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9447A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9447A
CN118139447A CN202410310000.5A CN202410310000A CN118139447A CN 118139447 A CN118139447 A CN 118139447A CN 202410310000 A CN202410310000 A CN 202410310000A CN 118139447 A CN118139447 A CN 118139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film
area
reg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100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正茂
李飞
税禹单
刘少宁
张兵
许志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100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394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39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94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覆晶薄膜,设置于显示区的背光侧,覆晶薄膜包括与显示面板连接的薄膜主体区,薄膜主体区连接有驱动芯片;柔性电路板,设置于薄膜主体区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柔性电路板包括与覆晶薄膜连接的电路主体区,电路主体区连接有电子元件;其中,薄膜主体区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和电路主体区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均位于显示面板的外轮廓内。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利用显示模组厚度方向的空间,有助于缩减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尤其适用于车载显示产品。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OLED显示产品具备自发光且色彩丰富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车载产品中。在车载应用方面,不乏部分小尺寸物理按键或数显屏替换为OLED显示装置。但是,这些显示装置往往尺寸偏小,相应的就需要更窄的边框设计,这给模组设计带来不小挑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背光侧,所述覆晶薄膜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薄膜主体区,所述薄膜主体区连接有驱动芯片;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薄膜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的电路主体区,所述电路主体区连接有电子元件;其中,所述薄膜主体区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和所述电路主体区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轮廓内。
可选的,所述覆晶薄膜还包括薄膜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薄膜主体区和所述薄膜绑定区之间的薄膜弯折区;所述薄膜弯折区弯折以使所述薄膜绑定区位于所述薄膜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薄膜绑定区与所述电路主体区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芯片连接于所述薄膜主体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薄膜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连接有芯片补强板,所述芯片补强板在所述薄膜主体区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芯片。
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电路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电路主体区和所述电路绑定区之间的电路弯折区;所述电路弯折区弯折以使所述电路绑定区位于所述电路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轮廓内。
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结构层,所述电路弯折区的结构层数量小于所述电路主体区的结构层数量。
可选的,所述电子元件连接于所述电路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电路主体区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连接有元件补强板,所述元件补强板在所述电路主体区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电子元件。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和薄膜主体区之间的支撑层,所述元件补强板和所述支撑层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中部,沿所述显示区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至少一侧。
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覆晶薄膜或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面板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面板绑定区之间的面板弯折区;所述面板弯折区弯折以使所述面板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背光侧,所述面板绑定区与所述薄膜主体区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和薄膜主体区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整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粘接层,所述面板绑定区和所述薄膜主体区通过所述粘接层与所述支撑层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在所述电路主体区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电路主体区。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偏光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偏光层和所述盖板之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将薄膜主体区设置在显示区的背光侧将电路主体区设置在薄膜主体区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利用显示模组厚度方向的空间,使驱动芯片和电子元件异层设置。因此,只需要保证薄膜主体区和电路主体区各自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均位于显示面板的外轮廓内,即可实现驱动芯片和电子元件均不超出显示面板,有助于缩减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尤其适用于车载显示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现有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种结构的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结构的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在电路弯折区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柔性电路板的主视向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柔性电路板的侧视向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柔性电路板的后视向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现有显示模组;10、现有覆晶薄膜;20、现有显示面板;30、驱动芯片;40、现有柔性电路板;50、电子元件;
200、显示模组;
210、显示面板;211、显示区;212、油墨区;213、面板弯折区;214、面板绑定区;
220、覆晶薄膜;221、薄膜主体区;222、薄膜弯折区;223、薄膜绑定区;224、芯片补强板;
230、柔性电路板;231、电路主体区;232、电路弯折区;233、电路绑定区;234、凹槽;235、电路连接区域;236、元件补强板;237、屏蔽层;
240、偏光层;250、光学胶层;260、支撑层;270、支撑结构;280、粘接层;290、盖板;291、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绝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所示的现有显示模组100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为了减小边框的宽度,通常会将现有覆晶薄膜10设置在现有显示面板20的背光侧,现有显示面板20的一部分弯折以与现有覆晶薄膜10连接。在现有覆晶薄膜10靠近现有显示面板20的一侧连接有驱动芯片30。同时,现有显示面板20的背光侧还设置有现有柔性电路板40,现有柔性电路板40与现有覆晶薄膜10连接,现有柔性电路板40远离现有显示面板20的一侧连接有电子元件50。
申请人研究发现,不同于消费电子,对于应用于车辆的显示装置,为了提升信赖性,其所使用的车规级驱动芯片(以下简称车规级IC)及其他电子元件的封装尺寸往往较大,功能集成度偏低。这就导致需要更多的空间用来布设车规级IC和电子元件。
具体的,车规级IC的长度接近或超过现有显示面板20外轮廓的宽度,因此在放置车规级IC时,需要使车规级IC的长度方向与现有显示面板20的长度方向平行。当现有显示面板20的宽度较窄时,现有显示面板20背光侧所剩空间不足以容纳其他电子元件,若仍采用图1所示的布设方式,那么无法保证与车规级IC并列设置的电子元件不超出现有显示面板20的外轮廓。因此,图1中的现有显示模组100的结构无法满足车规级IC和电子元件的布设需求。
有鉴于此,如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面板210(panel),显示面板210包括显示区211;覆晶薄膜220(COF),设置于显示区211的背光侧,覆晶薄膜220包括与显示面板210连接的薄膜主体区221,薄膜主体区221连接有驱动芯片30;柔性电路板230(FPC),设置于薄膜主体区221远离显示面板210的一侧,柔性电路板230包括与覆晶薄膜220连接的电路主体区231,电路主体区231连接有电子元件50;其中,薄膜主体区221在显示面板210的正投影和电路主体区231在显示面板210的正投影均位于显示面板210的外轮廓内。
如图3,示例性的,显示区211(VA)位于显示面板210的中部,在显示面板210的出光侧还设置有围绕显示区211的油墨区212(或称周边区)。对于小尺寸的显示装置,显示区211的宽度较小,例如显示区211的宽度a约为1cm至10c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薄膜主体区221和电路主体区231在显示面板210的背光侧层叠设置,这就使得连接在薄膜主体区221的驱动芯片30和连接在电路主体区231的电子元件50两者沿显示模组200的厚度方向(如图2中的Z方向)处于不同平面内,两者各自的布设空间都得到了有效扩大,可以保证驱动芯片30和电子元件50在显示面板210的正投影均不出超显示面板210的外轮廓。
换句话说,在前述的现有显示模组100中,由于驱动芯片30和电子元件50同层设置,因此在布设时需要使驱动芯片30在现有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以下简称现有芯片投影)和电子元件50在现有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以下简称现有元件投影)不能重叠,且现有芯片投影和现有元件投影均不超出显示面板210的外轮廓,不易实现。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驱动芯片30和电子元件50不同层设置,因此驱动芯片30在显示面板210的正投影(以下简称芯片投影)和电子元件50在显示面板210的正投影(以下简称元件投影)可以重叠,那么使芯片投影和元件投影均不超出显示面板210的外轮廓就较为容易实现。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覆晶薄膜220还包括薄膜绑定区223,以及位于薄膜主体区221和薄膜绑定区223之间的薄膜弯折区222;薄膜弯折区222弯折以使薄膜绑定区223位于薄膜主体区221远离显示区211的一侧,薄膜绑定区223与电路主体区231连接。
示例性的,在薄膜主体区221设置有用于与显示面板210连接的外接引脚(OLB),在薄膜绑定区223设置有用于与电路主体区231连接的内接引脚(ILB)。在薄膜弯折区222未弯折前,外接引脚和内接引脚设置于覆晶薄膜220的同一侧。在薄膜弯折区222弯折后,外接引脚朝向显示区211,内接引脚则背向显示区211。
示例性的,沿显示区211的长度方向,薄膜主体区221的尺寸(长度或宽度)小于显示区211的长度。
示例性的,当薄膜弯折区222未弯折时,薄膜主体区221、薄膜弯折区222和薄膜绑定区223沿显示区211的宽度方向(如图2中的X方向)分布。
示例性的,沿显示区211的长度方向,薄膜弯折区222的尺寸和薄膜绑定区223的尺寸均不大于薄膜主体区221的尺寸。
为了使异层设置的薄膜主体区221和电路主体区231实现连接,在覆晶薄膜220上设置薄膜弯折区222。在装配时,先将薄膜主体区221固定,例如,可以将薄膜主体区221固定在显示区211的背光侧。之后,向远离显示面板210的方向弯折薄膜弯折区222,以使薄膜绑定区223位于薄膜主体区221远离显示区211的一侧,进而能够使薄膜绑定区223与同位于薄膜主体区221远离显示区211一侧的电路主体区231实现电连接。
通常情况下,覆晶薄膜220由一个结构层或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结构层形成,薄膜主体区221、薄膜弯折区222和薄膜绑定区223三者至少在一个结构层上为一体成型连接的结构。那么在对薄膜弯折区222进行弯折时,就有可能会使薄膜主体区221靠近薄膜弯折区222的区域也出现弯曲(覆晶薄膜220整体均为柔性膜),进而可能会对连接在薄膜主体区221的驱动芯片30或者对驱动芯片30与覆晶薄膜220的连接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30连接于薄膜主体区221靠近显示区211的一侧,薄膜主体区221远离显示区211的一侧连接有芯片补强板224,芯片补强板224在薄膜主体区221的正投影覆盖驱动芯片30。
示例性的,芯片补强板224可以为不锈钢板(SUS)或柔性板(例如PI板)或两者层叠形成的复合板。
芯片补强板224固定在薄膜主体区221驱动芯片30的对侧,芯片补强板224能够对薄膜主体区221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即薄膜主体区221固定有芯片补强板224的区域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驱动芯片30位于该区域内时,能够避免驱动芯片30受到薄膜弯折区222弯折动作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显示模组200的可靠性。
如图4、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30还包括电路绑定区233,以及位于电路主体区231和电路绑定区233之间的电路弯折区232;电路弯折区232弯折以使电路绑定区233位于电路主体区231远离显示面板210的一侧;柔性电路板230在显示面板210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210的外轮廓内。
如图4和图5,示例性的,对于电路绑定区233和电路弯折区232可以具有至少两种结构。一种结构是如图4所示的,电路弯折区232的一端连接在靠近电路主体区231的长度边缘;另一种结构是如图5所示的,电路弯折区232的一端连接在靠近电路主体区231的宽度边缘。
如图3、图4和图5,示例性的,由于显示面板210的显示区211宽度较小,因此覆晶薄膜220和显示面板210的连接区域(Bonding),以及柔性电路板230和覆晶薄膜220的连接区域均沿显示区211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区域的位置如图4和图5中的虚线框),以满足布设连接引脚的空间需求。
示例性的,当电路弯折区232未弯折时,电路主体区231、电路弯折区232和电路绑定区233沿显示区211的宽度方向(如图2和图6中的X方向)分布。
示例性的,沿显示区211的长度方向,电路弯折区232的尺寸小于电路绑定区233的尺寸,电路绑定区233的尺寸小于电路主体区231的尺寸。
通常情况下,在电路弯折区232未弯折时电路绑定区233和电路弯折区232的一部分会沿垂直于显示模组200厚度方向伸出显示面板210的外轮廓,当显示模组200与总成组装时,电路弯折区232和电路绑定区233可能会与总成发生干涉。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可以在装配显示模组200前,先将电路弯折区232进行弯折,如图6,可依照显示区211的宽度尺寸对电路弯折区232进行一次、两次或多次弯折,以使柔性电路板230整体(包括电路主体区231、电路弯折区232和电路绑定区233)在显示面板210的正投影均位于显示面板210的外轮廓内,以防止柔性电路板230与总成发生干涉。
结合前述内容,由于电路弯折区232需要进行至少一次弯折,为了使电路弯折区232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30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结构层,电路弯折区232的结构层数量小于或等于电路主体区231的结构层数量。
示例性的,电路主体区231可以层叠设置有2至5层结构层,电路弯折区232则可设置1至2层结构层。
在电路弯折区232设置的结构层较少,能够使电路弯折区232的厚度小于电路主体区231的厚度,从而使电路弯折区232具有较好柔性,便于弯折。同时,也能避免由于设置的结构层数量过多,在弯折产生的应力作用下使得结构层之间出现分离的情况,有助于提高显示模组200的可靠性。
与覆晶薄膜220同理,柔性电路板230中的电路弯折区232在弯折时,也可能会使电路主体区231产生弯曲,进而可能会对连接在电路主体区231的电子元件50或者对电子元件50与柔性电路板230的连接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元件50连接于电路主体区231远离显示面板210的一侧;电路主体区231靠近显示面板210的一侧连接有元件补强板236,元件补强板236在电路主体区231的正投影覆盖电子元件50。
示例性的,元件补强板236可以为不锈钢板(SUS)或柔性板(例如PI板)或两者层叠形成的复合板。
如图2和图6,电子元件50设置在电路主体区231远离显示面板210的一侧,即电子元件50位于显示模组200的外侧,能够使电子元件50工作而产生的热量更容易向外界发散,有助于提高显示模组200整体的散热能力。
与芯片补强板224的设置原理相似,元件补强板236固定在电路主体区231电子元件50的对侧,元件补强板236能够对电路主体区231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电子元件50位于元件补强板236作用区域内时,能够避免电子元件50受到电路弯折区232弯折动作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显示模组200的可靠性。
以图7至图9所示结构为例对元件补强板236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7,在电路主体区231的一侧设置电子元件50,且电子元件50布设在电路主体区231靠近电路弯折区232的长度边缘位置,以及布设在靠近电路主体区231宽度边缘位置。同时,电路主体区231在靠近电路弯折区232的位置设置有凹槽234。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路主体区231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电子元件50,图7中的斜线区域既可以表示一个电子元件50的外部轮廓,也可以表示至少两个电子元件50共同设置在该区域内。
如图8,元件补强板236设置在电路主体区231电子元件50的相对侧。
如图9,在设置有元件补强板236的一侧,在远离电路弯折区232的长度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与覆晶薄膜220连接的电路连接区域235。如图9,元件补强板236的设置位置和电子元件50的设置位置相同,元件补强板236对电路连接区域235进行避位。
结合前述内容可知,电路主体区231连接有电子元件50和元件补强板236,重量较大。覆晶薄膜220为柔性膜层,在薄膜弯折区222弯折后,覆晶薄膜220无法对电路主体区231进行有效支撑,可能会造成薄膜弯折区222受压损坏或者造成驱动芯片30受压损坏。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如图2、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还包括设置于显示区211和薄膜主体区221之间的支撑层260(Stiffener),元件补强板236和支撑层260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270;覆晶薄膜220设置于显示区211的中部,沿显示区211的长度方向,支撑结构270设置在覆晶薄膜220的至少一侧。
示例性的,支撑层260可以连接在显示面板210的背光侧。
示例性的,支撑层260可以为金属支撑层260。
示例性的,支撑结构270可以由橡胶或泡棉胶(Foam)制成。
示例性的,支撑结构270可以与支撑层260和/或元件补强板236粘接固定。
示例性的,支撑结构270的厚度可以根据薄膜主体区221的厚度、驱动芯片30的厚度以及芯片补强板224的厚度进行确定。例如,支撑结构270受压后的厚度不小于薄膜主体区221的厚度、驱动芯片30的厚度以及芯片补强板224的三者厚度之和。
如图9,支撑结构270靠近电路主体区231的宽度边缘设置,电路主体区231的中部空间用于设置覆晶薄膜220。示例性的,支撑结构270可以仅在靠近电路主体区231一侧宽度边缘设置,也可以在电路主体区231的两侧宽度边缘均进行设置。
如图2和图10,支撑结构270的下部与支撑层260抵接,上部与元件补强板236抵接。支撑层260为硬质结构层,能够为支撑结构270提供支撑基础。元件补强板236同样为硬质结构,能够为电路主体区231和连接在电路主体区231的电子元件50起到撑托的作用。支撑结构270能够使支撑层260和元件补强板236之间保持预设的间隔空间,覆晶薄膜220在该空间内能够避免受到挤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70与显示模组200的接地端电连接;支撑结构270与显示面板210、覆晶薄膜220或柔性电路板230电连接。
示例性的,支撑结构270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或者支撑结构270可以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结构。
示例性的,支撑结构270可以通过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撑层260实现与显示面板210电连接。支撑结构270可以通过与覆晶薄膜220直接接触或与芯片补强板224接触实现与覆晶薄膜220电连接。支撑结构270可以通过元件补强板236接触实现与柔性电路板230电连接。支撑结构270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电性导线实现与显示模组200的接地端电连接。
当支撑结构270具有导电性能时,能够将在显示面板210、覆晶薄膜220或柔性电路板230存在的静电导向显示模组200的接地端,有助于提高显示模组200的防静电能力。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10还包括面板绑定区214,以及位于显示区211和面板绑定区214之间的面板弯折区213;面板弯折区213弯折以使面板绑定区214位于显示区211的背光侧,面板绑定区214与薄膜主体区221连接。
为了使异层设置的薄膜主体区221和显示区211实现连接,在显示面板210设置面板弯折区213。在装配时,向显示区211的背光侧弯折面板弯折区213,以使面板绑定区214位于显示区211的背光侧。之后,再将薄膜主体区221与面板绑定区214进行电连接。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还包括整层设置于支撑层260远离显示区211一侧的粘接层280(Spacer),面板绑定区214和薄膜主体区221通过粘接层280与支撑层260连接。
粘接层280整层设置能够简化形成工艺,降低加工成本。通过整层设置的粘接层280能够同时对面板绑定区214和薄膜主体区221进行固定,不仅能够保证面板绑定区214和薄膜主体区221相对于显示区211位置固定,还能够简化装配工艺,降低装配难度。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还包括设置在电路主体区231远离显示面板210一侧的屏蔽层237,屏蔽层237在电路主体区231的正投影覆盖电路主体区231。
示例性的,屏蔽层237可以为电磁干扰屏蔽层(EMI)。
屏蔽层237能够避免外界环境对显示模组200中的器件正常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当屏蔽层237为EMI时,其能够屏蔽电磁信号,防止外界电磁信号干扰显示模组200中信号的传输。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还包括:盖板290,设置于显示面板210的出光侧;偏光层240(POL),设置于显示面板210和盖板290之间;光学胶层250(OCA),设置于偏光层240和盖板290之间。
示例性的,盖板290可以为玻璃盖板(CG),在盖板290远离显示面板210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用于保护盖板290的保护膜291。
偏光层240能够降低显示模组200对外界光的反射,避免显示模组200的显示效果被影响。偏光层240可以通过光学胶层250定位在盖板290的一侧。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2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申请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申请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
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背光侧,所述覆晶薄膜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薄膜主体区,所述薄膜主体区连接有驱动芯片;
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薄膜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的电路主体区,所述电路主体区连接有电子元件;
其中,所述薄膜主体区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和所述电路主体区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轮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还包括薄膜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薄膜主体区和所述薄膜绑定区之间的薄膜弯折区;所述薄膜弯折区弯折以使所述薄膜绑定区位于所述薄膜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薄膜绑定区与所述电路主体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于所述薄膜主体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薄膜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连接有芯片补强板,所述芯片补强板在所述薄膜主体区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电路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电路主体区和所述电路绑定区之间的电路弯折区;所述电路弯折区弯折以使所述电路绑定区位于所述电路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轮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结构层,所述电路弯折区的结构层数量小于所述电路主体区的结构层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连接于所述电路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电路主体区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连接有元件补强板,所述元件补强板在所述电路主体区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电子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和薄膜主体区之间的支撑层,所述元件补强板和所述支撑层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
所述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中部,沿所述显示区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至少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覆晶薄膜或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面板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面板绑定区之间的面板弯折区;所述面板弯折区弯折以使所述面板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背光侧,所述面板绑定区与所述薄膜主体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和薄膜主体区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整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粘接层,所述面板绑定区和所述薄膜主体区通过所述粘接层与所述支撑层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主体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在所述电路主体区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电路主体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偏光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偏光层和所述盖板之间。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410310000.5A 2024-03-18 2024-03-18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81394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0000.5A CN118139447A (zh) 2024-03-18 2024-03-18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0000.5A CN118139447A (zh) 2024-03-18 2024-03-18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9447A true CN118139447A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35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10000.5A Pending CN118139447A (zh) 2024-03-18 2024-03-18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3944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9600B (zh) 包括可折叠导电板的电子设备
CN111919431A (zh) 包括可折叠导电板的电子设备
CN110515499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491882B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683650B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826351B (zh) 显示组件
US20140307199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718159A (zh) Oled显示屏及oled显示装置
CN114093274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KR20210012930A (ko) 접힘 가능한 도전성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3471258B (zh) 显示装置
CN114144038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916483B (zh) 一种显示屏体组件
CN118139447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08328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877384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US11765830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36531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31775B (zh) 电磁屏蔽膜、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73336B (zh) 覆晶薄膜cof、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00187360A1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030713A (zh) 柔性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20559702U (zh) 一种挤压治具、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778440U (zh) 显示装置
CN216118290U (zh) 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