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1483A - 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1483A
CN117481483A CN202311438466.5A CN202311438466A CN117481483A CN 117481483 A CN117481483 A CN 117481483A CN 202311438466 A CN202311438466 A CN 202311438466A CN 117481483 A CN117481483 A CN 117481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human body
height
ly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84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建伟
周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384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814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81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14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1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pneumatic type
    • A47C27/083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pneumatic type with pressure control, e.g. with pressure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10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with two or more independently-fillable cha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12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 A47C31/123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for beds or mattress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气囊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根据第一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通过根据人体躺姿状态和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根据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节气囊的高度,本申请能够增加气囊床与人体贴合度,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压力更加均衡,提高用户睡眠效果。

Description

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方式涉及气囊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床垫,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和舒适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随着物质文明和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现代人们使用的床垫种类逐渐趋向多元化,床垫材质繁多,不同材料制作的床垫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睡眠效果。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床垫有材料差异的乳胶床垫、海绵床垫;或是使用弹簧外加各类材料的床垫;或部分待气囊通过手动调节的床垫,但是上述床垫通常只能适用于部分人群,无法做到大部分人通用,且其不具备自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体的功能。并且,人体的脊柱是有正常的生理曲度,过软和过硬的床垫都会使人体脊柱得不到合适的支撑,使得人体各个部位受压不均匀,导致用户睡眠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通过根据人体躺姿状态和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根据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节气囊的高度,本申请能够增加气囊床与人体贴合度,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压力更加均衡,提高用户睡眠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应用于气囊床,气囊床包括多个气囊,每一气囊的高度可调,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
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
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
根据第一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
在检测到气囊的气压值从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二躺卧气压值与第一气囊气压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
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包括:
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计算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
根据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计算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二阶差分;
根据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二阶差分,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
若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则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若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侧卧状态,则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囊床包括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胸部高度变化值,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
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获取人体的身高范围;
根据人体的身高范围,获取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
根据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获取人体的胸部垂直高度;
获取人体的胸部弧度角,并根据胸部弧度角和胸部垂直高度,计算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具体包括:
其中,r1为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H为人体的胸部垂直高度,A1为胸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根据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和胸部弧度角,计算胸部高度变化值,具体包括:
其中,d1为胸部高度变化值,r1为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A1为胸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腰部高度变化值,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还包括:
根据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获取人体的腰部垂直高度;
获取人体的腰部弧度角,并根据腰部弧度角和腰部垂直高度,计算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具体包括:
其中,r2为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H2为人体的腰部垂直高度,A2为人体的腰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根据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和腰部弧度角,计算腰部高度变化值,具体包括:
其中,d2为腰部高度变化值,r2为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A2为人体的腰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囊床还包括位于人体肩部位置的气囊、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位于人体臀部位置的气囊,方法还包括:
将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和位于人体臀部位置的气囊的高度变化值确定为胸部高度变化值和腰部高度变化值之和;
将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和位于人体肩部位置的气囊的高度变化值确定为腰部高度变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
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获取人体的身高范围;
根据人体的身高范围,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包括:
获取气囊的底面积;
根据气囊的底面积和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具体包括:
V=S*Δd,
其中,V为第一气体流量,S为气囊的底面积,Δd为第一高度变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包括:
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其中,还原气压值用于识别第二人体躺姿状态;
根据还原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包括:
根据第一躺卧气压值和第一气囊气压值,得到第一气压变化值;
当第一气体流量为充气流量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和第一气压变化值,计算还原气压值,包括:
P2=P1-ΔP,
其中,P2为还原气压值,P1为第二躺卧气压值,ΔP为第一气压变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还包括:
当第一气体流量为放气流量时,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计算气囊变化的体积和当前气囊的体积;
根据气囊变化的体积和当前气囊的体积,计算还原气压值,具体包括:
P2=(ΔVP0+V1P1)/V1
其中,P2为还原气压值,P1为第二躺卧气压值,ΔP为第一气压变化值,ΔV为气囊变化的体积,V1为当前气囊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包括:
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二高度变化值;
根据第二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二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二气体流量;
根据第二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应用于气囊床,气囊床包括多个气囊,每一气囊的高度可调,该装置包括:
第一气压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
第一躺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
第一气囊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根据第一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第二气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
第二躺姿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气囊的气压值从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二躺卧气压值与第一气囊气压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
第二气囊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囊床,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气囊床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囊床的调节方法,该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根据第一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在检测到气囊的气压值从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二躺卧气压值与第一气囊气压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通过根据人体躺姿状态和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根据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节气囊的高度,本申请能够增加气囊床与人体贴合度,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压力更加均衡,提高用户睡眠效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床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床的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步骤S302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躺卧气压值的折线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的折线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的生理曲度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的步骤S304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步骤S3042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胸部高度变化值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的步骤S3042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时确定各个气囊的变化高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的步骤S3043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4是图3中的步骤S305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5是图3中的步骤S308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步骤S3081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7是图3中的步骤S309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床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应用环境 1802 第一躺姿确定模块
10 气囊床 1803 第一气囊调节模块
101 处理器 1804 第二气压获取模块
102 存储器 1805 第二躺姿确定模块
180 气囊床的调节装置 1806 第二气囊调节模块
1801 第一气压获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阐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100,包括:气囊床10,该气囊床10为能够实现下述气囊床的调节方法的床垫,该气囊床包括多个气囊、气压传感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加载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下述气囊床的调节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气囊安装于气囊床上,气囊内存储有气体,该气囊用于对人体起到支撑的作用,以保证人体以舒适的姿态躺于气囊床,需要注意的是,该气囊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气囊、纺织气囊、PVC气囊,气囊内存储的气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氮气、惰性气体和空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气压传感器用于获取每个气囊内的气体压强,即气压值,其原理是利用特定的物理效应或原理来测量气体的压强,并将其转换为可读的电信号输出,需要注意的是,该气压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压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和压电式传感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对气囊床的气囊进行调节,处理器可以为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单片机、ARM(Acorn RISC Machine)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处理器还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和/或任何其它这种配置,或者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该气囊床还包括气体控制模块,气体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处理器,该气体控制模块包括抽气泵和充气泵,当需要对气囊床的气囊进行调节时,由处理器向该气体控制模块发出对气囊进行调节的命令,以使气体控制模块对气囊进行放气或充气,具体的,气体控制模块根据气囊的变化高度,控制抽气泵对气囊内存储的气体进行放气,或者,控制充气泵对气囊内存储的气体进行充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具体用于存储所有气囊的气压值以及人体的躺姿状态等数据,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FLASH闪存、NAND闪存、垂直NAND闪存(VNAND)、NOR闪存、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自旋转移扭矩随机存取存储器(STT-RAM)等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
综上所述,无论当人体仰卧还是侧卧于该气囊床时,该气囊床均可识别人体的躺姿状态,并根据人体的躺姿状态自动调节各个气囊,能够增加气囊床与人体贴合度,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压力更加均衡,提高用户睡眠效果。
请再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床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气囊床包括6个气囊,分别为1号气囊、2号气囊、3号气囊、4号气囊、5号气囊、6号气囊,当身高为175cm的人体躺于该气囊床时,1号气囊位于人体的肩部位置,2号气囊位于人体的胸部位置,3号气囊位于人体的腰部位置,4号气囊位于人体的臀部位置,5号气囊位于人体的大腿位置,6号气囊位于人体的小腿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人体之间的身高存在差异,每个气囊位于人体的位置会发生改变,例如,当身高为160cm的人体躺于该气囊床时,其腰部位置位于2号气囊,也即,当不同身高的人体的头部在气囊床的相同位置时,其腰部可能在不同的气囊位置,针对该技术问题,本申请能够通过如下方法对气囊床的每个气囊的充气流量和放气流量进行调节,从而对气囊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该方法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体,使得该气囊床具备普适性。
需要注意的是,图2中气囊的数量、宽度、高度仅为示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气囊床的气囊的数量、宽度、高度,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床的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该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应用于气囊床,该气囊床包括多个气囊,每一气囊的高度可调,具体的,该气囊床的调节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气囊床的一个或至少两个处理器。
如图3所示,该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301:在检测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
具体的,气囊床包括多个气囊,在初始状态下将气囊的初始气压值设置为气压初始值,也即,当人体未躺于气囊床时,气囊床所有气囊的气压值均为气压初始值。而当气囊床检测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此时则认为有人体躺于气囊床且每个气囊的气压值趋于稳定,可以理解的是,在每个气囊的气压值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获取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能够提高气囊调节的准确性,其中,每个气囊的气压初始值、第一气压阈值、预设时间以及第一变化阈值均为预先设置的固定值,例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气压初始值设置为800Pa,将第一气压阈值设置为8000Pa,将预设时间设置为30s,将第一变化阈值设置为10Pa,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302: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请参阅图4,图4是图3中的步骤S302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步骤S302: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包括:
步骤S3021: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计算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
具体的,一阶差分的定义是离散函数中连续相邻两项之差,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计算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以该气囊床包括6个气囊进行举例,6个气囊包括1号气囊、2号气囊、3号气囊、4号气囊、5号气囊、6号气囊,在上述步骤中可以得到第一躺卧气压值包括6个气囊的气压值,计算6个气囊的气压值的一阶差分就是采用后一个气囊的气压值减去前一个气囊的气压值的方式,得到5个一阶差分数据,即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其中,5个一阶差分数据分别对应1号气囊、2号气囊、3号气囊、4号气囊、5号气囊。
步骤S3022:根据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计算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二阶差分;
具体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二阶差分是在一阶差分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差分,以该气囊床包括6个气囊进行举例,在得到5个一阶差分数据之后,采用后一个一阶差分数据减去前一个一阶差分数据的方式,得到4个二阶差分数据,即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二阶差分,其中,4个一阶差分数据分别对应1号气囊、2号气囊、3号气囊、4号气囊。
步骤S3023:根据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二阶差分,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具体的,根据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二阶差分,获取二阶差分数据中的第三个数据和第四个数据,将第三个数据和第四个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两者之中的较小值为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例如,若二阶差分中的第三个数据比较小,则将其对应的3号气囊确定为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若二阶差分中的第四个数据比较小,则将其对应的4号气囊确定为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人体躺于气囊床时,腰部对气囊床的压力相对于臀部、背部或胸部对气囊床的压力会小一些,因此,人体从头到脚的压力趋势是从胸部到腰部会逐渐减小,从腰部到臀部再次增加,根据该压力趋势,本申请能够根据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确定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躺卧气压值的折线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的折线图;
如图5所示,假设气囊床共有6个气囊,分别为1号气囊、2号气囊、3号气囊、4号气囊、5号气囊和6号气囊,在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稳定的情况下,获取6个气囊的气压值,得到图5中以气囊编号为横坐标,以气压值为纵坐标的折线图。
如图6所示,图6为以气囊编号为横坐标,以气压值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上述图5中的6个气囊的气压值进行一阶差分,得到5个一阶差分数据:数据①、数据②、数据③、数据④、数据⑤,其中,数据①对应1号气囊,数据②对应2号气囊,数据③对应3号气囊,数据④对应4号气囊、数据⑤对应5号气囊;再对5个一阶差分数据进行差分,得到4个二阶差分数据:数据⑥、数据⑦、数据⑧、数据⑨,其中,数据⑥对应1号气囊,数据⑦对应2号气囊,数据⑧对应3号气囊,数据⑨对应4号气囊,从二阶差分数据中可以看出,数据⑨大于数据⑧,则可以确定数据⑧所对应的3号气囊为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
步骤S303: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
具体的,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由于处于仰卧状态的人体对各个气囊的压力与处于仰卧状态的人体对各个气囊的压力不同,因此,当与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相邻的两个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大于预设的气压阈值时,则确定人体的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反之,当与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相邻的两个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气压阈值时,则确定人体的躺姿状态为侧卧状态,其中,预设的气压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将气压阈值设置为2000Pa。
请再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的生理曲度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人体的脊柱一般存在四个生理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骶曲。颈曲和腰曲的生理曲度是向前凸的,而胸曲和骶曲的生理曲度是向后凸的,一般的,颈椎前凸角度为30度,胸椎后凸角度为40度,腰椎前凸角度为45度,骶椎后凸角度为35度。人体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够使人体的脊柱能够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还可以减少脊柱的损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气囊调节方法既可以根据人体的躺姿调节气囊床的各个气囊,又可以结合人体的生理曲度调节,使得气囊床能够更好地起到支撑人体的功能,提高人体与气囊床的贴合度。
步骤S304: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请再参阅图8,图8是图3中的步骤S304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如图8所示,步骤S304: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
步骤S3041:获取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和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具体的,在上述步骤中已获取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和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以便于在后续步骤中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和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步骤S3042:若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则根据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请再参阅图9,图9是图8中的步骤S3042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如图9所示,步骤S3042:若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则根据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
步骤S3421:根据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获取人体的身高范围;
具体的,当不同身高的人体的头部位于气囊床的相同位置时,此时对不同身高的人体的腰部位置的气囊进行记录,得到大量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以得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人体的身高范围的模型,其中,该模型属于分类任务,可以通过TensorFlow框架和CNN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训练得到,例如,当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为3号气囊时,样本数据中的身高范围为140cm至150cm;当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为4号气囊时,样本数据中的身高范围为150cm至160cm,那么,模型经过训练之后,得到的训练结果为: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为3号气囊对应140cm至150cm的身高范围,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为4号气囊对应150cm至160cm的身高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得到该模型之后,将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输入到该模型中,则能够通过模型中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与人体的身高范围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取该人体的身高范围。
步骤S3422:根据人体的身高范围,获取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由于人体的肩部到腰部约占人体身高的25%,根据人体的身高范围,获取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即对人体的身高范围取平均,得到身高平均值,再将身高平均值乘以25%,得到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
步骤S3423:根据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获取人体的胸部垂直高度;
具体的,根据人体生理特征,人体的胸部垂直高度一般为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的2/3,因此,将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乘以2/3,则得到人体的胸部垂直高度。
步骤S3424:获取人体的胸部弧度角,并根据胸部弧度角和胸部垂直高度,计算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
具体的,人体的胸部弧度角为图7中的胸椎后凸的角度,根据胸部弧度角和胸部垂直高度,计算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1为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H为人体的胸部垂直高度,A1为人体胸部的弧度角,PI为圆周率;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的胸部弧度角可以为40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3425:根据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和胸部弧度角,计算胸部高度变化值;
具体的,根据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和胸部弧度角,能够计算得到胸部高度变化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1为胸部高度变化值,r1为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A1为胸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请再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胸部高度变化值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A表示人体的胸部垂直高度,A表示人体的胸部弧度角,r表示扇形半径,d表示胸部高度变化值。
结合图9和图10,计算胸部高度变化值的步骤和过程示例如下:
假设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为37cm,则胸部垂直高度H为37*2/3=24.67cm,人体的胸部弧度角A1为40度,圆周率PI为3.1415926;
则可以计算得到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r1为:
根据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r1,可以计算得到胸部高度变化值d1为:
请再参阅图11,图11是图8中的步骤S3042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步骤S3042:若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则根据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还包括:
步骤S3426:根据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获取人体的腰部垂直高度;
具体的,根据人体生理特征,人体的腰部垂直高度一般为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的1/3,将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乘以1/3,得到人体的腰部垂直高度。
步骤S3427:获取人体的腰部弧度角,并根据腰部弧度角和腰部垂直高度,计算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
具体的,人体的腰部弧度角为图7中的腰椎前凸的角度,根据腰部弧度角和腰部垂直高度,计算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2为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H2为腰部垂直高度,A2为腰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步骤S3428:根据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和腰部弧度角,计算腰部高度变化值;
具体的,根据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和腰部弧度角,能够计算得到腰部高度变化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2为腰部高度变化值,r2为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A2为腰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请再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时确定各个气囊的变化高度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床还包括位于人体肩部位置的气囊、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位于人体臀部位置的气囊。
如图12所示,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时确定各个气囊的变化高度的流程,包括:
步骤S1201:将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和位于人体臀部位置的气囊的高度变化值确定为胸部高度变化值和腰部高度变化值之和;
具体的,由于气囊床在初始状态时,已处于一定气压的充气状态,当需要给气囊再次充气时,其体积变化不大,高度基本不变,基于此,需要将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和位于人体臀部位置的气囊的变化高度确定为胸部高度变化值和腰部高度变化值之和。
步骤S1202:将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和位于人体肩部位置的气囊的高度变化值确定为腰部高度变化值;
具体的,将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变化高度确定为腰部高度变化值,为了减少人体肩部与胸部之间的落差,同时将位于人体肩部位置的气囊的变化高度确定为腰部高度变化值。
步骤S3043:若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侧卧状态,则根据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请再参阅图13,图13是图8中的步骤S3043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步骤S3043:若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侧卧状态,则根据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
步骤S3431: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获取人体的身高范围;
具体的,当不同身高的人体的头部位于气囊床的相同位置时,此时对不同身高的人体的腰部位置的气囊进行记录,得到大量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以得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人体的身高范围的模型,其中,该模型属于分类任务,可以通过TensorFlow框架和CNN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训练得到,例如,当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为3号气囊时,样本数据中的身高范围为140cm至150cm;当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为4号气囊时,样本数据中的身高范围为150cm至160cm,那么,模型经过训练之后,得到的训练结果为: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为3号气囊对应140cm至150cm的身高范围,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为4号气囊对应150cm至160cm的身高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得到该模型之后,将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输入到该模型中,则能够通过模型中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与人体的身高范围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取该人体的身高范围。
步骤S3432:根据人体的身高范围,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具体的,将人体的肩宽与身高的比例确定为第一比例,例如:第一比例约为0.3;将胸宽与身高的比例确定为第二比例,例如:第二比例约为0.25;将腰宽与身高的比例确定为第三比例,例如:第三比例约为0.2;将臀宽与身高的比例确定为第四比例,例如:第四比例约为0.25;
若躺姿状态为侧卧状态,需要保持脊椎处于水平直线状态,得到当前人体的身高范围之后,计算出身高平均值,根据身高平均值计算出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其中,该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位于人体肩部位置的气囊的肩部高度变化值、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的胸部高度变化值和位于人体臀部位置的气囊的臀部高度变化值,以腰宽为基本宽度,位于人体肩部位置的气囊的肩部高度变化值为h1=(第一比例-第三比例)/2*身高平均值,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的胸部高度变化值为h2=(第二比例值-第三比例值)/2*身高平均值,位于人体臀部位置的气囊的臀部高度变化值为h1=(第四比例值-第三比例值)/2*身高平均值。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持人体在床垫上有较好的支撑即床垫不会下陷,需要保持整体气囊气压值与调节前气囊气压值基本一致,变化范围要在10%以内,即将肩部、臀部、胸部放气部分需要补充到背部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
步骤S305: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
请再参阅图14,图14是图3中的步骤S305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步骤S305: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包括:
步骤S3051:获取气囊的底面积;
具体的,气囊床的气囊的长度和宽度均为预先设置的,也即气囊的底面积大小均为预先设置的,例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所有气囊的底面积设置为1200cm2,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3052:根据气囊的底面积和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
具体的,根据上述步骤可以得到第一高度变化值,根据所有气囊的第一高度变化值,结合气囊自身的底面积,能够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其中,该第一气体流量包括获取每个气囊的充气量或放气量,该气囊的第一气体流量以气体的体积表示,该气囊的第一气体流量=第一高度变化值*气囊的底面积,例如,某个气囊的第一高度变化值是3cm,该气囊的底面积为200cm2,则通过计算得到该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为3cm*200cm2=600cm3
步骤S306:根据第一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
具体的,该气囊床还包括多个充气泵和抽气泵,其中,每个气囊对应一个充气泵和一个抽气泵,已知该充气泵和抽气泵的充气速度和抽气速度,第一气体流量包括充气量和放气量,获取每个气囊的第一气体流量之后,对气囊床的每一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即根据每个气囊的充气量或放气量,结合充气泵和抽气泵的充气速度和抽气速度,计算充气泵或抽气泵的工作时间,即,充气量=充气速度*充气时间,放气量=抽气速度*抽气时间,可以理解的是,假设放气量为600cm3,抽气泵的抽气速度为1200cm3/分钟,通过计算得到抽气泵的抽气时间为0.5分钟,也即该气囊完成调节所需要的时间为0.5分钟,当抽气时间达到0.5分钟时,则关闭该抽气泵,此时,气囊的气囊高度被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该第一标准躺姿指的是在当前躺姿状态下,人体在气囊的支撑下,使得人体的脊柱保持在一水平线的躺姿。
步骤S307: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
具体的,当气囊的高度被调节至第一气囊高度之后,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
步骤S308:在检测到气囊的气压值从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床每间隔固定时间获取一次每个气囊的气压值,根据该气压值和第一气囊气压值,计算该气压值和第一气囊气压值的之间的差值,当该气压值和第一气囊气压值的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时,则将该气压值确定为第二躺卧气压值,此时,则认为人体的躺姿状态由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变为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例如,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则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侧卧状态。
请再参阅图15,图15是图3中的步骤S308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经过上一次调节之后,导致第二躺卧气压值变化大,所以无法直接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人体的躺姿状态以及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需要按照如下步骤计算出还原气压值,以便于在后续步骤中根据还原气压值确定人体的躺姿状态以及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如图15所示,步骤S308:在检测到气囊的气压值从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包括:
步骤S3081: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
请再参阅图16,图16是图15中的步骤S3081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步骤S3081: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包括:
步骤S3811:根据第一躺卧气压值和第一气囊气压值,得到第一气压变化值;
具体的,将第一气囊气压值减去第一躺卧气压值,得到第一气压变化值,其中,当第一气压变化值为正数时,则表示在上一次调节中,气囊充气,第一气体流量为充气流量;当第一气压变化值为负数时,则表示在上一次调节中,气囊放气,第一气体流量为放气流量。
步骤S3812:当第一气体流量为充气流量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和第一气压变化值,计算还原气压值;
具体的,对某个气囊充气时,该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气体流量为充气流量,由于充气时气囊体积基本不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充气部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压强P的变化,因此,可以直接用当前气囊的气压值减去该气囊变化的气压值,以得到还原气压值,即根据当前气囊的气压值和变化的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计算公式如下:
P2=P1-ΔP,
其中,P2为还原气压值,P1为当前气囊的气压值,ΔP为变化的气压值。
步骤S3813:当第一气体流量为放气流量时,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计算气囊变化的体积和当前气囊的体积;
具体的,当第一气体流量为放气流量时,将第一高度变化值乘以气囊的底面积的值确定为气囊变化的体积,将气囊的初始体积与气囊变化的体积之差确定为当前气囊的体积,其中,气囊的初始体积指的是气囊在无人躺卧状态下的体积,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预先设置的。
步骤S3814:根据气囊变化的体积和当前气囊的体积,计算还原气压值;
具体的,对某个气囊放气时,该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气体流量为放气流量,由于在气囊放气后,气囊的高度会降低,那么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主要体现在气囊体积的减小,因此,将减小的体积对应的气压值叠加到当前气囊的气压值上,即根据气囊变化的体积和当前气囊的体积,计算还原气压值,计算公式如下:
P2=(ΔVP0+V1P1)/V1
其中,P2为还原气压值,P1为当前气囊的气压值,ΔP为变化的气压值,ΔV为气囊变化的体积,V1为当前气囊的体积。
步骤S3082:根据还原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
具体的,首先,需要根据还原气压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具体包括:根据每一气囊的还原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的一阶差分;再根据还原气压值的一阶差分,计算还原气压值的二阶差分;根据还原气压值的二阶差分,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然后,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还原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由于处于仰卧状态的人体对气囊床的压力与处于仰卧状态的人体对气囊床的压力不同,因此,当与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相邻的两个气囊的还原气压值大于预设的气压阈值时,则确定人体的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反之,当与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相邻的两个气囊的还原气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气压阈值时,则确定人体的躺姿状态为侧卧状态,其中,预设的气压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将气压阈值设置为2000Pa。
步骤S309: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
请再参阅图17,图17是图3中的步骤S309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如图17所示,步骤S309: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包括:
步骤S3091: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二高度变化值;
具体的,若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则根据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二高度变化值;若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侧卧状态,则根据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二高度变化值,具体计算过程请参阅步骤304,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步骤S3092:根据第二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二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二气体流量;
具体的,首先,获取气囊的底面积:气囊床的气囊的长度和宽度均为预先设置的,也即气囊的底面积大小均为预先设置的,例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所有气囊的底面积设置为1200cm2,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然后,根据气囊的底面积和第二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二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二气体流量,具体包括:根据所有气囊的第二高度变化值,结合气囊自身的底面积,确定第二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二气体流量,其中,该第二气体流量包括获取每个气囊的充气量或放气量,该气囊的第二气体流量以气体的体积表示,该气囊的第二气体流量=第二高度变化值*气囊的底面积,例如,某个气囊的第二高度变化值是3cm,该气囊的底面积为200cm2,则通过计算得到该第二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二气体流量为3cm*200cm2=600cm3
步骤S3093:根据第二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
具体的,该气囊床还包括多个充气泵和抽气泵,其中,每个气囊对应一个充气泵和一个抽气泵,已知该充气泵和抽气泵的充气速度和抽气速度,第二气体流量包括充气量和放气量,获取每个气囊的第二气体流量之后,对气囊床的每一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即根据每个气囊的充气量或放气量,结合充气泵和抽气泵的充气速度和抽气速度,计算充气泵或抽气泵的工作时间,即,充气量=充气速度*充气时间,放气量=抽气速度*抽气时间,可以理解的是,假设放气量为600cm3,抽气泵的抽气速度为1200cm3/分钟,通过计算得到抽气泵的抽气时间为0.5分钟,也即该气囊完成调节所需要的时间为0.5分钟,当抽气时间达到0.5分钟时,则关闭该抽气泵,此时,气囊的气囊高度被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该第二标准躺姿指的是在当前躺姿状态下,人体在气囊的支撑下,使得人体的脊柱保持在一水平线的躺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一种气囊床的调节方法,该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根据第一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在检测到气囊的气压值从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二躺卧气压值与第一气囊气压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通过根据人体躺姿状态和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根据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节气囊的高度,本申请能够增加气囊床与人体贴合度,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压力更加均衡,提高用户睡眠效果。
请再参阅图18,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床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该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应用于气囊床,气囊床包括多个气囊,每一气囊的高度可调,具体的,该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应用于气囊床的一个或至少两个处理器。
如图18所示,该气囊床的调节装置180,包括:
第一气压获取模块1801,用于在检测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
第一躺姿确定模块1802,用于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
第一气囊调节模块1803,用于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根据第一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第二气压获取模块1804,用于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
第二躺姿确定模块1805,用于在检测到气囊的气压值从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二躺卧气压值与第一气囊气压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
第二气囊调节模块1806,用于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气囊床的调节装置亦可以由硬件器件搭建成的,例如,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可以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芯片搭建而成,各个芯片可以互相协调工作,以完成上述各个实施例所阐述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再例如,气囊床的调节装置还可以由各类逻辑器件搭建而成,诸如由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单片机、ARM(Acorn RISC Machine)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而搭建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的装置。该操作***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可以为ios操作***,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囊床的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图3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一种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气压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第一躺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第一气囊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根据第一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第二气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第二躺姿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气囊的气压值从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二躺卧气压值与第一气囊气压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第二气囊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通过根据人体躺姿状态和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根据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节气囊的高度,本申请能够增加气囊床与人体贴合度,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压力更加均衡,提高用户睡眠效果。
请再参阅图19,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床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该气囊床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以及存储器102。其中,图19中以一个处理器101为例。
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101,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以控制气囊床10执行相应任务,例如,控制气囊床10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所有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根据每一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根据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根据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根据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根据第一气体流量,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在检测到气囊的气压值从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第二躺卧气压值与第一气囊气压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根据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通过根据人体躺姿状态和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根据气囊对应的高度变化值,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节气囊的高度,本申请能够增加气囊床与人体贴合度,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压力更加均衡,提高用户睡眠效果。
处理器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1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可以实现下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具体地,存储器1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VM),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1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存储器1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1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存储器102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0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所示的各个步骤;也可实现图18的各个模块或单元的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床10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气囊床10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上述程序代码可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例如,该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条或多条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程序代码,处理器执行该程序代码,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的方法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程序代码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气囊床,所述气囊床包括多个气囊,每一所述气囊的高度可调,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有所述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所述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所述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
根据每一所述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
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流量,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所述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所述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获取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
在检测到所述气囊的气压值从所述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与所述第一气囊气压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所述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所述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所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
根据所述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所述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所述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一所述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每一所述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计算所述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
根据所述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一阶差分,计算所述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二阶差分;
根据所述第一躺卧气压值的二阶差分,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则根据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所述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若所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侧卧状态,则根据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床包括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胸部高度变化值,所述根据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所述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
根据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获取所述人体的身高范围;
根据所述人体的身高范围,获取所述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人体的胸部垂直高度;
获取所述人体的胸部弧度角,并根据所述胸部弧度角和所述胸部垂直高度,计算所述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具体包括:
其中,r1为所述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H为所述人体的胸部垂直高度,A1为所述胸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根据所述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和所述胸部弧度角,计算胸部高度变化值,具体包括:
其中,d1为胸部高度变化值,r1为所述胸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A1为所述胸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腰部高度变化值,所述根据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结合所述人体的比例及生理曲度,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还包括:
根据所述人体的肩部位置和腰部位置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人体的腰部垂直高度;
获取所述人体的腰部弧度角,并根据所述腰部弧度角和所述腰部垂直高度,计算所述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具体包括:
其中,r2为所述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H2为所述人体的腰部垂直高度,A2为所述人体的腰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根据所述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和所述腰部弧度角,计算腰部高度变化值,具体包括:
其中,d2为腰部高度变化值,r2为所述腰部弧度角对应的半径,A2为所述人体的腰部弧度角,PI为圆周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床还包括位于人体肩部位置的气囊、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位于人体臀部位置的气囊,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气囊和所述位于人体臀部位置的气囊的高度变化值确定为所述胸部高度变化值和所述腰部高度变化值之和;
将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和所述位于人体肩部位置的气囊的高度变化值确定为所述腰部高度变化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包括:
根据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获取所述人体的身高范围;
根据所述人体的身高范围,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包括:
获取所述气囊的底面积;
根据所述气囊的底面积和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具体包括:
V=S*Δd,
其中,V为第一气体流量,S为所述气囊的底面积,Δd为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其中,所述还原气压值用于识别第二人体躺姿状态;
根据所述还原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躺卧气压值和所述第一气囊气压值,得到第一气压变化值;
当所述第一气体流量为充气流量时,根据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和所述第一气压变化值,计算所述还原气压值,包括:
P2=P1-ΔP,
其中,P2为所述还原气压值,P1为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ΔP为所述第一气压变化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计算还原气压值,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气体流量为放气流量时,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计算气囊变化的体积和当前气囊的体积;
根据所述气囊变化的体积和所述当前气囊的体积,计算所述还原气压值,具体包括:
P2=(ΔVP0+V1P1)/V1
其中,P2为所述还原气压值,P1为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ΔP为所述第一气压变化值,ΔV为所述气囊变化的体积,V1为所述当前气囊的体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所述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二高度变化值;
根据所述第二高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第二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二气体流量;
根据所述第二气体流量,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所述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所述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13.一种气囊床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气囊床,所述气囊床包括多个气囊,每一所述气囊的高度可调,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气压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有所述气囊的气压值的总和大于第一气压阈值且每一所述气囊的气压值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均小于第一变化阈值时,获取每一所述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
第一躺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一所述气囊的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当前人体躺姿下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根据所述位于人体腰部位置的气囊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一人体躺姿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
第一气囊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计算所述气囊对应的第一高度变化值;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确定所述第一高度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气体流量;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流量,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以将所述气囊的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一气囊高度,其中,所述第一气囊高度为第一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第二气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气囊高度对应的第一气囊气压值;
第二躺姿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气囊的气压值从所述第一气囊气压值变化至第二躺卧气压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确定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其中,所述第二躺卧气压值与所述第一气囊气压值的差值大于预设的气压变化阈值,所述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为仰卧状态或侧卧状态,并且,第二人体躺姿状态与所述第一人体躺姿状态不同;
第二气囊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人体躺姿状态,将所述气囊的当前气囊高度调整为第二气囊高度,其中,所述第二气囊高度为第二标准躺姿对应的气囊高度。
14.一种气囊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
15.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床的调节方法。
CN202311438466.5A 2023-10-31 2023-10-31 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74814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8466.5A CN117481483A (zh) 2023-10-31 2023-10-31 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8466.5A CN117481483A (zh) 2023-10-31 2023-10-31 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1483A true CN117481483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2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8466.5A Pending CN117481483A (zh) 2023-10-31 2023-10-31 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14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33329A1 (zh) 一种用于卧床老人长期护理的防压疮气囊床垫装置
US20190059608A1 (en) Chair and smart lumbar pillow system for chair
CN106166965B (zh) 可调节式座椅组件
CN106166964B (zh) 可调节式座椅组件
US11504293B2 (en) Seat assembly having massage bladders with reduced pressure sensor count
US20200245780A1 (en) Bed Apparatus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Bed Surface Based on Sleeping Posi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11839081B (zh) 一种分段式气囊床垫的智能控制方法及其***
JP2012183312A (ja) 使用者保持装置および使用者保持装置上の使用者のポジショニングのための方法
CN103330632B (zh) 一种智能按摩椅
US9895277B2 (en) Transfer assistance device
CN113749492A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及其调节高度方法
CN111568669A (zh) 气囊垫气压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167754A1 (en) Sleeping equipment
CN117481483A (zh) 气囊床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8491375U (zh) 一种姿态自适应鱼骨背板
CN212280723U (zh) 基于睡姿自动调整床面的床装置
CN115039988B (zh) 床垫调整方法、装置、床垫及存储介质
CN113665455B (zh) 座椅组件
EP3697362B1 (en) Two-in-one mattress with air mattress and memory foam for patient care
CN113665449A (zh) 座椅组件
CN209421448U (zh) 一种智能座椅的动态调整***
TWM591868U (zh) 基於睡姿自動調整床面之床裝置
CN220045392U (zh) 一种调节软硬度的智能床垫
CN112826268B (zh) 床垫装置以及可挠式支撑装置
TWI715321B (zh) 基於睡姿自動調整床面之床裝置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