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0618C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0618C
CN1220618C CNB028113489A CN02811348A CN1220618C CN 1220618 C CN1220618 C CN 1220618C CN B028113489 A CNB028113489 A CN B028113489A CN 02811348 A CN02811348 A CN 02811348A CN 1220618 C CN1220618 C CN 12206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ge
counterweight
main rope
pulley
drive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13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2219A (zh
Inventor
滨口修喜
本田武信
桥口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2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2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06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06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中,第1及第2驱动装置在电梯厢的上方水平配置成使其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重合。在第1驱动装置的第1驱动滑轮上卷挂有第1主绳索。在第2驱动装置的第2驱动滑轮上卷挂有第2主绳索。在升降井内的电梯厢的上方设有将第1主绳索引导至电梯厢的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和将第2主绳索引导至电梯厢的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在升降井内的配重的上方设有将第1主绳索引导至配重的第1配重返回滑轮和将第2主绳索引导至配重的第2配重返回滑轮。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第1及第2驱动装置使1台电梯厢进行升降的多驱动方式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图9比如是表示日本专利特开平7-117957号公报所示的传统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中,在升降井1内设有一对电梯厢导轨2和一对配重导轨3。电梯厢4由电梯厢导轨2引导在升降井1内升降。配重5由配重导轨3引导在升降井1内升降。
在升降井1内的配重5的上方设有第1及第2驱动装置(卷扬机)6、7。第1驱动装置6包括:水平地固定于升降井1内上部的轴8、固定在该轴8上的定子(未图示)、以轴8为中心旋转的第1驱动滑轮9、与定子相对且固定在第1驱动滑轮9的内侧的转子(未图示)。
第2驱动装置7包括:与第1驱动装置6共同的轴8、固定在该轴8上的定子(未图示)、以轴8为中心旋转的第2驱动滑轮10、与定子相对且固定在第2驱动滑轮10的内侧的转子(未图示)。
在升降井1内的电梯厢4的上方设有回转自如的第1及第2返回滑轮11、12。第1及第2返回滑轮11、12以水平延伸的回转轴为中心旋转。
在第1驱动滑轮9及第1返回滑轮11上全卷挂式地卷挂有第1主绳索13。在第2驱动滑轮10及第2返回滑轮12上全卷挂式地卷挂有第2主绳索14。
在第1及第2主绳索13、14的第1端部连接并悬吊有电梯厢4。第1及第2主绳索13、14的第2端部连接并悬吊有配重5。即,电梯厢4及配重5以1∶1绳吊方式悬吊在升降井1内。
这种电梯装置通过同时进行驱动第1及第2驱动装置6、7同时移动第1及第2主绳索13、14同时移动而使电梯厢4及配重5在升降井1内升降。另外,将由2台驱动装置6、7驱动1台电梯厢4进行升降的驱动方式称为多驱动方式。而且,将不设置机械室而将驱动装置6、7配设在升降井1内的电梯装置称为无机械室电梯。
这里,在图9所示的传统的多驱动方式的无机械室电梯中,驱动装置6、7在升降井1内的上部,与电梯厢4配置成无干涉。即,驱动装置6、7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4不重合。
另外,通常,驱动滑轮6、7的直径不得小于由相对于主绳索13、14的直径的比率等规定的大小。因此,驱动滑轮6、7的直径大于配重5的厚度尺寸。而驱动滑轮6、7为将其其回转轴配置成水平延伸,并为了避免电梯厢4与驱动滑轮6、7的干涉,需要将配重5根据驱动滑轮6、7的直径与电梯厢4分开配置,从而导致升降井1的俯视面积的增大。
而且,驱动滑轮6、7及返回滑轮11、12配置成其回转轴水平延伸,以半卷挂方式将主绳索13、14进行卷挂,无法确保足够的牵引能力,因此主绳索13、14以全卷挂方式进行卷挂。因此,作用于驱动滑轮6、7及返回滑轮11、12的回转轴的轴负载增大,回转轴及其支承构件大型化,并变得高价。
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节省升降井内空间又能使驱动装置及返回滑轮的支承结构简单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升降并;具有第1驱动滑轮、配置在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1驱动装置;具有第2驱动滑轮、配置在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2驱动装置;具有第1及第2端部、卷挂在第1驱动滑轮上的第1主绳索;具有第3及第4端部、卷挂在第2驱动滑轮上的第2主绳索;由第1主绳索的第1端部和第2主绳索的第3端部悬吊并通过第1及第2驱动装置而在升降井内升降的电梯厢;由第1主绳索的第2端部及第2主绳索的第4端部悬吊并通过第1及第2驱动装置而在升降井内升降的配重,其特征在于,第1及第2驱动装置水平配置成使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重合且使第1及第2驱动滑轮的回转轴垂直地延伸,在升降井内的电梯厢的上方设有将第1主绳索引导至电梯厢的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和将第2主绳索引导至电梯厢的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在升降井内的配重的上方设有将第1主绳索引导至配重的第1配重返回滑轮和将第2主绳索引导至配重的第2配重返回滑轮。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升降井;具有第1驱动滑轮、配置在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1驱动装置;具有第2驱动滑轮、配置在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2驱动装置;通过第1及第2驱动装置在升降井内升降的电梯厢及配重,其特征在于,第1及第2驱动装置水平配置成使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重合且使第1及第2驱动滑轮的回转轴垂直地延伸,在第1及第2驱动滑轮上卷挂有具有第1及第2端部的主绳索,第1及第2端部与配重连接,卷挂有主绳索的第1及第2电梯厢吊滑轮搭载在电梯厢的下部,在升降井内的电梯厢的上方设有将主绳索从第1驱动滑轮引导至第1电梯厢吊滑轮的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和将主绳索从第2驱动滑轮引导至第2电梯厢吊滑轮的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在升降井内的配重的上方设有将主绳索从第1驱动滑轮引导至配重的第1配重返回滑轮和将主绳索从第2驱动滑轮引导至配重的第2配重返回滑轮。
而且,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升降井;具有第1驱动滑轮、配置在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1驱动装置;具有第2驱动滑轮、配置在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2驱动装置;通过第1及第2驱动装置而在升降并内升降的电梯厢及配重,其特征在于,第1及第2驱动装置水平配置成使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重合且使第1及第2驱动滑轮的回转轴垂直地延伸,在第1及第2驱动滑轮上卷挂有具有第1及第2端部的主绳索,第1端部与电梯厢一侧连接,第2端部与电梯厢的另一侧连接,卷挂有主绳索的配重吊滑轮搭载在配重的下部,在升降井内的电梯厢的上方设有将主绳索从第1驱动滑轮引导至电梯厢一侧的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和将主绳索从第2驱动滑轮引导至电梯厢的另一侧的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在升降井内的配重的上方设有将主绳索从第1驱动滑轮引导至配重吊滑轮的第1配重返回滑轮和将主绳索从第2驱动滑轮引导至配重吊滑轮的第2配重返回滑轮。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概要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概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装置概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电梯装置概要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传统电梯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概要的主视图。
图中,在升降井21内设有一对电梯厢导轨22和一对配重导轨23。电梯厢24由电梯厢导轨22引导并在升降井21内升降。配重25由配重导轨23引导并在升降井21内升降。
电梯厢24具有互相相对的第1及第2侧面24a、24b、互相相对的前面24c及后面24d。在前面24c设有电梯厢进出口。
配重25在电梯厢24的侧方配置成与第1侧面24c相对。配重导轨23在垂直投影面内配置成连接一对配重导轨23的直线相对于连接一对电梯厢导轨22的直线正交延伸。
在电梯厢导轨22及配重导轨23的上端部支承固定有机械台26。在机械台26上装载有升降电梯厢24及配重25的第1及第2驱动装置(卷扬机)27、28。第1驱动装置27具有包含电机的第1驱动装置本体27a、由第1驱动装置本体27a加以回转的第1驱动滑轮27b。
第2驱动装置28具有与第1驱动装置27相同的尺寸、结构,并具有第2驱动装置本体28a和第2驱动滑轮28b。
作为驱动装置27、28,使用驱动滑轮27b、28b的直径大子驱动装置本体27a、28a的轴向尺寸的薄形卷扬机。另外,驱动装置27、28水平设置成使驱动滑轮27b、28b的回转轴垂直延伸。而且,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配置在电梯厢24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靠近第2侧面24b侧和电梯厢24的上方。即,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在垂直投影面内配置在电梯厢24的区域内侧。
另外,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配置在与第1及第2驱动滑轮27、28大致相同的高度。
在第1驱动滑轮27b上卷挂有悬吊电梯厢24及配重25的第1主绳索29。第1主绳索29在图中仅表示了1根,但也可是多根绳索。
第2驱动滑轮28b上卷挂有悬吊电梯厢24及配重25的第2主绳索30。第2主绳索30在图中仅表示了1根,但也可是多根绳索。
第1及第2主绳索29、30的对驱动滑轮27b、28b的卷绕角度设定为大于90°。更具体地说,上述卷绕角度设定为大于130°。另外,第1及第2主绳索29、30以半卷挂方式卷挂在驱动滑轮27b、28b上。
在电梯厢24的第1侧面24a的上方配置有将第1主绳索29引导至电梯厢24的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31。在电梯厢24的第2侧面24b的上方配置有将第2主绳索30引导至电梯厢24的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32。
在升降井21内的配重25的上方配置有将第1主绳索29引导至配重25的第1配重返回滑轮33和将第2主绳索30引导至配重25的第2配重返回滑轮34。
在升降井21内的上部配置有卷挂有第2主绳索30、增大第2主绳索30相对第2驱动滑轮28b的卷绕角度的辅助皮带轮35。
返回滑轮31~34配置成其回转轴水平延伸。辅助皮带轮35配置成其回转轴大致垂直延伸。
在电梯厢24的第1及第2侧面24a、24b的下端部设有第1及第2电梯厢悬吊部36、37。第1及第2电梯厢悬吊部36、37配置成它们互相连接的直线在垂直投影面内通过电梯厢24的重心。
第1主绳索29具有与第1电梯厢悬吊部36连接的第1端部29a和与配重25的上框25a连接的第2端部29b。第2的主绳索30具有与第2电梯厢悬吊部37连接的第3端部30a和与配重25的上框25a连接的第4端部30b。
第1至第4端部29a、29b、30a、30b分别连接有滑轮钩环38。滑轮钩环38与电梯厢悬吊部36、37的下面及上框25a的下面之间分别夹有钩环弹簧39。
在电梯厢24的下部设有对第1电梯厢悬吊部36的滑轮钩环38的位移量进行检测的第1检测装置40和对第2电梯厢悬吊部37的滑轮钩环38的位移量进行检测的第2检测装置41。作为第1及第2检测装置40、41比如可使用反射形光传感器。另外,不仅是反射形光传感器,也可使用各种接触式或非接触式传感器。
在机械台26上装载有对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进行控制的控制盘42和对电梯厢24的过速进行检测的调速机43。即,在机械台26上装载有控制盘42、调速机43、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第1及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31、32、第1及第2配重返回滑轮33、34、辅助皮带轮35。
另外,如图2所示,机械台26配置在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第1及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31、32、第1及第2配重返回滑轮33、34的上下方向的设置范围内。而且,机械台26借助多个支承台44及多个缓冲构件45支承在电梯厢导轨22及配重导轨23的上部。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通过对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同时驱动,使电梯厢24及配重25在升降井21内升降。此时,由于将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水平配置,并采用电梯厢返回滑轮31、32及配重返回滑轮33、34,故即使将主绳索29、30以半卷挂方式卷挂在驱动滑轮27b、28b上也可确保足够的卷绕角度。由此,可减轻驱动滑轮27b、28b的轴负载,使驱动装置27、28及返回滑轮31~34的支承结构简单。
另外,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24重合,因而可抑止升降井21的俯视平面尺寸。而且,作为驱动装置27、28采用薄形卷扬机,故与驱动滑轮27b、28b的直径无关,在避免电梯厢24与驱动装置27、28干涉的同时,可抑止升降井21的上下方向尺寸的增大。由此,可节省升降井21内的空间。
而且,将第1及第2检测装置40、41配置在电梯厢24的下部,因而可对第1及第2主绳索29、30的张力差进行监视。张力差由控制盘42进行监视,当张力差达到预设值后,从控制盘42向驱动装置27、28发出用于消除张力差的指令信号。
而且,由于采用辅助皮带轮35,增大了第2主绳索30对第2驱动滑轮28b的卷绕角度,能确保足够的牵引能力。
另外,控制盘42、调速机43、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第1及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31、32、第1及第2配重返回滑轮33、34、辅助皮带轮35装载在共同的机械台26上,可使结构简单。而且,可将机械台26与装载在机械台26上的设备单元化,能容易地安装在升降井21内。
而且,机械台26设置在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第1及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31、32、第1及第2配重返回滑轮33、34的上下方向的设置范围内,可节省升降井21内的上部空间。
另外,机械台26通过多个支承台44及多个缓冲构件45支承于电梯厢导轨22及配重导轨23的上部,可防止驱动装置27、28和返回滑轮31~34的振动传递至导轨22、23。
而且,电梯厢悬吊部36、37配置在比电梯厢24的上面低的位置,且钩环弹簧39配置在电梯厢悬吊部36、37的下部,故绳索钩环38及钩环弹簧39不必朝电梯厢24的上方凸出配置,可减小升降井21的高度尺寸。
而且,第1及第2电梯厢悬吊部36、37配置成将它们相互连接的直线在垂直投影面内通过电梯厢24的重心,从而能稳定地悬吊电梯厢24。
实施例1中,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配置在电梯厢24的进口宽度方向中心的靠近第2侧面24b侧,但也可比如将第2驱动装置28配置在第1侧面24a侧。在此场合,辅助皮带轮35配置在第1驱动装置27的附近,第2主绳索30的从第2驱动滑轮28b朝向第2配重返回滑轮34的部分卷挂在辅助皮带轮35上,由此,可增大第2主绳索30相对第2驱动滑轮28b的卷绕角度。
实施例2
下面,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概要的主视图。图中,配重25在电梯厢24的后方配置成使其与电梯厢24的后面24d相对。配重导轨23配置成连接一对配重导轨23的直线在垂直投影面内相对于连接一对电梯厢导轨22的直线平行延伸。
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配置在电梯厢24的进深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中心的靠近前面24c侧和电梯厢24的上方。第1主绳索29的从第1驱动滑轮27b向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31延伸的部分与第2主绳索30的从第2驱动滑轮28b向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32延伸的部分相互交叉。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水平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其与电梯厢24重合,并且主绳索29、30通过电梯厢返回滑轮31、32及配重返回滑轮33、34引导至电梯厢24及配重25,可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下面,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图5的电梯装置概要的主视图。图中,在电梯厢24的下部装载有回转自如的第1及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电梯厢返回滑轮51、52配置成其回转轴与电梯厢24的进深方向平行且水平延伸。另外,电梯厢返回滑轮51、52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第1及第2侧面24a、24b交叉。
第1及第2驱动滑轮27b、28b、第1及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31、32、第1及第2配重返回滑轮33、34、第1及第2电梯厢悬吊滑轮51、52上卷挂有主绳索53。主绳索53在图中仅表示1根,但可包含1根或多根绳索。
另外,电梯厢返回滑轮51、52配置成通过它们之间的主绳索53通过电梯厢24的重心。
主绳索53具有第1及第2端部53a、53b。第1及第2端部53a、53b通过绳索钩环38及钩环弹簧39与配重25的上框25a连接。
另外,主绳索53从第1端部53a起按第1配重返回滑轮33、第1驱动滑轮27b、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31、第1电梯厢悬吊滑轮51、第2电梯厢悬吊滑轮52、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32、第2驱动滑轮28b及第2配重返回滑轮34的顺序依次卷挂至第2端部53b。
第1及第2检测装置40、41装载在配重25的上框25a上。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水平配置成使其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24重合,并且,主绳索53通过电梯厢返回滑轮31、32及配重返回滑轮33、34引导至电梯厢24及配重25,可获得与实施例1、2相同的效果。
另外,电梯厢24由回转自如的电梯厢悬吊滑轮51、52悬吊,故能稳定地悬吊电梯厢24。而且,可减少主绳索53的根数,由此可减少主绳索53的末端连接部的个数,可降低成本。
实施例4
下面,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电梯装置概要的主视图。图中,在配重25的下部装载有回转自如的配重悬吊滑轮54。配重悬吊滑轮54配置成其回转轴与配重25的宽度方向(图7及图8的左右方向)平行且水平延伸。另外,配重悬吊滑轮54配置在配重2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即配重25的重心位置。
主绳索53的第1端部53a通过绳索钩环38及钩环弹簧39与第1电梯厢悬吊部36连接。主绳索53的第2端部53b通过绳索钩环38及钩环弹簧39与第2电梯厢悬吊部37连接。
另外,主绳索53从第1端部53a起按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31、第1驱动滑轮27b、第1配重返回滑轮33、配重悬吊滑轮54、第2配重返回滑轮34、第2驱动滑轮28b及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32的顺序依次卷挂直至第2端部53b。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第1及第2驱动装置27、28水平配置成使其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24重合,并且,主绳索53通过电梯厢返回滑轮31、32及配重返回滑轮33、34引导至电梯厢24及配重25,可获得与实施例1、2相同的效果。
另外,配重25由回转自如的配重悬吊滑轮54悬吊,故能稳定地悬吊配重25。而且可减少主绳索53的根数,由此可减少主绳索53的末端连接部的个数,可降低成本。
实施例4中,将配重悬吊滑轮54装在配重25的下部,但配重悬吊滑轮54也可装在配重25的上部。
另外,实施例1~4中,机械台26也可固定在升降井壁上而不是固定在导轨22、23上。
另外,作为主绳索,尽管也可使用钢制绳索,但也可采用将由高摩擦树脂材料构成的外层包覆体设置在外周部的树脂包覆绳索,可使驱动滑轮和返回滑轮的直径减小,可节省升降井内的空间。

Claims (10)

1.一种电梯装置,包括:
升降井;
具有第1驱动滑轮、配置在所述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1驱动装置;
具有第2驱动滑轮、配置在所述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2驱动装置;
具有第1及第2端部、卷挂在所述第1驱动滑轮上的第1主绳索;
具有第3及第4端部、卷挂在所述第2驱动滑轮上的第2主绳索;
由所述第1主绳索的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主绳索的所述第3端部悬吊并通过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而在升降井内升降的电梯厢;
由第1主绳索的所述第2端部及所述第2主绳索的所述第4端部悬吊并通过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而在升降井内升降的配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水平配置成使在垂直投影面内与所述电梯厢重合且使所述第1及第2驱动滑轮的回转轴垂直地延伸,
在所述升降井内的所述电梯厢的上方设有将所述第1主绳索引导至所述电梯厢的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和将所述第2主绳索引导至所述电梯厢的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
在所述升降井内的所述配重的上方设有将所述第1主绳索引导至所述配重的第1配重返回滑轮和将所述第2主绳索引导至所述配重的第2配重返回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厢具有互相相对的第1及第2侧面以及互相相对的前面和后面,
所述配重配置成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
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所述电梯厢的进口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靠近所述第2侧面侧,
所述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配置在所述第1侧面的上方,
所述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配置在所述第2侧面的上方,
在所述升降井内的上部卷挂有所述第2主绳索,并配置有增大所述第2主绳索向所述第2驱动滑轮的卷绕角度的辅助皮带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厢具有互相相对的第1及第2侧面以及互相相对的前面和后面,
所述配重配置成与所述后面相对,
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所述电梯厢的进深方向的中心的靠近所述前面侧,
所述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配置在所述第1侧面的上方,
所述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配置在所述第2侧面的上方,
从所述第1主绳索的所述第1驱动滑轮向所述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延伸的部分与从所述第2主绳索的所述第2驱动滑轮向所述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延伸的部分相互交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厢上装载有对所述第1主绳索的所述第1端部的位移量进行检测的第1检测装置和对所述第2主绳索的所述第3端部的位移量进行检测的第2检测装置。
5.一种电梯装置,包括:
升降井;
具有第1驱动滑轮、配置在所述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1驱动装置;
具有第2驱动滑轮、配置在所述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2驱动装置;
通过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而在升降井内升降的电梯厢及配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水平配置成使在垂直投影面内与所述电梯厢重合且使所述第1及第2驱动滑轮的回转轴垂直地延伸,
在所述第1及第2驱动滑轮上卷挂有具有第1及第2端部的主绳索,
所述第1及第2端部与所述配重连接,
卷挂有所述主绳索的第1及第2电梯厢吊滑轮搭载在所述电梯厢的下部,
在所述升降井内的所述电梯厢的上方设有将所述主绳索从所述第1驱动滑轮引导至所述第1电梯厢吊滑轮的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和将所述主绳索从所述第2驱动滑轮引导至所述第2电梯厢吊滑轮的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
在所述升降井内的配重的上方设有将所述主绳索从所述第1驱动滑轮引导至所述配重的第1配重返回滑轮和将所述主绳索从所述第2驱动滑轮引导至所述配重的第2配重返回滑轮。
6.一种电梯装置,包括:
升降井;
具有第1驱动滑轮、配置在所述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1驱动装置;
具有第2驱动滑轮、配置在所述升降井内的上部的第2驱动装置;
通过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在所述升降井内升降的电梯厢及配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水平配置成使在垂直投影面内与所述电梯厢重合且使所述第1及第2驱动滑轮的回转轴垂直地延伸,
在所述第1及第2驱动滑轮上卷挂有具有第1及第2端部的主绳索,
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电梯厢一侧连接,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电梯厢的另一侧连接,
卷挂有所述主绳索的配重吊滑轮搭载在所述配重的下部,
在所述升降井内的所述电梯厢的上方设有将所述主绳索从所述第1驱动滑轮引导至所述电梯厢一侧的第1电梯厢返回滑轮和将所述主绳索从所述第2驱动滑轮引导至所述电梯厢的另一侧的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
在所述升降井内的所述配重的上方设有将所述主绳索从所述第1驱动滑轮引导至所述配重吊滑轮的第1配重返回滑轮和将所述主绳索从所述第2驱动滑轮引导至所述配重吊滑轮的第2配重返回滑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为分别具有包含电机的驱动装置本体和由驱动装置本体旋转的所述驱动滑轮、所述驱动滑轮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装置本体的轴向尺寸的薄形卷扬机。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升降井内的上部设有机械台,
在所述机械台上装载有对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盘、对所述电梯厢的过速进行检测的调速机、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所述第1及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所述第1及第2配重返回滑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台配置在所述第1及第2驱动装置、所述第1及第2电梯厢返回滑轮、所述第1及第2配重返回滑轮的上下方向的设置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升降井内设有引导所述电梯厢升降的电梯厢导轨和引导所述配重升降的配重导轨,
所述机械台借助缓冲构件支承在所述电梯厢导轨及所述配重导轨的至少任何一方的上部。
CNB028113489A 2002-06-10 2002-06-10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6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2/005741 WO2003104126A1 (ja) 2002-06-10 2002-06-10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2219A CN1522219A (zh) 2004-08-18
CN1220618C true CN1220618C (zh) 2005-09-28

Family

ID=29727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134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618C (zh) 2002-06-10 2002-06-10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512652B1 (zh)
JP (1) JP4110138B2 (zh)
KR (1) KR100536934B1 (zh)
CN (1) CN1220618C (zh)
DE (1) DE60237316D1 (zh)
WO (1) WO20031041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6455A1 (ja) * 2003-12-09 2005-06-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12005000398B4 (de) * 2004-02-19 2013-09-12 Mitsubishi Denki K.K. Maschinenraumloser Aufzug
CN100528728C (zh) * 2004-09-30 2009-08-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4913036B2 (ja) * 2005-03-01 2012-04-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502005009483D1 (de) 2005-03-12 2010-06-10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EP1700811B1 (de) * 2005-03-12 2013-01-09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KR100775197B1 (ko) * 2005-07-28 2007-11-12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100795265B1 (ko) * 2006-09-20 2008-01-15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2063B2 (ja) * 1992-07-17 1995-05-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駆動システム
JP2001261257A (ja) * 2000-03-23 2001-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60043516D1 (de) * 2000-09-12 2010-0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ufzugsvorrichtung
DE60043517D1 (de) * 2000-10-10 2010-0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ufzugs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2219A (zh) 2004-08-18
JP4110138B2 (ja) 2008-07-02
EP1512652B1 (en) 2010-08-11
KR20040019385A (ko) 2004-03-05
EP1512652A4 (en) 2008-11-12
KR100536934B1 (ko) 2005-12-14
WO2003104126A1 (ja) 2003-12-18
DE60237316D1 (de) 2010-09-23
JPWO2003104126A1 (ja) 2005-10-06
EP1512652A1 (en) 2005-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2261C (zh) 电梯
CN1094887C (zh) 电梯装置
CN1289379C (zh) 电梯装置
CN1221457C (zh) 电梯装置
CN1232435C (zh) 电梯装置
CN1183025C (zh) 电梯装置
CN1197756C (zh) 电梯装置
CN1220618C (zh) 电梯装置
CN1178843C (zh) 电梯装置
CN1187253C (zh) 电梯装置
CN1639046A (zh) 电梯装置
CN1476407A (zh) 无机械室电梯
CN1890169A (zh) 电梯装置
CN1592712A (zh) 电梯装置
CN100345742C (zh) 电梯装置
CN1882491A (zh) 电梯装置
CN1313351C (zh) 电梯装置
CN1675122A (zh) 电梯
CN1110441C (zh) 有限速器的电梯
CN1761608A (zh) 电梯装置
CN1261343C (zh) 电梯用卷扬机及电梯装置
CN1216786C (zh) 电梯装置
CN101044083A (zh) 电梯装置
CN1589227A (zh) 电梯装置
CN1313347C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