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65356A - 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65356A
CN118265356A CN202311409222.4A CN202311409222A CN118265356A CN 118265356 A CN118265356 A CN 118265356A CN 202311409222 A CN202311409222 A CN 202311409222A CN 118265356 A CN118265356 A CN 118265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bank
layer
emitting diod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092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光贤
金昌秀
李哲焕
权世烈
曹姃钰
金星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1868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40104547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265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653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显示装置。公开了一种在宽视场模式与窄视场模式之间选择性操作的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基板,在该基板上具有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面积。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一发光二极管上方的第一透镜;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相邻的第二发光二极管;以及设置在第二发光二极管上方的第二透镜。窄视场模式基于第一透镜实现,并且宽视场模式基于第二透镜实现。

Description

发光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2月2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2-0186896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发光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能够控制视角的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自发光器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包括阳极电极、阴极电极以及在它们之间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层。有机化合物层由空穴传输层(HTL)、发射层(EML)和电子传输层(ETL)形成。当向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施加驱动电压时,穿过空穴传输层HTL的空穴和穿过电子传输层ETL的电子移动到发射层EML以形成激子,使得发射层EML产生可见光。有源矩阵型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作为自发光器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并且以各种方式使用,具有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大、亮度高和视角宽的优点。
发光显示装置以矩阵形式设置各自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并根据视频数据的灰度级调整像素的亮度。
发明内容
通常,OLED显示装置具有宽视角。然而,近来,出于保护隐私和保护信息的原因,在行业中需要调整视角(例如,将视角限制在某个方向或某种程度)。
此外,当使用用于为车辆提供驾驶信息的发光显示装置时,存在如下问题:由发光装置显示的图像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反射,从而遮挡驾驶员的视线。在夜间驾驶期间,车辆中的图像反射尤其严重,这阻碍了安全驾驶。因此,当发光显示装置应用于车辆时,调整或限制发光显示装置的视角是有益的,使得从装置显示的图像不会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反射并且不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另外,调整或限制视角取决于车辆是否被驾驶或者乘客或驾驶员是否在观看而变化。此外,在一些国家,在乘客座椅上播放的媒体被禁止暴露于驾驶员座椅。因此,如果可以选择性地切换视角,则是有益的。
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包括上述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上;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在所述钝化层上并且包括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阳极电极、第一发射单元和阴极电极;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在所述钝化层上并且包括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阳极电极、第二发射单元和所述阴极电极;堤层,所述堤层在所述钝化层上并且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延伸穿过所述堤层并暴露所述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穿过所述堤层并暴露所述第二阳极电极的顶表面;以及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中延伸穿过所述堤层并暴露所述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上;以及透镜层,所述透镜层在所述封装层上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并折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光的第一透镜以及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并折射来自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的第二透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具有发射区域和非发射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发射区域交叠并且包括:第一阳极电极;第一阴极电极;以及发光有机材料层,所述发光有机材料层在所述第一阳极电极与所述第一阴极电极之间;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上方;在所述基板上的堤层,所述堤层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延伸穿过所述堤层并与所述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对准;所述堤层的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邻的第一堤和第二堤;以及与所述第一堤相邻的第三堤,所述第三堤位于所述非发射区域中,其中,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堤与所述第三堤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具有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具有不同的颜色,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面积;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上方;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相邻;以及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上方;其中,在操作中,所述显示装置选择性地在宽视场模式与窄视场模式之间操作,其中,所述窄视场模式基于所述第一透镜来实现,其中,所述宽视场模式基于所述第二透镜来实现。
例如,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可以选择性地限制视角的发光显示装置。
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下述发光显示装置,该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抑制由发射面积的差异引起的黑色亮度增加现象。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益处不限于上面提到的益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上面未提到的其他益处。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他详细内容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堤层是敞开的以与子像素的发射区域相邻,以增加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的电容,从而抑制由发射面积的差异引起的黑色亮度增加现象。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效果不限于以上例示的内容,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更多不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其他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平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一透镜的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二透镜的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在宽视场模式和窄视场模式下的操作的视图;
图7是沿着图3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平面图;以及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内容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是清楚的。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将以各种形式实现。示例性实施方式仅作为示例来提供,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完全理解本公开内容的公开内容和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附图中示出的用于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状、大小、尺寸(例如,长度、宽度、高度、厚度、半径、直径、面积等)、比率、角度、元件数目等仅仅是示例,并且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为了便于描述,示出了包括附图中示出的每个部件的大小和厚度的尺寸,并且本公开内容不限于示出的部件的大小和厚度,但是应当注意,包括在随此提交的各种附图中示出的部件的相对大小、位置和厚度的相对尺寸是本公开内容的一部分。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一般指代相同的元件。此外,在本公开内容的以下描述中,可以省略已知相关技术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不必要地使本公开内容的主题模糊。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诸如“包含”、“具有”和“由......构成”的术语通常旨在允许添加其他部件,除非这些术语与术语“仅”一起使用。对单数的任何提及可以包括复数,除非另外明确陈述。
即使没有明确陈述,部件被解释为包括普通误差范围。
当使用诸如“上”、“上方”、“下方”和“邻近”的术语描述两个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除非这些术语与术语“紧接”或“直接”一起使用,否则一个或更多个部分可以位于这两个部分之间。
当元件或层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者可以将其他元件或层***到其间。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部件,但是这些部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他部件进行区分。因此,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中,下面提到的第一部件可以是第二部件。
本公开内容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彼此粘附或组合,并且可以在技术上以各种方式互锁和操作,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或者彼此关联地执行。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遮光图案210、光学间隙层220、透镜层230、平坦化层240和偏振层250。
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和封装层190。
在基板110上限定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例如,在基板110上,限定了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发射单元EA1和第二发射单元EA2。
在第一发射单元EA1中,设置有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并且在第二发射单元EA2中,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De2。例如,第一发射单元EA1与设置有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位置至少部分地交叠,并且第二发射单元EA2与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位置至少部分地交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射单元EA1可以被称为第一发射区域,并且第二发射单元EA2可以被称为第二发射区域。
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可以分别是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因此,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发射红光,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发射绿光。此外,第三子像素SP3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可以发射蓝光。
在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上方设置具有平坦顶表面的封装层190,以保护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免受诸如湿气和氧气的外来异物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描述显示面板100的具体配置。
遮光图案21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上方,具体地,设置在封装层190上方。遮光图案210形成在相邻的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SP3之间,或者形成在第一发射单元EA1与第二发射单元EA2之间。
这样的遮光图案210可以是黑色矩阵,并且可以由黑色树脂或铬氧化物形成。反之,遮光图案210可以是触摸电极,并且可以由金属形成。此时,触摸电极包括彼此交叉的多个发送电极和多个接收电极,并且可以根据多个发送电极与多个接收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变化来感测触摸。
在遮光图案210上方设置光学间隙层220。光学间隙层220确保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与透镜层230的透镜232和234之间的光学间隙。光学间隙层220通过透镜232和234将来自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光折射到特定方向,以提高透镜232和234的效率。光学间隙层220可以具有几至几十μm的厚度,并且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
例如,光学间隙层220可以由光丙烯、苯并环丁烯(BCB)、聚酰亚胺(PI)或聚酰胺(PA)形成,但不限于此。
在光学间隙层220上方设置透镜层230。透镜层230包括第一透镜232和第二透镜234。第一透镜232设置在第一发射单元EA1中,以将来自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光折射到特定方向。第二透镜234设置在第二发射单元EA2中,以将来自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光折射到特定方向。第一透镜232和第二透镜234中的每一个的部分可以与遮光图案210交叠。
第一透镜232是半球形透镜,并且第二透镜234是半圆柱形透镜。因此,从每个子像素SP1、SP2和SP3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发射的第一光L1被第一透镜232以特定角度折射以输出。从每个子像素SP1、SP2和SP3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发射的第二光L2被第二透镜234以特定角度折射以输出。因此,可以限制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每一个的视角。
在透镜层230上方设置平坦化层240,以保护第一透镜232和第二透镜234。平坦化层240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平坦的顶表面。平坦化层240的折射率小于第一透镜232和第二透镜234的折射率。
例如,平坦化层240可以由光丙烯、苯并环丁烯(BCB)、聚酰亚胺(PI)或聚酰胺(PA)形成,但不限于此。
在平坦化层240上方设置偏振层250。偏振层250包括线性偏振层和延迟层,并且用于转换入射到显示面板100上的外部光的偏振状态,以抑制外部光从显示面板100反射然后被释放到外部。
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
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多个薄膜晶体管Tr1和Tr2、多个发光二极管De1和De2以及封装层190。
具体地,基板110上的每个子像素SP1、SP2和SP3包括第一发射单元EA1和第二发射单元EA2。基板110可以是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例如,作为塑料基板,可以使用聚酰亚胺(PI),但不限于此。
在基板110上方形成缓冲层120。缓冲层120基本上位于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缓冲层120阻挡湿气或异物从基板110引入到薄膜晶体管Tr1和Tr2中。缓冲层120可以由诸如硅氧化物(SiO2)或硅氮化物(SiNx)的无机材料形成,并且可以由单层或多层形成。
在缓冲层120上方在第一发射单元EA1和第二发射单元EA2中分别形成被图案化的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可以独立地由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或多晶硅形成。
当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由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形成时,可以在其下方进一步形成屏蔽图案。屏蔽图案阻挡入射到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上的光,以抑制由于光导致的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的劣化。
反之,当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由多晶硅形成时,可以在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中的每一个的两个边缘上掺杂杂质。
在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上方形成由绝缘材料形成的栅极绝缘层130。同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尽管在图2中示出了栅极绝缘层130基本上形成在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但是作为另一示例,栅极绝缘层130可以被图案化为与第一栅电极132和第二栅电极134相同的形状。
栅极绝缘层130可以由诸如硅氧化物(SiO2)或硅氮化物(SiNx)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当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由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形成时,栅极绝缘层130可以由硅氧化物(SiO2)形成。反之,当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由多晶硅形成时,栅极绝缘层130可以由硅氧化物(SiO2)或硅氮化物(SiNx)形成。
在栅极绝缘层130上方形成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形成的第一栅电极132和第二栅电极134,以分别对应于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此外,可以在栅极绝缘层130上方形成栅极线(未示出)。栅极线可以沿着一个方向延伸。
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层间绝缘层140基本上形成在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在第一栅电极132和第二栅电极134上方。层间绝缘层140可以由诸如硅氧化物(SiO2)或硅氮化物(SiNx)的无机绝缘材料或者诸如光丙烯或苯并环丁烯的有机绝缘材料形成。
层间绝缘层140具有暴露第一半导体层122和第二半导体层124的两个顶表面的接触孔。接触孔也可以形成在栅极绝缘层130中。在层间绝缘层140上方在第一发射单元EA1和第二发射单元EA2中,第一源电极142和第一漏电极144以及第二源电极146和第二漏电极148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此外,可以在层间绝缘层140上方形成沿着与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未示出)和电力线(未示出)。
第一源电极142和第一漏电极144通过层间绝缘层140的接触孔与第一半导体层122的两侧接触。第二源电极146和第二漏电极148通过层间绝缘层140的接触孔与第二半导体层124的两侧接触。即使未示出,数据线沿着与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与栅极线相交,以限定与每个子像素相对应的像素区域,并且供应高电位电压的电力线被定位成与数据线间隔开。
同时,第一半导体层122、第一栅电极132、第一源电极142和第一漏电极144形成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第二半导体层124、第二栅电极134、第二源电极146和第二漏电极148形成第二薄膜晶体管Tr2。
具有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相同结构的一个或更多个薄膜晶体管可以进一步形成在每个子像素的基板110上,但不限于此。
钝化层150基本上由绝缘材料形成在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在第一源电极142、第一漏电极144、第二源电极146和第二漏电极148上方。钝化层150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例如光丙烯、苯并环丁烯形成。这样的钝化层150具有平坦的顶表面。
同时,由诸如硅氧化物(SiO2)或硅氮化物(SiNx)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层可以进一步形成在钝化层150下方,即,在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r2与钝化层150之间。
钝化层150具有分别暴露第一漏电极144和第二漏电极148的第一漏极接触孔150a和第二漏极接触孔150b。
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用具有相对高功函数的导电材料形成在钝化层150上方。第一阳极电极162位于第一发射单元EA1中,并且通过第一漏极接触孔150a与第一漏电极144接触。第二阳极电极164位于第二发射单元EA2中,并且通过第二漏极接触孔150b与第二漏电极148接触。
例如,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中的每一个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形成,但不限于此。
同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是顶部发射型,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De1和De2的光向与基板110相反的方向输出。因此,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包括在透明导电材料下方的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反射电极或反射层。例如,反射电极或反射层可以由铝-钯-铜(APC)合金、银(Ag)或铝(Al)形成。此时,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中的每一个具有ITO/APC/ITO、ITO/Ag/ITO或ITO/Al/ITO的三层结构,但不限于此。
堤层165由绝缘材料形成在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上方。例如,堤层165可以由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苯并环丁烯树脂形成,但不限于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图2中,堤层165具有单层结构。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堤层165还可以具有双层结构。也就是说,堤层165可以具有包括下部亲水堤层和上部疏水堤层的双层结构。
堤层165与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的边缘交叠,并覆盖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的边缘。例如,第一阳极电极162具有侧表面SS和顶表面TS,并且堤层165在边缘处覆盖第一阳极电极162的侧表面SS和顶表面TS两者。堤层165具有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的第一开口165a和第二开口165b。例如,堤层165的第一开口165a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的顶表面TS的一部分。然后,第一开口165a随后沉积有覆盖堤层165的第一开口165a的层172、174、180和192。类似地,堤层165的第二开口165b暴露第二阳极电极164的顶表面的一部分。然后,第二开口165b随后沉积有覆盖堤层165的第二开口165b的层172、174、180和192。
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中的至少一个中包括的堤层165还可以包括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另外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中的至少一个。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包括第三开口的堤层。
接下来,在通过堤层165的第一开口165a和第二开口165b暴露的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上方形成发射单元170。发射单元17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与阴极电极180之间的有机材料层172和发射层174。
有机材料层172是为了提高发射层174的发光效率而设置的功能层。例如,有机材料层172可以包括促进空穴注入的空穴注入层(HIL)、促进空穴传输的空穴传输层(HTL)、促进来自阴极电极180的电子注入的电子注入层(EIL)和促进电子传输的电子传输层(ETL)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材料层172可以在每个子像素SP1、SP2和SP3中形成为一层。此外,有机材料层172可以在每个子像素SP1、SP2和SP3上方形成为一层。也就是说,子像素SP1、SP2和SP3的有机材料层172彼此连接以集成为公共层。尽管在图2中示出了有机材料层172设置在发射层174下方,但是根据有机材料层172的类型,有机材料层可以设置在发射层174上方。例如,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设置在发射层174下方,并且电子注入层(EIT)和电子传输层(ETL)可以设置在发射层174上方。
发射层174可以由红色发光材料、绿色发光材料和蓝色发光材料中的任何一种形成,但不限于此。然而,发光材料可以是有机发光材料,例如磷光化合物或荧光化合物。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使用诸如量子点的无机发光材料。
第一阳极电极162上方的发射层174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上方的发射层174连续连接并一体形成。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第一阳极电极162上方的发射层174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上方的发射层174可以彼此分离。
发射层174可以通过蒸发工艺形成。此时,为了对每个子像素的发射层174进行图案化,可以使用精细金属掩模(FMM)。反之,发射层174可以通过溶液工艺形成,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发射层174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开口165a和第二开口165b中。在堤层165附近,随着发射层174更靠近堤层165,其高度可以增加。
由具有相对低功函数的导电材料形成的阴极电极180可以形成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在发射单元170上方。在此,阴极电极180可以由铝或镁、银或其合金形成。此时,阴极电极180可以具有相对小的厚度,使得来自发射单元170的光可以透射通过阴极电极。此外,阴极电极180可以由诸如铟镓氧化物(IGO)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
第一发射单元EA1的第一阳极电极162、发射单元170和阴极电极180形成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并且第二发射单元EA2的第二阳极电极164、发射单元170和阴极电极180形成第二发光二极管De2。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是顶部发射型,其中来自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发射单元170的光向与基板110相反的方向输出,即,通过阴极电极180向外输出。根据顶部发射型,发射面积大于具有相同面积的底部发射型的发射面积,从而提高了亮度并且可以降低功耗。
在阴极电极180上方,在基板110的基本整个表面上形成封装层190。封装层190抑制氢或氧从外部引入到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中。封装层190可以形成为单层或多层。例如,封装层190可以具有第一无机层192、有机层194和第二无机层196的层压结构。在此,有机层194可以是覆盖在制造过程期间产生的异物的膜。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中,每个子像素SP1、SP2和SP3具有第一发射单元EA1和第二发射单元EA2。此外,半球形第一透镜232设置在第一发射单元EA1上方并且半圆柱形第二透镜234设置在第二发射单元EA2上方以限制视角。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平面图。
在图3中,从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每个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示出了多个阳极电极162-1、164-1、162-2、164-2、162-3和164-3、多个开口165a-1、165b-1、165c-1、165a-2、165b-2、165a-3和165b-3、以及多个透镜232-1、234-1、232-2、234-2、232-3和234-3。
如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第一子像素SP1可以是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SP2可以是绿色子像素,并且第三子像素SP3可以是蓝色子像素。
在此,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三子像素SP3沿着Y轴方向设置,并且第二子像素SP2相对于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三子像素SP3沿着X方向设置。
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此时,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可以具有各种形状。
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可以具有不同的面积。可以考虑设置在每个子像素中的发光二极管的寿命和发光效率来确定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的面积。此时,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寿命是最长的。因此,为了使寿命恒定,第一子像素SP1的面积小于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的每个面积。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的面积比可以变化。同时,在本公开内容中,子像素的面积可以指每个子像素的发射面积。发射面积可以被定义为在每个子像素中的堤层上形成的开口。例如,第一子像素SP1的发射面积可以是第一开口165a-1和第二开口165b-1的面积,其限定第一子像素SP1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发射面积。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位置与第一开口165a的位置交叠,并且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位置与第二开口165b的位置交叠。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子像素SP1包括设置在第一发射单元EA1中的第一阳极电极162-1和设置在第二发射单元EA2中的第二阳极电极164-1。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中的第一阳极电极162-1通过第一漏极接触孔150a-1连接至第一薄膜晶体管Tr1。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中的第二阳极电极164-1通过第二漏极接触孔150b-1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Tr2。
第二子像素SP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发射单元EA1中的第一阳极电极162-2和设置在第二发射单元EA2中的第二阳极电极164-2。设置在第二子像素SP2中的第一阳极电极162-2通过第一漏极接触孔150a-2连接至第一薄膜晶体管Tr1。设置在第二子像素SP2中的第二阳极电极164-2通过第二漏极接触孔150b-2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Tr2。
第三子像素SP3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发射单元EA1中的第一阳极电极162-3和设置在第二发射单元EA2中的第二阳极电极164-3。设置在第三子像素SP3中的第一阳极电极162-3通过第一漏极接触孔150a-3连接至第一薄膜晶体管Tr1。设置在第三子像素SP3中的第三阳极电极164-3通过第二漏极接触孔150b-3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Tr2。
在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每一个中,在第一阳极电极162-1、162-2和162-3上设置来自165a-1、165a-2和165a-3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在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每一个中,在第二阳极电极164-1、164-2和164-3上设置来自165b-1、165b-2和165b-3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关于X-Y平面图,第一开口165a-1、165a-2和165a-3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X方向上的长度与Y方向上的长度基本相同的形状。第二开口165b-1、165b-2和165b-3具有X方向上的长度比Y方向上的长度长的多边形形状。第二开口165b-1、165b-2、165b-3中的每一个的面积可以大于来自165a-1、165a-2、165a-3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口的面积。
具体地,在第一子像素SP1中,一个第一开口165a-1可以设置在第一阳极电极162-1上,并且一个第二开口165b-1可以设置在第二阳极电极164-1上。上述一个第一开口165a-1和一个第二开口165b-1可以在Y方向上设置成彼此间隔开。
在第二子像素SP2中,在X方向上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口165a-2可以设置在第一阳极电极162-2上,并且一个第二开口165b-2可以设置在第二阳极电极164-2上。上述两个第一开口165a-2和一个第二开口165b-2可以在Y方向上设置成彼此间隔开。
在第三子像素SP3中,在X方向上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口165a-3可以设置在第一阳极电极162-3上,并且一个第二开口165b-3可以设置在第二阳极电极164-3上。上述两个第一开口165a-3和一个第二开口165b-3可以在Y方向上设置成彼此间隔开。
半球形第一透镜232-1、232-2和232-3被设置成对应于第一开口165a-1、165a-2和165a-3中的每一个,并且半圆柱形第二透镜234-1、234-2和234-3被设置成对应于第二开口165b-1、165b-2和165b-3。也就是说,参照图1和图2,半球形第一透镜232被设置成与第一开口165a交叠并且半圆柱形第二透镜234被设置成与第二开口165b交叠。此外,如上所述,第一发射单元EA1与第一开口165a交叠并且第二发射单元EA2与第二开口165b交叠。因此,如图1所示,第一发射单元EA1也与半球形第一透镜232交叠并且第二发射单元EA2与半圆柱形第二透镜234交叠。
第一透镜232-1、232-2和232-3中的每一个被设置成覆盖第一开口165a-1、165a-2和165a-3中的每一个。关于X-Y平面,第一透镜232-1、232-2和232-3中的每一个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一开口165a-1、165a-2和165a-3中的每一个的面积。第二透镜234-1、234-2和234-3中的每一个被设置成覆盖第二开口165b-1、165b-2和165b-3中的每一个。关于X-Y平面,第二透镜234-1、234-2和234-3中的每一个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165b-1、165b-2和165b-3中的每一个的面积。
具体地,在第一子像素SP1中,可以设置一个第一透镜232-1以覆盖一个第一开口165a-1,并且可以设置一个第二透镜234-1以覆盖一个第二开口165b-1。在第二子像素SP2中,可以设置两个第一透镜232-2以各自覆盖两个第一开口165a-2,并且可以设置一个第二透镜234-2以覆盖一个第二开口165b-2。在第三子像素SP3中,可以设置两个第一透镜232-3以各自覆盖两个第一开口165a-3,并且可以设置一个第二透镜234-3以覆盖一个第二开口165b-3。
因此,多个第一透镜232-1、232-2和232-3对应于每个子像素SP1、SP2和SP3的第一发射单元EA1。多个第二透镜234-1、234-2和234-3对应于每个子像素SP1、SP2和SP3的第二发射单元EA2。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与第一阳极电极162-1、162-2和162-3相对应的半球形第一透镜232-1、232-2和232-3、以及与第二阳极电极164-1、164-2和164-3相对应的半圆柱形第二透镜234-1、234-2和234-3来限制视角。此时,第一透镜232-1、232-2和232-3以及第二透镜234-1、234-2和234-3的视角限制方向彼此不同,并且可以通过选择性驱动来实现两种观看模式(例如,宽视角模式(也称为“共享模式”或“第一模式”)和窄视角模式(也称为“私密模式”或第二模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至图6详细描述选择性地实现作为宽视场模式的第一模式和作为窄视场模式的第二模式的操作。
首先,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一透镜的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二透镜的视图。
如图4所示,第一透镜232是半球形透镜,并且在X方向和Y方向上具有半圆形截面。因此,第一透镜232限制X方向和Y方向的视角。例如,包括半球形第一透镜232的第一发射单元EA1可以具有在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为30度或更小的窄视角。
相比之下,如图5所示,第二透镜234是半圆柱形透镜,并且在X方向上具有矩形截面以及在Y方向上具有半圆形截面。因此,第二透镜234限制Y方向上的视角,而不限制第二透镜234的长度方向(即X方向)的视角。例如,包括半圆柱形第二透镜234的第二发射单元EA2可以具有在垂直方向上为30度或更小的窄视角,并且具有在水平方向上为60度或更大的宽视角。
因此,通过驱动第一发射单元EA1来实现垂直窄视场模式和水平窄视场模式,并且可以通过驱动第二发射单元EA2来实现垂直窄视场模式和水平宽视场模式。
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通过第一透镜232和第二透镜234在垂直方向上总是具有窄视角,并且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选择性地实现宽视场模式和窄视场模式。
将参照图6描述宽视场模式和窄视场模式。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在宽视场模式和窄视场模式下的操作的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PXL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发射单元EA1和第二发射单元EA2。
半球形第一透镜232被设置成与第一发射单元EA1相对应,并且半圆柱形第二透镜234被设置成与第二发射单元EA2相对应。
在宽视场模式下的操作期间,第一发射单元EA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处于关断状态(参见指示发光二极管被关断的暗阴影),并且第二发射单元EA2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处于导通状态。从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发射的光通过第二透镜234在Y方向上即在垂直方向上以受限视角输出,并且在X方向上即在水平方向上在不限制视角的情况下输出。换言之,第二透镜234的视角不同,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大于第一透镜232的视角。
相比之下,在窄视场模式下的操作期间,第一发射单元EA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处于导通状态,并且第二发射单元EA2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处于关断状态。从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发射的光通过第一透镜232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以受限视角输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在垂直方向上总是具有窄视角,使得当其应用于车辆时,可以抑制图像从挡风玻璃反射,从而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此外,在宽视场模式下显示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宽视角的图像,而在窄视场模式下显示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窄视角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在宽视场模式下,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中的两个用户都可以观看图像,而在窄视场模式下,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的用户中的一个用户可以观看图像。例如,根据窄视场模式的一个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可以显示图像,使得坐在驾驶员座椅或乘客座椅上的用户中只有一个用户可以观看图像,但不能同时观看。也就是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窄视场模式期间,在左方向上限制的视角的程度可以不同于在右方向上限制的视角的程度,使得坐在驾驶员座椅或乘客座椅上的用户中只有一个用户可以从显示装置观看图像。例如,视角可以在左方向(例如,驾驶员座椅的方向)上被限制,而在右方向(例如,乘客座椅的方向)上不被限制,使得只有坐在乘客座椅上的用户可以从显示装置观看图像。此外,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选择性地实现宽视场模式和窄视场模式。
同时,与不具有透镜的相同区域相比,应用第一透镜232和第二透镜234以增加亮度。与不具有透镜的显示装置相比,由于透镜的光收集效应,本公开内容的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降低驱动电压。因此,可以用降低的驱动电压来驱动第一发射单元EA1和第二发射单元EA2,以降低功耗,并减少亮度和发热,从而增加多个发光二极管De1和De2的寿命。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具有彼此不同的面积。也就是说,限定子像素SP1、SP2和SP3的发射面积的开口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面积。可以考虑设置在每个子像素中的发光二极管的寿命和发光效率来确定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的面积。具体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寿命是最长的。因此,为了使子像素的寿命恒定,第一子像素SP1的开口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中的每一个的开口面积。
同时,参照图2,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在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每一个中包括两个发光二极管De1和De2,以实现宽视场模式和窄视场模式。因此,发光二极管De1和De2中的每一个的面积可以比相关技术的发光显示装置中设置的一个发光二极管的面积显著减小。例如,在相关技术的一般发光显示装置中,与红色子像素的发射面积相比,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面积分别减小到1/10和1/3或更小。如上所述,由于发光二极管De1和De2中的每一个的面积显著减小,因此发光二极管De1和De2中的每一个的电容减小。
第一发射单元和第二发射单元中的每一个的阳极电极与扫描信号线的耦合度高,并且当扫描信号上升时,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一个的阳极电极的电压不必要地增加。更具体地,在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采样并且对数据电压进行编程的采样时段结束时,所有扫描信号上升,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一个的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上升到阈值电压或更大。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一个的亮度不必要地增加。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中,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至少一个的堤层165被形成为进一步包括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另外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中的至少一个。
在下文中,将一起参照图3和图7详细描述形成有第三开口的堤层的结构。
图7是沿着图3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上所述,第一子像素SP1包括第一发射单元EA1和第二发射单元EA2。此时,在第一发射单元EA1中,设置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并且在第二发射单元EA2中,设置第二发光二极管De2。
在第一发射单元EA1中,设置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和第一阳极电极162-1,并且在第二发射单元EA2中,设置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和第二阳极电极164-1。为了独立地驱动第一发射单元EA1和第二发射单元EA2,第一阳极电极162-1和第二阳极电极164-1独立地设置在钝化层150上以彼此间隔开。
堤层165作为公共层形成在第一阳极电极162-1和第二阳极电极164-1上。堤层165与第一阳极电极162-1和第二阳极电极164-1的边缘交叠,并且覆盖第一阳极电极162-1和第二阳极电极164-1的边缘。此时,堤层165具有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1的第一开口165a-1和第三开口165c-1以及暴露第二阳极电极164-1的第二开口165b-1。第一开口165a-1和第二开口165b-1中的每一个限定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发射区域。相比之下,第三开口165c-1形成在非发射区域NEA中。
参照图7,第一开口165a-1暴露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第一阳极电极162-1,并且第二开口165b-1暴露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第二阳极电极164-1的顶表面。在第一开口165a-1和第二开口165b-1中,在第一阳极电极162-1上设置包括有机材料层172和发射层174-1的发射单元170-1,并且在发射单元170-1上设置阴极电极180。通过这样做,与第一开口165a-1和第二开口165b-1相对应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发光。
参照图7,第三开口165c-1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1的顶表面,类似于第一开口165a-1。然而,在第三开口165c-1中,在暴露的第一阳极电极162-1的顶表面上设置有机材料层172,并且在有机材料层172上设置阴极电极180。也就是说,在第三开口165c-1中,与第一开口165a-1和第二开口165b-1不同,不设置发射层174-1。因此,当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将电压施加至第一阳极电极162-1时,从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相对应的第一开口165a-1发出光。然而,由于在第三开口165c-1中不存在发射层174-1,因此不发出单独的光。
第三开口165c-1形成在非发射区域NEA中。参照图3,第三开口165c-1可以形成在与第一开口165a-1相邻的位置。同时,与相关技术的发光显示装置不同,第一阳极电极162-1可以进一步额外延伸以与第三开口165c-1交叠。通常,与形成为对应于发射区域的阳极电极不同,参照图7,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阳极电极162-1还可以包括延伸部162-1′,该延伸部162-1′在一个方向上例如在Y轴方向上进一步突出以确保用于形成第三开口165c-1的空间。也就是说,延伸部162-1′是第一阳极电极162-1的一部分,并且与第一阳极电极162-1连续且邻接。此外,如图7所示,延伸部162-1′与第一阳极电极162-1同时设置,并且由与第一阳极电极162-1相同的材料组成。
尽管在图3中从平面图示出了第三开口165c-1具有矩形形状,但是第三开口165c-1可以具有除了圆形、椭圆形或四边形形状之外的多边形形状,而不限于此。如图3所示,第三开口165c-1位于第一子像素SP1之外,因此位于非发射区域NEA。第一子像素SP1具有梯形形状,并且第二子像素SP2具有梯形形状(与图3所示的平面图相反),并且第三开口165c-1位于第一子像素SP1与第二子像素SP2之间,但是位于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二子像素SP2两者之外。
在第三开口165c-1中,阴极电极180和第一阳极电极162-1之间的距离D1减小(与第一开口165a-1中阴极电极180和第一阳极电极162-1之间的距离D2相比),使得第一阳极电极162-1的电容可以增加。在第三开口165c-1中,不存在发射层174-1,使得在不增加发射区域的面积的情况下增加第一阳极电极162-1与阴极电极180之间的电容。因此,可以补偿由于发光二极管De1和De2的面积减小而引起的在发光二极管De1和De2中减小的电容。通过这样做,可以解决由发光二极管De1和De2的面积减小引起的亮度劣化问题。
进一步参照图7,堤层165包括第一开口165a-1、第二开口165b-1和第三开口165c-1。堤层165中的开口延伸穿过堤层165并且暴露阳极电极的顶表面。例如,第一开口165a-1延伸穿过堤层165并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1的顶表面162TS。类似地,第三开口165c-1延伸穿过堤层165并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1’(或第一阳极电极162的延伸部)的顶表面162TS’。在此,由于第一开口165a-1而形成第一堤FB和第二堤SB。类似地,由于第三开口165c-1而形成第三堤TB和第一堤FB。第三堤TB定位成与第一堤FB相邻。然而,第三堤TB位于非发射区域NEA。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阴极电极180在第三开口165c-1上延伸,并覆盖第三堤TB的侧表面TBSS和顶表面TBTS。如所示,阴极电极180从非发射区域NEA至第一发射区域EA1和第二发射区域EA2连续且邻接地设置。
尽管未示出,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阴极电极180可以在整个显示面板上连续且邻接地设置。
第三开口165c-1中162-1’的顶表面162TS’与阴极电极180的底表面180BS’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一开口165a-1中162-1的顶表面162TS与阴极电极180的底表面180BS之间的距离D2。
如图7所示,第一堤FB与第二堤SB之间的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162TS和第一堤FB与第三堤TB之间的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162TS’彼此共面。
第二开口165b-1位于第二堤SB与第四堤FRB之间。如图7所示,发射层174-1可以完全覆盖第二堤SB的两个侧表面并与第二开口165b-1交叠,并且还覆盖第四堤FRB的侧表面并至少部分地覆盖第四堤FRB的顶表面。基于图7和图9,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由第四堤FRB与第五堤之间的空间限定的第四开口365c-1。图7中未示出第五堤,然而当沿着图9的线II-II’截取截面时,可以示出第五堤的截面。在此,如图9所示,第四开口365c-1与显示装置的非发射区域交叠。第二阳极电极164延伸至非发射区域并且与第五堤交叠。第一阴极电极延伸至第四开口并且覆盖第五堤的顶表面和侧表面。在此,第四堤和第二堤之间的第二阳极电极的顶表面和第二阴极电极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堤和第五堤之间的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和第一阴极电极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三堤TB和第一堤FB可以彼此连接,因此可以不暴露阳极电极(例如,第一阳极电极、第二阳极电极)的顶表面,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
例如,如表1所示,对比较示例1、比较示例2和示例实施方式1的电容和黑色亮度进行比较。在比较示例1中,在一般发光显示装置中的红色子像素中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在比较示例2中,为了实现宽视场模式和窄视场模式,一个红色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但是没有形成单独的第三开口。在示例实施方式1中,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中形成具有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区域相同面积的第三开口。此时,在表1中表示比较示例1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区域的面积以及比较示例2和示例实施方式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面积。(工作条件,VDD:14V,VSS:1V,VREF:2.5V,VGH:15.5V,VGL:-9V,VDATA:0.2V)
表1
参考比较示例1和2,在包括用于控制视角的透镜层的发光显示装置中,用于驱动窄视场模式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区域的面积显著减小。与比较示例2中一样,如果发射区域的面积显著减小,则确认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容显著减小,使得在实现黑色期间的亮度值显著增加。参考表1,当具有与第一开口的面积相似的面积的第三开口形成为与限定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区域的第一开口相邻时,如示例实施方式1,确认电容增加,使得在实现黑色期间的亮度值显著降低。当对示例实施方式1和比较示例2进行比较时,确认红色子像素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增加减少了97%。在图3中,示出了在第一子像素SP1中仅形成第三开口165c-1以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1,但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根据子像素的类型和发出的颜色,第三开口还可以形成在第二子像素或第三子像素中,并且还可以形成在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之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像素中。
然而,如以上所提及的,当认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寿命通常比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寿命长时,限定作为红色子像素的第一子像素SP1中的发射区域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第一开口165a-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第二开口165b-1的面积小于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一开口165a-2和第二开口165b-2和第三子像素SP3的第一开口165a-3和第二开口165b-3的面积。因此,可以可取地在第一子像素SP1中形成第三开口165c-1。
此外,如以上所提及的,为了实现宽视场模式和窄视场模式,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透镜232-1和第二透镜234-1。第一透镜232-1对应于第一发光二极管De1,并且第二透镜234-1对应于第二发光二极管De2。此时,第一透镜232-1在X方向和Y方向上具有半圆形截面,以在所有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提供窄视角。通过这样做,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发射面积小于与具有半圆柱形形状的第二透镜234-1相对应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发射面积。因此,在一个子像素中,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第一开口165a-1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第二开口165b-1的面积。因此,由第一发光二极管De1中的减小的发射面积引起的电容的降低更加显著,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第一阳极电极162-1延伸,并且第三开口165c-1可以可取地形成为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1。
为了选择性地限制视角,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在一个子像素中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并且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分别对应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并且具有不同的形状。此时,在一个子像素中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使得每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区域的面积小于相关技术的一般显示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区域的面积。如以上所提及的,该配置具有以下技术益处。也就是说,具有减小的发射面积的发光二极管的电容减小,使得当二极管被驱动时,阳极电极的电压不必要地增加,使得亮度增加。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延伸具有减小的发射面积的子像素的阳极电极,并且在堤层中形成另外的开口以暴露阳极电极,从而增加阳极电极的电容。通过这样做,可以解决由发光二极管的面积减小引起的亮度劣化问题。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平面图。除了形成第三开口的位置和阳极电极的形状之外,图8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与图3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对重复部件的描述。
参照图8,第一子像素SP1包括第一开口165a-1和第二开口165b-1。第三开口265c-1位于第一子像素SP1与第三子像素SP3之间,并且位于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三子像素SP3之外。第一开口165a-1暴露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第一阳极电极262-1,并且第二开口165b-1和第三开口265c-1暴露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第二阳极电极264-1的顶表面。
此时,在非发射区域中形成第三开口265c-1。在图3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中,第三开口165c-1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1,但在图8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中,第三开口265c-1暴露第二阳极电极264-1。因此,第三开口265c-1形成在与第二开口165b-1相邻的位置。具体地,第三开口265c-1被设置成在以第二开口165b-1为中心的Y轴方向上与第二开口165b-1间隔开。此时,第二阳极电极264-1可以进一步延伸以与第三开口265c-1交叠。如图8所示,第二阳极电极264-1还可以包括在Y轴方向上另外突出的延伸部,以确保形成第三开口265c-1的空间。
同时,图8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三开口265c-1的面积可以大于图3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三开口165c-1的面积。考虑到与具有半圆柱形形状的第二透镜234-1相对应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发射面积,第三开口265c-1的尺寸可以类似地形成为第二开口165b-1的尺寸。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平面图。除了进一步设置第四开口365c-1并且改变第二阳极电极364-1的形状之外,图9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与图3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对重复部件的描述。
参照图9,第一子像素SP1包括第一开口165a-1和第二开口165b-1。第三开口165c-1和第四开口365c-1与第一子像素SP1相邻地形成。第一开口165a-1和第三开口165c-1暴露第一发光二极管De1的第一阳极电极162-1,并且第二开口165b-1和第四开口365c-1暴露第二发光二极管De2的第二阳极电极364-1。
与图3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不同,在图9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中,在非发射区域中,暴露第二阳极电极364-1的第四开口365c-1也与暴露第一阳极电极162-1的第三开口165c-1一起形成。通过这样做,第一阳极电极162-1可以在Y轴方向上另外突出,以确保形成第三开口165c-1的空间,并且第二阳极电极364-1可以在Y轴方向上另外突出,以确保形成第四开口365c-1的空间。
在图9所示的发光显示装置中,构成具有比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发射面积更小的发射面积的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两者在堤层中另外形成开口。因此,可以解决由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面积减小引起的问题。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因此,提供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出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的,而不限制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所有技术构思应当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上面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被组合以提供另外的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引用的和/或在申请数据表中列出的所有美国专利、美国专利申请出版物、美国专利申请、外国专利、外国专利申请和非专利出版物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中。必要时可以修改实施方式的各方面以采用各个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方式。
可以根据以上详细描述对实施方式进行这些或其他改变。通常,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将权利要求限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应被解释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这样的权利要求所享有的等同内容的全部范围。因此,权利要求不受本公开内容限制。

Claims (20)

1.一种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具有多个像素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子像素,
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
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
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上;
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在所述钝化层上并且包括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阳极电极、第一发射单元和阴极电极;
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在所述钝化层上并且包括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阳极电极、第二发射单元和所述阴极电极;
堤层,所述堤层在所述钝化层上并且包括:
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延伸穿过所述堤层并暴露所述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
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穿过所述堤层并暴露所述第二阳极电极的顶表面;以及
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中延伸穿过所述堤层并暴露所述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上;以及
透镜层,所述透镜层在所述封装层上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并折射来自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光的第一透镜以及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并折射来自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的第二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在非发射区域中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邻,并且所述第一阳极电极延伸以与所述第三开***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口中设置所述第一发射单元的第一发射层,在所述第二开口中设置所述第二发射单元的第二发射层,并且在所述第三开口中不设置所述第一发射层和所述第二发射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包括第一有机材料层和第一发射层,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包括第二有机材料层和第二发射层,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三开口中,所述第一阳极电极和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彼此直接接触,并且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被设置成与所述阴极电极直接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层和所述第二发射层连续连接并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堤层还包括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在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中延伸穿过所述堤层并暴露所述第二阳极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口中设置所述第一发射单元的第一发射层,在所述第二开口中设置所述第二发射单元的第二发射层,并且在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中不设置所述第一发射层和所述第二发射层两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选择性地驱动窄视场模式和宽视场模式,在所述窄视场模式下,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光,使得通过所述第一透镜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以有限视角输出来自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光,并且在所述宽视场模式下,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光,使得仅相对于第一方向以有限视角输出来自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具有发射区域和非发射区域;
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发射区域交叠并且包括:
第一阳极电极;
第一阴极电极;以及
发光有机材料层,所述发光有机材料层在所述第一阳极电极与所述第一阴极电极之间;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上方;
在所述基板上的堤层,所述堤层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延伸穿过所述堤层并与所述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对准;
所述堤层的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邻的第一堤和第二堤;以及
与所述第一堤相邻的第三堤,所述第三堤位于所述非发射区域中,
其中,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堤与所述第三堤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阳极电极延伸至所述非发射区域中的所述第三堤,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暴露所述第一阳极电极在所述第一堤与所述第三堤之间的顶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堤和所述第二堤之间的所述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和所述第一阴极电极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堤和所述第三堤之间的所述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和所述第一阴极电极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
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相邻,所述第二发光二级管包括:
第二阳极电极;
所述第一阴极电极;以及
所述有机材料层,所述有机材料层在所述第二阳极电极与所述第一阴极电极之间;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上方;
其中,所述第二堤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阳极电极和所述第二阳极电极在所述第二堤处彼此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具有半球形形状的透镜,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包括具有半圆柱形形状的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显示模式包括窄视场模式和宽视场模式,
其中,在操作中,通过分别使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来选择性地操作所述窄视场模式和所述宽视场模式。
1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具有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具有不同的颜色,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
第一发光二极管;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上方;
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相邻;以及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上方;
其中,在操作中,所述显示装置选择性地在宽视场模式与窄视场模式之间操作,
其中,所述窄视场模式基于所述第一透镜来实现,
其中,所述宽视场模式基于所述第二透镜来实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是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是绿色子像素,并且所述第三子像素是蓝色子像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
第一堤和第二堤,所述第二堤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以及
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堤与所述第二堤之间的空间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透镜交叠;
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由第三堤与所述第一堤之间的空间限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显示装置的非发射区域交叠,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
第一阳极电极;
第一阴极电极;
有机材料层,所述有机材料层在所述第一阳极电极与所述第一阴极电极之间;以及
发射层,所述发射层在所述第一阳极电极与所述第一阴极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发射层覆盖所述第一堤的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侧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阳极电极延伸至所述非发射区域并且与所述第三堤交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堤相邻的第四堤;以及
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堤与所述第四堤之间的空间中,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交叠,
其中,所述发射层在所述第二堤和所述第三开口上方延伸,
其中,所述发射层覆盖所述第四堤的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侧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
第二阳极电极;
所述第一阴极电极;
所述有机材料层,所述有机材料层在所述第二阳极电极与所述第一阴极电极之间;以及
所述发射层,所述发射层在所述第二阳极电极与所述第一阴极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阳极电极和所述第二阳极电极在所述第二堤处彼此间隔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由第四堤与第五堤之间的空间限定,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显示装置的非发射区域交叠;
第二阳极电极延伸至所述非发射区域并与所述第五堤交叠,
其中,所述第一阴极电极延伸至所述第四开口并覆盖所述第五堤的顶表面和侧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四堤和所述第二堤之间的所述第二阳极电极的顶表面和所述第二阴极电极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堤和所述第五堤之间的所述第一阳极电极的顶表面和所述第一阴极电极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
CN202311409222.4A 2022-12-28 2023-10-27 发光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82653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186896 2022-12-28
KR1020220186896A KR20240104547A (ko) 2022-12-28 발광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65356A true CN118265356A (zh) 2024-06-28

Family

ID=8776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09222.4A Pending CN118265356A (zh) 2022-12-28 2023-10-27 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24754A1 (zh)
EP (1) EP4395505A1 (zh)
CN (1) CN11826535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1145174A1 (ja) * 2010-05-18 2013-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20220165958A (ko) * 2021-06-09 2022-12-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30102364A (ko) * 2021-12-30 2023-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시야각 전환 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224754A1 (en) 2024-07-04
EP4395505A1 (en) 202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13910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090709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972818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109599417B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4752482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US11063097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10693108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2023021769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4664890A (zh) 显示装置
US11839108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10658623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low-refractive members
CN106098725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102377173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EP4207972A1 (en) Viewing angle switchable display device
CN116416943A (zh) 视角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18265356A (zh) 发光显示装置
JP2024095536A (ja) 発光表示装置
US20230209886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KR20240104547A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230180568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40099058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40222577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41363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2461206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20220093875A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