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1594A - 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交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1594A
CN118101594A CN202410186606.2A CN202410186606A CN118101594A CN 118101594 A CN118101594 A CN 118101594A CN 202410186606 A CN202410186606 A CN 202410186606A CN 118101594 A CN118101594 A CN 118101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frame
switch
por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66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召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nzhe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nzhe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nzhe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nzhe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866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015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01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15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交换机***,包括:第一交换机芯片;若干第二交换机芯片,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均具有分布交换模式入向端口和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当以太网转发帧通过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传输时,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中的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在所述以太网转发帧中生成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用于指向所述以太网转发帧的出向。所述交换机***无须每个交换机芯片都花费时间查找以太网转发帧的出向,能够提升整个交换机***的转发效率。

Description

交换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领域,涉及一种交换机,特别是涉及一种交换机***。
背景技术
交换机的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LAG)和多交换机链路聚合组(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MC-LAG),是在数据中心中常用的用于扩大当条链路带宽,提高网络连接可靠性,简化数据中运维的技术。LAG和MC-LAG技术在传统的网络架构和SDN中均有广泛应用,其通过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链路捆绑成为一个逻辑链路,捆绑后的链路带宽是每个独立链路的带宽总和。多个链路互为备份,当有一条链路断开,流量会自动在剩下链路间重新分配。MC-LAG的交换机之间互相组成备份,当一台交换机宕机的时候,流量会切换到另一台交换机。通过逻辑抽象,减少了网络管理员需要管理的交换机台数,减少了配置管理工作量。
在当前交换机的分布式架构中,由于各交换机都需要花费时间查找以太网转发帧的出向以实现转发,这种转发方式显然会对整体交换机***的转发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当前的交换机***存在着转发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换机***,用于解决目前的交换机***存在的转发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交换机***,包括:第一交换机芯片;若干第二交换机芯片,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均具有分布交换模式入向端口和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当以太网转发帧通过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传输时,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中的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在所述以太网转发帧中生成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转发帧的出向。
在所述交换机***中,只需要第一个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在所述以太网转发帧中生成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后面的交换机芯片即可根据该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直接进行转发,无须每个交换机芯片都花费时间查找以太网转发帧的出向,能够提升整个交换机***的转发效率。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包括:第一源标记模式字段、第一源设备字段、来源标识字段、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第一指示符字段、第一优先级字段和第一标识符字段。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来源标识字段为第一源端口字段或源链路聚合组字段,当所述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的值为0时,所述来源标识字段为所述第一源端口字段,所述第一源端口字段用于表示原始源端口号,当所述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的值为1时,所述来源标识字段为所述源链路聚合组字段,所述源链路聚合组字段用于表示所述以太网转发帧输入或通过的第一个链路聚合组的标识号。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还包括交换机芯片与处理器间的管理端口,所述管理端口能够作为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当需要进入处理器的控制帧通过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出口时,所述需要进入处理器的控制帧中被生成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能够使得交换机芯片中的普通网络端口成为第2层策略镜像的最终目标。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包括:第二源标记模式字段、第二源设备字段、第二源端口字段、需要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的类型字段、第二指示符字段、第二优先级字段和第二标识符字段。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需要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的类型字段值包括以下字段值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目的地址为管理类报文的提取的重定向帧上;第二帧类型字段,用于表示放置在远程管理响应帧上;第三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或组播监听者发现协议陷阱的重定向帧上;第四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第2层策略陷阱的重定向帧上;第五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地址解析协议镜像的镜像帧或复制帧上;第六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第2层策略镜像的镜像帧或复制的帧上;第七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代码为路由操作的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第八帧类型字段值,用于作为保留字段值。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处理器出口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时,所述处理器在所述来自处理器的控制帧中生成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能够使得将所述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传输至交换机芯片的任意端口。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包括:目标标记模式字段、目标设备字段、目标端口字段、第三指示符字段、第三优先级字段和第三标识符字段。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字段用于定义所述目标设备的编号,所述目标端口字段用于定义所述目标端口的编号。
如上所述,本申请所述交换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所述交换机***中,只需要第一个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在所述以太网转发帧中生成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后面的交换机芯片即可根据该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直接进行转发,无须每个交换机芯片都花费时间查找以太网转发帧的出向,能够提升整个交换机***的转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在以太网帧中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在以太网帧中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在以太网帧中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交换机***
110 第一交换机芯片
120 第二交换机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交换机***10包括:第一交换机芯片110;若干第二交换机芯片120,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120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110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110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120均具有分布交换模式入向端口和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当以太网转发帧通过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传输时,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中的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在所述以太网转发帧中生成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转发帧的出向。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即为所述分布交换模式入向端口或所述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所述交换机***10中的交换机芯片即为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110或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120,所述分布交换模式入向端口和所述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可以为同一个端口,也可以为两个端口,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明确限制。此外,图2中交换机芯片中分布交换模式端口的数量仅用于示例,本实施例对其数量并不明确限制。所述分布交换模式进向端口和所述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中的进向和出向主要是相对于以太网帧的进出向而定,若以太网帧从分布交换模式端口进入到交换机芯片,则该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可以视为所述分布交换模式入向端口,若以太网帧从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出口至另一交换机芯片,则该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可以视为所述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
可选地,所述以太网转发帧即可以指的是需要转发的以太网帧。
可选地,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可以表示为DSM(Distributed Switch Mode,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当所述交换机***10开启分布式交换架构时,所述交换机***中交换机芯片互联的端口以及交换机芯片与CPU间的管理端口都可被开启分布交换模式,当开启分布交换模式后,对应的端口间传输的以太网帧都可被***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即DSM标签。在所述交换机***中,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可以被视为内部口,非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可以被视为面板口。
可选地,所述交换机***可以为分布式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为以太网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可以视为所述分布式交换机***中的根芯片,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可以视为所述交换机***中的子芯片,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也可以指的是高速交换机芯片,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也可以指的是低速交换机芯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110还包括交换机芯片与处理器间的管理端口,所述管理端口能够作为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所述管理端口也可被视为上联口,将所述交换机***中交换机芯片相连的口也可被视为级联口,该处理器可以为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并不是由其中的一个第一交换机芯片或第二交换机芯片完成整个***的所有管理和控制功能,而是由所有的交换机芯片共同完成这些功能。
可选地,所述以太网转发帧可以为表1表示:
preamble DA SA Length/Type Data FCS
表1
其中,所述以太网转发帧中的preamble字段为前导码字段,用于表示包括7个字节的“0x55”,用于同步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确定数据帧的开始,DA(DestinationAddress,目的地址)为六个字节数据,用于表示目的节点的MAC地址,SA(Source Address,源地址)为六个字节数据,用于表示源节点的MAC地址,即数据帧的发送方。Length/Type表示长度/类型,为两个字节数据,Data表示用户数据,可以为46-1500字节数据,FCS(FrameCheck Sequence,帧校验序列),用于校验损坏的帧,可以为4个字节。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可以生成在源地址和类型之间,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包括:第一源标记模式字段、第一源设备字段、来源标识字段、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第一指示符字段、第一优先级字段和第一标识符字段。根据所述第一源设备字段、所述来源标识字段,可以使得所述交换机***及时获取源端口的内存使用量,从而避免该源端口出现报文拥塞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来源标识字段为第一源端口字段或源链路聚合组字段,当所述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的值为0时,所述来源标识字段为所述第一源端口字段,所述第一源端口字段用于表示原始源端口号,当所述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的值为1时,所述来源标识字段为所述源链路聚合组字段,所述源链路聚合组字段用于表示所述以太网转发帧输入或通过的第一个链路聚合组的标识号。所述源端口号在上文所述的源设备上,所述原始源端口号例如可以为0x00表示端口0,0x01表示端口1,0x02表示端口2,0x03表示端口3等,当所述第一源设备字段的值表示源设备1、所述原始源端口号表示端口0时,原始源端口号即为源设备1上的端口0。所述链路聚合组的标识号即可以指的是该链路聚合组的ID。
可选地,在所述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中,当该字段值为0时,表示该帧最初进入非链路聚合组端口,并且该帧从未通过链路聚合组端口,当该字段值为1时,表示该帧最初进入链路聚合组端口,或该帧通过作为链路聚合组端口的分布交换模式端口。
可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源标记模式字段即图3中的Src_Tagged和所述第一源设备字段即图3中的Src_Dev均可以在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23-bit31之间,所述第一源设备字段在所述第一源标记模式的相邻的低位bit上,所述来源标识字段即图3中的Src_port/Src_LAG_ID和所述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即图3中的Src_is_LAG均可以在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16-bit23之间,所述第一优先级字段即图3中的PRI可以在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12-bit15之间,占3个比特,所述第一标识符字段即图3中的VID字段可以在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0-bit11之间,图3中的FDSMTAG标签即可以为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
可选地,所述第一源标记模式即分布交换模式标记放置在标准IEEE帧中在框架中的标签,标准IEEE标签包含0x8100以太类型。这个比特只有当帧来自正常网络端口时才能设置为1,其中802.1Q被启用并且如果该帧是IEEE标记的。这个比特如果帧进入提供商端口,或者进入了禁用802.1Q模式的正常网络端口,即使帧为IEEE标记,即正在使用基于端口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在这些情况下,分布交换模式标记为添加到框架中,使框架的其余内容保持不变。
可选地,所述第一源设备字段的值即比特用于定义帧首先进入的原始源设备的编号,即帧在切换到内部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之前从正常网络进入的第一个设备,这些位来自源设备的DeviceNumber寄存器即设备编号寄存器,所述设备可以为交换机芯片设备。
可选地,如果帧最初进入交换机上的正常网络端口时被IEEE标记,则所述第一指示符字段的值是原始帧的规范格式指示符位,如果帧在最初进入交换机上的提供者端口时被提供者标记,则所述第一指示符字段的值是原始帧的丢弃合格指示符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优先级字段的值为该帧的优先级由该帧进入的最后一个设备的入口规则确定,该帧可以指的是所述以太网转发帧。
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符字段的值为该帧的VLAN标识符由该帧输入的最后一个设备的入口规则确定,该帧可以指的是所述以太网转发帧。
可选地,当需要进入处理器的控制帧通过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出口时,所述需要进入处理器的控制帧中被生成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能够使得交换机芯片中的普通网络端口成为第2层策略镜像的最终目标。其中,所述普通网络端口可以指的是交换机芯片中不管理CPU连接的端口。
当处理器运行生成树协议时,或者它需要交换机来执行IGMP(Internet Group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或MLD(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组播监听者发现协议)监控,或者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镜像时,处理器必须接收一些特殊帧,这些特殊帧即为所述需要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当交换机设备被配置为检测特殊帧,并且这些帧从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例如CPU的端口出口时,在这些帧上加上相应的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即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在使用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将多个设备连在一起的环境中,中间设备将接收带有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帧,这些帧未经修改的从中间设备发送,它们从CPU目的端口寄存器定义的端口出口,除非帧的CPU代码=0x5,否则它将从镜像目的端口寄存器定义的端口出口,这允许将第2层策略镜像从管理CPU连接的端口定向到其他端口,普通网络端口可以成为第2层政策镜像的最终目标。其中,CPU目的端口寄存器也可以表示为CPU Dtest寄存器,所述镜像目的端口寄存器也可以表示为MirrorDest寄存器。
可选地,所述需要进入处理器的控制帧的帧格式可以与表1一致,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可以生成在源地址和类型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包括:第二源标记模式字段、第二源设备字段、第二源端口字段、需要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的类型字段、第二指示符字段、第二优先级字段和第二标识符字段。
可选地,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源标记模式字段即图4中的T和所述第二源设备字段即图4中的Src_Dev均可以在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23-bit31之间,所述第二源设备字段可以在所述第二源标记模式字段的相邻的低位bit上,所述第二源端口字段即图4中的Src_port和所述进行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的类型即图4中的Code在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16-bit23之间,所述第二优先级字段即图4中的PRI可以在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12-bit15之间,占3个比特,所述第二标识符字段即图4中的VID字段可以在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0-bit11之间,图4中的ToCPUDSMTAG标签即可以为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
可选地,所述需要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的类型字段值包括以下字段值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目的地址为管理类报文的提取的重定向帧上;第二帧类型字段,用于表示放置在远程管理响应帧上;第三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或组播监听者发现协议陷阱的重定向帧上;第四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第2层策略陷阱的重定向帧上;第五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地址解析协议镜像的镜像帧或复制帧上;第六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第2层策略镜像的镜像帧或复制的帧上;第七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代码为路由操作的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第八帧类型字段值,用于作为保留字段值。所述来自目的地址为管理类报文的提取的重定向帧也可以表示为来自己DA MGMT Trapping的重定向帧上,所述放置在来自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或组播监听者发现协议陷阱的重定向帧上也可以表示为放置在来自IGMP/MLD陷阱的重定向帧上,所述放置在来自地址解析协议镜像的镜像帧或复制帧上也可以表示为来自ARP镜像的镜像或复制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帧类型字段值表示为0x0,所述第二帧类型字段值表示为0x1,所述第三帧类型字段值表示为0x2,所述第四帧类型字段值表示为0x3,所述第五帧类型字段值表示为0x4,所述第六帧类型字段值表示为0x5,所述第七帧类型字段值表示为0x6,所述第八帧类型字段值表示为0x7。
可选地,如果帧最初进入交换机上的正常网络端口时被IEEE标记,则所述第二指示符字段的值是原始帧的规范格式指示符位,如果帧在最初进入交换机上的提供者端口时被提供者标记,则所述第二指示符字段的值是原始帧的丢弃合格指示符位,所述第二优先级字段的值为该帧的优先级由该帧进入的最后一个设备的入口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标识符字段的值为该帧的VLAN标识符由该帧输入的最后一个设备的入口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源设备字段的值即比特用于定义帧首先进入的原始源设备的编号,所述第二源端口字段的值用于表示源端口号,所述第二源标记模式字段即分布交换模式标记放置在标准IEEE帧中在框架中的标签,该帧可以指的是所述需要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
可选地,当所述处理器出口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时,所述处理器在所述来自处理器的控制帧中生成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能够使得将所述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传输至交换机芯片的任意端口。所述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例如可以为BPDU帧。
当处理器运行生成树协议或其他协议时,它需要将一些特殊帧例如所述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传输到交换机的任意端口上,所述第三交换模式标签即可用于实现将所述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传输至交换机芯片的任意端口。
可选地,所述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的帧格式可以与表1一致,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可以生成在源地址和类型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包括:目标标记模式字段、目标设备字段、目标端口字段、第三指示符字段、第三优先级字段和第三标识符字段。
可选地,请参阅图5,所述目标标记模式字段即图5中的T和所述目标设备字段即图5中的Trg_Dev均可以在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中的bit23-bit31之间,所述目标设备字段可以在所述目标标记模式字段中相邻的低位比特上,所述目标端口即图5中的Trg_Port可以在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中的bit16-bit23之间,所述第三优先级字段即图5中的PRI可以在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12-bit15之间,占3个比特,所述第三标识符字段即图5中的VID字段可以在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bit0-bit11之间。图5中的FromCPUDSMTAG标签即指的是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
可选地,所述目标标记模式字段允许处理器定义该帧是否要离开IEEE Tagged的目标端口,如果该比特被设置为1,则该帧以适当的IEEE 802.3ac标签离开目标端口,即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的前两个八位字节被转换为0x8100 Ether类型,并且该帧的C比特在PRI和VID比特之间移动。如果该位被清除为零,则该帧离开目标端口Untagged(未标记),即4字节分布交换模式标记将从该帧中移除。
可选地,所述目标设备字段中的位用于定义目标设备的编号,对单芯片交换机使用0x00(假设全局1中芯片的DeviceNumber偏移0x1C=0x0)。所述来自处理器的控制帧从一个芯片传递到另一个芯片(使用设备映射表定义的交换机端口,全局2偏移0x06),直到帧找到一个芯片,其中帧的Trg_Dev字段与芯片的DeviceNumber寄存器匹配。
可选地,所述目标端口字段中的位用于定义目标端口的编号,例如将0x00用于端口0,将0x01用于端口1,将0x02用于端口2等。所述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将退出目标设备上的目标端口。
可选地,如果帧最初进入交换机上的正常网络端口时被IEEE标记,则所述第三指示符字段的值是原始帧的规范格式指示符位,如果帧在最初进入交换机上的提供者端口时被提供者标记,则所述第三指示符字段的值是原始帧的丢弃合格指示符位,该帧可以指的是所述来自处理器的控制帧。
可选地,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中第三优先级字段中的位用于指示这些帧要切换到哪个出口队列,除非被优先级覆盖表覆盖(全局2偏移0x0F)。如果帧超出目标端口Tagged(标记),则所有三个优先级位都用作帧的IEEE标记优先级。
可选地,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中的第三标识符字段中的位用于表示帧的VLAN标识符,这些位在帧上的开关内部被忽略。仅当帧偏离目标端口Tagged(标记)时,它们才用作帧的IEEE VID。
可选地,所述第一源标记模式字段、所述第二源标记模式字段、所述第一源设备字段、所述第二源设备字段、所述第一源端口字段和所述第二源端口字段中的第一、第二仅用于使源标记模式字段、源设备字段、源端口字段在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和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中区分。同理,所述第一指示符字段、所述第二指示符字段、所述第三指示符字段、所述第一优先级字段、所述第二优先级字段、所述第三优先级字段、所述第一标识符字段、所述第二标识符字段和所述第三标识符字段仅用于使指示符字段、优先级字段和标识符字段在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和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中区分。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或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单元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例如,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单元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设备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
上述各个附图对应的流程或结构的描述各有侧重,某个流程或结构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流程或结构的相关描述。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交换机芯片;
若干第二交换机芯片,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和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均具有分布交换模式入向端口和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当以太网转发帧通过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传输时,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中的分布交换模式出向端口在所述以太网转发帧中生成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用于指示所述以太网转发帧的出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包括:第一源标记模式字段、第一源设备字段、来源标识字段、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第一指示符字段、第一优先级字段和第一标识符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源标识字段为第一源端口字段或源链路聚合组字段,当所述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的值为0时,所述来源标识字段为所述第一源端口字段,所述第一源端口字段用于表示原始源端口号,当所述链路聚合组来源标识字段的值为1时,所述来源标识字段为所述源链路聚合组字段,所述源链路聚合组字段用于表示所述以太网转发帧输入或通过的第一个链路聚合组的标识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还包括交换机芯片与处理器间的管理端口,所述管理端口能够作为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当需要进入处理器的控制帧通过所述分布交换模式端口出口时,所述需要进入处理器的控制帧中被生成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能够使得交换机芯片中的普通网络端口成为第2层策略镜像的最终目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包括:第二源标记模式字段、第二源设备字段、第二源端口字段、需要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的类型字段、第二指示符字段、第二优先级字段和第二标识符字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需要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的类型字段值包括以下字段值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目的地址为管理类报文的提取的重定向帧上;第二帧类型字段,用于表示放置在远程管理响应帧上;第三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或组播监听者发现协议陷阱的重定向帧上;第四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第2层策略陷阱的重定向帧上;第五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地址解析协议镜像的镜像帧或复制帧上;第六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放置在来自第2层策略镜像的镜像帧或复制帧上;第七帧类型字段值,用于表示代码为路由操作的进入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第八帧类型字段值,用于作为保留字段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处理器出口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时,所述处理器在所述来自处理器的控制帧中生成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能够使得将所述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帧传输至交换机芯片的任意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布交换模式标签包括:目标标记模式字段、目标设备字段、目标端口字段、第三指示符字段、第三优先级字段和第三标识符字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设备字段用于定义所述目标设备的编号,所述目标端口字段用于定义所述目标端口的编号。
CN202410186606.2A 2024-02-20 2024-02-20 交换机*** Pending CN1181015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6606.2A CN118101594A (zh) 2024-02-20 2024-02-20 交换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6606.2A CN118101594A (zh) 2024-02-20 2024-02-20 交换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1594A true CN118101594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49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6606.2A Pending CN118101594A (zh) 2024-02-20 2024-02-20 交换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15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6146B2 (en) Flooding reduction method
US876774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arent LAN services in a packet network
JP3695447B2 (ja) 仮想lan接続機器
US7161948B2 (en) High speed protocol for interconnecting modular network devices
JP5054056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コアスイッチ、エッジスイッチ、データ中継方法
US7643424B2 (en) Ethernet architecture with data packet encapsulation
US7586915B1 (en) Technique for coupling entities via virtual ports
US11876879B2 (en) Message handler
US8774179B1 (en) Member link status change handling for aggregate interfaces
US7830892B2 (en) VLAN translation in a network device
US20040022245A1 (en) Infiniband router having an internal subnet architecture
US10284471B2 (en) AIA enhancements to support lag networks
GB2343816A (en) VLAN tag header modification
PT2001172E (pt) Método, sistema e dispositivo de troca e encaminhamento da técnica ethernet
US8428062B2 (en) Network provider bridge MMRP registration snooping
CN106416148A (zh) 网络控制方法、网络***、装置和程序
US7778255B2 (en) Frame transfer method and frame transfer device
JP5772568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677854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roughput of a rules checker logic
US9258222B2 (en) Implementing a shortest path bridging (SPB) network using a virtual routing and forwarding (VRF) identifier
JP2004159019A (ja) 拡張vlanタグswap方式
US20110222541A1 (en) Network System, Edge Node, and Relay Node
JP2004032006A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18101594A (zh) 交换机***
WO2021164245A1 (zh) 负载分担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