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6619A - 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6619A
CN118136619A CN202410563847.4A CN202410563847A CN118136619A CN 118136619 A CN118136619 A CN 118136619A CN 202410563847 A CN202410563847 A CN 202410563847A CN 118136619 A CN118136619 A CN 118136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bridge
power module
area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638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36619B (zh
Inventor
张学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el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ngn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el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ngn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el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ngn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el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638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36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8136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6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36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6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该半桥结构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芯片组。基板上设有正极连接区域、负极连接区域和交流连接区域。芯片组包括上桥芯片组和下桥芯片组,上桥芯片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上桥芯片,下桥芯片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下桥芯片,多个上桥芯片分别对称设置在正极连接区域的相对两侧,多个下桥芯片分别对称设置在负电极连接区域的相对两侧,并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区域内的芯片数量相同。本申请提供的功率模块,通过减短功率回路路径,降低模块杂散电感,降低关断过程中模块的电压应力,提高功率模块的寿命与可靠性。

Description

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功率模块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功率模块是将多个半导体芯片按照一定功能、模式组合再灌封成一体的器件,其主要应用于电力电子***功率回路,是实现电能转换的核心硬件。
目前,碳化硅(SiC)功率模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SiC 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与IGBT(Insulate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相比,由于其具有更快的开关速度,实现更低的开关损耗,因此,该高速开关过程对寄生参数变得敏感,更容易引发高频振荡和电压过冲现象。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封装方案的功率回路杂感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模块及车辆,能够有效降低换流回路杂感。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所述半桥结构包括基板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芯片组。所述基板上设有正极连接区域、负极连接区域及交流连接区域。所述芯片组包括上桥芯片组和下桥芯片组,所述上桥芯片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上桥芯片,所述下桥芯片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下桥芯片。其中,多个所述上桥芯片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正极连接区域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下桥芯片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负极连接区域的相对两侧,并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区域内的芯片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上桥芯片组、所述下桥芯片组和所述正极连接区域、交流连接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负极连接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上导电层、第一下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上导电层和所述第一下导电层之间的第一中间绝缘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上导电层、第二下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上导电层和所述第二下导电层之间的第二中间绝缘层,所述第一上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其中,所述正极连接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多个所述上桥芯片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多个所述下桥芯片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区,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下导电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导电区,所述负极连接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上导电层。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上桥芯片的源极分别通过独立上金属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区,多个所述下桥芯片的源极分别通过独立下金属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上导电层。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连接区域和所述负极连接区域位于所述基板的中部区域,所述交流连接区域靠近所述基板的第一端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多个信号连接区域,其中,所述上桥芯片组的多个信号连接区域分布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侧边,所述下桥芯片组的多个信号连接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并与所述第一端部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半桥结构还包括塑封外壳,用于将所述基板和所述芯片组包覆在内,其中,所述正极连接区域、所述负极连接区域、所述交流连接区域及所述信号连接区域均裸露在所述塑封外壳外。
进一步地,所述半桥结构还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分别对应连接于裸露在所述塑封外壳之外的多个所述信号连接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半桥结构还包括正直流母排和负直流母排,所述正直流母排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平面主体部,所述负直流母排具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平面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区域,所述第一平面主体部和所述第二平面主体部相互重叠且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包括三个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及散热基板,三个所述半桥结构均连接至所述散热基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功率模块。
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通过将上桥芯片组/下桥芯片组对称布置于正/负极连接区域的相对两侧,在实现并联分流的同时,可以大幅缩短换流路径,降低功率模块换流回路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半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半桥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半桥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半桥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基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上桥芯片和下桥芯片安装于第一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形成的半桥换流路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半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半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半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正直流母排和负直流母排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功率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功率模块的全桥电路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后”、“下”和/或“上”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半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至图4揭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100的图示,其中,图1为半桥结构100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半桥结构100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半桥结构100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半桥结构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半桥结构100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芯片组。基板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陶瓷基板。
基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功率母排的功率连接区域及用于连接多个信号端子的多个信号连接区域。功率连接区域包括用于连接正直流母排81的正极连接区域DC+、用于连接负直流母排82的负极连接区域DC-及用于连接交流母排83的交流连接区域AC。
芯片组包括上桥芯片组31和下桥芯片组32。上桥芯片组31可以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上桥芯片310,下桥芯片组32可以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下桥芯片320。例如,在本请图示的实施例中,上桥芯片组31包括八个并联连接的上桥芯片310,下桥芯片组32包括八个并联连接的下桥芯片320。当然,本申请的上桥芯片310和下桥芯片320所包含的芯片数量并不局限于图示所示的八个,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包括任意数量的多个芯片。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桥芯片组31中的上桥芯片310和下桥芯片组32中的下桥芯片320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碳化硅(SiC)芯片。
其中,上桥芯片组31中的多个上桥芯片310分别对称设置在正极连接区域DC+的相对两侧,下桥芯片组32中的多个下桥芯片320分别对称设置在负极连接区域DC-的相对两侧,并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区域内的芯片数量相同。例如,在图3中,上桥芯片组31中的八个上桥芯片310分别对称设置在正极连接区域DC+的相对两侧,并且,正极连接区域DC+相对两侧的上桥芯片310的数量相同,即在正极连接区域DC+的上侧和下侧各对称布置四个上桥芯片310;下桥芯片组32中的八个下桥芯片320分别对称设置在负极连接区域DC-的相对两侧,并且,负极连接区域DC-相对两侧的下桥芯片320的数量相同,即在负极连接区域DC-的上侧和下侧各对称布置四个下桥芯片320。
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通过将上桥芯片组31/下桥芯片组32对称布置于正极连接区域DC+/负极连接区域DC-的相对两侧,正极连接区域DC+与负极连接区域DC-位于芯片中间的这种布局方式,在实现并联分流的同时,可以大幅缩短换流路径,降低换流回路杂感。
结合参照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基板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及设置于第一基板1的第二基板2。第一基板1包括第一上导电层11、第一下导电层12以及位于第一上导电层11和第一下导电层12之间的第一中间绝缘层13;第二基板2包括第二上导电层21、第二下导电层22以及位于第二上导电层21和第二下导电层22之间的第二中间绝缘层23。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陶瓷基板。第一基板1的第一上导电层11和第一下导电层12、及第二基板2的第二上导电层21和第二下导电层22例如可以为铜层,第一基板1的第一中间绝缘层13和第二基板2的第二中间绝缘层23例如可以为陶瓷层。
图5揭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基板1的俯视图。如图5并结合参照图4所示,上桥芯片组31、下桥芯片组32、正极连接区域DC+、交流连接区域AC及多个信号连接区域设置于第一基板1。第一基板1的第一上导电层11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导电区111和第二导电区112。其中,正极连接区域DC+位于第一基板1的第一导电区111。
如图4所示,负极连接区域DC-设置于第二基板2。图6揭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上桥芯片310和下桥芯片320安装于第一基板1的俯视示意图。结合参照图6所示,多个上桥芯片310的背面作为漏极d连接于第一导电区111,多个下桥芯片320的背面作为漏极d连接于第二导电区112。可选地,多个上桥芯片310和多个下桥芯片320的背面可以分别通过烧结层烧结至第一基板1的第一导电区111和第二导电区112。负极连接区域DC-位于第二基板2的第二上导电层21,第二基板2的第二下导电层22连接于第一基板1的第二导电区112。可选地,第二基板2的第二下导电层22可以通过焊接/烧结工艺焊接至第一基板1的第二导电区112。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多个上桥芯片310的正面作为源极s分别通过多个独立上金属片41电连接至第二导电区112,多个下桥芯片320的正面作为源极s分别通过多个独立下金属片42电连接至第二基板2的第二上导电层21。独立上金属片41和独立下金属片42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铜箔片等。独立上金属片41和独立下金属片42的数量分别与上桥芯片310和下桥芯片320的数量相等。在本申请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独立上金属片41为八个相同的上铜箔片,多个独立下金属片42为八个相同的下铜箔片。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铜箔片的两端可以通过焊接或烧结工艺分别电连接至上桥芯片310的正面和下桥芯片320所在的铜层(即第二导电区112),下铜箔片的两端可以通过焊接或烧结工艺分别电连接至下桥芯片320的正面和负极连接区域DC-所在的铜层(即第二上导电层21)。
图7揭示了本申请形成的半桥换流路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来自正极连接区域DC+的电流依次经过正极连接区域DC+所在的第一基板1的第一导电区111进入到多个并联连接的上桥芯片310,经过上桥芯片310作为漏极d的背面和上桥芯片310作为源极s的正面,然后,借助独立上金属片41流经到第一基板1的第二导电区112,进入到多个并联连接的下桥芯片320,经过下桥芯片320作为漏极d的背面和下桥芯片320作为源极s的正面,接着,借助独立下金属片42流经到第二基板2的第二上导电层21,并最终通过负极连接区域DC-所在的第二上导电层21输出至负极连接区域DC-,完成换流。本申请可以大幅缩短换流路径,降低换流回路杂感。
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通过将负极连接区域DC-单独设置于第二基板2上,使得下桥芯片组32的电流可以借助独立下金属片42流入到第二基板2的第二上导电层21,可以使得第一基板1的第二导电区112的区域更加完整,第二导电区112可以具有如图5所示的更大一片的面积区域,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路径杂感;另外,通过采用这种3D结构,可以使得整个半桥结构100的结构更加精简、紧凑。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并不局限于将正极连接区域DC+和负极连接区域DC-分别设置于两块基板(即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也可以将正极连接区域DC+和负极连接区域DC-分别设置于同一块基板上,其同样可以具有图5所示的缩短换流路径,降低换流回路杂感的有益技术效果。
继续参照图3所示,多个信号连接区域可以包括上桥芯片组的多个信号连接区域113、下桥芯片组32的多个信号连接区域114,多个信号连接区域113、114分别包括多个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31、1141。
分布在正极连接区域DC+各侧的多个并联连接的上桥芯片310构成上桥芯片分组,分布在正极连接区域DC+相对两侧的上桥芯片分组分别独立控制。相应地,分布在负极连接区域DC-各侧的多个并联连接的下桥芯片320构成下桥芯片分组,分布在负极连接区域DC-相对两侧的上桥芯片分组分别独立控制。
其中,每组上桥芯片分组对应一个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31,每组上桥芯片分组中的各上桥芯片310的栅极g通过第一上导电线51连接至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31。相应地,每组下桥芯片分组对应一个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41,每组下桥芯片分组中的各下桥芯片320的栅极g通过第一下导电线52对应连接至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31具有多个连接落点1136,每个连接落点1136通过第一上导电线51对应连接一个上桥芯片310的栅极g,每组上桥芯片分组中的各上桥芯片310之间可以通过调整第一上导电线51的长度和连接落点1136的位置调整各上桥芯片310的栅极驱动杂感。相应地,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41具有多个连接落点1146,每个连接落点1146通过第一下导电线52对应连接一个下桥芯片320的栅极g,每组下桥芯片分组中的各下桥芯片320之间可以通过调整第一下导电线52的长度和连接落点1146的位置调整各下桥芯片320的栅极驱动杂感。
为了区分连接各上桥芯片310的第一上导电线51在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31上的连接落点1136的位置、以及连接各下桥芯片320的第一下导电线52在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41上的连接落点1146的位置,可以预先通过仿真来确定多个连接落点1136在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31的位置和多个连接落点1146在栅极信号连接区域1141的位置,并且,例如通过激光在落点位置的***作出相应的标记。从而,在制备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利用第一上导电线51将各上桥芯片310正确地连接至对应的连接落点1136、及利用第一下导电线52将各下桥芯片320正确地连接至对应的连接落点1146。
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通过对各上桥芯片分组和各下桥芯片分组实行独立控制,能够缩短各芯片分组中的各栅极连接线的路径,从而能够减小栅极驱动回路杂散电感,通过调整第一导电线(具体地,包括第一上导电线51和第一下导电线52)长度与连接落点,从而能降低栅极驱动回路杂感差异性。
继续参照图3,多个信号连接区域113还包括多个源极信号连接区域1132,每组上桥芯片分组对应一个源极信号连接区域1132。相应地,多个信号连接区域114还包括多个源极信号连接区域1142,每组下桥芯片分组对应一个源极信号连接区域11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上桥芯片分组中的其中一个上桥芯片310的源极s通过第二上导电线53对应连接至源极信号连接区域1132,且每相邻两个上桥芯片310的源极s之间通过第三上导电线55连接,从而将各上桥芯片分组中的上桥芯片310的源极s连接至同一个源极信号连接区域1132。相应地,各下桥芯片分组中的其中一个下桥芯片320的源极s通过第二下导电线54对应连接至源极信号连接区域1142,且每相邻两个下桥芯片320的源极s之间通过第三下导电线56连接,从而将各下桥芯片分组中的下桥芯片320的源极s连接至同一个源极信号连接区域1142。
上述各导电线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铝线等。上述各导电线可以通过键合工艺与相应的结构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还可以包括温敏电阻R,温敏电阻R设置于基板上,可以用于检测半桥结构100中的芯片总体温度。温敏电阻R例如可以包括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温敏电阻。多个信号连接区域113还包括温敏电阻4的信号连接区域1133、1134,温敏电阻R连接于信号连接区域1133,并且,温敏电阻R还通过第四导电线57连接于信号连接区域1134。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敏电阻R处于正极连接区域DC+和负极连接区域DC-的中心连线设置。
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通过将温敏电阻R设置于正极连接区域DC+和负极连接区域DC-的中心连线,可以使得温敏电阻R处于更加靠近上桥芯片组31与下桥芯片组32分布的中心轴线的位置,温敏电阻R的这种靠近芯片分布的对称中心线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利于提升结温监测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信号连接区域还包括用于连接监测信号端子的监测信号连接区域1135、1145,监测信号连接区域1135可以位于第一导电区111,监测信号连接区域1145可以位于第二导电区112。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正极连接区域DC+和负极连接区域DC-基本位于基板的中部区域,交流连接区域AC靠近基板的第一端部设置。
在基板包括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的实施例中,正极连接区域DC+和负极连接区域DC-基本位于第一基板1的中部区域,交流连接区域AC靠近第一基板1的第一端部设置,并且,交流连接区域AC位于第一基板1的第二导电区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上桥芯片组31的信号连接区域113与温敏电阻R的信号连接区域1133、1134分布在第一基板1的第一侧边,下桥芯片组32的信号连接区域114分布在第一基板1的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对,并与第一端部相邻。
图8揭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半桥结构100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还包括塑封外壳6。塑封外壳6可以用来将基板和芯片组包覆在内。其中,在半桥结构100塑封后,正极连接区域DC+、负极连接区域DC-、交流连接区域AC、信号连接区域113、114中每个连接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裸露在塑封外壳6外,从而可以方便地从外部来安装功率母排和/或信号端子。
另外,本申请的信号连接区域裸露在塑封外壳6之外,从而提供了信号端子选择的便利性,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选用不同信号端子的形状,提供多种连接方式。
图9揭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半桥结构10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还可以包括多个信号端子71、72。多个信号端子71、72分别对应连接于裸露在塑封外壳6之外的多个信号连接区域113、114。
图10揭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半桥结构10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还可以包括正直流母排81、负直流母排82和交流母排83。正直流母排81和负直流母排82可以从外部连接至裸露在塑封外壳6外的正极连接区域DC+和负极连接区域DC-,交流母排83可以从外部连接至裸露在塑封外壳6外的交流连接区域AC。
图11揭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正直流母排81和负直流母排82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正直流母排81具有第一连接部811和第一平面主体部812,负直流母排82具有第二连接部821和第二平面主体部822。第一连接部811用于连接至正极连接区域DC+,第二连接部821用于连接至负极连接区域DC-,第一平面主体部812和第二平面主体部822相互重叠且间隔设置,间隔区域可以使用绝缘材料。
本申请的半桥结构100通过将上桥芯片组31中的多个上桥芯片310分别对称设置在正极连接区域DC+的相对两侧,下桥芯片组32中的多个下桥芯片320分别对称设置在负极连接区域DC-的相对两侧,这种正极连接区域DC+和负极连接区域DC-的中间布局方式,使得正直流母排81和负直流母排82能够更好的实现叠层,从而使正直流母排81和负直流母排82实现互感,降低***级杂散电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面主体部812和第二平面主体部822具有位于同一端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正直流母排81还具有第一过渡部813,第一过渡部813连接第一连接部811和第一平面主体部812的第一侧;负直流母排82还具有第二过渡部823,第二过渡部823连接第二连接部821和第二平面主体部822的第二侧。正直流母排81的第一过渡部813和负直流母排82的第二过渡部823具有不同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得正直流母排81的第一平面主体部812和负直流母排82的第二平面主体部822之间相互间隔开,在隔开区域可以使用绝缘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流母排83从基板的第一端部延伸出,正直流母排81的第一平面主体部812和负直流母排82的第二平面主体部822从基板的第二端部延伸出,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对。即,如图10所示,交流母排83从塑封外壳6的一端延伸出,而正直流母排81的第一平面主体部812和负直流母排82的第二平面主体部822则从塑封外壳6的相对的另一端延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半桥结构100的产品制造端可以仅提供塑封后的尚未安装信号端子和功率母排的模块结构,例如图8所示的模块结构,其中,信号端子和功率母排可以在应用端再进行安装。当然,本申请也可以根据应用端客户的需求提供图9或图10所示的模块结构,本申请在此并不做限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200。图12揭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功率模块2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的功率模块200包括三个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半桥结构100及散热基板9,三个半桥结构100均连接至散热基板9。
图13揭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功率模块200的全桥电路拓扑图。如图13所示,三个半桥结构100中的三个芯片组L1、L2、L3构成一个全桥电路。在每一个芯片组中,正极连接区域DC+与上桥芯片310的漏极d电连接,上桥芯片310的源极s与下桥芯片320的漏极d电连接,负极连接区域DC-与下桥芯片320的源极s电连接,交流连接区域AC分别与上桥芯片310的源极s及下桥芯片320的漏极d电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功率模块200。
本申请的功率模块200通过采用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半桥结构100及具有该功率模块200的车辆可以具有与上面所述的半桥结构100大体相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均应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正极连接区域、负极连接区域及交流连接区域;以及
芯片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芯片组包括上桥芯片组和下桥芯片组,所述上桥芯片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上桥芯片,所述下桥芯片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下桥芯片;
其中,多个所述上桥芯片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正极连接区域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下桥芯片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负极连接区域的相对两侧,并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区域内的芯片数量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上桥芯片组、所述下桥芯片组和所述正极连接区域、交流连接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负极连接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上导电层、第一下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上导电层和所述第一下导电层之间的第一中间绝缘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上导电层、第二下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上导电层和所述第二下导电层之间的第二中间绝缘层,所述第一上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其中,所述正极连接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多个所述上桥芯片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多个所述下桥芯片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区,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下导电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导电区,所述负极连接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上导电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上桥芯片的源极分别通过独立上金属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区,多个所述下桥芯片的源极分别通过独立下金属片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上导电层。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区域和所述负极连接区域位于所述基板的中部区域,所述交流连接区域靠近所述基板的第一端部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多个信号连接区域,其中,所述上桥芯片组的多个信号连接区域分布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侧边,所述下桥芯片组的多个信号连接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并与所述第一端部相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塑封外壳,用于将所述基板和所述芯片组包覆在内,
其中,所述正极连接区域、所述负极连接区域、所述交流连接区域及所述信号连接区域均裸露在所述塑封外壳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分别对应连接于裸露在所述塑封外壳之外的多个所述信号连接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直流母排和负直流母排,所述正直流母排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平面主体部,所述负直流母排具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平面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至所述正极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区域,所述第一平面主体部和所述第二平面主体部相互重叠且间隔设置。
10.一种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及散热基板,三个所述半桥结构均连接至所述散热基板。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率模块。
CN202410563847.4A 2024-05-08 2024-05-08 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 Active CN118136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63847.4A CN118136619B (zh) 2024-05-08 2024-05-08 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63847.4A CN118136619B (zh) 2024-05-08 2024-05-08 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6619A true CN118136619A (zh) 2024-06-04
CN118136619B CN118136619B (zh) 2024-07-23

Family

ID=9123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63847.4A Active CN118136619B (zh) 2024-05-08 2024-05-08 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3661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2261A1 (en) * 2004-09-27 2006-04-06 Eupec Europaische Gesellschaft Fur Leistungshalbleiter Mbh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WO2015176985A1 (en) * 2014-05-20 2015-11-26 Abb Technology Ag Semiconductor power module with low stray inductance
CN110797328A (zh) * 2019-09-30 2020-02-14 浙江大学 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桥臂单元设计
CN113113389A (zh) * 2021-03-26 2021-07-13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低近场辐射emi噪声的功率模块
CN115117036A (zh) * 2021-03-22 2022-09-2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低寄生电感的半桥功率模块dbc布局结构
WO2023186272A1 (en) * 2022-03-29 2023-10-05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Power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power module
CN117374040A (zh) * 2023-10-16 2024-01-09 浙江晶能微电子有限公司 功率模块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2261A1 (en) * 2004-09-27 2006-04-06 Eupec Europaische Gesellschaft Fur Leistungshalbleiter Mbh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WO2015176985A1 (en) * 2014-05-20 2015-11-26 Abb Technology Ag Semiconductor power module with low stray inductance
CN110797328A (zh) * 2019-09-30 2020-02-14 浙江大学 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桥臂单元设计
CN115117036A (zh) * 2021-03-22 2022-09-2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低寄生电感的半桥功率模块dbc布局结构
CN113113389A (zh) * 2021-03-26 2021-07-13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低近场辐射emi噪声的功率模块
WO2023186272A1 (en) * 2022-03-29 2023-10-05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Power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power module
CN117374040A (zh) * 2023-10-16 2024-01-09 浙江晶能微电子有限公司 功率模块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6619B (zh) 202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53649B2 (ja) ゲートパスインダクタンスが低いパワー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US6845017B2 (en) Substrate-level DC bus design to reduce module inductance
CN100524737C (zh) 功率模块、相脚和三相变换器
US11270984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US8045352B2 (en) Power converter
CN107591377B (zh) 一种功率器件的多dbc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EP1160866B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power wiring structure
US20020034088A1 (en) Leadframe-based module DC bus design to reduce module inductance
JP4220731B2 (ja)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
CN117374040A (zh) 功率模块及车辆
JP2020013987A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構造
CN113875006A (zh) 三电平功率模块
CN113853677A (zh) 半导体模块
CN115985899A (zh) 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JP2005252305A (ja)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
CN220233181U (zh) 一种功率模块
CN112992845A (zh) 功率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8136619B (zh) 功率模块的半桥结构、功率模块及车辆
TW201721830A (zh) 電動馬達用的功率模組
JPH09102578A (ja) 半導体装置
CN118136518B (zh) 功率模块的制备方法
JP7510764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20238493A1 (en)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with Low Inductance Gate Crossing
JPH09135155A (ja) 半導体装置
CN109427744B (zh) Ipm模块、车辆及ipm模块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