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8952C - 发射机和发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射机和发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8952C
CN1228952C CNB028031857A CN02803185A CN1228952C CN 1228952 C CN1228952 C CN 1228952C CN B028031857 A CNB028031857 A CN B028031857A CN 02803185 A CN02803185 A CN 02803185A CN 1228952 C CN1228952 C CN 12289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received signal
signal qualit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31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6706A (zh
Inventor
伊东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76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6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89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89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在用于通过混合-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请求重发)方案重新发送的通信中,减少没有增益的重新发送,并且改善发送效率。在基站,模式判定部分(111)确定在终端的当前的接收质量和过去的接收质量之间的接收质量差异并把此差异供给到控制部分(112)。控制部分(112)根据从模式判定部分(111)来的接收质量差异控制功率设置部分(113),以便控制从自适应编码调制部分(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本发明能被应用到,例如,移动电话的基站。

Description

发射机和发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设备和用于控制信号发送的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发送设备和用于控制在便携式电话等通信***中使用的信号发送的方法,其中当信号重新发送时根据已接收的对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发送有用的信息,适当地选择发送功率、调制***、编码***和分组合成方法,并且因此,能够用更有效的方法获得分组发送。换句话说,本发明涉及发送设备和用于控制信号发送的方法,并且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发送设备和用于控制信号发送的并能够有效地从基站向例如便携式电话等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一种自适应调制和编码速率通信***,通过根据传播路径的质量来改变纠错码的编码速率和多级调制的等级,从而当牺牲对拥有高质量的传播路径的用户的噪音抑制特性时呈现高速率通信,和当保持对仅仅拥有低质量的传播路径的用户的噪音抑制特性时呈现低速率通信。另外,作为一种重新发送***,已提出一种组合进数据重新发送控制(ARQ)和纠错码的混合ARQ(自动请求重发)***。
在此例中,关于混合ARQ的详细描述能在D.Chase“Code Combininga Maximum-Likelihood Decoding Approach for Combining an Arbitrary Numberof Noisy Packets(编码组合-用于组合任意数目的噪音分组的最大似然解码近似法)”,IEEE Trans.Commu.,vol.33,No.5,pp.385-393,May(五月),1985上找到,并且也能在Vol.100 No.343 2000-10(卷号100编号343 2000-10)的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师学会的技术研究报告的Miki,Arataet.al,“Characteristicof Hybrid ARQ in a situation of W-CDMA downlink high speed packettransmission(在W-CDMA下行高速分组发送的情况下混合ARQ的特征)”上找到。
使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速率的通信***(以下选择性地称为自适应编码和调制***)最近已经被引入无线通信***中。另外,期待着同样的通信***将被引入使用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通信环境中。
在使用自适应编码和调制***的环境中,下列基本过程被执行以便在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上实现自适应编码和调制。
1.终端确定从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2.终端通知返回到基站的决定结果。
3.基站基于从终端发送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来确定提供最优性能的调制***和编码速率,然后基站发送表示决定的调制***和编码速率的发送参数。
4.基站基于发送参数发送用户数据。
5.终端基于接收到的发送参数接收发送参数和执行数据接收处理。
6.如果终端确定从基站发送的数据是关于重新发送数据的数据,那么终端在包含过去错误的已接收数据和关于重新发送数据的已发送数据合成之后,执行纠错处理。
7.如果终端在执行纠错后检测到接收数据中的任何错误,终端发送重新发送请求,当如果终端能正确地接收数据,终端向基站发送新的数据发送请求。
8.上述1到7的步骤被周期性地重复。
图1说明了上述处理序列的一种方式。如图1中所示,所说明的是在用于把从基站来的发送参数通知给终端的下行控制通道,用于从基站向终端发送用户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和用于从终端发送发送参数请求的上行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在此图中显示的例子是其中上述1到7的步骤以预定的帧周期被重复。
即,如图1所示,终端以当前的定时点确定在终端的已接收的信号质量,然后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表示已接收信号质量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基站对从终端发送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作出反应并且确定调制***和编码速率的组合,此组合使得在终端的已接收数据错误率降低到低于预定值成为可能。那么,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表示已选择调制***和编码速率的信息作为发送参数。而且,基站根据对应于向终端发送的发送参数的调制***和编码速率,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终端发送用户数据。
然后终端接收在先前的阶段中从基站发送的发送参数,并且终端根据此发送参数识别用于从基站发送的用户数据的调制***和编码速率。其后,终端进一步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用户数据和基于对被发送参数指定的调制***作出响应的解调***执行解调。同样,终端基于对被发送参数指定的编码速率作出响应的解码***执行解码。终端对通过解调和解码获取的用户数据执行错误检测,并且,如果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例如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用于新用户数据的请求消息和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同时,用于新用户数据的请求消息包含表示在先前阶段接收的用户数据能够被正常地接收的消息。
另一方面,如果在通过执行解调和解码获得的用户数据中检测到任何错误,那么终端发送请求基站应该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重新发送同样的用户数据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当基站接收到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时,那么基站向终端再次重新发送用户数据。
终端接收从基站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将在先前阶段接收的错误的已检测用户数据和该用户数据合成,终端执行对已合成的用户数据的纠错处理。因而,终端在执行纠错处理后对用户数据执行错误检测,并且如果终端在用户数据中检测到任何错误,那么终端向基站再次发送重新发送请求消息。用此方法,重复相似的处理。另一方面,例如,如上所述,如果终端在执行纠错处理后没有在用户数据中检测到错误,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用于新用户数据的请求消息和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图1包含下行数据信道,下行控制信道,和上行控制信道的术语,并且单词“下行”和“上行”分别指的是从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信号的信道和从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信号的信道。即,单词“下行”被用来作为信号从基站向终端发送的信道的名字和单词“上行”被用来作为信号从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信道的名字。
发送参数指的是当从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时将需要的各种参数。因此,由发送参数指定的信息不局限于在基站的编码速率、调制***。
图2是显示实现使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速率的通信***(自适应编码和调制***)的传统的基站的安排的例子图。
基站被安排来包括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反向扩频单元2、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模式判定单元6、控制单元7、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编码和调制单元9、功率调整单元10、扩频单元11、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和天线14。
基站在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和反向扩频单元2解调从由用户操作的终端来的发送信号。
也就是说,例如,执行扩频的发送信号被从包括便携式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等的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向基站发送。已发送的信号被天线14接收并且被供给到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把从天线14来的信号供给到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和对此信号做必要的处理然后向反向扩频单元2供给结果的信号。反向扩频单元2在从执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供给来的信号上执行反向扩频并且向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供给产生结果的信号。
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从由反向扩频单元2供给的信号提取功率控制位。也就是说,从终端向基站发送的已发送信号包含作为,象参照图1所描述的,表示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功率的增加或减少的请求的一比特标记的功率控制位。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从由反向扩频单元2供给的信号中提取如此的功率控制位并且向功率调整单元10传送功率控制位。
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从由反向扩频单元2供给的信号中提取功率控制位并且向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供给信号。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从由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供给的信号中提取重新发送请求消息。
也就是说,从终端向基站发送的已发送信号包括表示是否请求重新发送用户数据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如参照图1所述。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从由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供给的信号中提取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并且向控制单元7发送重新发送请求消息。
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从由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供给的信号中提取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并且也向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发送信号。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从由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供给的信号中提取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也就是说,从终端向基站发送的已发送信号包含表示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如参照图1所述。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从由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供给的信号中提取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并且向模式判定单元6发送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在此例中,在终端和基站之间交换的信号由多个其中每个都具有预定的时间间隔的帧组成。另外,每个帧由复数数目,例如,N个,其时间间隔单元是0.6667msec(毫秒)的时隙组成。上述的功率控制位被安排以便功率控制位在每个时隙中由终端向基站发送。因此,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在每一时隙提取功率控制位。另外,当终端发送信号时,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和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被设置在每个帧中。因此,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和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在每个帧执行各自的提取操作来提取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和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模式判定单元6根据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和由基站拥有的资源的状态来确定最适宜的调制***和编码速率,并且向用户(终端)分配编码资源和功率资源。
相应地,现在发送模式项被认为调制***和编码速率的一个组合,那么模式判定单元6根据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供给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和基站的资源来确定发送模式。那么,模式判定单元6向控制单元7供给发送模式信息。
在这个例子中,有各种可能的编码速率和调制***的组合并且因此发送模式能采取各种模式,但是在这里,为了简化其中的描述,将对三种发送模式作出说明,即,如在图3中所示的#0到#2的模式。
如在图3中所示的,R=1/2和R=3/4被准备用于编码速率(编码***)的例子。R=1/2的编码速率指的是一个比特的冗余位被增加到输入数据的每一位上。R=3/4的编码速率指的是一个比特的冗余位被增加到输入数据的每三位上。如果数据被以R=1/2的编码速率编码了,如与数据被以R=3/4的编码速率编码的例子相比较,整个数据包括相对于输入数据而言较大数目的冗余位。因此,加强了纠错能力但是仅仅能够发送小量的数据。相反地,如果数据被以R=3/4的编码速率编码了,与数据被以R=1/2的编码速率编码的例子相比较,整个数据包括相对于输入数据而言较小数目的冗余位。因此,纠错能力次于数据被以R=1/2的编码速率编码的例子但是能够发送大量的数据。
如图3中所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移相键控)和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调幅)被准备用于调制***的例子。如在图4中所示,如果选择了QPSK调制***,已编码的数据被转换成两个比特组成的码元,并且这些码元被映射在任意四码元组上(看图4A)。相反地,如果选择了16QAM调制***,已编码的数据被转换成四个比特组成的码元,并且这些码元被映射在任意16码元组上(看图4B)。如果假定能够被发送的码元速率是不变的,16QAM的调制***与QPSK的调制***相比有较大量实际被发送的数据。但是,既然16QAM的调制***与QPSK的调制***相比有较小码元间的距离,噪音特性将被恶化。
如图3中所示,R=1/2的编码速率和QPSK的调制***的组合,R=1/2的编码速率和16QAM的调制***的组合,和R=3/4的编码速率和16QAM的调制***的组合被分别定义为#0,#1,和#2的发送模式。因此,如下将给出在这些发送模式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也就是说,#0的发送模式(R=1/2,QPSK)<#1的发送模式(R=1/2,16QAM)<#2的发送模式(R=3/4,16QAM)。另一方面,如下能给出在这些发送模式之间的噪音抑制特性的关系。也就是说,#0的发送模式(R=1/2,QPSK)>#1的发送模式(R=1/2,16QAM)>#2的发送模式(R=3/4,16QAM)。
根据自适应编码和调制***,编码速率和调制***能依靠信号发送路径的性质来选择性地被确定。即,如果噪音等级是低的和发送路径是好的(即,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是好的),则选择提供大量数据传输速率的编码速率和调制***的组合(发送模式)来执行有效的数据发送。相反地,如果噪音等级是高的和发送路径是坏的(即,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是坏的),则选择提供高噪音抑制特性的编码速率和调制***的组合(发送模式)来执行抑制了数据传输速率和加强了纠错特性的数据发送。
现在又作出关于图2的说明。初始地,控制单元7确认从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发送来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如果确认有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控制单元7向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和自适应编码及调制单元13发送表示与当初始化地发送用户数据时的发送模式(即,当发送第一用户数据时的发送模式)一致的发送模式的信息和表示这个发送是重新发送的重新发送标志。另外,如果没有重新发送请求,控制单元7把由模式决定单元6决定的发送模式转移到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和自适应编码及调制单元13。
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使得表示从控制单元7供给的发送模式的信息被包含在通过参照图1说明的下行控制信道被发送的发送参数中。另外,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产生具有其中包括发送参数的控制数据并且向编码和调制单元9供给控制数据。如果除了表示来自控制单元7的发送模式的信息外,还有重新发送请求标志提供给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则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使得重新发送请求标志被包含在发送参数中。编码和调制单元9使从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供给来的控制数据执行在先前已决定的***中被实现的编码和调制处理。那么,编码和调制单元向功率调整单元10供给作为结果而发生的已调制的信号。
功率调整单元10根据从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供给的功率控制位,通过参照图1描述的下行控制信道决定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功率的等级。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功率控制位是一个1比特标志,例如,而且当功率控制位是1时,那么功率调整单元10按1dB递增用于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而且当功率控制位是0时,那么功率调整单元10按1dB递减用于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因此,从编码和调制单元9供给的已调制信号被处理了。用此方法,以适宜的功率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提供用于发送数据的配置成为可能。在使用CDMA的通信中,在下行控制信道中控制发送功率的这种方法已经被普遍使用。
在功率调整单元10中执行发送功率调整的已调制信号被供给到扩频单元11。
同时,向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供给把用户数据设置在其中的分组数据,并且通过参照图1描述的下行数据信道待发送。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通过使用在由控制单元7供给的发送模式信息中指示的编码速率把分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另外,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通过使用在发送模式信息中指示的调制***对已编码已打包的数据实现调制处理。因此,通过编码和调制分组数据获得的已调制信号被供给到扩频单元11。
供给到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的分组数据也被供给到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临时地把分组数据存储其中。当从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供给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表示重新发送的请求时,控制单元7控制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使得有待于重新发送的分组数据被供给到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在此例中,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对从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供给的分组数据,即,与在先前的步骤中发送的分组数据相同的分组数据实现上述的编码处理和调制处理。那么,得到的已调制信号被供给到扩频单元11。用此方法,分组数据被再次发送了。
图5是显示其中准备了三种发送模式,即,在图3中显示的#0到#2的模式的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的配置图。
输入进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的分组数据被供给到开关21。
如果从控制单元7供给的发送模式信息表示#0发送模式,开关21选择终端21a和开关24选择终端24a。
终端21a被连接到编码单元22a。因此,如果发送模式是#0,从开关21向编码单元22a供给分组数据。编码单元22a以R=1/2的编码速率编码提供给其的分组数据,使得纠错码被加到数据。得到的已编码数据被供给到QPSK调制单元23a。QPSK调制单元23a对编码单元22a供给的已编码数据实现QPSK调制,使得映射已调制的码元来形成一个集合(constellation)。得到的已调制信号被供给到开关24的终端24a。当发送模式是#0时,如上所述,开关24选择终端24a。因此,从QPSK调制单元23a输出的已调制信号被通过开关24供给到扩频单元11(图2)。
在此例中,如果从控制单元7供给的发送模式信息指示发送模式#1,则开关21选择终端21b和开关24选择终端24b。终端21b被连接到编码单元22b。因此,如果发送模式是#1,从开关21向编码单元22b供给分组数据。编码单元22b以R=1/2的编码速率编码提供给其的分组数据并且得到的已编码数据被供给到16QAM调制单元23b。16QAM调制单元23b对从编码单元22b供给的已编码数据实现16QAM调制并且得到的已调制信号被供给到开关24的终端24b。当发送模式是#1时,如上所述,开关24选择终端24b。因此,从16QAM调制单元23b输出的已调制信号被通过开关24供给到扩频单元11(图2)。
另外,如果从控制单元7供给的发送模式信息指示发送模式#2,开关21选择终端21c和开关24选择终端24c。终端21c被连接到编码单元22c。因此,如果发送模式是#2,从开关21向编码单元22c供给分组数据。编码单元22c以R=3/4的编码速率编码提供给其的分组数据并且得到的已编码数据被供给到16QAM调制单元23c。16QAM调制单元23c对从编码单元22c供给的已编码数据实现16QAM调制并且得到的已调制信号被供给到开关24的终端24c。当发送模式是#2时,如上所述,开关24选择终端24c。因此,从16QAM调制单元23c输出的已调制信号被通过开关24供给到扩频单元11(图2)。
现在参照图2再进行新的说明。扩频单元11通过使用不同的扩频代码对从功率调整单元10供给的已调制信号和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供给的已调制信号实现扩频。通过这些操作获得的扩频信号被供给到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对从扩频单元11供给的扩频信号实现必要的处理。并且作为无线电波从天线14向终端发送。
在此例中,从功率调整单元10供给的已调制信号将是通过如图1所示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号和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供给的已调制信号将是通过如图1所示的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信号。
图6是显示能实现使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速率的通信***(自适应编码和调制***)的传统的终端的装置的例子图。
终端(用户终端)被安排来包括发送/接收兼容单元31、反向扩频单元32、控制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3、功率控制位产生单元34、数据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5、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产生单元36、控制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7、控制单元38、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错误检测单元40、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产生单元41、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单元42、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单元43、功率控制位***单元44、扩频单元45、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和天线47。
从基站发送的已发送信号被天线47接收。已接收信号需经在发送/接收兼容单元31中的必要处理,并且其后被供给到反向扩频单元32。反向扩频单元32对从发送/接收兼容单元31供给的信号实现反向扩频,使得信号被划分成参照图1描述的用于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和用于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反向扩频单元32向控制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3和控制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7供给用于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另外,反向扩频单元32向数据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5和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供给用于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
控制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3基于从在下行控制信道中实现的时分复用得到的导频信号来评估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也就是说,虽然参照图2没有提供描述,在基站中,扩频单元11对从功率调整单元10供给的已解调信号和预定导频信号执行时分复用。其后,扩频单元11对信号执行扩频。因此,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号除了包括从功率调整单元10供给来的已调制信号之外,还包括导频信号。控制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3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使用包含在信号中的导频信号来评估从反向扩频单元32供给的信号的信噪比。那么,控制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向功率控制位产生单元34供给已评估的信噪比。
功率控制位产生单元34用此方式对下行控制信道的已评估信噪比作出响应,使得如果已评估信噪比比期望的信噪比好,那么值为0的功率控制位被输出到功率控制位***单元44,反之如果已评估信噪比比期望的信噪比坏,那么值为1的功率控制位被输出到功率控制位***单元44。在此例中,对每个时隙执行在控制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3中的信噪比评估和在功率控制位产生单元34中的功率控制位产生。那么,如上所述,参照图2描述的基站基于功率控制位控制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使得终端一直能以不变的信噪比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
控制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7解调和解码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从反向扩频单元32供给的信号,从信号中分离控制数据,并将此供给控制单元38。
控制单元38检测待被施加到下行数据信道的与编码速率和调制***有关的信息,即,发送模式信息,此信息被设置在从控制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7供给的控制数据中。那么,控制单元执行用于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的模式设置(控制)。
也就是说,如图7的流程图所示,最初在步骤S1,控制单元38检测由控制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7供给的控制数据的发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在步骤S2,控制单元38检查由发送模式指示的调制***是否是QPSK调制。在步骤S2,如果确定由发送模式指示的调制***是QPSK调制,处理进行到步骤S3。在步骤S3中,控制单元38基于QPSK方式解调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并且控制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使得这个单元以R=1/2的编码速率解码信号。其后,控制单元38等待将从控制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7供给的下一个控制数据。处理从步骤S3返回到S1,而且用相似的方式重复同样的处理序列。
在步骤S2,如果确定由发送模式指示的调制***不是QPSK调制,处理进行到步骤S4。在这步骤S4中,控制单元38检查由发送模式指示的调制***是否是16QAM和由发送模式指示的编码速率是否是R=1/2。在步骤S4,如果决定由发送模式指示的调制***是16QAM和由发送模式指示的编码速率是R=1/2,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5。在步骤S5中,控制单元38基于16QAM方式解调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并且控制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使得这个单元以R=1/2的编码速率解码信号。其后,控制单元38等待将从控制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7供给的下一个控制数据。处理从步骤S5返回到S1,而且用相似的方式重复同样的处理序列。
在步骤S4,如果确定发送模式信息没有指定16QAM的调制***和R=1/2的编码速率的组合,处理进行到步骤S6。在步骤S6中,控制单元38检查由发送模式指示的调制***是16QAM和由发送模式指示的编码速率是R=3/4。在步骤S6,如果确定由发送模式指示的调制***是16QAM和由发送模式指示的编码速率是R=3/4,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7。在这个步骤中,控制单元38基于16QAM方式解调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并且控制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使得这个单元以R=3/4的编码速率解码信号。其后,控制单元38等待将从控制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7供给的下一个控制数据。处理从步骤S7返回到S1,而且用相似的方式重复同样的处理序列。
在步骤S6,如果确定发送模式信息没有指出16QAM的调制***和R=3/4的编码速率的组合,这个决定意味着发送模式信息没有指出如图3中所示的调制***和编码速率的三种组合的任何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38确定发送模式是错误的,并且因此控制单元38不在控制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上采取特别的行动。因此,控制单元38等待将从控制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7供给的下一个控制数据,并且处理从步骤S6返回到S1,而且用相似的方式重复同样的处理序列。
现在参照图6又将作出描述。数据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5评估从反向扩频单元32供给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的信噪比。当数据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5评估信噪比时,数据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5利用在下行数据信道上的使用时分复用的导频码元或以并行方式和下行数据信道一起发送的导频信道码元。
虽然参照图2还没有提供描述,扩频单元11用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供给的已解调信号和预定导频信号实现时分复用。其后,扩频单元11执行扩频。因此,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包含导频信号。另外,扩频单元11用与被用于对从功率调整单元10或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供给的已解调信号实现扩频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实现扩频。那么,导频信号被通过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供给到天线14,导频信号从天线14上被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和下行控制信道并行发送。
数据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5通过使用包含在信号中的导频信号或与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并行发送的导频信号来评估从反向扩频单元32供给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的信噪比。然后,已评估的信噪比被供给到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产生单元36。
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产生单元36处理从数据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5供给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已评估信噪比来作为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并且产生一个预定消息格式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使得消息指示已接收信号质量。然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产生单元36向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单元43供给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在该例中,数据信道已接收信号质量评估单元35为每个帧评估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噪比并且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产生单元36也为每个帧产生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另一方面,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在参照图7描述的控制单元38的控制下对从反向扩频单元32供给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执行解码和解调。由此操作获得的结果用户数据被供给到错误检测单元40。当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解码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时,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通过使用包含在信号中的纠错码作为冗余比特来执行用户数据纠错。
错误检测单元40通过使用例如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来执行奇偶检测。也就是说,错误检测单元40检查由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解码的用户数据是否包含任何错误,并且错误检测单元40向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产生单元41和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供给检查的结果。
如果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产生单元41从错误检测单元40接收了指示没有错误包含在其中的检查结果,那么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产生单元41产生例如具有“0”的值的消息,并且向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单元42供给此消息。相反地,如果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产生单元41从错误检测单元40接收了指示有一些错误包含在其中的检查结果,那么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产生单元41产生例如具有“1”的值的消息,并且向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单元42供给此消息。
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单元42用参照图1描述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对从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产生单元41供给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执行组帧,并且向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单元43供给结果信号。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单元43用从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单元42供给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来对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产生单元36供给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执行组帧。结果信号被供给到功率控制位***单元44。功率控制位***单元44用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单元43供给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来对从功率控制位产生单元34供给的功率控制位执行组帧。结果信号被供给到扩频单元45。扩频单元45对从功率控制位***单元44发送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实现扩频,并且向发送/接收兼容单元31供给通过此操作获得的结果信号。
发送/接收兼容单元31对从扩频单元45发送的扩频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并且通过天线47发送信号。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解调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并且解码作为解调的结果获得的已编码数据。但是,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执行另一个操作,而不是如上所述已编码数据的解码。即,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向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供给编码的数据。
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暂时把从用户数据码单元39供给的已编码数据存储其中并且在控制单元38的控制下向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供给已存储已编码的数据。
也就是说,如果在设置在下行数据信道中的用户数据中检测到任何错误,则如上所述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产生单元41产生请求信号重新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这个重新发送请求消息被设置在上行控制信道中并且被发送。
当具有在图2说明的装置的基站接收请求信号重新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时,如上所述,基站再次发送与在先前发送步骤中发送的用户数据相一致的用户数据(即,其中设置了具有用户数据的分组数据)。
当基站再次发送用户数据时,包含执行重新发送处理的用户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被发送到天线47,其中处理与上述的那些相似的发送/接收兼容单元31和反向扩频单元32被实现。其后,结果信号被供给到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
另外,当基站重新尝试发送用户数据时,如参照图2所描述的,控制数据被用来包含表示发送是重新发送的重新发送标志。当控制单元38识别出控制数据包含重新发送标志时,控制单元38控制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使得已接收信号缓冲器向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供给与存储在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中的关于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相对应的已编码数据。
相应地,当再次向终端发送用户数据时,把从反向扩频单元32来的具有关于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设置在其中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提供给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此外,把与从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来的关于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相对应的已编码数据提供给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
如果控制数据包含重新发送标志,控制单元38用上述的方式来控制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控制单元38也控制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使得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合成已编码数据。
在此例中,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解调具有关于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设置在其中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来获得编码的数据。其后,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合成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供给的编码数据和重新发送的已编码数据以便获得其中较大能量被分配到用户数据的每个一比特上的已编码数据。例如从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向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供给已编码数据并且用重写的方式把已编码数据存储在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中。另外,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解码具有较大能量分配到用户数据每一比特上的已编码数据,以便恢复用户数据,并将其供给错误检测单元40。
如上所述,错误检测单元40检查从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供给的用户数据是否包含任何错误。如果决定出没有错误包含在其中,错误检测单元40输出检查的结果。指示没有错误的决定的结果除了被供给到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产生单元41,也被供给到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
当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接收到指示在用户数据中没有包含错误的检查结果时,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清除存储在其中的与已确认没有错误包含在其中的用户数据相对应的已编码数据。
如上所述,如果决定出用户数据包含任何错误,终端请求基站再次发送信号,把关于重新发送的数据和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数据一起合成,并且通过使用从合成操作得到的已合成增益来向用户数据的每一比特分配较大能量,由此恢复包含在用户数据中的错误。这个系列的信号重新发送方案是混合-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请求重发)。
根据自适应编码和调制***,根据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条件(已接收信号质量)能改变数据发送速度。因此,数据能够被有效地发送到终端侧。
同时,在上述的装置中,基站根据从终端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决定是否需要重试信号发送。用在先前步骤中发送的数据合成重新发送的数据。因此,如果在初始的数据发送和当前数据发送之间找到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一致性或任何改进,那么可期望改善信噪比和改善发送效率。在现实实践中,但是,有可能导致一种情况,在此情况中传播路径在数据重新发送时间与在初始的数据发送时间相比恶化了。在如此情况中,可能发生用先前步骤的数据合成重新发送的数据不能导致发送效率的改善(即,通过合成重新发送的数据不能获得增益)。
此外,可能导致一种情况,在此情况中,与上述例子相比,当重新发送数据时的传播路径特性与当初始数据发送时的传播路径特性相比会有所改善。这个事实使得使用额外的能量来发送重新发送的数据,并且其结果是无线通信资源将被无用地消耗了。
发明内容
按照上述方面产生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依靠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来控制发送参数的解决方案,使得减少了得不到增益的重新发送和抑制了无用的无线通信资源,由此能够改善发送效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计算来获得关于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中差异的差分信息的差分信息计算装置和用于基于差分信息来控制当向终端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信号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计算差分信息来获得关于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中的差异的差分信息,和基于差分信息来控制向终端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计算差分信息来获得关于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中的差异的差分信息,和基于差分信息来控制当向终端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发送装置、控制信号发送的方法、和程序,可计算关于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的差分信息、并基于该差分信息控制向终端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解释数据发送的传统的方式的图;
图2是显示传统基站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显示发送模式的例子的图;
图4A是根据QPSK调制***说明数据的映射的图;
图4B是根据16QAM调制***说明数据的映射的图;
图5是显示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的装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6是显示传统终端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7是用于解释在终端的数据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施加本发明的基站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9是显示数据重新发送处理和已接收信号质量之间的关系的特定例子的图;
图10是解释在基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显示重新发送处理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是显示重新发送处理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3是显示重新发送处理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4是显示重新发送处理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5是显示重新发送处理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及
图16是显示施加本发明的计算机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8是显示施加本发明的基站(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例子的方框图。在此图中,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识别与在图2中的那些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因此,在下列的描述中将不描述它们。
如在图8中所示,基站被配置成包括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反向扩频单元2、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模式请求消息提取单元5、模式判定单元111、控制单元112、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编码和调制单元9、功率调整单元10、扩频单元11、数据缓冲器12、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功率设置单元113、和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
相应地,如图8显示的基站具有代替模式判定单元6和控制单元7提供的模式判定单元111和控制单元112。另外,把功率设置单元113和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提供给基站。构成基站的剩余元件以与在图2中显示的基站的那些方式基本相似的方式来排列。
模式判定单元111用与在图2中显示的模式判定单元6相似的方式基于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供给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和基站的资源来决定发送模式。另外,把从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来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供给模式判定单元111。如果模式判定单元111接收请求重新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模式判定单元执行算术运算来决定在由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供给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指示的当前步骤的已接收信号质量(当前的已接收信号质量)和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前一步骤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然后,模式判定单元向控制单元112供给在已接收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异(其后有时称为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另外,模式判定单元111根据需要基于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来决定发送模式。而且,模式判定单元111向控制单元112供给由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供给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指示的在当前步骤的已接收信号质量。
与在图2中所示的控制单元6相似,控制单元112根据从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供给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控制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同样,控制单元112根据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发送模式信息来控制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即,编码速率和调制***,的发送参数。另外,与在图2中所示的控制单元6相似,控制单元112向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供给用于产生控制数据的必要信息。另外,控制单元112基于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差分信息,控制功率设置单元113的发送功率,即,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单元112根据需要向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供给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当前步骤的已接收信号质量。再者,控制单元112根据需要更新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
功率设置单元113根据控制单元112的控制调整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并且将其供给扩频单元11。
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把从控制单元112供给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或象此的其它类似信息存储在其中。
在图8中显示的基站执行不同于传统的控制方式的控制操作。不同的点被逐条列记如下。
1.当新的数据将被发送时,控制单元112保留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在已发送数据的一个时隙中接收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2.如果通过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提取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指示重新发送的请求,那么模式判定单元111执行下列操作。
(1)通过从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转发同样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来获取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
(2)把当前报告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步骤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较。
(3)如果决定出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以由关于先前步骤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的预定门限值THx[dB](DeciBel)降级,模式判定单元决定需要改变发送参数。因此,执行下列的编号(No.)3或4的处理。如果决定采用了不是上述之一的任何模式,模式判定单元决定不需要改变发送参数。因此,执行下列的编号5的处理。
3.如果允许按ydB增加发送功率,则用下列的方式尝试数据重新发送。在该例中,由表达式(过去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THx)给出y。
(1)按Pup数量来增加发送功率,其中Pup的值满足ydB≤Pup≤Pavl等式。在此例中,Pup的值是在这个定时点允许分配到单一用户的资源的最大数量。
(2)在此例中,模式判定单元分别地选择与在先前步骤中使用的那些相一致的调制***和编码速率。
(3)更新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的值。已更新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从Qprv←Qprv+Qnow+Pup的运算推导出。因此,如果Pup=y,通过用2Qprv-THx替换来更新过去已接收信号质量。
(4)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产生发送以便通知终端发送数据是重新发送数据,调制***和编码***(编码速率)与当在先前的步骤中发送合成数据时使用的那些相同。在此例中,允许终端用重新发送数据来合成临时地存储在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图6)中的数据。既然终端具有与参照图6描述的配置一样的配置,这里将不作出其的说明。
(5)再次发送了用户数据。
4.如果不允许按照ydB增加发送功率,则用下列的方式尝试数据重新发送。在此例中,与上述例子相似,由表达式(过去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THx)给出y。
(1)根据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选择调制***和编码***。
(2)通过改变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来更新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值Qprv。
(3)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产生发送以便通知发送数据是重新发送数据,调制***和编码***(编码速率)与当在先前的步骤中发送用户数据时使用的那些不同。在此例中,终端不用已发送数据来合成存储在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中的数据。
(4)再次发送了用户数据。
5.用下列方式来尝试数据重新发送。
(1)模式判定单元分别地选择与在先前的步骤中发送用户数据时使用的那些相一致的发送功率、调制***和编码速率。
(2)用过去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值Qnow替代来更新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Qprv的值。
(3)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产生发送以便通知发送数据是重新发送数据,调制***和编码***(编码速率)与当在先前的步骤中发送用户数据时使用的那些相同。在此例中,允许终端用已发送数据来合成存储在已接收信号缓冲器46中的数据。
(4)再次发送了用户数据。
图9说明了在图8的基站中执行的数据重新发送和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图9中,参考①表示通过使用某种发送参数来发送新的数据的步骤。采用参考a来作为此时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终端中决定出在第一发送中发送的数据包含一些错误。因此,假设终端向基站发送一个NACK信号。在此例子中,NACK信号指的是请求将重新尝试发送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
步骤②的例子拥有不等式,a(Qpvr)<b(Qnow)+THx。因此,执行上述的编号5(No.5)的重新发送处理。通过使用与①的步骤的参数相一致的参数再次发送了重新发送数据。在步骤②的已更新已接收信号质量是Qprv+Qnow,并且从此其变成a+b。
在图9的例子中,在终端侧的②的重新发送数据中检测到一些错误。因此,终端向基站发送NACK信号,并且在步骤③中又发送了相同的数据。同样,步骤③拥有不等式,a+b(Qpvr)<c(Qnow)+THx。因此,执行上述的编号5(No.5)的重新发送处理。通过使用与步骤①的参数相一致的参数再次发送了重新发送数据。在步骤③的已更新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是Qprv+Qnow,并且从此其变成a+b+c。
同样,在图9的例子中,在终端侧的③的重新发送数据中检测到一些错误。因此,终端向基站发送NACK信号。但是,④的例子具有不等式,a+b+c(Qpvr)>d(Qnow)+THx。因而,执行上述的编号3和4的重新发送处理。依靠是否有允许在定时点分配的功率,即,是否拥有不等式,允许被分配的功率(Pavl)>a+b+c(Qpvr)-d(Qnow)-THx的情况,来决定执行哪个处理。
如果准备了足够的功率容限,一种发送参数,即,发送功率被增加了并且以与先前的步骤的发送模式相同的发送模式(即,编码速率和调制***)来重新尝试数据发送。此时,用此方式更新了已接收信号质量,使得Qprv+Qnow+Pup=a+b+c+Pup。如果Pup=y,那么y=a+b+c-d-THx。因此,已更新的已接收信号质量变成2(a+b+c)-THx。
如果没有准备足够的功率,基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d来决定发送参数、发送模式(编码速率和调制***)。然后,通过用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d替代来更新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并且作为新的数据向终端发送重新发送数据。
如上所述,既然考虑到当重新尝试发送时的已合成增益而变化了当重新尝试发送时的发送参数,能够提供有效率的重新发送***和能有效地利用无线通信资源。另外,既然利用了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中使用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来把在过去发送的已接收信号质量和在当前定时点的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相比较,准确地估计重新发送数据的合成增益成为可能了。
现在参照图10将进一步描述图8的基站的处理。
初始地,在步骤S11,基站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接收从终端发送来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天线14接收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从终端发送来的信号并且通过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和反向扩频单元2向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供给此信号。
处理进行到步骤S12,其中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从供给其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中提取功率控制位并且向功率调整单元10供给功率控制位。在步骤S13,功率调整单元10根据功率控制位调整功率。同样,功率控制位提取单元3向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供给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因此,处理进行到步骤S14。
在步骤S14,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从供给其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中提取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并且向模式判定单元111和控制单元112供给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同样,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向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供给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另外,在步骤S14中,模式判定单元111和控制单元112检查从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供给的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是否请求重新发送。
在步骤S14中,如果决定出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是请求重新发送的消息,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20,其中重新发送处理,其在稍后将描述,被执行并且处理返回到步骤S11。
反之,在步骤S14,如果决定出重新发送请求消息不是请求重新发送的消息,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15,其中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从由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供给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中提取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那么,向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重新发送请求消息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16。
在步骤S16,模式判定单元111基于由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供给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来表示的在终端的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来决定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的编码速率和调制***(发送模式)。
也就是说,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发送模式使得,例如,在终端侧的错误率变得等于或小于基于在终端的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的预定值。
另外,在步骤S16中,模式判定单元111向控制单元112供给终端的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和已决定的发送模式信息。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7。
在步骤S17,控制单元112向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供给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来的发送模式信息,并且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使发送模式信息包括在表示发送时的基站的各种参数的发送参数中。因此,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产生包含发送参数的控制数据。通过编码和调制单元9、功率调整单元10、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8从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向天线14供给控制数据。然后,控制数据被作为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发送了。
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8,其中控制单元112向其中用重写的方式存储了发送模式信息和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的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供给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发送模式信息和在终端的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9。
在步骤S19,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来发送用于终端的新用户数据。
也就是说,在步骤S19,用于终端的新用户数据被设置在一个分组中和被作为分组数据供给到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也向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供给新用户数据并存储在其中,使得新用户数据能响应重新发送请求。
控制单元112控制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使得用于终端的新用户数据执行由模式决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的编码处理和调制处理。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根据控制单元112的控制来编码和调制供给到终端的用户数据,并且向功率设置单元113供给结果数据。功率设置单元113调整用于发送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发送功率达到与在先前的时间中发送用户数据时使用的值相等的值,并且然后向扩频单元11供给结果值。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在下列步骤中执行与参照图2描述的那些相似的处理。结果,从天线14向终端发送作为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的用户数据。
如上所述,发送了用户数据。在发送用户数据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1并且在下列的步骤中重复相似的处理。
其次,将参照图11的流程图描述图10中的在步骤S20的重新发送处理。
在这个重新发送处理中,初始地,在步骤S31,与图10的步骤S15相似,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从由重新发送请求消息提取单元4供给的上行控制信道的信号中提取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并且向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消息。另外,在步骤S31中,模式判定单元111确认由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供给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表示的在终端的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为此时发送数据时代表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此时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32。
在步骤S32,模式判定单元111读取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来作为当先前的数据发送时代表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先前时间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
根据在图10的流程图中说明的处理,每次当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在步骤S15提取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时,由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表示的已接收信号质量在步骤S18用重写的方式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相应地,当重复图10的步骤S11到步骤S19的处理时,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提取单元5提取最后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并且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将由在先前的时间中提取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表示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先前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保留其中,直到由最后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表示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被重写了为止。
在执行步骤S32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33,其中模式判定单元111检查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是否恶化了,也就是说,模式判定单元111计算已接收信号差异Qprv-Qnow,其中Qprv-Qnow指的是在先前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和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之间的差别,并且检查已接收信号差异Qprv-Qnow是否大于预定门限值THx,其中THx例如等于或大于0dB。
在步骤S33,如果决定出已接收信号差异Qprv-Qnow大于预定门限值THx,并且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恶化了,模式判定单元111把先前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和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与决定的结果一起供给到控制单元112。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34。
在步骤S34,控制单元112执行计算来获得下行数据信道的最大发送功率Pavl,现在允许其被重新地分配到单一用户,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35。在步骤S35,控制单元112通过计算例如y=Qprv-Qnow-THx的等式,来估计必要最小已增长功率量y以作为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最小增长量,其中最小增长量是对于终端无差错地接收用户数据是必要的。
在这个例子中,估计必要最小已增长功率量y的等式不局限于上述提到的等式,可使用y=Qprv-Qnow等。
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36,其中控制单元112检查是否必要最小已增长功率量y等于或小于允许被额外分配的最大发送功率Pavl。在步骤S36,如果必要最小已增长功率量y等于或小于允许被额外分配的最大发送功率Pavl,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37,其中控制单元112设置已增长功率量Pup来作为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已增长功率量,使得已增长功率量满足y≤Pup≤Pavl的表达式。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38。
在这个例子中,从在基站中寻求有效利用资源的观点来看,期望把已增长功率量Pup设置到必要最小已增长功率量y。另外,从重视终端令人满意地接收用户数据的观点来看,期望把已增长功率量Pup设置到允许额外地被分配的最大发送功率Pavl(或接近这个值的任何值)。
在步骤S38,控制单元112控制功率设置单元113,使得按照Pup的已增长功率量来增加作为发送参数之一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39。
在步骤S39,模式判定单元111参考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来识别当在先前时间内发送用户数据时的发送模式(当在先前时间内发送作为重新发送的目标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模式)(其后更适宜地称为先前发送模式)。然后,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使得用于当前用户数据发送(重新发送)的发送模式与先前的发送模式相同。另外,在步骤S39,模式判定单元111向控制单元112供给已决定的发送模式信息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40。
在步骤S40,控制单元112通过实现Qprv=Qprv+Qnow+Pup的替换来更新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这个已更新的数据被供给到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并且用重写的方式写入其中。
在上述的情况中,又将以按关于当前发送功率的已增加功率数量的Pup来增加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用户数据。此时,参照图6所述,终端把将被发送的用户数据(已编码数据)和在先前步骤中发送的用户数据一起来合成。因此,估计已合成的用户数据的每比特能量达到具有由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的每比特能量和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和已增加功率量Pup相对应的能量的总和推导出的值。相应地,期待着,随着用户数据重新发送,改善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以达到由已增加功率量Pup和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和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相加的和推导出的值。结果是,在步骤S40,控制单元112通过实现Qprv=Qprv+Qnow+Pup的替换来更新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
在步骤S40,控制单元112把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发送模式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一起供给到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使发送模式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被包括在表示发送时的基站的各种参数的发送参数中。因此,产生了包含发送参数的控制数据。通过编码和调制单元9、功率调整单元10、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从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向天线14供给这个控制数据。然后,从天线14发送控制数据作为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
处理进行到步骤S41,其中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向终端发送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然后,处理返回。
也就是说,参照图10所述,终端的用户数据被供给到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而且也被供给到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并且存储其中。在步骤S41中,控制单元112控制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使得存储的用户数据(即,在先前步骤中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和在重新发送步骤下放置的用户数据)被作为将再次向终端发送的重新发送数据供给到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控制单元112控制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使得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来编码和调制重新发送数据。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根据控制单元112的控制来对供给其的重新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并且向功率设置单元113供给结果数据。功率设置单元113,用在步骤S38实现的控制的方法,按照当发送作为重新发送的目标的用户数据时关于发送功率的已增加量Pup来增加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然后,功率设置单元113向扩频单元11供给结果发送功率。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用下列步骤执行与参照图2描述的那些相似的处理。结果是,从天线14向终端发送作为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的重新发送数据。
相应地,如果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是恶化了,而必要最小已增加功率量y等于或小于能被额外地分配的最大发送功率Pavl,即,基站要有足够的资源来按照必要最小已增加功率量y来增加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然后以与已增加的功率量Pup相加的发送功率来实现数据重新发送,其中已增加的功率量Pup与先前的用户数据发送相比是增加了。即,以按照与已接收信号质量的已恶化的数量相对应的数量而增加的发送功率来实现数据重新发送。然后,以与先前数据发送步骤时的那个发送模式相同的发送模式来发送重新发送数据。
在这个例子中,在步骤S40,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发送参数信息包含重新发送标志。因此,参照图6描述的上述的终端,在先前的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的数据(即,与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相同的用户数据)被一起合成了以产生一个合成的增益。
当一起合成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的数据时,那么估计通过合成而获得的用户数据达到具有从把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和与已增加功率量Pup相对应的能量加在一起而推导出的每比特能量值。因此,即使是当重新发送用户数据时的传播路径特性与先前(或第一)的用户数据发送相比是恶化了,通过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数据一起来合成而获得增益也变成了可能。用这个方法,用能改善发送效率的结果来减少不获得增益的重新发送变成可能了。
另一方面,在步骤S36,如果决定出必要的最小已增加功率量y不等于或小于能额外地被分配的最大发送功率Pavl,那么处理进行到步骤S42,其中模式判定单元111用与在图10中所示的步骤S16相似的方法并基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来决定发送模式。然后,把发送模式信息和当前已接收信号信息Qnow一起供给到控制单元112,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43。
在步骤S43,控制单元112向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供给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发送模式信息。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使得发送模式信息被包括在表示发送时的基站的各种参数的发送参数中,并且产生包含发送参数的控制数据。从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通过编码和调制单元9、功率调整单元10、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向天线14发送这个控制数据。然后,从天线14向终端发送控制数据作为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
在这个例子中,发送到终端的发送参数没有包含重新发送标志。这是因为在稍后将描述的步骤S45中将把重新发送数据作为新用户数据来发送。
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44,其中控制单元112向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供给发送模式信息和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Qnow。供给其的信息被用重写的方式存储其中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45。
当在随后时间执行步骤S32的处理时,将读取在步骤S44中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以作为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
在步骤S45,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模式发送作为新数据的存储在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中的重新发送的数据。
在步骤S45,控制单元112控制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使得向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供给存储在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中的重新发送的数据。另外,控制单元112控制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使得以按照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来编码和调制重新发送数据。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根据控制单元112的控制来对供给其的重新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并且向功率设置单元113供给结果数据。功率设置单元113调整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这个发送功率具有缺省值或与当在先前时间内发送用户数据时的那个值相同的值。然后,功率设置单元113向扩频单元11供给结果数据。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在下列的步骤执行与参照图2描述的那些的处理相似的处理,结果,重新发送数据作为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从天线14向终端发送。
相应地,如果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是变得恶化了但是必要最小已增加功率量y不等于或小于能额外地被分配的最大发送功率Pavl,也就是说,基站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用于增加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必要最小已增加功率量y,那么重新发送的数据将被放进一个缺省值或以与当在先前时间内发送用户数据时的那个发送功率相同的发送功率并且以基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决定的发送模式来发送的数值。而且,在此例中,在步骤S43,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发送参数没有包含重新发送标志。因此,终端不用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来合成重新发送数据。因此,重新发送数据将作为新近发送的新用户数据被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33,如果决定出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prv-Qnow不大于门限值THx,即,决定出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不是严重地恶化了或相对地改善了,那么模式判定单元111把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和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与决定的结果一起向控制单元112供给。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46。
在步骤S46,模式判定单元111参考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来识别先前发送模式,并且决定用于发送当前用户数据的发送模式(重新发送)为与先前发送模式相同的发送模式。而且,在步骤S46,模式判定单元111向控制单元112供给已决定发送模式信息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47。
在步骤S47,控制单元112用此方法更新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使得Qprv=Qprv+Qnow。已更新的信息被供给到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并且用重写的方式存储其中。
在上述的情况中,用户数据将用保持为当前发送功率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来进行重新发送步骤,即,以与当先前用户数据发送时的那个发送功率相一致的发送功率来重新发送用户数据。在这个例子中,参照图6所述,终端把重新尝试发送的用户数据和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一起合成。因此,期待着已合成用户数据达到具有从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的每比特能量和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相对应的能量相加来推导出的每比特能量。相应地,假设,由于用户数据重新发送,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达到具有一个已改善的值,即,用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和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加。因为这个原因,在步骤S47,控制单元112用Qprv=Qprv+Qnow的方法来更新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
在步骤S47,控制单元112把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发送模式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一起供给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使发送模式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被包括在表示发送时的基站的各种参数的发送参数中。因此,产生了包含发送参数的控制数据。这个控制数据从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通过编码和调制单元9、功率调整单元10、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被供给到天线14。然后,从天线14发送此控制数据作为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
随后,如上所述,处理进行到步骤S41,其中向终端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被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发送了。然后,处理返回。
在步骤S41,控制单元112控制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使得存储的用户数据被供给到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另外,控制单元112控制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使得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来编码和调制重新发送数据。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根据控制单元112的控制来对供给其的重新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并且向功率设置单元113供给结果数据。功率设置单元113调整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这个发送功率具有例如与当在先前时间内发送用户数据时的值相同的值,而且然后向扩频单元11供给结果值。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用下列步骤执行参照图2描述的那些相似的处理。结果是,重新发送数据被作为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从天线14向终端发送了。
相应地,如果决定出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没有严重地恶化了或相对改善了,重新发送数据以与当在先前时间中发送用户数据时的发送功率相同的发送功率和以与当在先前时间中发送用户数据时的发送模式相同的发送模式被发送了。
在这个例子中,在步骤S47中,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发送参数包含重新发送标志。因此,如上所述,图6的终端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数据一起来合成(与先前步骤接收的数据相同的用户数据)。用此方法,可获得从合成推导出的增益。
在这个例子中,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一起合成了。因此,期待着已合成用户数据达到具有每比特能量值,其值由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的每比特能量和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相对应的能量相加的和推导出。而且,上述的讨论的例子中是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不是严重地恶化了或相对地改善了。因此,通过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数据一起合成来获得增益变成可能了。以这种方式,没有获得增益的重新发送能被抑制并且发送效率能被改善了。
图12是描述图10中显示的在步骤S20执行的重新发送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图11的实施例中,终端当执行从第一用户数据发送(初始化用户数据发送)向先前用户数据重新发送的各个数据发送操作时积累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由此当合成重新发送的数据和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时对已接收信号质量作出估计。在图12的实施例中,当在第一时间发送数据时的已接收信号质量被直接用作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估计值。
在图11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40,通过计算等式Qprv=Qprv+Qnow+Pup来更新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可选择地,在步骤S47,通过计算等式Qprv=Qprv+Qnow来更新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但是,在图12的实施例中,用于确定发送模式的在第一时间发送用户数据时的已接收信号质量被直接用作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
相应地,在图12的重新发送处理中,在与步骤S40和S47各自相对应的步骤S60和S67,存储在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中的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Qprv没有被更新和变化。但是在步骤S51到S67中执行的其它处理与在图11的步骤S31到S47中的那些相似。因此,这里将不作出描述。
在图11的实施例中,终端合成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和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被一起合成的用户数据。因此,在步骤S40和S47中,考虑到从合成推导出的增益,基于用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依此和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加的原理来估计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
但是,由从终端发送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表示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是在按照与几个帧相对应的时间周期而先于用户数据发送时间的定时点上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因为这个原因,在终端接收重新发送数据时的定时点的真正已接收信号质量能够偏离由从终端发送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表示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如果终端识别出的已接收信号质量能够偏离由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表示的已接收信号质量,并且尽管如此,通过在先前步骤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上累加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来估计真正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期待估计值的高度可靠性是困难的。
因此,如果在此情况下作出数据发送,其中通过在先前步骤的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上累加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仅仅能够获得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低可靠性的已估计值,能使用如在图12中的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式。即,能够直接利用当第一时间发送数据时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来作为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估计值。
同样按照图12的重新发送的处理,与图11的例子相似,能够抑制没有获得增益的重新发送和能够改善发送效率。
在图11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33,从第一数据发送向先前数据重新发送的一个积累中推导出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已积累值被用如此方式计算来作为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使得通过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减去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来获得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prv-Qnow。但是,在图12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与图11的步骤S33相对应的步骤S53,当第一数据发送时的已接收信号质量被直接地认为是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vr,并且然后在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和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之间的差异被计算来作为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prv-Qnow。
接下来,图13是显示在图10的步骤S20执行的重新发送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当在图11和图12的实施例中,基于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Qnow重新尝试发送时对发送参数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施加控制,在图13的实施例中,基于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Qnow重新尝试发送时对发送参数的发送模式施加控制。
在图13的实施例中,用与在从S31到S33的步骤中执行的那些处理相似的方式执行从步骤S91到S93的处理。
在与步骤S33对应的步骤S93,如果决定出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prv-Qnow是大于门限值THx并且因此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相对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是恶化了,模式判定单元111把表示决定的结果的信息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一起供给到控制单元112。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94。
在步骤S94,模式判定单元111参考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来识别先前发送模式和检查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是否准备了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两个模式的发送模式。
当在上述的图3的例子中,作出描述来假定为了简化的目的仅仅准备了三种发送模式,在这个实施例中,准备了多个发送模式,或三个或更多的发送模式。另外,每个发送模式都被用从较小数目到较大数目的方式编号,使得当终端能以稳定变化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接收信号时,用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趋向于产生较小用户数据错误率的编码***和调制***分配给终端,即,具有较大码元间的距离的较小编码速率或调制***。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发送模式的值是小的,将改善其噪音特性和将减低数据发送效率。反之,如果发送模式的值是大的,将改善数据发送效率但是将恶化噪音特性。
在步骤S94,如果决定出没有准备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两个模式的发送模式,处理进行到步骤S99并且执行下述的处理。
同样,在步骤S94,如果确认了准备了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两个模式的发送模式,处理进行到步骤S95,其中模式判定单元111选择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两个模式的发送模式来用于当前用户数据发送(重新发送)的发送模式。另外,在步骤S95,模式判定单元111向控制单元112供给已选择的发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步骤S96。
在步骤S96,控制单元112把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发送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一起供给到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使发送模式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被包括在表示发送时基站的各种参数的发送参数中,使得产生包含发送参数的控制数据。通过编码和调制单元9、功率调整单元10、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向天线14供给从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来的控制数据,并且作为下行控制信道从天线14发送了。
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97,其中控制单元112向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供给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的发送信息和终端的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以使能用重写的方式存储在其中。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98。
在步骤S98,将向终端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被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选择的发送模式发送了。然后,处理返回。
在步骤S98中,控制单元112控制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使得存储在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被供给到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另外,控制单元112控制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使得重新发送数据被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来编码和调制了。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根据控制单元112的控制对供给其的重新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并且向功率设置单元113供给结果数据。功率设置单元113调整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这个发送功率采取缺省状态或具有例如与当在先前时间中发送用户数据时的那个值相同的值,并且然后向扩频单元11供给结果值。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用下列步骤执行参照图2描述的那些相似的处理。结果是,作为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从天线14向终端发送重新发送数据。
相应地,如果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是恶化了,基站以大大地降低终端的错误率的发送模式来发送重新发送数据(在这个例子中,一种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两个模式的发送模式)。
在这个例子中,在步骤S96,既然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发送参数包含重新发送标志,如上所述,图6的终端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数据(与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相同的用户数据)一起合成。因此,获得合成增益变成可能,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没有产生增益的重新发送操作和能够改善发送效率。
在这个例子中,当在先前的步骤中发送用户数据时的发送模式能不同于当发送(重新发送)当前用户数据时的发送模式。但是,例如参照图6所描述的,即使在先前步骤中发送的用户数据不同于在发送模式中的当前用户数据(重新发送数据),仍可能由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通过以已编码的数据的状态来合成它们来把这些数据一起合成。
在图6的终端中,能够对要么是由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解调的数据或是由同样的单元解调并进一步解码的用户数据执行用户数据的合成。在这些例子中,但是,待合成的用户数据片段一起将具有相同发送模式。在图11的实施例(并且同样在图12的实施例)中,将注意到当在步骤S41发送重新发送数据时,用户数据片段具有相同的发送模式。因此,在图6的终端中,当由用户数据解调和解码单元39简单地解调的用户数据状态下或当在由相同单元进一步解码的用户数据的状态下能够执行用户数据片段。
而且,在步骤S93,如果决定出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Qnow不是大于门限值THx,即,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不是如此严重地恶化了或相对地改善了,模式判定单元111把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和决定的结果一起供给到控制单元112。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99。
在步骤S99,模式判定单元111参考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来识别先前发送模式,由此对是否有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一个模式的任何发送模式作出检查。
在步骤S99,如果决定出有一个发送模式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一个模式,处理进行到步骤S100,其中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当前用户数据发送(重新发送)的发送模式是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一个模式的发送模式。另外,在步骤S100,模式判定单元111向控制单元112供给已决定发送模式的信息。因此,处理进行到步骤S96并且随后在步骤S96到S98中执行与上述的那些处理相似的处理。然后,处理返回。
相应地,如果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不是严重地恶化了或相对地改善了,则基站以稍微低于终端的错误率的发送模式来发送重新发送数据(如果已接收信号质量是不变的)(在这个例子中,一种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一个模式的发送模式)。
同样在这个例子中,如上所述,图6的终端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数据(与在过去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相同的用户数据)一起合成。因此,获得合成增益变成可能,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没有产生增益的重新发送操作和能够改善发送效率。
在步骤S99,如果决定没有比先前发送模式低一个模式的发送模式,即,先前发送模式是最低的发送模式,处理进行到步骤S101,其中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当前用户数据发送(重新发送)的发送模式是与先前发送模式相同的发送模式。另外,在步骤S101,模式判定单元111向控制单元112供给已决定发送模式的信息。因此,处理进行到步骤S96并且随后与上述的那些相似的处理在步骤S96到S98中被执行了。然后,处理返回。
相应地,如果请求了重新发送但是相对于先前发送模式不能降低发送,那么能以与先前发送模式相同的发送模式来发送重新发送数据。
当在图13的实施例中,根据在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prv-Qnow和门限值THx之间的数量方面的关系重新发送的发送模式相对于先前发送模式降低了一或两个模式,重新发送的发送模式可相对于先前发送模式降低或升高其它数目,即任意数目的模式。
另外,在图13的实施例中,根据在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prv-Qnow和门限值THx之间的数量的方面的关系,重新发送的发送模式相对于先前发送模式降低了一或两个模式。但是,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prv-Qnow可以与其它多个门限值相比较以便决定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prv-Qnow的值落在什么类型范围内,并且可以根据已决定的范围来控制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模式。
而且,在图13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97,用重写的方式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存储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使得通过把其转换成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Qprv=Qnow)来更新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但是,如上所述,如果基站以已变化的发送模式发送数据重新发送并且终端把以不同的发送模式发送的用户数据片段一起来进行合成,存储在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中的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可以被根据例如等式,Qprv=Qprv+Qnow×(data_new/data_orginal)来更新,。在这个等式中,data_new表示重新发送数据的数据数量(除去纠错码之外的原始数据的数据数量)和data_orginal表示在先前步骤中发送的用户数据的数据数量。
图14是显示图10的步骤S20的重新发送处理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图11和12的实施例中基于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Qnow来控制重新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并且在图13的实施例中,基于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Qnow来控制重新发送数据时的发送模式。但是,在图14的实施例中,都能基于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Qnow来控制重新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和控制重新发送数据时的发送模式。
现在图11和12的重新发送处理被称为以已变化的发送功率的重新发送并且图13的重新发送处理被称为以已变化的发送模式的重新发送。在图14的实施例中,初始地,在步骤S111,控制单元112检查基站是否能负担起分配额外的资源。
在步骤S111,如果决定出基站能负担起分配额外的资源,处理进行到步骤S112,其中以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的已变化的发送功率来执行重新发送处理。然后,处理返回。
同样,在步骤S111,如果决定出基站不能负担起分配额外的资源,处理进行到步骤S113,其中以参照图13描述的已变化的发送模式来执行重新发送处理。然后,处理返回。
因此,根据图14的实施例,如果基站能负担起分配额外的资源,以已变化的发送功率来执行重新发送处理而如果基站不能负担起分配额外的资源,以已变化的发送模式来执行重新发送处理。
当在图14的实施例中,根据基站中资源的状态,执行按已变化的发送功率的重新发送处理或按已变化的发送模式的重新发送处理。能够使用其他的方案。例如,根据和基站通信的终端的数目来执行按已变化的发送功率的重新发送处理或按已变化的发送模式的重新发送处理。
另外,当执行重新发送处理时,变化(控制)的目标可以不局限于仅仅在发送功率或发送模式的某个上。即,可以同时改变发送功率和发送模式。
另外,当在步骤S112以已变化的发送功率执行重新发送处理时,除在图11或12中显示的重新发送处理外,可以使用参照图15描述的发送处理。
图15是显示在图10的步骤S20实现的重新发送处理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图11和12的实施例中,如果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now-Qprv不大于门限值THx,即,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不是如此严重地恶化了或相对改善了时,以与当在先前步骤中发送用户数据时的那个发送功率相同的发送功率发送重新发送数据。但是,根据图15的实施例,如果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是改善了,则以小于在先前步骤中发送用户数据时的那个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来发送重新发送数据。
如下执行图15的重新发送处理。即,从步骤S121到S135,用与在从图11的S31到S45的步骤执行的那些处理相似的方式来执行处理。
在与步骤S33相对应的步骤S123,如果确认出已接收信号质量差异Qprv-Qnow不大于门限值THx,即,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不是如此严重地恶化了或相对改善了时,模式判定单元111把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和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与决定的结果一起供给到控制单元112。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36。
在步骤S136,与图11中的步骤S46的例子相似,模式判定单元111参考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来识别先前发送模式,并且决定用于以与先前发送模式相同的发送模式发送(重新发送)当前用户数据。而且,在步骤S136,模式判定单元111向控制单元112供给已决定发送模式信息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137。
在步骤S137,控制单元112检查是否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是大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即,是否改善了已接收信号质量。
在步骤S137,如果确认出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不是大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即,已接收信号质量没有改善但也没有严重地恶化,处理顺序进行到步骤S138和步骤S131。因此,以与当在先前时间内发送用户数据的那个发送功率相同的发送功率来发送重新发送数据。
在步骤S138,与图11中的步骤S47的例子相似,控制单元112用Qprv=Qprv+Qnow的方式来更新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并且向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供给已更新的信息,其中用重写的方式把信息存储其中。
在步骤S138,控制单元112把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来发送模式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一起供给到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使发送模式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被包括在表示发送时的基站的各种参数的发送参数中。因此,产生了包含发送参数的控制数据。从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通过编码和调制单元9,功率调整单元10,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向天线14供给控制数据。然后,从天线14发送控制数据来作为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
随后,处理从步骤S138进行到步骤S131,其中以在图11的步骤S41的方式,待向终端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被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来发送了。然后,处理返回。
在步骤S131中,控制单元112控制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使得向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供给存储在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另外,控制单元112控制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使得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来编码和调制重新发送数据。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根据控制单元112的控制来对供给其的重新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并且向功率设置单元113供给结果数据。功率设置单元113调整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这个发送功率例如具有当在先前时间发送用户数据的那个值相同的值,并且然后向扩频单元11供给结果数据。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在下列的步骤中执行与参照图2描述的那些处理相似的处理。结果是,把重新发送数据作为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从天线14向终端发送了。
相应地,如果决定出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不是严重地恶化了但是也没有确认改善,以与当在先前时间中发送用户数据时的那个发送功率相同的发送功率和以与当在先前时间中发送用户数据时的那个发送模式相同的发送模式来发送重新发送数据。
在这个例子中,在步骤S138,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发送参数包含重新发送标志。因此,如上所述,图6的终端把在先前步骤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数据(与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相同的用户数据)一起来进行合成。用此方法,获得一个合成增益成为可能。
在这个例子中,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一起进行合成。因此,期待着已合成用户数据达到具有从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的每比特能量和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相对应的能量一起相加推导出的每比特能量值。再者,上述讨论的例子是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不是严重地恶化了但是也没有确认改善的一个例子。换句话说,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不是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非常不同。因此,通过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数据一起进行合成来获得增益成为可能了。在这个方法中,能够抑制没有获得增益的重新发送和能够改善发送效率。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7,如果决定出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大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即,改善了已接收信号质量。处理进行到步骤S139,其中控制单元112计算例如等式Pdown=Qnow-Qprv,来获得已减少功率量Pdown来作为用于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已减少功率量。另外,在步骤S139,控制单元112控制功率设置单元113,使得按照已减少功率数量Pdown来减少作为发送参数之一的用于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
在步骤S140,控制单元112用Qprv=Qprv+Qnow-Pdown的方法更新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向数据信噪比缓冲器114供给已更新的信息并且用重写的方式存储在其中。
在上述的情况中,用户数据将用从当在先前步骤中发送作为重新发送的目标的用户数据的发送功率到按已减少功率量Pdown减少的发送功率变化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来进行重新发送步骤。在这个例子中,如参照图6所描述的,终端把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或同样的已编码数据)和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一起进行合成。因此,期待着已合成的用户数据达到具有从把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的每比特能量和与通过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减去已增加功率量Pup来产生的已减值相对应的能量相加而推导出的每比特能量。相应地,假如,由于用户数据重新发送,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达到具有一个已改善的值,即,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与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相加并且进一步被已减少功率量Pdown相减。因为这个原因,在步骤S140,控制单元112用Qprv=Qprv+Qnow-Pdown方式更新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
在步骤S140,控制单元112把从模式判定单元111供给来发送模式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一起供给到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使发送模式信息和重新发送标志被包括在表示发送时的基站的各种参数的发送参数中。因此,产生了包含发送参数的控制数据。从控制数据产生单元8通过编码和调制单元9、功率调整单元10、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向天线14供给控制数据。然后,从天线14发送控制数据来作为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
随后,处理从步骤S140进行到步骤S131,其中用如图11的步骤S41的方式,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来发送将向终端重新发送的用户数据。然后,处理返回。
在步骤S131中,控制单元112控制重新发送数据缓冲器12,使得向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供给存储在缓冲器中的用户数据。另外,控制单元112控制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使得以由模式判定单元111决定的发送模式来编码和调制重新发送数据。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根据控制单元112的控制来对供给其的重新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并且向功率设置单元113供给结果数据。功率设置单元113调整从自适应编码和调制单元13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象在步骤S39中所控制的,作为重新发送的目标的用户数据被从当在先前时间中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功率变化到按照已减少功率量Pdown减少的发送功率。其后,功率设置单元向扩频单元11供给结果数据。扩频单元11和发送/接收兼容单元1在下列的步骤中执行与参照图2描述的那些处理相似的处理。结果是,把重新发送数据作为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从天线14向终端发送了。
因此,如果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是改善了,比先前步骤中发送用户数据的发送功率小与此改善对应的数量的发送功率来发送重新发送数据。
在这个例子中,在步骤S140中,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发送参数包含重新发送标志。因此,如上所述,图6的终端把在先前步骤接收的用户数据和重新发送数据(与在先前步骤中接收的用户数据相同的用户数据)一起来进行合成。用此方法,获得一个已合成的增益成为可能。
另外,在这个例子中,既然减少了用于重新发送的发送功率,则可能避免以超过终端满意地接收用户数据需要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来执行重新发送的事件。相应地,能够防止无用地消耗发送功率,通过防止无用地消耗而节省的能量能被分配到用于另一个终端的发送功率,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控制发送功率。
更详细地,在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是改善了时,如果产生的发送功率小于当在先前步骤中按照已减少的功率数量Pdown(=Qnow-Qprv)来发送用户数据时的那个发送功率,终端很可能按照与已接收信号质量的已改善级别相对应的数量来获得足够的增益。因此,如果当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now与先前已接收信号质量Qprv相比是改善了,则与在先前步骤中发送用户数据时的那个发送功率相比,产生小的用于数据重新发送的发送功率是合理的。用这种配置,获得足够的合成增益和有效地利用用于发送功率的能量成为可能了。
现在将对在硬件基础或软件基础上能够实现上述的模式判定单元111和控制单元112的处理作出描述。如果基于软件执行了一系列处理,包含软件的程序被安装在通用目的的计算机等中。
图16是显示作为具有用于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程序的计算机的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图。
可以提前把程序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提供在计算机中的硬盘205或ROM203中。
可替换地,程序可以被临时地或永久性地存储(记录)在例如软盘,CD-ROM(只读存储器光盘),MO(磁光)盘,DVD(数字化视频光盘),磁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的可装卸记录介质211中。可以提供这些种类的可装卸记录介质211来作为封装软件。
可以把程序从上述的可装卸记录介质211上安装进计算机中,或选择地,程序可以用无线发送方式从下载现场通过例如数字广播卫星的地球卫星转发到计算机。而且,程序可以用电缆通信方式从下载现场通过例如LAN(局域网)、因特网的任何网络转发到计算机。计算机可以在通信单元208接收用上述方式转发的程序并且程序可以被安装进计算机提供的硬盘205中。
计算机具有提供在其中的CPU(中央处理单元)202。通过总线201把CPU202和输入/输出接口210连接起来。当用户对包括键盘,鼠标,麦克风等的输入单元207进行操作来输入一个命令并且通过输入/输出接口210向CPU202供给命令时,根据命令执行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中的程序。可替换地,CPU把程序装载在RAM(随机访问存储器)204上并且执行程序。通过读取具有程序存储在其中的硬盘205、通过通过卫星或网络被转发并且在通信单元208被接收和安装在硬盘205中、或通过读取放在驱动器209的可装卸记录介质211可以获得程序。用这个方法,CPU202根据上述的流程图执行处理。可替换地,在上述的方框图中显示的配置执行处理。其后,CPU202根据需要通过输入/输出接口210把处理的结果产生到,例如,包含LCD(液晶显示)的输出单元206。可替换地,处理的结果可以从通信单元208被发送,记录在硬盘205中,或进行任何其它的处理。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的处理步骤不应该一直按在流程图中说明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顺序来被处理。当前说明书的描述意欲包含一种方式的处理,其中用并行方式执行或分别地执行这些处理步骤(例如,并行处理或面向对象处理)。
另外,可按照分布式方式的计算机的单个或多个单元处理程序。另外,可以把程序转发到远离该通信***的计算机并且在计算机中执行。
本发明能被应用到任何种类的通信***上,其中基站能够获得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并且其中使用了混合-ARQ***。
例如,如果通信***使用了W-CDMA***,终端向基站发送表示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因此,基站能够从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中获得已接收信号质量信息。
另一方面,如果通信***使用了例如HDR(高数据速率)***,终端基于那里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来决定从基站请求的发送模式,并且基站能够接收发送模式。同样在这个例子中,基站能够基于从终端发送来的发送模式估计终端的已接收信号质量。
相应地,本发明不仅能被应用到诸如W-CDMA***的通信***中,其中终端发送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而且能被应用到其中终端发送发送模式的通信***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抑制不能获得增益的重新发送操作和改善发送效率变成可能了。

Claims (6)

1.一种能够基于混合自动请求重发***向用于接收数据的终端重新发送数据的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所述终端发送的并表示接收信号时所述终端识别的信号质量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差分信息计算装置,用于通过使用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已接收的信号质量消息来执行计算以获得关于在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信号质量的差异的差分信息;
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差分信息来控制发送参数,使其适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及
发送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功率设置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发送参数调整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所述数据时的发送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编码和调制装置,用于编码和调制所述数据,其中
所述发送参数是用于编码所述数据的编码***和用于调制所述数据的调制***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器,用于存储有关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差分信息是表示在当前阶段接收的信号的质量和所述缓冲器中存储的当第一数据发送被所述终端识别出来时接收的信号的质量之间的差异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器,用于存储有关已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
其中,所述差分信息是表示在当前步骤接收的信号的质量值和从所述缓冲器中存储的自第一步骤到前一步骤各次发送数据时接收的信号的质量值的积累导出的质量值之间在终端的差异的信息。
6.一种用于控制在发送设备中使用的信号发送的方法,所述发送设备能够基于混合自动请求重发***向用于接收数据的终端重新发送数据,所述方法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接收从所述终端发送的并表示接收信号时所述终端识别的信号质量的已接收信号质量消息;
通过使用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已接收的信号质量消息来计算差分信息以获得关于在所述终端已接收的信号质量中的差异的差分信息;和
基于所述差分信息来控制发送参数,使其适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数据。
CNB028031857A 2001-08-28 2002-08-28 发射机和发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89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8697/01 2001-08-28
JP258697/2001 2001-08-28
JP2001258697 2001-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6706A CN1476706A (zh) 2004-02-18
CN1228952C true CN1228952C (zh) 2005-11-23

Family

ID=1908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318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8952C (zh) 2001-08-28 2002-08-28 发射机和发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86634B2 (zh)
EP (1) EP1422898B1 (zh)
JP (1) JP4144525B2 (zh)
KR (1) KR100925078B1 (zh)
CN (1) CN1228952C (zh)
DE (1) DE60227823D1 (zh)
WO (1) WO20030219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0266A1 (en) * 2002-09-24 2004-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error tolerant data transmission, wherein retransmission of erroneous data is performed up to the point where the remaining number of errors is acceptable
US7945280B2 (en) 2003-02-20 2011-05-17 Fujitsu Limited Radio channel control method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EP2333986B1 (en) * 2003-02-20 2013-11-20 Fujitsu Limited Radio channel control method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JP4224337B2 (ja) * 2003-04-04 2009-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送信方法
KR100985104B1 (ko) * 2003-09-03 2010-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재전송 패킷의 전력제어방법
US20050118959A1 (en) * 2003-09-08 2005-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bile-unit-assisted modulation management
US7471928B2 (en) * 2003-09-08 2008-12-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dulation scheme management
WO2005036809A1 (en) * 2003-10-09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iming the detection of communication-medium characteristics
DE60325394D1 (de) * 2003-12-19 2009-01-29 Panasonic Corp HARQ Protokoll mit synchronen Wiederholungen
WO2005081439A1 (en) 2004-02-13 2005-09-01 Neocifi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adaptive transmission and feedback
US20070183442A1 (en) * 2004-02-12 2007-08-09 Takayuki Shib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7940796B2 (en) * 2004-02-27 2011-05-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of packets
US8023489B2 (en) * 2004-03-17 2011-09-20 Qualcomm, Inc. Burden sharing i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US20050207345A1 (en) * 2004-03-22 2005-09-22 Onggosanusi Eko N Hybrid ARQ schemes for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568575B2 (ja) 2004-10-15 2010-10-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パケット送信制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KR100600990B1 (ko) 2004-12-15 2006-07-13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 송신 장치
KR101025049B1 (ko) * 2004-12-30 2011-03-25 엘지에릭슨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에이알큐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패킷 전송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4671771B2 (ja) * 2005-06-10 2011-04-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834352B2 (ja) * 2005-06-14 2011-12-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JP4542150B2 (ja) * 2005-07-08 2010-09-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情報通信方法
US8204532B2 (en) * 2005-09-30 2012-06-19 Rockstar Bidco, LP Adaptive power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4921379B2 (ja) * 2005-11-02 2012-04-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受信状態情報通知方法および受信状態情報通知装置
GB2432751B (en) 2005-11-28 2007-11-14 Motorola Inc Re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04575B2 (en) * 2005-12-13 2014-08-12 Cisco Technology, Inc. Central entity to adjust redundancy and error correction on RTP sessions
TWI446744B (zh) * 2006-03-20 2014-07-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時變信號品質報告
JP4838041B2 (ja) * 2006-04-28 2011-1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1473579B (zh) * 2006-06-19 2012-09-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WO2008043106A2 (en) * 2006-10-06 2008-04-10 Viasat, Inc. Dynamic feedback for outbound link rate adjustment in multi-rate downstream
US8171380B2 (en) * 2006-10-10 2012-05-0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Adaptiv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data to and from memory cells
WO2008103085A1 (en) * 2007-02-20 2008-08-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hspda
WO2008145153A1 (en) * 2007-05-29 2008-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215877B1 (en) * 2007-10-30 2011-10-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ignalling information from a primary to a secondary station
US9668265B2 (en) 2008-03-28 2017-05-30 Qualcomm Inc. Technique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a cell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k
JP2009253379A (ja) * 2008-04-01 2009-10-29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US8761824B2 (en) 2008-06-27 201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464973A (en) * 2008-10-31 2010-05-05 Toshiba Res Europ Ltd A method of managing a transmission mode of a wireless device
JP4693897B2 (ja) * 2008-12-24 2011-06-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942208B2 (en) * 2009-06-22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ving reduced feedback delay
US8386875B2 (en) * 2009-08-07 2013-02-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HARQ operations during transmission mode changes
JP2010035207A (ja) * 2009-10-29 2010-02-12 Fujitsu Ltd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再送制御方法
CN101826938B (zh) * 2010-03-31 2013-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信息发送与接收方法、终端及***
JP2012222703A (ja) * 2011-04-12 2012-11-12 Kyocera Corp 送信側通信装置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US20130176864A1 (en) * 2012-01-09 2013-07-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and powe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9306640B2 (en) 2012-09-07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
US9176213B2 (en) * 2013-03-13 2015-11-03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Adaptive coded modulation in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52414A1 (ja) * 2014-04-04 2015-10-08 エヌ・ティ・ティ・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794889B2 (en) * 2014-05-09 2017-10-17 Huawei Device Co., Ltd.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249953A3 (en) * 2014-09-04 2023-11-22 Samsung Medison Co., Ltd. Ultrasound prob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2248911B1 (ko) * 2014-10-13 2021-05-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JP7033887B2 (ja) * 2017-11-08 2022-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WO2020082035A1 (en) * 2018-10-19 2020-04-23 Kotaba Radoslaw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5398A (en) 1993-10-07 1995-11-07 Metricom, Inc. Automatic power level control of a packet communication link
JP2974274B2 (ja) * 1994-05-12 1999-11-10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JPH08251141A (ja) 1995-03-11 1996-09-27 Nec Corp 送信出力制御方式
FI103540B (fi) 1997-04-28 1999-07-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pakettikytkentäisen datan siirtoon matkapuhelinjärjestelmäss ä
US6208663B1 (en) * 1997-08-29 2001-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ock ARQ with reselection of FEC coding and/or modulation
US6700881B1 (en) * 1998-03-02 2004-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t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817367B2 (ja) * 1998-05-21 2006-09-06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回線状態適応型通信方法
WO2000013364A1 (en) 1998-08-26 2000-03-09 Nokia Networks Oy Bidirectional arq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10056560A1 (en) * 1998-10-08 2001-12-27 Farooq Kh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ement base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 a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1008322A1 (en) 1999-07-26 2001-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itial uplink and downlink power level assignment in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0330415B1 (ko) * 2000-01-19 2002-03-27 오길록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력제어 장치 및방법
WO2001067702A1 (en) * 2000-03-07 2001-09-13 Vyyo, Ltd. Adaptive downstream modulation scheme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KR100434459B1 (ko) * 2000-06-27 2004-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의 전송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JP3738205B2 (ja) * 2000-08-12 2006-01-25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の伝送電力最適化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KR100525384B1 (ko) * 2000-10-31 2005-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패킷 재전송 제어 방법
US6985453B2 (en) * 2001-02-15 2006-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quality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99696B2 (en) * 2001-03-29 2012-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6706A (zh) 2004-02-18
JP4144525B2 (ja) 2008-09-03
DE60227823D1 (de) 2008-09-04
WO2003021903A1 (fr) 2003-03-13
US20050226182A1 (en) 2005-10-13
EP1422898A4 (en) 2007-06-27
JPWO2003021903A1 (ja) 2004-12-24
KR20040032085A (ko) 2004-04-14
EP1422898A1 (en) 2004-05-26
KR100925078B1 (ko) 2009-11-04
US7486634B2 (en) 2009-02-03
EP1422898B1 (en)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8952C (zh) 发射机和发射控制方法
CN1287543C (zh) 发送设备和发送控制方法、以及接收设备和接收控制方法
CN1310486C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249932C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241380C (zh) 传输装置和传输控制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控制方法
CN1265674C (zh) 用于在数据通信***内选择服务扇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236568C (zh)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方法、基站、移动台和信号发送方法
CN1144441C (zh) 移动通信***中按照无线电链路协议发送可变长度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386388A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572082A (zh) 发送/接收设备和发送/接收方法
CN1374811A (zh) 在移动无线***内管理处理资源的方法
CN1296686A (zh) 发送接收装置
CN1288862C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
CN1521991A (zh) 移动通信***、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及资源分配控制法
CN1394404A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
CN101040559A (zh)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CN1525675A (zh) 用于设置保护区间的方法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
CN101053053A (zh) 基于多载波传输方式的通信装置及通信***
CN1381114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716924A (zh) 用于无线信道的基于有效载荷的信道估计
CN1299444C (zh)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1224226C (zh) 通信***中重新排列码字序列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40456A (zh) 无线基站、无线线路控制站、移动通信***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585397A (zh) 估计在移动通信***中码元单元的判定边界的设备和方法
CN1123976C (zh) 移动通信***中用于数据编码和频率分集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