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9974A - 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9974A
CN117549974A CN202311640100.6A CN202311640100A CN117549974A CN 117549974 A CN117549974 A CN 117549974A CN 202311640100 A CN202311640100 A CN 202311640100A CN 117549974 A CN117549974 A CN 117549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ongitudinal beam
reinforcement
longitudinal
front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01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华
赵亚明
尚科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01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499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49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9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该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包括纵梁组件和横梁组件。其中,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设置在第二纵梁的两侧;横梁组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沿车辆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二横梁连接在一起;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为一体成型结构。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符合整车轻量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是车身中重要的结构件,前地板结构梁能够起到对地板的支撑,从而能够对车辆的驾驶舱形成支撑。同时,车辆前地板结构梁还能够起到传递碰撞能量的作用。
因此,车辆前地板结构梁对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该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符合整车轻量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该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包括纵梁组件和横梁组件。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对称设置在第二纵梁的两侧。横梁组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沿车辆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其中,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和第二横梁连接在一起;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中,通过将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三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制作成一体成型结构,能够使车辆前地板结构梁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大幅减少车辆前地板结构梁的零件数量。对应的,也能够减少使用的工装数量。并且,无需经过焊接,也能够保证车辆前地板结构梁的形状,不产生热变形,提高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加工精度。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不需要其他的连接附件,也能够使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符合整车轻量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还包括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第一加强件连接在第二纵梁上,且第一加强件与第二纵梁和第一横梁的相交位置具有重合部分;第二加强件连接在第二横梁上,第二加强件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纵梁远离第二纵梁的一侧;第二加强件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位于第三纵梁远离第二纵梁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纵梁设置有对应车辆上方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对应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二纵梁的两端,第一加强件为板状结构,第一加强件贴合连接在第一凸起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车辆长度方向,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的后方,第二横梁设置有对应车辆上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对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二横梁的两端,第二加强件为板状结构,第二加强件贴合连接在第二凸起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纵梁对应车辆高度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纵梁或第三纵梁对应车辆高度方向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应车辆前部指向车辆尾部的方向,第二纵梁高度逐渐降低。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纵梁组件和横梁组件的材质均为热成型钢,加强组件的材质为冷成型钢。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镂空空间形成第一加强环,第一加强环的边缘圆滑过渡;第二纵梁、第三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镂空空间形成第二加强环,第二加强环的边缘圆滑过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前地板和第一方面任一项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车辆前地板连接在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辆还包括两个机舱前纵梁,第一纵梁与其中一个机舱前纵梁与沿车辆长度方向对位设置;第三纵梁与另一个机舱前纵梁沿车辆长度方向对位设置。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车辆的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符合整车轻量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俯视斜向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仰视斜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仰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的尺寸设置示意图;
图7为图4中A-A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4中B-B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5中C-C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D-D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与车辆前地板的安装分解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与车辆前地板的安装后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E-E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在车辆车身上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纵梁组件;11-第一纵梁;12-第二纵梁;121-第一凸起;1211-第一顶壁;1212-第一侧壁;13-第三纵梁;2-横梁组件;21-第一横梁;22-第二横梁;221-第二凸起;3-加强组件;31-第一加强件;311-第二顶壁;312-第二侧壁;32-第二加强件;4-车辆前地板;5-机舱前纵梁;a-第一加强环;b-第二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连接固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车辆可以指大型汽车、小型汽车、专用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或电瓶车等类型的车辆,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示例性的,按照车型来分,本申请中的车辆可以是轿车车型,也可以是越野车型,还可以是多用途(Multi-Purpose Vehicles,MPV)车型或其他车型。
对于车辆而言,车辆包括车身和驱动总成,驱动总成设置在车身上,用于驱动车辆前进。车身按照不同的部位划分,还以划分为前机舱和驾驶舱等部分。对应于驾驶舱而言,驾驶舱的底部设置有地板和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地板和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能够形成相对密封的驾驶舱。并且,地板和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还能够形成传递碰撞能量的路径,确保驾驶舱的完整,从而确保驾乘人员的安全。
参照图1,在相关技术提供的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中,一般是将多个钣金件制作成梁状结构,并将多个钣金件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组装在一起,从而形成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这样,在对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进行制造的过程中,会用到较多的工装,设备投入较大。并且,由多个钣金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前地板结构梁也会导致前地板结构梁的零件精度差,同时,还使该方式制造的前地板结构梁具有重量大的缺点,不符合整车轻量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符合整车轻量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具体的,参照图2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包括纵梁组件1和横梁组件2。纵梁组件1包括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第一纵梁11和第三纵梁13对称设置在第二纵梁12的两侧。横梁组件2包括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沿车辆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其中,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和第一横梁21连接在一起。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和第二横梁22连接在一起。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为一体成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认为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在此基础上,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中,不对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的具体结构形式进行限定。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的形状设置成相同;也可以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的形状设置成不同;另外,还可以将第一纵梁11和第三纵梁13的形状设置成相同,而将第二纵梁12和第一纵梁11或者第三纵梁13的形状设置成不同,也即可以将第一纵梁11和第三纵梁13关于第二纵梁12对称设置。
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沿车辆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不对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的具体结构形式进行限定,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的形状设置成相同;也可以将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的形状设置成不同。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不对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横梁21或者第二横梁22的截面形状进行限定,示例性的是,可以将上述的截面设置成“U”形、倒“U”形、“W”形或者倒“W”形等任意的形状。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和第一横梁21连接在一起,以及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和第二横梁22连接在一起。参照图2至图5,可以认为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和第一横梁21以及第二横梁22交错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对应第一横梁21的一端设置成超出第一横梁21;也可以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对应第一横梁21的一端设置成与第一横梁21平齐。另外,还可以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对应第二横梁22的一端设置成超出第二横梁22,也可以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对应第二横梁22的一端设置成与第二横梁22平齐。
示例性的,参照图2至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对应第一横梁21的一端设置成超出第一横梁21,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第三纵梁13对应第二横梁22的一端设置成与第二横梁22平齐。
在此基础上,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中,还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为一体成型结构是指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为一个结构件,是经同一个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彼此之间没有经过焊接或者其他连接等配合。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一体成型的工艺进行限定,示例性的,可以通过铸造、冲压等方式来制造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中,通过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制作成一体成型结构,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能够将多个零部件集成为一个零件,可以将零部件的数量由多个集成为一个,并且将焊点的数量降低为零,这样,由于能够减少相关的连接附件,因此能够降低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重量。
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中,通过将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制作成一体成型结构,能够使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大幅减少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零件数量。对应的,也能够减少使用的工装数量。并且,无需经过焊接,也能够保证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形状,不产生热变形,提高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加工精度。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不需要其他的连接附件,也能够使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符合整车轻量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来安装车辆座椅,对于此,也可以将第一横梁21称为座椅前横梁,将第二横梁22称为座椅后横梁;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纵梁11和第三纵梁13对应车辆雪橇板进行设置,对于此,可以将第一纵梁11和第三纵梁13称为雪橇板加强梁;另外,还可以将第二纵梁12称为中间通道加强梁。
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受力强度,参照图3和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还包括加强组件3。具体的,加强组件3包括第一加强件31和第二加强件32,第一加强件31贴合连接在第二纵梁12上,且第一加强件31与第二纵梁12和第一横梁21的相交位置具有重合部分。第二加强件32贴合连接在第二横梁22上,第二加强件32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纵梁11远离第二纵梁12的一侧,第二加强件32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位于第三纵梁13远离第二纵梁12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第一加强件31和第二加强件32的具体结构形式进行限定。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加强件31和第二加强件32设置成板状结构,也可以将第一加强件31和第二加强件32设置成管状结构等。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31与第二纵梁12与第一横梁21的相交部分具有重合部分是指第一加强件31的部分结构位于第二纵梁12与第一横梁21的相交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2至图5,第二纵梁12与第一横梁21的相交部分可以指第二纵梁12和第一横梁21的共有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加强件31的尺寸设置的较大,使第一加强件31的部分结构位于第二纵梁12和第一横梁21的相交位置内,使第一加强件31的部分结构位于第二纵梁12和第一横梁21的相交位置外。
示例性的,参照图2至图5,可以认为第二纵梁12和第一横梁21的相交部分为第二纵梁12和第一横梁21之间相交形成的矩形结构,对于此,可以将第一加强件31的尺寸设置成超出上述的矩形结构,如,可以将第一加强件31的部分结构位于上述的矩形结构靠近第二横梁22的一侧。
进一步的,参照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加强件32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纵梁11远离第二纵梁12的一侧,也说明第二加强件32对应第一纵梁11的一端超出第一纵梁11。第二加强件32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位于第三纵梁13远离第二纵梁12的一侧,也说明第二加强件32对应第三纵梁13的一端超出第三纵梁13。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二加强件32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是指第二加强件32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相反的两端。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不对第二加强件32沿车辆宽度方向超出第一纵梁11或者第二纵梁12的尺寸进行限定,可以根据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来进行适配设置。
示例性的,参照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加强件32对应第一纵梁11的一端超出第一纵梁11的尺寸设置的较大,使第二加强件32对应第一纵梁11的端部接近第二横梁22对应一侧的端部;同理的,可以将第二加强件32对应第三纵梁13的一端超出第三纵梁13的尺寸设置的较大,使第二加强件32对应第三纵梁13的端部接近第二横梁22对应一侧的端部。
通过上述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中,能够同时利用第一加强件31起到对第二纵梁12和第一横梁21的加强效果。并且,通过将第二加强件32的两端设置成分别超出第一纵梁11和第三纵梁13,能够使第二加强件32起到较好的加强效果,能够解决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和地板偏软,中部性能较软的问题,从而能够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满足相关的安全碰撞标准。
在此基础上,参照图4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纵梁12上设置有对应车辆上方的第一凸起121,第一凸起121对应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二纵梁12的两端。第一加强件31为板状结构,第一加强件31贴合连接在第一凸起121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第一凸起121的截面形状进行限定,示例性的,参照图4和图7,可以将第一凸起121的截面形状设置成“几”字形。对于第一凸起121而言,可以认为是朝向车辆上方凸起的凸起结构。第一凸起121对应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也可以认为是第一凸起121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凸起121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可以认为是第一凸起121朝向下方的一侧。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将第一加强件31的主体结构设置为板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第一凸起121的形状来设置第一加强件31的形状,以使第一加强件31能够贴合连接在第一凸起121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示例性的,参照图7,对于将第一凸起121的截面形状设置成“几”字形而言,也可以将第一加强件31的形状设置成“几”字形。
具体的,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侧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21包括第一顶壁1211和连接在第一顶壁1211两端的第一侧壁1212,第一顶壁1211和第二侧壁312圆滑连接。对于此,可以将第一加强件31设置成包括对应第一顶壁1211的第二顶壁311和对应第一侧壁1212的第二侧壁312。并且,使第二顶壁311和第一顶壁1211贴合连接,使第二侧壁312和第一侧壁1212贴合连接。
在此基础上,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凸起121的中间位置设置朝向车辆下方的凸起筋。
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中,通过在第二纵梁12上设置对应车辆上方的第一凸起121,并且将第一凸起121设置成对应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二纵梁12的两端,能够利用第一凸起121对第二纵梁12对应车辆长度方向的整体均形成加强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第一加强件31设置为板状结构,并且将第一加强件31贴合连接在第一凸起121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能够保证第一加强件31与第一凸起121之间的连接有效性,从而能够保证第一加强件31对第二纵梁12的加强作用。相比于将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无法使用变截面料厚板材进行制作而言,通过利用第一加强件31和第二加强件32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8,沿车辆长度方向,第二横梁22位于第一横梁21的后方,第二横梁22设置有对应车辆上方的第二凸起221,第二凸起221对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二横梁22的两端,第二加强件32为板状结构,第二加强件32贴合连接在第二凸起221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而言,第二横梁22位于第一横梁21的后方也可以理解成相对于车辆的车头和车尾而言,第一横梁21位于第二横梁22的前方。对于此,一般可以在第二横梁22上安装车辆座椅,使第二横梁22对车辆座椅形成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第二凸起221的截面形状进行限定,示例性的,参照图7,可以将第一凸起121的截面形状设置成“几”字形。对于第二凸起221而言,可以认为是朝向车辆上方的凸起结构。第二凸起221对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也可以认为是第二凸起221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凸起221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可以认为是第二凸起221朝向下方的一侧。
在此基础上,参照图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凸起221的截面形状设置成“几”字形,并且,也可以将第二加强件32的形状设置成“几”字形。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参照第一凸起121和第一加强件31的设置方式来设置第二凸起221和第二加强件32,使第二加强件32贴合连接在第二凸起221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通过上述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中,通过在第二横梁22上设置对应车辆上方的第一凸起121,并且将第二凸起221设置成对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二横梁22的两端,能够利用第二凸起221对第二横梁22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整体均形成加强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第二加强件32设置为板状结构,并且将第二加强件32贴合连接在第二凸起221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能够保证第二加强件32与第二凸起221之间的连接有效性,从而能够保证第二加强件32对第二横梁22的加强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进行制作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个平板状结构通过冲压来制作成一体成型的纵梁组件1和横梁组件2。对于此,也可以将第一加强件31和第二加强件32通过平板状结构通过冲压来制作。
在此基础上,可以先将第一加强件31和第二加强件32对应的平板状结构按照安装位置固定连接在纵梁组件1和横梁组件2对应的平板状结构上,如,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通过一次冲压加工出纵梁组件1和横梁组件2以及第一加强件31和第二加强件32。
另外,参照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将第二纵梁12对应车辆高度方向的高度设置的大于第一纵梁11或者第三纵梁13对应车辆高度方向的高度。具体的,参照图9,可以将第二纵梁12与第一纵梁11或者第三纵梁13之间的高度差标记为H1。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H1设置成80至100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认为第一纵梁11和第三纵梁13所在的平面为水平面,对于此,第二纵梁12的高度高于第一纵梁11或者第三纵梁13的高度。这样,对于在第二纵梁12上设置第一凸起121而言,在将车辆前地板4安装至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后,参照图11至图13,能够利用第二纵梁12和车辆前地板4形成加强腔体,从而能够对车辆前地板4也形成加强,解决车辆前地板4面板偏软的问题,提升车辆前部的碰撞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碰撞力的传递方向与雪橇板加强梁平齐,因此,将第二纵梁12的高度设置的高于第一纵梁11或者第三纵梁13的高度,会使第二纵梁12的本体受力变大。通过在第二纵梁12上设置第一加强件31,能够利用第一加强件31对第二纵梁12形成加强,提高第二纵梁12的受力强度。
另外,通过将第二纵梁12的高度设置的高于第一纵梁11或者第三纵梁13的高度,还能够满足车辆造型设计,为其他结构件的布置提供空间,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的性能。
在此基础上,参照图2和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应车辆前部指向车辆尾部的方向,第二纵梁12的高度逐渐降低。
这里,可以认为沿车辆前部指向车辆尾部的方向,第二纵梁12的高度逐渐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设置也说明第二纵梁12对应车辆前部的尺寸大于第二纵梁12对应车辆后部的尺寸。
示例性的,参照图10,在图10中,第二纵梁12对应车辆前部一端的尺寸D10大于第二纵梁12对应车辆尾部一端的尺寸D11,这样,能够大幅提升车身前部的碰撞性能。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纵梁组件1和横梁组件2的材质设置为热成型钢,将加强组件3的材质设置为冷成型钢。
需要说明的是,热成型钢可以理解成是指将经过高温加热之后一次成型,又迅速冷却制得的钢材;冷成型钢可以理解成是指在不进行加热的情况下通过冲剪、弯曲或者拉伸等加工方式制得的钢材。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纵梁组件1和横梁组件2的材质选用抗拉强度1800Mpa至2000Mpa的热成型钢;将加强组件3的材质选用抗拉强度1000Mpa的冷成型钢。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纵梁12的抗拉强度选用1800Mpa的热成型钢,将第二纵梁12的厚度设置成1.6至1.8毫米;可以将第一加强件31设置为抗拉强度为1000Mpa的冷成型钢,将第一加强件31的厚度设置为1.4至1.6毫米。同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横梁22的抗拉强度选用2000Mpa的热成型钢,将第二横梁22的厚度设置成1.0至1.2毫米;可以将第二加强件32设置为抗拉强度为1000Mpa的冷成型钢,将第一加强件31的厚度设置为1.4至1.6毫米。
通过上述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纵梁组件1和横梁组件2设置成热成型钢,能够利用热成型钢具有较好的可塑性来对纵梁组件1和横梁组件2进行一体成型加工。同时,通过将加强组件3设置成冷成型钢,能够使加强组件3具有较高硬度,能够更好地起到对纵梁组件1或者横梁组件2进行加强的效果。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能够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能,同时,还能够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实现轻量化的要求。
另外,参照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之间的镂空空间还形成了第一加强环a,并且,第一加强环a的边缘圆滑过渡。第二纵梁12、第三纵梁13、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之间的镂空空间形成了第二加强环b,第二加强环b的边缘圆滑过渡。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环a和第二加强环b形成相对封闭的加强结构,这样,能够利用第一加强环a和第二加强环b对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形成加强效果。
另外,参照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横梁21与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或者第三纵梁13连接位置的边缘设置圆角,以及在第二横梁22与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或者第三纵梁13连接位置的边缘设置圆角,以实现在第一加强环a或者第二加强环b的边缘圆滑过渡。
示例性的,参照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纵梁11与第二横梁22、第二纵梁12与第二横梁22以及第三纵梁13与第二横梁22连接位置的边缘设置半径为15毫米以上的圆角。这样,在实现对第一加强环a和第二加强环b的边缘圆滑过渡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升对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制作过程中的良品率。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适配地调整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的相对位置,还能够使第一加强环a和第二加强环b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这样,能够利用上述的特点使第一加强环a和第二加强环b对车辆前部传递的碰撞能量进行更好的吸收,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车身前部的碰撞性能。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适配地调整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以及第三纵梁13之间的相对位置,还能够使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的结构规则,方便制作。
示例性的,参照图6,可以将第一纵梁11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标记为D1,将第一纵梁11与第二纵梁12之间的间隙标记为D2,将第二纵梁12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标记为D3,将第三纵梁13与第二纵梁12之间的间隙标记为D4,将第三纵梁13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标记为D5,将第一横梁21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标记为D6,将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之间的间隙标记为D7,将第二横梁22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标记为D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来进行设置上述的各尺寸:D1=D5,D2=D4,D6=D8,D2=2×D1,D3=1.5×D1,D7=3×D6。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前地板4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并且,车辆前地板4总成连接在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另外,参照图14,车辆还包括两个机舱前纵梁5,对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将第一纵梁11与其中一个机舱前纵梁5沿车辆长度方向对位设置,将第三纵梁13与另一个机舱前纵梁5沿车辆长度方向对位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将第一纵梁11与其中一个机舱前纵梁5沿车辆长度方向对位设置是指将第一纵梁11与其中一个机舱前纵梁5沿车辆长度方向重合设置,也可以理解成第一纵梁11沿车辆长度方向位于机舱前纵梁5的后端。对于第三纵梁13与另一个机舱前纵梁5之间的相对设置,可以参照理解。
这样,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第一纵梁11或者第三纵梁13更好地吸收有机舱前纵梁5传递的碰撞能量,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车身前部的碰撞性能。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三纵梁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三纵梁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的两侧;
横梁组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车辆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三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三纵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三纵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还包括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纵梁上,且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相交位置具有重合部分;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二加强件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远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二加强件对应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纵梁远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设置有对应车辆上方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对应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加强件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加强件贴合连接在所述第一凸起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沿车辆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后方,所述第二横梁设置有对应车辆上方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对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二加强件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加强件贴合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起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对应车辆高度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三纵梁对应车辆高度方向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对应车辆前部指向车辆尾部的方向,所述第二纵梁高度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组件和所述横梁组件的材质均为热成型钢,所述加强组件的材质为冷成型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镂空空间形成第一加强环,所述第一加强环的边缘圆滑过渡;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三纵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镂空空间形成第二加强环,所述第二加强环的边缘圆滑过渡。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前地板;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所述车辆前地板连接在所述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对应车辆下方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两个机舱前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其中一个所述机舱前纵梁与沿车辆长度方向对位设置;所述第三纵梁与另一个所述机舱前纵梁沿车辆长度方向对位设置。
CN202311640100.6A 2023-12-01 2023-12-01 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 Pending CN1175499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0100.6A CN117549974A (zh) 2023-12-01 2023-12-01 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0100.6A CN117549974A (zh) 2023-12-01 2023-12-01 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9974A true CN117549974A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16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0100.6A Pending CN117549974A (zh) 2023-12-01 2023-12-01 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99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83546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シル構造
US963065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10233970A1 (en) Vehicle side body structure
EP1555191A1 (en)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frame member
EP3330163B1 (en) Central pa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15636019A (zh) 用于制造门框内部加强元件、门框及车辆加强结构的方法
CN112660244B (zh) 一种偏置碰防撞车体结构
CN113316537B (zh) 汽车发动机罩
US11884332B2 (en) Automobile hood
CN108556924A (zh) 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
CN111017034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111152850A (zh) 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US6983982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7549974A (zh) 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梁总成及车辆
CN110884567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5092264B (zh) 一种汽车后车体后部结构
CN113302116B (zh) 车身结构
KR102621715B1 (ko) 차량용 격벽구조
CN217198368U (zh) 一种a柱结构、车身和车辆
EP4335729A1 (en) Vehicle body
US20240097256A1 (en) Battery case of automobi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4919666A (zh) 车辆及其车身前机舱架构
CN211196386U (zh) 一种纯电动车钢制车身
CN221049784U (zh) 扭力盒总成及车辆
CN218907407U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