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60415A - 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60415A
CN117960415A CN202410365550.7A CN202410365550A CN117960415A CN 117960415 A CN117960415 A CN 117960415A CN 202410365550 A CN202410365550 A CN 202410365550A CN 117960415 A CN117960415 A CN 117960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flow
section
water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655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60415B (zh
Inventor
谢炜
王永生
沈灿
杜海波
王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Faenza Sanitary Ware Co ltd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Faenza Sanitary Ware Co ltd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Faenza Sanitary Ware Co ltd,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Faenza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655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60415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36555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960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60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60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60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60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det-Like Cleaning Device And Other Flush Toilet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本发明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振荡器单元包括入水口、出水口、主流道、反馈流道、挡板部和衔接流道,入水口和出水口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主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入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两个反馈流道沿第二方向分布并分别位于主流道的两侧,反馈流道包括流入段和流出段,反馈流道包括流入段和流出段,流入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流出段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衔接流道的至少一部分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延伸,所述挡板部将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分隔。该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能够延长空气的流动路径,降低空气的流速,从而使空气与水充分混合后再流出。

Description

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振荡器可以使从流体振荡器射出的流体往复扫荡。并且,流体振荡器主要依靠康达效应以及自身内部的流道形状实现上述效果,流体振荡器内无需设置电机之类的驱动部件,流体振荡器无需通过电机驱动某个零部件往复摆动来实现流体往复扫荡的效果。
市面上的某些出水装置(例如花洒、水龙头)集成有流体振荡器。水在流体振荡器中流动的过程中会与流体振荡器中的空气混合,因此,从流体振荡器流出的水含有一定的氧气。一般来说,富氧水(富含氧气的水)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并且,含有氧气的水流更柔和,不易刺激皮肤。然而,现有技术中,水和空气在流体振荡器内的混合不充分,这不利于提高流体振荡器射出的水流的含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振荡器单元,该振荡器单元有利于使水和空气充分混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出水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振荡器单元,包括:入水口;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反馈流道,所述反馈流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反馈流道沿第二方向分布并分别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所述反馈流道包括流入段和流出段,所述流入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流出段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并作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入口端,所述第四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并作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挡板部;衔接流道,所述衔接流道设有两个,属于同一所述振荡器单元的两个所述反馈流道各与一个所述衔接流道连通,所述衔接流道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对于相互连通的一个所述反馈流道和一个所述衔接流道: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均与所述衔接流道连通,所述挡板部将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分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振荡器单元,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振荡器单元具有挡板部以及衔接流道,由于挡板部分隔第二端和第三端,在空气从反馈流道的入口端流动至出口端的过程中,空气中途需要进出衔接流道。由于衔接流道的至少一部分沿第三方向延伸,因此空气从反馈流道的入口端流动至出口端的流动路径较为曲折,空气在这一流动过程中的压损增大,从反馈流道流出的空气的流速降低。由于空气的流速降低,空气在主流道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从而有利于水和空气充分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衔接流道包括:第一横向段,所述第一横向段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段与所述第二端连通;第二横向段,所述第二横向段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段与所述第三端连通;纵向段,所述纵向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段、所述第二横向段连通,所述纵向段和所述反馈流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流道包括通过口,所述主流道的壁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导流面,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近端,两个所述近端间隔设置从而形成所述通过口;所述出口端位于所述通过口和所述入水口之间,所述通过口的横截面积为S2,所述入水口的横截面积为S1,S1<S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流道的壁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导流面,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近端,所述导流面远离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远端;两个所述近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远端之间的距离,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导流面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口的壁面包括两个出口壁,两个所述出口壁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出口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一所述出口壁设有一个所述入口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横向段呈矩形;和/或,所述第二横向段呈矩形;和/或,所述纵向段呈矩形。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振荡器单元,包括挡板部、分流流道、两个衔接流道和多个振荡器单元;所述振荡器单元包括入水口、出水口、主流道和两个反馈流道,所述分流流道与所述入水口连通,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主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两个所述反馈流道沿第二方向分布并分别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所述反馈流道包括流入段和流出段,所述流入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流出段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并作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入口端,所述第四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并作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属于同一所述振荡器单元的两个所述反馈流道各与一个所述衔接流道连通,所述衔接流道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对于相互连通的一个所述反馈流道和一个所述衔接流道: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均与所述衔接流道连通,所述挡板部将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分隔。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出水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出水装置能够降低空气的流速,空气在主流道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从而有利于水和空气充分混合。
(2)位于同一侧的反馈流道和衔接腔相互连通,从而构建出多个振荡器单元共用的“整流腔室”。分别从不同的反馈流道进入的多股水流或气流在上述整流腔室中汇合并重新分流。如此一来,重新分流后的多股水流或气流以较高的同步性从多个不同的反馈流道流出,从而带动不同的主流道中的水流以较高地同步性进行偏转,进而提高多个振荡器单元的出水水流(出水口处的水流)的同步性。由于多个振荡器单元的出水水流的同步性较高,出水装置的整体出水效果的杂乱程度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有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直线间隔分布,所述直线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衔接流道包括:第一横向段,所述第一横向段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段与所述第二端连通;第二横向段,所述第二横向段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段与所述第三端连通;纵向段,所述纵向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段、所述第二横向段连通,所述纵向段和所述反馈流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向段和所述第二横向段之间设有两个所述挡板部,两个所述挡板部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挡板部分别位于所述纵向段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挡板部基于所述纵向段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振荡器单元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振荡器单元的流道形状的示意图;
图3为流经振荡器单元的流体在某一时刻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4为流经振荡器单元的流体在另一时刻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出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出水装置的仰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出水装置沿A-A剖面的剖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出水装置沿B-B剖面的剖视图;
图9为图6所示的出水装置沿C-C剖面的剖视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出水装置沿D-D剖面的剖视图;
图11为图5的出水装置的内部流道形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流道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
101-振荡器单元,102-入水口,103-出水口,104-主流道,105-反馈流道,106-流入段,107-流出段,108-第一端,109-第二端,110-第三端,111-第四端,112-衔接流道,113-缺口,114-导流部,115-导流面,116-挡板部,117-第一横向段,118-第二横向段,119-纵向段,120-通过口,121-出水装置,122-分流流道,123-总入口,124-出口壁,125-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比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方便介绍本发明的振荡器单元和出水装置,下面先对本申请所提及的一些关于流体力学的术语进行说明:
(1)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流体离开本来的运动方向,改为沿着凸出物体表面流动。
(2)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受限流体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会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流体在狭窄区域加速,从而使流体的压力在横截面最小的地方最小。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振荡器单元101,图2示出了该振荡器单元101的流道的形状。在振荡器单元101的实物中,流道相当于空腔或者空间,但为了方便展示流道的形状,图2示出的是将流道转化为实体后所得到的结构。图2中的孔、缝隙或空腔对应实物中的实体结构,例如,图2中的缺口113与实物中的挡板部116相对应。
请结合图1和图2,振荡器单元101包括主流道104、入水口102、出水口103、反馈流道105。入水口102和出水口103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主流道104的两端分别与入水口102和出水口103连通。反馈流道105设有两个,两个反馈流道105沿第二方向分布并分别位于主流道104的两侧。在图1和图2中,第一方向为自上而下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如图1所示,主流道104和反馈流道105可以是这样形成的:振荡器单元101包括腔室125和两个导流部114,导流部114设置在腔室125中,两个导流部114间隔设置从而在两个导流部114之间形成主流道104,一个导流部114与腔室125的壁面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一个反馈流道105。主流道104和反馈流道105可以看作腔室125的不同区域。如图2所示,反馈流道105包括流入段106和流出段107,流入段106包括第一端108和第二端109,流出段107包括第三端110和第四端111,第一端108与出水口103连通并作为反馈流道105的入口端,第四端111与主流道104连通并作为反馈流道105的出口端。反馈流道105的出口端比反馈流道105的入口端更靠近入水口102。本实施例中,两个导流部114是对称的,振荡器单元101自身的形状也是对称形状。振荡器单元101可以是由塑料、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的,也可以由其他防锈的材料制成。
请结合图1和图2,振荡器单元101还包括两个衔接流道112和两个挡板部116。属于同一振荡器单元101的两个反馈流道105各与一个衔接流道112连通。例如,左侧的衔接流道112与左侧的反馈流道105连通,右侧的县级流道与右侧的反馈流道105连通。衔接流道112的至少一部分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在图2中,第三方向为前-后方向。相互连通的一个反馈流道105和一个衔接流道112满足以下条件:该反馈流道105的第二端109和第三端110都与衔接流道112连通,并且挡板部116(图2中缺口113的位置便是挡板部116的实际位置)将第二端109和第三端110分隔。
振荡器单元101的工作原理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3和图4中,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路径,虚线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路径。导流部114朝向主流道104的一侧表面为导流面115(如图3所示),水从入水口102进入主流道104之后,基于康达效应,水会沿导流部114的导流面115流动。在水一开始进入主流道104时,水会沿哪一个导流部114流动是随机的,但这不影响振荡器单元101最终的出水效果。
假设水先沿右侧的导流部114流动,那么如图3所示,水会沿右侧的导流部114流动至左侧的反馈流道105的入口端(底端)。随后,一部分水进入左侧的反馈流道105并回流到主流道104的顶端,另一部分水沿出水口103的左侧壁面流出。基于伯努利原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由于水持续地从入水口102进入主流道104,入水口102与主流道104的交接处形成负压,这一负压可以驱使左侧的反馈流道105的水回流到主流道104的顶端,以及驱使振荡器单元101外的空气从出水口103进入振荡器单元101。由于出水口103附近的水的阻挡作用,进入振荡器单元101主要沿右侧的反馈流道105流动至主流道104的顶端(上述负压能够驱动空气流动)。从右侧的反馈流道105流出的空气会与从左侧的反馈流道105流出的水混合,与空气混合的水最终从出水口103流出。
如图3所示,入水口102的朝向与反馈流道105的出口端的朝向不平行。因此,从右侧的反馈流道105流入主流道104顶端的空气与后续进入主流道104的水汇合之后,空气推动水流偏转,汇合后的水流会向左偏,汇合后的水流沿左侧的导流部114流动(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来说,空气与流道内壁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小于水与流道内壁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因此空气在反馈流道105中的动能损耗较小,从反馈流道105流出的空气的动能较大,从反馈流道105流出的空气对水流的偏转起主要作用。
如图4所示,水沿左侧的导流部114流动至右侧的反馈流道105的入口端(底端),随后,一部分水从右侧的反馈流道105回流到主流道104的顶端,另一部分水沿出水口103的右侧壁面流出。同时,空气从出水口103进入,并沿左侧的反馈流道105流动至主流道104的顶端,从反馈流道105流出的空气随后与水混合并推动入水口102附近的水流转向,从而使主流道中的水再次沿右侧的导流部114流动(如图3所示)。因此,在某一时刻内,水和空气的流动路径如图3所示;而在另一时刻,水和空气的流动路径如图4所示。从出水口103射出的水流的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水流是往复摆动的。
在现有技术中,振荡器单元101不具备挡板部116,第二端109和第三端110是直接连通的。如此一来,空气在反馈流道105中的流动速度会比较高,空气进入主流道104之后的流动速度仍然比较高,这导致空气在主流道104中的停留时间较短,从而导致空气与水无法在主流道104内充分混合。
而本发明的振荡器单元101具有挡板部116以及衔接流道112。由于挡板部116分隔第二端109和第三端110,在空气从反馈流道105的入口端流动至出口端的过程中,空气中途需要进出衔接流道112。由于衔接流道112的至少一部分沿第三方向延伸,因此,空气从反馈流道105的入口端流动至出口端的流动路径较为曲折,空气在这一流动过程中的压损增大(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从反馈流道105流出的空气的流速降低。由于空气的流速降低,空气在主流道104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从而有利于水和空气充分混合。
衔接流道11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图2所示的形状。请参照图2,衔接流道112包括第一横向段117、第二横向段118和纵向段119。第一横向段117和第二横向段118都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一横向段117与第二端109连通,第二横向段118与第三端110连通。纵向段119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向段117、第二横向段118连通,纵向段119和反馈流道105在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挡板部116设置在第一横向段117和第二横向段118之间。在这种设置方式下,衔接流道112的形状较为简单,振荡器单元101的加工难度较低。
此外,为了降低加工难度,第一横向段117、第二横向段118和纵向段119均可以设置为矩形;相应地,挡板部116呈矩形。
在另一些未图示的实施例中,衔接流道112还可以设置为:衔接流道112的至少一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这样设置同样可以增加空气的流动路径的曲折程度,从而有利于水和空气充分混合。具体地,若衔接流道112的至少一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那么图2所示的衔接流道112可以调整为:第一横向段117和第二横向段118都沿第二方向延伸,纵向段119和反馈流道105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下面在对振荡器单元101的结构作进一步的介绍。
如图1所示,主流道104包括通过口120,主流道104的壁面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导流面115,导流面115靠近入水口102的一端为近端,两个近端间隔设置从而形成所述通过口120。图1中,导流面115的近端为导流面115的顶端。反馈流道105的出口端位于通过口120和入水口102之间,通过口120的横截面积为S2,入水口102的横截面积为S1,S1<S2。入水口102的横截面积是指,通过一个垂直于入水口102的轴线的平面(例如水平面)去截取入水口102所得到的横截面的面积。通过口120的横截面积是指,通过一个垂直于通过口120的轴线的平面(例如水平面)去截取通过口120所得到的横截面的面积。在S1<S2的情况下,基于文丘里效应,位于入水口102和通过口120之间的水的压力较小,即反馈流道105的出口端的压力较小。这使得反馈流道105的出口端形成负压,从而有利于流体从反馈流道105的出口端流出。
如图1所示,导流面115远离入水口102的一端为远端,两个近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远端之间的距离。在图1中,导流面115的远端为导流面115的底端。沿第一方向,两个导流面115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如此一来,主流道104呈水滴状,水从某一侧的导流面115(例如右侧的导流面115)离开后可以被导流面115引导至出水口103的另一侧的壁面(例如出水口103的左侧壁面),以便水沿出水口103的其中一侧壁面流出。
如图3所示,出水口103的壁面包括两个出口壁124,两个出口壁12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沿第一方向,两个出口壁124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样设置使得出水口103呈喇叭状,从而有利于增大出水口103处的水流的最大角度。反馈流道105的入口端设置在出口壁124上,每一个出口壁124上设有一个入口端。如此一来,反馈流道105的入口端是倾斜朝下设置,从而便于出水口103处的空气进入反馈流道105。
如图5至图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出水装置121。其中,图11和图12是将出水装置的流道转化为实体后所得到的结构。出水装置121中的衔接流道112可以是共用的。假设出水装置121包括N个振荡器单元101(N为整数,且N≥2),无论N是多少,出水装置121只具有2个衔接流道112。
与上文不同,在下文介绍的出水装置121中,衔接流道112不被划分为振荡器单元101的一部分。但是出水装置121延长空气流动路径的构思与上文的振荡器单元101的构思是相同的。
出水装置包括挡板部116、分流流道122、两个衔接流道112和多个振荡器单元101。振如图10所示,振荡器单元101包括入水口102、出水口103、主流道104和两个反馈流道105,分流流道122与入水口102连通,入水口102和出水口103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主流道104的两端分别与入水口102和出水口103连通,两个反馈流道105沿第二方向分布并分别位于主流道104的两侧。反馈流道105包括流入段106和流出段107,流入段106包括第一端108和第二端109,流出段107包括第三端110和第四端111,第一端108与出水口103连通并作为反馈流道105的入口端,第四端111与主流道104连通并作为反馈流道105的出口端。属于同一振荡器单元101的两个反馈流道105各与一个衔接流道112连通,衔接流道112的至少一部分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延伸(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衔接流道112沿第三方向延伸)。对于相互连通的一个反馈流道105和一个衔接流道112:第二端109和第三端110均与衔接流道112连通,挡板部116将所述第二端109和所述第三端110分隔。出水装置121还包括总入口123(如图8所示)和分流流道(如图11所示)。分流流道122与入水口102连通,分流流道122沿第三方向延伸,从总入口123流入出水装置121的水,后续会通过分流流道122分流至不同的入水口102。
在这种设置方式下,出水装置121同样能够使水和空气充分混合后再流出。并且,如图11所示,在这种设置方式下,位于同一侧(例如都位于右侧或都位于左侧)的反馈流道105和衔接腔相互连通,从而构建出多个振荡器单元101共用的“整流腔室”。分别从不同的反馈流道105进入的多股水流或气流在上述整流腔室中汇合并重新分流。如此一来,重新分流后的多股水流或气流以较高的同步性从多个不同的反馈流道105流出,从而带动不同的主流道104中的水流以较高地同步性进行偏转,进而提高多个振荡器单元101的出水水流(出水口103处的水流)的同步性。由于多个振荡器单元101的出水水流的同步性较高,出水装置121的整体出水效果的杂乱程度较低,出水装置121的出水水流的冲洗力度较为均匀,出水装置121的出水水流的视觉效果亦较好。
如图11所示,所有振荡器单元101沿一直线间隔分布,该直线(未示出)沿第三方向延伸。这样设置有利于降低振荡器单元101的布局难度,降低出水装置121的制造难度。此外,由于振荡器单元101沿上述直线分布,左、右两个衔接流道112的长度、形状可以做成相同的。如此一来,无论流体振荡器内的流体是沿图3所示的路径还是沿图4所示的路径流动,出水口103处的水流的流速或冲洗力度基本是一致的(此处不考虑水流的角度)。
如图8所示,对于一个衔接流道:第一横向段117和第二横向段118之间设有两个挡板部116,两个挡板部116沿第三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挡板部116分别位于纵向段119的两侧,两个挡板部116基于纵向段119对称设置。在这种设置方式下,衔接流道112大致呈“工”字形。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流体经过某个反馈流道105时的流动路径过长,并且可以提高减小前后对称的两个振荡器单元101的出水效果的差异,降低出水装置121的整体出水效果的杂乱程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振荡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水口;
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
反馈流道,所述反馈流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反馈流道沿第二方向分布并分别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所述反馈流道包括流入段和流出段,所述流入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流出段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并作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入口端,所述第四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并作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
挡板部;
衔接流道,所述衔接流道设有两个,属于同一所述振荡器单元的两个所述反馈流道各与一个所述衔接流道连通,所述衔接流道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对于相互连通的一个所述反馈流道和一个所述衔接流道: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均与所述衔接流道连通,所述挡板部将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流道包括:
第一横向段,所述第一横向段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段与所述第二端连通;
第二横向段,所述第二横向段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段与所述第三端连通;
纵向段,所述纵向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段、所述第二横向段连通,所述纵向段和所述反馈流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包括通过口,所述主流道的壁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导流面,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近端,两个所述近端间隔设置从而形成所述通过口;
所述出口端位于所述通过口和所述入水口之间,所述通过口的横截面积为S2,所述入水口的横截面积为S1,S1<S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壁面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导流面,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近端,所述导流面远离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远端;
两个所述近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远端之间的距离,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导流面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壁面包括两个出口壁,两个所述出口壁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出口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荡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出口壁设有一个所述入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荡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段呈矩形;
和/或,所述第二横向段呈矩形;
和/或,所述纵向段呈矩形。
8.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部、分流流道、两个衔接流道和多个振荡器单元;
所述振荡器单元包括入水口、出水口、主流道和两个反馈流道,所述分流流道与所述入水口连通,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主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两个所述反馈流道沿第二方向分布并分别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所述反馈流道包括流入段和流出段,所述流入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流出段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并作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入口端,所述第四端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并作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
属于同一所述振荡器单元的两个所述反馈流道各与一个所述衔接流道连通,所述衔接流道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对于相互连通的一个所述反馈流道和一个所述衔接流道: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均与所述衔接流道连通,所述挡板部将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分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直线间隔分布,所述直线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流道包括:
第一横向段,所述第一横向段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段与所述第二端连通;
第二横向段,所述第二横向段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横向段与所述第三端连通;
纵向段,所述纵向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段、所述第二横向段连通,所述纵向段和所述反馈流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横向段和所述第二横向段之间设有两个所述挡板部,两个所述挡板部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挡板部分别位于所述纵向段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挡板部基于所述纵向段对称设置。
CN202410365550.7A 2024-03-28 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Active CN117960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65550.7A CN117960415B (zh) 2024-03-28 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65550.7A CN117960415B (zh) 2024-03-28 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60415A true CN117960415A (zh) 2024-05-03
CN117960415B CN117960415B (zh) 2024-07-09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8790U (zh) * 1989-01-26 1990-08-07
CN1978039A (zh) * 2005-11-30 2007-06-13 北京华阳惠民科技有限公司 卧式振荡射流混合集成装置
US20170254541A1 (en) * 2014-09-12 2017-09-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urner comprising a fluidic oscillator, for a gas turbine, and a gas turbin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uch burner
WO2022036295A1 (en) * 2020-08-14 2022-02-17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Tunable, pulsatile, and 3-dimensional fluidic oscilla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8790U (zh) * 1989-01-26 1990-08-07
CN1978039A (zh) * 2005-11-30 2007-06-13 北京华阳惠民科技有限公司 卧式振荡射流混合集成装置
US20170254541A1 (en) * 2014-09-12 2017-09-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urner comprising a fluidic oscillator, for a gas turbine, and a gas turbin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uch burner
WO2022036295A1 (en) * 2020-08-14 2022-02-17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Tunable, pulsatile, and 3-dimensional fluidic oscillator
US20230323903A1 (en) * 2020-08-14 2023-10-12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Tunable, Pulsatile, and 3-Dimensional Fluidic Oscilla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1251A (en) Fluid dispersal device
CN106938223B (zh) 吐水装置
EP3150770A1 (en) Spout apparatus
CN117960415B (zh) 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CN117960415A (zh) 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CN209907510U (zh) 一种智能马桶喷嘴及智能马桶喷枪
CN106732111B (zh) 一种d型非对称分离重组式微混合器
CN106268471A (zh) 一种渐缩弯管串联式微混合器
CN117960420B (zh) 出水装置
JP2014128755A (ja) 流体混合素子
CN218360020U (zh) 一种微气泡水发生装置
KR101922535B1 (ko) 추가 혼합 유닛을 포함하는 혼합 시스템
CN117960420A (zh) 出水装置
JP4766622B2 (ja) 気液混合流の噴射装置
CN101548052A (zh) 射流形成器
CN218060607U (zh) 出水机构和出水装置
CN220867174U (zh) 一种混凝室及具有其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6273528A (zh) 一种出水件和出水装置
JP4439971B2 (ja) 水浄化装置
CN115559395A (zh) 一种出水机构和出水装置
CN210032011U (zh) 一种能产生倒圆锥发散水形的喷嘴及智能马桶喷枪
CN219315921U (zh) 喷头、马桶及出水装置
CN117531611A (zh) 出水装置
CN117248600A (zh) 一种清洗喷嘴、喷杆组件和马桶
CN109985544B (zh) 一种回流结构被动式微混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