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45430A - 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45430A
CN118145430A CN202410579009.6A CN202410579009A CN118145430A CN 118145430 A CN118145430 A CN 118145430A CN 202410579009 A CN202410579009 A CN 202410579009A CN 118145430 A CN118145430 A CN 118145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opening
rectangular sleeve
side wal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790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45430B (zh
Inventor
李政
郝勇
王立伟
史万旭
李哲人
曹嘉晨
杨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790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454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8145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45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45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45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束收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包括框体,还包括:多个隔板,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内部,以将所述框体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内腔;通槽,与所述内腔对应设置,贯穿开设于所述内腔的侧壁上,以将所述内腔的侧壁分隔为可以自由移动的第一移动端和第二移动端;矩形套,与所述内腔对应设置,滑动套设于所述通槽的外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端滑动连接,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端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此装置通过通槽和矩形套的设置,使得内腔的内部折叠成最小空间,从而有利于在装置未进行线束收纳时,减小装置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减少装置在桌面上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收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设备普及率增高,电子产品通常伴有充电线,电子产品的充电线通常与电子产品是不可分割的,包括能够通过USB连接口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线束以及一些固定的无法拆卸的连接线束;
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电子产品连接不同距离的插座,电子产品的线束通常会采用加长的线束,从而便于操作者的使用,然而,在桌面同时使用多个电子产品时,加长的线束存在缠绕在一起的情况,从而造成线束打结受损的情况,并且会造成桌面的凌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包括框体,还包括:
多个隔板,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内部,以将所述框体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内腔;
通槽,与所述内腔对应设置,贯穿开设于所述内腔的侧壁上,以将所述内腔的侧壁分隔为可以自由移动的第一移动端和第二移动端;
矩形套,与所述内腔对应设置,滑动套设于所述通槽的外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端滑动连接,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端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
开合组件,与所述矩形套对应设置,线束由开启的所述开合组件穿过后进入所述通槽的内部;
理线组件,与所述通槽对应设置,安装于所述通槽的内部,用于将进入所述通槽内部的线束进行转动收卷,以对线束进行收纳;
在需要对电子产品的线束进行收纳时,操作者开启对应矩形套上的开合组件,开合组件开启后露出与矩形套对应的内腔,使得内腔内部的理线组件露出,操作者将线束的端部穿过开合组件,使得线束进入内腔的内部,通过理线组件对进入内腔内部的线束进行缠绕整理,从而使得线束缠绕在理线组件上后,线束端部由开合组件的另一端伸出,从而无需操作者手动对线束进行缠绕,并且缠绕后的线束能够收纳在内腔的内部,并且相邻的线束之间相互分隔,从而有利于对线束进行整齐的收纳,有利于避免各个电子产品的线束之间相互缠绕,造成电子产品受损的情况发生;
通过通槽和矩形套的设置,使得内腔内部对应的理线组件未进行线束缠绕收纳时,在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拉动第一移动端和第二移动端向矩形套的中部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移动端和第二移动端相互靠近,使得内腔的内部折叠成最小空间,从而有利于在装置未进行线束收纳时,减小装置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减少装置在桌面上占用的空间,在内腔内部的理线组件进行线束收纳时,收纳的线束缠绕在理线组件外部,从而使得缠绕的线束推动第一移动端和第二移动端相互远离,从而使得在线束过长或过粗造成缠绕体积增大时,能够推动第一移动端和第二移动端向两端移动扩展,以增大内腔内部的容纳面积,从而有利于通过可扩展的空间对各种长度和粗细的线束进行收纳整理,有利于提高对线束的收纳效率。
优选的,所述开合组件包括:
第一翻转盖,转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一侧侧壁上开设的框口内部,所述第一翻转盖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二圆孔;
第二翻转盖,转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另一侧侧壁上开设的框口内部,所述第二翻转盖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三圆孔;
第一磁性板,固定嵌设于所述矩形套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翻转盖与所述第二翻转盖之间;
第一圆孔,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磁性板的中部;
两个第二磁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翻转盖与所述第二翻转盖的相对端;
第一翻转盖能够通过转动连接的端部进行翻转,第二翻转盖能够通过转动连接的端部进行翻转,线束能够穿过第二圆孔进入内腔的内部,并在内腔的内部进行缠绕后由第三圆孔穿出;
在理线组件转动对线束进行缠绕时,操作者能够将线束的端部由第一磁性板中部的第一圆孔穿出,从而使得线束能够竖直放置,以在理线组件对线束进行缠绕收纳时,避免线束的端部扭曲而造成干扰,从而便于对线束进行缠绕收纳;
在线束缠绕完毕后,操作者再将线束的端部由第三圆孔穿出,便于对线束的端部进行定位,从而有利于操作者连接线束的端部进行使用;
两个第二磁性板与第一磁性板之间通过磁性力进行吸附连接,从而有利于在对线束整理完毕后,通过翻转第二磁性板与第一磁性板闭合后对齐进行定位,从而便于对线束的收纳整理。
优选的,所述理线组件包括:
转动筒,转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转动筒的转轴贯穿所述矩形套后连接有带动所述转动筒转动的驱动机构;
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对开设于所述转动筒的两侧,线束由所述第二圆孔进入所述内腔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后由所述第三圆孔穿出;
限位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部,用于在所述转动筒带动线束转动缠绕时,对进入所述转动筒的线束端部进行限位;
操作者将线束的端部穿过第一开口内部的限位组件,使得线束的端部由转动筒的顶部穿出,随后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筒转动,转动筒转动后对线束进行缠绕,此时线束的端部由顶部穿出,不会对转动筒的转动造成干扰或缠绕,在线束在转动筒的外圈缠绕完毕后,操作者将线束的端部由第二开口穿出,从而有利于实现对线束的缠绕,无需操作者手动对线束进行弯曲缠绕,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线束整理的效率,同时缠绕在转动筒外部的线束能够保持缠绕状态,便于后续取出线束进行使用,从而有利于避免线束缠绕后长期使用而导致的散乱,造成线束难以取出使用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还包括:
若干支架,分设为两组,两组呈对称滑动插设于所述转动筒的内壁上,所述支架与所述转动筒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三弹簧;
挤压辊,与所述支架对应设置,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挤压辊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为引导圆角,所述挤压辊的外壁中部设置有弧形凹陷;
支架能够对挤压辊进行安装支撑,在线束未进入转动筒的内部时,在第三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两侧的挤压辊之间相互接触,在线束进入转动筒的内部时,线束穿过挤压辊端部的引导圆角,进入挤压辊中部的弧形凹陷内部,两侧的挤压辊在第三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挤压线束,从而对线束进行定位,有利于避免线束的偏移,同时,在操作者拉动线束端部时,挤压辊能够进行滚动,从而使得线束能够被向上拉动进行延长,从而便于操作者拉动线束进行线束留出的自由长度的调整。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若干限位块,分设为两组,两组呈对称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第一翻转盖的一端均设置为弧角;
第二弹簧,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固定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之间;
操作者挤压线束,能够推动线束穿过限位块,线束穿过限位块时,挤压限位块的弧角,从而使得限位块推动第二弹簧压缩,从而使得限位块移动进行让位,使得线束穿过限位块进入转动筒的内部,在线束进入转动筒的内部时,由于限位块朝向转动筒内部的一端处于平直状态,从而使得线束无法推动限位块分离,从而使得转动筒转动进行线束的缠绕时,线束不会推动限位块分离而脱离转动筒,从而有利于对线束进行限位以便于对线束的缠绕收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通槽和矩形套的设置,使得内腔的内部折叠成最小空间,从而有利于在装置未进行线束收纳时,减小装置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减少装置在桌面上占用的空间,在线束过长或过粗造成缠绕体积增大时,能够推动第一移动端和第二移动端向两端移动扩展,以增大内腔内部的容纳面积,从而有利于通过可扩展的空间对各种长度和粗细的线束进行收纳整理,有利于提高对线束的收纳效率。
2、本发明通过理线组件的设置,使得无需操作者手动对线束进行弯曲缠绕,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线束整理的效率,同时缠绕在转动筒外部的线束能够保持缠绕状态,便于后续取出线束进行使用,从而有利于避免线束缠绕后长期使用而导致的散乱,造成线束难以取出使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整体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转动筒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体;101、隔板;102、内腔;103、通槽;104、第一移动端;105、第二移动端;106、第一弹簧;2、矩形套;201、第一翻转盖;202、第二翻转盖;203、第一圆孔;204、第二圆孔;205、第三圆孔;206、第一磁性板;207、第二磁性板;3、转动筒;301、第一开口;302、第二开口;4、限位块;401、第二弹簧;5、挤压辊;501、支架;502、第三弹簧;6、旋钮;7、发条;8、电机;801、插接口;9、升降框;901、限位口;902、双向螺纹杆;903、第一齿轮;904、第二齿轮;905、第三齿轮;10、滑动块;1001、第一固定板;1002、第四弹簧;1003、圆角;11、推动板;1101、第三开口;1102、推动销;12、挤压海绵;1201、第二固定板;1202、磁铁;13、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包括框体1,还包括:
多个隔板101,固定于框体1的内部,以将框体1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内腔102;
通槽103,与内腔102对应设置,贯穿开设于内腔102的侧壁上,以将内腔102的侧壁分隔为可以自由移动的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
矩形套2,与内腔102对应设置,滑动套设于通槽103的外部,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滑动连接,且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06;
开合组件,与矩形套2对应设置,线束由开启的开合组件穿过后进入通槽103的内部;
理线组件,与通槽103对应设置,安装于通槽103的内部,用于将进入通槽103内部的线束进行转动收卷,以对线束进行收纳;
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电子产品连接不同距离的插座,电子产品的线束通常会采用加长的线束,从而便于操作者的使用,然而,在桌面同时使用多个电子产品时,加长的线束存在缠绕在一起的情况,从而造成线束打结受损的情况,并且会造成桌面的凌乱;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需要对电子产品的线束进行收纳时,操作者开启对应矩形套2上的开合组件,开合组件开启后露出与矩形套2对应的内腔102,使得内腔102内部的理线组件露出,操作者将线束的端部穿过开合组件,使得线束进入内腔102的内部,通过理线组件对进入内腔102内部的线束进行缠绕整理,从而使得线束缠绕在理线组件上后,线束端部由开合组件的另一端伸出,从而无需操作者手动对线束进行缠绕,并且缠绕后的线束能够收纳在内腔102的内部,并且相邻的线束之间相互分隔,从而有利于对线束进行整齐的收纳,有利于避免各个电子产品的线束之间相互缠绕,造成电子产品受损的情况发生;
通槽103与内腔102对应设置,指的是一个通槽103对应一个内腔102设置,通槽103将对应的内腔102分隔为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
矩形套2与内腔102对应设置,指的是一个矩形套2对应一个内腔102;
开合组件与矩形套2对应设置,指的是一个矩形套2上设置有一个开合组件;
理线组件与通槽103对应设置,指的是一个通槽103内部安装有一个理线组件;
框体1的内部是通过隔板101分隔为多个内腔102的,全部的内腔102共同组成框体1的内部空间,而内腔102被通槽103贯穿分隔为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共同组成内腔102,因此,第一弹簧106固定连接在矩形套2和第一移动端104之间、矩形套2和第二移动端105之间,以连接矩形套2和第一移动端104之间、矩形套2和第二移动端105;
通过通槽103和矩形套2的设置,使得内腔102内部对应的理线组件未进行线束缠绕收纳时,在第一弹簧106的弹性力作用下,拉动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保持内壁与矩形套2的两端相抵的状态,如附图7所示状态,从而使得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使得内腔102的内部折叠成最小空间,从而有利于在装置未进行线束收纳时,减小装置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减少装置在桌面上占用的空间,在内腔102内部的理线组件进行线束收纳时,收纳的线束缠绕在理线组件外部,从而使得缠绕的线束推动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相互远离,从而使得在线束过长或过粗造成缠绕体积增大时,能够推动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向两端移动扩展,在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向两端移动的过程中,会拉动第一弹簧106拉伸,以增大内腔102内部的容纳面积,从而有利于通过可扩展的空间对各种长度和粗细的线束进行收纳整理,有利于提高对线束的收纳效率。
作为可选实施例,开合组件包括:
第一翻转盖201,转动安装于矩形套2一侧侧壁上开设的框口内部,第一翻转盖20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二圆孔204;
第二翻转盖202,转动安装于矩形套2另一侧侧壁上开设的框口内部,第二翻转盖20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三圆孔205;
第一磁性板206,固定嵌设于矩形套2的顶部,且位于第一翻转盖201与第二翻转盖202之间;
第一圆孔203,贯穿开设于第一磁性板206的中部;
两个第二磁性板207,分别固定于第一翻转盖201与第二翻转盖202的相对端;
第一翻转盖201能够通过转动连接的端部进行翻转,第二翻转盖202能够通过转动连接的端部进行翻转,线束能够穿过第二圆孔204进入内腔102的内部,并在内腔102的内部进行缠绕后由第三圆孔205穿出;
在理线组件转动对线束进行缠绕时,操作者能够将线束的端部由第一磁性板206中部的第一圆孔203穿出,从而使得线束能够竖直放置,以在理线组件对线束进行缠绕收纳时,避免线束的端部扭曲而造成干扰,从而便于对线束进行缠绕收纳;
在线束缠绕完毕后,操作者再将线束的端部由第三圆孔205穿出,便于对线束的端部进行定位,从而有利于操作者连接线束的端部进行使用;
两个第二磁性板207与第一磁性板206之间通过磁性力进行吸附连接,从而有利于在对线束整理完毕后,通过翻转第二磁性板207与第一磁性板206闭合后对齐进行定位,从而便于对线束的收纳整理。
作为可选实施例,理线组件包括:
转动筒3,转动安装于矩形套2的底部内壁上,转动筒3的转轴贯穿矩形套2后连接有带动转动筒3转动的驱动机构;
第一开口301和第二开口302,相对开设于转动筒3的两侧,线束由第二圆孔204进入内腔102后,依次穿过第一开口301和第二开口302后由第三圆孔205穿出;
限位组件,安装于第一开口301的内部,用于在转动筒3带动线束转动缠绕时,对进入转动筒3的线束端部进行限位;
操作者将线束的端部穿过第一开口301内部的限位组件,使得线束的端部由转动筒3的顶部穿出,随后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筒3转动,转动筒3转动后对线束进行缠绕,此时线束的端部由顶部穿出,不会对转动筒3的转动造成干扰或缠绕,在线束在转动筒3的外圈缠绕完毕后,操作者将线束的端部由第二开口302穿出,从而有利于实现对线束的缠绕,无需操作者手动对线束进行弯曲缠绕,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线束整理的效率,同时缠绕在转动筒3外部的线束能够保持缠绕状态,便于后续取出线束进行使用,从而有利于避免线束缠绕后长期使用而导致的散乱,造成线束难以取出使用的情况发生。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若干支架501,分设为两组,两组呈对称滑动插设于转动筒3的内壁上,支架501与转动筒3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三弹簧502;
挤压辊5,与支架501对应设置,转动安装于支架501上,挤压辊5朝向第一开口301的一端设置为引导圆角,挤压辊5的外壁中部设置有弧形凹陷;
挤压辊5与支架501对应设置,指的是一个挤压辊5对应一个支架501,挤压辊5转动安装于对应的支架501之上;
支架501能够对挤压辊5进行安装支撑,在线束未进入转动筒3的内部时,在第三弹簧502的弹性力作用下,两侧的挤压辊5之间相互接触,在线束进入转动筒3的内部时,线束穿过挤压辊5端部的引导圆角,进入挤压辊5中部的弧形凹陷内部,两侧的挤压辊5在第三弹簧502的弹性力作用下挤压线束,从而对线束进行定位,有利于避免线束的偏移,同时,在操作者拉动线束端部时,挤压辊5能够进行滚动,从而使得线束能够被向上拉动进行延长,从而便于操作者拉动线束进行线束留出的自由长度的调整。
作为可选实施例,限位组件包括:
若干限位块4,分设为两组,两组呈对称滑动插设于第一开口301的侧壁上,限位块4朝向第一翻转盖201的一端均设置为弧角;
第二弹簧401,与限位块4对应设置,固定于限位块4与第一开口301的侧壁之间;
第二弹簧401与限位块4对应设置,指的是一个第二弹簧401对应一个限位块4;
操作者挤压线束,能够推动线束穿过限位块4,线束穿过限位块4时,挤压限位块4的弧角,从而使得限位块4推动第二弹簧401压缩,从而使得限位块4移动进行让位,使得线束穿过限位块4进入转动筒3的内部,在线束进入转动筒3的内部时,由于限位块4朝向挤压辊5的一端处于平直状态,从而使得线束无法推动限位块4分离,从而使得转动筒3转动进行线束的缠绕时,线束不会推动限位块4分离而脱离转动筒3,从而有利于对线束进行限位以便于对线束的缠绕收纳。
作为可选实施例,驱动机构包括:
旋钮6,转动安装于矩形套2的底部,旋钮6与转动筒3同轴连接;
发条7,设置与旋钮6的内部,两端分别与旋钮6和矩形套2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线束未进入转动筒3的内部时,操作者能够转动旋钮6,旋钮6带动发条7的一端移动,从而使得发条7上劲,随后在操作者将线束***转动筒3的内部后,松开旋钮6,从而使得在发条7的作用下,带动转动筒3转动,从而有利于自动对线束进行缠绕,同时在缠绕完毕后,由于发条7的扭力作用,能够保持线束处于缠绕状态,从而有利于避免线束松动的情况发生。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电机8,外设有箱体,通过箱体滑动安装于框体1的侧壁上;
插接口801,与旋钮6一一对应设置,开设于旋钮6的底部;
电机8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与插接口801适配的插销;
插接口801与旋钮6一一对应设置,指的是一个旋钮6上开设有一个插接口801;
电机8通过箱体滑动连接在框体1的侧壁上,从而便于对电机8进行放置定位,在需要使用时,操作者滑动箱体带动电机8取出,通过将电机8输出轴连接的插销***插接口801的内部,从而通过电机8带动旋钮6转动,无需操作者手动进行旋转,从而有利于提高操作便捷性。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升降框9,与矩形套2对应设置,滑动安装于矩形套2的内壁上,升降框9的中部贯穿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限位口901;
双向螺纹杆902,与升降框9对应设置,转动安装于矩形套2的内部,升降框9通过滑动触头与双向螺纹杆902螺纹槽滑动连接;
第一齿轮903和第二齿轮904,均转动安装于矩形套2的底部,第一齿轮903与双向螺纹杆902对应设置,第二齿轮904与第一齿轮903啮合设置,第一齿轮903与双向螺纹杆902同轴固定,第一齿轮903和第二齿轮904相啮合;
第三齿轮905,与旋钮6对应设置,固定于旋钮6的外壁上,且与第二齿轮904相啮合;
升降框9与矩形套2对应设置,指的是一个矩形套2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一个升降框9;第一齿轮903与双向螺纹杆902数量相同,一个第一齿轮903对应一个双向螺纹杆902,第二齿轮904与第一齿轮903数量相同,一个第二齿轮904对应一个第一齿轮903;
第三齿轮905与旋钮6对应设置,指的是一个旋钮6上固定有一个第三齿轮905;
旋钮6转动时带动第三齿轮905转动,第三齿轮905转动后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904转动,第二齿轮904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903转动,第一齿轮903带动双向螺纹杆902转动,双向螺纹杆902带动与之连接的升降框9竖向移动,操作者将线束穿过限位口901,从而使得升降框9带动限位口901竖向往复移动时,能够带动线束竖向移动,从而有利于在对线束进行缠绕整理时,能够带动线束竖向往复,从而有利于将线束整齐的缠绕收纳在转动筒3的外部,从而有利于减小对线束收纳所占用的空间。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多组滑动块10,同组滑动块10对应一个第二翻转盖202,且呈线性阵列滑动安装于对应第二翻转盖202的内壁顶部,相邻滑动块10的相对端设置有圆角1003;
第一固定板1001,与滑动块10对应设置,固定于第二翻转盖202的内壁顶部,且位于对应滑动块10背向圆角1003的一侧;
第四弹簧1002,与滑动块10对应设置,固定于对应的滑动块10与第一固定板1001之间;
推动板11,与第二翻转盖202对应设置,滑动安装于第二翻转盖202的内壁顶部,推动板11的端部固定有推动销1102,第二翻转盖202侧壁上开设有供推动销1102穿过的第三开口1101;
在第二翻转盖202翻转复位时,带动滑动块10移动,滑动块10的圆角1003朝向端部穿过第三圆孔205的线束,从而在滑动块10上圆角1003的引导作用下,使得线束呈现S形扭转穿过多个滑动块10,从而对线束的端部进行扭曲处理,在线束穿过滑动块10时,线束由多个滑动块10之间穿过,会对滑动块10产生推动作用,使得滑动块10滑动挤压第四弹簧1002,因此,在线束通过滑动块10时会推动滑动块10移动后处于偏移状态,同时,由于第四弹簧1002的存在,线束在滑动块10之间穿过时,滑动块10在第四弹簧1002的弹力支撑作用下也会推动线束弯曲,使得线束处于扭曲状态,使得线束在使用过程中若遇到拉动,能够推动滑动块10移动,使得滑动块10移动后进行让位释放部分线束长度,从而使得线束端部在遇到拉动时能够留有释放长度的缓冲空间,从而有利于避免线束由于拉动而受损的情况发生,在拉动消失后,在第四弹簧1002的弹性力作用下,能够推动滑动块10向复位方向移动,从而重新对线束进行扭曲收纳,有利于将缓冲释放的线束长度进行重新收纳;
操作者推动推动销1102,推动销1102能够穿过第三开口1101带动推动板11移动,推动板11被推动移动过程中,推动板11的斜面首先与滑动块10接触,在推动板11斜面的引导作用下,推动滑动块10滑动,使得滑动块10向复位方向滑动,随后推动板11的平直面与滑动块10接触,对滑动块1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对滑动复位后的滑动块10进行支撑,以使得滑动块10保持复位状态,因此,推动板11移动后能够通过边缘设置的斜面和平面推动支撑滑动块10,使得滑动块10保持在被第四弹簧1002自然推动的位置后卡位,从而实现对扭曲后的线束进行定位,从而有利于在遇到需要对线束端部进行定位的情况时,对齐进行定位。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第二固定板1201,与第二翻转盖202对应设置,固定于第二翻转盖202的外壁上,且内部开设有与第三圆孔205对齐的让位孔;
多组磁铁1202,一组磁铁1202对应一个第二固定板1201,两个磁铁1202为一组对称滑动安装于第二固定板1201的侧壁上,两个磁铁1202的相对侧均固定有挤压海绵12,线束穿过两个挤压海绵12之间被夹持;
多组楔形块13,与磁铁1202对应设置,对称固定于矩形套2的侧壁上,同组两个楔形块13的相对侧开设有斜面,斜面与同组磁铁1202相背端的斜面相匹配;
在第二翻转盖202处于翻转开启的状态时,同组两个磁铁1202同磁极相对,从而使得两个磁铁1202之间同极相斥,带动两个挤压海绵12相互远离,从而松开对线束的夹持,在第二翻转盖202处于翻转关闭的状态时,两个楔形块13通过斜面推动磁铁1202,使得同组两个磁铁1202相互靠近,从而推动两个挤压海绵12相互靠近,对线束进行夹持,从而有利于夹持线束的端部进行定位。
本发明工作原理:在需要对电子产品的线束进行收纳时,操作者开启对应矩形套2上的开合组件,开合组件开启后露出与矩形套2对应的内腔102,使得内腔102内部的理线组件露出,操作者将线束的端部穿过开合组件,使得线束进入内腔102的内部,通过理线组件对进入内腔102内部的线束进行缠绕整理,从而使得线束缠绕在理线组件上后,线束端部由开合组件的另一端伸出,从而无需操作者手动对线束进行缠绕,并且缠绕后的线束能够收纳在内腔102的内部,并且相邻的线束之间相互分隔,从而有利于对线束进行整齐的收纳,有利于避免各个电子产品的线束之间相互缠绕,造成电子产品受损的情况发生;
通过通槽103和矩形套2的设置,使得内腔102内部对应的理线组件未进行线束缠绕收纳时,在第一弹簧106的弹性力作用下,拉动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向矩形套2的中部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相互靠近,使得内腔102的内部折叠成最小空间,从而有利于在装置未进行线束收纳时,减小装置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减少装置在桌面上占用的空间,在内腔102内部的理线组件进行线束收纳时,收纳的线束缠绕在理线组件外部,从而使得缠绕的线束推动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相互远离,从而使得在线束过长或过粗造成缠绕体积增大时,能够推动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向两端移动扩展,以增大内腔102内部的容纳面积,从而有利于通过可扩展的空间对各种长度和粗细的线束进行收纳整理,有利于提高对线束的收纳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隔板(101),固定于所述框体(1)的内部,以将所述框体(1)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内腔(102);
通槽(103),与所述内腔(102)对应设置,贯穿开设于所述内腔(102)的侧壁上,以将所述内腔(102)的侧壁分隔为可以自由移动的第一移动端(104)和第二移动端(105);
矩形套(2),与所述内腔(102)对应设置,滑动套设于所述通槽(103)的外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端(104)和所述第二移动端(105)滑动连接,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端(104)和所述第二移动端(105)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06);
开合组件,与所述矩形套(2)对应设置,线束由开启的所述开合组件穿过后进入所述通槽(103)的内部;
理线组件,与所述通槽(103)对应设置,安装于所述通槽(103)的内部,用于将进入所述通槽(103)内部的线束进行转动收卷,以对线束进行收纳;
所述开合组件包括:
第一翻转盖(201),转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2)一侧侧壁上开设的框口内部,所述第一翻转盖(20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二圆孔(204);
第二翻转盖(202),转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2)另一侧侧壁上开设的框口内部,所述第二翻转盖(20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三圆孔(205);
第一磁性板(206),固定嵌设于所述矩形套(2)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翻转盖(201)与所述第二翻转盖(202)之间;
第一圆孔(203),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磁性板(206)的中部;
两个第二磁性板(207),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翻转盖(201)与所述第二翻转盖(202)的相对端;
所述理线组件包括:
转动筒(3),转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2)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转动筒(3)的转轴贯穿所述矩形套(2)后连接有带动所述转动筒(3)转动的驱动机构;
第一开口(301)和第二开口(302),相对开设于所述转动筒(3)的两侧,线束由所述第二圆孔(204)进入所述内腔(102)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开口(301)和所述第二开口(302)后由所述第三圆孔(205)穿出;
限位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301)的内部,用于在所述转动筒(3)带动线束转动缠绕时,对进入所述转动筒(3)的线束端部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支架(501),分设为两组,两组呈对称滑动插设于所述转动筒(3)的内壁上,所述支架(501)与所述转动筒(3)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三弹簧(502);
挤压辊(5),与所述支架(501)对应设置,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501)上,所述挤压辊(5)朝向所述第一开口(301)的一端设置为引导圆角,所述挤压辊(5)的外壁中部设置有弧形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若干限位块(4),分设为两组,两组呈对称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开口(301)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块(4)朝向所述第一翻转盖(201)的一端均设置为弧角;
第二弹簧(401),与所述限位块(4)对应设置,固定于所述限位块(4)与所述第一开口(301)的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旋钮(6),转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2)的底部,所述旋钮(6)与所述转动筒(3)同轴连接;
发条(7),设置与所述旋钮(6)的内部,两端分别与所述旋钮(6)和所述矩形套(2)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机(8),外设有箱体,通过所述箱体滑动安装于所述框体(1)的侧壁上;
插接口(801),与所述旋钮(6)一一对应设置,开设于所述旋钮(6)的底部;
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与所述插接口(801)适配的插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框(9),与所述矩形套(2)对应设置,滑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2)的内壁上,所述升降框(9)的中部贯穿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限位口(901);
双向螺纹杆(902),与所述升降框(9)对应设置,转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2)的内部,所述升降框(9)通过滑动触头与所述双向螺纹杆(902)螺纹槽滑动连接;
第一齿轮(903)和第二齿轮(904),均转动安装于所述矩形套(2)的底部,所述第一齿轮(903)与所述双向螺纹杆(902)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齿轮(904)与所述第一齿轮(903)啮合设置,所述第一齿轮(903)与所述双向螺纹杆(902)同轴固定;
第三齿轮(905),与所述旋钮(6)对应设置,固定于所述旋钮(6)的外壁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904)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组滑动块(10),同组所述滑动块(10)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翻转盖(202),且呈线性阵列滑动安装于对应所述第二翻转盖(202)的内壁顶部,相邻所述滑动块(10)的相对端设置有圆角(1003);
第一固定板(1001),与所述滑动块(10)对应设置,固定于所述第二翻转盖(202)的内壁顶部,且位于对应所述滑动块(10)背向所述圆角(1003)的一侧;
第四弹簧(1002),与所述滑动块(10)对应设置,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滑动块(1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001)之间;
推动板(11),与所述第二翻转盖(202)对应设置,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翻转盖(202)的内壁顶部,所述推动板(11)的端部固定有推动销(1102),所述第二翻转盖(202)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推动销(1102)穿过的第三开口(1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固定板(1201),与所述第二翻转盖(202)对应设置,固定于所述第二翻转盖(202)的外壁上,且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圆孔(205)对齐的让位孔;
多组磁铁(1202),一组所述磁铁(1202)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1201),两个所述磁铁(1202)为一组对称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201)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磁铁(1202)的相对侧均固定有挤压海绵(12),线束穿过两个所述挤压海绵(12)之间被夹持;
多组楔形块(13),与所述磁铁(1202)对应设置,对称固定于所述矩形套(2)的侧壁上,同组两个所述楔形块(13)的相对侧开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同组所述磁铁(1202)相背端的斜面相匹配。
CN202410579009.6A 2024-05-11 2024-05-11 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Active CN118145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79009.6A CN118145430B (zh) 2024-05-11 2024-05-11 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79009.6A CN118145430B (zh) 2024-05-11 2024-05-11 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45430A true CN118145430A (zh) 2024-06-07
CN118145430B CN118145430B (zh) 2024-07-09

Family

ID=9128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79009.6A Active CN118145430B (zh) 2024-05-11 2024-05-11 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4543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0620A (ja) * 2004-12-22 2006-07-06 Yazaki Corp 常時給電装置
CN101841109A (zh) * 2009-03-16 2010-09-22 张大庆 主动防护电缆卷盘安全插座
CN102856748A (zh) * 2012-08-31 2013-01-02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
CN209766779U (zh) * 2019-05-23 2019-12-10 深圳市怡华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式usb连接线
CN113526269A (zh) * 2021-07-17 2021-10-22 刘志鹏 一种心内科监护室的仪器导联线整理装置
CN116462047A (zh) * 2023-04-11 2023-07-21 启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车记录仪联网接线用整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0620A (ja) * 2004-12-22 2006-07-06 Yazaki Corp 常時給電装置
CN101841109A (zh) * 2009-03-16 2010-09-22 张大庆 主动防护电缆卷盘安全插座
CN102856748A (zh) * 2012-08-31 2013-01-02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
CN209766779U (zh) * 2019-05-23 2019-12-10 深圳市怡华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式usb连接线
CN113526269A (zh) * 2021-07-17 2021-10-22 刘志鹏 一种心内科监护室的仪器导联线整理装置
CN116462047A (zh) * 2023-04-11 2023-07-21 启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车记录仪联网接线用整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45430B (zh) 202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145430B (zh) 一种可扩展的自动线束收纳装置
CN213934779U (zh) 一种计算机用束线装置
CN217894779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数据线
CN107697466B (zh) 布料筒夹紧装置
CN213863229U (zh) 一种自动定位的建筑材料存放装置
CN208700264U (zh) 一种电力线缆用线缆缠绕架
CN203813174U (zh) 网络跳线连接装置
CN113267858B (zh) 一种尾纤整理装置
CN113629960A (zh) 一种电机线圈绕线用续接装置
CN215070782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数据线
CN219238848U (zh) 电缆安装用绕线装置
CN218642056U (zh) 一种pe膜生产用收卷架
CN220702919U (zh) 一种转接线缆
CN116482552B (zh) 一种基于汽车蓄电池质量检测设备
CN220199228U (zh) 一种驾驶室线束总成
CN220617936U (zh) 一种线缆绕卷装置
CN218732558U (zh) 一种电气板安装板可翻转安装结构
CN218534512U (zh) 一种汽车线束分类放置摆架
CN213229598U (zh) 一种电力板卡收纳箱
CN212197881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安全布线结构
CN213027220U (zh) 一种电缆牵引装置
CN214706353U (zh) 便携式折叠插线板
CN216388140U (zh) 一种图书馆用的书籍识别装置
CN221430623U (zh) 一种图纸保存柜
CN221239457U (zh) 一种高速绞线机的收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