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09447B - 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09447B
CN117109447B CN202311377897.5A CN202311377897A CN117109447B CN 117109447 B CN117109447 B CN 117109447B CN 202311377897 A CN202311377897 A CN 202311377897A CN 117109447 B CN117109447 B CN 1171094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material edge
determining
straight line
coordin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778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09447A (zh
Inventor
杨牧
郑晔
张董
杨辉华
赵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ma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chma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mach Corp filed Critical Techmach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13778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094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09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9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09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9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3Edge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ometr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在电芯图像中,提取第一测量区域;基于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在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基于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基于灰度阈值,在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基于预设距离、夹角和极耳区域,生成与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确定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基于两个端点的坐标和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保证了每次检测的均是相同位置,有效地提升了极耳宽度检测精准度。

Description

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的卷绕工艺中,极耳对齐度是反应电芯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锂电池卷绕工艺的视觉检测中,可以通过测量卷绕后的电芯的极耳宽度来侧面反映极耳对齐情况。目前,大多数的对极耳宽度的测量方法多通过在图像中识别出极耳图像,再识别极耳图像的宽度。
但是,该种宽度检测方式受到电芯位置角度等影响,极耳宽度检测精准度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极耳宽度测量结果不准确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包括:
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在所述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
基于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
基于灰度阈值,在所述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
基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极耳区域,生成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所述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
确定所述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所述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所述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
基于所述两个端点的坐标和所述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包括:
基于灰度阈值,在所述第一测量区域中分割出材料区域,并确定出所述材料区域的左上角坐标和左下角坐标;
基于预设尺寸信息,结合所述左上角坐标和所述左下角坐标,生成单位测量区域;
基于多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所述基于多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每一列像素的平均灰度值,构成离散一维数组;
分别将每个所述离散一维数组连续化,生成连续函数;
基于所有的所述连续函数,获取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所述基于所有的所述连续函数,获取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包括:
求取每个所述连续函数的一阶导数;
分别确定所述一阶导数最大处的列坐标和对应的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的行坐标;
以所述列坐标和所述行坐标作为材料边缘的一个直线坐标点,得到每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对应的直线坐标点;
将所有的所述直线坐标点拟合为一条直线,作为材料边缘直线,并确定所述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作为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所述基于预设尺寸信息,结合所述左上角坐标和所述左下角坐标,生成单位测量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左上角坐标、所述左下角坐标和预设尺寸信息,确定出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
基于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所述左上角坐标和所述左下角坐标的关联关系,确定出每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的中心点坐标;
由所述中心点坐标和所述预设尺寸信息,确定出每个单位测量区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所述关联关系如下:
其中,所述表示单位测量区域的中心点坐标,/>表示左上角坐标,表示左下角坐标,/>表示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i=1,2,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包括:
在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上选取任一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
输入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至预设公式,确定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所述预设公式为:
其中,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表示任一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表示预设距离,/>表示夹角,/>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提取模块,用于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第二提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
分割模块,用于基于灰度阈值,在所述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极耳区域,生成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所述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所述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所述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两个端点的坐标和所述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基于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在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基于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基于灰度阈值,在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基于预设距离、夹角和极耳区域,生成与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确定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基于两个端点的坐标和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由于首先确定材料边缘直线,然后自适应于材料边缘直线计算得到的极耳宽度,保证了每次检测的均是相同位置,且不受到电芯角度的影响,有效地提升了极耳宽度检测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图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材料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位测量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测量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耳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耳宽度检测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9描述本发明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图像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材料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位测量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测量区域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耳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耳宽度检测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01、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如图2所示,为采集得到的电芯图像,包括材料部分和两个极耳,关于采集电芯图像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具体说明。定义图2中的电芯图像所在方位为上下左右,因此,提取的第一测量区域,为横向测量区域。而在提取时,需保证第一测量区域必须包含位于极耳一侧的边缘信息,如图2所示,即需要包含有材料边缘信息。
其中,提取第一测量区域的方式,可以是采用自动方式按照预设矩形大小进行提取,也可以是手动方式提取预设大小的第一测量区域,第一测量区域除了保证包含左侧边缘信息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即第一测量区域应为矩形形状,如图2所示,为矩形形状的示意图。
102、基于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在确定第一测量区域之后,由于包含电芯的第一测量区域和不包含电芯的第一测量区域的灰度值是不同的,因此,基于灰度阈值,便能够在第一测量区域中分割出材料区域,如图3中的中间灰色区域,并确定出材料区域的左上角坐标和左下角坐标
然后,基于预设尺寸信息,例如可以是长30个像素,宽10个像素,结合左上角坐标和左下角坐标,生成单位测量区域,多个单位测量区域构成第一测量区域,再基于左上角坐标、左下角坐标和预设尺寸信息,确定出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记为n,计算过程如公式(1):
(1)
其中,n表示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x b表示左下角坐标的横坐标,x t表示左上角坐标的横坐标。
然后,再基于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左上角坐标和左下角坐标的关联关系,确定出每个单位测量区域的中心点坐标;由中心点坐标和预设尺寸信息,便可以确定出每个单位测量区域。如图4所示,灰色区域即为单位测量区域。关联关系如公式(2)和公式(3):
(2)
(3)
其中,表示单位测量区域的中心点坐标,/>表示左上角坐标,/>表示左下角坐标,/>表示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i=1,2,3…。
再对每个单位测量区域进行纵向投影,获取每个单位测量区域每一列像素的平均灰度值,这些平均灰度值便构成了离散一维数组;分别将每个离散一维数组连续化,生成连续函数;最终,便可以基于所有的连续函数,获取材料边缘直线和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其中,基于所有的连续函数,获取材料边缘直线和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可以包括:求取每个连续函数的一阶导数,导数最大的地方即为像素灰度变化最快的地方,即材料的边缘位置;再通过设定导数值最大处为材料边缘的列坐标,分别确定一阶导数最大处的列坐标和对应的单位测量区域的行坐标,行坐标则是单位测量区域的中心点的行坐标;以列坐标和行坐标作为材料边缘的一个直线坐标点。在得到每个单位测量区域对应的直线坐标点之后;将所有的直线坐标点拟合为一条直线,作为材料边缘直线,并确定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作为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记为
其中,单位测量区域的预设尺寸越小,最终确定得到的材料边缘直线则越准确,因此,综合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度,优先得到单位测量区域的长为30个像素,宽为10个像素。
103、在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
与提取第一测量区域的方式相同,在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如图5所示。第二测量区域的最终目的是与材料边缘直线和角度共同确定出极耳宽度。
第二测量区域可以看作是纵向测量区域,其贯穿极耳,并且确定出第二极耳测量区域的中心点坐标为(,/>)。
104、基于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
首先在材料边缘直线上选取任一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记为();然后输入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与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d、夹角/>和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至预设公式(4)和(5),确定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
其中,预设公式(4)和(5)如下:
(4)
(5)
其中,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表示任一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表示预设距离,/>表示夹角,/>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
通过调整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保证后续得到的极耳宽度检测线在每次检测时都距离材料边缘直线的距离相等,由于极耳为梯形形状,因此,便能够更好地保证极耳宽度检测的准确度。
105、基于灰度阈值,在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
调整第二测量区域之后,在第二测量区域内进行分割,通过灰度阈值的不同,得到极耳区域,即第二测量区域与极耳的交集,确定出第二测量区域所包含的极耳区域,如图6所示,材料边缘与极耳接近一侧的灰色区域即为极耳区域。
106、基于预设距离、夹角和极耳区域,生成与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
再通过生成的极耳区域,结合预设距离和角度,得到如图7所示的与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此时得到的极耳宽度检测线由于与边缘材料直线平行,且相距的预设距离为定值,则能够保证在每次的极耳宽度测量时均是测量的同一极耳位置,保证了极耳宽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107、确定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
确定出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极耳区域的交集,便可以确定出极耳宽度检测线上下两个端点的坐标,可以分别记作为和/>
108、基于两个端点的坐标和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
然后,再利用计算公式(6)计算得到极耳宽度,记为
(6)
最终便得到了极耳宽度,通过亚像素的方法获取材料的边缘的位置信息,使得边缘提取效果更加精确。通过使测量位置始终与材料边缘保持相同的距离和角度,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并且采用自适应的测量方法,使得极耳宽度检测线总是保持与材料边缘直线相同的角度和距离,使得每次检测总是检测相同位置,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
基于同一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装置,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装置与上文描述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提取模块801,用于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802,用于基于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第二提取模块803,用于在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
调整模块804,用于基于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
分割模块805,用于基于灰度阈值,在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
生成模块806,用于基于预设距离、夹角和极耳区域,生成与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
第二确定模块807,用于确定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
第三确定模块808,用于基于两个端点的坐标和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装置,包括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基于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在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基于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基于灰度阈值,在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基于预设距离、夹角和极耳区域,生成与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确定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基于两个端点的坐标和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由于首先确定材料边缘直线,然后自适应于材料边缘直线计算得到的极耳宽度,保证了每次检测的均是相同位置,且不受到电芯角度的影响,有效地提升了极耳宽度检测精准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模块802,具体用于:
基于灰度阈值,在所述第一测量区域中分割出材料区域,并确定出所述材料区域的左上角坐标和左下角坐标;
基于预设尺寸信息,结合所述左上角坐标和所述左下角坐标,生成单位测量区域;
基于多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模块802,具体用于:
获取每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每一列像素的平均灰度值,构成离散一维数组;
分别将每个所述离散一维数组连续化,生成连续函数;
基于所有的所述连续函数,获取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模块802,具体用于:
求取每个所述连续函数的一阶导数;
分别确定所述一阶导数最大处的列坐标和对应的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的行坐标;
以所述列坐标和所述行坐标作为材料边缘的一个直线坐标点,得到每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对应的直线坐标点;
将所有的所述直线坐标点拟合为一条直线,作为材料边缘直线,并确定所述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作为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模块80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左上角坐标、所述左下角坐标和预设尺寸信息,确定出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
基于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所述左上角坐标和所述左下角坐标的关联关系,确定出每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的中心点坐标;
由所述中心点坐标和所述预设尺寸信息,确定出每个单位测量区域。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关联关系如下:
其中,所述表示单位测量区域的中心点坐标,/>表示左上角坐标,表示左下角坐标,/>表示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i=1,2,3…。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调整模块804,具体用于:
在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上选取任一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
输入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至预设公式,确定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预设公式为:
其中,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表示任一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表示预设距离,/>表示夹角,/>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9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920、存储器(memory)930和通信总线940,其中,处理器910,通信接口920,存储器930通过通信总线9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910可以调用存储器9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在所述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基于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基于灰度阈值,在所述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基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极耳区域,生成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所述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确定所述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所述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所述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基于所述两个端点的坐标和所述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9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方法提供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在所述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基于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基于灰度阈值,在所述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基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极耳区域,生成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所述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确定所述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所述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所述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基于所述两个端点的坐标和所述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在所述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
基于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
基于灰度阈值,在所述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
基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极耳区域,生成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所述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
确定所述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所述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所述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
基于所述两个端点的坐标和所述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包括:
基于灰度阈值,在所述第一测量区域中分割出材料区域,并确定出所述材料区域的左上角坐标和左下角坐标;
基于预设尺寸信息,结合所述左上角坐标和所述左下角坐标,生成单位测量区域;
基于多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每一列像素的平均灰度值,构成离散一维数组;
分别将每个所述离散一维数组连续化,生成连续函数;
基于所有的所述连续函数,获取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有的所述连续函数,获取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包括:
求取每个所述连续函数的一阶导数;
分别确定所述一阶导数最大处的列坐标和对应的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的行坐标;
以所述列坐标和所述行坐标作为材料边缘的一个直线坐标点,得到每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对应的直线坐标点;
将所有的所述直线坐标点拟合为一条直线,作为材料边缘直线,并确定所述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作为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尺寸信息,结合所述左上角坐标和所述左下角坐标,生成单位测量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左上角坐标、所述左下角坐标和预设尺寸信息,确定出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
基于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所述左上角坐标和所述左下角坐标的关联关系,确定出每个所述单位测量区域的中心点坐标;
由所述中心点坐标和所述预设尺寸信息,确定出每个单位测量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如下:
其中,所述表示单位测量区域的中心点坐标,/>表示左上角坐标,/>表示左下角坐标,/>表示单位测量区域的数量,i=1,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包括:
在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上选取任一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
输入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至预设公式,确定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公式为:
其中,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表示任一材料边缘直线坐标点,/>表示预设距离,/>表示夹角,/>表示调整后的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
9.一种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提取模块,用于在电芯图像中,提取位于极耳侧且包含边缘信息的第一测量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区域,确定材料边缘直线和所述材料边缘直线与水平轴的夹角;
第二提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电芯图像中,提取包含极耳的第二测量区域;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的预设距离,调整所述第二测量区域的位置;
分割模块,用于基于灰度阈值,在所述调整位置后的第二测量区域内,分割得到极耳区域;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极耳区域,生成与所述材料边缘直线平行且相距所述预设距离的极耳宽度检测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极耳宽度检测线与所述极耳区域的交集,并确定所述交集的两个端点的坐标;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两个端点的坐标和所述夹角,利用宽度计算公式确定出极耳宽度。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
CN202311377897.5A 2023-10-24 2023-10-24 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7109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7897.5A CN117109447B (zh) 2023-10-24 2023-10-24 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7897.5A CN117109447B (zh) 2023-10-24 2023-10-24 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9447A CN117109447A (zh) 2023-11-24
CN117109447B true CN117109447B (zh) 2024-01-05

Family

ID=88795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77897.5A Active CN117109447B (zh) 2023-10-24 2023-10-24 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094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0852B (zh) * 2024-01-15 2024-03-26 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极耳顶点坐标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3072A (zh) * 2018-11-15 2020-05-2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检查校正方法及装置
WO2021169335A1 (zh) * 2020-02-25 2021-09-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锂电池极耳激光焊点视觉在线检测方法
CN113607742A (zh) * 2021-08-03 2021-11-05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89232A (zh) * 2021-10-28 2022-01-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缺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18160A (zh) * 2021-11-09 2022-02-08 北京深点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成像装置和极耳尺寸检测方法
CN114549531A (zh) * 2022-04-26 2022-05-27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卷绕OverHang对中纠偏控制***及方法
CN115205198A (zh) * 2022-05-07 2022-10-18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质量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31177A (zh) * 2022-10-31 2023-01-20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70552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卷芯卷绕覆盖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168082A (zh) * 2022-12-29 2023-05-26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的定位方法和极耳的定位装置
WO2023124725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23921A (zh) * 2023-07-05 2023-08-01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极耳翻折情况的检测方法、装置和***
CN116703890A (zh) * 2023-07-28 2023-09-05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极耳缺陷的检测方法和***
CN116758027A (zh) * 2023-06-14 2023-09-15 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断裂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93213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绝缘涂层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3072A (zh) * 2018-11-15 2020-05-2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检查校正方法及装置
WO2021169335A1 (zh) * 2020-02-25 2021-09-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锂电池极耳激光焊点视觉在线检测方法
CN113607742A (zh) * 2021-08-03 2021-11-05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89232A (zh) * 2021-10-28 2022-01-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缺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070552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卷芯卷绕覆盖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018160A (zh) * 2021-11-09 2022-02-08 北京深点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成像装置和极耳尺寸检测方法
WO2023124725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93213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绝缘涂层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549531A (zh) * 2022-04-26 2022-05-27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卷绕OverHang对中纠偏控制***及方法
CN115205198A (zh) * 2022-05-07 2022-10-18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质量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31177A (zh) * 2022-10-31 2023-01-20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检测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68082A (zh) * 2022-12-29 2023-05-26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的定位方法和极耳的定位装置
CN116758027A (zh) * 2023-06-14 2023-09-15 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断裂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23921A (zh) * 2023-07-05 2023-08-01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极耳翻折情况的检测方法、装置和***
CN116703890A (zh) * 2023-07-28 2023-09-05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极耳缺陷的检测方法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9447A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09447B (zh) 自适应极耳宽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KR20190129947A (ko) 얼굴 이미지 품질을 결정하는 방법과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WO2018068511A1 (zh) 基因测序的图像处理方法及***
CN107871319B (zh) 限束器区域的检测方法、装置、x射线***和存储介质
CN107169489B (zh) 倾斜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EP3477597A1 (en) 3d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point cloud data
CN110660072B (zh) 一种直线边缘的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974623B (zh) 基于线激光和双目视觉的三维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9300104B (zh) 角点检测方法、装置
CN111768450A (zh) 基于散斑图的结构光相机行偏差的自动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2184639A (zh) 圆孔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17734B (zh) 一种基于风电场地理信息的风速订正方法及装置
CN116168082A (zh) 极耳的定位方法和极耳的定位装置
CN114862861B (zh) 基于少样本学习的肺叶分割方法和装置
CN111540021A (zh) 毛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506957A (zh) 软包电芯极耳裁切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82419A (zh) 一种水利建设倾斜度检测方法
CN117312742A (zh) 一种涂布纠偏数据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66864A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阅卷方法
CN111311497A (zh) 一种条形码图像角度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11462216B (zh) 一种圆形阵列标定板中圆心像素坐标确定方法
CN117079315A (zh) 人脸摆正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68090B (zh) 一种xy刀偏心自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43765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745073B (zh) 弹性成像位移的二维匹配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