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7627A - 散热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7627A
CN117337627A CN202280000681.4A CN202280000681A CN117337627A CN 117337627 A CN117337627 A CN 117337627A CN 202280000681 A CN202280000681 A CN 202280000681A CN 117337627 A CN117337627 A CN 117337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heat dissipation
bending part
arc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06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韧
王志会
杨磊
罗璇
伍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37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7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其中,散热组件(20)包括散热层主体(21)、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23)以及拐角弯折部(24)。散热层主体(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21A)、拐角弧边(21B)以及第二侧边(21C),第一侧边(21A)和第二侧边(21B)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第一弯折部(22)与第一侧边(21A)连接。第二弯折部(23)与第二侧边(21C)连接。拐角弯折部(24)与拐角弧边(21B)连接;拐角弯折部(24)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K1)。其中,第一弯折部(22)、拐角弯折部(23)和第二弯折部(24)依次连接。第一开口(K1)呈条形,且第一开口(K1)大致沿拐角弧边(21B)的径向延伸。在拐角弯折部(23)设有多个第一开口(K1)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开口(K1)沿拐角弧边(21B)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Description

散热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组件、显示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屏基于其柔软特性,可制作成曲面、折叠、异形以及卷曲等各种形态的显示装置,因此备受青睐。其中,曲面的显示装置是指显示屏幕的至少一侧具有弯曲形状。
目前,随着柔性屏两边曲(显示屏幕的两侧具有弯曲形状)贴合工艺的日渐成熟,柔性屏四边曲(显示屏幕的四侧均具有弯曲形状)贴合工艺也逐渐开始发展,在四边曲显示装置中,显示屏幕的弯曲部分,尤其是拐角弯曲部分受力复杂,因此对四边曲显示装置中显示屏幕的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层主体、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拐角弯折部。
所述散热层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拐角弧边以及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所述拐角弯折部与所述拐角弧边连接;所述拐角弯折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拐角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开口呈条形,且所述第一开口大致沿所述拐角弧边的径向延伸。在所述拐角弯折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拐角弧边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主体部,及分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两端的两个第一端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呈条形,且所述第一主体部大致沿所述拐角弧边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拐角弧边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拐角弧边的一端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个第一端部呈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个第一端部中,相对靠近所述拐角弧边的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部弯曲的第一弧边,相对远离所述拐角弧边的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部弯曲的第二弧边。所 述第一弧边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弧边的曲率半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所述第一边界和所述第二边界均沿所述拐角弧边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边界和所述第二边界之间的夹角为0°~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拐角弯折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多个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拐角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弧边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对于参考弧线,更靠近所述散热层主体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所述参考面平行于所述散热层主体。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边界;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边界;所述参考弧线为,与所述第一投影边界和所述第二投影边界相切的弧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拐角弧线的径向,所述拐角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弧边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参考弧线之间的间距为1mm~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分别与所述拐角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弧边,呈弧形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或所述第二弯折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呈条形,且所述第二开口大致沿所述第二开口所在侧边弯折部所连接的散热层主体的侧边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或所述第二弯折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开口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的所述第二开口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排列为多排的情况下,多排所述第二开口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开口所在侧边弯折部所连接的散热层主体的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包括第二主体部及分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两端的两个第二端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呈条形,且大致沿所述第二开口所在侧边弯折部所连接的散热层主体的侧边的延伸方向延伸。
沿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多个位置处 的宽度大致相等;或,沿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且由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个第二端部指向另一个第二端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宽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拐角弯折部设有多个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或所述第二弯折部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所在区域与所述多个第二开口所在区域之间具有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大致为1mm~2.5mm,所述过渡区域不设置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于所述过渡区域,所述过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
其中,所述过渡部包括过渡弧边,所述过渡弧边朝向所述过渡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部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分别与所述拐角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弧边之间,通过所述过渡弧边过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开口在靠近所述过渡区域的边界处为齐平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一侧边、四条所述拐角弧边以及相对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二侧边,任意相邻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连接有一条拐角弧边。
每条所述第一侧边均与一个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每条所述第二侧边均与一个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每条所述拐角弧边均与一个所述拐角弯折部连接;每个所述拐角弯折部均设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层、粘接层以及缓冲层。
所述散热层主体、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以及所述拐角弯折部位于所述散热层。所述粘接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一侧。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粘接层和所述散热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包括铜板、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组件。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出光侧和背光侧,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和拐角处的边缘朝向背光侧弯曲。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所述散热组件中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拐角弯折部朝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弯曲。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沿图1中的剖面线A-A’的一种截面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图5中的D区域的一种平面放大图;
图7为图6中的E区域的一种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的E区域的另一种放大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开口的结构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12为图5中的D区域的另一种平面放大图;
图13为图5中的D区域的另一种平面放大图;
图14为图13中的G区域的一种放大图;
图15为图13中的G区域的另一种放大图;
图16为图5中的D区域的另一种平面放大图;
图17为沿图1中的剖面线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19~图2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的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 (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电连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电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的局限性)所确定。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该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的图像的任何装置。更明确地说,预期实施例可实施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全球定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图1中以该显示装置1000为手机为例进行示意。
该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曲面显示装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显示装置1000包括主显示区A1和曲面显示区A2,曲面显示区A2即为显示装置1000弯曲的部分。
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四周均具有曲面的显示装置,曲面显示区A2绕设于主显示区A1。
示例性地,显示装置1000的边界大致为矩形。需要说明的是,“大致为矩形”是指,显示装置1000的边界的形状整体上呈矩形形状,但是并不局限为标准的矩形。即,这里的“矩形”不但包括基本矩形的形状,而且考虑到工艺条件,还包括类似于矩形的形状。例如,矩形的长边和短边在每个相交的位置(即拐角处)为弯曲状,即拐角处平滑,使得显示装置1000的边界在平面图的形状为圆角矩形。
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模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设于显示模组100发光侧的偏光片201、粘胶层202和盖板203。
其中,偏光片201设置于显示模组100的出光侧表面,且至少与主显示区A1对应,偏光片201能够降低显示模组100出光侧表面的光线反射率,提升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对比度。
盖板203设置于偏光片201远离显示模组100的一侧,用于保护显示模组100。
粘胶层202设置于偏光片201与盖板203之间,用于粘接偏光片201与盖板2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前述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显示驱动芯片300和柔性线路板400。
显示驱动芯片300与显示模组100电连接;柔性线路板400与显示模组100电连接。显示驱动芯片300和柔性线路板400用于向显示模组100提供显示画面所需的数据信号。
示例性地,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外壳。外壳的硬度较高,可以保护显示装置1000的电子器件以及柔性材料等部件不受外界损伤。
如图3所示,前述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散热组件20。
该显示面板10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光致发光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10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或量子点电致发光(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QLED)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10为光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为量子点光致发光显示装置。
参阅图4,显示面板10包括出光侧10a和背光侧10b。其中,出光侧10a是指显示面板10用于显示图像的一侧,背光侧10b是指显示面板10背离出光侧10a的一侧。
参阅图4,显示面板10的侧边和拐角处的边缘朝向背光侧10b弯曲。
示例性地,参阅图4,显示面板10的四侧的侧边均朝向背光侧10b弯曲,四个拐角处的边缘同样均朝向背光侧10b弯曲。
参阅图4,散热组件20设于显示面板10的背光侧10b。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包括像素电路和部分设置在曲面显示区A2的侧边信号线,散热组件20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像素电路和侧边信号线,以对像素电路和侧边信号线进行散热。
散热组件20设于显示面板10的背离发光面的一侧,散热组件20被配置为,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散热,避免显示装置1000内部温度升高, 影响显示装置1000内部各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效果;同时避免高温环境对各电子元件造成损伤,从而延长各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经本公开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在柔性屏四边曲贴合工艺中(显示面板四边均弯曲后,散热组件弯曲并贴合于显示面板的工艺),散热组件受到较大的拉压应力,尤其在四边曲大角度(例如88°)弯折显示装置中,散热组件在拐角处由于应力集中极易发生褶皱或开裂,导致散热组件贴合不良,影响其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拐角处”是指,显示装置1000的相邻且相接的两条侧边所相交的位置,例如在显示装置1000呈矩形的情况下,“拐角处”即为显示装置1000的长边和短边的交接位置。该位置处通常作为弯曲状,也即,与两条侧边平滑过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20。
参阅图5,散热组件20包括散热层主体21、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23以及拐角弯折部24。
其中,散热层主体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21A、拐角弧边21B以及第二侧边21C。第一侧边21A和第二侧边21C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第一侧边21A和第二侧边21C通过拐角弧边21B连接,可以使得散热层主体21的外轮廓更加圆滑。
参阅图5,第一弯折部22与第一侧边21A连接。第二弯折部23与第二侧边21C连接。拐角弯折部24与拐角弧边21B连接。
第一弯折部22、拐角弯折部24和第二弯折部23依次连接,且第一弯折部22、拐角弯折部24和第二弯折部23均朝向远离显示面板10的方向弯折。
第一弯折部22、拐角弯折部24和第二弯折部23均与散热层主体21之间互成角度。第一弯折部22、拐角弯折部24和第二弯折部23依次连接共同构成散热组件20的位于曲面显示区A2的部分。
拐角弯折部24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K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0,通过在拐角弯折部24设置第一开口K1,即在散热组件20对应拐角处的部分设置第一开口K1,可以利用第一开口K1的变形吸收集中在拐角弯折部24的应力,降低散热组件20弯曲贴合至显示面板10的过程中,散热组件20在拐角处发生褶皱或开裂的风险,改善散热组件20贴合不良、以及因贴合不良而导致的散热效 果差的问题。
如图6所示,第一开口K1呈条形,且第一开口K1大致沿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延伸。即,第一开口K1的长度方向与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相同。
示例性地,第一开口K1呈矩形、椭圆形、不规则条形、棒球棍形状、棒球形等多种形状。
在拐角弯折部24设有多个第一开口K1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开口K1沿拐角弧边21B的延伸方向Y依次间隔排布。例如,参阅图6,多个第一开口K1在拐角弯折部24上呈放射状分布。
通过设置第一开口K1呈条形,且第一开口K1大致沿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延伸,使得第一开口K1可以释放拐角弯折部24上的拉压力,降低拐角弯折部24在弯曲贴合过程中发生褶皱或开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开口K1包括第一主体部M1,及分设于第一主体部M1两端的两个第一端部M2,第一主体部M1呈条形,且第一主体部M1大致沿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延伸。
示例性地,第一主体部M1呈矩形。
示例性地,第一开口K1为一体成型,即第一主体部M1和两个第一端部M2一体设置。
示例性地,第一主体部M1为第一开口K1中位于中间区域,且形状和尺寸呈规律变化的部分,两个第一端部M2为第一开口K1中位于两端,且形状和尺寸与第一主体部M1的变化规律不同的部分。
示例性地,在第一开口K1整体的形状和尺寸变化规律统一时,第一开口K1可以仅包括第一主体部M1,例如,当第一开口K1为矩形时,第一开口K1的形状、尺寸固定,因此该第一开口K1仅包括第一主体部M1。
参阅图7,第一主体部M1靠近拐角弧边21B的一端的宽度La,等于第一主体部M1远离拐角弧边21B的一端的宽度Lb。
示例性地,参阅图7,第一主体部M1不同位置处的宽度大致相等。即,第一主体部M1的宽度均一。
前述“宽度”为沿设定方向Z上的尺寸。该设定方向Z垂直于第一主体部M1的长度延伸方向。例如,参阅图7,第一主体部M1大致沿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延伸,即,第一主体部M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相同,设定方向Z垂直于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
通过设置第一开口K1的第一主体部M1靠近拐角弧边21B的一端的宽度La,等于第一主体部M1远离拐角弧边21B的一端的宽度Lb,使得拐角弯折部24在沿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上的任何位置受到的应力均得到充分的释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主体部M1靠近拐角弧边21B的一端的宽度La,小于第一主体部M1远离拐角弧边21B的一端的宽度Lb。
示例性地,参阅图8,由第一主体部M1靠近拐角弧边21B的一端,指向第一主体部M1远离拐角弧边21B的一端,第一主体部M1的宽度逐渐增大。
通过设置第一开口K1的第一主体部M1靠近拐角弧边21B的一端的宽度La,小于第一主体部M1远离拐角弧边21B的一端的宽度Lb,从而为拐角弯折部24靠近拐角弧边21B的位置和远离拐角弧边21B的位置,分别提供不同程度的应力消解,即针对拐角弯折部24不同位置处受到不同应力的情况,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程度的应力消解,从而使拐角弯折部24弯曲贴合后受到的应力均匀,进一步降低拐角弯折部24发生褶皱或开裂的可能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参阅图9,第一主体部M1包括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均沿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延伸。
示例性地,参阅图9,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之间的夹角θ为0°~30°。例如,夹角为0°、5°、8°、10°、15°、20°或30°。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之间的夹角θ”是指,第一边界L1的延长线,与第二边界L2的延长线相交后形成的夹角。
通过设置第一开口K1的边界(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的延伸方向和相对位置,可以使第一开口K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拐角弯折部24弯曲贴合过程中受到的位于拐角弧边21B径向上的拉力相对应,从而提高第一开口K1吸收应力的效果,进一步降低拐角弯折部24发生褶皱或开裂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第一开口K1的两个第一端部M2呈弧形。
参阅图9,第一开口K1的两个第一端部M2中,相对靠近拐角弧边 21B的第一端部M2包括朝向第一主体部M1弯曲的第一弧边N1,相对远离拐角弧边21B的第一端部M2包括朝向第一主体部M1弯曲的第二弧边N2。
通过设置第一开口K1的两个第一端部M2呈弧形,使得第一开口K1的两端呈圆滑状态,避免第一开口K1具有角度较小的内角,例如,避免第一开口K1具有直角或锐角,从而有效地提高开设第一开口K1后拐角弯折部24的强度,避免拐角弯折部24由第一开口K1的内部开始产生裂纹,进一步降低拐角弯折部24发生开裂的可能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弧边N1的曲率半径R1,小于第二弧边N2的曲率半径R2。
示例性地,第一弧边N1的曲率半径R1可以为0.03mm~0.05mm,例如为0.04mm;第二弧边N2的曲率半径R2可以为0.06mm~0.08mm,例如为0.07m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弧边N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二弧边N2的曲率半径R2相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边界L1、第一弧边N1、第二边界L2以及第二弧边N2依次连接,且第一弧边N1分别与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相切,第二弧边N2分别与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相切。
从而实现第一开口K1的第一主体部M1和两个第一端部M2之间的圆滑过渡,避免拐角弯折部24由第一开口K1的内部开始产生裂纹,降低拐角弯折部24发生开裂的可能性。
示例性地,第一弧边N1的最大宽度(沿设定方向Z上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主体部M1靠近第一弧边N1的一端的宽度;第二弧边N2的最大宽度(沿设定方向Z上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主体部M1靠近第二弧边N2的一端的宽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在第一开口K1的第一端部M2发生裂纹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拐角弯折部24设有多个第一开口K1,多个第一开口K1的长度Lc(沿拐角弧边21B的径向X的尺寸)大致相等。
通过在拐角弯折部24设置多个第一开口K1,并使多个第一开口K1的长度大致相等,可以使拐角弯折部24在弯曲贴合过程中受到的应力得到均匀的吸收,从而降低拐角弯折部24发生褶皱和开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在参考面10’上的正投影(参阅图10中的弧线24B),相对于参考弧线24B’,更靠近散热层主体21在参考面10’上的正投影21’。
其中,第一弯折部22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2A,在参考面10’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边界22B。第二弯折部23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3A,在参考面10’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边界23B。参考弧线24B’为:与第一投影边界22B和第二投影边界23B相切的弧线。
其中,参考面10’平行于散热层主体21。
通过将拐角弯折部24内缩,即,相较于第一弯折部22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2A和第二弯折部23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3A,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与散热组件20的几何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更近,从而可以减小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受到的拉力大小,从而进一步降低拐角弯折部24发生开裂的可能性。
示例性地,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在参考面10’上的正投影的弧线24B的圆心,与参考弧线24B’的圆心为同一圆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沿拐角弧线21B的径向X,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在参考面10’上的正投影的弧线24B,与参考弧线24B’之间的间距Lg为1mm~2mm。例如间距为1mm、1.25mm、1.5mm或2mm。
通过限定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的位置,在减少拐角弯折部24受到的应力大小的同时,保证拐角弯折部24在内缩后依然可以覆盖显示面板10中位于拐角处的信号线,避免降低散热组件2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散热组件20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0所在区域的范围内。示例性地,相较于显示面板10的面积,散热组件20的面积更小,散热组件20的侧边相较于显示面板10的侧边内缩。
例如,参阅图11,第一弯折部22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2A,与显示面板10中的与第一弯折部22的侧边22A延伸方向相同的侧边之间,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表面(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10a的表面),且垂直于第一弯折部22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间距Ld。其中,该间距Ld的最小值可以为0.2mm~0.4mm。例如该间距Ld的最小值可以 为0.2mm、0.25mm、0.3mm、0.375mm或0.4mm。
例如,参阅图11,第二弯折部23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3A,与显示面板10中的与第二弯折部23的侧边23A延伸方向相同的侧边之间,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表面(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10a的表面),且垂直于第二弯折部23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间距Le。其中,该间距Le的最小值可以为0.2mm~0.4mm。例如该间距Le的最小值可以为0.2mm、0.25mm、0.3mm、0.375mm或0.4mm。
示例性地,参阅图11,在显示面板10的侧边弯折后形成的曲面的背光侧10b的曲率半径大致为2mm的情况下,散热组件20的侧边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23)的宽度d1(垂直于侧边弯折部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2.34mm~2.74mm,例如为2.54mm,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的圆心角θ圆可以为69°~79°,例如为7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弯折部22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2A和第二弯折部23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3A,分别与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呈弧形过渡。
例如,参阅图12,第一弯折部22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2A,与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的连接位置呈圆弧状;第二弯折部23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3A,与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的连接位置呈圆弧状。
通过设置弧形过渡,避免第一弯折部22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2A,与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弯折部23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3A,与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的连接位置形成棱角,从而避免散热组件20在过渡区(即前述连接位置)产生裂纹,进一步降低散热组件20在弯曲贴合过程中发生开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弯折部22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K2;或者,第二弯折部23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K2;或者,如图13所示,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23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K2。
通过在第一弯折部22和/或第二弯折部23设置第二开口K2,可以通过第二开口K2的变形吸收第一弯折部22和/或第二弯折部23在弯曲贴合过程中受到的应力,降低弯曲贴合过程中,散热组件20在侧边弯折处发生褶皱或开裂的风险,解决散热组件20贴合不良、散热效果差的问 题。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二开口K2呈条形,且第二开口K2大致沿第二开口K2所在侧边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23)所连接的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包括第一侧边21A和第二侧边21C)的延伸方向延伸。
例如,设于第一弯折部22的第二开口K2沿着第一侧边21A的延伸方向延伸,即设于第一弯折部22的第二开口K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侧边21A的延伸方向相同;设于第二弯折部23的第二开口K2沿着第二侧边21C的延伸方向延伸,即设于第二弯折部23的第二开口K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边21C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第一弯折部22和/或第二弯折部23设有多个第二开口K2的情况下,多个第二开口K2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的第二开口K2沿第一方向U依次间隔设置,在多个第二开口K2排列为多排的情况下,多排第二开口K2沿第二方向V并列设置。
其中,第一方向U为第二开口K2所在侧边弯折部所连接的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V与第一方向U相互交叉。例如,第二方向V与第一方向U相互垂直。
例如,设于第一弯折部22的多个第二开口K2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的第二开口K2沿第一方向U依次间隔设置,在多个第二开口K2排列为多排的情况下,多排第二开口K2沿第二方向V并列设置。在此情况下,第一方向U即为第一侧边21A的延伸方向。
例如,设于第二弯折部23的多个第二开口K2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的第二开口K2沿第一方向U依次间隔设置,在多个第二开口K2排列为多排的情况下,多排第二开口K2沿第二方向V并列设置。在此情况下,第一方向U即为第二侧边21C的延伸方向。
通过在侧边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23)设置多个第二开口K2,且该第二开口K2成行和成列地排布,从而使第二开口K2均匀地分布在散热组件20的侧边弯折部上,从而均匀地吸收侧边弯折部在弯曲贴合过程中受到的应力,使得侧边弯折部整体受力较小且受力均匀,进一步降低了侧边弯折部发生褶皱或开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多个第二开口K2排列为多排。沿第二方向V,相邻设置的两排第二开口K2中,其中一排中的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开口K2之间的间隙,与另一排中的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开口K2 之间的间隙错开设置。
例如,参阅图14,相邻两排第二开口K2中,其中一排中的第二开口K2的几何中心,与另一排中的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开口K2的间隙的中心,大致处于沿第二方向V延伸的同一直线上。即,使相邻两排中的第二开口K2在第二方向V上相互错开设置,可以使多个第二开口K2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侧边弯折部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降低散热组件20在侧边弯折部发生褶皱和开裂等不良情况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开口K2包括第二主体部M3及分设于第二主体部M3两端的两个第二端部M4。第二主体部M3呈条形,且大致沿第二开口K2所在侧边弯折部所连接的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的延伸方向(例如第一方向U)延伸。
例如,设于第一弯折部22的第二开口K2的第二主体部M3,大致沿第一侧边21A的延伸方向延伸;设于第二弯折部23的第二开口K2的第二主体部M3,大致沿第二侧边21C的延伸方向延伸。
示例性地,第二主体部M3呈矩形。
示例性地,第二开口K2为一体成型,即第二主体部M3和两个第二端部M4一体设置。
示例性地,第二主体部M3为第二开口K2中位于中间区域,且形状和尺寸呈规律变化的部分,两个第二端部M4为第二开口K2中位于两端,且形状和尺寸与第二主体部M3的变化规律不同的部分。
示例性地,在第二开口K2整体的形状和尺寸变化规律统一时,第二开口K2可以仅包括第二主体部M3,例如,当第二开口K2为矩形时,第二开口K2的形状、尺寸固定,因此该第二开口K2仅包括第二主体部M3。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沿第二主体部M3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二主体部M3的多个位置处的宽度d2大致相等。即,第二主体部M3的宽度均一。
通过设置沿第二主体部M3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二主体部M3的多个位置处的宽度d2大致相等,使得设有第二开口K2的侧边弯折部在弯曲贴合过程中受到的应力得到充分且均匀的释放。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第二开口K2的长度d3(沿第一方向U的尺寸)可以为2mm~4mm,例如为3mm,第二主体部M3的宽度(即设定尺寸d2)可以为0.09mm~0.11mm,例如为0.1mm,同一排中相邻设 置的两个第二开口K2之间的间距d4可以为0.09mm~0.11mm,例如为0.1mm,相邻设置的两排第二开口K2之间的间距d5可以为0.07mm~0.09mm,例如为0.08m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沿第二主体部M3的长度延伸方向,且由第二开口K2的一个第二端部M4指向另一个第二端部M4,第二主体部M3的宽度由大变小再变大。即,第二开口K2的几何中心处的宽度较小,两端的宽度较大,第二开口K2整体大致呈棒球形。
示例性地,第二开口K2的几何中心处的宽度较小,两端的宽度较大,且相邻两排中的第二开口K2在第二方向V上相互错开,例如,相邻两排第二开口K2中,其中一排中的第二开口K2的第二端部M4,与另一排中的第二开口K2的几何中心相对应。
通过将第二开口K2设置为棒球形,可以在相邻两排第二开口K2在第二方向V上相互错开的情况下,使得多个第二开口K2的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使设置第二开口K2的侧边弯折部在万曲贴合过程中受到的应力更加均匀,降低散热组件20的侧边弯折部发生褶皱和开裂的风险。
示例性地,如图15所示,第二开口K2的长度d3(沿第一方向U的尺寸)可以为2.3mm~2.7mm,例如为2.5mm,第二开口K2的最小宽度,例如第二开口K2几何中心处的宽度d21可以为0.06mm~0.08mm,例如为0.07mm,第二开口K2的最大宽度,例如第二开口K2的第二端部M4处的最大宽度d22可以为0.10mm~0.12mm,例如为0.11mm,同一排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开口K2之间的间距d4可以为0.14mm~0.16mm,例如为0.15mm,分设于同一排第二开口K2两侧的两排第二开口K2之间的距离d6可以为0.2mm~0.4mm,例如为0.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开口K2的两个第二端部M4呈弧形,且第二端部M4的弧形弧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体部M3相对的两条边界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开口K2的两个第二端部M4呈弧形,使得第二开口K2的两端呈圆滑状态,避免第二开口K2具有角度较小的内角,例如,避免第二开口K2具有直角或锐角,从而有效地提高开设第二开口K2后的侧边弯折部的强度,避免侧边弯折部由第二开口K2的内部开始产生裂纹,进一步降低散热组件20的侧边弯折部发生开裂的可能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端部M4的弧边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端部M4的弧形弧边,与第二主体部M3 相对的两条边界相切。从而实现第二开口K2的第二主体部M3和两个第二端部M4之间的圆滑过渡,降低散热组件20侧边的设有第二开口K2的侧边弯折部发生开裂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拐角弯折部24设有多个第一开口K1,且第一弯折部22和/或第二弯折部23设有多个第二开口K2,多个第一开口K1所在区域W1与多个第二开口K2所在区域W2之间具有过渡区域Ls。
过渡区域Ls的宽度Ls’大致为1mm~2.5mm,过渡区域Ls不设置开口(包括前述第一开口K1和第二开口2)。
示例性地,参阅图16,多个第一开口K1所在区域W1与多个第二开口K2所在区域W2之间的过渡区域Ls的宽度Ls’大致为1mm~2.5mm。例如宽度Ls大致为1mm、1.25mm、1.5mm、2mm或2.5mm。
通过在多个第一开口K1所在区域W1与多个第二开口K2所在区域W2之间设置过渡区域Ls,使得散热组件20在拐角弯折部24与第一弯折部22之间的部分,以及在拐角弯折部24与第二弯折部23之间的部分具有一定强度,避免在弯曲贴合形成应力集中的过程中,损坏散热组件20中位于拐角弯折部24与侧边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23)之间的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散热组件20还包括:过渡部25,过渡部25设于过渡区域Ls,过渡部25分别与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23连接。
过渡部25包括过渡弧边25A,过渡弧边25A朝向过渡部25远离散热层主体部21的方向弯曲。
第一弯折部22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2A和第二弯折部23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3A,分别与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之间,通过过渡弧边25A过渡连接。
通过设置过渡部25,增强散热组件20中的位于拐角弯折部24与侧边弯折部之间的部分的强度,避免散热组件20在过渡区域Ls发生断裂等不良情况。
通过设置过渡部25包括过渡弧边25A,避免第一弯折部22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2A,与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弯折部23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侧边23A,与拐角弯折部24远离散热层主体21的弧边24A的连接位置形成棱角,从而避免散热组件20在过渡区域Ls产生裂纹,进一步降低散热组件20在弯曲贴合过程中发生开裂的风险。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参阅图16,多个第二开口K2在靠近过渡区域Ls的边界处为齐平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散热层主体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一侧边21A、四条拐角弧边21B以及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二侧边21C,任意相邻的第一侧边21A和第二侧边21C之间连接有一条拐角弧边21B。
每条第一侧边21A均与一个第一弯折部22连接,每条第二侧边21C均与一个第二弯折部23连接,每条拐角弧边21B均与一个拐角弯折部24连接。每个拐角弯折部24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K1。
即,在四边曲显示装置1000中,散热组件20的所有位于拐角处的部分均设置开口(第一开口K1),使得散热组件20在显示装置1000的任一拐角处均可以通过第一开口K1进行应力释放,降低散热组件20在拐角处发生褶皱和开裂等不良情况的风险。
示例性地,每个第一弯折部22均设有第二开口K2,每个第二弯折部23均设有第二开口K2。使得散热组件20在显示装置1000的任一侧边弯折处均可以通过第二开口K2进行应力释放,降低散热组件20在侧边弯折处发生褶皱和开裂等不良情况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散热组件20包括散热层20’。
其中,散热层主体21、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23以及拐角弯折部24位于散热层20’。即,散热层主体21、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23以及拐角弯折部24所在膜层为散热层20’,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散热层主体21、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23以及拐角弯折部24连接后形成散热层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散热组件20还包括粘接层50和缓冲层40。
其中,如图17所示,粘接层50设置于散热层20’一侧。
示例性地,如图17所示,粘接层50设置于散热层20’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侧。
粘接层50被配置为与显示面板10贴合,从而实现散热组件20与显示面板10的粘接固定。
粘接层50可以为网格胶,即粘接层50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可以呈网格状。可以增强粘接层50的粘接效果。
其中,如图17所示,缓冲层40设置于粘接层50和散热层40之间。
缓冲层40被配置为吸收显示面板10在装配过程中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应力和外力冲击,对显示面板10以及其他零部件形成有效保护。
缓冲部40的材料可以为柔性材料。例如,缓冲层40可以包括泡棉。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前述散热组件20还包括背膜30。
背膜30设于显示面板10与粘接层50之间。其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0背光侧,同时,背膜30为显示面板10的弯折提供一定的支撑力,避免显示面板10弯折时应力不均匀导致开裂。
如图17所示,背膜30可以包括相互断开的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背膜30可以随着显示面板10被弯折,在这种情况下,相互断开的两部分之间没有背膜30的材料,从而暴露显示面板10的弯折部分,可以降低显示面板10的弯折部分的弯折阻力。
背膜30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背膜30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背膜30的材料还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或环烯烃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简称COP)。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前述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支撑结构30A。
支撑结构30A设置于背膜30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其预设有一定的弧度,以作为显示模组100其他结构层(例如显示面板10和散热组件20等)的弯折角度的参照。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层20’的厚度(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0μm。
例如,散热层20’的厚度为100μm、105μm、300μm或350.8μm。
通过控制散热层20’的厚度不小于100μm,避免散热层20’中位于相邻开口(包括第一开口K1和第二开口K2)之间的部分在弯曲贴合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层20’的材料为导热能力强的材料,例如为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提高散热层20’的散热效果。例如,散热层20’包括铜板、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
以上介绍了本公开提供的散热组件20、显示模组100与显示装置1000的结构设计,以下将介绍显示模组100的装配方法。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滚轮实现散热组件20的贴合,例如,设置滚轮与显示装置1000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平行,通过将滚轮从显示装置1000的一条长边滚动至显示装置1000的另一条长边,实现在两条长边所在位置具有曲面的显示装置1000中的散热组件20的贴合。然而此种方法更加适用于双边曲柔 性屏,在四边曲柔性屏中,滚轮无法实现对拐角处散热组件20的贴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的装配方法。如图18所示,该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S4:
S1:提供显示面板。
如图19所示,该显示面板10包括出光侧10a和背光侧10b,显示面板10的侧边和拐角处的边缘朝向背光侧10b弯曲。
S2:提供仿形模具。
如图20所示,该仿形模具Q具有安装面Q1,安装面Q1的形状与显示面板10的形状相适配。即,仿形模具Q的安装面Q1的边缘的弯曲程度和显示面板10的边缘的弯曲程度大致相同。
S3:将散热组件贴合至仿形模具上。
如图21所示,将散热组件20贴合至仿形模具Q的安装面Q1上,从而使散热组件20形成与仿形模具Q的安装面Q1相适配的形状,即,使散热组件20形成与显示面板10的曲面相适配的曲面形状。
S4:移动仿形模具,使仿形模具上的散热组件贴合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如图22所示,通过移动仿形模具Q,使弯曲后的散热组件20,完整地与显示面板10贴合。
示例性地,如图22中的图(a)所示,可以在移动仿形模具Q之前,将显示面板10设置在仿形模具Q正上方,以便仿形模具Q沿第三方向Zo(例如竖直方向)移动后使散热组件20和显示面板10顺利贴合(如图22中的图(b)所示)。例如,显示面板10可以通过真空吸附在仿形模具Q正上方。
示例性地,如图22中的图(c)所示,在散热组件20和显示面板10顺利贴合后,移除仿形模具Q,得到显示模组10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示组件20包括散热层20’、粘接层50和缓冲层40的情况下,在将散热组件20贴合至仿形模具Q之前,先依次将粘接层50、缓冲层40以及散热层20’贴合在一起,形成散热组件20,然后将散热组件20贴合至仿形模具Q,最终使散热组件20与显示面板10顺利贴合。
通过前述显示模组100的装配方法,有效地实现四边曲显示装置1000中的散热组件20的贴合,保证散热组件20充分贴合于显示面板10,尤其可以保证散热组件20在拐角处的贴合效果,同时降低散热组件20弯曲贴合后发生褶皱和开裂的风险,提高显示装置1000的散热效果。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 一种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层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拐角弧边以及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
    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
    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
    拐角弯折部,与所述拐角弧边连接;所述拐角弯折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拐角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开口呈条形,且所述第一开口大致沿所述拐角弧边的径向延伸;在所述拐角弯折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拐角弧边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主体部,及分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两端的两个第一端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呈条形,且所述第一主体部大致沿所述拐角弧边的径向延伸;
    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拐角弧边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拐角弧边的一端的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个第一端部呈弧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个第一端部中,相对靠近所述拐角弧边的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部弯曲的第一弧边,相对远离所述拐角弧边的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部弯曲的第二弧边;
    所述第一弧边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弧边的曲率半径。
  5. 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所述第一边界和所述第二边界均沿所述拐角弧边的径向延伸;
    所述第一边界和所述第二边界之间的夹角为0°~30°。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拐角弯折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多个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大致相等。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拐角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弧边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对于参考弧线,更靠近所述散热层主体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所述参考面平行于所述散热层主体;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边界;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边界;所述参考弧线为,与所述第一投影边界和所述第二投影边界相切的弧线。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沿所述拐角弧线的径向,所述拐角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弧边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参考弧线之间的间距为1mm~2mm。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分别与所述拐角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弧边,呈弧形过渡。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或所述第二弯折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呈条形,且所述第二开口大致沿所述第二开口所在侧边弯折部所连接的散热层主体的侧边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或所述第二弯折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开口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的所述第二开口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排列为多排的情况下,多排所述第二开口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开口所在侧边弯折部所连接的散热层主体的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交叉。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包括第二主体部及分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两端的两个第二端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呈条形,且大致沿所述第二开口所在侧边弯折部所连接的散热层主体的侧边的延伸方向延伸;
    沿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多个位置处的宽度大致相等;或,
    沿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且由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个第二端部指向另一个第二端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宽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13. 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拐角弯折部设有多个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或所述第二弯折部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所在区域与所述多个第二开口所在区域之间具有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大致为1mm~2.5mm,所述过渡区域不设置开口。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组件,还包括:
    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于所述过渡区域,所述过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
    所述过渡部包括过渡弧边,所述过渡弧边朝向所述过渡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部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和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侧边,分别与所述拐角弯折部远离所述散热层主体的弧边之间,通过所述过渡弧边过渡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开口在靠近所述过渡区域的边界处为齐平设计。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层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一侧边、四条所述拐角弧边以及相对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二侧边,任意相邻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连接有一条拐角弧边;
    每条所述第一侧边均与一个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每条所述第二侧边均与一个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每条所述拐角弧边均与一个所述拐角弯折部连接;每个所述拐角弯折部均设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17. 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主体、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以及所述拐角弯折部位于所述散热层;
    粘接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一侧;
    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粘接层和所述散热层之间。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μm。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散热层包括铜板、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
  20.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出光侧和背光侧,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和拐角处的边缘朝向背光侧弯曲;
    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所述散热组件中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拐角弯折部朝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弯曲。
  21.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CN202280000681.4A 2022-03-31 2022-03-31 散热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3376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4489 WO2023184377A1 (zh) 2022-03-31 2022-03-31 散热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7627A true CN117337627A (zh) 2024-01-02

Family

ID=88198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0681.4A Pending CN117337627A (zh) 2022-03-31 2022-03-31 散热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7627A (zh)
WO (1) WO202318437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8471B (zh) * 2017-05-24 2019-12-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US10444795B2 (en) * 2018-03-16 2019-10-1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Glass cover plate for a display assembly, display assembly, and terminal
CN111385390A (zh) * 2018-12-29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屏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11681547B (zh) * 2020-06-10 2022-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装配柔性显示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071883B (zh) * 2020-09-16 2024-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34152B (zh) * 2020-10-19 2023-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膜、曲面屏显示装置
CN114005364A (zh) * 2021-10-29 2022-02-0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4377A9 (zh) 2023-12-28
WO2023184377A1 (zh)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49442A1 (zh) 柔性显示屏、装配柔性显示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30882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17712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 chip on film
CN113707018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491882B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7076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240157669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941261B2 (en) Display device
US947109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863891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085321A1 (en) Display device
US887278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94848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US2023039732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403833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41571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20280891A1 (en) Display and display assembly
CN117337627A (zh) 散热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7556525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US20230209890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19670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690175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402736A1 (en) Cover 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8939179U (zh) 显示屏盖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99147B2 (en)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