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6936A - 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 Google Patents

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46936A
CN118046936A CN202410016380.1A CN202410016380A CN118046936A CN 118046936 A CN118046936 A CN 118046936A CN 202410016380 A CN202410016380 A CN 202410016380A CN 118046936 A CN118046936 A CN 118046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ongitudinal beam
bearing assembly
walking
load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63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海帮
苏利杰
候建云
熊瑛
汪子恂
黄恒
陈治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ranch of CRRC Yangtz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ranch of CRRC Yangtz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ranch of CRRC Yangtz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ranch of CRRC Yangtze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63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46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46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6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解决现有多式联运设备受铁路电网线路限制,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承载总成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走行梁组成、至少四个立柱组成和至少四个走行机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形成行车区域,供集卡或其他集装箱运输车辆行驶。立柱组成安装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两端,走行梁组成安装于至少四个立柱组成的上端。走行机构用于提供直行和/或转向的驱动力。走行机构的其中一部分安装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安装腔中,减小承载总成的整体高度,使得配置有该承载总成的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能够实现6m高电气网下集装箱的装卸作业。

Description

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物流转运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背景技术
目前,集装箱公铁联运装卸设备主要有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和正面吊运机等装备,上述设备能够装卸各型号集装箱,但是必须在电气化铁路断网方式下作业,无法进行网下作业,并且设备投资大、占地广、基建要求高。在电气化铁路非断网方式下,仅有重型叉车满足作业要求,但重型叉车仅能装卸20ft集装箱,自动化程度低。因此必须研发适用于电气化铁路、且能够装卸各型号集装箱的集装箱公铁联运装卸设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承载总成,包括:
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形成行车区域,所述第一纵梁相比于所述第二纵梁更靠近于铁路;
至少四个立柱组成,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
走行梁组成,安装于所述至少四个立柱组成的上端,所述走行梁组成的轴向长度至少覆盖所述行车区域和所述铁路;
至少四个走行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用于提供直行和/或转向的驱动力;
其中,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均设有安装腔,所述走行机构的其中一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段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两端的端部支撑架,所述安装腔设于所述端部支撑架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部支撑架设有沿轴向依次分布的两个以上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纵梁的所述安装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纵梁的所述安装腔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部支撑架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中设有沿轴向间隔分布的连接筋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腔的开口朝上,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设有过线孔和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组成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呈减小趋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组成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立柱、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以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的靠近于所述斜撑的所述侧面为斜面,以使所述立柱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梁组成包括横向延伸的两个走行横梁和设置于两个所述走行横梁上的走行轨道,两个所述走行横梁沿所述第一纵梁的轴向平行且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横梁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走行轨道设于所述走行横梁的L型结构的水平部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梁组成还包括若干轨道压板,所述走行轨道通过所述轨道压板安装于所述走行横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上部连接梁组成;所述上部连接梁组成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走行横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机构包括转向机构及其驱动的走行轮,至少一个所述走行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走行轮直行的驱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和/或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走行机构设置有所述驱动机构,且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走行机构设置有所述驱动机构,两个带驱动机构的所述走行机构分布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最外侧且呈对角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上的所述走行机构的数量不小于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上的所述走行机构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立柱组成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配重。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包括:
上述第一方面的承载总成;
横移梁组成,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承载总成的走行梁组成上;
横向位移机构,连接于所述横移梁组成和/或所述走行梁组成,用于驱动所述横移梁组成沿所述铁路的横向移动;
吊具组成,用于装卸集装箱;
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横移梁组成和所述吊具组成,用于驱动所述吊具组成升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位移机构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横向位移机构间隔设置;所述横移梁组成包括框架结构和两个以上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上,各所述横向位移机构一一对应安装于各所述安装平台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平台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两端,且位于所述框架结构的框内区域中。
根据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总成,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走行梁组成、至少四个立柱组成和至少四个走行机构。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平行设置,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形成行车区域,供集卡或其他集装箱运输车辆行驶。立柱组成安装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两端,走行梁组成安装于至少四个立柱组成的上端,作为货物吊运装置的安装基础,走行梁组成的轴向长度至少覆盖行车区域和铁路,能够实现货物在铁路运输车辆和公路运输车辆之间的转运。走行机构安装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用于提供直行和/或转向的驱动力。走行机构的其中一部分安装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安装腔中,减小承载总成的整体高度,使得配置有该承载总成的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能够实现6m高电气网下集装箱的装卸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承载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承载总成中第一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第一纵梁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第一纵梁的仰视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承载总成中第二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第二纵梁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图5的第二纵梁的仰视图。
图8示出了图1的承载总成中立柱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立柱组成的主视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立柱组成的左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的承载总成中走行梁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的承载总成中上部连接梁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的承载总成中走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承载总成在正常转向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承载总成在原地转向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200-集装箱;300-电气化铁路网;400-集卡。110-承载总成;10-走行机构,11-走行轮,12-转向机构,13-驱动机构,14-安装法兰;21-立柱组成,211-立柱,212-斜撑,213-立柱支座,214-封板;22-第一纵梁;23-第二纵梁;24-安装腔,241-过线孔,242-安装孔;25-连接段;26-端部支撑架;27-连接筋板;28-安装台;30-走行梁组成,31-走行横梁,311-水平部,32-走行轨道,33-轨道压板;40-升降装置;50-横移梁组成,51-框架结构,52-安装平台;60-横向位移机构;70-吊具组成;80-上部连接梁组成,81-连接梁,811-连接箱型梁,812-连接梁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铁路运输装置技术领域中,通常将铁轨的延伸方向称为“纵向”;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也即各铁轨间隔分布的方向称为“横向”,因此下文中,各部分的延伸方向、分布方向中的“纵向”和“横向”同样采用上述释义。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总成110,承载总成110作为铁路货物转运车的车架,承载货物吊运装置的重量以及货物的重量。货物不限于集装箱、箱式货物和袋式货物。
请参阅图1,承载总成110包括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走行梁组成30、至少四个立柱组成21和至少四个走行机构10。第一纵梁22与第二纵梁23平行设置,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之间形成行车区域,供集卡或其他集装箱运输车辆行驶。立柱组成21安装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两端,走行梁组成30安装于至少四个立柱组成21的上端,作为货物吊运装置的安装基础,走行梁组成30的轴向长度至少覆盖行车区域和铁路,能够实现货物在铁路运输车辆和公路运输车辆之间的转运。走行机构10安装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上,用于提供直行和/或转向的驱动力,安装于第一纵梁22上的走行机构10的数量与安装于第二纵梁23上的走行机构1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相同或不同。走行机构10的其中一部分安装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安装腔24中,减小承载总成110的整体高度,使得配置有该承载总成110的铁路货物转运车(例如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100)能够实现6m高电气网下集装箱的装卸作业。
第一纵梁22与第二纵梁23的结构大致相同,均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段25和连接于连接段25的两端的端部支撑架26,安装腔24设于端部支撑架26中。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22与第二纵梁23均采用不封闭的箱型梁结构,端部支撑架26通过耐候钢等拼焊而成,用于连接走行机构10和立柱组成21,传递立柱组成21的载荷,中间的连接段25采用工型钢和连接筋板27稳固,连接筋板27沿轴向间隔分布,加强连接段25的结构稳定性。考虑到走行机构10和立柱组成21均与端部支撑架26连接,为了方便走行机构10和立柱组成21的安装,在某些实施例中,端部支撑架26的宽度大于连接段25。
在某些实施例中,安装腔24的总数量与走行机构10的总数量相匹配,也就是说,每个走行机构10均部分位于对应的安装腔24中。在某些实施例中,安装腔24是一个较大的空腔,其中可容纳多个走行机构10的部分结构。请参阅图2至图7,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端部支撑架26中均设有两个以上沿轴向依次分布的安装腔24,对应的,第一纵梁22与第二纵梁2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至少两个走行机构10,整个承载总成110中,走行机构10的数量至少是八个。端部支撑架26的外侧面同样可以设置若干加强筋板,强化安装腔24的腔壁的结构强度,增强纵梁的稳定性。
第一纵梁22与第二纵梁23均平行于铁路,其中第一纵梁22更靠近于铁路,因此在货物从铁路侧转运至公路侧的过程中,第一纵梁22的承载更大。因而,在某些实施例中,设计两个纵梁的走行机构10的数量不同,具体是第一纵梁22的安装腔24的数量大于第二纵梁23的安装腔24的数量,例如第一纵梁22的两端均设置3个安装腔24,则第一纵梁22的两端各安装3个走行机构10;第二纵梁23的两端均设置2个安装腔24,则第二纵梁23的两端各安装2个走行机构10。第一纵梁22与第二纵梁23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安装腔24数量的区别,其他结构特征、总长度均保持一致。
请参阅图2和图5,在某些实施例中,为方便操作,安装腔24的开口朝上,可从该开口中将走行机构10的一部分放置在安装腔24中。安装腔24的底壁上设有过线孔241和安装孔242,其中过线孔241用于供走行机构10的管线穿过,以使走行机构10的位于安装腔24内的部分和位于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下方的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执行机构。安装孔242用于安装紧固件,实现走行机构10与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的连接。
至少四个立柱组成21分别安装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两端,承载和传递载荷。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两端分别安装至少一个立柱组成21,能够对上方的走行梁组成30形成四角支撑。在某些实施例中,立柱组成21的数量为4个,分别安装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两端,位于同一纵梁上的两个立柱组成21之间的间距应当大于40/45英寸集装箱的长度,方便集装箱从两个立柱组成21之间通过。
立柱组成21主要包括立柱211,立柱211通常是竖直设置,请参阅图8、图9和图10,在某些实施例中,立柱211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呈减小趋势,立柱211的下端面的横截面积最小。第一方面立柱211下部横截面面积缩小,能够为走行机构10的安装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第二方面,立柱211的下端面的横截面积最小,则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上与立柱211对应的安装区域的面积也可以减小,由此使得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轴向长度可以缩短300mm以上;第三方面,立柱211的下方较细,使得立柱211整体的重量降低,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
立柱211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呈减小趋势,可以是由上至下线性减小、非线性减小或者梯度减小。立柱2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多边形,当立柱211为多边形柱体时,立柱211的横截面面积的减小可以是其中一个侧面倾斜导致的,也可以是多个侧面共同倾斜导致的。立柱211的具体形状特征本申请不做限制。立柱211在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上的安装位置可以位于安装腔24内或者安装腔24外,请参阅图3和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端部均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安装腔24,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安装腔24之间形成有一个安装台28,安装台28的面积应当不小于立柱211的下端面的横截面积,立柱211安装于该安装台28上。
请参阅图8、图9和图10,在某些实施例中,立柱组成21还包括斜撑212,斜撑212的上端连接于立柱211、下端连接于第一纵梁22或第二纵梁23,以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斜撑212的下端与立柱211的下端沿纵向间隔分布,相比于立柱211,斜撑212更靠近于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的端部。通过在立柱211一侧设置斜撑212,一是可以增强立柱211的支撑作用,二是可以减少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端部的结构变形。在某些实施例中,斜撑212设有两根,两根斜撑212的顶端连接于立柱211、底端焊接于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上,使得两根斜撑212之间的间隙呈现由上至下依次增加的变化趋势,以弥补立柱211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呈减小趋势导致的立柱211底端强度低的缺陷,保证立柱组成21各处均具有较高的强度。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某些实施例中,立柱211采用异形箱型梁,立柱211整体呈倒L型,斜撑212的顶端连接于倒L型立柱211的弯折区域。立柱211的上端即水平部311分设有立柱支座213,用于连接走行梁组成30,立柱211的竖直部分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呈减小趋势,竖直部分的底端与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焊接。立柱211主要由端板、侧板、封板214和筋板等拼焊组成,其中,侧板呈倒L型,封板214为弯折板,靠近于斜撑212。封板214为倾斜设置的板件,使得立柱211的靠近于斜撑212的侧面为斜面,以使立柱211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立柱组成21采用异形立柱结构和型钢斜撑设计,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并能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同时侧面的型钢斜撑增强立柱组成21整体结构的抗压强度,提高立柱211的抗弯强度,并抑制纵梁端部结构的弯曲变形。
走行梁组成30安装于立柱组成21的上端,在某些实施例中,立柱211的上端即水平部311分设有立柱支座213,走行梁组成30安装于立柱支座213上,提高走行梁组成30的安装稳定性。走行梁组成30的其中一端伸入于铁路区域中,形成悬臂梁结构;走行梁组成30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安装在立柱组成21上,也可以伸出于外,形成另一个悬臂梁结构。走行梁组成30横跨行车区域和铁路,为货物吊运装置(例如一体式集成吊具)的移动提供轨道基础,用于完成货物吊运装置的横向走行,承载和传递货物吊运装置以及货物(例如集装箱)的全部载荷。
走行梁组成30可以是框架结构或者平行设置的双横梁结构。请参阅图11,在某些实施例中,走行梁组成30包括横向延伸的两个走行横梁31和设置于两个走行横梁31上的走行轨道32,两个走行横梁31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两个走行横梁31沿第一纵梁22的轴向间隔分布。在某些实施例中,走行横梁31采用L型箱梁结构,其横截面呈L型,走行轨道32设于走行横梁31的L型结构的水平部311上。在某些实施例中,走行梁组成30还包括若干轨道压板33,走行轨道32通过轨道压板33安装于走行横梁31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走行梁组成30的其中一端伸入于铁路区域中,形成单悬臂梁结构,单悬臂梁结构导致承载总成110重心不均,且承载能力不均。为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安装于第一纵梁22上的走行机构10的数量大于安装于第二纵梁23上的走行机构10的数量,通过提高铁路侧纵梁上的走行机构10的数量,提高铁路侧纵梁的承载能力。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立柱组成21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配重,通过设置配重使得承载总成110的重心位于行车区域所在一侧。例如,仅在第二纵梁23以及与第二纵梁23连接的立柱组成21上设有配重。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设置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立柱组成21的材料不同,或者材料相同但是壁厚不同,使得承载总成110的重心相对于其几何中心更偏向于行车区域所在一侧。
走行梁组成30采用框架结构时,框架结构自身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当走行梁组成30采用平行设置的双横梁结构时,请参阅图1和图12,在某些实施例中,承载总成110还包括至少一个上部连接梁组成80,上部连接梁组成8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走行横梁31。上部连接梁组成80平行于第一纵梁22、第二纵梁23,当上部连接梁组成80仅设置一个时,上部连接梁组成80设置在第一纵梁22与第二纵梁23之间所对应的区域中;在某些实施例中,上部连接梁组成80设有两个,两个上部连接梁组成80分别位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正上方。
请参阅图12,在某些实施例中,上部连接梁组成80由两个相同的连接梁8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构成,连接梁81的主体为连接箱型梁811,其中一端设置连接梁支座812,连接梁支座812用于与走行横梁31焊接固定。两个连接梁81的端部相对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形成一个上部连接梁组成80。
走行机构10用于对配置有该承载总成110的铁路货物转运车提供直行和/或转向的驱动力。走行机构10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可参照现有技术所公开的铁路车辆走行机构10或者场桥、岸桥的大车行走机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走行机构10可以采用电驱动、电磁驱动、液压驱动或者气压驱动等驱动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走行机构10的其中一部分安装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安装腔24中,可以是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安装于安装腔24中,也可以是走行轮11的其中一部分位于安装腔24中。
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例中,各个走行机构10均包括转向机构12及其驱动的走行轮11,转向机构12驱动走行轮11转向,至少一个走行机构10还包括驱动机构13,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走行轮11直行。由此,通过若干走行机构10,铁路货物转运车可前进、后退、正常转向(如图14所示)和原地转向(如图15所示),以使整个铁路货物转运车能够行驶至货物装卸场的任意区域。在某些实施例中,走行轮11采用胶轮,不需要在场地铺设钢轨,降低场地行走要求。
转向机构12和/或驱动机构13安装于安装腔24中。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例中,各个走行机构10均采用液压驱动,承载总成110配置有完整的液压动力***。转向机构12为转向液压缸,转向液压缸安装于安装腔24中,其液压管道通过安装腔24腔底的过线孔241穿出,连通至走行轮11,由此使得承载总成110的总高度能够降低200mm以上。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液压动力***的油泵和电气控制***等安装在安装腔24中。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例中,走行机构10上设有安装法兰14,安装法兰14上设置一圈装配孔,装配孔与位于安装腔24腔底的安装孔242一一对应,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固定。在安装法兰14与走行轮11之间设置轴承,使得走行轮11与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运动分离。
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走行机构10设置有驱动机构13,为保证驱动力均匀,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上均安装有带驱动机构13的走行机构10。带驱动机构13的走行机构10可以安装在第一纵梁22和第二纵梁23的同一端或者不同端。在某些实施例中,若干走行机构10中仅两个走行机构10设置有驱动机构13,这两个走行机构10呈对角分布,分别安装在第一纵梁22的第一端的最外侧和第二纵梁23的第二端的最外侧。
请参阅图16,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100,包括横移梁组成50、横向位移机构60、吊具组成70、升降装置40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承载总成110,横移梁组成50可移动地安装于承载总成110的走行梁组成30上;横向位移机构60连接于横移梁组成50和/或走行梁组成30,用于驱动横移梁组成50沿铁路的横向移动;吊具组成70用于装卸集装箱;升降装置40连接于横移梁组成50和吊具组成70,用于驱动吊具组成70升降。横移梁组成50、横向位移机构60、吊具组成70和升降装置40均可采用现有技术的相关公开,具体内容本申请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6,在某些实施例中,横向位移机构60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横向位移机构60间隔设置。横移梁组成50包括框架结构51和两个以上安装平台52,安装平台52安装于框架结构上,各横向位移机构60一一对应安装于各安装平台52上。在某些实施例中,横向位移机构60包括电机和轨道轮,轨道轮在电机的驱动下沿走行梁组成30的走行轨道32滚动。
安装平台52可以连接在框架结构51的端部或者侧边,可以位于框架结构51的框内区域或者外侧,本申请不做限制。请参阅图16,在某些实施例中,安装平台52设于框架结构51的两端,且位于框架结构51的框内区域中,由此使得安装平台52和横向位移机构60均均为位于框架结构51的框内区域中,不会占用框架结构51之外的水平空间,进一步缩小该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100的整体体积。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100还包括控制组件(图中未示出),走行机构10、横向位移机构60和升降装置40分别与控制组件电连接。该控制组件也可以是自动控制装置,例如控制组件包括控制***以及与控制***分别电性连接的视觉识别模块、定位控制模块、自动对锁模块和无线监控模块。该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100中的各个用电设备分别与控制***电性连接。控制***为主控单元,可采用现有任一控制器,例如PLC控制器、工控机等。视觉识别模块用于识别铁路货车集装箱号,车架号,视觉识别模块可采用现有任一视觉识别***,例如双目视觉识别***等。定位控制模块用于车辆的精确停靠,定位控制模块可采用现有任一定位***,例如通过视觉识别进行定位的定位***、通过无线传感器进行定位的定位***等。自动对锁模块用于完成锁头与集装箱锁孔对齐对准检测,自动对锁模块可采用现有任一位置检测***,例如红外位置检测装置、激光测距***等。无线监控模块用于将铁路平车上或整个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100上数据信息进行无线传输至地面监控室或手持遥控器,无线监控***可采用现有任一无线数据传输***,例如蓝牙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等。
请参阅图17,该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100设置在铁路路线旁,可直接对接铁路平车,装卸集装箱200。依据该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100所在处各个区域的功能,可将该集装箱公铁联运侧面装卸***所在处划分为以下区域:铁路装卸区(A区)和公路装卸区(B区)。其中铁路装卸区(A区)即铁路平车行驶区域,铁路平车停靠在该装卸***旁则可进行集装箱200的装卸。公路装卸区(B区)是集装箱卡车(简称集卡400)行驶或者集装箱存放的区域,集卡400停靠在该装卸***旁则可进行集装箱200的装卸。
请参阅图17,本申请提供的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工作过程如下:
(1)卸载流程(集装箱200由铁路平车转换至集卡400):
铁路平车载集装箱200进入铁路装卸区(A区)→横向位移机构60驱动横移梁组成50沿走行梁组成30横向移动,带动吊具组成70横移→吊具组成70吊起集装箱200(如图17所示)→吊具组成70带集装箱200横移至公路装卸区(B区),并吊落至转接集卡400→集卡400运输集装箱200。
(2)装载流程(集装箱200由集卡400转换至铁路平车):
集卡400载集装箱200进入公路装卸区(B区)→走行机构1010驱动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行至集卡400上方→吊具组成70起吊集装箱200→吊具组成70带集装箱200横移至铁路装卸区(A区),如图17所示,吊具组成70将集装箱200吊落至铁路平车→铁路平车运输集装箱200。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形成行车区域,所述第一纵梁相比于所述第二纵梁更靠近于铁路;
至少四个立柱组成,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
走行梁组成,安装于所述至少四个立柱组成的上端,所述走行梁组成的轴向长度至少覆盖所述行车区域和所述铁路;
至少四个走行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用于提供直行和/或转向的驱动力;
其中,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均设有安装腔,所述走行机构的其中一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段和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两端的端部支撑架,所述安装腔设于所述端部支撑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撑架设有沿轴向依次分布的两个以上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纵梁的所述安装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纵梁的所述安装腔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撑架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中设有沿轴向间隔分布的连接筋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朝上,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设有过线孔和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成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呈减小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成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立柱、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以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靠近于所述斜撑的所述侧面为斜面,以使所述立柱的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梁组成包括横向延伸的两个走行横梁和设置于两个所述走行横梁上的走行轨道,两个所述走行横梁沿所述第一纵梁的轴向平行且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横梁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走行轨道设于所述走行横梁的L型结构的水平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梁组成还包括若干轨道压板,所述走行轨道通过所述轨道压板安装于所述走行横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上部连接梁组成;所述上部连接梁组成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走行横梁。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机构包括转向机构及其驱动的走行轮,至少一个所述走行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走行轮直行的驱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和/或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走行机构设置有所述驱动机构,且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走行机构设置有所述驱动机构,两个带驱动机构的所述走行机构分布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最外侧且呈对角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上的所述走行机构的数量不小于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上的所述走行机构的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立柱组成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配重。
18.一种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总成;
横移梁组成,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承载总成的走行梁组成上;
横向位移机构,连接于所述横移梁组成和/或所述走行梁组成,用于驱动所述横移梁组成沿所述铁路的横向移动;
吊具组成,用于装卸集装箱;
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横移梁组成和所述吊具组成,用于驱动所述吊具组成升降。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位移机构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横向位移机构间隔设置;所述横移梁组成包括框架结构和两个以上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上,各所述横向位移机构一一对应安装于各所述安装平台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两端,且位于所述框架结构的框内区域中。
CN202410016380.1A 2024-01-05 2024-01-05 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Pending CN118046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6380.1A CN118046936A (zh) 2024-01-05 2024-01-05 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6380.1A CN118046936A (zh) 2024-01-05 2024-01-05 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6936A true CN118046936A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49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6380.1A Pending CN118046936A (zh) 2024-01-05 2024-01-05 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469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64948C (en) System for changing a battery of a ground transport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heavy-duty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for iso-containers
WO2013169110A1 (en) Overhead crane, assembly of at least two overhead cranes,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nd assembly thereof
CN110722940A (zh)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及其使用方法
WO2023087768A1 (zh) 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
CN110884513B (zh) 驮背运输车
CN111762687B (zh) 一种集装箱公铁联运侧面装卸***及方法
US3119506A (en) Side-loading transfer vehicle
CN106627603A (zh)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控制***
CN113370727A (zh) 一种新能源双走行***轨道运输设备及使用方法
US2011024370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standard cargo holders, especially iso containers and swap bodies, between railways and roads
RU226883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контейнеров
KR101607462B1 (ko) 컨테이너 운반을 위한 전주의 승하강형 이동식 전차선 시스템
CN118046936A (zh) 承载总成以及集装箱侧面装卸跨运车
CN116353642A (zh) 铁路轨道铺设用运输车组
CN117886218A (zh) 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
US2832481A (en) Transport container crawler
CN113356063A (zh) 一种预制箱梁垂直运输体系及运输方法
CN114212697A (zh) 一种集装箱侧面吊装转运***
CN111137692A (zh) 一种顶升行走装置带有凸缘行走轮的输送车
CN111137691A (zh) 一种顶升行走装置在槽型轨中运行的输送车
CN215710230U (zh) 一种集装箱公铁联运侧面装卸***
CN211710818U (zh) 一种液压升降式运输小车
CN220013239U (zh) 便携式收铺钢轨机
CN113753509B (zh) 一种具有全自动装卸功能的滑轨***
CN110127400B (zh) 一种多式联运装卸设备及其装卸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