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9293A - 一种泵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9293A
CN117869293A CN202311720309.3A CN202311720309A CN117869293A CN 117869293 A CN117869293 A CN 117869293A CN 202311720309 A CN202311720309 A CN 202311720309A CN 117869293 A CN117869293 A CN 117869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roove
reverse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203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昌林
王大维
袁林
邓吟
李家驹
邹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203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9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9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9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6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04C15/064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with inlet and outlet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or oscillating 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泵油装置,包括:油泵体组件、油泵盖组件、转子组件、阀组件和分隔组件。本发明提供的油泵体为泵油装置提供正向旋转时的油路通道,油泵盖为泵油装置提供反向旋转时的油路通道。与传统的泵油装置相比,本发明通过控制滑阀的左右移动,在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工作时均能为液压***提供所需的流量和压力,且无需其它辅助机构就能实现泵油装置的正反转工作。本发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由电机直接驱动,对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和智能化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泵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液压***采用齿轮泵或摆线泵提供动力,采用发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液压泵以获得所需的流量和压力。传统的这种泵油装置只能正向旋转工作而不能反向旋转。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的成熟运用,其液压***中的液压泵会直接采用动力电机驱动。当车辆前进时,电机正向旋转;车辆倒车或后退时,电机反向旋转。因此,传统的泵油装置由于存在上述缺点,不能适用于这种动力电机直驱的液压***中。
现有技术利用单向阀短暂实现油泵的反转并提供无压力工况下的少量润滑油。但这种泵油装置只能提供短时的润滑油,不能长时提供液压***所需的压力和流量。特别是在常用工况下需要长时间反转且需要提供压力和流量的液压***中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油装置,包括:油泵体组件、油泵盖组件、转子组件、阀组件和分隔组件。
所述油泵体组件包括油泵体、油泵体衬套。
所述油泵体为由圆柱体和矩形块组成的组合体。
所述油泵体的圆柱体的顶部设有转子腔,且转子腔内设有驱动轴轴套孔I、正转进油道、正转出油道。
所述驱动轴轴套孔I位于转子腔中心。
所述正转进油道和正转出油道环绕在转子腔的两侧,且正转进油道和正转出油道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的矩形块的一侧向内设有阀孔。
所述阀孔的顶部从阀口向内依次设有控制油槽I、反转进油槽I、进油槽I、正转进油槽、反转出油槽I、出油槽I、正转出油槽、控制油槽II。
所述正转进油槽和正转进油道是连通的。
所述正转进油槽、进油槽I、反转进油槽I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所述正转出油槽和正转出油道是连通的。
所述正转出油槽、出油槽I、反转出油槽I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所述正转进油槽、进油槽I、反转进油槽I之间的间隔和正转出油槽、出油槽I、反转出油槽I之间的间隔相同。
所述阀孔的前端设有进油口、出油口。
所述进油口与进油槽I是连通的。
所述出油口与出油槽I是连通的。
所述阀孔靠近阀口的一侧设有螺塞端阀腔,远离阀口的一侧设有弹簧端阀腔。
所述控制油槽I与螺塞端阀腔是连通的。
所述控制油槽II与弹簧端阀腔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的顶面上设有若干销孔I和若干螺孔I,所述销孔I和螺孔I贯穿上下表面。
所述油泵体衬套为环形衬套,放置于驱动轴轴套孔I内。
所述油泵盖组件包括油泵盖、油泵盖衬套。
所述油泵盖的端面上设有与驱动轴轴套孔I对应的驱动轴轴套孔II、与正转进油道对应的反转出油道、与正转出油道对应的反转进油道、与反转进油槽I对应的反转进油槽II、与反转出油槽I对应的反转出油槽Ⅱ、与控制油槽I对应的控制油槽III、与控制油槽II对应的控制油槽IV、与销孔I对应的销孔II、与螺孔I对应的螺孔II。
所述反转进油道与反转出油道是连通的。
所述反转进油道与反转进油槽II是连通的。
所述反转出油道与反转出油槽II是连通的。
所述控制油槽III通过控制油道I与反转出油道连通。
所述控制油槽IV通过控制油道II与反转进油道连通。
所述油泵盖衬套为环形衬套,放置于驱动轴轴套孔II内。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外转子、内转子、驱动轴。
所述外转子的外侧为圆柱体结构,内侧与内转子的外侧相互啮合。
所述内转子的内侧设有驱动轴轴孔I。
所述驱动轴的中部连接在内转子的驱动轴轴孔I内。
所述阀组件包括螺塞、滑阀、弹簧。
所述螺塞位于阀组件的一侧,阀组件的另一侧设有弹簧。
所述滑阀为等间隔滑阀,且滑阀的一侧与弹簧相连。
所述滑阀的间隔等于进油槽I靠近反转进油槽I的一侧到正转进油槽远离进油槽I一侧的距离。
所述分隔组件为分隔板。
所述分隔组件的端面上设有与与驱动轴轴套孔I对应的驱动轴轴孔II、与正转进油道对应的出油道、与正转出油道对应的进油道、与反转进油槽I对应的进油槽II、与反转出油槽I对应的出油槽II、与控制油槽I对应的控制油槽V、与控制油槽II对应的控制油槽VI、与销孔I对应的销孔III、与螺孔I对应的螺孔III。
所述内转子放置于外转子内,外转子放置在油泵体的转子腔内。
所述驱动轴依次***油泵盖衬套、分隔组件的驱动轴轴孔II、内转子的驱动轴轴孔I、油泵体衬套内。
所述阀组件的弹簧放置在油泵体的弹簧端阀腔内,滑阀放置在油泵体的阀孔内,通过螺塞对油泵体的阀孔进行封堵及对滑阀进行限位。
所述油泵盖对应放置在分隔组件的端面上,所述分隔组件对应放置在油泵体的顶部。
所述油泵盖、分隔组件、油泵体通过定位销和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密封结构。
所述油泵体的正转进油道、分隔组件的出油道、油泵盖的反转出油道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的正转出油道、分隔组件的进油道、油泵盖的反转进油道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的反转进油槽I、分隔组件的进油槽II、油泵盖的反转进油槽II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的反转出油槽I、分隔组件的出油槽II、油泵盖的反转出油槽Ⅱ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的控制油槽I、分隔组件的控制油槽V、油泵盖的控制油槽III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的控制油槽II、分隔组件的控制油槽VI、油泵盖的控制油槽IV是连通的。
进一步,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滚针。
所述滚针位于内转子的驱动轴轴孔I内,用于固定驱动轴。
进一步,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挡圈。
所述挡圈位于驱动轴和分隔组件的驱动轴轴孔II之间。
进一步,所述阀组件还包括O型密封圈。
所述O型密封圈装配在螺塞的环槽内。
进一步,所述泵油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正向旋转模式、反向旋转模式。
进一步,所述正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正向旋转开始工作时,滑阀在弹簧的作用下向螺塞端阀腔移动,此时螺塞端阀腔内存储的液压油从控制油槽I流出,流出的液压油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控制油槽III、控制油道I后进入反转出油道。
当滑阀移动到螺塞端阀腔内最深处时,滑阀关闭了反向旋转油路,外部动力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内转子和外转子泵油,从进油口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正转进油槽、正转进油道、正转出油道、正转出油槽后,从出油槽I流出出油口。
进一步,所述反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时,弹簧端阀腔内存储的液压油从控制油槽II流出,流出的液压油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I、控制油槽IV、控制油道II后进入反转进油道,然后通过内转子和外转子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控制油道I、控制油槽III、控制油槽V、控制油槽I后进入螺塞端阀腔。
当螺塞端阀腔和弹簧端阀腔形成的压力差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滑阀向弹簧端阀腔移动,当滑阀移动到弹簧端阀腔内最深处时,滑阀关闭了正向旋转油路,从进油口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反转进油槽I、进油槽II、反转进油槽II后进入反转进油道,然后通过内转子和外转子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反转出油槽Ⅱ、出油槽II、反转出油槽I后,从出油槽I流出出油口。
进一步,所述反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时,弹簧端阀腔内存储的气体从控制油槽II流出,流出的气体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I、控制油槽IV、控制油道II后进入反转进油道,然后通过内转子和外转子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控制油道I、控制油槽III、控制油槽V、控制油槽I后进入螺塞端阀腔。
当螺塞端阀腔和弹簧端阀腔形成的压力差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滑阀向弹簧端阀腔移动,当滑阀移动到弹簧端阀腔内最深处时,滑阀关闭了正向旋转油路,从进油口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反转进油槽I、进油槽II、反转进油槽II后进入反转进油道,然后通过内转子和外转子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反转出油槽Ⅱ、出油槽II、反转出油槽I后,从出油槽I流出出油口。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发明提供的油泵体为泵油装置提供正向旋转时的油路通道,油泵盖为泵油装置提供反向旋转时的油路通道。
与传统的泵油装置相比,本发明通过控制滑阀的左右移动,在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工作时均能为液压***提供所需的流量和压力,且无需其它辅助机构就能实现泵油装置的正反转工作。
本发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由电机直接驱动,对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和智能化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泵油装置内阀组件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泵油装置内转子组件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油泵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油泵盖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转子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阀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分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泵油装置正向旋转时的油路图;
图12为泵油装置反向旋转时的油路图;
图中,油泵体组件1、油泵体11、转子腔1101、驱动轴轴套孔I1102、正转进油道1103、正转出油道1104、正转进油槽1105、正转出油槽1106、反转进油槽I1107、反转出油槽I1108、进油口1109、出油口1110、阀孔1111、控制油槽I1112、控制油槽II1113、螺塞端阀腔1114、弹簧端阀腔1115、进油槽I1116、出油槽I1117、销孔I1118、螺孔I1119、油泵体衬套12、油泵盖组件2、油泵盖21、驱动轴轴套孔II2102、反转进油道2103、反转出油道2104、反转进油槽II2107、反转出油槽Ⅱ2108、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槽IV2113、控制油道I2114、控制油道II2115、销孔II2118、螺孔II2119、油泵盖衬套22、转子组件3、外转子31、内转子32、驱动轴轴孔I321、驱动轴33、滚针34、挡圈35、阀组件4、螺塞41、O型密封圈42、滑阀43、弹簧44、分隔组件5、驱动轴轴孔II5102、进油道5103、出油道5104、进油槽II5107、出油槽II5108、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VI5113、销孔III5118、螺孔III5119、定位销6、螺钉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12,一种泵油装置,包括:油泵体组件1、油泵盖组件2、转子组件3、阀组件4和分隔组件5。
所述油泵体组件1包括油泵体11、油泵体衬套12。
所述油泵体11为由圆柱体和矩形块组成的组合体。
所述油泵体11的圆柱体的顶部设有转子腔1101,且转子腔1101内设有驱动轴轴套孔I1102、正转进油道1103、正转出油道1104。
所述驱动轴轴套孔I1102位于转子腔1101中心。
所述正转进油道1103和正转出油道1104环绕在转子腔1101的两侧,且正转进油道1103和正转出油道1104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矩形块的一侧向内设有阀孔1111。
所述阀孔1111的顶部从阀口向内依次设有控制油槽I1112、反转进油槽I1107、进油槽I1116、正转进油槽1105、反转出油槽I1108、出油槽I1117、正转出油槽1106、控制油槽II1113。
所述正转进油槽1105和正转进油道1103是连通的。
所述正转进油槽1105、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所述正转出油槽1106和正转出油道1104是连通的。
所述正转出油槽1106、出油槽I1117、反转出油槽I1108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所述正转进油槽1105、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之间的间隔和正转出油槽1106、出油槽I1117、反转出油槽I1108之间的间隔相同。
所述阀孔1111的前端设有进油口1109、出油口1110。
所述进油口1109与进油槽I1116是连通的。
所述出油口1110与出油槽I1117是连通的。
所述阀孔1111靠近阀口的一侧设有螺塞端阀腔1114,远离阀口的一侧设有弹簧端阀腔1115。
所述控制油槽I1112与螺塞端阀腔1114是连通的。
所述控制油槽II1113与弹簧端阀腔1115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顶面上设有若干销孔I1118和若干螺孔I1119,所述销孔I1118和螺孔I1119贯穿上下表面。
所述油泵体衬套12为环形衬套,放置于驱动轴轴套孔I1102内。
所述油泵盖组件2包括油泵盖21、油泵盖衬套22。
所述油泵盖21的端面上设有与驱动轴轴套孔I1102对应的驱动轴轴套孔II2102、与正转进油道1103对应的反转出油道2104、与正转出油道1104对应的反转进油道2103、与反转进油槽I1107对应的反转进油槽II2107、与反转出油槽I1108对应的反转出油槽Ⅱ2108、与控制油槽I1112对应的控制油槽III2112、与控制油槽II1113对应的控制油槽IV2113、与销孔I1118对应的销孔II2118、与螺孔I1119对应的螺孔II2119。
所述反转进油道2103与反转出油道2104是连通的。
所述反转进油道2103与反转进油槽II2107是连通的。
所述反转出油道2104与反转出油槽II2108是连通的。
所述控制油槽III2112通过控制油道I2114与反转出油道2104连通。
所述控制油槽IV2113通过控制油道II2115与反转进油道2103连通。
所述油泵盖衬套22为环形衬套,放置于驱动轴轴套孔II2102内。
所述转子组件3包括外转子31、内转子32、驱动轴33。
所述外转子31的外侧为圆柱体结构,内侧与内转子32的外侧相互啮合。
所述内转子32的内侧设有驱动轴轴孔I321。
所述驱动轴33的中部连接在内转子32的驱动轴轴孔I321内。
所述阀组件4包括螺塞41、滑阀43、弹簧44。
所述螺塞41位于阀组件4的一侧,阀组件4的另一侧设有弹簧44。
所述滑阀43为等间隔滑阀,且滑阀43的一侧与弹簧44相连。
所述滑阀43的间隔等于进油槽I1116靠近反转进油槽I1107的一侧到正转进油槽1105远离进油槽I1116一侧的距离。
所述分隔组件5为分隔板。
所述分隔组件5的端面上设有与与驱动轴轴套孔I1102对应的驱动轴轴孔II5102、与正转进油道1103对应的出油道5104、与正转出油道1104对应的进油道5103、与反转进油槽I1107对应的进油槽II5107、与反转出油槽I1108对应的出油槽II5108、与控制油槽I1112对应的控制油槽V5112、与控制油槽II1113对应的控制油槽VI5113、与销孔I1118对应的销孔III5118、与螺孔I1119对应的螺孔III5119。
所述内转子32放置于外转子31内,外转子31放置在油泵体11的转子腔1101内。
所述驱动轴33依次***油泵盖衬套22、分隔组件5的驱动轴轴孔II5102、内转子32的驱动轴轴孔I321、油泵体衬套12内。
所述阀组件4的弹簧44放置在油泵体11的弹簧端阀腔1115内,滑阀43放置在油泵体11的阀孔1111内,通过螺塞41对油泵体11的阀孔1111进行封堵及对滑阀43进行限位。
所述油泵盖21对应放置在分隔组件5的端面上,所述分隔组件5对应放置在油泵体11的顶部。
所述油泵盖21、分隔组件5、油泵体11通过定位销6和螺钉7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包括进油口1109和出油口1110的密封结构。
所述油泵体11的正转进油道1103、分隔组件5的出油道5104、油泵盖21的反转出油道2104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正转出油道1104、分隔组件5的进油道5103、油泵盖21的反转进油道2103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反转进油槽I1107、分隔组件5的进油槽II5107、油泵盖21的反转进油槽II2107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反转出油槽I1108、分隔组件5的出油槽II5108、油泵盖21的反转出油槽Ⅱ2108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控制油槽I1112、分隔组件5的控制油槽V5112、油泵盖21的控制油槽III2112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控制油槽II1113、分隔组件5的控制油槽VI5113、油泵盖21的控制油槽IV2113是连通的。
实施例2: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1,进一步,所述转子组件3还包括滚针34。
所述滚针34位于内转子32的驱动轴轴孔I321内,用于固定驱动轴33。
实施例3: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1至2任一项,进一步,所述转子组件3还包括挡圈35。
所述挡圈35位于驱动轴33和分隔组件5的驱动轴轴孔II5102之间。
实施例4: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1至3任一项,进一步,所述阀组件4还包括O型密封圈42。
所述O型密封圈42装配在螺塞41的环槽内。
实施例5: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1至4任一项,进一步,所述泵油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正向旋转模式、反向旋转模式。
实施例6: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1至5任一项,进一步,所述正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正向旋转开始工作时,滑阀43在弹簧44的作用下向螺塞端阀腔1114移动,此时螺塞端阀腔1114内存储的液压油从控制油槽I1112流出,流出的液压油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道I2114后进入反转出油道2104。
当滑阀43移动到螺塞端阀腔1114内最深处时,滑阀43关闭了反向旋转油路,外部动力驱动驱动轴33转动,驱动轴33带动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从进油口1109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1116、正转进油槽1105、正转进油道1103、正转出油道1104、正转出油槽1106后,从出油槽I1117流出出油口1110。
实施例7: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1至6任一项,进一步,所述反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时,弹簧端阀腔1115内存储的液压油从控制油槽II1113流出,流出的液压油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I5113、控制油槽IV2113、控制油道II2115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控制油道I2114、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I1112后进入螺塞端阀腔1114。
当螺塞端阀腔1114和弹簧端阀腔1115形成的压力差大于弹簧44的弹力时,滑阀43向弹簧端阀腔1115移动,当滑阀43移动到弹簧端阀腔1115内最深处时,滑阀43关闭了正向旋转油路,从进油口1109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进油槽II5107、反转进油槽II2107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反转出油槽Ⅱ2108、出油槽II5108、反转出油槽I1108后,从出油槽I1117流出出油口1110。
实施例8: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1至7任一项,进一步,所述反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时,弹簧端阀腔1115内存储的气体从控制油槽II1113流出,流出的气体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I5113、控制油槽IV2113、控制油道II2115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控制油道I2114、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I1112后进入螺塞端阀腔1114。
当螺塞端阀腔1114和弹簧端阀腔1115形成的压力差大于弹簧44的弹力时,滑阀43向弹簧端阀腔1115移动,当滑阀43移动到弹簧端阀腔1115内最深处时,滑阀43关闭了正向旋转油路,从进油口1109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进油槽II5107、反转进油槽II2107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反转出油槽Ⅱ2108、出油槽II5108、反转出油槽I1108后,从出油槽I1117流出出油口1110。
实施例9:
参见图1至图12,一种泵油装置,包括:油泵体组件1、油泵盖组件2、转子组件3、阀组件4和分隔组件5。
所述油泵体组件1包括油泵体11、油泵体衬套12。
所述油泵体组件的主要构件为油泵体,其主要功能为泵油装置提供正向旋转时的油路通道。
所述油泵体11为由圆柱体和矩形块组成的组合体。
所述油泵体11的圆柱体的顶部设有转子腔1101,且转子腔1101内设有驱动轴轴套孔I1102、正转进油道1103、正转出油道1104。
所述驱动轴轴套孔I1102位于转子腔1101中心。
所述正转进油道1103和正转出油道1104环绕在转子腔1101的两侧,且正转进油道1103和正转出油道1104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矩形块的一侧向内设有阀孔1111。
所述阀孔1111的顶部从阀口向内依次设有控制油槽I1112、反转进油槽I1107、进油槽I1116、正转进油槽1105、反转出油槽I1108、出油槽I1117、正转出油槽1106、控制油槽II1113。
所述正转进油槽1105和正转进油道1103是连通的。
所述正转进油槽1105、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所述正转出油槽1106和正转出油道1104是连通的。
所述正转出油槽1106、出油槽I1117、反转出油槽I1108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所述正转进油槽1105、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之间的间隔和正转出油槽1106、出油槽I1117、反转出油槽I1108之间的间隔相同。
所述阀孔1111的前端设有进油口1109、出油口1110。
所述进油口1109与进油槽I1116是连通的。
所述出油口1110与出油槽I1117是连通的。
所述阀孔1111靠近阀口的一侧设有螺塞端阀腔1114,远离阀口的一侧设有弹簧端阀腔1115。
所述控制油槽I1112与螺塞端阀腔1114是连通的。
所述控制油槽II1113与弹簧端阀腔1115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顶面上设有若干销孔I1118和若干螺孔I1119,所述销孔I1118和螺孔I1119贯穿上下表面。
所述油泵体衬套12为环形衬套,放置于驱动轴轴套孔I1102内。
所述油泵盖组件2包括油泵盖21、油泵盖衬套22。
所述油泵盖组件的主要构件为油泵盖,其主要功能为泵油装置提供反向旋转时的油路通道。
所述油泵盖21的端面上设有与驱动轴轴套孔I1102对应的驱动轴轴套孔II2102、与正转进油道1103对应的反转出油道2104、与正转出油道1104对应的反转进油道2103、与反转进油槽I1107对应的反转进油槽II2107、与反转出油槽I1108对应的反转出油槽Ⅱ2108、与控制油槽I1112对应的控制油槽III2112、与控制油槽II1113对应的控制油槽IV2113、与销孔I1118对应的销孔II2118、与螺孔I1119对应的螺孔II2119。
所述反转进油道2103与反转出油道2104是连通的。
所述反转进油道2103与反转进油槽II2107是连通的。
所述反转出油道2104与反转出油槽II2108是连通的。
所述控制油槽III2112通过控制油道I2114与反转出油道2104连通。
所述控制油槽IV2113通过控制油道II2115与反转进油道2103连通。
所述油泵盖衬套22为环形衬套,放置于驱动轴轴套孔II2102内。
所述转子组件3包括外转子31、内转子32、驱动轴33。
所述外转子31的外侧为圆柱体结构,内侧与内转子32的外侧相互啮合。
所述内转子32的内侧设有驱动轴轴孔I321。
所述驱动轴33的中部连接在内转子32的驱动轴轴孔I321内。
所述阀组件4包括螺塞41、滑阀43、弹簧44。
所述螺塞41位于阀组件4的一侧,阀组件4的另一侧设有弹簧44。
所述滑阀43为等间隔滑阀,且滑阀43的一侧与弹簧44相连,用于正向旋转时滑阀的复位。
所述滑阀43的间隔等于进油槽I1116靠近反转进油槽I1107的一侧到正转进油槽1105远离进油槽I1116一侧的距离。
所述分隔组件5为分隔板。
所述分隔组件5的端面上设有与与驱动轴轴套孔I1102对应的驱动轴轴孔II5102、与正转进油道1103对应的出油道5104、与正转出油道1104对应的进油道5103、与反转进油槽I1107对应的进油槽II5107、与反转出油槽I1108对应的出油槽II5108、与控制油槽I1112对应的控制油槽V5112、与控制油槽II1113对应的控制油槽VI5113、与销孔I1118对应的销孔III5118、与螺孔I1119对应的螺孔III5119。
所述内转子32放置于外转子31内,外转子31放置在油泵体11的转子腔1101内。
所述驱动轴33依次***油泵盖衬套22、分隔组件5的驱动轴轴孔II5102、内转子32的驱动轴轴孔I321、油泵体衬套12内。
所述阀组件4的弹簧44放置在油泵体11的弹簧端阀腔1115内,滑阀43放置在油泵体11的阀孔1111内,通过螺塞41对油泵体11的阀孔1111进行封堵及对滑阀43进行限位。
所述螺塞联接在油泵体有控制油槽I端的阀孔端,用于限制正向旋转时滑阀的位置,并与O型密封圈配合形成端面密封。
所述阀组件装配在油泵体的阀孔中,控制移动滑阀实现正向、反向旋转时油道的转换。
所述油泵盖21对应放置在分隔组件5的端面上,所述分隔组件5对应放置在油泵体11的顶部。
所述油泵盖安装在油泵体上。中间通过分隔板与油泵体相联接。
所述油泵盖21、分隔组件5、油泵体11通过定位销6和螺钉7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包括进油口1109和出油口1110的密封结构。
所述油泵体11的正转进油道1103、分隔组件5的出油道5104、油泵盖21的反转出油道2104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正转出油道1104、分隔组件5的进油道5103、油泵盖21的反转进油道2103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反转进油槽I1107、分隔组件5的进油槽II5107、油泵盖21的反转进油槽II2107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反转出油槽I1108、分隔组件5的出油槽II5108、油泵盖21的反转出油槽Ⅱ2108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控制油槽I1112、分隔组件5的控制油槽V5112、油泵盖21的控制油槽III2112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控制油槽II1113、分隔组件5的控制油槽VI5113、油泵盖21的控制油槽IV2113是连通的。
实施例10: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9,进一步,所述转子组件3还包括滚针34。
所述滚针34位于内转子32的驱动轴轴孔I321内,用于固定驱动轴33。
实施例11: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9至10任一项,进一步,所述转子组件3还包括挡圈35。
所述挡圈35位于驱动轴33和分隔组件5的驱动轴轴孔II5102之间。
实施例12: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9至11任一项,进一步,所述阀组件4还包括O型密封圈42。
所述O型密封圈42装配在螺塞41的环槽内。
实施例13: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9至12任一项,进一步,所述泵油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正向旋转模式、反向旋转模式。
实施例14: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9至13任一项,进一步,所述正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正向旋转开始工作时,滑阀43在弹簧44的作用下向螺塞端阀腔1114移动,此时螺塞端阀腔1114内存储的液压油从控制油槽I1112流出,流出的液压油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道I2114后进入反转出油道2104。
当滑阀43移动到螺塞端阀腔1114内最深处时,滑阀43关闭了反向旋转油路,外部动力驱动驱动轴33转动,驱动轴33带动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从进油口1109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1116、正转进油槽1105、正转进油道1103、正转出油道1104、正转出油槽1106后,从出油槽I1117流出出油口1110。
泵油装置正向旋转工作。泵油装置反向旋转终了时,滑阀在弹簧作用下右移(弹簧复位),螺塞端阀腔I储存的液压油先后流经油泵体控制油槽I、分隔板控制油槽Ⅲ、油泵盖控制油槽Ⅱ、油泵盖控制油道Ⅱ,最后经油泵盖进油道Ⅱ排出泄压。当滑阀移动到右终端,滑阀关闭油泵体反向旋转时的进油槽I’和出油槽I’(反向旋转工作时的油路布局在油泵盖上)。外部动力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内转子和外转子泵油,正向旋转油路中的液压油从进油口进入,按顺序先后流经阀孔、油泵体进油槽I、进油道I,出油道I、油泵体出油槽I、阀孔,最后经出油口流出。此过程主要是在油泵体组件和滑阀组件内完成。
实施例15: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9至14任一项,进一步,所述反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时,弹簧端阀腔1115内存储的液压油从控制油槽II1113流出,流出的液压油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I5113、控制油槽IV2113、控制油道II2115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控制油道I2114、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I1112后进入螺塞端阀腔1114。
当螺塞端阀腔1114和弹簧端阀腔1115形成的压力差大于弹簧44的弹力时,滑阀43向弹簧端阀腔1115移动,当滑阀43移动到弹簧端阀腔1115内最深处时,滑阀43关闭了正向旋转油路,从进油口1109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进油槽II5107、反转进油槽II2107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反转出油槽Ⅱ2108、出油槽II5108、反转出油槽I1108后,从出油槽I1117流出出油口1110。
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工作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滑阀移动,关闭油泵体中的正向旋转工作油路,打开反向旋转工作油路。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弹簧端阀腔Ⅱ储存的液压油(或气体_无液体时)被泵油装置吸出,先后流经油泵体控制油槽I’、隔板控制油槽Ⅲ’、油泵盖控制油槽Ⅱ’、控制油道Ⅱ’和出油道Ⅱ,并经内外转子泵油进入油泵盖进油道Ⅱ、控制油道Ⅱ、控制油槽Ⅱ,进入分隔板控制油槽Ⅲ,进入油泵体控制油槽I,最后进入螺塞端阀腔I。此时阀腔Ⅱ与阀腔I形成压力差,当压力差形成的压力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滑阀向左移动,油泵体正向旋转油路关闭,反向旋转油路打开。第二阶段为反向旋转泵油阶段。反向旋转油路中的液压油经油泵体进油口、油泵体进油槽I’、分隔板进油槽Ⅲ’、油泵盖进油槽Ⅱ’、油泵盖出油道Ⅱ、油泵盖进油道Ⅱ、分隔板出油槽Ⅲ’、油泵体出油槽Ⅱ,最后从出油口流出,并提供工况所需的压力和流量。此过程主要是在油泵盖组件和滑阀组件内完成。
实施例16:
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见实施例9至15任一项,进一步,所述反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时,弹簧端阀腔1115内存储的气体从控制油槽II1113流出,流出的气体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I5113、控制油槽IV2113、控制油道II2115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控制油道I2114、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I1112后进入螺塞端阀腔1114。
当螺塞端阀腔1114和弹簧端阀腔1115形成的压力差大于弹簧44的弹力时,滑阀43向弹簧端阀腔1115移动,当滑阀43移动到弹簧端阀腔1115内最深处时,滑阀43关闭了正向旋转油路,从进油口1109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进油槽II5107、反转进油槽II2107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反转出油槽Ⅱ2108、出油槽II5108、反转出油槽I1108后,从出油槽I1117流出出油口1110。
实施例17:
参见图1至图12,一种泵油装置,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泵油装置,参见图1至图5,包括油泵体组件1、油泵盖组件2、转子组件3、阀组件4和分隔组件5。
参见图6、图11、图12,所述油泵体组件1的主要构件为油泵体11。其主要功能为泵油装置提供正向旋转时的油路通道。
所述油泵体11的端面上开设有转子腔1101。所述转子腔1101的腔底中心开设有驱动轴轴套孔I1102。所述转子腔1101的腔底开设有环绕驱动轴轴套孔I1102的正转进油道I1103和正转出油道I1104。
所述油泵体11的端面上开有泵油装置正向旋转时的正转进油槽I1105与正转出油槽I1106。正转进油槽I1105和正转进油道I1103相连,正转出油槽I1106和正转出油道I1104相连。
所述油泵体的端面上开有泵油装置反向旋转时的反转进油槽I1107与反转出油槽I1108。
所述油泵体11的侧端面上开有进油口1109和出油口1110。
所述油泵体11中开有阀孔1111。进油口1109通过阀孔1111一端与正转进油槽I1105相连,另一端与反转进油槽I1107相连。出油口1110通过阀孔1111一端与正转出油槽1106相连,另一端与反转出油槽I1108相连。
所述油泵体11的端面上开有控制滑阀43的控制油槽I1112和控制油槽II1113。控制油槽I1112与螺塞端阀腔1114相连,控制油槽II1113与弹簧端阀腔1115相连。
参见图7,所述油泵盖组件2的主要构件为油泵盖21,其主要功能为泵油装置提供反向旋转时的油路通道。
所述油泵盖21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油泵体11的驱动轴轴套孔I1102相适应的驱动轴轴套孔Ⅱ2102。所述油泵盖11的端面上开设有分别与油泵体的正转进油道1103和正转出油道1104相适应的反转出油道2104和反转进油道2103。
所述油泵盖21的端面上开设有泵油装置反向旋转时反转进油槽II2107与反转出油槽Ⅱ2108。反转进油槽II2107与反转进油道2103相连,同时与油泵体上的反转进油槽I1107相适应。反转出油槽Ⅱ2108与反转出油道2104相连,同时与油泵体上的反转出油槽I1108相适应。
所述油泵盖21的端面上开设有控制油槽III2112和控制油槽IV2113。控制油槽III2112与油泵体上的控制油槽I1112相适应。控制油槽IV2113与油泵体上的控制油槽II1113相适应。
所述油泵盖21的端面上开设有控制油道I2114和控制油道II2115。控制油道I2114一端与控制油槽III2112相连,另一端与反转出油道2104相连。控制控制油道II2115。一端与控制油槽IV2113相连,另一端与反转进油道2103相连。
所述油泵盖21安装在油泵体11上。中间通过分隔组件5与油泵体11相联接。
参见图8,所述转子组件3主要包括外转子31、内转子32、驱动轴33。
所述外转子31位于油泵体11的转子腔1101内。所述内转子32位于外转子31内,与外转子31相互啮合。
所述驱动轴33中部连接在内转子31中。所述驱动轴33的一端安装在油泵体11的驱动轴轴套孔I1102中,另一端从油泵盖21的驱动轴轴套孔Ⅱ2102中穿出。
参见图9,所述阀组件4包括滑阀43、弹簧44、O型密封圈42和螺塞41。
所述阀组件4装配在油泵体11的阀孔1111中,控制移动滑阀43实现正向、反向旋转时油道的转换。
所述弹簧44装配在油泵体11有控制油槽II1113的阀孔端,并与滑阀43相连,用于正向旋转时滑阀43的复位。
所述O型密封圈42装配在螺塞41环槽内。
所述螺塞41联接在油泵体11有控制油槽I1112端的阀孔端,用于限制正向旋转时滑阀43的位置,并与O型密封圈42配合形成端面密封。
参见图10,所述分隔组件5用于正向旋转时和反向旋转时的油道分隔。
分隔组件5主要构件为分隔板。
所述分隔组件5端面开设有分别与油泵盖21上的反转进油道2103和反转出油道2104相适应的进油道5103和出油道5104。
所述分隔组件5端面开设有分别与油泵体11(油泵盖21)上的反转进油槽I1107(反转进油槽II2107)和反转出油槽I1108(反转出油槽Ⅱ2108)相适应的进油槽II5107和出油槽II5108。
所述分隔组件5端面开设有分别与油泵体11(油泵盖21)上的控制油槽I1112(控制油槽III2112)和控制油槽II1113(控制油槽IV2113)相适应的控制油槽V5112和控制油槽VI5113。
泵油装置正向、反向旋转时的泵油工作原理。
参见图11,泵油装置正向旋转工作。泵油装置反向旋转终了时,滑阀43在弹簧44作用下右移(弹簧复位),螺塞端阀腔1114储存的液压油泄压。液压油顺泄压油路D1先后流经油泵体控制油槽I1112、分隔板控制油槽V5112、油泵盖控制油槽III2112、油泵盖控制油道I2114,最后经油泵盖反转出油道2104排出泄压。当滑阀43移动到右终端,关闭油泵体11反向旋转时的反转进油槽I1107和反转出油槽I1108(反向旋转工作时的油路布局在油泵盖21上)。外部动力驱动驱动轴33转动,驱动轴33带动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正向旋转油路中的液压油按油路L1从进油口1109进入,先后流经阀孔1111、油泵体正转进油槽1105、正转进油道1103、正转出油道1104、油泵体正转出油槽1106、阀孔1111,最后经出油口1110流出。此过程主要是在油泵体组件1和滑阀组件4内完成。
参见图11、图12,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工作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滑阀左移,关闭油泵体11中的正向旋转工作油路L1,打开反向旋转工作油路L2。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弹簧端阀腔1115储存的液压油(或气体_无液体时)被泵油装置吸出,液压油顺泄压油路D2先后流经油泵体控制油槽II1113、隔板控制油槽VI5113、油泵盖控制油槽IV2113、控制油道II2115和反转进油道2103排出泄压,同时加压油路C经内外转子泵油进入油泵盖反转出油道2104、控制油道I2114、控制油槽III2112,进入分隔板控制油槽V5112,进入油泵体控制油槽I1112,最后进入螺塞端阀腔1114。此时弹簧端阀腔1115与螺塞端阀腔1114形成压力差,当压力差形成的压力大于弹簧44的弹力时,滑阀43向左移动,油泵体11正向旋转油路L1关闭,反向旋转油路L2打开。第二阶段为反向旋转泵油阶段。反向旋转油路L2中的液压油经油泵体进油口1109、油泵体阀孔1111、油泵体反转进油槽I1107、分隔板进油槽II5107、油泵盖反转进油槽II2107、油泵盖反转进油道2103、油泵盖反转出油道2104、油泵盖反转出油槽Ⅱ2108、分隔板出油槽II5108、油泵体反转出油槽I1108,油泵体阀孔1111、最后从出油口1110流出,并提供工况所需的压力和流量。此过程主要是在油泵盖组件2和滑阀组件4内完成。

Claims (8)

1.一种泵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体组件(1)、油泵盖组件(2)、转子组件(3)、阀组件(4)和分隔组件(5);
所述油泵体组件(1)包括油泵体(11)、油泵体衬套(12);
所述油泵体(11)为由圆柱体和矩形块组成的组合体。
所述油泵体(11)的圆柱体的顶部设有转子腔(1101),且转子腔(1101)内设有驱动轴轴套孔I(1102)、正转进油道(1103)、正转出油道(1104);
所述驱动轴轴套孔I(1102)位于转子腔(1101)中心。
所述正转进油道(1103)和正转出油道(1104)环绕在转子腔(1101)的两侧,且正转进油道(1103)和正转出油道(1104)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矩形块的一侧向内设有阀孔(1111);
所述阀孔(1111)的顶部从阀口向内依次设有控制油槽I(1112)、反转进油槽I(1107)、进油槽I(1116)、正转进油槽(1105)、反转出油槽I(1108)、出油槽I(1117)、正转出油槽(1106)、控制油槽II(1113);
所述正转进油槽(1105)和正转进油道(1103)是连通的;
所述正转进油槽(1105)、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所述正转出油槽(1106)和正转出油道(1104)是连通的;
所述正转出油槽(1106)、出油槽I(1117)、反转出油槽I(1108)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所述正转进油槽(1105)、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之间的间隔和正转出油槽(1106)、出油槽I(1117)、反转出油槽I(1108)之间的间隔相同;
所述阀孔(1111)的前端设有进油口(1109)、出油口(1110);
所述进油口(1109)与进油槽I(1116)是连通的;
所述出油口(1110)与出油槽I(1117)是连通的;
所述阀孔(1111)靠近阀口的一侧设有螺塞端阀腔(1114),远离阀口的一侧设有弹簧端阀腔(1115);
所述控制油槽I(1112)与螺塞端阀腔(1114)是连通的;
所述控制油槽II(1113)与弹簧端阀腔(1115)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顶面上设有若干销孔I(1118)和若干螺孔I(1119),所述销孔I(1118)和螺孔I(1119)贯穿上下表面;
所述油泵体衬套(12)为环形衬套,放置于驱动轴轴套孔I(1102)内;
所述油泵盖组件(2)包括油泵盖(21)、油泵盖衬套(22);
所述油泵盖(21)的端面上设有与驱动轴轴套孔I(1102)对应的驱动轴轴套孔II(2102)、与正转进油道(1103)对应的反转出油道(2104)、与正转出油道(1104)对应的反转进油道(2103)、与反转进油槽I(1107)对应的反转进油槽II(2107)、与反转出油槽I(1108)对应的反转出油槽Ⅱ(2108)、与控制油槽I(1112)对应的控制油槽III(2112)、与控制油槽II(1113)对应的控制油槽IV(2113)、与销孔I(1118)对应的销孔II(2118)、与螺孔I(1119)对应的螺孔II(2119);
所述反转进油道(2103)与反转出油道(2104)是连通的;
所述反转进油道(2103)与反转进油槽II(2107)是连通的;
所述反转出油道(2104)与反转出油槽II(2108)是连通的;
所述控制油槽III(2112)通过控制油道I(2114)与反转出油道(2104)连通;
所述控制油槽IV(2113)通过控制油道II(2115)与反转进油道(2103)连通;
所述油泵盖衬套(22)为环形衬套,放置于驱动轴轴套孔II(2102)内;
所述转子组件(3)包括外转子(31)、内转子(32)、驱动轴(33);
所述外转子(31)的外侧为圆柱体结构,内侧与内转子(32)的外侧相互啮合;
所述内转子(32)的内侧设有驱动轴轴孔I(321);
所述驱动轴(33)的中部连接在内转子(32)的驱动轴轴孔I(321)内;
所述阀组件(4)包括螺塞(41)、滑阀(43)、弹簧(44);
所述螺塞(41)位于阀组件(4)的一侧,阀组件(4)的另一侧设有弹簧(44);
所述滑阀(43)为等间隔滑阀,且滑阀(43)的一侧与弹簧(44)相连;
所述滑阀(43)的间隔等于进油槽I(1116)靠近反转进油槽I(1107)的一侧到正转进油槽(1105)远离进油槽I(1116)一侧的距离;
所述分隔组件(5)为分隔板;
所述分隔组件(5)的端面上设有与与驱动轴轴套孔I(1102)对应的驱动轴轴孔II(5102)、与正转进油道(1103)对应的出油道(5104)、与正转出油道(1104)对应的进油道(5103)、与反转进油槽I(1107)对应的进油槽II(5107)、与反转出油槽I(1108)对应的出油槽II(5108)、与控制油槽I(1112)对应的控制油槽V(5112)、与控制油槽II(1113)对应的控制油槽VI(5113)、与销孔I(1118)对应的销孔III(5118)、与螺孔I(1119)对应的螺孔III(5119);
所述内转子(32)放置于外转子(31)内,外转子(31)放置在油泵体(11)的转子腔(1101)内;
所述驱动轴(33)依次***油泵盖衬套(22)、分隔组件(5)的驱动轴轴孔II(5102)、内转子(32)的驱动轴轴孔I(321)、油泵体衬套(12)内;
所述阀组件(4)的弹簧(44)放置在油泵体(11)的弹簧端阀腔(1115)内,滑阀(43)放置在油泵体(11)的阀孔(1111)内,通过螺塞(41)对油泵体(11)的阀孔(1111)进行封堵及对滑阀(43)进行限位;
所述油泵盖(21)对应放置在分隔组件(5)的端面上,所述分隔组件(5)对应放置在油泵体(11)的顶部;
所述油泵盖(21)、分隔组件(5)、油泵体(11)通过定位销(6)和螺钉(7)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包括进油口(1109)和出油口(1110)的密封结构;
所述油泵体(11)的正转进油道(1103)、分隔组件(5)的出油道(5104)、油泵盖(21)的反转出油道(2104)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正转出油道(1104)、分隔组件(5)的进油道(5103)、油泵盖(21)的反转进油道(2103)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反转进油槽I(1107)、分隔组件(5)的进油槽II(5107)、油泵盖(21)的反转进油槽II(2107)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反转出油槽I(1108)、分隔组件(5)的出油槽II(5108)、油泵盖(21)的反转出油槽Ⅱ(2108)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控制油槽I(1112)、分隔组件(5)的控制油槽V(5112)、油泵盖(21)的控制油槽III(2112)是连通的;
所述油泵体(11)的控制油槽II(1113)、分隔组件(5)的控制油槽VI(5113)、油泵盖(21)的控制油槽IV(2113)是连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3)还包括滚针(34);
所述滚针(34)位于内转子(32)的驱动轴轴孔I(321)内,用于固定驱动轴(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3)还包括挡圈(35);
所述挡圈(35)位于驱动轴(33)和分隔组件(5)的驱动轴轴孔II(510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4)还包括O型密封圈(42);
所述O型密封圈(42)装配在螺塞(41)的环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泵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油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正向旋转模式、反向旋转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泵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正向旋转开始工作时,滑阀(43)在弹簧(44)的作用下向螺塞端阀腔(1114)移动,此时螺塞端阀腔(1114)内存储的液压油从控制油槽I(1112)流出,流出的液压油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道I(2114)后进入反转出油道(2104);
当滑阀(43)移动到螺塞端阀腔(1114)内最深处时,滑阀(43)关闭了反向旋转油路,外部动力驱动驱动轴(33)转动,驱动轴(33)带动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从进油口(1109)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1116)、正转进油槽(1105)、正转进油道(1103)、正转出油道(1104)、正转出油槽(1106)后,从出油槽I(1117)流出出油口(11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泵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时,弹簧端阀腔(1115)内存储的液压油从控制油槽II(1113)流出,流出的液压油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I(5113)、控制油槽IV(2113)、控制油道II(2115)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控制油道I(2114)、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I(1112)后进入螺塞端阀腔(1114);
当螺塞端阀腔(1114)和弹簧端阀腔(1115)形成的压力差大于弹簧(44)的弹力时,滑阀(43)向弹簧端阀腔(1115)移动,当滑阀(43)移动到弹簧端阀腔(1115)内最深处时,滑阀(43)关闭了正向旋转油路,从进油口(1109)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进油槽II(5107)、反转进油槽II(2107)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反转出油槽Ⅱ(2108)、出油槽II(5108)、反转出油槽I(1108)后,从出油槽I(1117)流出出油口(11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泵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旋转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所述泵油装置反向旋转开始工作时,弹簧端阀腔(1115)内存储的气体从控制油槽II(1113)流出,流出的气体依次经过控制油槽VI(5113)、控制油槽IV(2113)、控制油道II(2115)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控制油道I(2114)、控制油槽III(2112)、控制油槽V(5112)、控制油槽I(1112)后进入螺塞端阀腔(1114);
当螺塞端阀腔(1114)和弹簧端阀腔(1115)形成的压力差大于弹簧(44)的弹力时,滑阀(43)向弹簧端阀腔(1115)移动,当滑阀(43)移动到弹簧端阀腔(1115)内最深处时,滑阀(43)关闭了正向旋转油路,从进油口(1109)进入泵油装置的液压油依次经过进油槽I(1116)、反转进油槽I(1107)、进油槽II(5107)、反转进油槽II(2107)后进入反转进油道(2103),然后通过内转子(32)和外转子(31)泵油依次经过反转出油道(2104)、反转出油槽Ⅱ(2108)、出油槽II(5108)、反转出油槽I(1108)后,从出油槽I(1117)流出出油口(1110)。
CN202311720309.3A 2023-12-14 2023-12-14 一种泵油装置 Pending CN117869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0309.3A CN117869293A (zh) 2023-12-14 2023-12-14 一种泵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0309.3A CN117869293A (zh) 2023-12-14 2023-12-14 一种泵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9293A true CN117869293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20309.3A Pending CN117869293A (zh) 2023-12-14 2023-12-14 一种泵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92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41703A (en)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with integral auxiliary pump
US9017205B2 (en) Transmission unit
CN113669318B (zh) 转轴控制的液控单向阀配流径向柱塞液压装置
CN113266610B (zh) 采用液控单向阀配流的径向柱塞液压装置及工作方法
TWI412665B (zh) 活塞匣
CN115898748B (zh) 用单组油路控制双阀配流的径向柱塞液压装置、工作方法
US2684631A (en) Pump and valve assembly
US2138194A (en) Hydraulic pump
US11473574B2 (en)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including an unloading device
EP1328729B1 (en) Engine prelubrication pump assembly
CN117869293A (zh) 一种泵油装置
KR100838813B1 (ko) 유압모터의 배출 오일 회수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0355260B1 (en) Screw type vacuum pump
CN110410373A (zh) 一种用于液压站的多路阀块
JP2015117638A (ja) 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CN110454382B (zh) 一种内啮合变量齿轮泵
US3792710A (en) Pump and valve means
US20200095997A1 (en) Brushless motor integrated pump
CN111287923A (zh) 一种井下注浆泵
CN112855529A (zh) 一种齿轮泵
CN202091192U (zh) 一种液压泵
CN110836208A (zh) 一种卸荷截止阀
KR101925793B1 (ko) 순환 유로가 형성된 로터리 베인 모터
US20160319807A1 (en) Self-bleeding, self-priming, reversible circuit
EP0162434A2 (en) Antisuckback device for rotary piston pum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