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26642A - 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26642A
CN117626642A CN202310761903.0A CN202310761903A CN117626642A CN 117626642 A CN117626642 A CN 117626642A CN 202310761903 A CN202310761903 A CN 202310761903A CN 117626642 A CN117626642 A CN 117626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electrochemical
antimicrobial
antibacterial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19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兴
卓昱佑
萧兆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tch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tch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tch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tch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26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266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68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76Array electrodes (including any electrode arrangement with more than one electrode for at least one of the polari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D01D5/003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1/00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9/00Medical; Hygiene
    • D10B2509/0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D10B2509/022Wound dres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电纺丝高分子溶液包含聚合物以及抗菌金属前驱物;将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电纺成高分子纤维并形成片状结构,抗菌金属前驱物分布于高分子纤维上;最后,将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抗菌金属颗粒,片状结构形成抗菌电化学织物。

Description

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湿润密闭疗法(又称湿敷疗法)已被广泛认可。研究指出,给予伤口湿润封闭的环境时,可以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加速表皮细胞迁移,并同时增强白血球细胞功能,促进微血管再生。
伤口愈合是一种动态的生物学过程,主要由四个连续、重迭且具准确顺序的阶段所组成:止血期(受伤后0至数小时)、发炎期(1至3天)、增生期(4至21天)以及重塑期(从21天至1年)。以成人而言,最佳的伤口愈合可包含以下过程:(a)快速止血;(b)适当的发炎;(c)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分化、增殖并迁移至伤口部位;(d)适当的血管生成(微血管再生);(e)快速的再上皮化(伤口表面上皮组织的再生长);(f)胶原蛋白的适当合成、交联与排列,以为愈合组织提供支撑强度。
近年来,电刺激已被证实可加速再上皮化与血管重建,进而促进真皮重建。微电流敷料是以具有吸液保湿性的医用材料为基底,在其表面附着负载不同的金属颗粒,是一种具有电活性的新型伤口敷料,无需外部电源***即可在潮湿环境下,于伤口接触面产生微电流,并可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如何通过增强微电流敷料的稳定性,延长微电流的作用时间,从而保持抗菌作用,加速伤口愈合,已成为该领域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其可以有效增加与伤口组织液接触表面积,并具有长效抗菌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电纺丝高分子溶液,其中所述电纺丝高分子溶液包含聚合物以及抗菌金属前驱物;接着,将所述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电纺成高分子纤维并形成片状结构,其中,所述抗菌金属前驱物分布于所述高分子纤维上;最后,将所述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抗菌金属颗粒,以将所述片状结构形成抗菌电化学织物。
优选地,所述抗菌金属颗粒为银纳米颗粒以及锌纳米颗粒。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纤维选自由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纤维素醚、壳聚醣以及海藻酸钠所组成的组。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纤维的直径范围为250纳米至500纳米,所述抗菌金属颗粒的粒径范围为50纳米至100纳米。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其是由高分子纤维所制成的。所述高分子纤维包括多个微型电池以及承载多个所述微型电池的高分子基材。每一个所述微型电池具有至少一对嵌入所述高分子基材的电极,且至少一对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且所述第一电极是由银或氧化银所组成的;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且所述第二电极是由锌组成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选自由银、银化合物、金、金化合物、铂、铂化合物以及锌所组成的组。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纤维的直径范围为250纳米至500纳米,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直径范围为50纳米至100纳米。
优选地,多个所述微型电池以占据所述高分子纤维的表面积的25%至40%分布于所述高分子纤维上。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及第二高分子溶液,其中,所述第一高分子溶液包含第一聚合物以及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所述第二高分子溶液包含第二聚合物以及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接着,将所述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溶液分别电纺成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第二高分子纤维,并交织形成片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分布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上,所述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分布于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上;最后,将所述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以及所述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第一抗菌金属颗粒以及第二抗菌金属颗粒,以将所述片状结构形成抗菌电化学织物。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菌金属颗粒为银纳米颗粒,以及所述第二抗菌金属颗粒为锌纳米颗粒。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选自由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纤维素醚、壳聚醣以及海藻酸钠所组成的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的直径范围为250纳米至500纳米,所述第一抗菌金属颗粒以及所述第二抗菌金属颗粒的粒径范围为50纳米至100纳米。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又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其是由第一高分子纤维与第二高分子纤维交织所制成的;其中,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包括第一高分子基材以及嵌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基材上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包括第二高分子基材以及嵌于所述第二高分子基材上的多个第二电极;其中,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且是由银或氧化银所组成的,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且是由锌组成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的直径范围为250纳米至500纳米,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直径范围为50纳米至100纳米。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占据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的表面积的10%至20%分布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上,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以占据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的表面积的10%至15%分布于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上。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其能通过“将所述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电纺成高分子纤维并形成片状结构”以及“将所述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抗菌金属颗粒”的技术方案,以在一定单位面积内增加表面积,并产生微电场,以获得长效抗菌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近年来,微电流疗法通常是在伤口患部外加电源装置,以在伤口处产生微电流促进伤口愈合,或者以网丝印刷方式将金属涂料附着于织物表面作为敷料。然而,外加电源会限制环境,并无法让患者自由行动,而网丝印刷的微电流敷料则因制作工艺有尺寸的限制,也只有敷料的一面具有微电流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结构,其能够对应大小不同的患部进行使用,增加与组织液接触表面积,提供整体(立体)微电流电场,并提供稳定而长效的抗菌与促愈合效果。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A,其主要是由高分子纤维1所制成的。详细而言,抗菌电化学织物A可以是一条或多条高分子纤维1依特定方向或非特定方向堆栈、交织或缠绕而成的。在本实施例中,抗菌电化学织物A可以是由高分子纤维1以非编织方式形成长宽范围为3公分至15公分的薄片状织物。在本实施例中,抗菌电化学织物A的厚度可以是0.1微米至100微米,较佳地,抗菌电化学织物A的厚度是10微米至60微米。高分子纤维1的直径可以是50纳米至50,000纳米,较佳为1,000纳米至3,000纳米,最佳为250纳米至500纳米。然而,本发明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在实际施用时,抗菌电化学织物A的形状及大小可以依据伤口大小进行裁剪调整。
请参阅图1所示,高分子纤维1包含多个微型电池11以及承载多个微型电池11的高分子基材1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微型电池11具有至少一对嵌入高分子基材12的电极,其包括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二电极112。在本实施例中,高分子基材12是由电绝缘材料所制成。举例来说,高分子基材12的材料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纤维素醚(cellulose ether)、壳聚糖(chitosan)或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然而,本发明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考虑到机械特性与加工性,高分子基材12的材料较佳为高结晶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低软化温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低软化温度的聚苯乙烯(PS)。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微型电池11是分布在高分子基材12上。具体而言,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二电极112是不同的抗菌金属颗粒,并且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的材料可以选自由银、银化合物、金、金化合物、铂、铂化合物以及锌所组成的组。具体而言,微型电池11的分布可以约占高分子纤维1的表面积的0.001%至50%,较佳地,微型电池11占高分子纤维1的表面积的25%至40%。
举例来说,第一电极111可以是阴极,并且是银纳米金属颗粒或氧化银纳米金属颗粒;而第二电极112可以是阳极,并且是锌纳米金属颗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二电极112的直径范围可以是1纳米至10,000纳米,较佳地,第一电极111是粒径为50纳米至60纳米的银纳米金属颗粒,而第二电极112是粒径为150纳米至300纳米的锌金属颗粒。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在实际施用时,抗菌电化学织物A会吸附伤口的组织液作为导电介质,并通过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不用外接电源的状况下即可在伤口处产生微电场,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抗菌电化学织物A的高分子纤维1为微米至纳米等级,微型电池11属于纳米等级,相较于传统以织物印刷方式,本发明的抗菌电化学织物A可以扩增立体空间产生微电场,与伤口环境(组织液)具有较高的接触表面积,达到长效抗菌及促愈合效果。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A的制造方法,通过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可得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A。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包括至少下列的主要步骤:步骤S100,提供电纺丝高分子溶液;步骤S102,将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电纺成高分子纤维并形成片状结构;以及步骤S104,将高分子纤维上的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抗菌金属颗粒。之后将对本发明的抗菌电化学织物A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详细叙述。
首先,在步骤S100中,提供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电纺丝高分子溶液可至少包含聚合物以及抗菌金属前驱物。进一步而言,聚合物基本上是一种电绝缘材料,聚合物可以选自由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纤维素醚(cellulose ether)、壳聚糖(chitosan)以及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所组成的组。抗菌金属前驱物可以是金属盐、金属卤化物或金属有机错合物,但不限制于此。于实际操作时,电纺丝高分子溶液可进一步包含有机溶剂,例如甲醇或丁酮,但不以此为限。
举例来说,抗菌金属前驱物可以选自由银的前驱物、金的前驱物、铂的前驱物、以及锌的前驱物所组成的组。若金属成分为金,金的前驱物举例为:三氯化金及四氯金酸;若金属成分为银,银的前驱物举例为三氟醋酸银、醋酸银、硝酸银、氯化银及碘化银;若金属成分为铂,铂的前驱物举例为六羟基铂酸钠;若金属成分为锌,锌的前驱物举例为醋酸锌、硫酸锌。然而,本发明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聚合物是乙基纤维素及聚乙二醇,抗菌金属前驱物是银的前驱物以及锌的前驱物。基于电纺丝高分子溶液,银前驱物的含量可介于0.001wt%至20wt%(较佳为0.1wt%至10wt%),而锌前驱物的含量可介于0.001wt%至20wt%(较佳为0.1较佳为至10wt%)。在本实施例中,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的固含量范围为3wt%至30wt%,电纺高分子溶液的黏度范围为100cP至100,000cP。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静电纺丝(electrospinning)原理是将聚合物溶液填入注射器中,并在注射器的喷嘴处以及距离喷嘴有一段作业距离处的收集板处分别电性连接一高压电源的正负电极,通过外部施加高压电源,使聚合物溶液自喷嘴喷出后会带有电荷,并朝向收集器形成纳米级或微米级纤维。
接下来,步骤S102,将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电纺成高分子纤维并形成片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电纺丝处理步骤的条件可以是:电压介于5kV至50kV,电纺喷嘴与收集板的作业距离为5公分至50公分,电纺丝高分子溶液推进速度为0.5mL/h至50mL/h。值得说明的是,在此步骤中,可在电纺丝过程中就形成片状结构,或是在完成电纺丝后以加工方式(例如:加压、拉伸等)形成片状结构。在经过步骤S102后所形成的高分子纤维的直径范围可以是250纳米至500纳米,在本实施例中,高分子纤维的直径为344纳米。
最后,步骤S104,将高分子纤维上的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抗菌金属颗粒。在形成高分子纤维的片状结构后,将高分子纤维上的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抗菌金属颗粒,以成为抗菌电化学织物A。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电浆处理装置还原高分子纤维上的抗菌金属前驱物,使用电浆处理来还原抗菌金属前驱物可让抗菌金属颗粒镶嵌在纤维表面,有效增加接触面积,且因抗菌金属颗粒镶嵌在纤维表面,故颗粒较无掉落风险。详细而言,电浆处理步骤的条件可以是:电浆瓦数介于20瓦至2,000瓦,压力为0.1托至760托,电浆处理的时间可为1秒至300秒。在本实施例中,经过步骤S104后所得到的抗菌金属为银纳米金属颗粒(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11)以及锌纳米金属颗粒(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电极11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浆处理装置可以施加一低压、高压或大气电浆处理,并可使用惰性气体、空气、氧气、氮气或氢气电浆。然而,上述电浆处理的操作条件可根据实际需要做调整,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还原抗菌金属前驱物。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A’,其主要是由第一高分子纤维2与第二高分子纤维3交织所制成的。详细而言,抗菌电化学织物A’可以是一条或多条第一高分子纤维2与第二高分子纤维3依特定方向或非特定方向堆栈、交织或缠绕而成的。在本实施例中,抗菌电化学织物A’可以是由第一高分子纤维2与第二高分子纤维3以非编织方式形成长宽范围为3公分至15公分的薄片状织物。本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A’的尺寸、厚度与纤维直径与第一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A相似,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所示,第一高分子纤维2包括第一高分子基材21以及嵌于第一高分子基材21上的多个第一电极211,第二高分子纤维3包括第二高分子基材31以及嵌于所述第二高分子基材31上的多个第二电极3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分子基材21与第二高分子基材31是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高分子基材21与第二高分子基材31可以是相同材料,材料的具体例如同第一实施例中的高分子基材12所述,于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1与第二电极311是不同的抗菌金属颗粒,且分别嵌在第一高分子基材21以及第二高分子基材31上,可以更有效确保第一电极211与第二电极311能相隔开,因此,在实际施用时,可以有效形成微电场。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来说,第一电极211可以是阴极,并且是银纳米金属颗粒或氧化银纳米金属颗粒;而第二电极311可以是阳极,并且是锌纳米金属颗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1与第二电极311的直径范围可以是50纳米至100纳米,较佳地,第一电极211是粒径为50纳米至60纳米的银纳米金属颗粒,而第二电极311是粒径为150纳米至300纳米的锌金属颗粒。具体而言,第一电极211的分布可以约占第一高分子纤维2的表面积的0.001%至50%,较佳地,第一电极211占第一高分子纤维2的表面积的10%至20%;第二电极311的分布可以约占第二高分子纤维3的表面积的0.001%至50%,较佳地,第二电极311占第二高分子纤维3的表面积的10%至15%。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A’的制造方法,通过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可得到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A’。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包括至少下列的主要步骤:步骤S200,提供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及第二高分子溶液;步骤S202,将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及第二高分子溶液分别电纺成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第二高分子纤维并交织形成片状结构;以及步骤S204,将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以及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第一抗菌金属颗粒以及第二抗菌金属颗粒。
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基本上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差异在于: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及第二高分子溶液中包含有不同的抗菌金属前驱物。详细而言,在步骤S200中,第一高分子溶液包含第一聚合物以及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第二高分子溶液包含第二聚合物以及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第一聚合物与第二聚合物可以是相同材料,且聚合物的具体例如同第二实施例的聚合物所述,于此不再赘述。于实际操作时,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及第二高分子溶液可分别包含有机溶剂,例如甲醇或丁酮,但不以此为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是银的前驱物,基于第一高分子溶液,银的前驱物含量可介于0.001wt%至20wt%(较佳为0.1wt%至10wt%)。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是锌的前驱物,基于第二高子溶液,锌的前驱物含量可介于0.001wt%至20wt%(较佳为0.1wt%至5wt%)。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及第二高分子溶液的固含量范围为3wt%至30wt%,黏度范围为100cP至100,000cP。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步骤S202与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102大致上相同,差异在于步骤S202是使用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溶液进行电纺丝。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第二高分子纤维是以非特定方向的方式交织缠绕形成片状结构,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会分布于第一高分子纤维上,以及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会分布于第二高分子纤维上。最后,步骤S204与步骤S104所述大致上相同,故详细细节于此不再赘述。
[抗菌测试]
将第一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以下代称:SZ2)以及第三实施例的抗菌电化学织物(以下代称:(S+Z)2)进行抗菌试验。本发明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共进行三种抗菌测试:AATCC 100-抗菌织物测试、7天长效抗菌测试以及抗生物膜测试。以上抗菌测试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测试菌株。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测试结果显示,本发明的抗菌电化学织物通过AATCC 100抗菌织物测试、7天长效抗菌测试以及抗生物膜测试。尤其是SZ2在抗生物膜测试的抑菌率大于99.99%。
在实际施用时,本发明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可作为生物电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在导电介质(例如:人体组织液、汗液、伤口渗出液、生理盐水、水等)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在高分子纤维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产生微电流,模拟体内自然产生的电流,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值得注意的是,本公开的抗菌电化学织物还可以破坏生物膜形成并支持细胞迁移,从而促进上皮形成。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其能通过“将所述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电纺成高分子纤维并形成片状结构”以及“将所述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抗菌金属颗粒”的技术方案,以在一定单位面积内增加表面积,并产生微电场,以获得长效抗菌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的抗菌电化学织物中的抗菌金属颗粒可以是银。银金属颗粒相较于银离子有较长效的抗菌效果以外,其搭配锌金属颗粒时,在具有导电介质(例如:细胞组织液)就能进一步产生微电流,以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医用敷料属于耗材,因此成本不宜过高。本发明的抗菌电化学织物中的抗菌金属颗粒是纳米金属颗粒,并且仅占高分子纤维的表面积的25%至40%,以较低的金属颗粒含量即可以达到长效抗菌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患有糖尿病或伤口不易愈合的患者来说,反复更换敷料会造成伤口被破坏,导致伤口不易复原。然而,长期不更换敷料时也容易让伤口形成生物膜(例如:绿脓杆菌感染),导致伤口恶化。本发明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具有7天长期抗菌以及抗生物膜的效果,因此,可以减少敷料的更换次数,并且可以避免生物膜的形成,有效帮助伤口愈合。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
(A)提供电纺丝高分子溶液,其中所述电纺丝高分子溶液包含聚合物以及抗菌金属前驱物;
(B)将所述电纺丝高分子溶液电纺成高分子纤维并形成片状结构,其中所述抗菌金属前驱物分布于所述高分子纤维上;以及
(C)将所述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抗菌金属颗粒,以将所述片状结构形成抗菌电化学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金属颗粒为银纳米颗粒以及锌纳米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纤维选自由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纤维素醚、壳聚醣以及海藻酸钠组成的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纤维的直径范围为250纳米至500纳米,所述抗菌金属颗粒的粒径范围为50纳米至100纳米。
5.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其是由高分子纤维制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纤维包括:
多个微型电池,以及
高分子基材,其承载所述多个微型电池;
其中,每一个所述微型电池具有至少一对嵌入所述高分子基材的电极,且至少一对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且所述第一电极是由银或氧化银所组成的;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且所述第二电极是由锌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选自由银、银化合物、金、金化合物、铂、铂化合物以及锌组成的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纤维的直径范围为250纳米至500纳米,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直径范围为50纳米至100纳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微型电池以占据所述高分子纤维的表面积的25%至40%分布于所述高分子纤维上。
10.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
(A)提供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及第二高分子溶液,其中所述第一高分子溶液包含第一聚合物以及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所述第二高分子溶液包含第二聚合物以及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
(B)将所述第一高分子溶液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溶液分别电纺成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第二高分子纤维并交织形成片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分布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上,所述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分布于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上;以及
(C)将所述第一抗菌金属前驱物以及所述第二抗菌金属前驱物还原成为第一抗菌金属颗粒以及第二抗菌金属颗粒,以将所述片状结构形成抗菌电化学织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菌金属颗粒为银纳米颗粒,以及所述第二抗菌金属颗粒为锌纳米颗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选自由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纤维素醚、壳聚醣以及海藻酸钠组成的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的直径范围为250纳米至500纳米,所述第一抗菌金属颗粒以及所述第二抗菌金属颗粒的粒径范围为50纳米至100纳米。
14.一种抗菌电化学织物,其是由第一高分子纤维与第二高分子纤维交织所制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包括第一高分子基材以及嵌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基材上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包括第二高分子基材以及嵌于所述第二高分子基材上的多个第二电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为阴极,且是由银或氧化银所组成的,以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为阳极,且是由锌组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以及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的直径范围为250纳米至500纳米,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直径范围为50纳米至100纳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抗菌电化学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以占据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的表面积的10%至20%分布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纤维上,以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以占据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的表面积的10%至15%分布于所述第二高分子纤维上。
CN202310761903.0A 2022-08-26 2023-06-26 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6266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401128P 2022-08-26 2022-08-26
US63/401,128 2022-08-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26642A true CN117626642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0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1903.0A Pending CN117626642A (zh) 2022-08-26 2023-06-26 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6284A1 (zh)
CN (1) CN117626642A (zh)
TW (1) TW20240836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8366A (zh) 2024-03-01
US20240066284A1 (en)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Enhanced cell proliferation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based on electroactive regenerated bacterial cellulose hydrogels
Yu et al. Conductive biomaterials as bioactive wound dressing for wound healing and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Talikowska et al. Application of conducting polymers to wound care and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A review
Gupta et al. Textile-based smart wound dressings
CN111744023B (zh) 具有自发电性能的自粘附水凝胶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33602B (zh) 壳聚糖基载药复合抗菌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Integrating supercapacitor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based hydrogel as a novel All-In-One wound Dressing: Self-Powered electronic stimulation
EP3373984A1 (en) Anti-microbial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11012941A (zh) 一种静电纺双层长效抗菌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3692B (zh) 一种创伤敷料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EP3016613B1 (en) Bio-compatible apitherapeutic nanofibers
KR102143459B1 (ko) 생체분해성 전지,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의 용도
Balakrishnan et al. Electrospinning nanofibrous graft preparation and wound healing studies using ZnO nanoparticles and glucosamine loaded with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olyethylene glycol
Ince Yardimci et al. CNT incorporated polyacrilonitrile/polypyrrole nanofibers as keratinocytes scaffold
Bhar et al. Harnessing multifaceted next-gener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ed skin wound healing
CN113997663A (zh) 一种具有吸湿排汗、透气和抗菌功能的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54642A (zh) 一种仿生非对称海绵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6512A (zh) 一种低压式原位抑菌促修复电纺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Litany et al. Tiny tots for a big-league in wound repair: Tools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by nanotechniques of today
KR20100133117A (ko) 드레싱용 나노섬유와, 이를 이용한 드레싱 복합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5797197B (zh) 一种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35619B (zh) 一种多功能纳米纤维复合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Cotton fiber-based dressings with wireles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for wound repair
CN111617306B (zh) 一种离子导电水凝胶复合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626642A (zh) 抗菌电化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