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9672A - 电动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9672A
CN118019672A CN202280065944.XA CN202280065944A CN118019672A CN 118019672 A CN118019672 A CN 118019672A CN 202280065944 A CN202280065944 A CN 202280065944A CN 118019672 A CN118019672 A CN 118019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actuator
piston
brake devic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59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合太宫人
前野良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19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9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68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18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 B60T17/22Devices for monitoring or checking brake systems; Sig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制动装置。电动制动装置(40)具备致动器(80),在活塞(72)因外力而向第二方向(D2)移动来使电动机(50)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的情况下,该致动器(80)使用通过电动机(50)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而由该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来驱动,以抑制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其中,上述第二方向(D2)是制动力减少的方向。

Description

电动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通过以电动机为动力源的缸内的活塞的直线运动而产生制动力的电动制动装置。在这样的电动制动装置中,有经由制动液将活塞的按压传递至摩擦部件而产生制动力的湿式的电动制动装置、和将活塞的按压直接传递至摩擦部件而产生制动力的干式的电动制动装置。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9019209号说明书
在如上述那样的电动制动装置中,在制动力的产生过程中,若由于电力故障等而失去电动机的动力,则活塞被推回。而且,由于活塞碰撞缸内的直线运动范围的端部时的冲击,存在电动制动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耐久性降低的担忧。
发明内容
以下,记载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课题的电动制动装置是将因电动机向制动力增加方向旋转而产生的旋转运动通过传递机构传递至直线运动转换机构,通过上述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将上述旋转运动转换为驱动被设置在缸内的活塞的直线运动,通过将摩擦部推压于与车辆的车轮一起旋转的被摩擦部来使上述车辆产生制动力的电动制动装置,其中,具备致动器,上述致动器在上述活塞因外力而向减少方向移动来使上述电动机向制动力减少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使用通过上述电动机向上述制动力减少方向旋转而由该电动机发电的电力来驱动,以抑制上述活塞向上述减少方向的移动,其中,上述减少方向是上述制动力减少的方向,上述制动力减少方向是与上述制动力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电动制动装置使制动力产生的状况下,若针对电动机的电力的供给被切断,则有由于外力,活塞被向减少方向猛力地推回的情况。此时,由于电动机向制动力减少方向旋转,因此电动机发电。于是,通过致动器利用电动机发电的电力驱动,从而活塞向减少方向的移动速度被减速。这样,电动控制装置能够缓和活塞在活塞的移动范围中的减少方向的终端碰撞时的冲击。其结果是,电动制动装置能够抑制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耐久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制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制动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3是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制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4是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制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5是具备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制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6是具备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制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制动装置的车辆进行说明。
<车辆>
如图1所示,车辆10具备车轮20、制动机构30以及电动制动装置40。图1图示出车辆10的构件的一部分。
<制动机构>
制动机构30具有与车轮20一起旋转的制动转子31、不与车轮20一体旋转的摩擦部件32以及根据液压使摩擦部件32向制动转子31位移的轮缸33。轮缸33经由液路34与电动制动装置40连接。轮缸33的液压越高,制动机构30将摩擦部件32越强力地推压于制动转子31对车轮20赋予越大的制动力。制动转子31相当于“被摩擦部”的一个例子,摩擦部件32相当于“摩擦部”的一个例子。
<电动制动装置的机械结构>
电动制动装置40具备电动机50、传递装置60、电动缸机构70以及致动器80。
电动机50是无刷DC电动机,具有定子51、转子52以及输出轴53。定子51构成为包含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通过控制对各线圈的通电,转子52和输出轴53在第一旋转方向R1或者第二旋转方向R2上旋转,其中,第二旋转方向R2是与第一旋转方向R1相反的方向。在输出轴53固定有棘轮531。棘轮531与输出轴53一起旋转。
传递装置60在电动机50与电动缸机构70之间传递动力。传递装置60具有对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的旋转速度进行减速的减速机构61和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直线运动转换机构65。在传递装置60中,在电动机50驱动的情况下,电动机50的动力从减速机构61传递至直线运动转换机构65并输出至电动缸机构70。
减速机构61具有备固定于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的第一齿轮62和与第一齿轮62啮合的第二齿轮63。由于第二齿轮63的齿数比第一齿轮62的齿数多,因此第二齿轮63的旋转速度比第一齿轮62的旋转速度慢。在本例中,齿轮为两个,但也可以使三个以上的齿轮啮合而构成减速机构61。在这样的点上,减速机构61相当于“传递机构”,第二齿轮63相当于“减速部”。此外,在图1中,第一齿轮62的旋转轴线和第二齿轮63的旋转轴线取平行的位置关系,但第一齿轮62的旋转轴线和第二齿轮63的旋转轴线也可以取扭转的位置关系。
直线运动转换机构65例如是滚珠丝杠机构和进给丝杠机构等。直线运动转换机构65具有基于从减速机构61传递的动力而旋转的旋转部件66和伴随着旋转部件66的旋转在旋转部件66的轴向上移动的直线运动部件67。
旋转部件66包含与减速机构61的第二齿轮63啮合的第三齿轮661和从第三齿轮661沿第三齿轮661的轴向延伸的螺纹轴662。直线运动部件67不能绕旋转部件66的轴线旋转,而能够在旋转部件66的轴向上移动。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65中,在旋转部件66旋转的情况下,直线运动部件67在旋转部件66的轴向上移动。
电动缸机构70具有电动缸71、收容于电动缸71的活塞72以及规定活塞72的移动范围的限位器73。另外,电动缸机构70具有由电动缸71和活塞72划分的液室74。
电动缸71与活塞72一起收容螺纹轴662和直线运动部件67。在电动缸71的内部,活塞72和直线运动部件67连结。因此,当直线运动部件67在电动缸71的轴向上移动的情况下,活塞72与直线运动部件67一起向第一方向D1或者第二方向D2移动,其中,第二方向D2是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在这一点上,直线运动部件67的直线运动是驱动活塞72的直线运动。
限位器73规定活塞72的移动范围中的第二方向D2的终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与限位器73一起向第二方向D2移动的直线运动部件67与限位器73接触,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被限制。限位器73也能够由电动缸71的壁部构成,也能够由与电动缸71不同的部件构成。
液室74充满制动液。液室74经由液路34与制动机构30的轮缸33连接。在活塞72向使液室74的容积减少的第一方向D1移动的情况下,制动液从液室74向轮缸33流出。另一方面,在活塞72向使液室74的容积增大的第二方向D2移动的情况下,制动液从轮缸33流入液室74。
在以上说明的电动制动装置40中,在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旋转的情况下,电动机50的动力经由传递装置60传递至活塞72。当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的情况下,即,活塞72向第一方向D1移动的情况下,制动液流入轮缸33,因此轮缸33的液压增大。也就是说,摩擦部件32按压制动转子31的力增大,对车轮20赋予的制动力增大。另一方面,在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的情况下,即,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移动的情况下,制动液从轮缸33流出,因此轮缸33的液压减少。也就是说,摩擦部件32按压制动转子31的力减少,对车轮20赋予的制动力减少。在这样的点上,第一旋转方向R1相当于“制动力增加方向”,第一方向D1相当于“增加方向”。另一方面,第二旋转方向R2相当于“制动力减少方向”,第二方向D2相当于“减少方向”。
致动器80是所谓的螺线管致动器。致动器80具有呈柱状的柱塞81、产生驱动柱塞81的磁场的线圈82以及收容柱塞81和线圈82的框体83。柱塞81的前端呈能够卡止于棘轮531的爪状。线圈82通过被通电,而产生驱动柱塞81的磁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对线圈82通电的情况下,柱塞81位于被收容于框体83的收容位置。另一方面,在对线圈82通电的情况下,柱塞81位于从框体83突出的突出位置。在维持对线圈82通电的状态的情况下,柱塞81继续位于突出位置。
致动器80被配置为柱塞81的突出方向朝向固定于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的棘轮531。如图1中实线所示,在柱塞81配置于收容位置的情况下,柱塞81不卡止于棘轮531。另一方面,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在柱塞81配置于突出位置的情况下,柱塞81卡止于棘轮531。在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旋转的状况下,若柱塞81配置于突出位置,则输出轴53的旋转速度较大地减少。像这样,致动器80通过使柱塞81卡止于棘轮531,从而强烈地妨碍输出轴53的旋转。此外,棘轮531只要是在输出轴53至少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的状况下,通过与柱塞81卡止而妨碍输出轴53的旋转的结构即可。
<电动制动装置的电气结构>
如图2所示,电动制动装置40具备直流电源90、正极线91和负极线92、第一驱动电路110、第二驱动电路120、控制装置130以及开关元件140。
正极线91与直流电源90的正极连接。负极线92与直流电源90的负极连接。
第一驱动电路110是驱动电动机50的逆变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110具有多个开关元件111u、112u、111v、112v、111w、112w。
多个开关元件中的开关元件111u、111v、111w与正极线91连接,开关元件112u、112v、112w与负极线92连接。两个开关元件111u、112u对应于电动机50的u相线圈。两个开关元件111v、112v对应于电动机50的v相线圈。两个开关元件111w、112w对应于电动机50的w相线圈。
第一驱动电路110通过周期性地接通/断开多个开关元件111u、112u、111v、112v、111w、112w,而将从直流电源90输入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这样,第一驱动电路110向电动机50的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供给交流电力。
第二驱动电路120是驱动致动器80的电路。第二驱动电路120具有第一连接线121和第二连接线122、开关元件123、切换电路124、二极管125以及电容器126。另外,在第二驱动电路120设置有致动器80的线圈82。
第一连接线121连接正极线91和负极线92。第二连接线122连接第一连接线121和负极线92。线圈82和开关元件123串联地设置于第二连接线122。开关元件123切换针对线圈82的通电状态。详细而言,在开关元件123接通的情况下对线圈82通电,在开关元件123断开的情况下不对线圈82通电。开关元件123例如是MOSFET。
切换电路124是控制开关元件123的接通/断开的电路。切换电路124基于从控制装置130输出的识别信号,来控制开关元件123。从控制装置130输出至切换电路124的识别信号是表示向电动机50的电力供给是否正常的信号。将向电动机50的电力供给正常的情况下的识别信号作为正常信号,将向电动机50的电力供给异常的情况下的识别信号作为异常信号。此时,切换电路124在识别信号为正常信号的情况下,使开关元件123断开。换言之,切换电路124禁止开关元件123从断开变为接通。另一方面,切换电路124在识别信号为异常信号的情况下,允许开关元件123从断开变为接通。在该情况下,若电流从第一连接线121流向切换电路124,则切换电路124使开关元件123接通。切换电路124相当于“切换部”的一个例子。此外,识别信号为异常信号的情况例如是指直流电源90发生了电源故障的情况。
二极管125设置于第一连接线121。详细而言,在将第一连接线121与正极线91的连接点作为连接点P1,将第一连接线121与第二连接线122的连接点作为连接点P2时,二极管125设置于第一连接线121中的连接点P1与连接点P2之间的部分。二极管125允许从连接点P1向连接点P2的电流的流动,限制从连接点P2向连接点P1的电流的流动。
电容器126设置于第一连接线121。详细而言,在将第一连接线121与切换电路124的连接点作为连接点P3,将第一连接线121与负极线92的连接点作为连接点P4时,电容器126设置于第一连接线121中的连接点P3和连接点P4之间的部分。在电流从连接点P1向连接点P3流动的情况下,电容器126对第一连接线121充电。若在电容器126蓄积有电荷的状态下电流不流动到第一连接线121,则电容器126向切换电路124放电。电容器126相当于“电力供给部”。
开关元件140设置于直流电源90与连接点P1之间的路径。开关元件140在电动制动装置40异常的情况下被断开。由此,例如,在直流电源90的电压降低时,能够抑制由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被供给至直流电源90。
控制装置130基于从制动控制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10,其中,该制动控制装置计算车辆10所请求的请求制动力。控制装置130通过使多个开关元件111u、112u、111v、112v、111w、112w周期性地接通/断开,来调整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这样,控制装置130调整对车轮20赋予的制动力。另外,控制装置130向切换电路124输出上述的识别信号。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若从制动控制装置向电动制动装置40输入与请求制动力相应的控制信号,则第一驱动电路110驱动。而且,在请求制动力增大的情况下,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向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于是,通过活塞72向第一方向D1移动,从而制动液从电动缸71的液室74向轮缸33流出。其结果是,轮缸33的液压增大,对车轮20赋予的制动力增大。
另外,在向第一驱动电路110和第二驱动电路120正常供给电力的情况下,使第二驱动电路120的开关元件123断开。因此,在电流不在第二连接线122中流动的点上,不对线圈82通电。也就是说,在向电动机50的电力供给正常的情况下,切换电路124禁止致动器80的工作。其结果是,致动器80的柱塞81配置于收纳位置。另一方面,在电流在第一连接线121中流动的点上,对电容器126充电。
然而,在电动制动装置40对车轮20赋予了制动力的状况下,若在直流电源90中发生任何异常,则有无法对第一驱动电路110以及第二驱动电路120和控制装置130正常供给电力的情况。
若无法对第一驱动电路110供给电力,则无法驱动电动机50,因此没有将活塞72向第一方向D1推压的力。于是,通过制动液从轮缸33流入电动缸71的液室74,从而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移动。也就是说,活塞72通过外力向第二方向D2移动。
在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移动的情况下,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基于从活塞72传递的动力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其结果是,电动机50进行发电。于是,电流从电动机50经由开关元件111u、111v、111w的回流二极管流动到正极线91。其结果是,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被供给至第二驱动电路120。此外,在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的情况下,电动机50的转子52也向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因此产生惯性力矩。因此,即使从轮缸33流入到电动缸71的液室74的制动液的流量减少,通过转子52的惯性力矩,活塞72也继续向第二方向D2移动。
若无法从直流电源90向第二驱动电路120以及控制装置130供给电力,则切换电路124基于从控制装置130输出的识别信号,允许开关元件123从断开变为接通。若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电动机50的发电从第一驱动电路110向第二驱动电路120供给电力,则电流从第一连接线121流向切换电路124。其结果是,切换电路124使开关元件123接通。于是,电流在第二连接线122中流动,对线圈82通电。这样,切换电路124在向电动机50的电力供给异常的情况下,允许致动器80的工作。
如图1中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若对线圈82通电,则致动器80的柱塞81从收纳位置向突出位置位移。于是,通过柱塞81卡止于棘轮531,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的旋转速度降低。这样,致动器80使用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来抑制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因此,抑制活塞72被向第二方向D2猛力地推回,能够缓和活塞72在活塞72的移动范围中的第二方向D2的终端碰撞时的冲击。详细而言,能够缓和与活塞72一起向第二方向D2移动的直线运动部件67碰撞限位器73时的冲击。其结果是,电动制动装置40能够抑制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耐久性降低。
第一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第二驱动电路120具有电容器126。在从直流电源90向第二驱动电路120供给电力的阶段,电容器126被最大限度地充电。因此,若不从直流电源90向第二驱动电路120供给电力,电流不在第一连接线121中流动,则电容器126开始迅速地向切换电路124放电。换言之,电容器126在向电动机50的电力供给异常的情况下向切换电路124供给电力。这样,电动制动装置40在不从直流电源90向第一驱动电路110以及第二驱动电路12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能够使开关元件123迅速地接通。因此,电动制动装置40能够使致动器80的工作迅速地开始。
(2)致动器80妨碍通过减速机构61减速之前的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的旋转。换言之,致动器80在电动机50的输出转矩的传递路径中,妨碍比减速机构61的第二齿轮63靠电动机50侧的工作。因此,例如,与为妨碍通过减速机构61减速后的旋转体的旋转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致动器80能够高效地抑制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制动装置40A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电动制动装置>
如图3所示,电动制动装置40A具备电动机50、传递装置60、电动缸机构70以及多个致动器80A1~80A3。电动制动装置40A的电气结构除了在第二驱动电路120的第二连接线122串联配置三个线圈82的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多个致动器80A1~80A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致动器80大致同样地构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柱塞81的接合对象不是棘轮531的点上,柱塞81的前端也可以不是爪状。第一致动器80A1配置为电动机50的转子52位于柱塞81的突出方向。第二致动器80A2配置为减速机构61的第一齿轮62位于柱塞81的突出方向。第三致动器80A3配置为直线运动转换机构65的直线运动部件67位于柱塞81的突出方向。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若不从直流电源90向第一驱动电路110以及第二驱动电路120供给电力,则通过将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供给至第二驱动电路120,从而多个致动器80A1~80A3驱动。
详细而言,第一致动器80A1通过使柱塞81与电动机50的转子52接触,来妨碍电动机50的转子52的旋转。也就是说,输出轴53的旋转速度通过第一致动器80A1的柱塞81与转子52之间的摩擦而减少。第二致动器80A2通过使柱塞81与减速机构61的第一齿轮62接触,来妨碍第一齿轮62的旋转。也就是说,输出轴53的旋转速度通过第二致动器80A2的柱塞81与第一齿轮62之间的摩擦而减少。第三致动器80A3通过使柱塞81与直线运动转换机构65的直线运动部件67接触,来妨碍柱塞81的移动。也就是说,直线运动部件67的移动速度通过第三致动器80A3的柱塞81与直线运动部件67之间的摩擦而减少。这样,电动制动装置40A能够抑制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也就是说,电动制动装置40A能够抑制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耐久性降低。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动制动装置40A具备多个致动器80A1~80A3中的至少一个致动器即可。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动制动装置40A具备妨碍构成从电动机50到活塞72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的动力传递构件的工作的致动器即可。例如,电动制动装置40A也可以具备妨碍减速机构61的第二齿轮63的旋转的致动器,也可以具备妨碍直线运动转换机构65的旋转部件66的旋转的致动器。另外,电动制动装置40A也可以具备妨碍活塞72的工作的致动器。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制动装置40B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电动制动装置>
如图4所示,电动制动装置40B具备电动机50、传递装置60、电动缸机构70以及致动器80B。电动制动装置40B的电气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致动器80B是设置于连接液室74和轮缸33的液路34的常开型的螺线管阀。致动器80B具有线圈82B,该线圈82B产生用于驱动致动器80B的磁场。在致动器80B开阀的情况下,在液室74与轮缸33之间能够进行制动液的移动。在致动器80B闭阀的情况下,在液室74与轮缸33之间不能进行制动液的移动。此外,在致动器80B闭阀的情况下,由于轮缸33中密封制动液,因此也可以在轮缸33与致动器80B之间设置使该密封的制动液排出的液路。
<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若不从直流电源90向第一驱动电路110以及第二驱动电路120供给电力,则通过将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供给至第二驱动电路120,从而致动器80B被驱动。详细而言,由于致动器80B闭阀,因此制动液不会从轮缸33流入电动缸71的液室74。换言之,致动器80B减弱制动液从轮缸33向电动缸71的活塞72的流动。这样,电动制动装置40B能够抑制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也就是说,电动制动装置40B能够抑制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耐久性降低。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制动装置40C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电动制动装置>
如图5所示,车辆10具备贮存制动液的大气压储存器35和连接液路34与大气压储存器35的液路36。大气压储存器35的内压与大气压等同。电动制动装置40C具备电动机50、传递装置60、电动缸机构70以及致动器80C。此外,电动制动装置40C的电气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致动器80C是设置于液路36的常闭型的螺线管阀。致动器80C具有线圈82C,该线圈82C产生用于驱动致动器80C的磁场。在致动器80C闭阀的情况下,在轮缸33以及液室74与大气压储存器35之间不能进行制动液的移动。在致动器80C开阀的情况下,在轮缸33以及液室74与大气压储存器35之间能够进行制动液的移动。
<第四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若不从直流电源90向第一驱动电路110以及第二驱动电路120供给电力,则通过将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供给至第二驱动电路120,来驱动致动器80C。详细而言,由于致动器80C被开阀,因此从轮缸33向电动缸71的液室74流动的制动液的一部分流出到大气压储存器35。换言之,致动器80C减弱制动液从轮缸33向电动缸71的活塞72的流动。这样,电动制动装置40C能够抑制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换句话说,电动制动装置40C能够抑制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耐久性降低。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制动装置40D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电动制动装置>
如图6所示,电动制动装置40D具备电动机50、传递装置60、电动缸机构70以及致动器80D。电动制动装置40D的电气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电动缸机构70具有由电动缸71和活塞72划分的第一液室74、由直线运动部件67、电动缸71以及限位器73划分的第二液室75以及连接第一液室74和第二液室75的液路76。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限位器73也作为堵塞电动缸71与旋转部件66的螺纹轴662的缝隙的密封件发挥功能。在通过电动缸机构70的工作对车轮20赋予制动力的情况下,第二液室75的内压变得比第一液室74的内压低。
致动器80D设置于液路76。致动器80D是常闭型的螺线管阀。致动器80D具有线圈82D,该线圈82D产生用于驱动致动器80D的磁场。在致动器80D闭阀的情况下,在第一液室74和第二液室75之间不能进行制动液的移动。在致动器80D开阀的情况下,在第一液室74和第二液室75之间能够进行制动液的移动。
<第五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若不从直流电源90向第一驱动电路110以及第二驱动电路120供给电力,则通过将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供给至第二驱动电路120,来驱动致动器80D。详细而言,由于致动器80D被开阀,因此从轮缸33流入到第一液室74的制动液的一部分流出到第二液室75。这样,电动制动装置40D能够抑制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的移动。也就是说,电动制动装置40D能够抑制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耐久性降低。
(变更例)
上述多个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并实施。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并实施。
·电动制动装置40、40A~40D也可以是不经由制动液,使摩擦部件32相对于制动转子31位移的干式的装置。详细而言,电动制动装置40、40A~40D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用活塞72直接按压摩擦部件32,而将摩擦部件32推压于制动转子31。
·电动制动装置40也可以不具备棘轮531。而且,致动器80也可以通过使柱塞81与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接触,来使输出轴53的旋转速度减少。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对柱塞81的前端以及输出轴53的外周面实施提高柱塞81与输出轴53之间的摩擦的加工、或者在输出轴53的外周面设置凹凸形状。
·减速机构61也可以不使电动机50的输出轴53的旋转速度减速,而将电动机50的输出传递至直线运动转换机构65。
·电动缸71也可以具备将活塞72向第二方向D2施力的螺旋弹簧等弹性体。
·致动器80只要是通过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来驱动的致动器,也可以不是螺线管致动器。例如,致动器80也可以由电动机构成。
·致动器80也可以是旋转式的致动器,而不是线性的致动器。
·电动机50也可以是带刷电动机,也可以是交流电动机。在这些情况下,优选适当地变更驱动电路的结构。
·第二驱动电路120的电路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第二驱动电路120只要是在电动机50发电的情况下,能够将电动机50发电的电力供给至致动器80的结构即可。
·在电动机50发电的情况下,只要能够使电流在切换电路124中流动,则第二驱动电路120也可以不具备电容器126。
·在针对控制装置130的电力的供给源是直流电源90的情况下,识别信号只要是在向控制装置13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始终接通的信号即可。由此,在直流电源90无法正常地供给电力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由于不向控制装置130供给电力而无法向切换电路124发送识别信号的情况下,上述信号自动地断开。因此,切换电路124能够根据是否从控制装置130发送出识别信号,来选择开关元件123的接通/断开状态。

Claims (6)

1.一种电动制动装置,将因电动机向制动力增加方向旋转而产生的旋转运动通过传递机构传递至直线运动转换机构,通过上述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将上述旋转运动转换为驱动被设置在缸内的活塞的直线运动,通过将摩擦部推压于与车辆的车轮一起旋转的被摩擦部,来使上述车辆产生制动力,其中,
上述电动制动装置具备致动器,
上述致动器在上述活塞因外力而向减少方向移动来使上述电动机向制动力减少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使用通过上述电动机向上述制动力减少方向旋转而由该电动机发电的电力来驱动,以抑制上述活塞向上述减少方向的移动,其中,上述减少方向是上述制动力减少的方向,上述制动力减少方向是与上述制动力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制动装置,其中,
上述致动器通过妨碍上述电动机、上述传递机构、上述直线运动转换机构以及上述活塞中的至少一个的工作,来抑制上述活塞向上述减少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制动装置,其中,
上述传递机构包含减速部,该减速部对上述电动机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传递到上述直线运动转换机构,
上述致动器通过妨碍在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转矩的传递路径上比上述传递机构的上述减速部更靠上述电动机侧的工作,来抑制上述活塞向上述减少方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制动装置,其中,
上述电动制动装置通过对轮缸供给制动液,来将上述摩擦部推压于上述被摩擦部,
上述致动器通过减弱制动液从上述轮缸向上述缸内的上述活塞的流动,来抑制上述活塞向上述减少方向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制动装置,其中,
具有切换部,在向上述电动机的电力供给正常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禁止上述致动器的工作,在向上述电动机的电力供给异常的情况下,上述切换部允许上述致动器的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制动装置,其中,
具有电力供给部,在向上述电动机的电力供给异常的情况下,上述电力供给部向上述切换部供给电力。
CN202280065944.XA 2021-09-30 2022-09-28 电动制动装置 Pending CN1180196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0372 2021-09-30
JP2021160372A JP2023050324A (ja) 2021-09-30 2021-09-30 電動制動装置
PCT/JP2022/036219 WO2023054493A1 (ja) 2021-09-30 2022-09-28 電動制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9672A true CN118019672A (zh) 2024-05-10

Family

ID=85780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5944.XA Pending CN118019672A (zh) 2021-09-30 2022-09-28 电动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50324A (zh)
CN (1) CN118019672A (zh)
WO (1) WO202305449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241U (ja) * 1991-09-06 1993-03-23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ブレーキ制御装置の安全機構およびブレーキアクチユエータ
JP6054463B2 (ja) * 2015-05-07 2016-12-27 Ntn株式会社 電動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4493A1 (ja) 2023-04-06
JP2023050324A (ja)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16863C2 (ru)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ый механизм
US20190322265A1 (en) Electric brak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7828132B2 (en) Dual function holding device operable under a system power loss condition
US11981305B2 (en) Electromechanically drivable brake pressure generator
KR20090074028A (ko) 유체정역학적 전력 생성 장치
CN118019672A (zh) 电动制动装置
KR102148890B1 (ko) 전동 브레이크 장치 및 전동 브레이크 장치를 구비한 차량용의 브레이크 시스템
CN109476297B (zh) 电动制动装置和电动制动***
CN115380176A (zh) 电动制动装置
JP2018121461A (ja) 電動式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GB2125913A (en)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booster
JP2018199412A (ja) 液圧ブレーキ装置
CN114901531A (zh) 电子制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50141205A (ko) 주차 브레이크 장치
KR20220090283A (ko) 홀딩 브레이크 구조가 개선된 전동 실린더 장치
WO2023054491A1 (ja) 電動制動装置
US20030034746A1 (en) Electrohydraulic converter, especially a motor pump module for an electronic driving dynamics control system
JP2021044999A (ja) 電子回路装置
KR20220159559A (ko) 전자식 제동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8052225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KR102573055B1 (ko) 전동식 브레이크 시스템의 모터 전원 공급 장치
KR20180046222A (ko) 기어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식 주차 브레이크의 구동 장치
CN117063002A (zh) 阀装置
WO2019130672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7984974A (zh) 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