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0048B -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0048B
CN117560048B CN202410044172.2A CN202410044172A CN117560048B CN 117560048 B CN117560048 B CN 117560048B CN 202410044172 A CN202410044172 A CN 202410044172A CN 117560048 B CN117560048 B CN 1175600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resenting
user
users
channel
intellige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441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60048A (zh
Inventor
冯宇
王仁丁
王亮
金小萍
李兴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n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nn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nn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nn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441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600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60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0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60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0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45Passive rela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属于调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根据每个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质量和接入用户数量构建空间反射模式,构建信道链路建模,并通过多个用户获取的接收信号与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检测和所设计的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技术还原各自的原始比特信息。本发明的可重构智能表面可以在增强弱用户信号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通过划分反射模式接入其他的用户传输更多额外的数据位,而无需任何额外的射频链路,与传统多址接入方法相比,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法都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和较低的检测计算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调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数据需求的***性增长和频谱资源的不断稀缺,使得第六代(6G)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6G相较于5G,将充分整合机器泛在接入、智能感知和智能物联平台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以构建一个无所不连、无所不知的沉浸式智能互联世界。然后,由于频谱资源有限和接入用户地不断增多,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竞争和信号干扰问题,导致传输效率低下。同时,大规模在网设备将会形成超高能耗网络。因此,迫切需要革命性的技术为6G提供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可重构智能表面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兴起,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多址接入被认为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该技术目前主要侧重于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框架,只是利用可重构智能表面固有的反射优势来提高***覆盖范围,并不能解决未来6G中存在的诸多挑战,而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自身空间资源设计的新型多址接入技术至今仍是个空白。虽然存在对RIS融合多址接入技术展开的研究,也都是完全遵循传统NOMA的设计流程,忽略了多用户下大量可重构智能表面给每个用户带来的高计算复杂度和相互干扰等问题。同时,呈指数级增长的计算复杂度也给***设计带来了额外的开销和巨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根据接入的每个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质量和接入用户数量构建空间反射模式,可重构智能表面可以在增强弱用户信号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通过划分反射模式接入其他的用户传输更多额外的数据位,而无需任何额外的射频链路。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构建发射端、可重构智能表面和用户接收端之间的信道链路建模;根据信道链路的强弱分配星座符号和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间反射模式,接入多个用户,并对每个时隙下输入的用户信息比特流进行分组;
通过用户接收端获取不同用户的接收信号与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利用最大似然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信息;根据所述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
进一步的,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包含个反射元件,将所述反射元件平均分为个空间域,每一个空间域包含/>;将所述每一个空间域分成/>组,每组由个相邻反射元件组成以共享相同的相位调整;
所述空间反射模式从组中选择至少/>组的所述反射元件进行相同的相位传输,剩余/>组的所述反射元件进行相位旋转/>进行正交传输,空间反射模式/>个空间域/>组成,每一个空间域/>有/>组反射分区,每一个反射分区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空间域的第/>组反射分区,/>表示用于同相位传输的反射区间索引集合,/>表示用于正交传输的反射区间索引集合,/>表示将入射信号的相位旋转/>进行正交传输,/>表示每一个空间域划分的分区组数。
进一步的,构建所述发射端、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和所述用户接收端之间的信道链路建模,包括:
将所述发射端到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矩阵、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用户端之间的信道矩阵/>均建模为瑞利衰落信道,信道矩阵/>和/>中每一个元素都遵循均值为0和方差为1的复高斯分布,其中/>表示第/>个用户的索引。
进一步的,所述接入多个用户,包括:
发射端通过反馈链路获取信道矩阵的信道状态信息,对每一个用户的信道增益进行排序,选取信道增益最小的信道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信道增益最小的第/>个用户,/>表示使得整体为最小时的取值函数,/>表示Frobenius范数运算;
将星座符号分配给第个用户用于信息传输,其余/>个用户通过空间反射模式传输信息。
进一步的,对每个时隙下输入的用户信息比特流进行分组,包括:
在每个时隙下对所述发射端的输入比特流进行分组,所述发射端的输入比特流被为组;其中,信道增益低的弱用户比特被划分为/>位比特,/>,/>表示相位偏移调制或正交幅度调制的调制阶数,/>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运算;其余用户的比特被划分为/>位比特,/>,/>表示向下取整,/>表示从/>组中选取/>组的所有组合个数;在每个时隙下通过所述发射端进行传输的最大信息比特数为/>
进一步的,通过用户接收端获取不同用户的接收信号与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所述接收信号的公式为:
其中,表示第/>个用户所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从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第/>个用户之间的信道链路,/>表示携带信道增益低的弱用户信息的星座符号,/>表示由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第/>个用户之间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
进一步的,接收信号利用最大似然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信息,包括:
使用最大似然检测方法将十进制索引转化为相应的二进制比特信息,使用最大似然检测方法对发送的初始二进制比特进行还原;
每一个用户检测计算的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所有星座符号集合,/>表示所有可能的空间反射模式集合,/>表示通过最大似然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星座符号,/>表示通过最大似然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空间反射模式。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包括:
利用最小均方差公式计算每一个空间反射模式下最近似的星座符号,第个用户检测表达式为:
其中, 表示在空间反射模式/>下检测出的最近似星座符号,/>表示对矩阵进行共轭运算,/>表示噪声方差,/>表示单位矩阵,/>表示对矩阵进行逆运算;
为参考计算所有星座符号与/>之间的欧式距离,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元素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并返回排序后元素的索引值,/>表示索引集合,其包含/>个索引值;
获取索引集合后,选取其前个索引值进行连续序列检测,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在集合/>中的星座符号索引,/>表示在给定参数/>后,从集合/>中选取的新集合,/>表示给定参数/>后,从集合/>中选取的新集合;/>表示通过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星座符号,/>表示通过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空间反射模式。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多址接入传输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多址接入传输方法。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获得如下技术效果:
(1)不同于现有利用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端到端的通信,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可以纳入更多的用户同时进行通信,在不需要增加额外射频链路的情况下,提高***的吞吐量;
(2)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中结合信道状态信息和充分利用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间资源优势,提高了用户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同时,改善了由信号间干扰所带来的性能下降。
(3)针对所提的多址接入技术设计了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在保持***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降低用户的检测复杂度。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多址接入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的误码率性能比较示意图;
图3为续序列检测方法的误码率性能示意图;
图4为多址接入传输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或多项)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针对目前存在呈指数级增长的计算复杂度也给***设计带来了额外的开销和巨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通过根据每个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质量和接入用户数量构建空间反射模式,构建信道链路建模,并通过多个用户获取的接收信号与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检测和所设计的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技术还原各自的原始比特信息。本申请的可重构智能表面可以在增强弱用户信号传输可靠性的同时,通过划分反射模式接入其他的用户传输更多额外的数据位,而无需任何额外的射频链路,与传统多址接入方法相比,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法都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和较低的检测计算复杂度。
图1为多址接入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应用场景模型包括一个具有单天线的发射端、具有 个反射元件的可重构智能表面、接收端具有/>个用户,为了便于展示图1中以/>为例。由于在发射端与接收端用户之间存在障碍且没有直接传输路径,因此,部署了一个可重构智能表面以辅助信息的传输。其中,/>表示由发射端到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链路,/>、/>、/>分别表示由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用户U1、U2、U3之间的信道链路。可重构智能表面被划分为2个空间域用以传输用户U2和用户U3的信息。该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包括:
在发射端和多个用户之间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通过控制器与发射端连接,构建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间反射模式;构建所述发射端、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和所述用户接收端之间的信道链路建模;根据信道链路的强弱分配星座符号和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间反射模式,接入多个用户;
对每个时隙下输入的用户信息比特流进行分组;通过用户接收端获取不同用户的接收信号与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利用最大似然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信息;根据所述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
在发射端和多个用户之间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通过控制器与发射端连接,构建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间反射模式,所述发射端包含单个发射天线,接收端具有n个相互独立的用户且每一个用户包含单根接收天线。
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信息从发射端到用户端的信息传输,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包含个反射元件,将所述反射单元平均分为/>个空间域,每一个空间域包含
将所述每一个空间域分成组,每组由/>个相邻反射元件组成以共享相同的相位调整,所述空间反射模式从/>组中选择至少/>组的所述反射元件进行相同的相位传输,剩余/>组的所述反射元件进行相位旋转/>进行正交传输,空间反射模式/>个空间域/>组成,每一个空间域/>有/>组反射分区,每一个反射分区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空间域的第/>组反射分区,/>表示用于同相位传输的反射区间索引集合,/>表示用于正交传输的反射区间索引集合,/>表示将入射信号的相位旋转/>进行正交传输,/>表示每一个空间域划分的分区组数。
构建所述发射端、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和所述用户接收端之间的信道链路建模,包括所述发射端到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矩阵可表示为,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用户端之间的信道矩阵可表示为/>,其中/>表示第/>个用户的索引。由于可重构智能表面通常被固定在较高的位置并处于一个丰富的散射环境中,因此,/>和/>被建模为瑞利衰落信道,其矩阵中每一个元素都遵循均值为0和方差为1的复高斯分布。
根据信道链路的强弱分配星座符号和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间反射模式,接入多个用户,发射端通过反馈链路获取信道矩阵的信道状态信息。对每一个用户的信道增益进行排序,选取信道增益最小的信道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信道增益最小的第/>个用户,/>表示使得整体为最小时的取值函数,/>表示Frobenius范数运算。为了提高所有用户传输的可靠性和公平性,将星座符号分配给第/>个用户用于信息传输,其余/>个用户通过空间反射模式传输信息。
对每个时隙下输入的用户信息比特流进行分组,在每个时隙下对所述发射端的输入比特流进行分组,所述发射端的比特流被为组。其中,信道增益低的弱用户比特被划分为/>位比特,/>,/>表示相位偏移调制或正交幅度调制的调制阶数,/>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运算。其余用户的比特被划分为/>位比特,/>,/>表示向下取整,/>表示从/>组中选取/>组的所有组合个数。在每个时隙下通过所述发射端进行传输的最大信息比特数为/>
通过用户接收端获取不同用户的接收信号与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所述用户端获取所述接收信号的公式为:
其中,表示第/>个用户所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从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第/>个用户之间的信道链路,/>表示携带信道增益低的弱用户信息的星座符号,/>表示由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第/>个用户之间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
所述接收信号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信息,使用最大似然检测方法将十进制索引转化为相应的二进制比特信息,使用最大似然检测方法对发送的初始二进制比特进行还原。每一个用户检测计算的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所有星座符号集合,/>表示所有可能的空间反射模式集合,/>表示通过最大似然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星座符号,/>表示通过最大似然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空间反射模式。因此,信道增益低的弱用户可以通过遍历/>在星座符号集合中的十进制索引还原自己的信息比特,其余/>个用户可以通过遍历/>在空间反射模式集合中的十进制索引还原自己的信息比特。
利用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利用最小均方差公式计算每一个空间反射模式下最近似的星座符号,第个用户检测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在空间反射模式/>下检测出的最近似星座符号,/>表示对矩阵进行共轭运算,/>表示噪声方差,/>表示单位矩阵,/>表示对矩阵进行逆运算。然后,以为参考计算所有星座符号与/>之间的欧式距离,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元素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并返回排序后元素的索引值,/>表示索引集合,其包含/>个索引值。获取索引集合后,选取其前/>个索引值进行连续序列检测,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在集合/>中的星座符号索引,/>表示在给定参数/>后,从集合/>中选取的新集合,/>表示给定参数/>后,从集合/>中选取的新集合。/>表示通过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星座符号,/>表示通过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空间反射模式。因此,信道增益低的弱用户可以通过遍历/>在星座符号集合中的十进制索引还原自己的信息比特,其余/>个用户可以通过遍历/>在空间反射模式集合中的十进制索引还原自己的信息比特。
图2为本申请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的误码率性能比较示意图。为了证明提出的RIS-RPMA方案的优越性,图2仿真结果用于评估该多址接入技术的误码率性能。将RIS-RPMA与RIS-NOMA在不同参数下进行误码率性能对比。为了进行公平的比较,发射端都只有一个发射天线,接收端用户个数,为了进行公平对比RIS-NOMA中功率分配的参数分别为0.7、0.245、0.05,每一个用户采用QPSK调制符号,每一个时隙下最大传输比特个数/>;在RIS-RPMA中/>采用QPSK调制,U1和U2采用空域反射模式携带信息比特,每一个用户空间域中、/>,因此,每一个时隙下RIS-RPMA的最大传输比特个数/>。在RIS元件个数/>和/>的参数下,当误码率下降到/>时,相比RIS-NOMA,RIS-RPMA分别可以获得4dB和3.5dB的误码率性能增益。其主要原因在于RIS-NOMA中功率分配的不完美使得部分用户只分得一小部分和叠加编码带来的用户间干扰降低了***性能,而所提RIS-RPMA技术避免了功率分配并充分利用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域资源,在接入更多用户的同时,提高***的传输可靠性。
图3为续序列检测方法的误码率性能示意图。该图显示了针对RIS-RPMA方案提出的低复杂度MMSE-SD检测方法分别与最优的最大似然检测器(ML)的误码率性能对比。其中,该实验结果是基于每个时隙下***传输的比特个数进行的,当时所提MMSE-SD检测是ML检测的一种特殊情况,随着给定的参数降低,其检测复杂度越低,性能越差。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所提出的MMSE-SD检测仍保持与最优ML检测其非常接近的性能,但其计算复杂度只有ML检测的50%。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址接入传输装置。在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该多址接入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及存储器为例。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数据处理方法。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程序,从而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
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数据处理方法所需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网络数据处理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该计算机可执行程序被一个或多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例如,被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在该方案中,保留传统可重构智能表面提高覆盖范围和增强用户通信质量的优势同时,利用可重构智能表面固有空间域资源增加接入用户的容量,提高***整体的信道容量,以减少由多用户带来的信号干扰和超高功耗等问题。针对所提传输方法还设计了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以降低传输方法的检测复杂度。与传统多址接入方法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都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和较低的检测复杂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程序、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程序、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若干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本质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构建发射端、可重构智能表面和用户接收端之间的信道链路建模;根据信道链路的强弱分配星座符号和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空间反射模式,接入多个用户,并对每个时隙下输入的用户信息比特流进行分组;
通过用户接收端获取不同用户的接收信号与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利用最大似然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信息;根据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
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包含个反射元件,将所述反射元件平均分为/>个空间域,每一个空间域包含/>;将所述每一个空间域分成/>组,每组由/>个相邻反射元件组成以共享相同的相位调整;
所述空间反射模式从组中选择至少/>组的所述反射元件进行相同的相位传输,剩余/>组的所述反射元件进行相位旋转/>进行正交传输,空间反射模式/>由/>个空间域/>组成,每一个空间域/>有/>组反射分区,每一个反射分区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空间域的第/>组反射分区,/>表示用于同相位传输的反射区间索引集合,表示用于正交传输的反射区间索引集合,/>表示将入射信号的相位旋转/>进行正交传输,/>表示每一个空间域划分的分区组数;
构建所述发射端、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和所述用户接收端之间的信道链路建模,包括:
将所述发射端到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矩阵、所述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用户端之间的信道矩阵/>均建模为瑞利衰落信道,信道矩阵/>和/>中每一个元素都遵循均值为0和方差为1的复高斯分布,其中/>表示第/>个用户的索引;
所述接入多个用户,包括:
发射端通过反馈链路获取信道矩阵的信道状态信息,对每一个用户的信道增益进行排序,选取信道增益最小的信道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信道增益最小的第/>个用户,/>表示使得整体为最小时的取值函数,/>表示Frobenius范数运算;
将星座符号分配给第个用户用于信息传输,其余/>个用户通过空间反射模式传输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时隙下输入的用户信息比特流进行分组,包括:
在每个时隙下对所述发射端的输入比特流进行分组,所述发射端的输入比特流被为组;其中,信道增益低的弱用户比特被划分为/>位比特,/>,/>表示相位偏移调制或正交幅度调制的调制阶数,/>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运算;其余用户的比特被划分为/>位比特,/>,/>表示向下取整,/>表示从/>组中选取/>组的所有组合个数;在每个时隙下通过所述发射端进行传输的最大信息比特数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户接收端获取不同用户的接收信号与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所述接收信号的公式为:
其中,表示第/>个用户所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从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第/>个用户之间的信道链路,/>表示携带信道增益低的弱用户信息的星座符号,/>表示由可重构智能表面到第/>个用户之间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信号利用最大似然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信息,包括:
使用最大似然检测方法将十进制索引转化为相应的二进制比特信息,使用最大似然检测方法对发送的初始二进制比特进行还原;
每一个用户检测计算的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所有星座符号集合,/>表示所有可能的空间反射模式集合,/>表示通过最大似然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星座符号,/>表示通过最大似然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空间反射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还原每个用户的原始比特,包括:
利用最小均方差公式计算每一个空间反射模式下最近似的星座符号,第个用户检测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在空间反射模式/>下检测出的最近似星座符号, />表示对矩阵进行共轭运算,/>表示噪声方差,/>表示单位矩阵,/>表示对矩阵进行逆运算;
为参考计算所有星座符号与/>之间的欧式距离,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元素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并返回排序后元素的索引值,/>表示索引集合,其包含/>个索引值;
获取索引集合后,选取其前个索引值进行连续序列检测,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在集合/>中的星座符号索引,/>表示在给定参数/>后,从集合/>中选取的新集合,/>表示给定参数/>后,从集合/>中选取的新集合;/>表示通过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星座符号,/>表示通过最小均方差的连续序列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空间反射模式。
6.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
CN202410044172.2A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75600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4172.2A CN117560048B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4172.2A CN117560048B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0048A CN117560048A (zh) 2024-02-13
CN117560048B true CN117560048B (zh) 2024-04-05

Family

ID=8982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44172.2A Active CN117560048B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004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1380A1 (en) * 2019-01-22 2020-07-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 method for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and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3271597A (zh) * 2021-04-15 2021-08-17 广东工业大学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安全通信优化方法
CN114172773A (zh) * 2020-09-10 2022-03-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85384A (zh) * 2022-04-14 2022-07-22 东南大学 智能超表面辅助大规模mimo相关信道的容量分析与优化方法
CN115102821A (zh) * 2022-06-21 2022-09-23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联合智能反射表面分组规划映射的广义正交反射调制方法
CN115484607A (zh) * 2022-09-09 2022-12-1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ris辅助的swipt无线***安全通信方法
CN116260502A (zh) * 2023-05-15 2023-06-13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CN116318311A (zh) * 2023-05-15 2023-06-23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反相位索引调制的传输方法
CN116527176A (zh) * 2023-04-12 2023-08-0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可重构表面辅助索引调制方法
CN116760461A (zh) * 2023-04-24 2023-09-15 清华大学 基于光学智能反射表面的无线光下行多址接入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416968A1 (en) * 2021-06-29 2022-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reporting for reconfigurable surfaces
US11909479B2 (en) * 2021-07-14 2024-02-20 Nec Corporation Shaping mmWave wireless channel via multi-beam design us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1380A1 (en) * 2019-01-22 2020-07-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 method for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and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4172773A (zh) * 2020-09-10 2022-03-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71597A (zh) * 2021-04-15 2021-08-17 广东工业大学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安全通信优化方法
CN114785384A (zh) * 2022-04-14 2022-07-22 东南大学 智能超表面辅助大规模mimo相关信道的容量分析与优化方法
CN115102821A (zh) * 2022-06-21 2022-09-23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联合智能反射表面分组规划映射的广义正交反射调制方法
CN115484607A (zh) * 2022-09-09 2022-12-1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ris辅助的swipt无线***安全通信方法
CN116527176A (zh) * 2023-04-12 2023-08-0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可重构表面辅助索引调制方法
CN116760461A (zh) * 2023-04-24 2023-09-15 清华大学 基于光学智能反射表面的无线光下行多址接入通信方法
CN116260502A (zh) * 2023-05-15 2023-06-13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CN116318311A (zh) * 2023-05-15 2023-06-23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反相位索引调制的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requency Reflection Modulation for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Aided OFDM Systems;Wenjing Yan;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220525;全文 *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无线供电通信网络的吞吐量优化研究;张丁才;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30115;全文 *
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同步透射反射智能超表面信号增强算法;侯天为;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23102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0048A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o Machine learning for 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Restuccia et al. Deep learning at the physical layer: System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 to 5G and beyond
Hassan et al. Key technologies for 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in 6G
Camelo et al. A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approach towards automatic wireless technology recognition
CN107204831B (zh) 一种用于mimo-scma***的低复杂度检测方法
Huang et al. A novel cross layer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for slotted ALOHA-based UHF RFID systems
Jing et al. Project Articles
Huang et al. Parallel quadrature spatial modulation for massive MIMO systems with ICI avoidance
Shankar et al. Impact of node mobility on the DL based uplink and downlink MIMO-NOMA network
CN117560048B (zh)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Xie et al.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to maximize throughput based on multiuser cooperative mobility in social-physical ad hoc networks
Ye et al.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resolution for grant-free preamble collision in cell-free murllc systems
CN117176735A (zh) 基于云边端的区块链共识机制自适应选择方法及***
EP3697010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JP3860796B2 (ja) 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4640561A (zh) 一种通信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Xie et al. Specific Emitter Identification with Limited Labelled Signals Based on Variational Autoencoder Embedded in Information‐Maximising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and Gradient Penalty
CN107196741B (zh) 一种用于mimo-scma***的检测方法
KR20170125527A (ko) 일반화된 공간 변조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심볼 검파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수신기
Salari et al. Clustering-based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ignal detection for NOMA
CN115037394B (zh) 基于GSIC的多RISs辅助的NOMA***设计方法
CN104113499B (zh) 一种基于概率排序的低复杂度存储空间约束检测方法
CN114024804B (zh) 一种重叠聚类辅助的最大似然检测方法及***
Kryukov et al.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Real Throughput of PD-NOMA
Jia et al. Design of codebook for high overload SCM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