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1452A - 外转子型无刷马达 - Google Patents

外转子型无刷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1452A
CN117581452A CN202380012441.0A CN202380012441A CN117581452A CN 117581452 A CN117581452 A CN 117581452A CN 202380012441 A CN202380012441 A CN 202380012441A CN 117581452 A CN117581452 A CN 117581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urface
stator core
stator
shaft
brushless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124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buch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buch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buch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buchi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81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14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86Outer rotors
    • H02K1/2787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5Annular coils, e.g. for cores of the claw-pol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马达具备与轴(2)一体旋转的转子、配置于轴(2)的径向外侧且转子的径向内侧的定子(4)、固定于定子(4)的一端侧且供轴(2)贯穿的筒状的衬套(5)。定子(4)具备:定子铁心(41),其具有供轴(2)贯穿的筒部(42)及从简部(42)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多个齿部(43);多个线圈(45),其是在多个齿部(41)分别卷绕绕线而成的;以及绝缘层(46),其是对供绕线卷绕的齿部(43)实施了绝缘涂敷而成的。衬套(5)具备:固定部(51),其固定于筒部(42)的内周面(42f);以及引导部(54),其从固定部(51)比定子铁心(41)的端面(41a)更沿轴向延伸出,并供连接多个线圈(45)之间的搭接线(Wc)抵接。

Description

外转子型无刷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与轴一体旋转的转子及配置于转子的径向内侧的定子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
背景技术
对于外转子型的马达,已知有如下马达:具有防止定子的搭接线与该定子的径向内侧的部件(例如,轴)的接触的结构。搭接线是将通过在定子的定子铁心卷绕绕线而构成的多个线圈间连接的绕线的一部分。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马达中公开了一种定子,该定子具有:多个凸极部,其从圆环状的基座呈放射状配置;以及内周壁,其从基座的内周侧的部分沿轴向竖立设置。在该马达中,将设置于各凸极部的线圈彼此连接的搭接线沿着内周壁的外周面布设。由此,能防止搭接线进入比基座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13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定子中,凸极部的除了与转子对置的面及基座的内周面之外的部分被树脂制的绝缘件覆盖。在专利文献1的定子中,通过设置这样的绝缘件,实现了基座、凸极部与线圈的绝缘,但相邻的凸极部之间的间隙(也称为槽)缩窄了绝缘件的厚度的量。由此,槽的容积(轴向的截面积)变窄,难以充分确保用于形成线圈的空间。即,在以往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中,既实现防止搭接线与轴的接触的结构又在定子确保用于形成线圈的足够的空间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在定子铁心确保用于形成线圈的足够的空间,并且防止搭接线与轴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该目的,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也在于,起到由后述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所示的各结构导出的作用效果、即通过现有技术无法得到的作用效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能够作为以下公开的方案(应用例)来实现,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方案2以后的各方案均是附加地适当选择的方案,均是能够省略的方案。方案2以后的各方案均不是公开对于本发明而言必不可少的方案、结构。
方案1.公开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具备:转子,其与轴一体旋转;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轴的径向外侧且所述转子的径向内侧;以及筒状的衬套,其固定于所述定子的一端侧且供所述轴贯穿。所述定子具备:定子铁心,其具有供所述轴贯穿的筒部及从所述筒部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多个齿部;多个线圈,其是在所述多个齿部分别卷绕绕线而成的;以及绝缘层,其是对供所述绕线卷绕的所述齿部实施了绝缘涂敷而成的。所述衬套具备: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以及引导部,其从所述固定部比所述定子铁心的端面更沿轴向延伸出,并供连接所述多个线圈之间的搭接线抵接。
方案2.在上述的方案1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衬套是所述引导部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外表面位于比所述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台阶形状。
方案3.在上述的方案2的基础上,优选的是,在所述内周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端面朝向相同方向的衬套端面设置有凹状的凹部。
方案4.在上述的方案1至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具有:圆筒状的基部,其具有能够内嵌于所述内周面的外径的外周面;以及凸部,其从所述外周面凸出设置,所述固定部被压入固定于所述内周面。
方案5.在上述的方案4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具有三个以上所述凸部。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三个以上凸部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
方案6.在上述的方案1至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六个所述齿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能够在定子铁心确保用于形成线圈的空间,并且防止搭接线与轴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从一端侧观察图1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所具备的定子的定子铁心的俯视图。
图3是从一端侧观察图1的X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1的Y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从另一端侧观察图1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所具备的衬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作为实施方式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意图排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各种变形、技术的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它们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另外,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取舍选择,或者能够适当组合。
外转子型无刷马达(以下,简称为“马达”)具备与轴一体旋转的转子、以及配置于轴的径向外侧且转子的径向内侧的定子。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特征之一在于,代替以往的设置于马达的绝缘件,对定子的定子铁心实施绝缘涂敷,形成绝缘层,由此实现金属制的定子铁心与卷绕于该定子铁心而构成的多个线圈的绝缘。通过将定子铁心与线圈的绝缘方法设为涂敷,能够将定子铁心的铁心膜厚形成为最小限度。因此,与设置绝缘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较大地确保用于形成线圈的空间,因此能够扩大占空系数,提高马达性能。
另外,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特征之一在于,具备固定于定子的一端侧且供轴贯穿的筒状的衬套。在衬套设置有:固定部,其固定于定子铁心的内周面的一端侧的部分;以及引导部,其从该固定部比定子铁心的一端侧的端面更沿轴向延伸。实施方式的马达通过设置这样的具有引导部的衬套,能够使连接多个线圈之间的搭接线与衬套的引导部抵接而进行布设。由此,防止位于定子铁心的径向内侧的轴与搭接线的接触(干涉)。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轴为基准来确定马达的方向(轴向、周向、径向)。轴向是沿着轴的中心线的方向(轴的长度方向)。在轴向上,将相对于定子而设置衬套的一侧设为“一端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另一端侧”。周向是绕轴的中心线的方向(圆周方向),径向是与轴向及周向双方正交的方向。
[1.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沿着轴向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马达1具备:转子3,其与轴2一体旋转;定子4,其配置于轴2的径向外侧且转子3的径向内侧;以及衬套5,其固定于定子4的一端侧。在马达1中,可以在轴2的另一端侧设置基板(电子基板、控制基板)6。另外,可以在马达1设置保持该基板6的保持架7、将定子4的另一端侧的部分与保持架7连结的金属保持架8。
轴2是支承转子3的旋转轴,也作为将马达1的输出(机械能)取出到外部的输出轴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轴2的比转子3靠一端侧的部分由轴承21支承为旋转自如,另一端部由轴承22支承为旋转自如。一端侧的轴承21固定于外壳9,另一端侧的轴承22固定于金属保持架8。需要说明的是,外壳9是从径向外侧覆盖转子3的有底筒状的部件。
转子3具有有底圆筒状的转子磁轭31和固定于转子磁轭31的内周面的磁铁32。转子磁轭31呈底部位于一端侧且另一端侧开放的形状。转子磁轭31在其外周面与外壳9的内周面之间隔开间隙而安装。在转子磁轭31的底部的中央设置有以供轴2贯穿的状态固定的贯通孔。由此,轴2与转子磁轭31(转子3)一体地旋转。磁铁32固定于转子磁轭31的与底部分离的位置处的内周面,与转子磁轭31一起一体旋转。
定子4具有定子铁心41、多个线圈45和绝缘层46(参照图4)。定子铁心41是层叠有相同形状的多个钢板的层叠铁心,如图1所示,在定子铁心41的中心,在使轴向与钢板的层叠方向一致的状态下贯穿有轴2。
如图2所示,定子铁心41具有:筒部42,其供轴2贯穿;多个齿部43,其从筒部42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以及叶片部44,其在各齿部43的外侧端部沿周向展开。本实施方式的定子4具有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六个齿部43(叶片部44)。需要说明的是,图2是从一端侧观察定子铁心41的俯视图,用虚线表示轴2贯穿于该定子铁心41的情况下的轴2的截面。
筒部42是具有内径比轴2的外径大的内周面42f的筒状的部位。筒部42的内周面42f是圆筒面,筒部42的外周面可以是圆筒面,也可以是方筒面。定子4以内周面42f不与轴2干涉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筒部42设置使内周面42f的一部分沿着轴向凹陷的定位槽42g。该定位槽42g是为了在组装马达1时容易确认定子4的周向上的基准位置而设置的。叶片部44是与转子3的磁铁32对置的面部,从轴向观察呈圆弧状。齿部43是连接筒部42和叶片部44的部位,例如从轴向观察呈矩形形状。
多个线圈45由分别卷绕于多个齿部43的绕线W构成。换言之,将在齿部43卷绕绕线W而构成的构件称为线圈45。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子4中,如图3所示,与上述的齿部43的数量对应地设置有六个线圈45。
以下,将六个线圈45中的隔着轴2对置配置的两个线圈45也称为U相线圈45U。另外,将与U相线圈45U不同的线圈45且隔着轴2对置配置的两个线圈45也称为V相线圈45V。将剩余的两个线圈45也称为W相线圈45W。另外,也将U相线圈45U、V相线圈45U及W相线圈45W各自的成为芯材的齿部43分别也称为U相齿部43U、V相齿部43V及W相齿部43W(参照图2)。
向U相线圈45U供给U相的电流,向V相线圈45V供给V相的电流,向W相线圈45W供给W相的电流。如图3所示,同相的线圈45U、45V、45W通过在定子铁心41的一端侧的端面41a布设的搭接线Wc相互连接。这样,通过分别经由搭接线Wc连续地卷绕同相的线圈45U、45V、45W,能够高效地进行接线作业。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定子4通过对定子铁心41实施绝缘涂敷来代替绝缘件,从而实现定子铁心41与线圈45的绝缘。绝缘层46是通过对定子铁心41的表面实施绝缘涂敷而形成的膜。
绝缘层46设置于供绕线W卷绕的齿部43。绝缘层46例如设置于齿部43的整个区域。另外,为了使绕线W与定子铁心41的绝缘更可靠,绝缘层46优选不仅设置于齿部43,还设置于筒部42的外周面、端面41a。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绝缘层46设置于端面41a中的除了筒部42的径向内侧部分以外的部分。以下,也将该径向内侧部分称为非覆膜部41ai。非覆膜部41ai作为在实施绝缘涂敷时保持定子铁心41的部分而被有效利用。
衬套5是固定于定子4的一端侧且供轴2贯穿的筒状的部件。如图1所示,衬套5的中心线与轴2的中心线相互一致,在衬套5的内表面与轴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衬套5的内表面与轴2的外周面的间隙在轴向上相同,但衬套5只要能够形成该间隙即可,并不限于此。另外,可以在衬套5与位于其另一端侧的金属保持架8的一端面之间形成间隙。
衬套5具有防止搭接线Wc与轴2干涉的功能。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子4中,同相的两个线圈45U、45V、45W分别通过搭接线Wc连接。另外,同相的两个线圈45U、45V、45W分别相互隔着轴2对置配置。因此,在无衬套5的状态下,如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例如U相线圈45U的搭接线Wc能够以通过轴2的截面的轨迹(绕线轨道)布设。由此,轴2与搭接线Wc接触(干涉),搭接线Wc有可能断线。
为了防止搭接线Wc与轴2这样的干涉,如图3所示,衬套5具备引导部54,该引导部54比定子铁心41的端面41a更沿轴向延伸出而引导搭接线Wc。另外,如图4所示,衬套5具备固定于筒部42的内周面42f的固定部51。引导部54是从固定部51沿轴向延伸出的部位,衬套5的这些固定部51及引导部54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一体地形成。
如上所述,固定部51是固定于筒部42的内周面42f的部位,例如,如图5所示,具有圆筒状的基部52和从基部52的外周面52f向径向外侧凸出设置的凸部53。基部52的外周面52f的外径设定为能够内嵌于内周面42f的长度(比内周面42f的外径稍小的长度)。另外,凸部53相对于外周面52f的突出量设定为包含凸部53的固定部51的外径比内周面42f稍大。将这样的固定部51***内周面42f,由此衬套5被压入固定于定子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53在基部52的轴向的整个区域范围内设置,但凸部53以设置于基部52的轴向的一部分。
可以在固定部51设置有多个凸部53。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凸部53设置于固定部51。三个凸部53的形状相同,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地(在周向上以不同的相位)设置。从提高衬套5的压入固定时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各凸部53优选相邻的凸部53彼此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引导部54是从固定部51向一端侧延伸设置的部位,例如呈圆筒状。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54设定为其外径在轴向上相同且比内周面42f的内径大。即,引导部54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外表面54f位于比定子铁心41的内周面42f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衬套5形成固定于内周面42f的固定部51和具有位于比内周面42f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外表面54f的引导部54这两个部位沿轴向并排设置的台阶形状。由此,能够进行衬套5相对于定子铁心41的定位。
引导部54的外径更优选设定为,即使是覆盖端面41a的非覆膜部41ai的整体的大小、或者覆盖非覆膜部41ai的一部分的大小,形成于外表面54f与绝缘层46之间的间隙也比绕线W(搭接线Wc)的外径小。通过这样设定引导部54的外径,能够将搭接线Wc布设在绝缘层46上。换言之,能够防止搭接线Wc与端面41a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绕线W与定子铁心41的绝缘。
然而,在引导部54的外表面54f位于比内周面42f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无法从一端侧视觉确认内周面42f的定位槽42g。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54中,在引导部54的朝向一端侧的端面54a(以下,称为“衬套端面54a”)设置有凹状的凹部54r。在向定子铁心41***衬套5时,在使该凹部54r与定位槽42g的相位一致的状态下将衬套5***定子铁心41,由此能够经由凹部54r间接地确认定位槽42g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衬套端面54a的外形设为C字状的方式设置有凹部54r,但凹部54r只要能够从至少一端侧视觉确认即可,凹部54r的形状不限于此。
引导部54的从定子铁心41的端面41a突出的突出量被设定为至少比搭接线Wc的外径大。如图3及图4所示,在引导部54,多个搭接线Wc能够在轴向上重叠而与外表面54f抵接。因此,引导部54的突出量优选设定为比重叠布设的搭接线Wc的最大根数(在此为三根)的外径之和大。
以下,对组装马达1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将衬套5从一端侧***实施了绝缘涂敷的状态且未卷绕绕线W的状态的定子铁心41(即,图2所示的状态的定子铁心41)的内周面42f。由此,固定部51的凸部53压接于内周面42f,衬套5被压入固定于定子铁心41。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凸部53被内周面42f向径向内侧按压,但该力通过凸部53沿周向膨胀变形而被吸收。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凸部53彼此在周向上分离地设置,由此允许各凸部53向周向的膨胀变形,因此能够抑制由压入固定引起的衬套5的内孔的变形。因此,能够在衬套5的径向内侧维持能够***轴2的空间。另外,由于凸部53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因此能够使衬套5相对于定子铁心41的固定更稳定。
如图4所示,从一端侧***的衬套5的引导部54的朝向另一端侧的端面与定子铁心41的端面41a抵接,由此防止引导部54进入内周面42f,从而衬套5被定位。另外,由此,非覆膜部41ai被引导部54从一端侧局部地覆盖,因此能在接下来的处理中实现卷绕于定子铁心41的绕线W与定子铁心41的绝缘。
另外,在将衬套5***定子铁心41时,如果以定位槽42g与凹部54r成为相同相位的方式***衬套5,则如图3所示,即使***衬套5,也能够从一端侧确认定子4的周向的基准位置。因此,在后续的处理中,能够顺畅地组装马达1。
接着,通过对固定有衬套5的状态的定子铁心41卷绕绕线W来形成各线圈45。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根绕线W依次卷绕于各相的齿部43U、43V、43W而形成六个线圈45,然后,以将连接不同相的线圈45U、45V、45W彼此的绕线W切断的流程形成各线圈45。这样,通过不切断(以连续的要领)一根绕线W地进行卷绕,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具体而言,按照图2所示的(a)~(f)的顺序,在各齿部43卷绕绕线W。即,首先,在两个U相齿部43U的一方卷绕绕线W而形成第一个U相线圈45U〔图2中的(a)〕。然后,将该卷绕结束线作为搭接线Wc,如图3所示,沿着外表面54f布设,在另一方U相齿部43U卷绕绕线W,从而形成第二个U相线圈45U〔图2中的(b)〕。
接着,将第二个U相线圈45U的卷绕结束线沿着外表面54f布设,在与一方U相齿部43U相邻的一方V相齿部43V卷绕绕线W,形成第一个V相线圈45V〔图2中的(c)〕。然后,将该卷绕结束线作为搭接线Wc而沿着外表面54f布设,在另一方V相齿部43V卷绕绕线W,由此形成第二个V相线圈45V〔图2中的(d)〕。进而,以相同的要领形成第一个W相线圈45W及第二个W相线圈45W〔该图中的(e)及(f)〕。进而,最后,将分别连接第二个U相线圈45U及第一个V相线圈45V以及连接第二个V相线圈45V及第一个W相线圈45W的绕线W切断。
然后,将各相的线圈45U、45V、45W的一端捆扎而形成COM线,将各另一端缠绕于未图示的缠绕销而与基板6连接,并且将定子4固定于金属保持架8。并且,将固定有转子3的轴2从衬套5的一端侧***衬套5的内孔,并安装外壳9,由此完成马达1的组装。需要说明的是,马达1的组装步骤只要至少在卷绕绕线W之前将衬套5固定于定子铁心41即可,不限于此。例如,定子4向金属保持架8的固定也可以在衬套5向定子铁心41***之前(即,卷绕绕线W之前)实施。
[2.作用、效果]
(1)在上述的马达1中,通过利用绝缘涂敷形成的绝缘层46使定子铁心41与线圈45绝缘。这样,代替以往的设置绝缘件的结构,通过将定子铁心41与线圈45的绝缘方法设为绝缘涂敷,能够较大地确保相邻的齿部43彼此之间的空间。由此,能够扩大占空系数,因此提高马达1的性能。而且,由于不需要绝缘件,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能够简化马达1的结构。
此外,能够使可能与轴2干涉的搭接线Wc和衬套5的引导部54抵接而进行布设,因此能够防止轴2与搭接线Wc的接触(干涉)。因此,能够防止搭接线Wc的断线,能够提高马达1的性能。
(2)在上述的马达1中,衬套5形成为引导部54的外表面54f位于比内周面42f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台阶形状。由此,能够防止引导部54进入内周面42f。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轴2与搭接线Wc的接触,并且能够进行衬套5的定位。另外,即使存在未被绝缘涂敷的非覆膜部41ai,通过引导部54也能够抑制非覆膜部41ai与搭接线Wc的接触,因此能够确保绝缘性能。
(3)在上述的马达1中,在定子铁心41的内周面42f设置有定位槽42g,并且在衬套端面54a设置有凹部54r。由此,在组装马达1时,通过使定位槽42g与凹部54r的相位一致而将衬套5组装于定子铁心41,能够借助凹部54r间接地确认定位槽42g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4)在上述的马达1中,具有基部52及凸部53的固定部51被压入固定于内周面42f,由此衬套5被固定于定子铁心41。这样,通过使衬套5向定子铁心41的固定为压入,能够削减该固定涉及的工时。另外,通过不将基部52本身压入而设置凸部53,能够抑制压入固定时的基部52的变形。因此,能够在固定于定子铁心41的衬套5的径向内侧维持能供轴2的***空间。
(5)在上述的马达1中,三个凸部53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由此,能够在衬套5向定子铁心41***时容易使轴中心对准。另外,三个凸部53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由此容许压入时的各凸部53向周向的膨胀变形。因此,能够在固定于定子铁心41的衬套5的径向内侧维持能供轴2***的空间。
(6)在上述的马达1中,定子4具有六个齿部43。在齿部43为六个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同相的线圈45U、45V、45W彼此隔着轴2对置配置。因此,在无衬套5的状态下,搭接线Wc容易进入定子铁心41的径向内侧。但是,在上述的马达1中,搭接线Wc的这样的向径向内侧的进入被引导部54阻碍,因此能够防止搭接线Wc与轴2的干涉。
[3.其他]
上述的马达1是一例,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定子4的齿部43的数量也可以不是六个。设置于定子4的绝缘层46也可以覆盖端面41a的整个区域。也可以不在内周面42f设置定位槽42g。
衬套5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形状。引导部54只要至少从固定部51比端面41a更沿轴向延伸出而供搭接线Wc抵接即可,也可以不是圆筒状。例如,引导部54可以是从轴向观察时呈多边形状的外形的筒状(方筒状)。引导部54的外表面54f也可以不位于比内周面42f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衬套5也可以不是台阶形状。在省略定位槽42g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凹部54r。
固定部51只要是至少固定于内周面42f的形状即可,也可以不是筒状。凸部53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多于三个。在衬套5向定子铁心41固定时不需要对准轴中心的情况下,凸部53的数量也可以小于三个。
凸部53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形状。凸部例如也可以沿着基部52的周向延伸设置。此时,也可以设置多个凸部。在该情况下,若将多个凸部沿轴向相互分离地设置,则在压入固定时容许凸部向轴向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衬套的内孔的变形。
代替具有基部52及凸部53的固定部51,固定部例如也可以是从轴向观察时呈多边形状的外形的筒状(方筒状)。在该情况下,在衬套5向定子铁心41的压入固定时,固定部的角被压接于内周面42f而变形,由此能够抑制衬套5的内孔的变形。另外,衬套5相对于定子4的固定方法也可以不是压入固定,例如也可以是粘接固定。
附图标记说明:
1 马达(外转子型无刷马达)
2 轴
3 转子
4 定子
5 衬套
41 定子铁心
41a 端面
42 筒部
42f 内周面
42g 定位槽
43 齿部
45 线圈
46 绝缘层
51 固定部
52 基部
52f 外周面
53 凸部
54 引导部
54a 衬套端面
54f 外表面
54r 凹部
W 绕线
Wc 搭接线。

Claims (8)

1.一种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具备:
转子,其与轴一体旋转;
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轴的径向外侧且所述转子的径向内侧;以及
筒状的衬套,其固定于所述定子的一端侧且供所述轴贯穿,
所述定子具备:
定子铁心,其具有供所述轴贯穿的筒部及从所述筒部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多个齿部;
多个线圈,其是在所述多个齿部分别卷绕绕线而成的;以及
绝缘层,其是对供所述绕线卷绕的所述齿部实施了绝缘涂敷而成的,
所述衬套具备:
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以及
引导部,其从所述固定部比所述定子铁心的端面更沿轴向延伸出,并供连接所述多个线圈之间的搭接线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是所述引导部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外表面位于比所述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台阶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周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
在所述引导部的与所述端面朝向相同方向的衬套端面设置有凹状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有:圆筒状的基部,其具有能够内嵌于所述内周面的外径的外周面;以及凸部,其从所述外周面凸出设置,所述固定部被压入固定于所述内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有三个以上所述凸部,
所述三个以上凸部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六个所述齿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六个所述齿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六个所述齿部。
CN202380012441.0A 2023-05-30 2023-05-30 外转子型无刷马达 Pending CN1175814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3020147 2023-05-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1452A true CN117581452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616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12441.0A Pending CN117581452A (zh) 2023-05-30 2023-05-30 外转子型无刷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22270B1 (zh)
CN (1) CN11758145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9942A (ja) * 2002-04-11 2003-10-31 Asmo Co Ltd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JP2004129392A (ja) * 2002-10-02 2004-04-22 Asmo Co Ltd 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04208400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CN104638840A (zh) * 2013-11-11 2015-05-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DE202016106633U1 (de) * 2016-11-28 2016-12-19 Dunkermotoren Gmbh Elektromotor
JP2017229111A (ja) * 2016-06-20 2017-12-28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9068593A (ja) * 2017-09-29 2019-04-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ステータ
CN210041489U (zh) * 2019-07-08 2020-02-0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外转子电机
JP2022156256A (ja) * 2021-03-31 2022-10-14 Ntn株式会社 モータ用ステータおよびバスバー
CN217904111U (zh) * 2022-07-08 2022-11-25 深圳拓邦电机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的定子组件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9942A (ja) * 2002-04-11 2003-10-31 Asmo Co Ltd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JP2004129392A (ja) * 2002-10-02 2004-04-22 Asmo Co Ltd 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04208400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CN104638840A (zh) * 2013-11-11 2015-05-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JP2017229111A (ja) * 2016-06-20 2017-12-28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DE202016106633U1 (de) * 2016-11-28 2016-12-19 Dunkermotoren Gmbh Elektromotor
JP2019068593A (ja) * 2017-09-29 2019-04-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ステータ
CN210041489U (zh) * 2019-07-08 2020-02-0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外转子电机
JP2022156256A (ja) * 2021-03-31 2022-10-14 Ntn株式会社 モータ用ステータおよびバスバー
CN217904111U (zh) * 2022-07-08 2022-11-25 深圳拓邦电机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的定子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22270B1 (ja)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8706B2 (en) Sta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444502B2 (en) Coil bobbin, stator core of distributed winding radial gap-typ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distributed winding radial gap-typ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11355988B2 (en)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otor
WO2018038246A1 (ja) モータ
US11121596B2 (en) Stator of brushless motor, brushless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of brushless motor
WO2020017133A1 (ja) 分布巻ラジア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及びその固定子
JP5220549B2 (ja) アウタロータ型多極発電機のステータ構造体
CN112787451A (zh)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JP2003164089A (ja) 回転磁界型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581452A (zh) 外转子型无刷马达
JP2018148765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05086985A (ja) ステータ及び該ステータを用い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149474B2 (ja) ステー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977351B2 (ja) ステータ
JP7198985B2 (ja) モータ
US11973386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7442024B1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5312152A (ja) ステータ
JP2006136089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23149252A1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7523260B2 (ja)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WO2023166818A1 (ja)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WO2023203876A1 (ja)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CN118432377A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及定子
CN118402165A (zh) 外转子型无刷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