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55947A - 联合治疗血液肿瘤的抗cd47抗体 - Google Patents

联合治疗血液肿瘤的抗cd47抗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55947A
CN118055947A CN202280062493.4A CN202280062493A CN118055947A CN 118055947 A CN118055947 A CN 118055947A CN 202280062493 A CN202280062493 A CN 202280062493A CN 118055947 A CN118055947 A CN 118055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mino acid
acid sequence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24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安琪
张喜全
于鼎
吕鹏
王训强
田心
陈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a 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Nanjing Shun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a 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Nanjing Shun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a 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Nanjing Shun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a 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55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559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涉及联合治疗血液肿瘤的抗CD47抗体。提供了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提供了一种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还提供了包含抗CD47抗体以及第二治疗剂的药物组合及试剂盒。

Description

联合治疗血液肿瘤的抗CD47抗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抗CD47抗体与第二治疗剂的抗血液肿瘤用途及药物组合。
背景技术
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个物种和各个组织之间的跨膜糖蛋白,也被称为整合素相关蛋白,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成员。抑制性受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是CD47的配体之一,CD47结合在SIRPα的NH2末端IgV样结构域。SIRPα主要表达于髓系来源的细胞,包括巨噬细胞、粒细胞、DC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它们的前体,包括造血干细胞。CD47表达和/或活性已经牵涉许多疾病和病症。多项不同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都高表达CD47。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结合,释放“别吃我”(don’t eat me)的信号,从而导致肿瘤组织浸润区的巨噬细胞不但同肿瘤细胞和谐相处,而且还会通过促进肿瘤内血管增殖,抑制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促进肿瘤细胞扩增和生长。目前已有针对CD47-SIRPαaxis的药物例如抗CD47抗体进入临床试验。
目前针对癌症特别是血液肿瘤的治疗仍有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抗CD47抗体以及第二治疗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治疗血液肿瘤的药物组合,其包含抗CD47抗体以及第二治疗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的第二治疗剂选自去甲基化剂、抗CD20抗体、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为本文所提供的抗CD47抗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的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本文抗CD47抗体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骨髓瘤的药物中的用途。还提供了治疗受试者的骨髓瘤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文的抗CD47抗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抗CD47抗体对小鼠生存率的影响。
图2为抗CD47抗体单次给药后小鼠体重随时间的变化。
图3为抗CD47抗体单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小鼠体重变化率。
图4为抗CD47抗体单次给药后小鼠RBC随时间的变化。
图5为抗CD47抗体单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小鼠RBC变化率。
图6为抗CD47抗体单次给药后小鼠HGB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图7为抗CD47抗体单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小鼠HGB变化率。
图8为抗CD47抗体、阿扎胞苷单用或二者联用后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OLM-16小鼠皮下移植瘤肿瘤体积的变化。
图9为抗CD47抗体、利妥昔单抗单用或二者联用后人B细胞淋巴瘤Daudi小鼠皮下移植瘤肿瘤体积的变化。
发明详述
术语
术语“抗体”以其最广义使用,并且涵盖各种抗体结构,涵盖各种结构的天然抗体和人工抗体,包括但不限于单克隆抗体、单特异性抗体、多特异性抗体(例如双特异性抗体、三特异性抗体等)、单链抗体、抗体片段等,只要它们展现出期望的抗原结合活性。抗体可以是完整抗体。抗体片段指完整抗体以外的分子,其包含完整抗体的部分,该部分结合该完整抗体所结合的抗原。抗体片段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Fv、Fab、Fab'、Fab’-SH、F(ab')2、单链抗体分子(例如scFv)和单结构域抗体。
术语“同种型”是指由重链恒定区基因编码的抗体种类。
术语“嵌合抗体”是下述抗体:所述抗体具有衍生自一种物种的重链可变区的至少一部分和轻链可变区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衍生自另一物种的恒定区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嵌合抗体可以包含鼠类可变区和人恒定区。
“人源化抗体”是下述抗体:所述抗体含有衍生自非人抗体的互补决定区(CDR);和衍生自人抗体的 框架区以及恒定区。例如,本文提供的结合CD47的人源化抗体可以包含衍生自一种或多种鼠类抗体的CDR以及人框架区和恒定区。
术语“可变结构域”或“可变区”是指抗体的涉及该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结构域。例如天然四链抗体(例如来源于人、鼠等)具有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来源于骆驼科或鲨鱼等动物的仅重链抗体具有单可变结构域。大多数情况下,天然抗体的每个可变结构域基本上由四个“框架区”和三个“互补决定区”组成。四个框架区分别称为框架区1(FR1)、框架区2(FR2)、框架区3(FR3)、及框架区4(FR4);所述框架区由本领域及下文中分别称为互补决定区1(CDR1)、互补决定区2(CDR2)及互补决定区3(CDR3)的三个互补决定区(CDR)间隔开。因此,可变结构域的一般结构可如下表示为:FR1-CDR1-FR2-CDR2-FR3-CDR3-FR4。一个具体的例子,重链可变区的一般结构可如下表示为:FR1-HCDR1-FR2-HCDR2-FR3-HCDR3-FR4。一个具体的例子,轻链可变区的一般结构可如下表示为:FR1-LCDR1-FR2-LCDR2-FR3-LCDR3-FR4。可变结构域因具有抗原结合位点而赋予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
“CDR”(互补决定区),也称为“高变区”(HVR),通常是指在序列上高度可变和/或形成结构限定的环的抗体可变区的每个区域。天然四链抗体通常包含六个CDR,三个在重链可变区中,分别为重链CDR1(HCDR1)、重链CDR2(HCDR2)和重链CDR3(HCDR3),另外三个在轻链可变区中,分别为轻链CDR1(LCDR1)、轻链CDR2(LCDR2)和轻链CDR3(LCDR3)。仅重链抗体或单可变结构域通常具有三个CDR(CDR1、CDR2和CDR3)。
当前有许多方法来划分定义CDR。其中,Kabat定义基于序列可变性划分CDR,并且是最常用的(Elvin A.Kabat,et al,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而Chothia定义则基于结构环的位置(Cyrus Chothia,et al,Canonical Structures for the Hypervariable Regions of Immunoglobulins,J.Mol.Biol.196:901-917(1987))。AbM定义是Kabat定义和Chothia定义之间的折衷方案,并且被Oxford Molecular的AbM抗体建模软件使用。“接触(contact)”定义CDR的基础是对可用的复合物晶体结构的分析。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基于不同的方法划分定义获得的同一抗体可变区的CDR的边界可能有所差异,即不同方法划分定义的同一抗体可变区的CDR序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涉及用本发明某些划分定义的具体CDR序列限定抗体时,所述抗体的范围还涵盖了转换为其他任意定义(例如Chothia、AbM定义等)的CDR序列限定的抗体。
术语“框架区”(FR)是除了本文定义的CDR残基之外的那些可变结构域的氨基酸残基。
术语“分离的”是指已经从其天然环境中分离的目标化合物(例如,抗体或核酸)。
如本文所用,术语“EC50”是指有效浓度,抗体的50%最大应答。如本文所用,术语“IC50”是指抑制浓度,抗体的50%最大应答。EC50和IC50两者均可以通过ELISA或FACS分析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方法进行测量。
术语“K D”在用于本文时指平衡解离常数,以摩尔浓度(M)表示。抗体的K D值可以使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测定。一种优选的测定抗体K D的方法是使用表面等离振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更优选使用生物传感器***,例如Biacore***。
如本文所用,术语“受试者”包括任何人类或非人动物。术语“非人动物”包括所有的脊椎动物,例如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诸如非人灵长类、绵羊、犬、锚、马、牛、鸡、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受试者是人。除非标明,术语“患者”或“受试者”可以互换使用。
术语“血液恶性肿瘤”、“血液肿瘤”和“血液癌症”在本文中以最广泛的含义互换使用,并且是指由造血***细胞引起的所有阶段和所有形式的癌症。
术语“治疗”指试图改变治疗个体中疾病的自然进程,并且可以是为了预防或在临床病理学的过程期间实施的临床干预。治疗的期望效果包括但不限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复发,缓解症状,降低疾病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病理学后果,预防转移,减缓疾病进展率,改善或减轻疾病状态,及消退或改善的预后。
如本文所用,术语“治疗有效量”是指向受试者提供治疗性益处所必需的化合物、组合物或药物组合的量。
术语“非固定组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组分作为独立的实体(例如药物组合物、制剂)同时、并行或依序且无具体时间限制地给予受试者,其中所述给予受试者的活性成分达到治疗有效量水平。非固定组合可列举的例子是鸡尾酒疗法,例如给予3种或以上之活性组分。在非固定组合中,所述各个活性组分可以作为完全独立的药物组合物进行包装、销售或给药。
术语“固定剂量”是指不考虑患者的体重或体表面积(BSA)施用给患者的剂量。因此将固定剂量规定为药剂(例如,抗CD47抗体)的绝对量,而不是规定为例如mg/kg剂量;例如,80kg人和100kg人将 接受相同剂量的抗体(例如,800mg抗CD47抗体)。与固定剂量不同的方式,还可以按照患者的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给药剂量进行给药,例如按照患者的体重以0.5mg/kg-70mg/kg的剂量给药。
术语“单剂量”是指含有一定量药品的最小包装单元,例如一盒药有七粒胶囊,则每个胶囊为单剂量;或者每瓶注射液为单剂量。在本文中,术语“单剂量”和“单位剂量”具有相同的含义,并可互换使用。
“药物组合物”是指包含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组合物。
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百分数(%)”是指将待比对序列与本文中所示的具体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且如有必要的话为达到最大序列同一性百分数而引入空位后,并且不以任何保守置换作为序列同一性的一部分时,待比对序列中与本文中所示的具体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残基相同的氨基酸残基百分数。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比对可以采用本领域范围内的多种方式进行,例如BLAST,BLAST-2,ALIGN或Megalign(DNASTAR)软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决定用于比对序列的适宜参数,包括在比较序列的全长里获得最大比对需要的任何算法。
术语“Xn”和“Xaa”等同,是指未指定的氨基酸(Unspecified Amino Acid),通过相关表述中的后续定义来指定其涵盖的范围。
术语“包括”、“含有”或“包含”及其变体应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意味着除所列出的要素、组分和步骤外,还可涵盖其它未指明的要素、组分和步骤。
在本文中,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术语涵盖复数指代物,反之亦然。
为了描述和公开的目的,以引用的方式将所有的专利、专利申请和其它已确定的出版物在此明确地并入本文。这些出版物仅因为它们的公开早于本申请的申请日而提供。所有关于这些文件的日期的声明或这些文件的内容的表述是基于申请者可得的信息,并且不构成任何关于这些文件的日期或这些文件的内容的正确性的承认。而且,在任何国家,在本文中对这些出版物的任何引用并不构成关于该出版物成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一部分的认可。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将在下述部分中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文提供的抗CD47抗体适合单药治疗或者与其他治疗剂联用治疗血液肿瘤。此外,上述联用还可以具有如下某一或某几方面的优势:
(1)在一些实验中发现,抗CD47抗体与其他治疗剂联用(例如抗CD20抗体、低甲基化剂等等)可以提高单药的抗肿瘤效果,例如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或/消除肿瘤等。特别地,例如在一些血液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中具有良好的疗效或/和安全性。
(2)本文提供的抗CD47抗体与其他治疗剂联用可以提供在受试者中具有良好耐受的治疗,安全性好,例如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或/和并发症。
(3)相较于单药或其他某些已知的药物或联用药物,本文提供的抗CD47抗体与其他治疗剂可以允许以更少量(例如给药剂量或/和总给药量)的给药并获益。
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的组合及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选自“ 抗CD47抗体”部分所描述的。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选自以下任一项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a)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b)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d)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3的轻链,或者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7的轻链。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为hz14A9-2.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选自去甲基化剂、抗CD20抗体、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去甲基化剂(例如阿扎胞苷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 二治疗剂为抗CD20抗体(例如利妥昔单抗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免疫调节剂(例如硼替佐米等)或/和蛋白酶体抑制剂(例如来那度胺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新诊断、复发的或难治的。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血液肿瘤为复发或/和难治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骨髓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少见类型的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中枢神经***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艾滋病相关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皮肤B细胞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或轻链淀粉样变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上述的抗CD47抗体以及上述的第二治疗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为非固定组合。非固定组合中的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各自呈药物组合物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用于治疗本文上述的血液肿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用于治疗本文上述血液肿瘤的药物组合,其包含上述的抗CD47抗体以及上述的第二治疗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可以包括指导为患有癌症的受试者施用所述药物组合的说明书。所述试剂盒还可以包括从商业和用户的角度所需要的其它材料,例如可以包括其它缓冲液、稀释剂、针、注射器等。
抗CD47抗体与去甲基化剂的组合及用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第二治疗剂为去甲基化剂(hypomethylating agent)。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抗CD47抗体与去甲基化剂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抗CD47抗体和去甲基化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去甲基化剂为阿扎胞苷(Azacitadine,5-氮杂胞苷)、地西他滨(5-氮杂脱氧胞苷)、瓜地西他滨(Guadecitabine,SGI-110)、泽布拉林或普鲁卡因。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去甲基化剂为阿扎胞苷。
阿扎胞苷(Azacitadine)是一种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其为核苷代谢抑制剂,化学名称为:4-氨基-1-β-D-呋喃核糖基-1,3,5-三嗪-2(1H)-酮,分子式为:C 8H 12N 4O 5。一个已上市的药品实例是以阿扎胞苷为活性成分的药品 另一个已上市的药品实例是以阿扎胞苷为活性成分的仿制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选自“ 抗CD47抗体”部分所描述的。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选自以下任一项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a)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b)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d)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3的轻链,或者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7的轻链。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为hz14A9-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这些特定的抗CD47抗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去甲基化剂为阿扎胞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骨髓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白血病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或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所述白血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或少见类型的白血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复发的或/和难治的AM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急性髓系白血病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亚型。一般地,急性髓系白血病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或体系可分为不同的亚型。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急性髓系白血病为FAB标准下或WHO标准下的各亚型。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急性髓系白血病为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或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急性髓系白血病为具有至少一种遗传异常的AML、具有多系发育异常的AML、治疗相关的AML、未分化的AML、具有最小成熟度的AML、具有成熟度的AML、急性髓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急性成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全髓增生症伴纤维化或髓系肉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遗传异常选自易位t(8;21)(q22;q22)、倒位inv(16)(p13;q22)、易位t(16;16)(p13;q22)、易位t(15;17)(q22;q12)、PML/RARa融合、AML1/ETO融合、CBFb/MYH11融合、MLL重排、BCR/ABL1融合、C-KIT突变、FLT3突变、NPM1突变、CEBPA突变、TP53突变、RUNX1(AML1)突变、ASXL1突变、IDH1突变、IDH2突变、DNMT3a突变、TET2突变、SF3B1突变、U2AF1突变、SRSF2突变、ZRSR2突变、EZH2突变、BCOR突变、STAG2突变、CALR突变、MPL突变、CSF3R突变、CBL突变、SETBP1突变、SF3B1突变、U2AF1突变、WT1突变、CSF3R突变、JAK1突变、JAK2突变、JAK3突变、BRAF突变、TET2突变、KRAS突变、NRAS突变、PTPN11突变。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MDS是复发的或/和难治的MD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MDS为MDS伴单系血细胞发育异常(MDS-SLD)、MDS伴多系血细胞发育异常(MDS-MLD)、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RS)、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或不能分类型MDS(MDS-U)。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MDS是低危、中危或高危的MD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MDS具有遗传异常,包括选自例如:具有染色体异常+8、-7/del(7q)、del(20q)、-5/del(5q)或-Y,例如具有基因突变TP53突变、TET2突变、DNMT3A突变、IDH1/2突变、EZH2突变、ASXL1突变、SRSF2突变、RUNX1突变、U2AF1突变、SETBP1突变或SF3B1突变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上述的抗CD47抗体以及上述的去甲基化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为非固定组合。非固定组合中的抗CD47抗体和去甲基化剂各自呈药物组合物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用于治疗本文上述的血液肿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用于治疗本文上述血液肿瘤的药物组合,其包含:上述的抗CD47抗体,以及上述的去甲基化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的试剂盒。
抗CD47抗体与抗CD20抗体的组合及用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抗CD20抗体。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抗CD47抗体与抗CD20抗体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抗CD47抗体和抗CD20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抗体包含奥滨尤妥珠单抗(Obinutuzumab)、奥法木单抗(Ofatumumab)、奥瑞珠单抗(Ocrelizumab)、替伊莫单抗(Ibritumomab)、托西莫单抗(Tositumomab)、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或乌妥昔单抗(Ublituxima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抗体包含利妥昔单抗的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和LCDR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抗体包含利妥昔单抗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抗体为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一个已上市的药品实例是以利妥昔单抗为活性成分的药品 另一个已上市的药品实例是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选自“ 抗CD47抗体”部分所描述的。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选自以下任一项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a)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b)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d)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3的轻链,或者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7的轻链。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为hz14A9-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这些特定的抗CD47抗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20抗体为利妥昔单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骨髓瘤。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淋巴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淋巴瘤为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或NK/T细胞淋巴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淋巴瘤为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或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淋巴瘤为霍奇金淋巴瘤(HL)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淋巴瘤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伯基特淋巴瘤(B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原发中枢神经***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es system lymphoma,PCNS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艾滋病相关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皮肤B细胞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淋巴瘤是复发的或难治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淋巴瘤是复发或/和难治的霍奇金淋巴瘤,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复发或/和难治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淋巴瘤是复发或/和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复发或难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淋巴瘤的受试者是CD20阳性(CD20 +)。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上述的抗CD47抗体以及上述的抗CD20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为非固定组合。非固定组合中的抗CD47抗体和抗CD20抗体各自呈药物组合物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用于治疗本文上述的血液肿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用于治疗本文上述血液肿瘤的药物组合,其包含:上述的抗CD47抗体以及上述的抗CD20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的试剂盒。
抗CD47抗体单用或与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和免疫抑制剂的组合及用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和免疫抑制剂。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抗CD47抗体与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和免疫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抗CD47抗体和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和免疫抑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蛋白酶体抑制剂为硼替佐米(bortezomib)、卡非佐米(Carfilzomib)、伊沙佐 米(ixazomib)。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蛋白酶体抑制剂为硼替佐米(bortezomib)。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蛋白酶体抑制剂为卡非佐米(Carfilzomib)。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免疫调节剂为来那度胺(Lenalidomide)、沙利度胺(Thalidomide)或泊马度胺(pomalidomide)。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免疫调节剂为来那度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免疫调节剂为泊马度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组合。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是硼替佐米和泊马度胺。
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一种双肽基硼酸盐类似物,其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化学名称为:[(1R)-3-甲基-1-[[(2S)-1-氧-3-苯基-2-[(吡嗪羧基)氨基]丙基]氨基]丁基]硼酸,分子式为:C 19H 25BN 4O 4。一个已上市的药品实例是以硼替佐米为活性成分的药品 另一个已上市的药品实例是以硼替佐米为活性成分的仿制药
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其为免疫调节剂,化学名称为:3-(4’-氨基-1-氧-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分子式为:C 13H 13N 3O 3。一个已上市的药品实例是以来那度胺为活性成分的药品 另一个已上市的药品实例是以来那度胺为活性成分的仿制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选自“ 抗CD47抗体”部分所描述的。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选自以下任一项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a)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b)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d)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3的轻链,或者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7的轻链。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为hz14A9-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这些特定的抗CD47抗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硼替佐米或来那度胺,或者两者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骨髓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血液肿瘤为多发性骨髓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发性骨髓瘤为冒烟性骨髓瘤或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发性骨髓瘤为低危、标危或高危多发性骨髓瘤。已知患有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受试者早期复发并且预后和结果不佳。如果受试者患有以下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一种或多种,则可将受试者分类为具有高危多发性骨髓瘤:t(4;14)(p16;q32)、t(14;16)(q32;q23)、del17p、1qAmp、t(4;14)(p16;q32)和t(14;16)(q32;q23)、t(4;14)(p16;q32)和del17p、t(14;16)(q32;q23)和del17p或者t(4;14)(p16;q32)、t(14;16)(q32;q23)和del17p。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患有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受试者具有一种或多种染色体异常,该一种或多种染色体异常包括:t(4;14)(p16;q32)、t(14;16)(q32;q23)、del17p、1qAmp、t(4;14)(p16;q32)和t(14;16)(q32;q23)、t(4;14)(p16;q32)和del17p、t(14;16)(q32;q23)和del17p;或者t(4;14)(p16;q32)、t(14;16)(q32;q23)和del17p或它们的任何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发性骨髓瘤为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发性骨髓瘤为复发或/和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上述的抗CD47抗体以及第二治疗剂,其中第二治疗剂包括上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和免疫抑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为非固定组合。非固定组合中的抗CD47抗体和蛋白酶体抑制剂或/ 和免疫抑制剂各自呈药物组合物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用于治疗本文上述的血液肿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用于治疗本文上述血液肿瘤的药物组合,其包含:上述的抗CD47抗体以及第二治疗剂,其中第二治疗剂包括上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和免疫抑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的试剂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提供了上述抗CD47抗体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上述骨髓瘤(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中的用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治疗受试者的上述骨髓瘤(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上述抗CD47抗体。
给药方法
抗CD47抗体单独给药或者与其他上述的第二治疗剂联合时,可以采用如下示例性的给药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按患者体重给药,所述抗CD47抗体的治疗剂量为0.5mg/kg-70mg/kg,例如0.5mg/kg-40mg/kg,15mg/kg-40mg/kg,15mg/kg-30mg/kg,25mg/kg-35mg/kg,或15mg/kg-35mg/kg。合适的剂量包括例如1mg/kg、2mg/kg、3mg/kg、4mg/kg、5mg/kg、6mg/kg、7mg/kg、8mg/kg、9mg/kg、10mg/kg、15mg/kg、16mg/kg、17mg/kg、18mg/kg、19mg/kg、20mg/kg、21mg/kg、22mg/kg、23mg/kg、24mg/kg、25mg/kg、26mg/kg、27mg/kg、28mg/kg、29mg/kg、30mg/kg、31mg/kg、32mg/kg、33mg/kg、34mg/kg、35mg/kg、36mg/kg、37mg/kg、38mg/kg、39mg/kg、40mg/kg、41mg/kg、42mg/kg、43mg/kg、44mg/kg、45mg/kg、50mg/kg、55mg/kg、60mg/kg、65mg/kg或70mg/kg。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给予患有癌症的受试者治疗剂量的抗CD47抗体时,也可以以固定剂量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固定剂量为60mg-3000mg,例如60mg-2000mg,600mg-1800mg,或1000mg-1800mg,合适的固定剂量包括例如60mg、100mg、180mg、360mg、500mg、600mg、700mg、800mg、900mg、1000mg、1100mg、1200mg、1300mg、1400mg、1500mg、1600mg、1700mg、1800mg、1900mg、2000mg、2500mg或3000mg。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以每3-21天,例如每3-14天,或7-14天施用一次、两次或更多次治疗剂量的抗CD47抗体。合适的给药频率例如每周两次、每周一次(q1w)、每2周一次(q2w)、或每3周一次(q3w)施用治疗剂量的抗CD47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通常可施用介于1次至6次之间(例如,1次、2次、3次、4次、5次或6次)的治疗剂量来治疗癌症(诸如肝癌),但可给予7次、8次、9次、10次、11次、12次、13次、14次或更多次的治疗剂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给予患有癌症的受试者治疗剂量的抗CD47抗体时,以每2-6周为一个治疗周期,例如每2周(14天)、每3周(21天)、每4周(28天)、每5周(35天)或每6周(42天)一个治疗周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允许通过递增剂量方式施用抗CD47抗体以达到所述的治疗剂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允许在施用治疗剂量的抗CD47抗体前,施用低于治疗剂量的亚治疗剂量的所述的抗CD47抗体。
所述抗CD47抗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给药,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静脉内给药。
所述第二治疗剂可以结合各治疗剂自身的性质制定例如给药间隔、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方案。例如,利妥昔单抗可以采用静脉内给药,阿扎胞苷可以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来那度胺可以口服给药,硼替佐米可以静脉内给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与第二治疗剂联合时,可以同时、顺序或间隔给药。
抗CD47抗体
以下提供了一些示例性的适用于上述任意用途、方法或药物组合中的抗CD47抗体。
某些实施方案中,除了与人CD47或/和食蟹猴CD47结合外,提供的抗CD47抗体还显示了其他诸多用于靶向治疗的期望的特征。具体地,这些期望的特征例如可以是1.53E-08或更小的K D值与CD47结合、阻断CD47与SIRPα的结合、促进巨噬细胞介导的对表达CD47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明显诱导CD4 +T细胞的凋亡、不引起实质性的红细胞减少、贫血或红细胞凝集、所述抗原结合多肽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熔解温度TT62℃,聚合温度TaggT61℃等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47抗体表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47抗体表现了降低的副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是嵌合的、人源化的或人的。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是人源化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是IgG1、IgG2、IgG3或IgG4同种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是IgG4同种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是IgG4同种型且含有根据EU编 号的S228P氨基酸取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
重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2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
重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2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
重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2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
重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
重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3、35、37、39、41、83、85或87所示可变区序列的HCDR1、HCDR2和HCDR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4、36、38、40、42、84、86或88所示可变区序列的LCDR1、LCDR2和LCDR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3所示可变区序列的HCDR1、HCDR2和HCDR3,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4所示可变区序列的LCDR1、LCDR2和LCDR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5所示可变区序列的HCDR1、HCDR2和HCDR3,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6所示可变区序列的LCDR1、LCDR2和LCDR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7所示可变区序列的HCDR1、HCDR2和HCDR3,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8所示可变区序列的LCDR1、LCDR2和LCD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3、35、37、39、41、83、85或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4、36、38、40、42、84、86或8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9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0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地,在一些这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还包含包含SEQ ID NO:4 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包含SEQ ID 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包含SEQ ID NO:1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1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2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地,在一些这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还包含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3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4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地,在一些这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还包含包含SEQ ID 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包含SEQ ID 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包含SEQ ID NO:1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地,在一些这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还包含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抗CD47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包含选自SEQ ID NO:33/34、35/36、37/38、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85/8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重链和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包含与SEQ ID NO:181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包含与SEQ ID NO:183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 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一个具体的方案,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3的轻链。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重链包含与SEQ ID NO:185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抗CD47抗体的轻链包含与SEQ ID NO:1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一个具体的方案,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7的轻链。在其他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还可以包含Xi2H8、Xi16E5、Xi2B2、Xi3F10、Xi14A9、hz3F10-1.1、hz3F10-2.1、hz3F10-3.1、hz3F10-4.1、hz3F10-5.1、hz3F10-6.1、hz3F10-1.2、hz3F10-2.2、hz3F10-3.2、hz3F10-4.2、hz3F10-5.2、hz3F10-6.2、hz16E5-1.1、hz16E5-1.3、hz16E5-1.2、hz16E5-3.2、hz16E5-3.1、hz16E5-3.3抗体的重链和轻链。
还提供了一些示例性的结合CD47的单克隆抗体,包括2B2、2H8、3F10、16E5和14A9抗体的嵌合版本(Xi2B2、Xi2H8、Xi3F10、Xi16E5和Xi14A9)以及3F10、16E5、14A9的人源化变体。本文提供的示例性的结合CD47的抗体的HCDR(HCDR1、HCDR2和HCDR3)的氨基酸序列提供于下表S1中,LCDR(LCDR1、LCDR2和LCDR3)的氨基酸序列提供于下表S2中,部分抗体可变区以及全长重链、轻链的氨基酸序列提供于下表S3、S4中。
表S1:抗CD47抗体的重链CDR序列
表S2:抗CD47抗体的轻链CDR序列
表S3:部分抗CD47抗体的可变区序列
表S4:部分抗CD47抗体的全长重链和全长轻链的序列
在某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47抗体为hz14A9-2.3或hz14A9-2.4。
所述抗CD47抗体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方法进行制备。例如在适合所述抗CD47抗体表达的条件下,培养包含编码所述抗CD47抗体的核酸的宿主细胞,从所述宿主细胞或宿主细胞培养基中回收所述抗CD47抗体。为了产生抗CD47抗体,分离编码所述抗体的核酸,并***一个或多个载体,用于在宿主细胞中进一步克隆或/和表达。所述核酸可以采用基因克隆、基因拼接、化学合成等多种本领域所熟知的方法获取。 所述回收时,可以采用离心、亲和层析等步骤进行。
本文还提供了其他示例性的一些实施方案,但不限于与此:
实施方案1.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实施方案2.一种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
实施方案3.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抗CD47抗体以及第二治疗剂。
实施方案4.根据实施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
(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2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2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i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2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iv)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1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或者
(v)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实施方案5.根据实施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选自以下任一项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
(a)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3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4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b)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5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6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c)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d)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9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0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e)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1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2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f)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3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 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4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g)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5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6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以及
(h)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实施方案6.根据实施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选自以下任一项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
(a)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b)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c)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d)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3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e)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f)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g)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h)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i)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
(j)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实施方案7.根据实施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选自以下任一项: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8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9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9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9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9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99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0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03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0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07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0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1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1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1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1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19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2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23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2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27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2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3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3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3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3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39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4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43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4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47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4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5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5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5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5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59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6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63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6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67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6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7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7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7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7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79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3的轻链;或者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7的轻链。
实施方案8.根据实施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
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实施方案9.根据实施方案1-3、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选自以下任一项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
(a)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b)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c)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
(d)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实施方案10.根据实施方案1-3、8-9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3的轻链,或者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7的轻链。
实施方案11.根据实施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为IgG1、IgG2、IgG3或IgG4同种型。
实施方案12.根据实施方案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血液肿瘤是新诊断的、复发的或难治的。
实施方案13.根据实施方案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骨髓瘤;或者,所述血液肿瘤为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少见类型的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中枢神经***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艾滋病相关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皮肤B细胞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或轻链淀粉样变性。
实施方案14.根据实施方案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治疗剂选自去甲基化剂、抗CD20抗体、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
实施方案15.根据实施方案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去甲基化剂;优选地,所述去甲基化剂选自阿扎胞苷、地西他滨、瓜地西他滨、泽布拉林或普鲁卡因。
实施方案16.根据实施方案15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的去甲基化剂为阿扎胞苷。
实施方案17.根据实施方案15或16所述的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或骨髓瘤。
实施方案18.根据实施方案17所述的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优选地,所述AML为具有至少一种遗传异常的AML、具有多系发育异常的AML、治疗相关的AML、未分化的AML、具有最小成熟度的AML、具有成熟度的AML、急性髓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 病、急性红白血病、急性成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全髓增生症伴纤维化或髓系肉瘤;优选的,所述至少一种遗传异常选自易位t(8;21)(q22;q22)、倒位inv(16)(p13;q22)、易位t(16;16)(p13;q22)、易位t(15;17)(q22;q12)、PML/RARa融合、AML1/ETO融合、CBFb/MYH11融合、MLL重排、BCR/ABL1融合、C-KIT突变、FLT3突变、NPM1突变、CEBPA突变、TP53突变、RUNX1(AML1)突变、ASXL1突变、IDH1突变、IDH2突变、DNMT3a突变、TET2突变、SF3B1突变、U2AF1突变、SRSF2突变、ZRSR2突变、EZH2突变、BCOR突变、STAG2突变、CALR突变、MPL突变、CSF3R突变、CBL突变、SETBP1突变、SF3B1突变、U2AF1突变、WT1突变、CSF3R突变、JAK1突变、JAK2突变、JAK3突变、BRAF突变、TET2突变、KRAS突变、NRAS突变、PTPN11突变。
实施方案19.根据实施方案17所述的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优选地,所述MDS为MDS伴单系血细胞发育异常、MDS伴多系血细胞发育异常、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伴原始细胞增多或不能分类型MDS。
实施方案20.根据实施方案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抗CD20抗体;优选地,所述抗CD20抗体为奥滨尤妥珠单抗、奥法木单抗、奥瑞珠单抗、替伊莫单抗、托西莫单抗、利妥昔单抗或乌妥昔单抗。
实施方案21.根据实施方案20所述的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抗CD20抗体为利妥昔单抗。
实施方案22.根据实施方案20或21所述的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或骨髓瘤。
实施方案23.根据实施方案22所述的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淋巴瘤;优选地,所述淋巴瘤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中枢神经***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艾滋病相关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皮肤B细胞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实施方案24.根据实施方案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和免疫调节剂。
实施方案25.根据实施方案24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蛋白酶体抑制剂为硼替佐米、卡非佐米或伊沙佐米,优选硼替佐米。
实施方案26.根据实施方案24或25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免疫调节剂为来那度胺、沙利度胺或泊马度胺,优选来那度胺。
实施方案27.根据实施方案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或骨髓瘤,优选所述骨髓瘤为多发性骨髓瘤。
实施方案28.根据实施方案1-2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的治疗剂量为60mg-3000mg。
实施方案29.根据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以每3-21天施用一次治疗剂量的抗CD47抗体。
实施方案30.根据实施方案1-29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在施用治疗剂量的抗CD47抗体前,施用亚治疗剂量的所述的抗CD47抗体。
实施方案31.根据实施方案1-30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通过递增剂量方式施用抗CD47抗体以达到治疗剂量。
实施方案32.根据实施方案1-31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通过静脉内施用。
实施方案33.根据实施方案1-32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和所述的第二治疗剂各自呈药物组合物的形式。
实施方案34.根据实施方案1-3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用途或方法,所述抗CD47抗体和所述的第二治疗剂同时、顺序或间隔给药。
实施方案35.根据实施方案2-3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药物组合是非固定组合。
实施方案36.包含实施方案2-3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的试剂盒。
实施方案37.抗CD47抗体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骨髓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抗CD47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使用CD47蛋白对小鼠的免疫并获取抗体可变区序列:
为了产生针对CD47的抗体,使用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初次免疫)或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 乳化的重组体hCD47-His Tag蛋白(ACRObiosystems,目录号:CD7-H5227)(50μg/小鼠Balb/c)或hCD47-mFc(ACRObiosystems,目录号:CD7-H52A5)每2周皮下免疫Balb/c小鼠,免疫三次持续6周。第四次免疫采用hCD47-mFc(ACRObiosystems,目录号:CD7-H52A5)蛋白,20μg/只小鼠,肌肉注射(水相佐剂)。细胞融合前三天,通过静脉内注射不含佐剂的抗原来加强小鼠免疫。使用聚乙二醇1500(Polyethylene Glycol 1500;Roche公司,目录号:10783641001)将来自免疫小鼠的脾细胞(1×10 8)与SP2/0骨髓瘤细胞(1.5×10 7)融合。
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保种并用于cDNA的提取,获取抗体可变区序列。从对应的杂交瘤克隆(2B2、2H8、3F10、16E5、14A9)扩增、测序得到五个鼠源单克隆抗体(2B2、2H8、3F10、16E5、14A9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序列和轻链可变区(VL)序列,序列信息如下:
嵌合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通过将小鼠抗体可变区的基因进行化学合成,将每种小鼠抗体的VL区分别连接到人κ链恒定区构建嵌合轻链,将小鼠VH区连接到人IgG4(EU编号S228P)恒定区构建嵌合重链。通过常规基因工程手段分别构建嵌合轻链的表达质粒和嵌合重链的表达质粒,将CHO细胞(200mL体系,在10 6个细胞/mL下)用100μg的每种嵌合重链表达质粒和嵌合轻链表达质粒进行转染并且将其培养6天。然后用蛋白A柱纯化上清液中的嵌合抗体。
构建并表达得到五种嵌合抗体,其嵌合重链和嵌合轻链的全长序列及其编码核酸如下:Xi2H8(嵌合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89~90;嵌合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91~92)、Xi2B2(嵌合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97~98;嵌合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99~100)、Xi3F10(嵌合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01~102;嵌合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03~104)、Xi16E5(嵌合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93~94;嵌合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95~96)、Xi14A9(嵌合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05~106;嵌合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07~108)。
抗体人源化设计:
3F10、14A9和16E5的人鼠嵌合抗体使用CDR移植方法进行人源化(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5,225,539)。
人源化3F10、14A9和16E5抗体的序列及其编码核酸如下:hz3F10-1.1(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09~110;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11~112)、hz3F10-2.1(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13~114;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15~116)、hz3F10-3.1(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17~118;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19~120)、hz3F10-4.1(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21~122;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23~124)、hz3F10-5.1(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25~126;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27~128)、hz3F10-6.1(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29~130;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31~132)、hz3F10-1.2(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33~134;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35~136)、hz3F10-2.2(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37~138;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39~140)、hz3F10-3.2(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41~142;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43~144)、hz3F10-4.2(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45~146;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47~148)、hz3F10-5.2(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49~150;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51~152)、hz3F10-6.2(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53~154;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55~156)、hz16E5-1.1(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57~158;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59~160)、hz16E5-1.3(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61~162;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63~164)、hz16E5-1.2(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65~166;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67~168)、hz16E5-3.2(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69~170;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71~172)、hz16E5-3.1(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73~174;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75~176)、hz16E5-3.3(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77~178;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79~180)、hz14A9-2.3(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81~182;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83~184)、hz14A9-2.4(重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85~186;轻链及其编码核酸:SEQ ID NOs.187~188))。
人源化3F10、14A9和16E5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合成编码人源化3F10、14A9和16E5抗体全长轻链和全长重链的DNA并且将所述DNA克隆到表达 载体(包括例如CN107001463A披露的pcDNA3.1载体、CN109422811A披露的pCHO1.0载体等)。将CHO细胞(200ml体系,在10 6个细胞/ml下)用100μg的每种人源化抗体重链表达质粒和轻链表达质粒进行转染并且将其用ExpiCHO培养基(Gibco;货号:A29100-01)在37℃、5%CO 2的培养箱中培养6天。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后,然后用蛋白A柱纯化上清液中的人源化抗体。
实施例2:抗CD47抗体的基于Biacore的亲和力分析
通过Biacore分别测量人CD47蛋白(Human CD47Protein,His Tag;ACRObiosystems公司,目录号:CD7-H5227)和食蟹猴CD47蛋白(Cynomolgus/Rhesus macaque CD47Protein,His Tag;ACRObiosystems公司,目录号:CD7-C52H1)与抗CD47抗体(嵌合的或人源化的)之间的结合动力学,获得平衡解离常数K D(单位M);所述Biacore分析在25℃下进行并且以1Hz的数据收集速率进行记录。
将多克隆兔抗小鼠IgG(GE,BR-1008-38)用10mM pH 5.0的乙酸钠进行稀释,并且使用胺偶联试剂盒(GE,BR10050)固定到CM5生物传感器芯片的参考流动池和实验流动池上达到约15000RΜ。在每个循环的开始,将稀释的测试抗体(1.5μg/mL)注射在实验流动池上,持续1分钟以被捕获。这些数据表明,如通过Biacore测量的,抗CD47抗体(嵌合的和人源化的)结合CD47。
表1:抗CD47嵌合抗体与人CD47和食蟹猴CD47的结合亲和力
表2:抗CD47人源化抗体与人CD47和食蟹猴CD47的结合亲和力
实施例3:抗CD47抗体基于促使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分析
基于流式细胞术测定抗CD47抗体促使细胞表面含有SIRPα的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细胞的能力。
使用单核细胞分离试剂盒(STEMCELL,目录号:19058)从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赛笠生物,目录号:190056)中分离出单核细胞,铺入24孔板(Greiner bio-one,目录号:662-160)中,每孔 5×10 5个细胞,并在100ng/mL刺激因子M-CSF(R&D Systems公司,目录号:216-MC-010)的环境诱导7天,从而诱导成巨噬细胞。将1×10 6个靶细胞HL60(上海细胞所,目录号:TCHu23)悬浮于5μmol/L CFSE(BD公司,目录号:565082)荧光染料(荧光染料用PBS缓冲液稀释到所需浓度)中,37℃水浴锅避光孵育15min,PBS缓冲液洗涤细胞,制备成CFSE标记的HL60细胞;将CFSE标记的HL60细胞分别与10μg/mL、1μg/mL抗CD47抗体(嵌合的抗体见表3,人源化的抗体见表4)于37℃、5%CO 2培养箱中孵育1-2h。PBS缓冲液洗涤三次孵育后的HL60细胞,加入到巨噬细胞中,37℃、5%CO 2培养箱中作用2-4h,PBS缓冲液洗涤三次后,每孔加入260μl PBS、20μl抗APC-CD14(APC Mouse Anti-Human CD14,BD公司,目录号:555399)和20μl PE-CD11b(PE Mouse Anti-Human CD11b/Mac-1,BD公司,目录号:555388)抗体的混合液,4℃避光孵育30min,PBS缓冲液洗涤三次,胰酶(Gibco,目录号:12604-013)消化下来用流式细胞仪(BD公司,型号规格:C6)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率(%)。
抗CD47嵌合抗体和抗CD47人源化抗体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参见表3和表4,其中嵌合抗体Xi3F10、Xi16E5、Xi14A9以及抗CD47人源化抗体具有良好的促吞噬作用,人源化抗体hz14A9-2.3、hz14A9-2.4表现更优异。
表3:抗CD47嵌合抗体基于促使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分析(吞噬率,%)
抗体名称 10μg/mL 1μg/mL
Xi2B2 4.1 7.3
Xi2H8 3.5 7.1
Xi3F10 59.8 65.7
Xi16E5 28.8 11.5
Xi14A9 44.67 54.17
表4:抗CD47人源化抗体基于促使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分析(吞噬率,%)
抗体名称 10μg/mL 1μg/mL 抗体名称 10μg/mL 1μg/mL
hz3F10-1.1 43.10 41.25 hz3F10-6.2 44.19 49.32
hz3F10-2.1 55.23 47.24 hz16E5-1.1 4.02 14.79
hz3F10-3.1 58.72 50.60 hz16E5-3.1 24.19 6.37
hz3F10-4.1 58.26 50.26 hz16E5-1.2 17.83 5.1
hz3F10-5.1 58.46 50.45 hz16E5-3.2 2.03 3.02
hz3F10-6.1 60.91 47.57 hz16E5-1.3 4.33 3.03
hz3F10-1.2 38.86 55.52 hz16E5-3.3 4.7 11.62
hz3F10-2.2 34.72 44.19 hz14A9-2.3 74.93 71.48
hz3F10-3.2 37.09 47.04 hz14A9-2.4 81.66 81.65
hz3F10-4.2 31.67 46.24 Hu5F9 72.35 67.5
hz3F10-5.2 29.6 47.06
实施例4:基于nano DSF检测抗CD47抗体的热稳定性
高通量蛋白稳定性分析仪Prometheus NT.48是得到蛋白分子结构稳定性、聚集稳定性、胶体分散稳定性等多种类型数据的设备。利用该设备检测抗CD47嵌合抗体以及抗CD47人源化抗体的熔解温度(Tm)和聚合温度(Tagg),结果见表5和表6,表明抗CD47抗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表5:抗CD47嵌合抗体热稳定性
抗体名称 Tm(℃) Tagg(℃)
Xi2B2 62.99 61.34
Xi2H8 69.77 68.57
Xi3F10 70.51 70.59
Xi16E5 69.89 73.39
Xi14A9 66.73 75.75
表6:抗CD47人源化抗体热稳定性
抗体名称 Tm(℃) Tagg(℃) 抗体名称 Tm(℃) Tagg(℃)
hz3F10-1.1 68.44 72.68 hz14A9-2.4 68.3 68.3
hz3F10-2.1 68.44 72.68 hz3F10-4.2 68.48 61.13
hz3F10-3.1 68.15 61.53 hz3F10-5.2 68.69 62.67
hz3F10-4.1 68.35 62.54 hz3F10-6.2 68.64 61.91
hz3F10-5.1 68.05 62.12 hz16E5-1.1 68.21 61.87
hz3F10-6.1 68.6 68.6 hz16E5-3.1 69.20 61.84
hz3F10-1.2 68.71 61.92 hz16E5-1.2 69.54 61.90
hz3F10-2.2 68.92 62.40 hz16E5-3.2 69.10 61.44
hz3F10-3.2 68.30 61.80 hz16E5-1.3 68.90 73.77
hz14A9-2.3 68.10 73.42 hz16E5-3.3 68.72 73.81
实施例5抗CD47抗体在淋巴瘤Raji细胞小鼠血液瘤模型中的药效活性
使用血液瘤Raji细胞建立小鼠血液瘤模型,并在该模型上应用抗CD47抗体,评价该抗体的药效活性。
PBS缓冲液配制的Raji细胞悬液浓度5×10 6个/mL,0.1mL/每只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到雌性NOD/SCID小鼠中。7天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其中,组1:IgG4组,组2:Hu5F9组,组3:hz3F10-6.1,组4:hz14A9-2.3,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为10mg/kg,连续给药21天。观察动物生存期。
如图1,在Raji血液瘤模型中,抗CD47抗体hz14A9-2.3和hz3F10-6.1具有抗肿瘤活性。小鼠的生存率数据显示:IgG4组第17天全组动物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3.5天;Hu5F9组第30天全组动物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8.5天;hz14A9-2.3组第34天全组动物死亡,中位生存期为28.5天;hz3F10-6.1组第21天全组动物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7.5天。这些数据表明抗体hz14A9-2.3在延长动物生存期方面的药效优于其他组别,抗体hz3F10-6.1和Hu5F9的效果基本持平。
实施例6抗CD47抗体单次给药的毒性检测
由于CD47在红细胞上表达并在清除老化红细胞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对抗CD47抗体在B-hCD47小鼠中的毒性作用进行比较。
将B-hCD47小鼠随机分成3组:Hu5F9组3只,hz14A9-2.3组4只、hz3F10-6.1组3只。通过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B-hCD47小鼠一定剂量的Hu5F9抗体、hz14A9-2.3抗体或hz3F10-6.1抗体,给药剂量为10mg/kg,检测给药后2天、4天、7天、10天、14天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量、体重的变化。
表7:给药后小鼠体重变化率(vs给药前)
给药后天数 Hu5F9 10mpk hz14A9-2.3 10mpk hz3F10-6.1 10mpk
0 0.0% 0.0% 0.0%
2 -7.0% 2.3% -13.0%
4 -3.2% 6.3% -15.8%
7 -5.1% 2.0% -2.5%
10 4.8% 5.9% -8.4%
14 5.6% 8.6% 8.2%
表8:给药后小鼠RBC变化率(vs给药前)
给药后天数 Hu5F9 10mpk hz14A9-2.3 10mpk hz3F10-6.1 10mpk
0 0.0% 0.0% 0.0%
2 -52.8% -13.6% -56.7%
4 -61.8% -16.7% -75.6%
7 -22.2% -9.8% -38.7%
10 -21.6% -8.5% -6.6%
14 -7.4% -2.2% -2.0%
表9:给药后小鼠HGB变化率(vs给药前)
给药后天数 Hu5F9 10mpk hz14A9-2.3 10mpk hz3F10-6.1 10mpk
0 0.0% 0.0% 0.0%
2 -52.7% -13.3% -57.1%
4 -57.8% -18.5% -74.7%
7 -16.5% -9.9% -39.2%
10 -12.8% -10.0% -6.0%
14 -1.2% -3.9% -3.0%
如表7、图2和图3所示,只有hz14A9-2.3组小鼠体重是持续增加的,Hu5F9和hz3F10-6.1两组小鼠在给药后体重先下降,后上升;hz3F10-6.1组下降幅度高于Hu5F9组。如表8-表9、图4-图7所示,给药后三组动物的RBC和HGB均出现下降,给药后4天达最低,随后开始上升。hz14A9-2.3组给药后7天RBC和HGB基本恢复正常,另外两组至少于给药后10天基本恢复正常。给药后4天RBC和HGB的下降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z3F10-6.1>Hu5F9>hz14A9-2.3。可知,抗体hz14A9-2.3没有显著的毒性,优于阳性抗体Hu5F9。
实施例7抗CD47抗体、阿扎胞苷单用或二者联用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OLM-16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
实验动物为NOD-SCID小鼠,5-6周,♀,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08;动物合格证号110322211100910838。饲养环境:SPF级。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OLM-16细胞购自DSMZ。MOLM-16细胞于37℃、含5%CO 2的空气培养箱中培养。一周2次传代,当细胞呈指数生长期时,收集细胞,计数,接种。每只小鼠皮下接种1×10 7MOLM-16小鼠细胞,待肿瘤长到100-150mm 3,分组,静脉注射(IV)药物,给药体积为0.1mL/10g体重;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见表10。
实验指标为考察药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具体指标为T/C%或肿瘤生长抑制率(TGI%,抑瘤率)。
每周二次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直径,肿瘤体积(V)计算公式为:
V=1/2×a×b 2,其中a、b分别表示长、宽。
T/C(%)=(T-T 0)/(C-C 0)×100,其中T、C分别为测试组和阴性对照组动物实验结束时的肿瘤体积;T 0、C 0分别为测试组和阴性对照组动物实验开始时的肿瘤体积。
肿瘤生长抑制率%(TGI%)=100-T/C(%)。
当肿瘤出现消退时,肿瘤生长抑制率%(TGI%)=100-(T-T 0)/T 0×100。
如果肿瘤比起始体积缩小,即T<T 0或C<C 0时,即定义为肿瘤部分消退(PR);如果肿瘤完全消失,即定义为肿瘤完全消退(CR)。
实验结束,CO 2麻醉处死动物,随后解剖取瘤并拍照。
表10:抗CD47抗体、阿扎胞苷单用或二者联用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OLM-16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
注:随机分组,第一次给药时间为D0;IV:静脉注射;hIgG4、hz14A9-2.3前两次(D0,D3)给药剂量为0.5mg/kg,最后二次(D6,D10)给药剂量调整为1.5mg/kg;QD为每天一次。
结果如表10,实验至D12天,hz14A9-2.3(0.5/1.5mg/kg,IV,D0,3,6,10)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OLM-16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为11%;阿扎胞苷(1mg/kg,IV,QD×5)和阿扎胞苷(2.5mg/kg,IV,QD×5)对MOLM-16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0%和82%;hz14A9-2.3(0.5/1.5mg/kg,IV,D0,3,6,10)与阿扎胞苷(1mg/kg,IV,QD×5)联用对MOLM-16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提高到58%;hz14A9-2.3(0.5/1.5mg/kg,IV,D0,3,6,10)与阿扎胞苷(2.5mg/kg,IV,QD×5)联用对MOLM-16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提高到91%(D12)。
实验延长至D17,阿扎胞苷(1或2.5mg/kg,IV,QD×5)单药组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729.5±436.4mm 3和1920.7±375.6mm 3;阿扎胞苷与hz14A9-2.3联用,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2447.0±502.4mm 3,922.4±297.5mm 3,其中hz14A9-2.3与阿扎胞苷2.5mg/kg剂量组联用抑瘤率明显提升,显著强于单药组(P<0.05,与单药比较)(图8)。此外,通过对小鼠体重的观察,提示尽管hz14A9-2.3增效阿扎胞苷对MOLM-16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但没有明显增加毒性。
实施例8抗CD47抗体、利妥昔单抗单用或二者联用对人B细胞淋巴瘤Daudi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
实验动物为NOD-SCID小鼠,5-6周,♂,购自上海灵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沪)2018-0003;动物合格证号20180003014870。饲养环境:SPF级。人B细胞淋巴瘤Daudi细胞购自 中国科学院细胞库。Daudi细胞用37℃、含5%CO 2空气的培养箱中培养。一周2次传代,当细胞呈指数生长期时,收集细胞,计数,接种。每只小鼠皮下接种1×10 7Daudi细胞,待肿瘤长到~100mm 3,分组,静脉注射(IV)药物,每3天1次(Q3D),共2次,注射体积0.1mL/10g体重;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见表11。
实验指标为考察药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具体指标为T/C%或肿瘤生长抑制率(TGI%,抑瘤率)。
每周二次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直径,肿瘤体积(V)计算公式为:
V=1/2×a×b 2,其中a、b分别表示长、宽。
T/C(%)=(T-T 0)/(C-C 0)×100,其中T、C分别为测试组和阴性对照组动物实验结束时的肿瘤体积;T 0、C 0分别为测试组和阴性对照组动物实验开始时的肿瘤体积。
肿瘤生长抑制率%(TGI%)=100-T/C(%)。
当肿瘤出现消退时,肿瘤生长抑制率%(TGI%)=100-(T-T 0)/T 0×100。
如果肿瘤比起始体积缩小,即T<T 0或C<C 0时,即定义为肿瘤部分消退(PR);如果肿瘤完全消失,即定义为肿瘤完全消退(CR)。
实验结束(D24),CO 2麻醉处死动物,随后解剖取瘤并拍照。
表11:抗CD47抗体、利妥昔单抗单用或二者联用对人B细胞淋巴瘤Daudi皮下移植瘤的疗效
注:随机分组,第一次给药时间为D0;IV:静脉注射。
结果如表11、图9,抗CD47抗体hz14A9-2.3(1.5mg/kg,IV,D0,3)对人B细胞淋巴瘤Daudi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抑瘤率为70%;利妥昔单抗(3mg/kg,IV,D0,3)对Daudi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为36%;hz14A9-2.3(1.5mg/kg,IV,D0,3)与利妥昔单抗(3mg/kg,IV,D0,3)联用,抑瘤率提高到96%,有2/6肿瘤部分消退。荷瘤小鼠对以上药物均能够较好耐受,没有明显体重下降等症状发生。相比较,hz14A9-2.3与利妥昔单抗联用的疗效显著强于单药(P<0.01)。
实施例9抗CD47抗体单药或联合用药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I期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评估抗CD47抗体单药(Ia阶段)或联合用药(Ib阶段)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最大耐受剂量(MTD)(如有)或最佳生物剂量(OBD)以及II期推荐剂量(RP2D)。
次要目的:评估抗CD47抗体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抗CD47抗体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评估抗CD47抗体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初步有效性;评估抗CD47抗体的免疫原性;评估抗CD47抗体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的药效动力学(PD)特征。
主要入组标准:
1. 18岁≤年龄≤75岁(以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计算);男女不限;ECOG评分0~1分;预计生存期T3个月。
2.淋巴瘤需至少满足:
经组织学明确诊断的淋巴瘤,包括但不限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20阳性(仅适用于Ib联合剂量递增阶段)。
既往T2线充分治疗,且最近一次充分治疗未获缓解或达缓解后疾病进展/复发(包括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后复发),CD20阳性疾病还需至少1种抗CD20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的方案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除外);或无标准治疗方法;或不愿接受现有已批准的治疗方法。
3.白血病需至少满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诊断标准病理学确诊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或中高危(IPSS-R)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
复发性/难治性疾病,或对去甲基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或无其他适当治疗;或不愿接受现有已批准的治疗方法。
4.骨髓瘤需至少满足:
组织学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MM)。
既往诱导或巩固或维持治疗失败的复发性/难治性疾病,或对去现有治疗不能耐受;或无其他适当治疗;或不愿接受现有已批准的治疗方法。
试验设计及给药方案:
本研究采用开放、剂量递增试验设计,分Ia单药剂量递增和Ib联合剂量递增两个阶段。
Ia单药剂量递增阶段,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入组顺序依次分配到5个抗CD47抗体剂量组(60mg、180mg、600mg、1200mg和1800mg)。每位入组的患者,接受目标剂量抗CD47抗体治疗,暂定每周静脉输注一次,每4周(28天)一个治疗周期,最长治疗时间不超过2年。
Ib联合剂量递增阶段,选择Ia单药剂量递增阶段确定的MTD或OBD或RP2D剂量或给药方案,分不同适应症队列进行联合用药的剂量递增。其中,抗CD47抗体与阿扎胞苷联合治疗的队列纳入复发性/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药物注射用阿扎胞苷为皮下注射给药的冻干粉针剂,规格为100mg/瓶,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提供。抗CD47抗体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队列纳入复发性/难治性CD20阳性淋巴瘤患者,药物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为静脉给药的无菌注射液,规格为100mg/10mL,由正大天晴药业南京顺欣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抗CD47抗体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等)和/或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等)的队列纳入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药物注射用硼替佐米为静脉给药的冻干粉针剂(规格为1mg/瓶和3.5mg/瓶),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提供,药物来那度胺胶囊为口服胶囊剂,规格为25mg,由正大天晴药业南京顺欣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Ib联合剂量递增阶段的入选/排除标准、给药方案和研究流程,会根据Ia单药剂量递增阶段的结果和经验,对方案及时修订。
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按标准进行。
本研究使用的抗CD47抗体为hz14A9-2.3注射液,为静脉给药的无菌注射液,由正大天晴药业南京顺欣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提供。本研究还涉及抗CD47抗体与其他治疗剂的联用评估,在此不展开描述。

Claims (15)

  1. 抗CD47抗体和第二治疗剂在制备治疗受试者的血液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2. 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抗CD47抗体以及第二治疗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药物组合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
    (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2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2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i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2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iv)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3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2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或者
    (v)重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1,包含SEQ ID NO: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2,和包含SEQ ID 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HCDR3;和
    轻链可变区,其包含:
    包含SEQ ID NO:19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1,包含SEQ ID NO:2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2,和包含SEQ ID NO:3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LCDR3。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选自以下任一项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
    (a)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b)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3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4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c)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5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6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d)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7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8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e)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9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0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f)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1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2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g)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3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4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以及
    (h)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5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86所示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或用途,其中所述抗CD47抗体选自以下任一项: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3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8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9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9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9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9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99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0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03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0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07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0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1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1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1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1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19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2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23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2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27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2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3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3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3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3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39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4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43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4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47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4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5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5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5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5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59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61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63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6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67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69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71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73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75的轻链;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77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79的轻链;
    或者
    所述抗CD47抗体包含根据SEQ ID NO:185的重链和根据SEQ ID NO:187的轻链。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骨髓瘤;或者,所述血液肿瘤为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少见类型的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中枢神经***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艾滋病相关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皮肤B细胞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或轻链淀粉样变性。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或用途,其中所述第二治疗剂选自去甲基化剂、抗CD20抗体、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或用途,其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去甲基化剂;优选地,所述去甲基化剂选自阿扎胞苷、地西他滨、瓜地西他滨、泽布拉林或普鲁卡因,优选阿扎胞苷。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优选地,所述AML为具有至少一种遗传异常的AML、具有多系发育异常的AML、治疗相关的AML、未分化的AML、具有最小成熟度的AML、具有成熟度的AML、急性髓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急性成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全髓增生症伴纤维化或髓系肉瘤;优选地,所述至少一种遗传异常选自易位t(8;21)(q22;q22)、倒位inv(16)(p13;q22)、易位t(16;16)(p13;q22)、易位t(15;17)(q22;q12)、PML/RARa融合、AML1/ETO融合、CBFb/MYH11融合、MLL重排、BCR/ABL1融合、C-KIT突变、FLT3突变、NPM1突变、CEBPA突变、TP53突变、RUNX1(AML1)突变、ASXL1突变、IDH1突变、 IDH2突变、DNMT3a突变、TET2突变、SF3B1突变、U2AF1突变、SRSF2突变、ZRSR2突变、EZH2突变、BCOR突变、STAG2突变、CALR突变、MPL突变、CSF3R突变、CBL突变、SETBP1突变、SF3B1突变、U2AF1突变、WT1突变、CSF3R突变、JAK1突变、JAK2突变、JAK3突变、BRAF突变、TET2突变、KRAS突变、NRAS突变和PTPN11突变。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优选地,所述MDS为MDS伴单系血细胞发育异常、MDS伴多系血细胞发育异常、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伴原始细胞增多或不能分类型MDS。
  11.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或用途,其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抗CD20抗体;优选地,所述抗CD20抗体为奥滨尤妥珠单抗、奥法木单抗、奥瑞珠单抗、替伊莫单抗、托西莫单抗、利妥昔单抗或乌妥昔单抗;
    更优选地,所述抗CD20抗体为利妥昔单抗。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淋巴瘤;优选地,所述淋巴瘤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中枢神经***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艾滋病相关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皮肤B细胞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或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13.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或用途,其中所述第二治疗剂为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和免疫调节剂;
    优选,所述蛋白酶体抑制剂为硼替佐米、卡非佐米或伊沙佐米,更优选硼替佐米;
    优选,所述免疫调节剂为来那度胺、沙利度胺或泊马度胺,更优选来那度胺。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血液肿瘤为多发性骨髓瘤。
  15. 包含权利要求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的试剂盒。
CN202280062493.4A 2021-09-30 2022-09-29 联合治疗血液肿瘤的抗cd47抗体 Pending CN1180559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30300 2021-09-30
CN202111163030 2021-09-30
PCT/CN2022/122513 WO2023051674A1 (zh) 2021-09-30 2022-09-29 联合治疗血液肿瘤的抗cd47抗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55947A true CN118055947A (zh) 2024-05-17

Family

ID=85781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2493.4A Pending CN118055947A (zh) 2021-09-30 2022-09-29 联合治疗血液肿瘤的抗cd47抗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55947A (zh)
WO (1) WO20230516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5539A (en) 1986-03-27 1993-07-06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Recombinant altered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ltered antibodies
JP6909153B2 (ja) 2014-08-05 2021-07-28 アポロミ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抗pd−l1抗体
CN109422811A (zh) 2017-08-29 2019-03-05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抗cd47抗体及其用途
JP2021500926A (ja) * 2017-11-01 2021-01-14 ハミングバード・バイオサイエン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Cd47抗原結合分子
JP2022533253A (ja) * 2019-05-24 2022-07-21 フォーティ セブ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c-kit及びCD47に対する免疫療法剤の同時投与レジメン
KR20220085796A (ko) * 2019-10-18 2022-06-22 포티 세븐,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골수이형성 증후군 및 급성 골수성 백혈병을 치료하기 위한 조합 치료
EP4048406A4 (en) * 2019-10-23 2023-11-22 Arch Oncology, Inc.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AND HEMAT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CN114599392A (zh) * 2019-10-31 2022-06-07 四十七公司 基于抗cd47和抗cd20的血癌治疗
JP2023519620A (ja) * 2020-04-02 2023-05-11 チア タイ ティエンチン 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 グループ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Cd47に結合する抗原結合ポリペプチド及び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1674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4658B1 (en) Antibodies specific to human 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 (tigit)
US11566069B2 (en) Treatment of disease responsive to modulation of cannabanoid 1(CB1) receptor signaling
JP2019503361A (ja) がんを治療するための抗pd−1抗体と二重特異性抗cd20/抗cd3抗体の組合せ
JP2024045121A (ja) 抗cd38抗体の皮下投薬
JP2019503363A (ja) 急性リンパ芽球性白血病を治療するための二重特異性の抗cd20/抗cd3抗体
JP7241207B2 (ja) Tigitおよびpd-1/tigit結合分子
US20230159634A1 (en) Antibodies that bind human cannabinoid 1 (cb1) receptor
AU2013203396B2 (en) Anti-EMP2 therapy reduces cancer stem cells
JP2015517511A (ja) Cd37抗体とice(イフォスファミド、カルボプラチン、エトポシド)の併用
WO2021139687A1 (zh) 抗cd47抗体和抗cd20抗体的组合在制备用于预防或***的药物中的应用
WO2023051674A1 (zh) 联合治疗血液肿瘤的抗cd47抗体
US10478497B2 (en) Combinations of inecalcitol with an anti-CD38 agent and their uses for treating cancer
WO2023051669A1 (zh) 喹啉衍生物与抗cd47抗体的药物组合
WO2022007947A1 (zh) 抗cd47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组合及其用途
RU2810953C2 (ru) Подкожное дозирование антител к cd38
JPWO2020218951A5 (zh)
WO2022057910A1 (en) Combination therapies targeting c5ar and pd-1/pd-l1 pathways
TW202112373A (zh) 使用抗cd38抗體之組合療法
EA042623B1 (ru) Комбинация антител к pd-1 и биспецифических антител к cd20/cd3 для лечения злокачественной опухол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