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0502A -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0502A
CN116260502A CN202310543166.7A CN202310543166A CN116260502A CN 116260502 A CN116260502 A CN 116260502A CN 202310543166 A CN202310543166 A CN 202310543166A CN 116260502 A CN116260502 A CN 116260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rectangular
representing
intelligent surface
index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431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60502B (zh
Inventor
王仁丁
冯宇
王亮
章鹏
金小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n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nn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nn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nn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431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05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0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0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60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0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45Passive relay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包括: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构建矩形差分反射空间,将比特信息映射为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发送信号,对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还原比特信息。本发明通过矩形色散矩阵联合映射激活的发射天线和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反射模式,从而实现“反射和空间”的双域联合索引调制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本发明提出的矩形差分反射空间调制通过矩形差分编码的方法,实现通信接收机的低复杂度非相干检测。本发明还通过数字波束形成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的频谱效率和通信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可重构的智能反射表面技术是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可重构智能表面由大量低成本近被动的反射元件组成,这些元件可以在智能控制器的帮助下控制入射电磁波被动反射的相移与幅度增益。最近,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索引调制技术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IM技术频谱效率高,功耗低,硬件实现简单,在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的方案中具有显著的竞争。其中,在最近的研究中,可重构智能表面技术设计用于改善无线通信信道条件,同时也能通过可重构智能表面不同状态下的相位与幅度特性传递索引调制信息。其中,提出了接收端空间调制的方案, 可重构智能表面同相叠加了多径信道上的信号,从而显著增强了特定接收天线的接收信号能量。通过分组规划可重构智能表面同相与正交相移的方式携带了额外的比特,实现了更高的频谱效率。以上方案均建立在可重构智能表面能够实现连续相位调节的基础上,然而这在硬件实现上是很难的。提出的反射调制方案将可重构智能表面不同的离散相位反射状态作为一种新的索引调制的传输实体,基站和可重构智能表面控制器既可以协同传输信息,也可以单独传输各自的信息。事实上,实现上述方案均要通过发射大量的导频信号实现信道估计,特别是在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无线通信中,导频开销远大于传统的双域联合索引调制多输入多输出通信。对此,通过设计激活不同反射模式的排列矩阵在无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传递额外的信息。然而,排列矩阵被设计为方形矩阵,随着反射模式的个数的增加,频谱效率的提升并不显著,却伴随着接收端的检测复杂度呈指数型增长。此外,在基站处仅部署一根发射天线,这与实际工程的基站部署中并不常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一种或多种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包括:
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构建矩形差分反射空间;
将比特信息映射为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发送信号;
对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还原比特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构建基站和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矩阵,得到第一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SMS_3
,构建移动终端和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矩阵,得到第二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SMS_4
,构建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道矩阵,得到第三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SMS_7
,整合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第二信道矩阵和第三信道矩阵得到等效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SMS_2
,其中,/>
Figure SMS_5
表示基站激活第/>
Figure SMS_6
根天线并且在可重构智能表面处选择第/>
Figure SMS_8
个反射模式时的等效信道矢量,/>
Figure SMS_1
表示发射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构建所述等效信道矩阵的公式为,
Figure SMS_9
Figure SMS_10
Figure SMS_11
Figure SMS_12
Figure SMS_13
其中,
Figure SMS_14
表示变换后的第二信道拓展矩阵;
Figure SMS_15
表示反射模式聚合矩阵;
Figure SMS_16
表示变换后的第一信道拓展矩阵;
Figure SMS_17
表示变换后的第三信道拓展矩阵;
Figure SMS_18
表示反射模式的相移矩阵;
Figure SMS_19
表示维度为/>
Figure SMS_20
的单位阵;
Figure SMS_21
表示维度为/>
Figure SMS_22
的单位阵;
Figure SMS_23
表示/>
Figure SMS_24
展开后的第/>
Figure SMS_25
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每个传输块信号包含
Figure SMS_26
个码字时隙,一帧信号共占用/>
Figure SMS_27
个所述码字时隙,一帧信号包含/>
Figure SMS_28
个参考传输块和/>
Figure SMS_29
个信息传输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每个传输块信号发送
Figure SMS_32
个比特信息,/>
Figure SMS_34
个比特用于映射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SMS_37
,/>
Figure SMS_31
个比特用于映射/>
Figure SMS_35
个/>
Figure SMS_38
阶相移键控符号,将/>
Figure SMS_40
阶相移键控符号在主对角线上堆叠为方阵/>
Figure SMS_30
,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SMS_33
的行表示联合选择激活天线和可重构智能表面反射模式,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SMS_36
的列表示时隙的索引,对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SMS_39
进行分块使得其每行和每列中有且仅有一个模为1的非零元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信息传输矩阵为
Figure SMS_42
,对索引调制信号进行矩形差分调制,发射的第/>
Figure SMS_45
个的信息传输块为/>
Figure SMS_48
,其中,/>
Figure SMS_43
为前一个发送的信息传输块,/>
Figure SMS_44
为拓展运算函数,运用拓展运算函数将/>
Figure SMS_47
拓展为具有稀疏性的酉矩阵/>
Figure SMS_50
,其中,/>
Figure SMS_41
为右移矩阵,
Figure SMS_46
为维度为/>
Figure SMS_49
的单位阵,通过拓展运算函数实现矩形差分编码,其中公式为,
Figure SMS_5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接收到的第
Figure SMS_52
个传输块为/>
Figure SMS_53
,其中,
Figure SMS_54
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基于拓展运算函数的逆运算通过最大似然检测公式遍历信息传输矩阵的合法码本/>
Figure SMS_55
进行译码,通过编码映射关系得到比特信息,其中公式为,
Figure SMS_56
其中,
Figure SMS_57
表示发射的第/>
Figure SMS_58
个信息传输块;
Figure SMS_59
表示使得整体为最小时的取值函数;
Figure SMS_60
表示通过迭代计算的等效的第/>
Figure SMS_61
个接收信号;
Figure SMS_62
表示Frobenius范数运算;
降低差分计算的噪声的影响,其中公式为,
Figure SMS_63
其中,
Figure SMS_64
表示降低噪音后接收的第/>
Figure SMS_65
个信息传输块;
Figure SMS_66
表示块对角矩阵的函数;
Figure SMS_67
表示遗忘因子;
Figure SMS_68
表示维度为/>
Figure SMS_69
的单位阵;
Figure SMS_70
表示维度为/>
Figure SMS_71
的全0方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包括:
矩形差分反射空间构建模块: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构建矩形差分反射空间;
信号发送模块:将比特信息映射为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发送信号;
信号接收模块:对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还原比特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针对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针对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基于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对比同类的差分索引调制方案,提出的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矩形色散矩阵是非方形的,这将有效提高频谱效率,简化射频链的空时映射关系,并且大大降低了接收端检测复杂度,矩形差分反射空间同时具有低检测译码复杂度和高通信可靠性的优势,矩形差分反射空间在实现相同或更高频谱效率的条件下,获得了同类差分调制方案更好的误比特率性能和更低的译码检测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矩形差分反射空间与其他的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非相干双域联合索引调制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方案的性能对比的对比图;
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矩形差分反射空间是与其他不同方案的接收端译码复杂度对比的对比图;
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来论述本发明的内容,应当理解,论述的实施例仅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且因此实现本发明的内容,而不是暗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要被解读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种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包括:
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构建矩形差分反射空间;
将比特信息映射为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发送信号;
对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还原比特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构建基站和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矩阵,得到第一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SMS_74
,构建移动终端和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矩阵,得到第二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SMS_75
,构建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道矩阵,得到第三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SMS_77
,整合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第二信道矩阵和第三信道矩阵得到等效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SMS_73
,其中,/>
Figure SMS_76
表示基站激活第/>
Figure SMS_78
根天线并且在可重构智能表面处选择第/>
Figure SMS_79
个反射模式时的等效信道矢量,/>
Figure SMS_72
表示发射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构建所述等效信道矩阵的公式为,
Figure SMS_80
Figure SMS_81
Figure SMS_82
Figure SMS_83
Figure SMS_84
其中,
Figure SMS_85
表示变换后的第二信道拓展矩阵;
Figure SMS_86
表示反射模式聚合矩阵;
Figure SMS_87
表示变换后的第一信道拓展矩阵;
Figure SMS_88
表示变换后的第三信道拓展矩阵;
Figure SMS_89
表示反射模式的相移矩阵;
Figure SMS_90
表示维度为/>
Figure SMS_91
的单位阵;
Figure SMS_92
表示维度为/>
Figure SMS_93
的单位阵;
Figure SMS_94
表示/>
Figure SMS_95
展开后的第/>
Figure SMS_96
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每个传输块信号包含
Figure SMS_97
个码字时隙,一帧信号共占用/>
Figure SMS_98
个所述码字时隙,一帧信号包含/>
Figure SMS_99
个参考传输块和
Figure SMS_100
个信息传输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每个传输块信号发送
Figure SMS_102
个比特信息,/>
Figure SMS_105
个比特用于映射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SMS_108
,/>
Figure SMS_103
个比特用于映射/>
Figure SMS_106
个/>
Figure SMS_109
阶相移键控符号,将/>
Figure SMS_111
阶相移键控符号在主对角线上堆叠为方阵/>
Figure SMS_101
,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SMS_104
的行表示联合选择激活天线和可重构智能表面反射模式,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SMS_107
的列表示时隙的索引,对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SMS_110
进行分块使得其每行和每列中有且仅有一个模为1的非零元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信息传输矩阵为
Figure SMS_114
,对索引调制信号进行矩形差分调制,发射的第/>
Figure SMS_117
个的信息传输块为/>
Figure SMS_120
,其中,/>
Figure SMS_113
为前一个发送的信息传输块,/>
Figure SMS_116
为拓展运算函数,运用拓展运算函数将/>
Figure SMS_119
拓展为具有稀疏性的酉矩阵/>
Figure SMS_121
,其中,/>
Figure SMS_112
为右移矩阵,
Figure SMS_115
为维度为/>
Figure SMS_118
的单位阵,通过拓展运算函数实现矩形差分编码,其中公式为,
Figure SMS_1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接收到的第
Figure SMS_123
个传输块为/>
Figure SMS_124
,其中,/>
Figure SMS_125
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基于拓展运算函数的逆运算通过最大似然检测公式遍历信息传输矩阵的合法码本/>
Figure SMS_126
进行译码,通过编码映射关系得到比特信息,其中公式为,
Figure SMS_127
其中,
Figure SMS_128
表示发射的第/>
Figure SMS_129
个信息传输块;
Figure SMS_130
表示使得整体为最小时的取值函数;
Figure SMS_131
表示通过迭代计算的等效的第/>
Figure SMS_132
个接收信号;
Figure SMS_133
表示Frobenius范数运算;
降低差分计算的噪声的影响,其中公式为,
Figure SMS_134
其中,
Figure SMS_135
表示降低噪音后接收的第/>
Figure SMS_136
个信息传输块;
Figure SMS_137
表示块对角矩阵的函数;
Figure SMS_138
表示遗忘因子;
Figure SMS_139
表示维度为/>
Figure SMS_140
的单位阵;
Figure SMS_141
表示维度为/>
Figure SMS_142
的全0方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矩形差分反射空间与其他的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非相干双域联合索引调制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方案的性能对比的对比图,如图2所示,对比了不同差分索引调制双域联合索引调制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方案在
Figure SMS_143
,/>
Figure SMS_144
仿真参数下的误比特性能,其中,可重构智能表面-RDSM和可重构智能表面-DSM的可重构智能表面仅用于增强信号而不传递任何信息。DRM-SM、RM-SM和本发明提出的R矩形色散矩阵SM方案同时通过发射天线和可重构智能表面反射模式传输比特信息。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码字时隙数设定为/>
Figure SMS_145
。其中,在相同频谱效率/>
Figure SMS_146
bpcu下,矩形差分反射空间比可重构智能表面-RDSM的误比特性能提升了6.5dB。对比频谱效率仅为/>
Figure SMS_147
的可重构智能表面-DSM与DRM-SM方案,矩形差分反射空间仍然具有更优的误比特率性能,矩形差分反射空间对比相干解调的RM-SM方案的误比特率性能仅降低3dB。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矩形差分反射空间是与其他不同方案的接收端译码复杂度对比的对比图,如图3所示,为了表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在差分***中的检测复杂度的优越性,对比了相关方案的传输
Figure SMS_149
个比特的译码检测计算复杂度,通过实际仿真CPU译码程序运行时间与实数乘法次数同时进行表征,其中,所有方案均在/>
Figure SMS_152
,/>
Figure SMS_155
的条件下进行仿真并取10次结果平均值,其他的仿真参数
Figure SMS_150
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反射模式、调制阶数、码字时隙的仿真参数。为了在相同的频谱效率/>
Figure SMS_153
bpcu的条件下,RM、矩形差分反射空间,DRM,可重构智能表面-DSM,可重构智能表面-RDSM,矩形差分反射空间(双域联合索引调制多输入多输出)的仿真参数分别设定为(1,4,4,1),(1,4,4,1),(1,4,4,1),(1,4,8,4),(4,1,8,4),(4,1,4,1),(4,2,2,1),在参数下,对比矩形色散矩阵映射为方形矩阵的DRM和可重构智能表面-DSM方案,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SIMO方案和双域联合索引调制多输入多输出方案的译码检测计算复杂度约为DRM和可重构智能表面-DSM方案的0.1%。这是由于可重构智能表面-DSM和DRM方案中的检测复杂度随/>
Figure SMS_156
或/>
Figure SMS_157
增加而呈指数增长,而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
Figure SMS_148
越低,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检测复杂度随/>
Figure SMS_151
或/>
Figure SMS_154
增加越趋近于线性增长。此外,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实际译码检测时间为RM的两倍。计算的译码实数计算复杂度的理论值与实际译码时间基本呈正相关。
不仅如此,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该***包括:
矩形差分反射空间构建模块: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构建矩形差分反射空间;
信号发送模块:将比特信息映射为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发送信号;
信号接收模块:对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还原比特信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基于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对比同类的差分索引调制方案,提出的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矩形色散矩阵是非方形的,这将有效提高频谱效率,简化射频链的空时映射关系,并且大大降低了接收端检测复杂度,矩形差分反射空间同时具有低检测译码复杂度和高通信可靠性的优势,矩形差分反射空间在实现相同或更高频谱效率的条件下,获得了同类差分调制方案更好的误比特率性能和更低的译码检测复杂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节能信号发送/接收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应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及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绝对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构建矩形差分反射空间;
将比特信息映射为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发送信号;
对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还原比特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基站和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矩阵,得到第一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QLYQS_3
,构建移动终端和可重构智能表面之间的信道矩阵,得到第二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QLYQS_5
,构建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道矩阵,得到第三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QLYQS_7
,整合所述第一信道矩阵、第二信道矩阵和第三信道矩阵得到等效信道矩阵并将其表示为/>
Figure QLYQS_2
,其中,/>
Figure QLYQS_4
表示基站激活第/>
Figure QLYQS_6
根天线并且在可重构智能表面处选择第/>
Figure QLYQS_8
个反射模式时的等效信道矢量,/>
Figure QLYQS_1
表示发射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等效信道矩阵的公式为,
Figure QLYQS_9
Figure QLYQS_10
Figure QLYQS_11
Figure QLYQS_12
Figure QLYQS_13
其中,
Figure QLYQS_14
表示变换后的第二信道拓展矩阵;
Figure QLYQS_15
表示反射模式聚合矩阵;
Figure QLYQS_16
表示变换后的第一信道拓展矩阵;
Figure QLYQS_17
表示变换后的第三信道拓展矩阵;
Figure QLYQS_18
表示反射模式的相移矩阵;
Figure QLYQS_19
表示维度为/>
Figure QLYQS_20
的单位阵;
Figure QLYQS_21
表示维度为/>
Figure QLYQS_22
的单位阵;/>
Figure QLYQS_23
表示/>
Figure QLYQS_24
展开后的第/>
Figure QLYQS_25
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每个传输块信号包含
Figure QLYQS_26
个码字时隙,一帧信号共占用/>
Figure QLYQS_27
个所述码字时隙,一帧信号包含/>
Figure QLYQS_28
个参考传输块和/>
Figure QLYQS_29
个信息传输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传输块信号发送
Figure QLYQS_31
个比特信息,/>
Figure QLYQS_35
个比特用于映射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QLYQS_36
,/>
Figure QLYQS_30
个比特用于映射/>
Figure QLYQS_33
个/>
Figure QLYQS_37
阶相移键控符号,将/>
Figure QLYQS_39
阶相移键控符号在主对角线上堆叠为方阵/>
Figure QLYQS_32
,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QLYQS_34
的行表示联合选择激活天线和可重构智能表面反射模式,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QLYQS_38
的列表示时隙的索引,对矩形色散矩阵/>
Figure QLYQS_40
进行分块使得其每行和每列中有且仅有一个模为1的非零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信息传输矩阵为
Figure QLYQS_42
,对索引调制信号进行矩形差分调制,发射的第/>
Figure QLYQS_45
个的信息传输块为/>
Figure QLYQS_48
,其中,/>
Figure QLYQS_43
为前一个发送的信息传输块,/>
Figure QLYQS_46
为拓展运算函数,运用拓展运算函数将/>
Figure QLYQS_49
拓展为具有稀疏性的酉矩阵
Figure QLYQS_50
,其中,/>
Figure QLYQS_41
为右移矩阵,/>
Figure QLYQS_44
为维度为/>
Figure QLYQS_47
的单位阵,通过拓展运算函数实现矩形差分编码,其中公式为,
Figure QLYQS_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到的第
Figure QLYQS_52
个传输块为/>
Figure QLYQS_53
,其中,/>
Figure QLYQS_54
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基于拓展运算函数的逆运算通过最大似然检测公式遍历信息传输矩阵的合法码本/>
Figure QLYQS_55
进行译码,通过编码映射关系得到比特信息,其中公式为,
Figure QLYQS_56
其中,
Figure QLYQS_57
表示发射的第/>
Figure QLYQS_58
个信息传输块;
Figure QLYQS_59
表示使得整体为最小时的取值函数;
Figure QLYQS_60
表示通过迭代计算的等效的第/>
Figure QLYQS_61
个接收信号;
Figure QLYQS_62
表示Frobenius范数运算;
降低差分计算的噪声的影响,其中公式为,
Figure QLYQS_63
其中,
Figure QLYQS_64
表示降低噪音后接收的第/>
Figure QLYQS_65
个信息传输块;
Figure QLYQS_66
表示块对角矩阵的函数;
Figure QLYQS_67
表示遗忘因子;
Figure QLYQS_68
表示维度为/>
Figure QLYQS_69
的单位阵;
Figure QLYQS_70
表示维度为/>
Figure QLYQS_71
的全0方阵。
8.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矩形差分反射空间构建模块: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部署可重构智能表面,构建矩形差分反射空间;
信号发送模块:将比特信息映射为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发送信号;
信号接收模块:对所述矩形差分反射空间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还原比特信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CN202310543166.7A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Active CN1162605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3166.7A CN116260502B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3166.7A CN116260502B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0502A true CN116260502A (zh) 2023-06-13
CN116260502B CN116260502B (zh) 2023-08-18

Family

ID=86686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43166.7A Active CN116260502B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05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048A (zh) * 2024-01-12 2024-02-13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7874A (zh) * 2010-03-11 2013-02-27 皮克斯特罗尼克斯公司 反射和透射反射操作模式
CN108540185A (zh) * 2018-04-17 2018-09-1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结合空时分组码的差分空间调制方法
CN113972937A (zh) * 2021-10-19 2022-01-25 中国计量大学上虞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差分空时媒介调制***的调制方法
WO2022052879A1 (zh) * 2020-09-10 2022-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57475A (zh) * 2020-09-21 2022-03-29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68350A (zh) * 2021-11-10 2022-04-01 华南理工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通信中非理想信道下的鲁棒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N114418099A (zh) * 2022-01-10 2022-04-29 中国计量大学上虞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rdsm稀疏酉空时弥散矩阵集低复杂度遗传算法优化方法
CN115102821A (zh) * 2022-06-21 2022-09-23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联合智能反射表面分组规划映射的广义正交反射调制方法
US20220416968A1 (en) * 2021-06-29 2022-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reporting for reconfigurable surfaces
CN115865597A (zh) * 2022-11-24 2023-03-28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移位键控反射调制方法
CN116015536A (zh) * 2022-11-07 2023-04-25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相干反射调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7874A (zh) * 2010-03-11 2013-02-27 皮克斯特罗尼克斯公司 反射和透射反射操作模式
CN108540185A (zh) * 2018-04-17 2018-09-1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结合空时分组码的差分空间调制方法
WO2022052879A1 (zh) * 2020-09-10 2022-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57475A (zh) * 2020-09-21 2022-03-29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416968A1 (en) * 2021-06-29 2022-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reporting for reconfigurable surfaces
CN113972937A (zh) * 2021-10-19 2022-01-25 中国计量大学上虞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差分空时媒介调制***的调制方法
CN114268350A (zh) * 2021-11-10 2022-04-01 华南理工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通信中非理想信道下的鲁棒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N114418099A (zh) * 2022-01-10 2022-04-29 中国计量大学上虞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rdsm稀疏酉空时弥散矩阵集低复杂度遗传算法优化方法
CN115102821A (zh) * 2022-06-21 2022-09-23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联合智能反射表面分组规划映射的广义正交反射调制方法
CN116015536A (zh) * 2022-11-07 2023-04-25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相干反射调制的方法
CN115865597A (zh) * 2022-11-24 2023-03-28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移位键控反射调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AOKI ISHIKAWA;SHINYA SUGIURA: "Rectangular Differential Spatial Modulation for Open-Loop Noncoherent Massive-MIMO Downlink",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16, no. 3 *
伍明江;类先富;李里;唐小虎;: "面向6G物联网的主被动互惠传输关键技术", 物联网学报, no. 01 *
王志成;陈志刚;王磊;: "基于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差分空间调制方案", 通信学报, no. 09 *
章鹏 等: "一种面向RDSM***的基于遗传算法优化色散矩阵的方法", 《电信科学》, vol. 38, no. 1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048A (zh) * 2024-01-12 2024-02-13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7560048B (zh) * 2024-01-12 2024-04-05 浙江香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0502B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2297B2 (en) Beam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beam-spac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antenna system
CN101986587B (zh) 一种克服弱散射的多天线码本选择调制方法
US9813278B1 (en) Quadrature spatial modulation system
CN101176274B (zh) 使用部分信道信息实现协作分集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14087B (zh) 基于最大化窃听方误码率的人工噪声生成方法
CN104935370B (zh) 一种用于mimo通信***的空时联合调制的传输方法
CN116260502B (zh)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双域索引调制通信方法
CN110086743A (zh) 一种基于差分编码的短突发mimo-ofdm通信***及方法
Xiao et al. Graph theory assisted bit-to-index-combination gray coding for generalized index modulation
CN102315872A (zh) 一种lte-a***中非码本预编码的传输方法
CN116318311B (zh)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反相位索引调制的传输方法
CN110855328A (zh) 一种基于天线分组的差分空间调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72937A (zh) 一种差分空时媒介调制***的调制方法
Xiao et al. Low-complexity tree search-based detection algorithms for generalized spatial modulation aided single carrier systems
JP6063607B2 (ja) 送信信号のための多入力多出力mimo検出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14640561B (zh) 一种通信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5484604B (zh) 基于ris的协作主动攻击性能评估的方法
CN101355377A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v-balst***信号检测方法
WO2018056917A1 (en) Space-time channel modulation method
Zhao et al. A Novel Signal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Underwater MIMO‐OFDM Systems Based on Generalized MMSE
CN107493123B (zh) 基于预编码辅助广义正交空间调制的低复杂度检测方法
Wu et al. Space-time block coded rectangular differential spatial modulation
Kim Performance of decremental antenna selection algorithms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systems with linear receiver over correlated fading channels
Mushtaq et al. Novel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quaternion orthogonal designs based on complex orthogonal designs
Kim Decoupled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 selection for precoding-aided spatial mod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