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9285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9285A
CN118019285A CN202410039521.1A CN202410039521A CN118019285A CN 118019285 A CN118019285 A CN 118019285A CN 202410039521 A CN202410039521 A CN 202410039521A CN 118019285 A CN118019285 A CN 118019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duct
power supply
module
dissip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395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建芳
姜宇飞
涂云宏
冯江涛
包冲
张东伟
骆炎坤
任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c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c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c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c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395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192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19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9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箱体、散热风道、供电背板、板卡模组和风扇模块;箱体包括前面板和多块组装板,多块组装板与前面板连接围成安装腔;供电背板设置于安装腔内且与前面板相对设置,散热风道和板卡模组设置于前面板与供电背板之间,板卡模组位于散热风道的外侧,风扇模块设置于散热风道的内部,板卡模组和风扇模块均与供电背板连接;前面板上设有与散热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口,组装板上设有与散热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口,以使风扇模块驱动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在散热风道和箱体的外侧之间流动,空气流动将使板卡模组工作产生的热量转移至箱体的外侧,避免在供电背板上开孔,保证供电背板具有充足的布线空间,提高设备性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散热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工业需求的逐步提高,电子设备的热耗逐步升高,设备表面的自然散热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需要增加散热面积,同时使用风扇提高散热效果,配合风扇使用散热器是常用的有效散热方案。
常见的电子设备,例如风冷散热VPX(指高速串行总线标准)机箱进行散热的方式为在机箱的内部设置风道,风道中设置翅片,机箱左右两侧为功能板卡,板卡热量传递至散热风道的侧壁上,进而扩展至侧壁的散热翅片上;机箱前面板中间安装轴流风扇,后面板开通风口,模块互联及供电背板(下文简称背板)位于后面板处,背板需要配合风道大面积挖空;冷却空气由后面板通风口进入机箱,穿过散热翅片,由风扇排至机箱外部,以实现对功能板卡的散热。机箱上为了留出风道,需要在背板上设置大面积空槽,占用了背板布线空间,导致左右两侧功能板卡互联资源压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箱体、供电背板、散热风道、风扇模块和板卡模组;
所述箱体包括前面板和多块组装板,多块所述组装板与所述前面板连接围成安装腔;
所述供电背板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前面板相对设置,所述散热风道和所述板卡模组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与所述供电背板之间,所述板卡模组位于所述散热风道的外侧,所述风扇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的内部,所述板卡模组和所述风扇模块均与所述供电背板连接;
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组装板上设有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口,以使所述风扇模块驱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在所述散热风道和所述箱体的外侧之间流动。
可选的,部分所述前面板和部分所述供电背板形成为所述散热风道的侧壁,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安装口,所述风扇模块穿过所述安装口安装于所述散热风道的内部,所述风扇模块靠近所述供电背板的一端与所述供电背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前面板和所述供电背板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散热风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箱体底部的所述组装板上设有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散热风道远离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道包括两块侧板和隔板,两块所述侧板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箱体底部的所述组装板连接,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于两块所述侧板之间,所述隔板盖合于两块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箱体底部的一端,沿所述前面板朝向所述供电背板的方向,所述隔板相对的两侧和所述侧板相对的两侧均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供电背板连接,以使所述前面板、所述供电背板、所述隔板和两块所述侧板围成所述散热风道。
可选的,所述风扇模块包括模块主体、电连接机构、风扇组件,所述风扇模块设置于所述模块主体上,所述电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块主体的一端,所述模块主体通过所述安装口进入所述散热风道中,所述电连接机构与所述供电背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模块主体包括盖板和安装框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的一端,所述电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另一端,所述安装框架位于所述散热风道的内部,所述盖板用于遮盖所述安装口。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风扇模块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前面板朝向所述供电背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模块主体通过所述安装口***所述导向槽中,所述模块主体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风扇模块的端部的所述电连接机构与所述供电背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模块主体上设有锁紧机构,部分所述锁紧机构能相对于所述模块主体朝向所述导向槽的槽壁的方向移动,以使部分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抵接而限制所述风扇模块相对所述箱体移动。
可选的,所述电连接机构包括电连接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供电背板上设有第一导向件和连接接口,沿所述前面板朝向所述供电背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接口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道内设置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散热风道的延伸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板卡模组包括多个功能板卡,沿垂直于所述散热风道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功能板卡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的两侧,且所述功能板卡与所述散热风道的侧壁连接;
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分为多个第一翅片和多个第二翅片,多个所述第一翅片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板卡模组连接的一侧的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二翅片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板卡模组连接另一侧的侧壁上,沿所述前面板朝向所述供电背板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翅片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翅片相互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一翅片与多个所述第二翅片相互交叉设置。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供电背板和前面板之间设置散热风道,板卡模组位于散热风道的外侧,风扇模块设置在散热风道的内部,使板卡模组工作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风道的侧壁上,空气在风扇模块的驱动下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在散热风道和箱体外侧之间流动,空气流动将使板卡模组工作产生的热量转移至箱体的外侧,以实现对板卡模组的散热操作,避免了在供电背板上开孔而压缩板卡模组的互联资源,保证供电背板具有充足的布线空间,提高设备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取出风扇模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取出风扇模块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取出风扇模块后的仰视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去除隔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去除隔板后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风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锁紧机构处于未锁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11、前面板;111、安装口;12、组装板;13、第一通风口;14、第二通风口;2、供电背板;21、连接接口;22、第一导向件;3、散热风道;31、侧板;32、隔板;33、导向槽;331、长条形结构;34、第一翅片;35、第二翅片;4、风扇模块;41、模块主体;411、安装框架;412、盖板;42、风扇组件;43、电连接机构;431、电连接件;432、第二导向件;44、锁紧机构;441、长螺杆;442、固定块;443、径向滑块;444、轴向滑块;45、拉手;46、电路板;5、板卡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工业需求的逐步提高,电子设备的热耗也逐步增大,设备表面的自然散热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需要进一步增设散热结构以提高散热效果。在此基础上,配合风扇使用的散热器是常用的有效散热方案。
当前的电子设备发展逐步趋向于小型化、精细化、模块化,对维护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常见的电子设备中,如VPX(指高速串行总线标准)机箱上,其左右两侧通常为功能板卡,机箱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大面积挖空,以形成散热风道,风道内设置散热翅片,同时,机箱前面板的中间安装有轴流风扇,后方开设通风口。冷却空气从后面板上的通风口进入机箱内,并穿过散热翅片后,由风扇排至机箱外部。
供电背板上排布设置连接线,供电背板与电源连接,使供电背板能够向连接在供电背板上的部件进行供电操作,由于需要避让风道,因此箱体的模块互联及供电背板开设大面积孔槽,孔槽挤占了供电背板用于排布连接线的空间,并且孔槽左右两侧的功能板卡互联时需要连接线绕过孔槽,导致左右两侧的功能板卡互联资源压缩。
针对上述缺陷,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散热风道,在电子设备的箱体上设置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避免了在供电背板上开孔而压缩板卡模组的互联资源,保证供电背板具有充足的布线空间,提高设备性能。具体地,关于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设置方式见以下实施例内容所述。
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箱体1、供电背板2、散热风道3、风扇模块4和板卡模组5;箱体1包括前面板11和多块组装板12,多块组装板12与前面板11连接围成安装腔;供电背板2设置于安装腔内且与前面板11相对设置,散热风道3和板卡模组5设置于前面板11与供电背板2之间,板卡模组5位于散热风道3的外侧,风扇模块4设置于散热风道3的内部,板卡模组5和风扇模块4均与供电背板2连接;前面板11上设有与散热风道3连通的第一通风口13,组装板12上设有与散热风道3连通的第二通风口14,以使风扇模块4驱动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口13和第二通风口14在散热风道3和箱体1的外侧之间流动。
具体的,可以选择箱体1为长方体结构,箱体1的前面板11和多块组装板12均为长方形的面板,前面板11的边缘分别连接四块组装板12,一块组装板与前面板11相对设置且与四块组装板12的边缘连接,从而使箱体1与多块组装板12连接形成长方形体的箱体1,箱体1内部的空间即为安装腔。
上述的箱体1放置在地面时,可以选择前面板11与地面垂直,竖直方向上,靠近地面的一块组装板12为底板,远离地面的一块组装板12为顶板,与前面板11相对的一块组装板12为后板,其余的两块组装板12为侧壁,可以选择散热风道3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散热风道3的一端与底板连接,第一通风口13设置在前面板11上,第二通风口14设置在底板上,当然也可以选择散热风道3沿水平方向延伸,且散热风道3沿一块侧壁朝向另一块侧壁的方向延伸,散热风道3的两端可以选择分别与两块侧壁连接,在两块侧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通风口14。
上述供电背板2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的面板,供电背板2可以选择在安装腔中与前面板11相互平行,供电背板2与前面板11之间间隔设置,以供电背板2与前面板11之间能够设置散热风道3;供电背板2可以选择与箱体1的底板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供电背板2与箱体1的侧壁或者顶板连接;可以选择供电背板2上设有多个接口,板卡模组5上设有插头,风扇模块4上设有插头,板卡模组5的插头和风扇模块4的插头均***供电背板2的对应的接口中,使供电背板2能够为板卡模组5和风扇模块4供电。
上述的散热风道3可以选择为两块相互平行的板体设置在前面板11与供电背板2之间,且每块板体的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两侧边缘分别与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的表面贴合,从而使前面板11、供电背板2和两块侧板围成通道;散热风道3沿竖直方向设置时,可以选择两块板体靠近底板的一端与底板贴合,两块板体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盖板,盖板与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连接,以使两块板体、盖板、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围成的通道而作为散热风道3,前面板11上设置第一通风口13,底板上设置第二通风口14;散热风道3沿水平方向设置时,两块板体沿水平方向设置,每块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两块侧壁连接,使两块侧壁、两块板体、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围成的通道作为散热风道3,两块侧壁中的一块设置第二通风口14。
上述的散热风道3也可以选择为由四块侧板围成的长方形通道,散热风道3沿竖直方向设置时,可以选择四块侧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四块侧板靠近底板的一端均与底板连接,四块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盖板,底板上设置第二通风口14,第二通风口14位于四块侧板之间,四块侧板中靠近前面板11的一块侧板上设置连接口,连接口与前面板11的第一通风口13连通;当散热风道3沿水平方向设置时,四块侧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每块侧板的一端与箱体1的一块侧壁连接,侧板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另一块侧壁连接,在箱体1的一块侧壁上设置第二通风口14,第二通风口14位于四块侧壁之间的位置;四块侧板中靠近供电背板2的侧板上设置安装孔,风扇模块4设置在四块侧板之间,并且风扇模块4的一端通过安装孔与供电背板2连接。
上述的散热风道3通过第一通风口13和第二通风口14与箱体1的外界连通,风扇模块4设置在散热风道3中且风扇模块4的一端与供电背板2连接,使供电背板2为风扇模块4供电,以使风扇模块4启动后带动空气流动;可以选择空气从箱体1的外界通过第二通风口14进入散热风道3,然后通过第一通风口13从散热风道3中流动至箱体1的外侧;当然也可以选择空气从箱体1的外界通过第一通风口13进入散热风道3,然后通过第二通风口14从散热风道3中流动至箱体1的外侧;空气的流动方向取决于风扇模块4吹动空气流动的方向。
上述的风扇模块4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的模块,可以选择在前面板11上开设安装口111,风扇模块4通过安装口111***散热风道3中,并且风扇模块4的一端与供电背板2连接,另一端穿设在安装口111中,以提升风扇模块4的位置稳定性;上述的板卡模组5可以选择包括多个功能板卡,多个功能板卡分别设置在散热风道3的两侧,可以选择多个功能板卡均与供电背板2连接,并且多个功能板卡与散热风道3的外侧面贴合,使板卡模组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风道3的内壁上,通过空气在散热风道3内流动而实现对板卡模组5的散热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体使用时,供电背板2为板卡模组5和风扇模块4供电,使板卡模组5和风扇模块4启动,板卡模组5工作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风道3的侧壁上,风扇模块4吹动空气流动,使箱体1外侧的空气通过第二通风口14进入散热风道3中,然后通过第一通风口13从散热风道3中流动至箱体1的外侧,通过空气的不断流动带走散热风道3侧壁上的热量,以实现对板卡模组5的散热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供电背板2和前面板11之间设置散热风道3,板卡模组5位于散热风道3的外侧,风扇模块4设置在散热风道3的内部,使板卡模组5工作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风道3的侧壁上,空气在风扇模块4的驱动下通过第一通风口13和第二通风口14在散热风道3和箱体1的外侧之间流动,空气流动将使板卡模组工作产生的热量转移至箱体的外侧,以实现对板卡模组5的散热操作,避免了在供电背板上开孔而压缩板卡模组的互联资源,保证供电背板具有充足的布线空间,提高设备性能。
参照图3、图4和图6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前面板11和部分供电背板2形成为散热风道3的侧壁,前面板11上设有安装口111,风扇模块4穿过安装口111安装于散热风道3的内部,风扇模块4靠近供电背板2的一端与供电背板2连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散热风道3的包括两个侧壁,且侧壁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接触,使两个侧壁与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围成散热风道3,以使部分前面板11和部分供电背板2作为散热风道3的侧壁。
上述的散热风道3沿竖直方向设置时,可以选择第一通风口13设置在前面板11远离底板的位置上,安装口111位于前面板11靠近底板的位置上,从而使风扇模块4通过安装口111***散热风道3的内部时,风扇模块4位于靠近第二通风口14的位置;当散热风道3沿水平方向设置时,可以选择第一通风口13位于远离设有第二通风口14的箱体1的侧壁的位置,安装口111位于前面板11靠近设有第二通风口14的箱体1的侧壁的位置,使风扇模块4通过安装口111***散热风道3的内部时,风扇模块4位于靠近第二通风口14的位置。
上述的风扇模块4的一端可以选择设置插头,供电背板2上设有接口,接口在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上与安装口111相对设置,风扇模块4设有插头的一侧穿过安装口111而朝向供电背板2移动,最终使风扇模块4设有插头的一端与供电背板2的接口连接,以示风扇模块4位于散热风道3内。
常见的VPX机箱风冷散热结构设计中,风扇常采用飞线形式连接至供电面板,更换风扇时需要拆卸多处机箱组件,操作繁琐费时,飞线在散热风道3内容易晃动造成异响且容易损坏,本申请在前面板11上设置安装口111,使风扇模块4通过安装口111***散热风道3后即可与供电背板2连接,实现风扇模块4与供电背板2的无配线连接,并且风扇模块4在箱体1上的拆装操作便捷,无需拆卸机箱的多个部件即可实现对风扇模块4的更换操作。
参照图1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散热风道3沿竖直方向延伸,箱体1底部的组装板12上设有第二通风口14,第一通风口13位于散热风道3远离第二通风口14的一端。如此设置,使空气在散热风道3中流动时能够充分的与散热风道3的内壁接触,增加流动的空气与散热风道3的内壁进行热交换的效率,以提升散热风道3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可以选择散热风道3的一端与箱体1底部的组装板12连接,第一通风口13位于散热风道3的另一端,风扇模块4在散热风道3中可以选择位于靠近设有第二通风口14的组装板12的位置,使空气在散热风道3中沿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流动;可以选择风扇模块4启动后,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4进入散热风道3,空气沿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沿流动至第一通风口13处后,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口13流动至散热风道3的外侧;当然也可以选择风扇模块4启动后,空气从第一通风口13进入散热风道3,空气沿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沿流动至第二通风口14处后,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口13流动至散热风道3的外侧。
上述的箱体1的底部的组装板12上可以选择设置多支腿,多个支腿设置在组装板12靠近地面的一侧,多个支腿支撑在地面上,使箱体1底部的组装板12与地面之间间隔,以使空气能够顺利通过箱体1底部的组装板12上的第二通风口14。
参照图1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道3包括两块侧板31和隔板32,两块侧板31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侧板31与箱体1底部的组装板12连接,第二通风口14设置于两块侧板31之间,隔板32盖合于两块侧板31远离箱体1底部的一端,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隔板32相对的两侧和侧板31相对的两侧均与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连接,以使前面板11、供电背板2、隔板32和两块侧板31围成散热风道3。
具体的,可以选择侧板31为长方形的面板,两块侧板31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侧板3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侧板31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与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贴合连接,隔板32与两块侧板31远离箱体1底部的组装板12的一端连接,并且隔板32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与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贴合连接,以使两块侧板31、隔板32、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共同围成散热风道3,散热风道3为封闭结构,使散热风道3与安全腔相互分隔,散热风道3仅通过第一通风口13和第二通风口14与箱体1的外界连通,提升空气流过散热风道3的效率,并且能避免空气携带异物从散热风道3中吹入安装腔中造成板卡模组5的损坏。
上述的板卡模组5包括多个功能板卡时,多个功能板卡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于散热风道3的两侧,并且多个功能板卡可以选择分别与两块侧板31接触,使多个功能板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两块侧板31上,空气在散热风道3中流动而不断与侧板31发生热交换,从而持续多个功能板卡进行散热。
通过隔板32和两块侧板31在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之间的配合,使两块侧板31、隔板32、前面板11和供电背板2共同围成散热风道3,并且使散热风道3为封闭结构,散热风道3仅通过第一通风口13和第二通风口14与箱体1的外界连通,提升空气流过散热风道3的效率,从而提升散热风道3对于板卡模组5的散热效率。
参照图3、图4、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模块4包括模块主体41、电连接机构43、风扇组件42,风扇模块4设置于模块主体41上,电连接机构43设置于模块主体41的一端,模块主体41通过安装口111进入散热风道3中,电连接机构43与供电背板2连接。
具体的,模块主体41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的模块,模块主体41用于承载安装风扇组件42和电连接机构43,风扇组件42可以选择包括多个风扇,多个风扇沿模块主体4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当然也可以选择风扇组件42包括一个风扇;电连接机构43可以选择包括电路板46和插头,电路板46设置在模块主体41上,插头设置于模块主体41的端部,插头与电路板46电连接,风扇组件42与电路板46电连接;供电背板2上可以选择设置用于与插头连接的接口,插头与供电背板2上的接口连接,使供电背板2通过插头、电路板46向风扇组件42供电,以使风扇组件42启动后能够吹动空气流动。
上述的模块主体41设有电连接机构43的一端穿过安装口111朝向供电背板2移动,模块主体41移动至电连接机构43与供电背板2连接,此时模块主体41上的风扇组件42位于散热风道3中,使风扇组件42启动后能够吹动散热风道3中的空气流动。
通过设置风扇模块4包括模块主体41、电连接机构43、风扇组件42,使用于吹动空气流动的风扇组件42和用于向风扇组件42供电的电连接机构43集成在模块主体41上,电连接机构43与供电背板2连接,实现了风扇模块4与供电背板2的无配线插接,避免了风扇模块4与供电背板2使用飞线连接导致风扇模块4拆状操作繁琐,实现了风扇模块4的快速拆装。
参照图3、图4、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主体41包括盖板412和安装框架411,风扇组件42设置于安装框架411上,盖板412设置于安装框架411的一端,电连接机构43设置于安装框架411的另一端,安装框架411位于散热风道3的内部,盖板412用于遮盖安装口111。
具体的,可以选择安装框架411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安装框架411的内部中空,风扇组件42设置在安装框架411上,使风扇组件42启动后空气流动而穿过安装框架411,实现风扇组件42吹动散热风道3内的空气流动。
上述的盖板412可以选择为长方形的板体,盖板412可以选择与安装框架41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盖板412设置在安装框架411远离电连接机构43的一端,可以选择盖板412的尺寸与安装口111的尺寸相等,使安装框架411通过安装口111***散热风道3后,盖板412位于安装口111内而遮盖安装口111;当然也可以选择盖板412的尺寸大于安装口111的尺寸,使安装框架411通过安装口111***散热风道3后,盖板412位于箱体1的外侧而遮盖安装口111。
上述的盖板412远离安装框架411的一侧可以选择设置拉手45,拉手45可以选择为环形当然也可以选择为方形,用户可以持握拉拉手45推动安装框架411***和离开安装口111。
通过设置盖板412和安装框架411,使安装框架411用于安装风扇组件42,安装框架411***安装口111后,盖板412遮盖安装口111,能够避免异物从安装口111进入散热风道3,并且提升电子设备的美观程度。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道3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放置风扇模块4的导向槽33,导向槽33设置于安装口111处,导向槽33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延伸,模块主体41通过安装口111***导向槽33中,模块主体41沿导向槽33移动,以使风扇模块4的端部的电连接机构43与供电背板2连接。
具体的,可以选择在散热风道3的内壁上设置长条形结构331,长条形结构331位于安装口111处,长条形结构331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延伸,长条形结构331与设有第二通风口14的组装板12间隔设置,以使长条形结构的与设有第二通风口14的组装板12之间的空间作为导向槽33;当然也可以选择散热风道3的侧壁上设置凹槽,凹槽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延伸,凹槽位于安装口111处,以使凹槽作为导向槽33。
上述的模块主体41穿过安装口111后***导向槽33,模块主体41沿导向槽33朝向供电背板2移动,直至模块主体41上的电连接机构43与供电背板2连接。
通过在散热风道3的内壁上设置导向槽33,使模块主体41穿过安装口111后能够位于导向槽33中,提升模块主体41在散热风道3中的位置稳定性,并且模块主体41在朝向供电背板2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槽33对模块主体41的移动具有导向作用,使模块主体41能够准确的与供电背板2连接。
参照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主体41上设有锁紧机构44,部分锁紧机构44能相对于模块主体41朝向导向槽33的槽壁的方向移动,以使部分锁紧机构44与导向槽33的槽壁抵接而限制风扇模块4相对箱体1移动。
具体的,可以选择锁紧机构44设置在模块主体41的表面,模块主体41***导向槽33后,锁紧机构44能够相对于模块主体41朝向导向槽33的槽底的方向移动,可以选择部分锁紧机构44朝向长条形结构331的表面移动,使部分锁紧机构44与长条形结构331的表面抵接,使部分锁紧机构44与长条形结构331的表面之间存在压紧力和摩擦力,通过压紧力和摩擦力限制风扇模块4相对箱体1移动。
上述的锁紧机构44可以选择采用楔形锁紧装置,其包括固定块442、轴向滑块444、径向滑块443和长螺杆441。固定块442与安装框架411固定连接,轴向滑块444与安装框架411滑动连接,径向滑块443设置在轴向滑块444与安装框架411之间,长螺杆441依次与轴向滑块444、径向滑块443和固定块442连接,径向滑块443与轴向滑块444和固定块442通过斜面配合抵接;当拧动与长螺杆441连接的拧紧螺钉时,长螺杆441随即进行旋转,在长螺杆441的旋转带动下,轴向滑块444沿长螺杆441的长度方向朝向固定块442移动,通过斜面使轴向滑块444推动径向滑块443沿垂直于长螺杆441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径向滑块443与导向槽33的槽壁抵接从而使锁紧结构处于锁紧状态,以达到锁紧的目的;径向滑块443未与导向槽33的槽壁接触时,锁紧机构44处于未锁紧状态。
上述的盖板412上可以选择留有操作孔,通过操作孔可直接拧紧锁紧机构44上的长螺杆441的拧紧螺钉,使风扇模块4穿过安装口111,盖板412遮盖安装口111后,通过操作孔就可以转动长螺杆441,从而方便安装人员进行操作。
通过设置锁紧机构44,使模块主体41位于导向槽33中后,锁紧机构44移动而与导向槽33的槽壁抵接,使锁紧机构44对导向槽33的槽壁施加朝向槽壁的压紧力,通过压紧力和摩擦力限制模块主体41相对导向槽33的移动,以限制风扇模块4相对箱体1移动,使风扇固定安装在散热风道3中,保证风扇模块4在散热风道3内的位置稳定。
参照图3、图4、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机构43包括电连接件431和第二导向件432,供电背板2上设有第一导向件22和连接接口21,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第一导向件22与第二导向件432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电连接件431与连接接口21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
具体的,电连接件431可以选择为针状插头,当然也可以选择为USB插头或者其他形制的插头,连接接口21与电连接件431相互适配,使电连接件431能够与连接接口21插接,使供电背板2能够通过连接接口21和电连接件431向风扇模块4供电;在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上,可以选择连接接口21与安装口111相对设置,以使模块主体41穿过安装口111后,模块主体41沿着导向槽33朝向供电背板2移动,使模块主体41上的电连接件431能够与连接接口21连接。
上述的第一导向件22可以选择为设置在供电背板2上的导向杆,第二导向件432可以选择为设置在模块主体41端部的套筒结构,导向杆沿供电背板2朝向前面板11的方向延伸,导向杆与安装口111相对设置,模块主体41穿过安装口111朝向供电背板2移动时,第二导向件432的套筒结构套设在第一导向件22的导向杆结构上,以使第一导向件22与第二导向件432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第一导向件22为套筒结构,第二导向件432为杆状结构,第一导向件22套设在第二导向件432上,以使第一导向件22与第二导向件432连接。
通过第一导向件22与第二导向件432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使模块主体41穿过安装口111朝向供电背板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导向件22与第二导向件432起到定位的作用,以确保电连接件431与连接接口21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提升模块主体41的电连接机构43与供电背板2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参照图6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道3内设置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散热翅片沿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延伸,多个散热翅片沿垂直于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的,可以选择散热风道3内垂直于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多个散热翅片,每个散热翅片均沿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延伸,多个散热翅片可以选择沿垂直于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当然也可以选择散热风道3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散热翅片可以选择沿垂直于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常见的风冷散热VPX机箱的散热风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气流沿水平方向吹过散热风道,因此散热风道中的散热翅片需要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多个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才能使散热翅片不会阻碍气流通过散热风道,通常风冷散热VPX机箱的散热翅片采用CNC加工方式,受CNC加工方式的工艺限制,散热翅片的间距较大,影响散热翅片的散热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散热翅片沿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延伸,减少空气沿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移动受到的阻力,使由于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的空间大于垂直于散热风道延伸方向的空间,因此散热翅片在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能够增加散热翅片的面积,以提升散热翅片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6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板卡模组5包括多个功能板卡,沿垂直于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多个功能板卡分别设置于散热风道3的两侧,且功能板卡与散热风道3的侧壁连接;多个散热翅片分为多个第一翅片34和多个第二翅片35,多个第一翅片34设置于散热风道3与板卡模组5连接的一侧的侧壁上,多个第二翅片35设置于散热风道3与板卡模组5连接另一侧的侧壁上,沿前面板11朝向供电背板2的方向,多个第一翅片34相互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翅片35相互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翅片34与多个第二翅片35相互交叉设置。如此设置,合理化利用散热风道3两侧的空间,使板卡模组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分别传递至散热风道3的两侧的侧壁上,使散热风道3两侧的侧壁分担板卡模组5工作产生的热量,提升散热风道3的散热效率;第一翅片34与第二翅片35相互交叉合理利用了散热风道3内的空间,在不改变多个第一翅片34之间的间距和多个第二翅片35之间的间距的情况下,提升第一翅片34与第二翅片35在散热风道3中的密度,增加了散热翅片在散热风道3内能够用于散热的有效面积,以提升第一翅片34和第二翅片35在散热风道3内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功能板卡为电子设备进行工作时发热的基础单元,多个功能板卡分别与散热风道3的两侧的侧壁连接,使功能板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直接传递至散热风道3的两侧的侧壁上,使空气在散热风道3中流动时能够对散热风道3的侧壁进行散热操作。
上述的散热风道3沿竖直方向延伸时,且散热风道3由两个侧板31和一个隔板32组成时,两个侧板31沿水平方向相对的表面分别设置多个第一翅片34和多个第二翅片35;第一翅片34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翅片35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第一翅片34朝向设有第二翅片35的侧板31延伸,第二翅片35朝向设有第一翅片34的侧板31延伸,多个第一翅片34和多个第二翅片35在水平方向相互错开,即为在水平方向上,一个第一翅片3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翅片35之间的间隙中,从而进一步的增加第一翅片34和第二翅片35的面积,并且第一翅片34和第二翅片35也不会阻碍空气沿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流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体使用时,板卡模组5的多个功能板卡分别设置在散热风道3的两侧,且多个功能板卡与供电背板2连接;将风扇模块4穿过安装口111中,使模块主体41***导向槽33中,模块主体41由导向槽33朝向供电背板2移动,模块主体41移动至电连接件431与连接接口21连接,第一导向件22与第二导向件432连接,盖板412遮盖安装口111,通过盖板412上的操作孔转动长螺杆441,使径向滑块443与导向槽33的槽壁抵接,完成风扇模块4的安装操作。
供电背板2向板卡模组5和风扇模块4供电,板卡模组5工作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两块侧板31上,两块侧板31上的热量分别传递至多个第一翅片34和多个第二翅片35上,风扇模块4驱动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4进入散热风道3,空气流动至第一通风口13处从第一通风口13排出散热风道3,在这个过程中,空气流过第一翅片34和第二翅片35,空气与第一翅片34和第二翅片35发生热交换,使第一翅片34和第二翅片35上的热量随空气排出散热风道3,以减少第一翅片34和第二翅片35上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板卡模组5的散热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供电背板(2)、散热风道(3)、风扇模块(4)和板卡模组(5);
所述箱体(1)包括前面板(11)和多块组装板(12),多块所述组装板(12)与所述前面板(11)连接围成安装腔;
所述供电背板(2)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前面板(11)相对设置,所述散热风道(3)和所述板卡模组(5)设置于所述前面板(11)与所述供电背板(2)之间,所述板卡模组(5)位于所述散热风道(3)的外侧,所述风扇模块(4)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3)的内部,所述板卡模组(5)和所述风扇模块(4)均与所述供电背板(2)连接;
所述前面板(11)上设有与所述散热风道(3)连通的第一通风口(13),所述组装板(12)上设有与所述散热风道(3)连通的第二通风口(14),以使所述风扇模块(4)驱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13)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4)在所述散热风道(3)和所述箱体(1)的外侧之间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前面板(11)和部分所述供电背板(2)形成为所述散热风道(3)的侧壁,所述前面板(11)上设有安装口(111),所述风扇模块(4)穿过所述安装口(111)安装于所述散热风道(3)的内部,所述风扇模块(4)靠近所述供电背板(2)的一端与所述供电背板(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11)和所述供电背板(2)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散热风道(3)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箱体(1)底部的所述组装板(12)上设有所述第二通风口(14),所述第一通风口(13)位于所述散热风道(3)远离所述第二通风口(14)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3)包括两块侧板(31)和隔板(32),两块所述侧板(31)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板(31)与所述箱体(1)底部的所述组装板(12)连接,所述第二通风口(14)设置于两块所述侧板(31)之间,所述隔板(32)盖合于两块所述侧板(31)远离所述箱体(1)底部的一端,沿所述前面板(11)朝向所述供电背板(2)的方向,所述隔板(32)相对的两侧和所述侧板(31)相对的两侧均与所述前面板(11)和所述供电背板(2)连接,以使所述前面板(11)、所述供电背板(2)、所述隔板(32)和两块所述侧板(31)围成所述散热风道(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块(4)包括模块主体(41)、电连接机构(43)、风扇组件(42),所述风扇模块(4)设置于所述模块主体(41)上,所述电连接机构(43)设置于所述模块主体(41)的一端,所述模块主体(41)通过所述安装口(111)进入所述散热风道(3)中,所述电连接机构(43)与所述供电背板(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主体(41)包括盖板(412)和安装框架(411),所述风扇组件(42)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411)上,所述盖板(412)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411)的一端,所述电连接机构(43)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411)的另一端,所述安装框架(411)位于所述散热风道(3)的内部,所述盖板(412)用于遮盖所述安装口(1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3)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风扇模块(4)的导向槽(33),所述导向槽(33)设置于所述安装口(111)处,所述导向槽(33)沿所述前面板(11)朝向所述供电背板(2)的方向延伸,所述模块主体(41)通过所述安装口(111)***所述导向槽(33)中,所述模块主体(41)沿所述导向槽(33)移动,以使所述风扇模块(4)的端部的所述电连接机构(43)与所述供电背板(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主体(41)上设有锁紧机构(44),部分所述锁紧机构(44)能相对于所述模块主体(41)朝向所述导向槽(33)的槽壁的方向移动,以使部分所述锁紧机构(44)与所述导向槽(33)的槽壁抵接而限制所述风扇模块(4)相对所述箱体(1)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机构(43)包括电连接件(431)和第二导向件(432),所述供电背板(2)上设有第一导向件(22)和连接接口(21),沿所述前面板(11)朝向所述供电背板(2)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向件(22)与所述第二导向件(432)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所述电连接件(431)与所述连接接口(21)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3)内设置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卡模组(5)包括多个功能板卡,沿垂直于所述散热风道(3)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功能板卡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3)的两侧,且所述功能板卡与所述散热风道(3)的侧壁连接;
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分为多个第一翅片(34)和多个第二翅片(35),多个所述第一翅片(34)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3)与所述板卡模组(5)连接的一侧的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二翅片(35)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3)与所述板卡模组(5)连接另一侧的侧壁上,沿所述前面板(11)朝向所述供电背板(2)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翅片(34)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翅片(35)相互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一翅片(34)与多个所述第二翅片(35)相互交叉设置。
CN202410039521.1A 2024-01-10 2024-01-10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80192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9521.1A CN118019285A (zh) 2024-01-10 2024-01-1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9521.1A CN118019285A (zh) 2024-01-10 2024-01-1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9285A true CN118019285A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49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39521.1A Pending CN118019285A (zh) 2024-01-10 2024-01-1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192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1713B2 (en) Cartridge type server unit and a cabinet to accommodate multiple said server units
US8913382B2 (en) Server
CN104881101B (zh) 电子装置
CN102436298A (zh) 散热设备及刀片服务器
US201600952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687882A (zh) 用于气流增强的进气阻力降低
CN112783298B (zh) 一种风冷散热的模块化加固计算机
US8503177B2 (en) Detachable USB fan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CN211405842U (zh) 变频器
CN111655016B (zh) 可分区散热的插箱以及机柜
CN118019285A (zh) 电子设备
CN218337008U (zh) 一种带有散热结构的激光振镜装置
CN215729605U (zh) 服务器机箱
CN111090311B (zh) 一种转接模块及应用其的控制单元模块和电子设备
TWI477948B (zh) 伺服器機櫃
JP4104143B2 (ja) ラックシステム
JPH08118170A (ja) 工作機械の制御箱
JP2002185169A (ja) 屋外設置型通信装置
CN112835434A (zh) 一种服务器及其外置式模块化散热机构
CN220232393U (zh) 网络安全计算机
EP2143313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equipment box
CN219642152U (zh) 模块化一体机
CN216673038U (zh) 散热防尘路由器
CN218735696U (zh) 一种机柜组件及电力电子设备
CN214592225U (zh) 伺服控制器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