信号码序列估计。
加权系数控制部205,根据各匹配滤波器204-1-204-M的输出信号和用于估计相位变动的乘法部218的输出信号,求对各匹配滤波器204-1-204-M输出信号的加权系数。
乘法部206-1-206-M求相应匹配滤波器204-1-204-M的输出信号与加权系数控制部205所输出加权系数之积。加法部208合成各乘法部206-1-206-M输出信号,加以输出。
用于相位变动补偿的乘法部212,将加法部208输出信号乘以相位变动估计部210输出信号,以进行相位补偿。识别判定部214输入乘法部212输出信号,输出最终接收数据(再生数据)。加法部216输出输入输出信号之差分。用于估计相位变动的乘法部218,求位置变动估计部210输出信号与加法部216输出信号之积,将之输出至加权系数控制部205。
测定电路220,根据加法部208输出信号测定SIR,比较所测出SIR水平与目标SIR水平(参考SIR水平),输出一信号(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以使实际SIR达到参考SIR。
基地台,以无定向波束发送公用引导信道,利用该公用引导信道来向小区内各移动台发送公用引导信道信号。小区内所有移动台均利用该公用引导信道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及接收功率测定。对于移动台各自独享的信息数据信号,基地台则分别以个别信道发送至小区内各移动台。基地台系以无定向波束或定向波束发送个别信道。
图2示出了一种以无定向波束发送的个别信道。如该图所示,公用引导信道信号和个别信道信号均以无定向波束250发送。
而图3则示出了一种以定向波束发送的个别信道。如该图所示,公用引导信道信号以无定向波束250发送,个别信道信号则以定向波束251发送。
采用图1所示自适应天线阵列分集接收方式的基地台,对以多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逆扩散,将逆扩散后信号乘以天线加权系数,进行合成。进一步,基地台还将合成信号的SIR控制到最大,据此得以无定向波束发送个别信道。由于个别信道系以无定向波束发送,所以基地台及移动台的接收信号SIR得以改善,接收质量得到提高。
在蜂窝式移动通信***中,包括诸多基地他,每一基地台分别形成小区,各自覆盖一服务区。在采用DS-CDMA的蜂窝式移动通信***下,由于邻接小区之间系以不同扩散码进行通信,所以在所有小区均可以相同载波频率通信。
在蜂窝式移动通信***中,通常,移动台处于某一小区中,仅与形成该小区的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进行通信。然而,有时移动台会移动至多个小区相互重叠的区域,这时就与形成该等小区的多个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进行通信。当移动台又移动至该重叠区外,进入1个小区中时,则又是只与形成该小区的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进行通信。这一过程控制即所谓转移(handover)。
图4示出了转移时移动台(MS)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其中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代表在移动台接收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功率。
以下对图4作以说明。
移动台按给定时间间隔测定周围区域各基地台以一定发送功率发送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通知给控制台与基地台间无线链接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同时,与接收功率最大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的发送源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设置个别信道,接发信息数据信号。
图4中,当移动台处于基地台BS1服务区附近时,基地台BS1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将大于基地台BS2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故,移动台与基地台BS1建立无线链路,设置个别信道,接发信息数据信号。
此后,随着移动台远离基地台BS1而接近基地台BS2,来自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变小,而来自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则变大,因此,来自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减去来自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后之值渐渐缩小。当该差值达到给定值(转移追加阈值)时,RNC将基地台BS2追加为移动台的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BS2与移动台建立无线链路,设置个别信道,接发信息数据信号。据此,移动台与基地台BS1和基地台BS2两者进行通信。
图5示出了移动台与多个基地台通信之际的控制过程。在上行链路,基地台302-1和302-2分别接收及解调移动台300发来的信号。基地台302-1和302-2还通过上行有线传送线路308-1及308-2将解调后信号连同可靠性信息发送至上级台即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306。RNC306根据可靠性信息选择合成来自基地台302-1及302-2的解调信号。这样,上行链路接收质量可望得到提高。
而在下行链路,RNC306通过下行有线传送线路308-3及308-4向基地台302-1和302-2发送同一信号。基地台302-1和302-2同时传送该同一信号。移动台300接收来自基地台302-1及302-2的信号,进行最大比合成。这样,下行链路接收质量可望得到提高。
再回到图4进行说明。移动台与基地台BS1和基地台BS2双方进行通信中,逐渐远离基地台BS1而接近基地台BS2。于是,基地台BS2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变得大于基地台BS1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基地台BS2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减去基地台BS1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值渐渐变大。当该差值达到给定值(转移删除阈值)时,RNC将基地台BS1从移动台的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中删除。基地台BS1切断与移动台的无线链路。其后,移动台只与基地台BS2进行通信。
又,在蜂窝式移动通信***中,移动台在待机时选择1个基地台,同其建立无线链路。随着自身移动,移动台依次切换同其建立无线链路的基地台。
图6示出了待机时移动台(MS)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其中假设基地台BS1和BS2的公用引导信道发送功率一样。
移动台按给定时间间隔测定周围各基地台以一定发送功率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与接收功率为最大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的发送源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移动台100进入待机状态,即保持接收公用引导信道信号,等待接收来自基地台的通信信号。
图6中,当移动台较靠近基地台BS1时,基地台BS1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将大于基地台BS2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故,移动台与基地台BS1建立无线链路,进入待机状态。此后,随着移动台远离基地台BS1而接近基地台BS2,来自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减去来自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后之值渐渐变大。当该差值达到给定值(小区选择阈值)时,移动台切断与基地台BS1的无线链路,与基地台BS2建立无线链路,进入待机状态。反之,当来自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减去来自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后之值变得大于小区选择阈值时,切断与基地台BS2的无线链路,与基地台BS1建立无线链路,进入待机状态。
然而,如上所述,为提高基地台及移动台的接收质量,移动台最好是优先同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但是,按上述已有技术,转移中切换基地台或移动台待机时,并不考虑基地台是否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故其并非系目的在于改善基地台及移动台接收质量的适当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使基地台及移动台信号接收质量得以改善的基地台连接方法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及移动台。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台与基地台连接方法,在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1基地台和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2基地台同在的移动通信***中,以无线链路连接移动台与基地台,其中,包括优先连接步骤——分别设置不同阈值来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及上述第2基地台的连接以及断开,从而使上述第1基地台优先于上述第2基地台同上述移动台连接。
最好是,上述优先连接步骤包括:分别设置不同转移阈值,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转移时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及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上述优先连接步骤还可包括:分别设置不同阈值,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待机和切换连接目标时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及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
根据上述发明,分别设置不同转移阈值,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第1基地台和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因此,移动台优先地与第1基地台连接,故可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信号接收质量。
本发明目的还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在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1基地台和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2基地台同在的移动通信***中,控制移动台与基地台间无线链路连接,其中,具备基地台连接控制单元——其分别设置不同阈值来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及上述第2基地台的连接以及断开,从而使上述第1基地台优先于上述第2基地台同上述移动台连接。
最好是,上述基地台连接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不同转移阈值,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及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转移阈值,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和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使得移动台优先地与第1基地台连接,故可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信号接收质量。
最好是,上述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连接的转移阈值大于上述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2基地台连接的转移阈值;上述用于确定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断开的转移阈值大于上述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2基地台断开的转移阈值。在此,上述转移阈值被定义为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与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之差的绝对值。
根据上述发明,当从其它基地台向第1基地台转移时,即便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与来自转目标基地台(第1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之差较大,转移目标基地台也将被特定为无线链路连接目标,进而开始转移。而当从第1基地台向其它基地台转移时,即便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第1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与来自转目标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之差较大,移动台与转移源基地台间的无线链路连接也将被维持。
故,移动台能优先地与第1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可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质量。
本发明目的还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台,处在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1基地台和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2基地台同在的移动通信***中,其中,具备基地台连接单元——其分别设置不同阈值来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及上述第2基地台的连接以及断开,从而使上述第1基地台优先于上述第2基地台同本移动台连接。
最好是,上述基地台连接单元分别设置不同阈值,用于确定本移动台待机和切换连接目标时本移动台同上述第1及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
最好是,用于确定向上述第1基地台切换的阈值小于用于确定向上述第2基地台切换的阈值;用于确定从上述第1基地台切换至其它台的阈值大于用于确定从上述第2基地台切换至其它台的阈值。在此,上述阈值被定义为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与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之差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阈值,用于切换移动台连接目标时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和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使得移动台优先地与第1基地台连接,故可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信号接收质量。
当移动台待机中移近第1基地台时,即便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与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第1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之差较小,移动台移动台也将连接目标切换至第1基地台。而当移动台待机中远离第1基地台时,即便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第1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与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之差较大,移动台与第1基地台间的无线链路连接也将被维持。
故,移动台能优先地与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可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质量。
最好是,移动台还具备基地台判别单元——其判别基地台是上述第1基地台还是上述第2基地台。
最好是,移动台还具备接收上述诸阈值的阈值接收单元,以用于切换移动台连接目标。
根据上述发明,移动台可以判别出来基地台是第1还是第2基地台,移动台可以从外部通信终端接收上述诸阈值。
另外,本发明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可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细节的描述得以清楚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采用自适应天线阵列分集接收方式的基地台之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以无定向波束250发送公用引导信道信号和个别信道信号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以定向波束251发送个别信道信号而以无定向波束250发送公用引导信道信号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转移时移动台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示意图。
图5是移动台与多基地台通信之际的控制示意图。
图6是待机时移动台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示意图。
图7是一种移动通信***结构示意图。
图8是移动台100结构示意图。
图9是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140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种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移动台100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移动台100及RNC140动作流程图。
图12是一种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移动台100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移动台100及RNC140动作流程图。
图14是一种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移动台100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移动台100动作流程图。
图16是一种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移动台100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移动台100动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以说明。
图7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结构。
根据图7,移动通信***譬如为DS-CDMA方式移动通信***,其包括:移动台100、基地台BS120-1与120-2(以下在适当处统称之为”基地台120”)、和进行移动台100与基地台120之间无线链路连接控制等移动通信***整体控制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140。
图8示出了移动台100结构。根据图8,移动台100包括:天线102、信号接发部104、基地台判别部106、功率测定部108以及基地台连接部110。须指出的是,图8仅示出了同本发明有关的结构。
信号接发部104通过天线102与基地台120之间进行信号接发。具体而言,信号接发部104接收周围多个基地台120利用公用引导信道以一定发送功率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该公用引导信道信号被以加扰码(系用于特定发送源基地台120的信息)扩散。信号接发部104还接收RNC140通过周围基地台120以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一信息(定向波束信号接发识别信息),该信息表示基地台120是否为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基地台。信号接发部104还同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之间以个别信道接发信息数据信号。
基地台判别部106,根据由信号接发部104所接收的定向波束信号接发识别信息,判别周围各基地台120是否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基地台。该判别结果连同对应基地台120的加扰码一道被送给基地台连接部110。
功率测定部108测定由信号接发部104所接收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功率测定部108还通过信号接发部104、天线102及基地台120发送该测定结果至RNC140,并且也向基地台连接部110输出。
基地台连接部110,在待机时,确定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同该基地台120建立无线链路。具体而言,基地台连接部110根据基地台判别部106提供的关于基地台120是否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判别结果及该基地台120的加扰码,和根据功率测定部108提供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分别地对周围各基地台120加以识别——识别其是否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基地台,同时,还识别基地台120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
进一步,基地台连接部110,根据其识别结果,进行待机时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的切换。基地台120切换动作以后详述。
图9示出了RNC140的一种结构。根据图9,RNC140包括:信号接发部142、基地台信息储存部144以及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须指出的是,图9仅示出了同本发明有关的结构。
信号接发部142与基地台120之间进行信号接发。譬如,信号接发部142接收移动台100通过基地台120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在该移动台100的接收功率。该公用引导信道信号在该移动台100的接收功率提供给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
基地台信息储存部144储存各基地台120的加扰码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识别信息之组合信息。定向波束信号接发识别信息表示基地台120是否为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基地台,其将由信号接发部142发送至移动台100。
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根据基地台信息储存部144中储存的基地台120的加扰码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识别信息之组合信息,判别各基地台120是否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进一步,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还根据该判别结果来追加或删除移动台100转移时的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基地台120追加及删除动作以后详述。
下面,描述关于移动台100转移时追加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的第1实施例、关于移动台100转移时删除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的第2实施例、以及关于移动台100待机时切换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的第3及第4实施例。须指出的是,以下描述中,基地台BS1相当于图7的基地台120-1,基地台BS2相当于图7的基地台120-2。
实施例1
首先描述关于移动台100转移时追加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的第1实施例。
图10示出了第1实施例的移动台100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其中假设基地台BS1为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收的基地台。
移动台100的功率测定部108,按给定时间间隔测定周围基地台BS1和基地台BS2以一定发送功率发送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将测定结果发送至RNC140。
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与所测接收功率为最大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的发送源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设置个别信道,进行信息数据信号接发。
图10中,当移动台100较靠近基地台BS1时,基地台BS1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将大于基地台BS2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故,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与基地台BS1建立无线链路,设置个别信道,进行信息数据信号接发。
此后,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对来自转移源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减去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后之值(第1接收功率差)进行监视。
随着移动台100远离基地台BS1而接近基地台BS2,来自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变小,而来自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则变大,因此,该第1接收功率差渐渐变小。
于是,若转移目标基地台BS2为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当该第1接收功率差变得小于第1阈值(第1转移追加阈值)时,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就将基地台BS2追加为移动台100的无线链路连接目标。
而且,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还对所追加的基地台BS2发送无线链路连接请求(其中含有移动台100识别信息)。基地台BS2,根据该连接请求中含有的移动台100识别信息,对移动台100加以特定,与移动台100建立无线链路,设置个别信道。
另一方面,若转移目标基地台BS2为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当该第1接收功率差变得小于第2阈值(第2转移追加阈值,系等于上述第1转移追加阈值加给定偏差值)时,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将基地台BS2追加为移动台100的无线链路连接目标。
而且,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还对所追加的基地台BS2发送无线链路连接请求(其中含有移动台100识别信息)。基地台BS2,根据该连接请求中含有的移动台100识别信息,对移动台100加以特定,与移动台100建立无线链路,设置个别信道。
随着移动台100与转移目标基地台BS2之间无线链路建立,转移开始。移动台100,在同基地台BS2之间建立了无线链路、设置了个别信道后,与转移源基地台BS1和转移目标基地台BS2双方进行信息数据接发。
第2转移追加阈值大于第1转移追加阈值。那么,就基地台BS2被追加为无线链路连接目标时的移动台100的位置而言,第2转移开始位置(即在基地台BS2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场合下的位置),比第1转移开始位置(即在基地台BS2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场合下的位置),距离基地台BS2更远一些。故,比较转移目标基地台BS2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场合与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场合,移动台100将会优先地与前一场合下的基地台BS2建立无线链路。因此,有助于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质量。
图11示出了第1实施例的移动台100与RNC140的动作流程。移动台100接收周围多个基地台(BS)120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测定其接收功率(步骤S101)。
接着,RNC140判定一下转移目标基地台120是否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步骤S102)。
若转移目标基地台120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RNC140对转移追加阈值(h_add)加偏差值(Q_offset),将其和设置为新的转移追加阈值(步骤S103)。
而若转移目标基地台120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RNC140维持转移追加阈值(H_add)设置(步骤S104)。
接着,RNC140进行如是判定:在移动台100,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120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是否大于来自转移源基地台120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best)减去步骤S103或104设置的转移追加阈值(H_add)后之值;换言之,来自转移源基地台120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best)减去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120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后之值,是否小于步骤S103或104设置的转移追加阈值(h_add)(步骤S105)。
若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120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大于来自转移源基地台120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best)减去步骤S103或104设置的转移追加阈值(H_add)后之值,RNC140将转移目标基地台120追加为无线链路连接目标(步骤S106)。而若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120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不大于来自转移源基地台120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best)减去步骤S103或104设置的转移追加阈值(H_add)后之值,则重复步骤S101以后动作。
实施例2
下面描述关于移动台100转移时删除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的第2实施例。
图12示出了第2实施例的移动台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其中假设基地台BS2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收基地台。
当在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中除了基地台BS1以外又追加了基地台BS2,继而开始转移时,移动台(MS)100与基地台BS1和基地台BS2双方进行通信。
其后,当移动台100远离基地台BS1而接近基地台BS2时,来自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变得大于来自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
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对来自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减去来自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后之值(第2接收功率差)进行监视。随着移动台100远离基地台BS1而接近基地台BS2,该第2接收功率差渐渐变大。
于是,若转移源基地台BS1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当该第2接收功率差变得大于第1阈值(第1转移删除阈值)时,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就将基地台BS1从移动台100的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删除。
而且,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还对所删除的基地台BS1发送无线链路切断请求(其中含有移动台100识别信息)。基地台BS1,根据该切断请求中含有的移动台100识别信息,对移动台100加以特定,切断与移动台100的无线链路。
另一方面,若转移源基地台BS1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当该第2接收功率差变得大于第2阈值(第2转移删除阈值,系等于上述第1转移删除阈值加给定偏差值)时,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将基地台BS1从移动台100的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删除。
而且,RNC140的基地台连接控制部146还对所删除的基地台BS1发送无线链路切断请求(其中含有移动台100识别信息)。基地台BS1,根据该切断请求中含有的移动台100识别信息,对移动台100加以特定,切断与移动台100的无线链路。
随着移动台100与转移源基地台BS1之间无线链路被切断,转移结束。移动台100,在同基地台BS1之间的无线链路被切断后,只与转移目标基地台BS2进行信息数据信号接发。
第2转移删除阈值大于第1转移删除阈值。那么,就基地台BS1被从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删除时的移动台100的位置而言,第2转移结束位置(即在基地台BS1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场合下的位置),比第1转移结束位置(即在基地台BS1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场合下的位置),距离基地台BS1更远一些。故,比较转移源基地台BS1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场合与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场合,移动台100将会优先地维持同前一场合下的基地台BS1的无线链路连接。因此,有助于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质量。
图13示出了第2实施例的移动台及RNC动作流程。
RNC140接收周围多个基地台(BS)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测定其接收功率(步骤S201)。
接着,RNC140判定一下转移源基地台是否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步骤S202)。
若转移源基地台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RNC140对转移删除阈值(H_del)加偏差值(Q_offset),将其和设置为新的转移删除阈值(步骤S203)。
而若转移源基地台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RNC140维持转移删除阈值(H_del)设置(步骤S204)。
接着,RNC140进行如是判定: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是否小于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best)减去步骤S203或204设置的转移删除阈值(H_del)后之值;换言之,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best)减去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后之值,是否大于步骤S203或204设置的转移删除阈值(H_del)(步骤S205)。
若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小于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best)减去步骤S203或204设置的转移删除阈值(H_del)后之值,RNC140将转移源基地台从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删除(步骤S206),切断无线链路。而若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不小于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best)减去步骤S203或204设置的转移删除阈值(H_del)后之值,则重复步骤S201以后动作。
实施例3
下面描述关于移动台100待机时切换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的第3实施例。
图14示出了第3实施例的移动台100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其中假设基地台BS1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收的基地台。
移动台(MS)100的功率测定部108,按给定时间间隔测定周围基地台譬如基地台BS1和基地台BS2以一定发送功率发送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与所测接收功率为最大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的发送源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于是移动台100进入待机状态。
图14中,当移动台100较靠近基地台BS1时,基地台BS1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将大于基地台BS2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故,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与基地台BS1建立无线链路,于是移动台100进入待机状态。
此后,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对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减去来自切换源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后之值(第3接收功率差)进行监视。
随着移动台100远离基地台BS1而接近基地台BS2,来自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变小,而来自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则变大,因此,该第3接收功率差渐渐变大。
于是,若切换目标基地台BS2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当该第3接收功率差变得大于第1阈值(第1小区切换阈值)时,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将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从基地台BS1切换至基地台BS2,与基地台BS2建立无线链路,于是移动台100进入待机状态。
而若切换目标基地台BS2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当该第3接收功率差变得大于第2阈值(第2小区切换阈值,系等于上述第1小区切换阈值减去给定偏差值)时,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将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从基地台BS1切换至基地台BS2,与基地台BS2建立无线链条,于是移动台100进入待机状态。
须指出的是,第1及第2小区切换阈值,既可预先在移动台100设置,也可由RNC140通过基地台发送来。第1及第2小区切换阈值系由RNC140通过基地台发送来的场合,由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部104接收,送至基地台连接部110。
第2小区切换阈值小于第1小区切换阈值。那么,就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从基地台BS1切换至基地台BS2时的移动台100的位置而言,第2小区切换位置(即在基地台BS2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场合下的位置),比第1小区切换位置(即在基地台BS2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场合下的位置),距离基地台BS2更远一些。故,比较切换目标基地台BS2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场合与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场合,移动台100将会优先地以前一场合下的基地台BS2为无线链路连接目标进行切换。因此,有助于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质量。
图15示出了第3实施例的移动台动作流程。
移动台100接收周围多个基地台120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测定其接收功率(步骤S301)。
接着,移动台100判定一下切换目标基地台BS2是否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步骤S302)。
若切换目标基地台BS2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移动台100从小区切换阈值(Q_sel)减去偏差值(Q_offset),将其差设置为新的小区切换阈值(步骤S303)。
而若切换目标基地台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移动台100维持小区切换阈值(Q_sel)设置(步骤S304)。
接着,移动台100进行如是判定: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是否大于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connect)加上步骤S303或304设置的小区切换阈值(Q_sel)后之值;换言之,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减去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connect)后之值,是否大于步骤S303或304设置的小区切换阈值(Q_sel)(步骤S305)。
若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大于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connect)加上步骤S303或304设置的小区切换阈值(Q_sel)后之值,移动台100将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从切换源基地台切换至切换目标基地台,与该切换目标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步骤S306)。而若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不大于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connect)加上步骤S303或304设置的小区切换阈值(Q_sel)后之值,则重复步骤S301以后动作。
实施例4
下面描述关于移动台100待机时切换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基地台120的另一实施例,即第4实施例。
图16示出了第4实施例的移动台位置与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之关系。其中假设基地台BS1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收的基地台。
移动台(MS)100的功率测定部108,按给定时间间隔测定周围基地台譬如基地台BS1和基地台BS2以一定发送功率发送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
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与所测接收功率为最大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的发送源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于是移动台100进入待机状态。
图16中,当移动台100较靠近基地台BS1时,基地台BS1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将大于基地台BS2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故,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与基地台BS1建立无线链路,于是移动台100进入待机状态。
此后,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对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减去来自切换源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后之值(第4接收功率差)进行监视。
随着移动台100远离基地台BS1而接近基地台BS2,来自基地台BS1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变小,而来自基地台BS2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则变大,因此,该第4接收功率差渐渐变大。
于是,若切换目标基地台BS2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当该第4接收功率差变得大于第1阈值(第1小区切换阈值)时,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将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从基地台BS1切换至基地台BS2,与基地台BS2建立无线链路,于是移动台100进入待机状态。
而若切换目标基地台BS2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当该第4接收功率差变得大于第2阈值(第2小区切换阈值,系等于上述第1小区切换阈值加上给定偏差值)时,移动台100的基地台连接部110将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从基地台BS1切换至基地台BS2,与基地台BS2建立无线链路,于是移动台100进入待机状态。
须指出的是,第1及第2小区切换阈值,既可预先在移动台100设置,也可由RNC140通过基地台发送来。第1及第2小区切换阈值系由RNC140发来的场合,由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部104接收,送至基地台连接部110。
第2小区切换阈值大于第1小区切换阈值。那么,就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从基地台BS1切换至基地台BS2时的移动台100的位置而言,第2小区切换位置(即在基地台BS2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场合下的位置),比第1小区切换位置(即在基地台BS2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场合下的位置),距离基地台BS1更远一些。故,比较切换目标基地台BS2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场合与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场合,移动台100将会优先地维持以后一场合下的基地台BS1作无线链路连接目标。因此,有助于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质量。
图17示出了第4实施例的移动台100动作流程。
移动台100接收周围多个基地台120发来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测定其接收功率(步骤S401)。
接着,移动台100判定一下切换目标基地台BS2是否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步骤S402)。
若切换目标基地台BS2系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移动台100给小区切换阈值(Q_sel)加上偏差值(Q_offset),将其和设置为新的小区切换阈值(步骤S403)。
而若切换目标基地台BS2系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基地台,则移动台100维持小区切换阈值(Q_sel)设置(步骤S404)。
接着,移动台100进行如是判定: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是否小于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another)减去步骤S403或404设置的小区切换阈值(Q_sel)后之值;换言之,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another)减去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后之值,是否大于步骤S403或404设置的小区切换阈值(Q_sel)(步骤S405)。
若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小于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another)减去步骤S403或404设置的小区切换阈值(Q_sel)后之值,移动台100将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从切换源基地台切换至切换目标基地台,与该切换目标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步骤S406)。而若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meas),不小于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公用引导信道信号接收功率(Q_another)减去步骤S403或404设置的小区切换阈值(Q_sel)后之值,则重复步骤S401以后动作。
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情况下可以有变形和修改。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移动台优先地与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因此可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质量。
又,根据本发明,在转移时,若转移目标基地台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即便来自该转移目标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与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之差较大,转移目标基地台也将被追加于移动台的无线链路连接目标,继而开始转移。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在转移时,若转移源基地台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即便来自该转移源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与来自转目标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之差较大,移动台与转移源基地台的无线链路连接也将被维持。故,移动台能优先地与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可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质量。
又,根据本发明,在移动台待机时,若切换目标基地台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即便来自该切换目标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与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之差较小,移动台的无线链路连接目标也将被切换至切换目标基地台。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在待机时,若切换源基地台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即便来自该切换源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与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信号接收功率之差较大,移动台与切换源基地台的无线链路连接也将被维持。故,移动台能优先地与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之基地台建立无线链路,可提高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质量。
本申请是基于2002年8月1日于日本提出的申请号为2002-224955号的在先申请,在此参照了其全部内容。

Claims (13)

1.一种移动台与基地台连接方法,在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1基地台和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2基地台同在的移动通信***中,以无线链路连接移动台与基地台,其中,包括优先连接步骤——分别设置不同阈值来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及上述第2基地台的连接以及断开,从而使上述第1基地台优先于上述第2基地台同上述移动台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优先连接步骤包括:分别设置不同转移阈值,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转移时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及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优先连接步骤包括:分别设置不同阈值,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待机和切换连接目标时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及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
4.一种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在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1基地台和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2基地台同在的移动通信***中,控制移动台与基地台间无线链路连接,其中,具备基地台连接控制单元——其分别设置不同阈值来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及上述第2基地台的连接以及断开,从而使上述第1基地台优先于上述第2基地台同上述移动台连接。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上述基地台连接控制单元分别设置不同转移阈值,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及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上述转移阈值被定义为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与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连接的转移阈值大于上述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2基地台连接的转移阈值。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上述转移阈值被定义为来自转移源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与来自转移目标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用于确定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断开的转移阈值大于上述用于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2基地台断开的转移阈值。
8.一种移动台,处在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1基地台和不适于定向波束信号接发的第2基地台同在的移动通信***中,其中,具备基地台连接单元——其分别设置不同阈值来确定上述移动台同上述第1基地台及上述第2基地台的连接以及断开,从而使上述第1基地台优先于上述第2基地台同本移动台连接。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台,其中,上述基地台连接单元分别设置不同阈值,用于确定本移动台待机和切换连接目标时本移动台同上述第1及第2基地台连接和断开。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台,其中,上述阈值被定义为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与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之差的绝对值;用于确定向上述第1基地台切换的阈值小于用于确定向上述第2基地台切换的阈值。
11.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台,其中,上述阈值被定义为来自切换源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与来自切换目标基地台的信号功率之差的绝对值;用于确定从上述第1基地台切换至其它台的阈值大于用于确定从上述第2基地台切换至其它台的阈值。
12.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基地台判别单元——其判别基地台是上述第1基地台还是上述第2基地台。
13.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接收上述诸阈值的阈值接收单元。
CNB031496237A 2002-08-01 2003-08-01 基地台连接方法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及移动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3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4955/2002 2002-08-01
JP2002224955A JP4008301B2 (ja) 2002-08-01 2002-08-01 基地局接続方法、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及び移動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1083A CN1481083A (zh) 2004-03-10
CN1241339C true CN1241339C (zh) 2006-02-08

Family

ID=3011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962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339C (zh) 2002-08-01 2003-08-01 基地台连接方法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及移动台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90957B2 (zh)
EP (1) EP1387598B1 (zh)
JP (1) JP4008301B2 (zh)
CN (1) CN1241339C (zh)
DE (1) DE60330937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328383D0 (en) * 2003-12-06 2004-01-14 Ibm Improved quality of service for network connected clients
JP4623978B2 (ja) * 2004-02-18 2011-02-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無線回線制御装置及び基地局
JP4659385B2 (ja) * 2004-04-19 2011-03-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および移動局
US7933600B2 (en) * 2004-06-15 2011-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mooth hard handover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adapted for the method
JP2006157217A (ja) * 2004-11-26 2006-06-15 Nec Corp セル再選択装置、移動通信端末装置、セル再選択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684071B2 (ja) * 2005-05-20 2011-05-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セルサーチ制御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を用いた移動機
US20070297497A1 (en) * 2006-06-21 2007-12-27 Seibert Cristina 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1123465B (zh) * 2006-08-09 2012-07-0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用于进行网络设备间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KR100786125B1 (ko) * 2006-08-30 2007-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방식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경로 선택 방법 및장치
US7885318B2 (en) * 2006-09-01 2011-02-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software product for soft value scaling with receivers in an unsynchronized network
JP2008098847A (ja) 2006-10-10 2008-04-24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US9516580B2 (en) * 2007-03-19 2016-12-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nabling down link reception of system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intra-frequency neighbors without gaps in the serving cell in evolved-UTRA systems
US20110021197A1 (en) * 2009-07-24 2011-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ransfer to a secondary cell
WO2012029143A1 (ja) * 2010-09-01 2012-03-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並び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2012186701A (ja) * 2011-03-07 2012-09-27 Ricoh Co Ltd 無線通信端末
JP5689029B2 (ja) * 2011-06-09 2015-03-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分散アンテナ割当方法、基地局装置
US8767862B2 (en) 2012-05-29 2014-07-0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Beamformer phase optimization for a multi-layer MIMO system augmented by radio distribution network
US8649458B2 (en) 2012-05-29 2014-02-1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Using antenna pooling to enhance a MIMO receiver augmented by RF beamforming
US8644413B2 (en) 2012-05-29 2014-02-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blind tuning in hybrid MIMO RF beamforming systems
US8619927B2 (en) 2012-05-29 2013-12-3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rete gain control in hybrid MIMO/RF beamforming
US9154204B2 (en) 2012-06-11 2015-10-0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transmit RDN architectures in uplink MIMO systems
US20140073337A1 (en) * 2012-09-11 2014-03-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illimeter-wave frequency band
US8797969B1 (en) 2013-02-08 2014-08-05 Magnolia Broadband Inc. Implementing multi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 MIMO) base station using single-user (SU) MIMO co-located base stations
US9343808B2 (en) 2013-02-08 2016-05-17 Magnotod Llc Multi-beam MIMO time division duplex base station using subset of radios
US20140226740A1 (en) 2013-02-13 2014-08-1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ulti-beam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
US9155110B2 (en) 2013-03-27 2015-10-0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cated and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s
US8989103B2 (en) 2013-02-13 2015-03-2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 attenuation of preamble reception in co-located WI FI access points
US20160007245A1 (en) * 2013-02-25 2016-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aging a Cellular Radio Network
US9100968B2 (en) 2013-05-09 2015-08-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 cancellation scheme with multi-beam
US9425882B2 (en) 2013-06-28 2016-08-2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Wi-Fi radio distribution network station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Wi-Fi RDN stations
US8995416B2 (en) 2013-07-10 2015-03-3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co-channel access of neighboring access points
US9497781B2 (en) 2013-08-13 2016-11-15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cated and co-channel Wi-Fi access points
WO2015034202A1 (ko) * 2013-09-04 2015-03-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rat 환경에서 셀 선택 방법
US9060362B2 (en) 2013-09-12 2015-06-1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ing an occupied Wi-Fi channel by a client using a nulling scheme
US9172454B2 (en) 2013-11-01 2015-10-2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 transceiver array
US8891598B1 (en) 2013-11-19 2014-11-18 Magnolia Broadband Inc.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alibration for obtaining the channel reciprocity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MIMO systems
US8929322B1 (en) 2013-11-20 2015-01-0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de lobe suppression using controlled signal cancellation
US8942134B1 (en) 2013-11-20 2015-01-2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registration in a multi-beam system
US9014066B1 (en) 2013-11-26 2015-04-21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 patterns calibr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s
US9294177B2 (en) 2013-11-26 2016-03-22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 patterns calibr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s
US9042276B1 (en) 2013-12-05 2015-05-26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ultiple co-located multi-user-MIMO access points
US9100154B1 (en) 2014-03-19 2015-08-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plicit AP-to-AP sounding in an 802.11 network
US9172446B2 (en) 2014-03-19 2015-10-2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sparse explicit sounding by implicit data
US9271176B2 (en) 2014-03-28 2016-02-23 Magnolia Broadban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haul based sounding feedback
US10462705B1 (en) * 2015-05-13 2019-10-29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premature processing during beam forming
CN107615820B (zh) * 2015-06-01 2020-10-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集群管理器、无线电节点和控制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95586B (zh) * 2016-03-30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分布式ap间切换的方法、中心ap和分布式ap
US10827470B2 (en) 2016-12-23 2020-11-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8167864A1 (ja) 2017-03-15 2018-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と無線端末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US10863366B2 (en) * 2017-06-23 2020-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r beamforming for serving and neighbor cell measurements
US11166212B2 (en) * 2018-07-26 2021-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levation based mode switch for 5G based aerial 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0899A (en) * 1985-05-31 1987-06-02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Load balancing for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system
JP2949533B2 (ja) * 1991-09-03 1999-09-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無線ゾーン構成方法
DE69232723T2 (de) * 1991-12-11 2002-12-05 Motorola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eiterreichung von mobilfunkgeräten unter benutzung einer leistungsbilanz
JP2674404B2 (ja) * 1991-12-13 1997-11-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カバレッジエリア制御方式
US5499386A (en) * 1993-07-09 1996-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Best server selection in layered cellular radio system
US5924040A (en) * 1996-11-20 1999-07-13 Telxon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base station with adjustable power transceiver for locating mobile devices
KR100240451B1 (ko) * 1997-05-22 2000-01-15 서평원 기지국 사이의 연속 하드 핸드오프 감소 방법
US6055428A (en) * 1997-07-21 2000-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oft 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41565A (en) * 1997-11-13 2000-10-31 Metawav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Dynamic mobil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US6580910B1 (en) * 1997-12-19 2003-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handoffs in cellular mobile radio systems
KR100557082B1 (ko) * 1998-09-08 2006-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형태에 따른 섹터 기지국의 유효 서비스 면적 계산 방법
US6539227B1 (en) * 1998-12-18 2003-03-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hard and soft handoffs in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6233455B1 (en) * 1999-05-03 2001-05-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for utilizing negative T—COMP to improve handoff reliability
CN1118201C (zh) 1999-08-11 2003-08-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干扰抵销方法
EP1089588A1 (en) 1999-09-15 2001-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device and program unit for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in a CDMA system
EP1117269A1 (en) * 2000-01-13 2001-07-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improved handover procedur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985739B2 (en) * 2000-12-15 2006-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mission and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CDMA-base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745034B2 (en) * 2000-12-22 2004-06-0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daptively selecting a handoff threshold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08301B2 (ja) 2007-11-14
US20040023693A1 (en) 2004-02-05
JP2004072179A (ja) 2004-03-04
US7190957B2 (en) 2007-03-13
CN1481083A (zh) 2004-03-10
EP1387598B1 (en) 2010-01-13
EP1387598A1 (en) 2004-02-04
DE60330937D1 (de) 201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1339C (zh) 基地台连接方法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及移动台
CN1276667C (zh) 容纳更多数目的移动台的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CN1065104C (zh) 降低扇形区基站平均发送功率的方法
CN1232139C (zh) 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装置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107428C (zh) 移动通信中的呼叫控制方法和其***
CN1254031C (zh) 考虑衰落的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CN1118205C (zh) 码分多路存取移动通讯***和服务区增补方法
CN1109450C (zh) 位置分集移动通信***中下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方案
CN1171477C (zh) 处理全球移动通信网的越区切换请求的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109470C (zh) 码分多址网络中优化移动交换中心间硬切换的方法
CN1192664C (zh) 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方法和***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CN1254122C (zh) 蜂窝***及其控制方法
CN1435069A (zh) 具有不同频谱能力的数字基站的切换方法
CN1497993A (zh) 移动通信***、基站、移动站及网络控制方法
CN101080939A (zh) 无线线路控制站、基站、移动站、移动通信***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205141A (zh) 用于移动通信的基站设备
CN1448039A (zh) 无线通信基站***、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CN101052227A (zh) 测定装置及区域质量测定方法
CN1902844A (zh) 移动通信终端及无线通信***
CN1260901C (zh) 质量阈值设定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通信控制器
CN1659803A (zh) 数据分配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628475A (zh) 无线通信***和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链路转换方法
CN1941987A (zh) 移动通信***中多天线通信方式的控制方法
CN1381103A (zh) 阵列天线基站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CN101053173A (zh) 基站、无线线路控制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