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7842C - 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7842C
CN1217842C CN 01140946 CN01140946A CN1217842C CN 1217842 C CN1217842 C CN 1217842C CN 01140946 CN01140946 CN 01140946 CN 01140946 A CN01140946 A CN 01140946A CN 1217842 C CN1217842 C CN 121784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portion
signal transmitting
signal
hoist trunk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409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0335A (zh
Inventor
汤村敬
荒木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 0114094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17842C/zh
Publication of CN1410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0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78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784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升降装置(10),具有在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与下限位置(18)之间升降的升降机厢(20)。在该升降机厢(20)中,利用定向性优良的毫米波进行固定于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第1信号收发部(36)与设于升降机厢(20)的第2信号收发部(50)的数据通信和及升降机厢(20)与上限位置(16)和下限位置(18)之间的距离测定。按照这样构成的升降装置(10),不需要通信电缆、位置检测用电缆。另外,可进行高速数据通信、正确的距离检测。

Description

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装置。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一种沿升降机升降通道使升降机厢升降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沿包含于建筑物内的升降机升降通道进行升降的升降机厢与设于建筑物的控制装置的通信利用电缆进行。
然而该电缆通信方式使电缆负荷的一部分作用于升降机厢,作用于升降机厢的电缆负荷和偏负荷随升降机厢的位置而变化,当升降机厢升降时如电缆晃动,则该晃动作用于升降机厢,另外,需要确保电缆的配置空间。
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在日本特开昭49-2695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沿着升降机升降通道配置泄漏同轴电缆,并在升降机厢设置可在与同轴电缆之间以非接触方式进行信号收发的信号收发装置,在这些同轴电缆与信号收发装置之间进行必要的通信。然而,该升降装置必须沿升降机升降通道配置同轴电缆。另外,在数百米的高层建筑物的场合,当然同轴电缆非常长,同轴电缆的设置和检修需要很大的劳力和费用。
另外,在日本特开昭55-253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位置检测方式,按照该位置检测方式,在升降机升降通道的上端或下端部或升降机厢设置振荡器,根据从振动荡器发射的电磁波与由升降机升降通道的上端部或下端部或升降机厢反射的反射波的相位差检测出升降机升降通道的升降机厢的位置。另外,在该公报中公开了利用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超声波等作为电磁波的例子,但接近于光的电磁波存在受到尘埃和烟雾等的影响不能获得稳定的接收状态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由超声波不能获得所需检测精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消除这些问题而作出的。
本发明的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和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所述第1部位和第2部位沿着升降通道上下移动,在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和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之间使用毫米波进行数据通信。
本发明的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所述第1部位和第2部位沿着升降通道上下移动,及信号收发部,该信号收发部从第1部位或第2部位中的任一方的部位朝另一方的部位发射毫米波,接收由该另一方的部位反射的毫米波,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
本发明的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b)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c)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及(d)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e)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均具有:产生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发生器、将通信数据调制到基准信号的调制器、朝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由调制器调制后的信号的发射器、接收从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调制信号的接收器、及从由接收器接收的调制信号解调通信数据的解调器,(f)第1信号收发部或第2信号收发部中的任一方具有根据基准信号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的距离运算器。
本发明的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b)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c)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及(d)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e)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具有:产生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发生器、朝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基准信号的发射器、接收从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调制信号的接收器、从由接收器接收的调制信号解调通信数据的解调部、及根据基准信号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的距离运算器,(f)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的另一方信号收发部具有:接收从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基准信号的接收器、将通信数据调制到由接收器接收的基准信号的调制部、及向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由调制部调制后的信号的发射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和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在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和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之间使用毫米波进行数据通信。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及信号收发部,该信号收发部从第1部位或第2部位中的任一方的部位朝另一方的部位发射毫米波,接收由该另一方的部位反射的毫米波,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及信号收发部,该信号收发部在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和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之间利用毫米波进行数据通信,并由发射该毫米波的信号收发部接收从第1信号收发部或第2信号收发部发射的毫米波,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第1部位和第2部位中的一方固定于升降通道,另一方为沿着升降通道上下移动的部位。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第1部位和第2部位分别为沿着升降通道上下移动的部位。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b)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c)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及(d)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e)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分别具有产生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发生器、将通信数据调制到基准信号的调制器、朝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由调制器调制后的信号的发射器、接收从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调制信号的接收器、及从由接收器接收的调制信号解调通信数据的解调器,(f)第1信号收发部或第2信号收发部中的任一方具有根据基准信号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的距离运算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b)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c)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及(d)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e)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具有产生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发生器和朝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基准信号的发射器,(f)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具有接收从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基准信号的接收器、将通信数据调制到由接收器接收的基准信号的调制部、及向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由调制部调制后的信号的发射器,(g)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一方的信号收发部还具有接收从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调制信号的接收器、从由接收器接收的调制信号解调通信数据的解调部、及根据基准信号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的距离运算器。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从距离运算器求出的距离运算出第2部位的升降速度的速度运算部和根据速度运算部运算出的速度控制第2部位的升降速度的速度控制部。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沿升降通道配置于上下的供电部和设于第2部位并根据非接触电磁感应从供电部接受电力供给的受电部,从该受电部将电力供给到第2部位的信号收发部。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停止部,该驱动停止部对预先决定的危险距离和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进行比较,当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在危险距离以下时,停止驱动部的驱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供电停止部,该供电停止部对预先决定的危险距离和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进行比较,当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在危险距离以下时,停止向供电部供电。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从第1信号收发部发射的信号和第2发射的信号为毫米波。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固定部位、(b)沿升降通道升降的第1可动部位、(c)相对第1可动部位配置于固定部位相反侧并沿升降通道升降的第2可动部位、及(d)分别设置于固定部位、第1可动部位、及第2可动部位的3个通信部,通过第1可动部位的通信部进行第2可动部位的通信部与固定部位的通信部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形式1的升降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实施形式1的升降装置的信号收发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3为信号收发部的另一形式的框图。
图4为实施形式2的升降装置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实施形式3的升降装置的信号收发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6为信号收发部的另一形式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式1
图1示出本发明升降装置的实施形式1。在该实施形式的升降装置10中,升降机升降通道12形成于建筑物适当场所。在构成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一对相向侧壁(图中未示出)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导轨14。另外,在升降机升降通道12中设置由导轨14在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与下限位置18(第1部位或固定部位)间导向着升降的升降机厢20(第2部位)。对于该升降机厢20,可以是在该升降机厢20设置有线性马达的无绳式升降机,也可为由设于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顶部的卷筒式升降装置使其升降的悬挂式升降机。
在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侧壁沿上下方向不间断地配置供电部或供电线22。该供电线22连接到设于建筑物的适当场所的主供电装置(一次电源)24,从该主供电装置24向供电线22供给交流电。另一方面,在升降机厢20的与供电线22相向的位置设置相向的非接触受电部26,并使得在升降机厢20升降时与供电线22隔开大体一定的间隔。该受电部26与设于升降机厢20的适当部位(在本实施形式中,为升降机厢20的顶部28)的副供电装置(二次电源)30连接。这样,当从主供电装置24向供电线22加上交流时,由产生于该供电线22周围的磁场变化在受电部26中感应出交流。另外,感应的交流根据需要适当变换,从副供电装置30供给到升降机厢20的各种控制部(副控制盘34等)。因此,在采用这样供电方式的场合,不需要对升降机厢20供电的电缆,具有减少所需空间和施加于升降机厢20的动负荷的优点。
在升降机升降通道12和升降机厢20设置用于升降机厢20的位置检测(速度检测)用和动作控制用的各种控制设备。具体地说,在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的近旁设置主控制盘32。另外,在升降机厢20的项部28设置副控制盘34。在本实施形式中,主控制盘32连接于主供电装置24,从该主供电装置24接受所需电力供给。
主控制盘32配置于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的近旁,连接到图2所示第1信号收发部36。该第1信号收发部36用于测定设置有主控制盘32的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与升降机厢20的距离(距离测定)和向升降机厢20发射所需数据(例如楼层按钮信号、门开闭信号等)(发射数据)。为此,第1信号收发部36具有产生距离测定(速度测定)用基准信号的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发生器38、产生用于数据发射的数据信号的通信数据发生器40、将数据信号合成到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中的合成器42、将由合成器42合成的合成信号朝升降机厢20和副控制盘34发射的第1发射器44。通信数据发生器40也可如图所示那样由产生用于数据发射的基准信号的第1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发生器46和相对于应发射的数据对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进行调制的第1数据调制器48构成,将由该第1数据调制器48调制后的信号作为数据信号使用。
第1信号收发部36还包括第1接收器52、距离运算器54、第1解调用基准信号发生器56、及第1数据解调器58,该第1接收器52用于接收从连接于副控制盘34的第2信号收发部50发射的信号,该距离运算器54根据第1接收器52接收的信号运算配置有主控制盘32的的上限位置16与升降机厢20的距离,该第1解调用基准信号发生器56产生如后述的那样与第2信号收发部50产生的基准信号相同频率的信号,该第1数据解调器58根据第1接收器52接收的信号和第1解调用基准信号发生器56产生的信号对从副控制盘34发射的发射数据进行解调。
另一方面,副控制盘34连接到在与主控制盘32之间收发必要的数据的第2信号收发部50。第2信号收发部50配置于升降机厢20的顶部28,包括产生用于数据发射的基准信号的第2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发生器60、相应于应发射的数据对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进行调制的第2数据调制器62、及朝升降机厢20发射由第2数据调制器62调制后的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的第2发射器64。第2信号收发部50还包括接收从第1信号收发部36的第1发射器44发射的信号的第2接收器66、产生与第1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发生器46相同频率的信号的第2解调用基准信号发生器68、及根据第2接收器66接收的信号和第2解调用基准信号发生器68产生的信号对第1信号收发部36发射的发射数据进行解调的第2数据解调器70。
从第1发射器44和第2发射器64发射的信号为毫米波。毫米波具有较少受到尘埃和烟雾影响而衰减的特性。另外,毫米波与用于一般的通信的短波和FM波相比其波长较短,所以,定向性强,可收发的信息量大,可获得高精度的距离测定。
用于通信的优选毫米波的频率为40-100GHz。另外,频率为55-65GHz的毫米波特别是大气中的衰减大,不存在对升降装置以外的装置产生不良影响的危险,所以特别理想。因此,实用上最好为频率60GHz的毫米波。
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形式中虽未特别说明,但实际上信号收发部间进行的通信利用毫米波。
下面说明这些主控制盘32和副控制盘34的相互动作。具体地说,从主供电装置24向主控制盘32供电,从副供电装置30向副控制盘34供电,在该状态下,首先,在连接于主控制盘32的第1信号收发部36由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发生器38产生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另外,如具有需要从主控制盘32相对副控制盘34发射的控制数据,则相应于该控制数据,由第1数据调制器48对由第1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发生器46产生的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进行调制。然后,由合成器42对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和调制后的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进行合成,从第1发射器44朝升降机厢20发射。
从第1发射器44发射的信号由升降机厢20的第2接收器66接收。接收的信号被送到第2数据解调器70。第2数据解调器70利用由第2解调用基准信号发生器68产生的、与第1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相同频率的信号对控制数据进行解调。副控制盘34根据解调的控制数据对设于副控制盘34的各种控制电路进行控制。
从第1发射器44发射的信号在升降机厢20反射,再次送到主控制盘32,由第1接收器52接收。由第1接收器52接收的信号被送到距离运算器54。距离运算器54运算出由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发生器38产生的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与由第1接收器52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差或从输送时间运算出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与升降机厢20的距离。另外,如需要,对运算的距离进行微分,运算出升降机厢20的速度。从第1发射器44发射的信号碰到的升降机厢20的部分(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为升降机厢20的顶部28)最好由该信号易于反射的材料形成。
最好设置安全装置,该安装装置判断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与升降机厢20的距离是否在两者间应确保的安全最小距离(危险距离)以下,当在该安全最小距离以下时,停止升降机厢20的升降。作为这样的安全装置,可考虑例如在图2示出的那样的装置,该安全装置设置有比较器72和制动装置76,该比较器72比较由距离运算器54运算出的距离和安全最小距离,该制动装置76在比较器72判断由距离运算器54运算出的距离在安全最小距离以下时进行使升降机厢20紧急停止的制动或应急停止等。
另一方面,在与副控制盘34连接的第2信号收发部50,如有需要从该副控制盘34向主控制盘32发射的控制数据,则相应该控制数据,由第2数据调制器62对由第2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发生器60产生的第2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进行调制。由第2数据调制器62进行调制的第2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从第2发射器64向主控制盘32发射。
从第2发射器64发射的信号由第1信号收发部36的第1接收器52接收。接收的信号被输送到第1数据解调器58。另外,第1数据解调器58利用由第1解调用基准信号发生器56产生的、与第2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相同频率的信号对控制数据进行解调。主控制盘32根据解调后的控制数据控制与该主控制盘32连接的各种装置(升降马达74等)。
这样,按照本实施形式的升降装置10,利用毫米波进行设于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第1信号收发部36与设于升降机厢20的第2信号收发部50之间的信号收发。这样,毫米波的定向性高,可收发的信息量大,可进行高精度的距离测定,所以,可确实地进行第1信号收发部36与第2信号收发部50之间的高速数据收发。另外,由于从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信号笔直地前进到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由周围壁反射的量少,所以,可容易地仅从接收的信号中取出所需的信息,为此,可保证安全的升降机厢20的升降。另外,可由2个第1信号收发部36、50检测升降机厢20的位置和速度,并可进行相互的数据通信。即,不需要根据位置检测、速度检测、数据通信的各目的分别设置设备,所以,整体上可减小空间,降低成本。另外,与利用多个行程开关或凸轮的现有技术的位置检测和速度检测相比,可连续地检测升降机厢20的位置和速度。另外,由于不需要升降机厢20的位置检测和速度检测用的开关、电缆,所以,可相应地减小空间和费用。另外,通过并用非接触供电装置,可取消供电用电缆。另外,即使在由有线的形式供电的场合,也可使电缆较细。
在以上的说明中,仅测定了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与升降机厢20的距离,但也可作为该距离的替代或在该距离的基础上,测定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下限位置18与升降机厢20的距离。在该场合,例如图1所示那样,在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下限位置18设置与上述第1信号收发部36同样的信号收发部80,从该信号收发部80朝升降机厢20的底部发射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再由信号收发部80接收其反射波,运算升降机厢20与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下限位置18的距离。当然,最好判断运算获得的距离是否在安全最小距离(危险距离)以下,如在安全最小距离以下,则起动制动装置76,使升降机厢20紧急停止。在该场合,具有可更为安全地控制升降机厢20的上升和下降的优点。另外,由于可在时间上连续地检测升降机厢20与上限位置16或下限位置18的距离和升降机厢20的速度,所以,通过利用该距离和速度双方,可在升降机厢20与上限位置16或下限位置18的距离达到安全最小距离以下之前预见升降机厢20进入安全最小距离以下的区域,事先对升降机厢20进行制动。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由设于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近旁的第1信号收发部36和设于升降机厢20的顶部28的第2信号收发部50进行数据的收发,但也可作为其替代或在此基础上,在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下限位置18的近旁设置信号收发部80,在升降机厢20的底部82设置与第2信号收发部50同样的信号收发部84,在这些信号收发部80与信号收发部84之间进行数据收发。在该场合,可在第1信号收发部36与第2信号收发部50之间进行一部分数据的收发,在信号收发部80与信号收发部84之间进行余下数据的收发。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将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发生器38设置于第1信号收发部36,利用由该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发生器38产生的距离测定用基准信号求出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与升降机厢20的距离,但也可如图3所示那样,在数据调制器86中,根据通信数据对由第1数据发射用基准信号发生器46产生的数据基准信号进行调制,利用包含于该调制后的信号的基准信号进行距离测定。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将包含距离测定所需构成的第1信号收发部36设置于升降机升降通道12,将第2信号收发部50设置于升降机厢20,但也可相反地将第1信号收发部36设置于升降机厢20,将第2信号收发部50设置于升降机升降通道12。在该场合,与上述实施形式同样地在第1信号收发部36设置比较器72,将其比较结果发射到第2信号收发部50,根据来自该第2发射器64的信号控制(断开)升降马达的驱动。
实施形式2
在实施形式1中,将1台的升降机厢20设置于升降机升降通道12,但对于如图4所示那样配置2台的升降机厢120、121的升降装置110和具有2台以上的升降机的升降装置(图中未示出)也可适用本发明。
在该实施形式的升降装置110中,将与上述第1信号收发部同样的上部第1信号收发部122和下部第1信号收发部124设置到升降机升降通道12的上限位置16和下限位置18。另一方面,在上部升降机厢120的顶部126和下部升降机厢121的底部128配置上部第2信号收发部130和下部第2信号收发部132。这样,在上限位置16的上部第1信号收发部122与上部升降机厢120的上部第2信号收发部130之间进行通信,测定上限位置16与上部升降机厢120的距离,在上部第1信号收发部122与上部第2信号收发部130之间进行必要控制数据的收发。另外,在下限位置18的下部第1信号收发部124与下部升降机厢121的下部第2信号收发部132之间进行通信,测定下限位置18与下部升降机厢121的距离,在下部第1信号收发部124与下部第2信号收发部132之间进行必要控制数据的收发。
另外,为了测定上部升降机厢120与下部升降机厢121的距离,也可如图4所示那样,在上部升降机厢120的底部134与下部升降机厢121的顶部136的至少一方设置与第2信号收发器同样的信号收发部138或140。
另外,也可如图4所示那样,在上部升降机厢120的底部134与下部升降机厢121的顶部136分别设置与第2信号收发器同样的信号收发部138、140,将各信号收发部138、140连接到设于同一升降机厢120、121的第2信号收发部130、132,这样,利用上部第1信号收发部122或下部第1信号收发部124、第2信号收发部130、138、下部升降机厢121的第2信号收发部132、140在主控制盘32与副控制盘142、144之间进行必要数据的收发。
按照该实施形式的升降装置,没有电缆也可进行多个升降机厢的位置检测和速度检测或升降机厢的控制数据的收发。特别是在将多个升降机厢设置于同一升降机升降通道的升降装置中,当采用由电缆进行通信的方式时,存在连接于上方的升降机厢的电缆接触到下方的升降机厢的危险和上方的升降机厢与下方的升降机厢的间隔由从上方的升降机厢下垂的电缆限制的问题,但通过在升降机厢设置升降马达并以无绳供给方式进行对该升降马达的供电可解决以上问题。另外,由于利用毫米波进行信号的收发,所以,可进行高速数据通信、正确的距离检测(速度检测)。另外,对于不为无缆供电的升降装置,也可使电缆较细,所以,可减小电缆占有的空间和减轻电缆的重量。
实施形式3
在实施形式1和2中,利用由升降机厢反射的信号求出升降机厢的位置和速度,但也可例如图5所示那样,由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50的接收器66接收从一方的信号收发部36的发射器44发射的数据信号,将该接收的信号从数据解调器70送到数据调制器62,解调(复调)基准信号,由数据调制器62将所需数据(通信数据)调制到该解调后的基准信号,再次返回到一方的信号收发部36,根据由该一方的信号收发部36的接收器52接收的信号和由基准信号发生器38产生的基准信号,由距离运算部(速度运算部)54求出升降机厢的位置。
另外,也可如图6所示那样,根据运算出的距离由速度运算部90运算升降机厢的升降速度,根据运算出的升降速度由速度控制部92控制升降机厢的升降速度。这样的速度控制也适用于上述所有实施形式。
以上说明了将使用毫米波的距离测定(速度检测)和2个部位间的数据通信应用于升降装置的场合,但这些距离测定(速度检测)和数据通信也可用于多个移动体相互间的距离测定(相对速度检测)和数据通信、固定部与移动体之间的距离测定(移动体的速度检测)和数据通信。
由以上说明可知,升降装置具有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和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在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和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之间使用毫米波进行数据通信,在这样的升降装置中,可在第1部位与第2部位之间进行高速数据信号收发。
另外,升降装置具有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及信号收发部,该信号收发部从第1部位或第2部位中的任一方的部位朝另一方的部位发射毫米波,接收由该另一方的部位反射的毫米波,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由该升降装置,可极为正确地测定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为此,可保证安全的升降机厢的升降。
另外,升降装置具有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及信号收发部,该信号收发部在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和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之间利用毫米波进行数据通信,并由发射该毫米波的信号收发部接收从第1信号收发部或第2信号收发部发射的毫米波,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由该升降装置,可在第1部位与第2部位之间进行高速数据通信,并极为正确地测定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为此,可保证安全的升降机厢的升降。
另外,升降装置具有(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b)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c)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及(d)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e)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分别具有产生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发生器、将通信数据调制到基准信号的调制器、朝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由调制器调制后的信号的发射器、接收从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调制信号的接收器、及从由接收器接收的调制信号解调通信数据的解调器,(f)第1信号收发部或第2信号收发部中的任一方具有根据基准信号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的距离运算器。按照这样的升降装置,不用电缆即可检测数据通信及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
另外,升降装置具有(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b)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c)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及(d)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e)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具有产生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发生器和朝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基准信号的发射器,(f)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的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具有接收从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基准信号的接收器、将通信数据调制到由接收器接收的基准信号的调制部、及向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由调制部调制后的信号的发射器,(g)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一方的信号收发部还具有接收从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调制信号的接收器、从由接收器接收的调制信号解调通信数据的解调部、及根据基准信号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的距离运算器。按照这样的升降装置,具有在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不需要基准信号发生器的优点。
另外,升降装置设置有从距离运算器求出的距离运算出第2部位的升降速度的速度运算部和根据速度运算部运算出的速度控制第2部位的升降速度的速度控制部,按照这样的升降装置,可根据运算出的速度对升降机厢的速度进行适当控制。
另外,升降装置具有沿升降通道配置于上下的供电部、设于第2部位并根据非接触电磁感应从供电部接受电力供给的受电部、设于第2部位并接受从受电部供给的电力以沿升降通道使第2部位升降的驱动部。按照这样的升降装置,不需要向第2部位的信号收发部供电用的电缆。
另外,升降装置具有驱动停止部,该驱动停止部对预先决定的危险距离和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进行比较,当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在危险距离以下时,停止驱动部的驱动。按照这样的升降装置,可事先防止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碰撞。
另外,升降装置具有供电停止部,该供电停止部对预先决定的危险距离和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进行比较,当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在危险距离以下时,停止向供电部供电。按照这样的升降装置,可事先防止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碰撞。
另外,升降装置具有(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固定部位、(b)沿升降通道升降的第1可动部位、(c)相对第1可动部位配置于固定部位相反侧并沿升降通道升降的第2可动部位、及(d)分别设置于固定部位、第1可动部位、及第2可动部位的3个通信部,通过第1可动部位的通信部进行第2可动部位的通信部与固定部位的通信部的通信。按照这样的升降装置,不干涉多个可动部,可进行安全地升降控制。

Claims (11)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和
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
所述第1部位和第2部位沿着升降通道上下移动,
在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和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之间使用毫米波进行数据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部位或第2部位的任一方发射毫米波,并接收由该第1部位或第2部位反射的毫米波,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
3.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
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
所述第1部位和第2部位沿着升降通道上下移动,及
信号收发部,该信号收发部从第1部位或第2部位中的任一方的部位朝另一方的部位发射毫米波,接收由该另一方的部位反射的毫米波,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
4.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
(b)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
(c)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及
(d)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
(e)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均具有:
产生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发生器、将通信数据调制到基准信号的调制器、
朝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由调制器调制后的信号的发射器、
接收从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调制信号的接收器、及
从由接收器接收的调制信号解调通信数据的解调器,
(f)第1信号收发部或第2信号收发部中的任一方具有根据基准信号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的距离运算器。
5.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第1部位、
(b)位于升降通道内相对第1部位上下移动的第2部位、
(c)设于第1部位的第1信号收发部、及
(d)设于第2部位的第2信号收发部,
(e)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具有:
产生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发生器、
朝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基准信号的发射器、
接收从另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调制信号的接收器、
从由接收器接收的调制信号解调通信数据的解调部、及
根据基准信号求出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的距离运算器,
(f)第1信号收发部和第2信号收发部中的另一方信号收发部具有:
接收从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的基准信号的接收器、
将通信数据调制到由接收器接收的基准信号的调制部、及
向一方的信号收发部发射由调制部调制后的信号的发射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从距离运算器求出的距离运算出第2部位的升降速度的速度运算部和根据速度运算部运算出的速度控制第2部位的升降速度的速度控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升降通道配置于上下的供电部和设于第2部位并根据非接触电磁感应从供电部接受电力供给的受电部,从该受电部将电力供给到第2部位的信号收发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停止部,该驱动停止部对预先决定的危险距离和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进行比较,当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在危险距离以下时,停止驱动部的驱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供电停止部,该供电停止部对预先决定的危险距离和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进行比较,当第1部位与第2部位的距离在危险距离以下时,停止向供电部供电。
10.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第1信号收发部发射的信号和第2发射的信号为毫米波。
1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a)位于升降通道内的固定部位、
(b)沿升降通道升降的第1可动部位、
(c)夹着第1可动部位配置于固定部位相反侧并沿升降通道升降的第2可动部位、及
(d)分别设置于固定部位、第1可动部位、及第2可动部位的3个通信部,
通过第1可动部位的通信部进行第2可动部位的通信部与固定部位的通信部的通信。
CN 01140946 2001-09-27 2001-09-27 升降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1784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40946 CN1217842C (zh) 2001-09-27 2001-09-27 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40946 CN1217842C (zh) 2001-09-27 2001-09-27 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0335A CN1410335A (zh) 2003-04-16
CN1217842C true CN1217842C (zh) 2005-09-07

Family

ID=4676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40946 Expired - Lifetime CN1217842C (zh) 2001-09-27 2001-09-27 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1784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5408B2 (ja) * 2003-05-30 2010-07-21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エレベータ位置決めのための電磁気/超音波点呼/応答(eura)システム
CN105173935B (zh) * 2015-08-06 2017-04-0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平层位置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AU2016222417B2 (en) 2015-09-01 2017-11-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6276470A (zh) * 2016-09-21 2017-01-04 成都启立辰智科技有限公司 客运电梯下端防撞***
CN108584595A (zh) * 2018-06-12 2018-09-28 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语音报站的检修盒
CN113015684B (zh) * 2018-11-27 2023-07-28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轿厢在电梯竖井中的位置确定
JP7111639B2 (ja) * 2019-02-22 2022-08-02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基準芯位置演算装置および基準芯演算方法
CN109941859B (zh) * 2019-03-21 2021-04-0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绝对位置的测量方法及其测量***
CN112061909B (zh) * 2020-09-23 2023-03-17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0335A (zh) 200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7842C (zh) 升降装置
US10252884B2 (en) Wirelessly powered elevator electronic safety device
US20200102186A1 (en) Elevator system
WO201720357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6478117B2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governor positioned under controller in hoistway at top floor level
CN1509252A (zh) 电梯***
US20200195047A1 (en) Car to call point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US11608246B2 (en) Conveyance system with loading factor detection
CN111320056B (zh) 轿厢到轿厢无线功率传输
CN111404287B (zh) 用于电梯的具有扩展范围的无线功率传递***
DE59905270D1 (de) Geführtes Personentransportfahrzeug
CN113015684B (zh) 电梯轿厢在电梯竖井中的位置确定
US20220204312A1 (en) Method for triggering automatic elevator calls
CN111320040A (zh) 向电梯***轿厢的电功率传输
KR100430227B1 (ko) 로프리스리니어엘리베이터
CN111320043B (zh) 用于可靠和安全的无线数据传输的智能波束形成
CN221138103U (zh) 一种列车位置检测装置和矿料运输***
CN1105371C (zh) 传输数据、信号和电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5376364A (zh) 一种用于行车与行车防碰撞预警***
US11745983B2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LIDAR and/or RADAR sensor
AU5207700A (en) Cable operated elevator system
RU200909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шахтной подъем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от напуска тяговых канатов
EP4219370A1 (en) Elevator system to direct passenger to tenant in building whether passenger is inside or outside building
CN108190693A (zh) 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之间的水平循环***
JPH03120179A (ja) エレベータの速度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