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86689A - 用于结合或者加固纤维材料幅面与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结合或者加固纤维材料幅面与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86689A
CN118186689A CN202410364518.7A CN202410364518A CN118186689A CN 118186689 A CN118186689 A CN 118186689A CN 202410364518 A CN202410364518 A CN 202410364518A CN 118186689 A CN118186689 A CN 118186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nonwoven
layer
nonwoven fabric
lo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645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菲利普·舒特
托马斯·魏格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tschler Group Europe
Original Assignee
Trutschler Group Europ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tschler Group Europe filed Critical Trutschler Group Europe
Publication of CN118186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866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用于加固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所述无纺织物包括至少一层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一层松散纤维,所述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运输台,构造用于运输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松散纤维层,运输台拥有具有第一水平区段的循环传送带,沿材料输送方向在第一水平区段之后是第二倾斜向下的区段,其具有沿材料输送方向的、具有至少两个水射梁的第一锡林,以及设置在第一锡林上方的、具有至少两个水射梁的第二锡林。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无纺织物或松散纤维层的第一锡林与运输台的倾斜向下的区段这样配合作用,使得未加固的无纺织物的上侧或者松散纤维层的上侧位于锡林表面。

Description

用于结合或者加固纤维材料幅面与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固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所述无纺织物包括至少一层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一层松散纤维。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松散纤维放置在无纺织物上并且借助于水刺法在两个上下相叠的锡林上相互针刺。一种已知的设备具有水平传送带引导部,用于将松散纤维与无纺织物引导至第一针刺锡林。所述针刺锡林配设有两个水射梁,两者加固无纺织物/纤维组合物的下侧。随后的转向辊确保,垂直设置在第一针刺锡林上方的第二针刺锡林上的无纺织物/纤维组合物同样借助于水射梁从下侧加固。接着,在第二加固锡林下游设置五个转向辊,借助于这些转向辊将加固了的无纺织物再次转向到水平传送带上以便进一步处理。在第二锡林下游的五个转向辊导致变形增大。此外,基于传送带的水平层,在下锡林上仅能够安置三个水射梁。但是为了更高的速度在锡林上需要七个水射梁。这额外增大了复杂性,因为必须补充第三个锡林。其他缺点是变形增加、在更高速度的情况下结构耗费、基于大量偏转的复杂的穿纱过程以及在整个设备长度中空间要求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松散纤维幅面与无纺织物结合的方法和设备,借此可以生产紧凑的并且廉价的设备,并且所产生的无纺织物具有高的强度。在此,所述设备应该具有高的生产能力。
本发明通过用于加固无纺织物的设备来解决,其中,加固的无纺织物包括至少一层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一层松散纤维。所述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运输台,该运输台构造用于输送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松散纤维层。运输台拥有具有第一水平区段的循环传送带,沿材料输送方向在该第一水平区段之后是第二倾斜向下的区段。沿材料输送方向在运输台之后是具有至少两个水射梁的第一锡林和设置在第一锡林上方、具有至少两个水射梁的第二锡林。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无纺织物或松散纤维层的第一锡林与运输台的倾斜向下的区段这样配合作用,使得未加固的无纺织物的上侧或者松散纤维层的上侧位于锡林的表面。
本发明也通过用于加固无纺织物的方法来解决,所述无纺织物包括至少一层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一层松散纤维,其中,将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松散纤维层借助于运输台输送至第一锡林。在此将未加固的无纺织物的上侧或者松散纤维层的上侧由运输台的倾斜向下的区段移送到第一锡林的表面上,其中,通过至少两个水射梁从无纺织物的下侧或者松散纤维层的下侧进行在第一锡林上的加固,以及在第二锡林上利用水射梁进行进一步加固,所述第二锡林设置在所述第一锡林上方。
将未加固的无纺织物的和/或松散纤维层的靠在运输台上的一侧定义为下侧。因此,上侧是未加固的无纺织物的和/或松散纤维层的背离运输台的传送带的一侧。
在所有实施方式中共同地,运输台倾斜向下的区段允许第一锡林以其旋转中心设置在水平区段的平面下方。由此为其他的水射梁提供自由空间,这些水射梁可以设置在第一锡林的旋转轴线下方。因此也存在必要的自由空间,以使水射梁在第二锡林上设置在锡林共同的中轴线右侧、亦即沿材料流动方向在中轴线的侧面。与之关联的优点是,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已经在第一锡林上实现了更强的加固,从而所述设备可以以更高的速度、例如300m/min运行。另外的优点在于水射梁在第二锡林上沿材料流动方向在中轴线侧面的改变了的布置结构,由此可以以最多两个转向辊将加固的无纺织物移送到下游的处理站,该处理站的接收点例如借助于循环传送带处于加固站最后的接触点下方。因此可以明显降低已经加固的无纺织物的不受控制的变形。在此,将待加固的无纺织物的已经平滑的下侧通过水刺法加载,并且在湿或干的纤维簇中将不均匀的上侧通过锡林的表面整平。在由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纤维材料组成的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中,将松散纤维压入未加固的无纺织物中。在此减少了短纤维的冲洗并且同时增加了这种双层加固的无纺织物的强度。在传送带上水刺加固时,对于相同结果所需的设备技术耗费增大并且设备在构造长度方面增加。
通过将转向辊和导辊构造为被驱动的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由此显著减少加固了的无纺织物的变形并且至少不改变表面结构。辊的相应圆周速度总是对应于加固了的无纺织物的输送速度。同样地,锡林构造为被驱动的锡林。
锡林由于水射梁的改变的布置结构相互间更远地定位,由此,两个锡林都可以配备有清洁装置,这延长了设备的耐用时间。重新设计水射梁在锡林上的布置结构以及优化的布置和减少的转向辊的数量都导致显著的改进。将第一锡林置于输送带上的斜面上,以便为水射梁提供更多空间。
如下地优化组件(水射梁、锡林和转向辊)的布置结构以优化织物引导,即,利用在第二锡林下游的仅两个转向辊可以将织物幅面移送到例如抽吸带上或者另一个工作站。这导致比在配备有多个转向辊的变型方案中更少地变形。此外,通过将第一锡林定位在倾斜的输送带上,在所述锡林上添加第四个水射梁是可能的,从而可以借助于在两个锡林上的七个水射梁实现无纺织物高达300m/min的运输速度。
所述设备能实现包括至少一层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一层松散纤维的无纺织物的加固。但是所述设备也能实现仅包括一层未加固的无纺织物(例如梳理机无纺织物)或者仅包括一层松散纤维的无纺织物的加固。备选地,通过设置退绕站能够生产三层无纺织物,利用该退绕站将加固了的无纺织物导入到所述设备中。在此优选地,将松散纤维层包围在未加固的和加固了的无纺织物之间。
附图说明
此外,以下与通过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一起共同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呈现改进本发明的其他措施。
图中: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五个水射梁的设备的第一总布置图;
图2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七个水射梁的设备的第二总布置图;
图3示出具有纤维幅面的备选的运行方式的第二总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设备100,该设备因在第二锡林下游优化的织物引导而使结合后的无纺织物的速度高达250m/min,并且具有总共五个水射梁。
与现有技术不同,无纺织物被放置在松散纤维幅面上,然后以下侧在锡林18、20上被针刺。在此,将松散纤维压入无纺织物中,这产生更高的强度,也减少了松散纤维的损失。松散纤维与无纺织物的加固或者结合仅在锡林18、20上进行,而不是在循环的传送带上进行,由此松散纤维与无纺织物的更高的强度同样是可能的并且同时设备100可以构造得更短。
锡林18、20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大允许在锡林18、20之间安装清洁组件、例如抽吸设备和/或清洁刷,从而增加了设备100在清洁间隔之间的耐用时间。
在图1至图3中示出的梳理机无纺织物可以构造为来自梳理机15的未加固的无纺织物,或者作为加固后的无纺织物从具有设置在下游的未示出的加固部的梳理机15或者退绕站导入到设备100中。
斜网式成形机1设置在循环筛带10的上方。斜网式成形机1示例性地代表用于放置松散纤维的装置,该装置也可以构造为熔喷设备、二次流浆箱等。可以构造为连续传送带的筛带10围绕不同的辊12环绕运行并且具有倾斜的区段11,该区段沿筛带的运行方向以一个角度攀升。在倾斜的区段11的区域中,在筛带10上方设置斜网式成形机1,在该斜网式成形机的衬面2上支撑筛带10。在衬面2下方设置至少一个抽吸区3,该抽吸区借助于未示出的泵被置于负压下。斜网式成形机1可以具有多个抽吸区3,将这些抽吸区加载以不同的压力或者负压。负压源优选可以构造为可控制的/可调节的真空泵。
通过流浆箱8将一种或者多种相叠地设置的纤维悬浮物提供到筛带10上。每种纤维悬浮物除了水之外包含一定量的固体,该固体又包括纤维和其它填料。在多种纤维悬浮物的情况下,在它们之间设置未示出的薄片,利用这些薄片可以单独地或者总体地改变纤维悬浮物的层厚度。
在这里使用的纤维可以至少部分地由纤维长度为8mm至12mm的短合成纤维(例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或聚烯烃)组成。纤维混合物也可以由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构成。同样地,外层也可以由100%的纸浆构成。中间的纤维悬浮物可以由天然纤维构成,这些天然纤维具有高的吸水能力并且优选是可生物降解的。
当然也可以仅添加一种纤维悬浮物,从而在抽出水之后形成唯一一层纤维。所述纤维悬浮物可以由具有高含量纸浆的纤维和较少含量的短的合成纤维的混合物构成,这些合成纤维长度为8至12mm,例如为聚酯、聚酰胺、聚烯烃、聚丙烯或者粘胶纤维或者莱赛尔。纤维材料9的烘干的幅面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可以为10g/m2至60g/m2(干燥重量)。
液体和气体可穿透的筛带10将所述至少一种纤维悬浮物经由倾斜的区段11运输到斜网式成形机1上。基于作用到所述至少一种纤维悬浮物上的重力和负压,将纤维悬浮物排去水,由此,在示例中形成具有至少一层纤维的由纤维材料9形成的幅面。在抽吸区3下方,将筛水6收集在筛箱5中并且吸出。
纤维材料9的幅面在传送带10上沿箭头方向首先通过水平区段然后继续通过倾斜向下的区段运输。在倾斜向下的区段之后,将纤维材料9的幅面以其下侧移送到另一条循环传送带13上,该传送带作为连续传送带围绕至少两个辊14运行。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纤维材料9幅面的运输方向上在设备100中设置梳理机15。梳理机15在空间上设置在传送带13上方,从而可以将纤维材料9的幅面与梳理机15无关地向具有至少一个水射梁的水刺加固部引导。换言之,在固定安装的梳理机15下方引导传送带13并且该传送带构造用于将纤维材料9的幅面直接从用于放置松散纤维的装置(在这里为斜网式成形机)引导至水刺加固部。在此将纤维材料9的幅面加固。
梳理机15可以将未加固的经梳理的纤维织物幅面、梳理机无纺织物15a导入设备100中。这在水刺加固之前进行,从而借助于水射梁将纤维材料9的幅面与梳理机无纺织物15a结合。梳理机无纺织物15a可以由例如聚酯、粘胶纤维、棉毛混合物或合成纤维和/或天然纤维的混合物制成。优选地,梳理机无纺织物15a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5g/m2至60g/m2。代替梳理机15,退绕站也可以将加固的无纺织物施加到纤维材料9的层上,但是这对于进一步处理具有不利之处,即,加固的无纺织物和纤维材料9之间的结合不像与未加固的无纺织物15a那样均匀和紧密。在这种变型方案中,必须显著增加下游加固站中的水射梁的压力,这增加了能量成本并且也增加了冲洗湿铺纤维的成本。
以下描述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其中清楚的是,所述设备是可变的并且也可以仅加固和处理纤维材料9或者仅加固和处理未加固的梳理机无纺织物15a。将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由循环传送带13移送到具有循环传送带17a的运输台17上,该传送带沿材料流动方向开始时首先具有水平区段17b,沿材料流动方向在该水平区段之后是倾斜向下的区段17c。倾斜向下的区段17c配设有第一锡林18,该第一锡林以上侧、亦即未加固的梳理机无纺织物15a接收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在传送带17a的倾斜向下的区段17c和锡林18之间进行第一次压紧,由此同时进行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到锡林18上的移送。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锡林18配设有两个水射梁18.1、18.2,两个水射梁的水射流击打到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的下侧上。以此将纤维材料9压入未加固的梳理机无纺织物15a中并且将它们相互结合和加固。垂直地在第一锡林18的上方设置第二锡林20,在所述实施例中,该第二锡林配设有三个水射梁20.1、20.2、20.3。两个锡林18、20构造为抽吸锡林,可选地,也可以将结构化外罩牵拉到所述抽吸锡林上。锡林18、20之间的距离大于现有技术中的距离,以便可选地将一个或两个清洁装置18R、20R设置在锡林18、20之间。每个清洁装置18R、20R例如可以构造为具有抽吸装置的刮擦器或者构造为具有刷子的清洁辊。在锡林18、20之间的导辊19构造用于确保:在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从第一锡林8最后的水射梁18.2进入第二锡林20的第一水射梁20.1的作用区域之前,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以大的缠绕角在锡林18、20上贴靠或引导。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也以上侧、亦即以梳理机无纺织物15a放在第二锡林20上,从而纤维材料9也在这里被压入梳理机无纺织物15a中、结合并且加固。
设置在第二锡林20上方的转向辊21能实现将加固的无纺织物23以大的缠绕角在第二锡林20上引导,并且加固的无纺织物23偏转几乎180°,从而能够进一步输送到随后的处理站,该处理站在该示例中构造为抽吸设备24。沿材料流动方向设置在加固站旁边的是另一个第二转向辊22,利用该第二转向辊将加固的无纺织物23引导到抽吸设备24的另一个水平传送带24a上。通过在高度上相应设置的抽吸设备24可以省去第二转向辊22,但是这在结构上变得更加耗费和昂贵。借助于抽吸设备24通过集成的抽吸装置24b将水从加固的无纺织物23中抽出。抽吸装置24b设置在穿孔的循环传送带24a的下方。沿材料流动方向可以连接其他处理站,比如像烘干机或者卷绕站。
图1示出清洁装置18R、20R的布置结构,所述清洁装置与第一锡林18和第二锡林20的外周上的水射梁18.1、18.2、20.1–20.3对置地设置。
在所述设备中加固的无纺织物23可以构造为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其中将未加固的梳理机无纺织物15a平放在干的或者湿铺的纤维材料9上并且一起加固。备选地也可以仅加固未加固的梳理机无纺织物15a。
图2与图1相同,仅有小的区别,即,锡林18配设有两个另外的水射梁18.3、18.4。这些水射梁设置在锡林18的旋转轴线的下方,其中,第一水射梁18.4设置在运输台17倾斜向下的区段17c的传送带17a下面。在所述位置中,第一水射梁18.4对准第一锡林18的旋转轴线,从而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不仅在传送带17a和锡林18之间被压紧,而且还被压靠到锡林18上并且因此与传送带17a分离。设置在传送带17a之内的水射梁18.4优选在10bar至50bar的压力范围内运行。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的加固明显更快地进行,从而无纺织物在设备中的运输速度可以提高到300m/min。所有其它水射梁18.1、18.2、18.3、20.1、20.2、20.3优选以40bar至150bar的压力运行。在所述实施例中,两个锡林18、20同样分别配设有清洁装置18R、20R,所述清洁装置可以通过将锡林距离从目前30mm增加到至少700mm来安装。
图3示出通过使用另一个导辊25加固无纺织物的一种替代的运行方式。所述另一个导辊可以逆着材料流动方向设置在锡林18、20之间。因此可以在两侧加固无纺织物,其中,在第一锡林18上,水射梁18.1-18.4如目前那样作用到无纺织物的下侧上。通过导辊25,将无纺织物逆着材料流动方向引导到上锡林20上,从而现在将无纺织物23的上侧加固。然后,通过导辊19的偏转将无纺织物23转移到抽吸设备24上。织物幅面引导的这种变型方案例如对于应该在没有松散纤维层的情况下加固的未加固的梳理机无纺织物15a是有利的。但是,如果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要从两侧结构化,则这种运行方式也可以是有利的。为此,锡林18、20可选地配备有结构化外罩。备选地也可以将未加固的梳理机无纺织物15a或者纤维材料9的层单独在设备中加固。作为另一种备选方案,在循环传送带13上游还可以有退绕站26,从而借助于转向辊27将加固了的无纺织物26a导入设备中,到第一传送带13上,位于纤维材料9下面。因此,可以加工以纤维材料9在中间层的三层无纺织物或者以纤维材料9在上层的两层无纺织物。然后,该无纺织物不仅可以在图1和图2的运行方式中以单侧的加固来加工,或者备选地也可以在图3的运行方式中、亦即以双侧的加固来加工。
所有实施方式共同地,运输台17的倾斜向下的区段17c允许第一锡林18的深入的布置结构。由此为设置在第一锡林18的旋转轴线下方的其他水射梁18.3、18.4(图2和图3)提供自由空间。因此也存在必要的自由空间,以使水射梁20.1-20.3在该附图中在第二锡林20上设置在锡林18、20共同的中轴线Ma右侧、亦即沿材料流动方向在中轴线Ma的侧面。与之关联的优点是,已经在第一锡林18上实现了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更强的加固,从而所述设备100可以以更高的速度、例如300m/min运行。有利地,第一锡林的旋转中心可以处于运输台的水平区段17b的平面下方。因此,第四水射梁18.4可以这样设置在传送带17a之内,使得在倾斜向下的区段17c处的传送带17a和锡林18之间进行压紧,其中,同时改进由传送带17a到第一锡林18的移送。另外的优点在于水射梁20.1-20.3在第二锡林20上沿材料流动方向在中轴线Ma侧面的改变了的布置结构,由此以仅两个转向辊21、22可以将加固的无纺织物23移送到下游的处理站,该处理站的接收点例如借助于循环传送带24a处于加固站最后的接触点下方。因此可以明显降低已经加固的无纺织物23的不受控制的变形。在传送带上水刺加固时,对于相同结果所需的设备技术耗费增大并且设备在构造长度方面增加。在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中,将松散纤维压入未加固的无纺织物中,由此减少松散纤维的冲洗。有利地,将转向辊21、22和导辊19、25构造为被驱动的辊,由此减少加固了的无纺织物23的变形并且至少不改变表面结构。所述辊的相应圆周速度总是对应于加固了的无纺织物23的输送速度。锡林18、20同样构造为被驱动的锡林。
代替在图1中详细描述的斜网式成形机,可以使用任何其他非织造机器,借此将松散纤维形成纤维材料而放置在循环传送带上,例如熔喷设备、二次流浆箱、圆网式成形机或者气流成网设备。
附图标记
100 设备
1 斜网式成形机
2 衬面
3 抽吸区
5 筛箱
6 筛水
8 流浆箱
9 纤维材料
10 筛带
11 倾斜的区段
12 辊
13 传送带
14 辊
15 梳理机
15a 梳理机无纺织物
16 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
17 运输台
17a 传送带
17b 水平区段
17c 倾斜向下的区段
18 第一锡林
18.1–18.4水射梁
18R清洁装置
19 导辊
20 第二锡林
20.1–20.3水射梁
20R清洁装置
21 转向辊
22 转向辊
23 加固了的无纺织物
24 抽吸设备
24a 循环传送带
24b 抽吸装置
25 导辊
26 退绕站
26a 加固了的无纺织物
27 转向辊
Ma 锡林的中轴线

Claims (23)

1.用于加固无纺织物(23)的设备(100),所述无纺织物包括至少一层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一层松散纤维,所述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运输台(17),所述运输台构造用于运输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松散纤维层,其中,所述运输台(17)拥有具有第一水平区段(17b)的循环传送带(17a),沿材料输送方向在所述第一水平区段之后是第二倾斜向下的区段(17c),还具有沿材料输送方向的、具有至少两个水射梁(18.2、18.1)的第一锡林(18),以及设置在第一锡林(18)上方的、具有至少两个水射梁(20.1、20.2)的第二锡林(20),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无纺织物或松散纤维层的所述第一锡林(18)与所述运输台(17)的倾斜向下的区段(17c)配合作用,使得未加固的无纺织物的上侧或者松散纤维层的上侧位于锡林(18)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锡林(18)的转动轴线设置在所述运输台(17)的水平区段(17b)的平面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锡林(18、20)之间设置导辊(19),使得无纺织物或者松散纤维层以上侧被第二锡林(20)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锡林(18、20)具有共同的中轴线(Ma),其中,所述水射梁(18.1、18.2、20.1、20.2、20.3)沿材料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中轴线(Ma)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材料流动方向在所述第二锡林(20)下游设置最多两个转向辊(21、22),所述转向辊构造用于将加固的无纺织物(23)引导至随后的处理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锡林(18)具有两个另外的水射梁(18.3、18.4),所述另外的水射梁设置在所述第一锡林(18)的旋转中心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射梁(18.4)设置在传送带(17a)之内并且通过倾斜向下的区段(17c)对准锡林(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导辊(25)逆着材料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锡林(18、20)之间,其中,所述导辊(25)构造用于将所述无纺织物以其下侧引导到所述第二锡林(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散纤维层作为纤维材料(9)通过在所述设备(100)中的一装置生产,该装置构造为斜网式成形机(1)、圆网式成形机、熔喷设备、二次流浆箱或者构造为气流成网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无纺织物作为梳理机无纺织物(15a)通过所述设备(100)中的梳理机(15)生产,其中,所述梳理机(15)沿材料流动方向设置在用以生产纤维材料(9)的所述装置下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100)中的梳理机(15)设置成:使得所述梳理机无纺织物(15a)放置在所述纤维材料(9)上并且两者一起在所述设备(100)中形成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锡林(18或20)具有清洁装置(18R或20R),优选地,两个锡林(18、20)都具有清洁装置(18R、20R)。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借助于退绕站(26)将加固了的无纺织物(26a)导入到所述设备中,纤维材料(9)放置在所述无纺织物上。
14.一种用于加固无纺织物(23)的方法,所述无纺织物包括至少一层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一层松散纤维,其中,将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和/或松散纤维层借助于运输台(17)运输至第一锡林(18),并且在此将未加固的无纺织物的上侧或者松散纤维层的上侧由倾斜向下的区段(17c)移送到第一锡林(18)表面上,其中,通过至少两个水射梁(18.1、18.2)从无纺织物的下侧的或者松散纤维层的下侧进行在第一锡林(18)上的加固,以及在第二锡林(20)上利用水射梁进行进一步加固,所述第二锡林设置在所述第一锡林(18)上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织物或者松散纤维层借助于导辊(19)被引导至所述第二锡林(20),使得所述无纺织物或者松散纤维层的上侧被所述第二锡林(10)接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第一锡林(18)和第二锡林(29)上加固了的无纺织物(23)引导至下游的处理站并且在此转向最多两次。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第一锡林(18)上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层和/或松散纤维层利用两个另外的水射梁(18.3、18.4)加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设置在传送带(17a)之内的水射梁(18.4)并且通过倾斜向下的区段(17c)对准锡林(18),将未加固的无纺织物层和/或松散纤维层在所述传送带(17a)和所述第一锡林(18)之间压紧并且由所述传送带(17a)移送到所述锡林(18)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逆着材料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锡林(18、20)之间的导辊(25)将未加固的无纺织物以其下侧引导到所述第二锡林(20)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散纤维层构造为纤维材料(9),所述松散纤维层通过设置在所述设备(100)中的斜网式成形机(1)、圆网式成形机、熔喷设备、二次流浆箱或者气流成网设备生产。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加固的无纺织物构造为梳理机无纺织物(15a),所述梳理机无纺织物通过所述设备(100)中的梳理机(15)生产,其中,沿材料流动方向在纤维材料(9)之后将所述梳理机无纺织物(15a)导入到所述设备(100)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梳理机无纺织物(15a)放置在所述纤维材料(9)上并且两者一起在所述设备(100)中形成纤维/无纺织物组合物(16)。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已加固的无纺织物(26a)导入到所述设备中,所述纤维材料(9)放置在所述无纺织物上。
CN202410364518.7A 2023-05-10 2024-03-28 用于结合或者加固纤维材料幅面与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181866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3112259 2023-05-10
DE102023112259.2 2023-05-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86689A true CN118186689A (zh) 2024-06-14

Family

ID=91408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64518.7A Pending CN118186689A (zh) 2023-05-10 2024-03-28 用于结合或者加固纤维材料幅面与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866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8551B2 (en) Plant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web of fibrous material to a nonwoven or consolidating it therewith
CA2625245C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spunbond
USRE35982E (en) High speed crosslapper
US201302691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composite nonwoven
JP4724653B2 (ja) 布材を乾式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A2568687C (en) Manufacture of a multi-layer fabric
CN1423714A (zh) 制造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新颖织物
CN102046869B (zh) 用于由长丝制造纺粘型非织造物的方法和装置
US7631406B2 (en) Device for hydrodynamic intertwining of fibers in a fiber web
JP2003507597A (ja) 液体を収容しかつ貯えるための複合不織布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80066274A1 (en) Drum for a production unit for a non-woven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a non-woven material and non-woven material obtained thus
US2023030420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ingle- or multi-layer nonwoven
CN118186689A (zh) 用于结合或者加固纤维材料幅面与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CN115023516A (zh) 用于生产单层或多层无纺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US20220307176A1 (en) System for bonding layers comprising fibers to form a nonwoven web
US7704062B2 (en)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quality nonwovens
CN216107494U (zh) 一种有吸毛边***的无纺布铺网装置
CN112877915B (zh) 有吸毛边***无纺布铺网装置及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
CN101563492A (zh) 用于制造单层或多层无纺布的方法和装置
KR100572161B1 (ko) 합성 수지 스트랜드로부터 부직포 웹 또는 플리스를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929959B (zh) 复合无纺织物幅材制造方法和复合无纺织物幅材制造设备
US1187919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onding layers comprising fibers to form a non-woven web
CN110644142B (zh) 一种无纺织制品的制备方法
AU2003289897B2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geotextiles from melt-spun fibers
WO2022019962A1 (en) Multilayered nonwoven fabric containing submicron fibers,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