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19020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19020A
CN118119020A CN202211525191.4A CN202211525191A CN118119020A CN 118119020 A CN118119020 A CN 118119020A CN 202211525191 A CN202211525191 A CN 202211525191A CN 118119020 A CN118119020 A CN 118119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sliding
subsequence
terminal device
offse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51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韦霖
吴毅凌
金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51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190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30125 priority patent/WO20241143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119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19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标签的上行传输性能。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装置确定第一序列,第一序列和第二终端装置采用的第二序列满足互补特性,互补特性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一集合,第二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二集合,第一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第二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当第一滑动偏移值非为零时,所述滑动自相关值的和为零;当第一滑动偏移值为零时,第一集合中对应于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与第二集合中对应于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非为零,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序列生成并发送第一上行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5G NR通信机器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和物联(internet of things,IoT)通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源物联(passive IoT)和反向散射通信(backscatter)是目前物联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无源物联***中,存在可以进行反向(backscatter)通信的终端,可定义为标签,以及进一步分类为无源标签和半无源标签,或者,其也可以定义为进行反向散射通信的终端设备。其中,无源标签无供能设备和电路,其仅依靠接收网络设备下行发送的射频信号,通过滤波电路等一系列电路得到直流电压获得能量供应,使能进一步后续下行信号的解调,以及后续上行信号的反射。
对于标签来说,由于低功耗低复杂度的限制,标签没有精准的高频时钟产生能力,只可能有不太精准的中频时钟或者低频时钟的产生能力,无法保证多个标签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基站侧达到严格的同步状态。因此,多个标签的上行信号可能存在一定时间偏差,当多个标签采用码分复用方式进行上行发送时,导致基站侧无法正确解调每个标签发送的上行信号,造成传输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多个标签使用相同时频资源下的上行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终端装置实施,第一终端装置也可称为第一通信装置。其中,第一终端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组件。本申请中的组件例如可包括芯片、芯片***、处理器、收发器、处理单元、或收发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以执行主体是第一终端装置为例,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第一终端装置确定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满足互补特性,所述第二序列用于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二上行信号,所述互补特性满足以下条件:所述第一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一集合,所述第二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二集合,所述第一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所述第二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当第一滑动偏移值非为零时,所述第一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为零;当第一滑动偏移值为零时,所述第一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非为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生成第一上行信号;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号。
基于以上第一方面所示方法,第一终端装置可通过第一序列发送上行信号,此外,第二终端装置可通过第二序列发送上行信号,其中,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之间满足互补特性。网络设备在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二上行信号的到达时间存在一定时间偏差的存在下,仍能通过滑动自相关值确定不同终端装置的上行信号时间边界,因此得以准确解调第一上行信号,有效的提升上行多标签传输的性能,从而提升上行多标签传输的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序列由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组成,所述第一子序列和所述第二子序列满足所述互补特性;和/或,所述第二序列由第三子序列和第四子序列组成,所述第三子序列和所述第四子序列满足所述互补特性。
基于该实现方式,可进一步找到生成满足互补特性的第一序列或者第二序列的低复杂度的生成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还可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或者配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使用所述第一序列生成第一上行信号。
基于该实现方式,第一终端装置可基于基站的指示或配置采用第一序列发送第一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的基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的基序列的索引号或者基序列所在的基序列组的索引号;所述第一序列所在的序列组索引号;所述第一序列在序列组的索引号。
基于该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可以配置终端确定第一序列的多种方式,使能不同标签尽可能选择不同序列传输上行信号,避免多标签间传输上行信号减少碰撞,从而提升上行多标签传输的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根据所述基序列获得所述第一序列的组成方式和/或组成顺序。
基于该实现方式,使能标签可以只存储基序列和几种组合的运算模式,无需存储所有组合完成的序列,减少标签存储开销,降低标签功耗和复杂度。另外,相比于指示完整的第一序列的方案可降低网络设备指示过程的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序列由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子序列为所述基序列,所述第二子序列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或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或者,所述第一子序列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或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所述第二子序列为所述基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子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子序列之前,或者,所述第一子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子序列之后。
基于该实现方式,提供满足互补特性的第一序列的组成形式的一种示例,这种不断迭代组合的形式可以简化标签的存储,只需要存储基序列和可能的运算方式即可,有利于降低标签存储带来的功耗和复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MAC CE、RRC消息或DCI中。
基于该实现方式,提供第一信息可以为半静态配置的或者动态配置的,提供更为灵活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装置可以以所述第一序列为码片单位进行线路编码生成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或者,所述终端装置可以以线路编码的码序列作为所述第一序列的码片单位生成所述第一上行信号。
基于该实现方式,提供第一上行信号的灵活生成方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组件实施,网络设备也可称为第一通信装置。本申请中的组件例如可包括芯片、芯片***、处理器、收发器、处理单元、或收发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以执行主体是网络设备为例,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满足互补特性,所述第一序列用于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上行信号,所述第二序列用于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二上行信号,所述互补特性满足以下条件:所述第一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一集合,所述第二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二集合,所述第一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所述第二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当第一滑动偏移值非为零时,所述第一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为零;当第一滑动偏移值为零时,所述第一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非为零;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一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可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序列可由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组成,所述第一子序列和所述第二子序列满足所述互补特性;和/或,所述第二序列可由第三子序列和第四子序列组成,所述第三子序列和所述第四子序列满足所述互补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或者配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使用所述第一序列生成第一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的基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的基序列的索引号或者基序列所在的基序列组的索引号;所述第一序列所在的序列组索引号;所述第一序列在序列组的索引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根据所述基序列获得所述第一序列的组成方式和/或组成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序列由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子序列为所述基序列,所述第二子序列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或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或者,所述第一子序列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或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所述第二子序列为所述基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子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子序列之前,或者,所述第一子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子序列之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MAC CE、RRC消息或DCI中。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其任意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具备上述第一终端装置或网络设备的功能。所述装置例如为第一终端装置对应的终端设备,或为该终端设备中的功能模块,或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功能模块等。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有时也称为处理模块)和通信单元(有时也称为收发模块、通信模块等)。收发单元能够实现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在收发单元实现发送功能时,可称为发送单元(有时也称为发送模块),在收发单元实现接收功能时,可称为接收单元(有时也称为接收模块)。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同一个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称为收发单元,该功能模块能实现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或者,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不同的功能模块,收发单元是对这些功能模块的统称。
示例性的,在该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时,该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该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个可能的实现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在一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存储器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外。
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数据和/或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其被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方法被实现。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方法被实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逻辑电路(或理解为,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包括逻辑电路等),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用于输入消息,也可以用于输出消息。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是相同的接口,即,同一个接口既能够实现发送功能也能够实现接收功能;或者,输入输出接口包括输入接口以及输出接口,输入接口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即,用于接收消息;输出接口用于实现发送功能,即,用于发送消息。逻辑电路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方法中除收发功能之外的操作;逻辑电路还可用于向输入输出接口传输消息,或者从输入输出接口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消息。该芯片***可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方法。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可选的,该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指令,逻辑电路可调用存储器所存储的指令来实现相应功能。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和网络设备,该第一终端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方法,网络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方法。可选的,该通信***还可包括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及其各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通信装置。
以上第二方面至第九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不同配置下的上行信号频谱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补序列解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补序列滑动自相关值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中所涉及的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为便于理解,以下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
1)幅移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
以基带数字信号控制载波的幅度变化的调制方式称为幅移键控调制,又称数字调幅。最简单的形式是,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
示例性地,2ASK调制中可以通过乘法器和开关电路来实现。载波在数字信号1或0的控制下通或断,在数字信号为1的状态下,幅度A的载波接通,此时传输信道上有幅度A的载波发送;在数字信号为0的状态下,幅度B的载波接通,此时传输信道上有幅度B的载波发送。因此,接收端可以根据检测载波的幅度判断数字信号1或0。
2)通断键控(on-off keying,OOK)调制
OOK调制是通断幅移键控调制。OOK是2ASK调制的一个特例。
示例性地,OOK调制中可以通过乘法器和开关电路来实现。载波在数字信号1或0的控制下通或断,在数字信号为1的状态下,载波接通,此时传输信道上有载波发送;在数字信号为0的状态下,无载波接通,此时传输信道上无载波发送。因此,接收端可以根据检测有无载波判断数字信号1或0。
将OOK调制应用在新空口(new radio,NR)或者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则幅度(或者说包络、电平或能量等)高(如,高于某个阈值,或者为非0)的称为OOK调制符号{1},或者称为OOK调制符号开(ON),或者称为OOK调制符号通;幅度(或者说包络、电平或能量等)低(如,低于某个阈值,或者为0)的称为OOK调制符号{0},或者称为OOK调制符号关(OFF),或者称为OOK调制符号断。其中,幅度的高低相对于接收机的幅度解调门限去定义的,大于解调门限称为幅度高,低于解调门限称为幅度低。
3)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FSK)调制
以基带数字信号控制载波的频率变化的调制方式称为频移键控调制。最简单的形式是,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示例性地,2FSK调制中,载波在数字信号1或0的控制下在2个频点中的1个发送载波信号,在数字信号为1的状态下,频率f1的载波接通,此时f1传输信道上有载波发送;在数字信号为0的状态下,频率f2的载波接通,此时f2传输信道上有载波发送。因此,接收端可以比较f1和f2传输通道上哪一路有载波来判断发送的是数字信号1或0。对于每一个频率的传输通道上,传输的基带数字信号和OOK调制信号类似。
将2FSK调制应用在NR或者LTE***中,则频点f1信号幅度(或者说包络、电平或能量等)高于频点f2信号幅度(或者说包络、电平或能量等)的称为2FSK调制符号{1};反之频点f1信号幅度(或者说包络、电平或能量等)低于频点f2信号幅度(或者说包络、电平或能量等)的称为2FSK调制符号{0}。其中,单个频点信号幅度的高低相对于另外一个频点信号幅度的高低比较去定义的,大于另外一个频点信号幅度称为幅度高,低于另外一个频点信号幅度称为幅度低。
4)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
相干解调需要恢复出相干载波,利用相干载波和已调信号作用,得到原始数字基带信号,其中,相干载波与发送端调制数字基带信号的载波是同频同相的。
非相干解调不需要恢复出相干载波,根据已调信号的幅度包络恢复出原始数字基带信号。
因此,相比于相干解调,非相关解调更为简便,但性能有损失。
5)包络检波(envelope detection)
包络检波是以高频信号为输入信号,经过半波或者全波整流电路得到低频原始信号的包络或者幅度线的一种信号检测方法。接收机根据得到的原始信号的包络,将原始信号的包络经过数字采样后,和接收机设置的幅度或者能量门限进行比较,判决发射的信号为1还是0,也就是信号为开还是关(ON/OFF)。
6)双边带OOK/ASK调制信号
这类幅度调制是使能此类无需本地高频本振的包络检波解调的有效的调制方式,OOK/ASK只有一路调制,以OOK/2ASK调制为例,发射机将0/1信息比特调制成两种信号幅度,如信息比特0和1分别调制成幅度0和幅度1的矩形方波信号,或者接近于矩形或者方波的信号波形。但是OOK/ASK调制存在普遍的问题,因为只有一路实信号的原因,OOK/ASK调制信号的频谱函数是关于中心0频共轭对称的,功率谱函数是关于中心0频轴对称的,以OOK/ASK信号符号速率为R为例,信号频域主瓣带宽为2R。所以传统的OOK/ASK调制可称为双边带调制信号,即关于中心轴对称,且有效的频谱效率仅为50%(有效信号带宽/信号实际带宽=R/2R=50%)。
7)单边带OOK/ASK调制信号
通信原理中考虑保留OOK/ASK基带信号信息的同时,消除双边带轴对称的上半边带或者下半边带频域信号。信号的频谱效率为100%,符号速率相比于双边带信号提升一倍。
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在本申请中的描述中,“至少一个(种)”是指一个(种)或者多个(种),多个(种)是指两个(种)或者两个(种)以上。“以下至少一项”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表示“或”,例如a/b表示a或b。
为了更加清晰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类通信***中,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反向散射通信***(也称无源通信***)或半无源通信***中。当然,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可能的通信***,例如,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TDD)、高级的长期演进(LTE advanced,LTE-A)***、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如NR***),未来演进的NR无线通信***,以及未来的第六代(6thgeneration,6G)通信***或未来的其他通信***或网络等。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应用于NR通信***中的反向散射通信、无源物联通信等业务场景。可选的,下行链路可由NR基站/杆站/微站/小站或者NR终端设备或者读写器向无源终端设备/无源IoT终端设备/半无源终端设备/半无源IoT终端设备/具有反向散射能力的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上行链路可由无源终端设备/无源IoT终端设备/半无源终端设备/半无源IoT终端设备/具有反向散射能力的终端设备向NR基站/杆站/微站/小站或者NR终端设备或者读写器发送信息。
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不限于此,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的架构,该通信***的结构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该通信***中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两个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1到终端设备8八个终端设备。
在该通信***中,网络设备1可以发送信息给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6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1可以通过网络设备2发送信息给终端设备7和终端设备8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此外,终端设备4到终端设备6也可以组成一个子通信***,在该子通信***中,终端设备5可以发送信息给终端设备4和终端设备6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2,终端设备7和终端设备8也可以组成一个子通信***,该子通信***中,网络设备2可以发送信息给终端设备7和终端设备8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应理解,图1仅是一种示意图,本申请并不对通信***的类型,以及通信***内包括的设备的数量、类型等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网络设备的芯片,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LTE的基站(eNodeB),NR的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TP)、读写器(reader)、助手(helper)等,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网络设备是基站时,可以是宏基站,也可以微基站,小基站,或者杆站。网络设备可以是支持接收通过反射通信传输的数据的网络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无源终端设备、无源IoT终端设备、半无源终端设备、半无源IoT终端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机器类通信的终端设备等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支持反射通信的终端设备,比如标签。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设置于以上设备的芯片或芯片模组(或芯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本申请中将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设备及可设置于前述终端设备的芯片统称为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具有包络检波接收机的无源终端设备,无源IoT终端设备,半无源终端设备,半无源IoT终端设备,具有反向散射能力的终端设备,NR终端设备,NR基站/杆站/微站/小站,读写器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通信***的架构以及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文中以标签和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实际应用并不以标签和基站之间的通信为限制。
目前的通信技术中,基站可通过调整标签线路码码率M和反射信号调制符号的长度T。动态调整标签在载波内的反射信号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对于传统的上行调制方式OOK调制或者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调制来说,上行信号的频域信号的幅值关于反射信号中心频点对称,呈现关于中心频点上下边带对称的特性。
如表1所示,基站配置不同的调制符号长度(symbol duration)(或者上行信号电平的长度)和线路码码率M的配置。其中,单位电平长度(Tari)例如为3.125微秒(μs)。
表1
调制符号长度(n*Tari) 线路码码率M
64 1
32 2
16 4
8 8
4 16
不同配置下的上行信号频谱示意图如图2所示。可见,双边基带信号频移至不同的位置,并且因为符号长度和线路码码率的乘积保持不变,基带信号的上边带或者下边带的带宽保持不变。
因此,通过配置不同的调制符号长度和线路码码率,可实现基带信号载波内的移频,对于不同标签配置不同的参数组合,可以实现不同标签在不同的频域资源发送上行信号,但需要消耗不同的频域资源传输多标签的上行信号,并且通过配置的频域位置也有限,使得上行多标签的传输容量的提升受到限制,无法达到容量最大化的效果。因此有需求进一步通过码分方式实现更多标签的复用传输。例如,多用户间使用码分复用的常用码序列为哈达马(Hadamard)序列。Hadamard序列的构造按照如下准则:
其中H为基矩阵,例如H=[1],则此时构造的Hadamard矩阵为
此时对于上行码分复用,终端1可以使用序列[1 1];终端2可以使用序列[1-1],终端1和终端2发送信号时可叠加不同的正交序列,接收端接收到叠加的两用户数据,分别使用不同的本地序列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关,由于两用户间码序列相互正交性,可以有效的分别解调每个用户的数据。但是注意,两用户间使用的码序列间的正交性是建立在两用户发送上行信号是同步的,即不仅在相同的频域资源发送,还在基站解调时两用户信号到达时刻相同,在相同时域资源上进行叠加。
然而,由于低功耗低复杂度的限制,无源标签只可能有产生不太精准的低频时钟的能力,无法保证多个标签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基站侧达到严格的同步状态。因此,多个标签发送的上行信号分别到达基站侧的时间可能存在一定时间偏差,当多个标签采用现***分复用方式进行上行发送时,码序列之间的正交性被严重破坏,导致基站侧无法正确解调每个标签发送的上行信号,造成多用户传输性能大幅下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由终端装置实施。其中,终端装置可包括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组件。可选的,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标签,标签可以为被动标签、半被动标签、或主动标签。本申请中的组件例如可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处理单元或收发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此外,本申请可由多个终端装置执行,多个终端装置包括下文中的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还可包括更多的终端装置,如第三终端装置等。
下文中,以终端装置作为执行主体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第一终端装置确定第一序列。
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满足互补特性,其中,第二序列用于第二终端装置发送上行信号。
本申请中,序列A与序列B满足互补特性是指,序列A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集合A,序列B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集合B,其中,集合A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集合B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集合A和集合B满足:当滑动偏移值X非为零时,集合A中对应于滑动偏移值X的滑动自相关值与集合B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为零;以及,当滑动偏移值X为零时,集合A中对应于滑动偏移值X的滑动自相关值与集合B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非为零。
以BPSK调制方式为例,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序列A为[1 1 1 -1],序列B为[1 1 -11],序列A的滑动自相关值为[-1 0 1 4 1 0 -1],对应的偏移值为[-3 -2-1 0 1 2 3],序列B的滑动自相关值为[1 0 -1 4 -1 0 1],对应的偏移值为[-3 -2-1 0 1 2 3]。其中,每一个滑动自相关值为序列移动对应的偏移值之后,和原序列进行相关的计算结果。序列A的滑动自相关值和序列B的滑动自相关值之和为[0 0 0 8 0 0 0]。也就是说,序列A和序列B只有在偏移值为0时,序列A的滑动自相关值与序列B的滑动自相关值之和为8(非为零),其余移位值下自相关值之后均为零。因此可以得到,该序列A与该序列B满足互补特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序列可由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构成,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满足互补特性。其中,本申请不限制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在第一序列中的排序,例如,第一子序列在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位于第二子序列之前,或者,第二子序列在第一序列中的位置可位于第一子序列之前。同理,第二序列可由第三子序列和第四子序列构成,第三子序列和第四子序列之间满足互补特性。
举例来说,终端1使用的码序列A包括前半部分序列A1和后半部分序列A2。其中,前半部分序列A1和后半部分序列A2之间具有互补特性。即A2=A1*。本申请中,*表示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简称为互补序列),序列和互补序列之间满足互补特性。或者,前半部分序列A1和后半部分序列A2之间具有互补取反特性。其中,取反特性在BPSK调制方式下为:两序列对应元素取值互为相反数,比如1和-1;而在OOK调制方式下,两序列对应元素取值互为高低值相反,比如1和0。对于BPSK调制方式或者OOK调制方式,发送调制比特1对应的码序列和调制比特0对应的码序列是满足取反特性的,如发送调制比特1时对应的码序列为A,则在发送调制比特0时对应的码序列为A的取反序列
可选的,第一子序列和/或第二子序列分别由满足互补特性的两个码序列组成。以第一子序列为例,第一子序列可由第三子序列和第四子序列构成,其中,第三子序列和第四子序列满足互补关系。
例如,终端1使用的码序列的前半部分序列A1包括前半部分序列A11和后半部分A12,前半部分序列A11和后半部分序列A12之间具有互补特性,即A12=A11*。举例来说,第一序列为其中,S为基序列,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分别为[S S*]和/>又如,第一序列为[S S*]或/>即第一子序列为基序列S,第二子序列为基序列S的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S*,或者为基序列S的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又如,第一序列为[S*S]或/>即第一子序列为基序列S的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S*,或者为基序列S的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第二子序列为基序列。本申请中,/>表示对序列A取反,例如,BPSK调制下元素1取反后的值为-1,ASK调制下元素1取反后的值为0。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所举例的任一第一子序列在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与第二子序列在第一序列中的位置可以互换。
可选的,本申请中的基序列可以是1比特的元素,也可以是包含至少2比特元素的码序列,不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一序列可理解为基序列组(或者称为最小长度码序列组),基序列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序列(或最小长度码序列)。其中,基序列组或基序列可由网络设备定义或者配置,或者,基序列组或基序列也可以是协议定义的或者预定义的。其中,网络设备配置的方式可以是显示配置或隐式配置,不做具体要求。
可选的,可由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信息,并由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序列。其中,第一信息可用于配置或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使用第一序列生成第一信号。示例性的,第一信息可指示(或包括)第一序列、第一序列中的基序列、基序列的索引号、基序列的指示信息(如基序列所在的基序列组的索引号等)、所述第一序列所在的序列组索引号,或所述第一序列在序列组的索引号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以上第一信息可承载于RRC消息、MAC CE或DCI中。其中,如果该指示承载于DCI,该DCI可以用于调度PUSCH,或用于调度PDSCH和PUSCH,或用于调度Msg4消息,或用于调度寻呼消息。此外,第一信息也可以是终端装置通过预定义方式获得的,不具体限定。
举例来说,如果采用显示指示第一序列的方式,网络设备可在第一信息中携带第一序列。例如,第一序列为其中,S为基序列,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分别为[S S*]和/>即第一信息中可包含第一序列的完整序列。又如,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分别为[S*S]和/>
此外,如果采用隐式配置第一序列的方式,网络设备可在第一信息中携带基序列或基序列的指示信息、第一序列所在的序列组索引号,或所述第一序列在序列组的索引号中的至少一项。例如,基序列表示为S,第一序列为[S S*],当第一信息包括基序列时,第一信息可包括基序列S的完整序列;又如,当第一信息包括基序列的索引号时,第一信息可包括基序列S在基序列集合中的索引,因此第一终端装置可根据该索引从基序列集合中确定该基序列S;又如,当第一信息包括第一序列在序列组中的序列组索引时,第一终端装置可以根据该序列组索引从序列组中确定第一序列;又如,当第一信息包括序列组索引号时,第一终端装置可以从多个序列组中确定第一索引所在的序列组,进一步从该序列组包括的至少一个序列中确定第一序列。
可选的,第一信息还可包括根据基序列获得第一序列的组成方式和/或组成顺序,终端第一终端装置可根据组成方式和/或组成顺序,根据基序列获得第一序列。如果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信息或预定义确定根据基序列获得第一序列的组成方式和/或组成顺序,则第一终端装置只需要获知基序列即可确定第一序列。例如采用默认的或者配置的组成方式和组成顺序,第一序列为网络设备只需要通过第一信息指示S,则可以由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序列的组成方式和/或组成顺序获得完整的第一序列/>/>
本申请中,组成方式可以是指第一序列中所包含的根据基序列变换扩展得到的序列。例如,组成方式可指示将S或S*作为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的前半部分序列,或者,将S或S*作为第一子序列。组成顺序可以是指第一序列所包含的根据基序列变换得到的序列在第一序列中的排序。其中,根据基序列变换得到的序列可包括基序列本身、基序列的互补序列、基序列的取反序列,或基序列的互补序列的取反序列等。例如前面的示例,基序列表示为S,第一序列为[S S*],则组成方式可指示第一序列包括S和S*,组成顺序可指示S在S*之前。另外,第一序列也可以是[S*S],组成顺序可指示S在S*之后。
可选的,在S101之前,可由网络设备从序列集合中确定第一序列,并向第一终端装置指示第一序列。
另外,网络设备还可确定第二序列,并向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二序列。例如,当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时,网络设备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分别指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满足互补特性。或者也可以说,序列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序列之间满足互补特性。可以理解,序列集合可以是第一序列所在的序列组,也可以是多个序列组的集合。
可以理解,除包括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以外,本申请中的序列集合还可包括第三序列等,其中,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满足互补特性,且第三序列与第二序列满足互补特性。该第三序列可用于第三终端装置发送上行信号。第三序列可参见第二序列的描述,不再重复。
S102: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序列生成第一上行信号。
其中,第一终端装置可根据第一序列进行线路码编码获得第一上行信号。
可选的,本申请中可以由网络设备向终端装置配置,或者由终端装置根据预定义获得码序列和线路码的组合方式。作为码序列和线路码的组合方式之一,线路码以扩频因子为M的码序列为单位进行线路编码,也就是说,终端装置可以以第一序列为码片单位进行线路编码生成第一上行信号。或者,作为另一种码序列和线路码的组合方式,码序列每个码片单位为线路码的码序列,也就是说,终端装置可以以线路编码的码序列作为第一序列的码片单位生成第一上行信号。
以扩频因子M=2为例,网络设备配置的基序列组为S=[1 1]和S*=[1 -1],网络设备还可配置码序列组中基序列的组合方式为[S S*]和则M=4的码序列组中码序列为[11 1 -1]和[1 1 -1 1],M=8的码序列组中码序列为[1 1 1 -1 1 1 -1 1]和[1 1 1-1-1 -1 1 -1]。如果线路码以扩频因子为M,的码序列Q为单位进行线路编码,如M=2,且线路码为曼切斯特编码,则经过线路编码之后的码序列为/>或者/>如果扩频序列以每个码片以线路码的码序列为单位,如M=2,且线路码为曼切斯特编码,则码序列中每个1将替换成[1 -1]或者[-1 1]。
如果不考虑线路码和上述扩频码序列进行组合,扩频码码序列可能包括连续多个1或者多个0,对于ASK调制或OOK调制,连续1或者连续0的个数过多会影响网络设备进行时钟同步。为避免此现象,可选的,本申请可以在线路码码片单位引入上述扩频码序列或者在扩频码序列中引入线路码序列,来控制实际编码后连续1或者连续0的个数。但对于实际上行编码流程,也可能是先做扩频,再进行线路编码,同样可以达到提升覆盖的目的。
S103: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上行信号。
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信号。
可选的,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二序列发送第二上行信号,则网络设备还可接收该第二上行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第一上行信号使用的第一上行序列和第二上行信号使用的第二上行序列可以是由网络设备的同一下行信号配置或者指示发送的。例如,下行信号承载的可以是DCI信令或MAC CE信令或RRC信令,如MAC CE信令可以为ACK或者NACK信令;其中承载的信令中可以包括两个字段,第一字段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使用的第一序列,第二字段指示第二终端装置使用的第二序列。或者,第一上行信号使用的第一上行序列和第二上行信号使用的第二上行序列也可以是由网络设备的两个下行信号配置或者指示的。两个下行信号(如第一信令和第二信令)可以是两个DCI或两个MAC CE信令或两个RRC信令,如MAC CE信令可以为ACK或者NACK信令;其中,第一信令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使用的第一序列,第二信令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序列。此外,第一上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或者相同的频域资源。
作为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第一上行信号使用的第一上行序列和第二上行信号使用的第二上行序列可以是由网络设备的同一下行信号配置或者指示发送,但第一上行信号使用的第一上行序列和第二上行信号使用的第二上行序列是由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选择的。例如,下行信号承载的可以是DCI信令或者MAC CE信令或RRC信令或者寻呼信令,如MAC CE信令可以为承载查询功能的信令Query或者承载重复查询功能的信令QueryRep,该MAC CE信令触发第一终端装置根据自身的终端设备标识(UE ID)或者随机接入过程中产生的随机数序列选择使用的第一序列,同时触发第二终端装置根据自身的UEID或者随机接入过程中产生的随机数序列选择使用的第二序列。此外,第一上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或者相同的频域资源。
基于图3所示流程,第一终端装置可通过第一序列发送上行信号,此外,第二终端装置可通过第二序列发送上行信号,其中,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之间满足互补特性。基站在一定时间偏差的存在下,仍能通过滑动自相关值确定不同终端装置的上行信号时间边界,因此准确解调多个终端装置的上行信号,有效的提升上行多标签传输的性能。
假设标签1和标签2之间存在时间偏差(gap),时间偏差表示为d,且d=1,即gap为调制符号时间长度(或者称为码片(chip)的时间长度)。其中,标签1和标签2分别作为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此外,进一步假设标签1和标签2采用的序列分别如图4所示,即标签1采用的码序列(如第一序列)为[1 1 1 -1],标签2采用的码序列(如第二序列)为[1 1-1 1]。标签1发送的两个比特为[1 1],所以对应的发送序列为[1 1 1 -1 1 1 1 -1];标签2发送的两个比特为[1 1],所以对应的发送序列为[1 1 -1 1]。
基站使用码序列[1 1 1 -1]和接收到的标签1和标签2的叠加的数据进行滑动自相关,可以得到在标签1发送上行信号的起始时刻,相关值为7也就是非为零,因此确定该时刻为标签1发送上行信号的起始时刻。其中,码序列[1 1 1 -1]即网络设备针对标签1配置的第一序列。此外,当使用该码序列[1 1 1 -1]滑动到标签2发送上行信号的起始时刻,相关值为0。如图5所示,坐标轴中横坐标为时间,其中横坐标1个时间单位表示为码序列的1个码片的时间长度,纵坐标为滑动相关值,同样可以观察到,在标签1发送上行信号的起始时刻的码片(即码片0和4)之外,相关值均为0,因此网络设备根据该本地序列可以有效的检测到标签1发送信号发送两个比特对应码序列的起始时刻。得到两个起始时刻后,网络设备可以解码序列接着解调标签1发送的上行发送数据承载的比特信息。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包括执行以上方法所示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6至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装置和/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相关细节和效果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6所示,通信装置600包括处理单元610和通信单元620,其中通信单元620还可以为收发单元或输入输出接口等。通信装置600可用于实现上述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装置和/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在实现图3所示的由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的方法时,处理单元610可用于确定第一序列,并根据第一序列生成第一上行信号。通信单元620可用于发送第一上行信号。
可选的,通信单元620还可用于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
可选的,处理单元610可以以第一序列为码片单位进行线路编码生成第一上行信号,或者,可以以线路编码的码序列作为第一序列的码片单位生成第一上行信号。
在实现图3所示的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时,处理单元610可用于确定第一序列。通信单元620可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上行信号。
可选的,通信单元620还可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二上行信号。
可选的,通信单元620还可用于发送第一信息。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700可以是应用该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也可以是通信装置中的组件,或者是能够和通信装置匹配使用的装置。通信装置700可以是第一终端装置和/或网络设备。其中,该通信装置700可以为芯片***或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通信装置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2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710,输入输出接口可以包括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710可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装置进行通信,其功能可包括发送和/或接收。例如,通信装置700是芯片时,通过输入输出接口710与其他芯片或器件进行传输。处理器72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示例性的,处理器720可用于执行由处理单元610执行的动作,输入输出接口710可用于执行由通信单元620执行的动作,不再赘述。
可选的,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7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730和处理器72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720可能和存储器730协同操作。处理器720可能执行存储器7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730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7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800,用于实现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800可以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也可以是通信装置中的组件,或者是能够和通信装置匹配使用的装置。通信装置800可以是第一终端装置和/或网络设备。其中,该通信装置800可以为芯片***或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通信装置800可包括:输入接口电路801、逻辑电路802和输出接口电路803。
可选的,以该装置用于实现接收端的功能为例,输入接口电路801可用于执行上述由通信单元620执行的接收动作,输出接口电路803可用于执行上述由通信单元620执行的发送动作,逻辑电路802可用于执行上述由处理单元610执行的动作,不再赘述。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描述的通信装置所执行的操作和功能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用芯片或集成电路来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其包括前述的第一终端装置和/或网络设备。例如,该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如图3所示方法。此外,该通信***还可包括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二终端装置,第二终端装置所执行的动作可参照第一终端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分布式***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装置确定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满足互补特性,所述第二序列用于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二上行信号,所述互补特性满足以下条件:所述第一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一集合,所述第二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二集合,所述第一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所述第二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当第一滑动偏移值非为零时,所述第一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为零;当第一滑动偏移值为零时,所述第一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非为零;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生成第一上行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由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组成,所述第一子序列和所述第二子序列满足所述互补特性;和/或,
所述第二序列由第三子序列和第四子序列组成,所述第三子序列和所述第四子序列满足所述互补特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或者配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使用所述第一序列生成第一上行信号。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的基序列;
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的基序列的索引号或者基序列所在的基序列组的索引号;
所述第一序列所在的序列组索引号;
所述第一序列在序列组的索引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根据所述基序列获得所述第一序列的组成方式和/或组成顺序。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由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子序列为所述基序列,所述第二子序列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或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或者
所述第一子序列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或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所述第二子序列为所述基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子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子序列之前,或者,所述第一子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子序列之后。
7.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生成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装置以所述第一序列为码片单位进行线路编码生成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或者,
所述终端装置以线路编码的码序列作为所述第一序列的码片单位生成所述第一上行信号。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满足互补特性,所述第一序列用于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上行信号,所述第二序列用于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二上行信号,所述互补特性满足以下条件:所述第一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一集合,所述第二序列的滑动自相关值属于第二集合,所述第一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所述第二集合中的任一滑动自相关值对应于一个滑动偏移值;当第一滑动偏移值非为零时,所述第一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为零;当第一滑动偏移值为零时,所述第一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偏移值的滑动自相关值的和非为零;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一上行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所述第二上行信号。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由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组成,所述第一子序列和所述第二子序列满足所述互补特性;和/或,
所述第二序列由第三子序列和第四子序列组成,所述第三子序列和所述第四子序列满足所述互补特性。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或者配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使用所述第一序列生成第一上行信号。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的基序列;
所述第一序列包括的基序列的索引号或者基序列所在的基序列组的索引号;
所述第一序列所在的序列组索引号;
所述第一序列在序列组的索引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根据所述基序列获得所述第一序列的组成方式和/或组成顺序。
15.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由第一子序列和第二子序列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子序列为所述基序列,所述第二子序列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或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或者
所述第一子序列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或为和所述基序列满足互补特性的序列的取反序列,所述第二子序列为所述基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子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子序列之前,或者,所述第一子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子序列之后。
16.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令,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所述存储器或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9-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1525191.4A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8119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5191.4A CN118119020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130125 WO2024114313A1 (zh) 2022-11-30 2023-11-0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5191.4A CN118119020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19020A true CN118119020A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1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5191.4A Pending CN118119020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19020A (zh)
WO (1) WO20241143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4749B2 (en) * 2006-09-01 2014-06-17 Intermec Ip Corp. RFID tags with CDMA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CN101281587B (zh) * 2007-07-26 2010-06-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射频识别阅读方法和应答方法
CN103636245A (zh) * 2011-09-30 2014-03-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协作多点***中的上行信号传输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CN107819542B (zh) * 2017-11-09 2019-06-21 陕西外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分复用的光标签共享方法及设备
CN113383593B (zh) * 2019-02-03 2023-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5379510A (zh) * 2021-05-18 202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14313A1 (zh) 2024-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1909B2 (en) Scrambling code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U273250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US11323973B2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8768599B (zh) 上行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RU2770685C1 (ru)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CN10834777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514517A (zh) 用于noma异步传输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US1184889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787711B (zh) 一种mcs索引表格配置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110513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information in an OFDM system
CN110583007B (zh) 广播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132339B (zh) 用于确定资源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1502885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recep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7872254B (zh) 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28243A1 (zh) 一种发送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解调方法和装置
CN108811052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检测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KR20210135549A (ko) 비면허 스펙트럼에 대한 pdsch의 자원 매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8123785A (zh) 通信方法及***
US20190305902A1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983742B (zh) 在无线通信***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WO2018228460A1 (zh)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处理方法与装置
JP2022516979A (ja) Dmrs送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CN11811902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95007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6719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