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15808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15808A
CN118215808A CN202280070863.9A CN202280070863A CN118215808A CN 118215808 A CN118215808 A CN 118215808A CN 202280070863 A CN202280070863 A CN 202280070863A CN 118215808 A CN118215808 A CN 118215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inter
temperatur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08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边义和
饭高诚之
鶸田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215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15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分支部(103),其使从冷凝器(104)流出的制冷剂分流至经由蒸发器(108)的主回路(130)和将蒸发器(108)旁通的旁通回路(140);汇合部(112),其使来自主回路(130)的制冷剂与来自旁通回路(140)的制冷剂汇合;第一节流单元(106),其使冷凝器(104)与蒸发器(108)之间的制冷剂减压膨胀;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其在冷凝器(104)和第一节流单元(106)之间的制冷剂、与汇合部(112)和压缩机(102)的吸入之间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节流单元(110),其配置在旁通回路(140)内,使在分支部(103)分流了的制冷剂减压膨胀;和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其配置在旁通回路(140)内,在由第二节流单元(110)减压膨胀了的制冷剂与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出口流出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出口压力检测传感器,其检测从压缩机排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压力;和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出口温度检测传感器。冷却装置利用运算装置根据由出口压力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制冷剂压力来求取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求取该饱和温度加上修正值而得到的压缩机出口设定温度,并控制第一膨胀阀以使出口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与压缩机出口设定温度相同。
在实施例中,冷却装置使用从低压和中间压吸引制冷剂的喷射式压缩机、节能器(economizer)和液体过冷却器。从节能器向中间压吸引口供给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和液体过冷却器向低压吸引口供给制冷剂。
在节能器中,使从冷凝器输送来的制冷剂冷却,并使冷却了的该制冷剂的一部分减压膨胀了的制冷剂在节能器中(从由冷凝器输送来的制冷剂获得热量)蒸发而向压缩机的中间压吸引口送出。
由节能器冷却后的剩余的液体制冷剂在液体过冷却器中被进一步冷却,增大过冷却度而流向第一膨胀阀,被蒸发器加热而蒸发,流向气液分离器。
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在液体过冷却器中一边将过冷却侧的液体制冷剂冷却一边蒸发,气体的制冷剂向喷射器前进,从液体过冷却器的蒸发侧一边吸引成为了气体的制冷剂,一边返回压缩机的吸引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99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喷射式压缩机由于结构复杂,因此与单级压缩机相比价格昂贵。在现有的例子中,也可以使用单级压缩机,但其表示关于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膨胀阀控制的内容。因此,没有具体表示节能器、液体过冷却器等的结构。
另外,在节能器中蒸发的制冷剂的量是在装置中循环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如果装置的能力变小则蒸发的制冷剂的量就会极度减少,节流的调节变得困难。另外,液体过冷却器利用从主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来冷却高压的制冷剂,由于温度滑移,蒸发温度变高,因此,从增大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却度的观点来看,存在难以确保热交换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使用在制冷循环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增大减压膨胀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过冷度),使压缩机吸入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保持稳定的装置。
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压缩机,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凝器,其与由第一送风单元输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冷凝;蒸发器,其与由第二送风单元输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蒸发;分支部,其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分流至经由蒸发器的主回路和将蒸发器旁通的旁通回路;汇合部,其使来自主回路的制冷剂与来自旁通回路的制冷剂汇合;第一节流单元,其使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减压膨胀;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其在冷凝器和第一节流单元之间的制冷剂、与汇合部和压缩机的吸入之间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节流单元,其配置在旁通回路内,使在分支部分流了的制冷剂减压膨胀;和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其配置在旁通回路内,在由第二节流单元减压膨胀了的制冷剂与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冷凝侧出口流出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旁通回路使从所述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流来的制冷剂流向汇合部,在汇合部与从蒸发器流来的制冷剂汇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在蒸发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与用蒸发最后阶段的制冷剂冷却的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相比,制冷剂从液体状态蒸发的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最低蒸发温度较低,能够将高压侧的制冷剂冷却至更低温度,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结构,能够将高压侧的制冷剂冷却至最低温度。因此,能够提供价廉且高性能的空调机。
另外,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流出的低压侧的制冷剂能够获得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中再次进行吸热的机会,能够防止液体制冷剂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返回压缩机,实现稳定的运转。因此,能够提供舒适性和可靠性高的空调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仅使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时的变化的R454C的莫里尔图(Mollierchart,也称为莫里尔线图)。
图3是表示仅使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时的变化的R454C的莫里尔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的状态的R454C的莫里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知识等)
如在背景技术中所述,作为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稳定性的方法,有一种在液体过冷却器、节能器等循环的制冷剂间进行热交换的技术。
关于液体过冷却器,也有被称为内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利用从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将从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冷却。
图2是表示仅使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的变化的R454C的莫里尔图。在不使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的循环中,制冷剂经过A→B→C→D→E→A的各点的状态而循环。就具***置而言,A为压缩机吸入,B为压缩机排出,C为冷凝器出口,D为蒸发器入口,E为蒸发器出口。
在仅使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在通过了C的制冷剂与通过了E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冷凝侧出为C1,蒸发器入口为D1,压缩机吸入为A1,压缩机排出为B1,制冷剂经过A1→B1→C→C1→D1→E→A1的各点的状态而循环。
蒸发器中的比焓差变大,能够以少的制冷剂的循环量获得同等能力,运转效率提高。
R454C以重量比含有78.5%的R1234yf,具有压缩机吸入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大时性能好的特性,因此,在使用R454C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效果特别好。另外,即使是不具有R454C这样的特性的单一制冷剂,也能够得到减少从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吸入口为止的压损、抑制液体返回至压缩机吸入口的效果。
图3是表示仅使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的变化的R454C的莫里尔图。不使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的循环与图2的情况相同,制冷剂经由A→B→C→D→E→A的各点的状态而进行循环。
在仅使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使取出通过了C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而得到的副制冷剂减压膨胀,以Ds的状态导入到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蒸发侧入口并使其蒸发,以Es的状态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蒸发侧出口取出。热交换的对象是通过C后的剩余的主制冷剂,副制冷剂通过与主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冷却,以C2的状态被输送至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冷凝侧出口。
主制冷剂被减压膨胀而以D2的状态进入蒸发器,经过蒸发器出口E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蒸发侧出口Es的制冷剂汇合,被引导至压缩机吸入A2。
此时,循环有A2→B2→C→C2→D2→E→A2之主制冷剂流和A2→B2→C→Ds→Es→A2之副制冷剂流这两个。
主制冷剂流在路径变长的情况下较多,压力损失等也容易变大。因此,在使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时,主制冷剂流的制冷剂循环量减少,压力损失变小,使得运转效率提高。
另外,副制冷剂流构成喷射循环(injection cycle),还能够提高运转效率。而且,在该副制冷剂流中利用从蒸发开始的冷热。因此,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蒸发侧的最低温度,在仅使用图2的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为22℃,而在图3中能够得到14℃以下的温度。
这里我们想到了,不仅限于单独使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或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如果将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和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组合而构成循环,则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于是,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空调机,其用配管将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与由第一送风单元输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和与由第二送风单元输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连接而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该空调机具有:分支部,其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分流至经由蒸发器的主回路和将蒸发器旁通的旁通回路;汇合部,其使主回路和旁通回路的制冷剂汇合;第一节流单元,其使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减压膨胀;和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其在冷凝器和第一节流单元之间的制冷剂、与汇合部和压缩机的吸入之间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旁通回路中,利用第二节流单元使在分支部分流了的制冷剂减压膨胀,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在与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冷凝侧出口流出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汇合部与从蒸发器流来的制冷剂汇合,该空调机价廉且运转效率优异,舒适性和可靠性高。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时会省略非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关于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或者对实质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
此外,附图及以下的说明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而提供的,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说明实施方式1。
[1-1.结构]
在图1中,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1包括:压缩机102、储液器(accumulator)113、作为冷凝器的室外热交换器104、作为第一送风单元的室外风扇105、作为第一节流单元的主膨胀阀106、旁通回路140、作为第二节流单元的副膨胀阀110、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19、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和控制单元121。
室内机107包括作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108和作为第二送风单元的室内风扇109。
室外机101和室内机107经由液体侧连接口115和气体侧连接口116由配管连接。
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制冷剂具体为R454C,也可以是R22、R407C、R410A、R32、R1234yf或其混合制冷剂。混合制冷剂可以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尤其优选R1234yf和R32的混合制冷剂,其中以重量比含70%以上R1234yf。
在实施方式1的制冷剂回路中,储液器113、压缩机102、室外热交换器104、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主膨胀阀106和室内热交换器108由制冷剂配管连接成环状而构成主回路130。
旁通回路140是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04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旁通而将其引导到压缩机102的吸入侧的配管。旁通回路140的一端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104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之间的配管的分支部103,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出口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蒸发侧入口之间的配管的汇合部112。分支部103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04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流(分支)。分支部103的设置位置可以是室外热交换器104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之间、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出口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冷凝侧入口之间、或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冷凝侧出口与主膨胀阀106之间的任一处。汇合部112使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出口流出的制冷剂与从室内热交换器108流出的制冷剂汇合(合流)。在旁通回路140配置有作为第二节流单元的副膨胀阀110,使在分支部103分流了的制冷剂减压膨胀。副膨胀阀110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入口的配管连接。
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和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在冷凝侧的制冷剂和蒸发侧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凝侧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蒸发侧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彼此相向(相对)。
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入口与室外热交换器104的出口连接,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出口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冷凝侧入口连接,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蒸发侧入口与汇合部112连接,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蒸发侧出口与储液器113连接。
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冷凝侧入口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出口连接,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冷凝侧出口与主膨胀阀106连接,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入口与副膨胀阀110连接,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出口与汇合部112连接。
压缩机102对从制冷剂配管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压缩机102由压缩机用电动机驱动旋转,压缩机用电动机可由逆变器改变频率(转速)。在压缩机102的吸入侧连接有来自储液器113的制冷剂配管,在压缩机102的排出侧连接有通向室外热交换器104的制冷剂配管。
主膨胀阀106的出口侧经由液体侧连接口115与室内热交换器108的入口连接。
设置成,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检测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入口的制冷剂温度,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检测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蒸发侧出口的制冷剂温度,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19检测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冷凝侧入口的制冷剂温度,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检测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出口的制冷剂温度。
控制单元121根据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19以及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的检测温度,控制主膨胀阀106和副膨胀阀110的开度。另外,控制单元121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处理器执行保存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121的功能。处理器所执行的程序,这里预先记录在存储器中,但也可以记录在存储卡等非临时记录介质中而提供,也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等电信线路提供。另外,控制单元121也可以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而专门设计的硬件电路。
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结构为供冷专用,但在供冷供暖兼用的结构中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1-2.动作]
以下,对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制冷剂的流动路径有主回路130和旁通回路140这两个。使用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的状态的图4的R454C的莫里尔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的回路进行说明。
主回路130是压缩机102的吸入(A42)→压缩机102的排出(B42)→室外热交换器104出口(C)→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出口(C41)→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冷凝侧出口(C42)→主膨胀阀106→室内热交换器108入口(D42)→室内热交换器108出口(E)→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蒸发侧入口(E4)→压缩机102的吸入(A42)。
旁通回路140是压缩机102的吸入(A42)→压缩机102的排出(B42)→室外热交换器104出口(C)→副膨胀阀110→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入口(D4s)→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出口(E4s)→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蒸发侧入口(E4)→压缩机102的吸入(A42)。
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中,在冷凝侧将从室外热交换器104排出的制冷剂从C的状态冷却至C41的状态。另外,在蒸发侧将从室内热交换器108和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流入的制冷剂从E4的状态加热至A42。
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中,在冷凝侧将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排出的制冷剂从C41的状态冷却至C42的状态。另外,在蒸发侧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04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副膨胀阀110中减压膨胀,从D4s的状态加热至E4s的状态。
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蒸发侧利用蒸发后(有时为蒸发后半段)的制冷剂。另一方面,由于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利用蒸发开始起的制冷剂,因此,如果压力相同则得到的制冷剂的最低温度,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比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蒸发侧低。
因此,作为对从室外热交换器104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顺序,如实施方式1所示,首先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冷却,然后用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冷却,从而能够如图4的C→C41→C42那样连续高效地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
此处,即使为了仅利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来增加制冷剂的热交换量而增大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蒸发侧的制冷剂温度也不会从E的22℃变化,因此,C41的制冷剂温度不会低于22℃。
另外,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和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中,冷凝侧的制冷剂的流动(即,制冷剂流)与蒸发侧的制冷剂的流动如果如图1所示那样分别构成为相向,则热交换效率提高,能够缩小各个制冷剂间热交换器。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制冷剂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54C,具有温度滑移。因此,难以根据制冷剂的温度来推算冷凝温度、蒸发温度,难以设定作为目标的压缩机吸入、排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控制膨胀阀开度。虽然能够使用压力传感器来推算冷凝温度、蒸发温度,但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19、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的检测温度,控制单元121适当控制主膨胀阀106和副膨胀阀110的开度。
在主膨胀阀106的控制中,当主膨胀阀106的开度从足够大的状态变小时,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的检测温度从几乎不变化的状态或缓慢下降的倾向转变为上升。即,从气液二相状态转变为气相状态时急剧上升。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的检测温度与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的检测温度的温差为规定值时表现最佳的运转性能。
在使用R22、R407C、R410A、R32等制冷剂的情况下,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的检测温度开始急剧上升时运转性能最佳,因此,还能够根据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的检测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主膨胀阀106的开度。
在R1234yf或R454C等含有70%以上R1234yf的混合制冷剂中,压缩机102的吸入侧的制冷剂温度在接近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时运转性能变高。
在副膨胀阀110的控制中,当副膨胀阀110的开度从足够大的状态变小时,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的检测温度从几乎不变化的状态或缓慢下降的倾向转变为上升。即,从气液二相状态转变为气相状态时急剧上升。在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19的检测温度与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的检测温度的温差为规定值时表现最佳的运转性能。
列举温差的规定值的具体例,使用R454C作为制冷剂,在冷凝器侧空气的干球温度为35℃、湿球温度为24℃、蒸发器侧空气的干球温度为27℃、湿球温度为19℃的条件下,在使用能力足够大的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根据能力等3℃~6℃冷凝侧入口温度变高,在使用能力小的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情况下,6℃~15℃冷凝侧入口温度变高。
另外,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的检测温度与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的检测温度的最佳温差的规定值、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19的检测温度与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的检测温度的最佳温差的规定值,根据压缩机102的转速、室内风扇109的转速等而变化。这些最佳温差的规定值也可以根据压缩机102或室内风扇109的转速来确定。
另外,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为供暖专用,但即使是进行供暖的空调机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1-3.效果等]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02;作为冷凝器的室外热交换器104,其与由作为第一送风单元的室外风扇105送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冷凝;作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108,其与由作为第二送风单元的室内风扇109送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蒸发;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04流出的制冷剂分流至经由室内热交换器108的主回路130和旁通室内热交换器108的旁通回路140的分支部103;使来自主回路130的制冷剂与来自旁通回路140的制冷剂汇合的汇合部112;作为使室外热交换器104与室内热交换器108之间的制冷剂减压膨胀的第一节流单元的主膨胀阀106;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其在室外热交换器104和主膨胀阀106之间的制冷剂、与汇合部112和压缩机102的吸入口之间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作为的第二节流单元的副膨胀阀110,其配置在旁通回路140内,使在分支部103分流了的制冷剂减压膨胀;和第二制冷剂件间热交换器111,其配置在旁通回路140内,在由副膨胀阀110减压膨胀了的制冷剂与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出口流出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旁通回路140构成为使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流出的制冷剂流入汇合部112,在汇合部112与从室内热交换器108流来的制冷剂汇合。
由此,与用蒸发最后阶段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相比,制冷剂从液体状态蒸发的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制冷剂的最低蒸发温度变得较低,能够将高压侧的制冷剂冷却至最低温度。因此,能够不使用高价的喷射式压缩机而提供价廉且高性能的空调机。
另外,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排出的低压侧的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获得再次进行吸热的机会。因此,能够提供能够防止液态制冷剂从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返回压缩机从而稳定地运转、可靠性高的空调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也可以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由此,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和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能够弥补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温度滑移这一特性的缺点,提供价廉、高性能、舒适性且可靠性高的空调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也可以构成为:从室外热交换器104流入的制冷剂流与从汇合部流入的制冷剂流相向(相对)。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空调机,其能够提高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引起热交换量的增大和高压侧的制冷剂温度的降低,价廉、高性能、舒适性且可靠性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也可以构成为:从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出口流入的制冷剂流与从副膨胀阀110流入的制冷剂流相向。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空调机,其能够提高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引起热交换量的增大和高压侧的制冷剂温度的降低,价廉、高性能、舒适性且可靠性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机还可以具有:调节主膨胀阀106的控制单元121;检测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冷凝侧入口的制冷剂温度的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和检测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4的蒸发侧出口的制冷剂温度的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控制单元121也可以使用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和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的信息来调节主膨胀阀106,以使冷凝侧入口制冷剂温度与蒸发侧出口制冷剂温度的温差为规定值。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主膨胀阀106的控制,提高精度、简化控制软件、减轻开发时的作业,能够实现精度高且价廉的装置。特别是在如R454C那样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压力传感器等计算制冷剂的过热度,因此,能够提供价廉且性能良好的空调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机还可以具有:调节副膨胀阀110的控制单元121;检测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冷凝侧入口的制冷剂温度的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19;和检测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111的蒸发侧出口的制冷剂温度的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控制单元121也可以使用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19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和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的信息来调节副膨胀阀110,以使冷凝侧中间制冷剂温度与蒸发侧中间制冷剂温度的温差为规定值。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副膨胀阀110的控制,提高精度、简化控制软件、减轻开发时的作业,能够实现精度高且价廉的装置。特别是在如R454C那样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压力传感器等计算制冷剂的过热度,因此,能够提供价廉且性能良好的空调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机也可以构成为,基于压缩机102的转速和室内风扇109的转速中的至少一者来调节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117的检测温度与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118的检测温度之差的规定值、和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19的检测温度与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120的检测温度之差的规定值中的至少一者。
由此,能够根据运转状态进行主膨胀阀106和副膨胀阀110的至少一者的目标设定,能够实现适当的节流控制,能够始终实现运转效率良好的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开始,制冷剂为R1234yf和R32的混合制冷剂,其中,R1234yf以重量比为70%以上。
由此,能够降低变暖影响,提供价廉、高性能、舒适性且可靠性高的空调机。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例示本发明的技术的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置换、附加、省略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使用制冷剂的空调机,特别是在使用含有重量比为70%以上的R1234yf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而言,还能够广泛应用于房间空调、自动售卖机、橱窗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室外机
102压缩机
103分支部
104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
105室外风扇
106主膨胀阀(第一节流单元)
107室内机
108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
109室内风扇
110副膨胀阀(第二节流单元)
111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
112汇合部
113储液器
114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
115液体侧连接口
116气体侧连接口
117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
118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
119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
120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
121控制单元
130主回路
140旁通回路。

Claims (8)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
与由第一送风单元输送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
与由第二送风单元输送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
分支部,其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分流至经由所述蒸发器的主回路和旁通所述蒸发器的旁通回路;
汇合部,其使来自所述主回路的所述制冷剂与来自所述旁通回路的所述制冷剂汇合;
第一节流单元,其使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所述制冷剂减压膨胀;
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其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之间的所述制冷剂、与所述汇合部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之间的所述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第二节流单元,其配置在所述旁通回路内,使在所述分支部分流了的所述制冷剂减压膨胀;和
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其配置在所述旁通回路内,在由所述第二节流单元减压膨胀了的所述制冷剂与从所述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冷凝侧出口流出的所述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旁通回路使从所述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流来的所述制冷剂流向所述汇合部,并使其在所述汇合部与从所述蒸发器流来的所述制冷剂汇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构成为,从所述冷凝器流入的制冷剂流与从所述汇合部流入的制冷剂流彼此相向。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构成为,从所述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冷凝侧出口流入的制冷剂流与从所述第二节流单元流入的制冷剂流彼此相向。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调节所述第一节流单元的控制单元;
检测所述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冷凝侧入口的制冷剂温度的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和
检测所述第一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蒸发侧出口的制冷剂温度的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冷凝侧入口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和所述蒸发侧出口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的信息来调节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以使冷凝侧入口制冷剂温度与蒸发侧出口制冷剂温度的温差为规定值。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调节所述第二节流单元的控制单元;
检测所述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冷凝侧入口的制冷剂温度的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和
检测所述第二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蒸发侧出口的制冷剂温度的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冷凝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和所述蒸发侧中间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的信息来调节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以使冷凝侧中间制冷剂温度与蒸发侧中间制冷剂温度的温差为规定值。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值根据所述压缩机的转速来决定。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是R1234yf和R32的混合制冷剂,R1234yf的重量比为70%以上。
CN202280070863.9A 2021-10-22 2022-10-14 空调机 Pending CN1182158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2837 2021-10-22
JP2021172837A JP2023062750A (ja) 2021-10-22 2021-10-22 空気調和機
PCT/JP2022/038334 WO2023068188A1 (ja) 2021-10-22 2022-10-14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15808A true CN118215808A (zh) 2024-06-18

Family

ID=86059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70863.9A Pending CN118215808A (zh) 2021-10-22 2022-10-14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62750A (zh)
CN (1) CN118215808A (zh)
WO (1) WO20230681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185A (ja) * 1994-06-16 1996-0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02349976A (ja) 2001-05-24 2002-12-04 Kobe Steel Ltd 冷却装置
JP5324749B2 (ja) * 2006-09-11 2013-10-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186949B2 (ja) * 2008-02-28 2013-04-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09222348A (ja) * 2008-03-18 2009-10-0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4550153B2 (ja) * 2009-07-30 2010-09-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GB2534510B (en) * 2013-10-28 2020-03-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8188A1 (ja) 2023-04-27
JP2023062750A (ja)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59776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EP2995885B1 (en) Binary refrigeration device
JP531809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JP4906894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KR101873595B1 (ko) 캐스케이드 히트펌프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WO2007110908A9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2006112708A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4550153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JP709651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257706A (ja) 冷凍装置
JP2011196684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JP2009243881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JP4767340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制御装置
JP5659909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WO2018096580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2739961B (zh)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制冷循环装置以及空调装置
WO2020071293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0159967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JP7112057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8215808A (zh) 空调机
JP2004020070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温水機
JP2013053849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JP2022545486A (ja) ヒートポンプ
JP5141364B2 (ja) 冷凍装置
US11976851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