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3731A -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3731A
CN117013731A CN202310862141.3A CN202310862141A CN117013731A CN 117013731 A CN117013731 A CN 117013731A CN 202310862141 A CN202310862141 A CN 202310862141A CN 117013731 A CN117013731 A CN 117013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pan
coils
layer
slo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621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唯世
张雨萌
王伟钢
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621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37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13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37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心以及绕组,定子铁芯的内壁沿周向分布有72个线圈槽,从线圈槽的槽口向槽底的方向为定子铁心的径向,线圈槽设置有多个线圈层;绕组包括并联的三个支路;在同一支路中,一线圈的起始端电性连接于相邻的线圈的终止端,并叠置于相邻的两个线圈层;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分别分布于首层线圈层和底层线圈层,且均为同层跨越;第二线圈位于首层线圈层和底层线圈层之间的线圈层,且跨越相邻两个线圈层;三个支路的起始线圈的起始端均位于线圈层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三个支路的终止线圈的终止端均位于线圈层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从而可以降低三个支路与其他结构的连接难度。

Description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定子组件通常有波绕组和叠绕组两种绕组分布方案。相较于波绕组而言,叠绕组可以实现更多的绕组分布方案。
叠绕组分布方案中,多个支路的线圈的出线端的间隔较远,增加了连接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定子组件、电机或车辆,以改善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心以及绕组,定子铁芯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分布有72个线圈槽,从线圈槽的槽口向槽底的方向为定子铁心的径向,线圈槽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线圈层;绕组包括并联的三个支路,每个支路均由多个线圈依次连接而成,每个线圈均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同一线圈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位于不同的线圈槽;在同一支路中,一线圈的起始端电性连接于相邻的线圈的终止端,并叠置于相邻的两个线圈层;多个线圈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第三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分别分布于首层线圈层和底层线圈层,且均为同层跨越;第二线圈位于首层线圈层和底层线圈层之间的线圈层,且跨越相邻两个线圈层;每个支路的首尾的线圈分别为起始线圈和终止线圈,三个支路的起始线圈的起始端均位于线圈层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三个支路的终止线圈的终止端均位于线圈层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圈槽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设置有M个线圈层;每个支路均由多个第一子路和第二子路连接而成,第一子路由第一线圈和N个第二线圈依次连接而成,第二子路由第三线圈和N个第二线圈依次连接而成;第一子路和第二子路首尾相连,且交替设置;其中,M=2N+2,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的跨距为10个线圈槽或者12个线圈槽;N个第二线圈的跨距均为12个线圈槽;第三线圈的跨距为9个线圈槽、10个线圈槽、11个线圈槽、12个线圈槽或者13个线圈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的跨距为10个线圈槽或者12个线圈槽;N个第二线圈中的一个第二线圈的跨距为11个线圈槽,其余第二线圈的跨距均为12个线圈槽;第三线圈的跨距为9个线圈槽、10个线圈槽、11个线圈槽、12个线圈槽或者13个线圈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个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一支路的连接方式为:第三线圈-跨距为9、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三线圈-跨距为13、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三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三线圈-跨距为11、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个支路还包括第二支路,第二支路的连接方式为:第三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三线圈-跨距为11、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三线圈-跨距为9、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三线圈-跨距为13、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个支路还包括第三支路,第三支路的连接方式为:第三线圈-跨距为10、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三线圈-跨距为11、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0、N个第二线圈、第三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0、N个第二线圈、第三线圈-跨距为11、N个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子组件包括三相绕组,每相绕组的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个支路在磁路对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机,电机包括转子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子组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机,电机装配于车体。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中,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心以及绕组,定子铁芯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分布有72个线圈槽,从线圈槽的槽口向槽底的方向为定子铁心的径向,线圈槽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线圈层;绕组包括并联的三个支路,每个支路均由多个线圈依次连接而成,每个线圈均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同一线圈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位于不同的线圈槽;在同一支路中,一线圈的起始端电性连接于相邻的线圈的终止端,并叠置于相邻的两个线圈层;多个线圈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第三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分别分布于首层线圈层和底层线圈层,且均为同层跨越;第二线圈位于首层线圈层和底层线圈层之间的线圈层,且跨越相邻两个线圈层;每个支路的首尾的线圈分别为起始线圈和终止线圈。三个支路的起始线圈的起始端均位于线圈层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有助于缩短三个支路的起始线圈的起始端之间的距离。三个支路的终止线圈的终止端均位于线圈层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有助于缩短三个支路的终止线圈的终止端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降低三个支路与其他结构的连接难度,降低了连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定子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定子铁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定子组件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中第一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中第二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中第三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2中第一支路的展开连接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2中第二支路的展开连接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2中第三支路的展开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1,车辆1可以为电车、油电混合车、飞行汽车或者其他车。
车辆1包括车体10以及电机30,电机30装配于车体10,电机30可以作为车辆1的动力源以为车辆1提供行驶的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30可以为三相电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30可以为扁线电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30可以包括电机壳,电机壳可以为电机30内的结构提供安装位置和保护。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30包括转子和定子组件31,转子可以位于定子组件31内,定子组件31和转子均可以安装于电机壳内。定子组件31通电后产生电磁力,以带动转子转动。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子组件31包括定子铁心310以及绕组350,定子铁心310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分布有72个线圈槽311,从线圈槽311的槽口向槽底的方向为定子铁心310的径向,线圈槽311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线圈层313。
其中,72个线圈槽311可以等距且均匀地分布于定子铁心310的内圆周面。
如图5所示,线圈层313具体是指所有线圈槽311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分布的层数,每个线圈槽311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均具有有相同的层数。例如,每个线圈槽311的槽口位置均位于首层线圈层3131,每个线圈槽311的槽底位置均位于底层线圈层3133。
绕组350包括并联的三个支路351,每个支路351均由多个线圈3510依次连接而成,每个线圈3510均具有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同一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位于不同的线圈槽311;在同一支路351中,一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电性连接于相邻的线圈3510的终止端3513,并叠置于相邻的两个线圈层313,通过采用线圈3510与线圈3510之间首尾连接的方式,线圈3510与线圈3510之间仅通过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进行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减少连接位置,有助于降低故障率。
一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电性连接于相邻的线圈3510的终止端3513,并叠置于相邻的两个线圈层313,具体是指,在同一支路351中,任一线圈3510的终止端3513均和相邻的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叠置于不同的线圈层313,并电性连接。其中,电性连接可以指焊接。
参阅图6至图8,多个线圈3510包括第一线圈3515、第二线圈3517以及第三线圈3519,第一线圈3515和第三线圈3519分别分布于首层线圈层3131和底层线圈层3133,且均为同层跨越;第二线圈3517位于首层线圈层3131和底层线圈层3133之间的线圈层313,且跨越相邻两个线圈层313,从而可以将第一线圈3515、第二线圈3517和第三线圈3519分布于不同的线圈槽311和线圈层313中,有助于减少线圈槽311或者线圈层313未使用的情况。
其中,首层线圈层3131可以位于线圈槽311的槽口,也可以位于线圈槽311的槽底。底层线圈层3133可以位于线圈槽311的槽口,也可以位于线圈槽311的槽底。首层线圈层3131和底层线圈层3133分别分布于线圈槽311的槽口和槽底。
第一线圈3515和第三线圈3519分别分布于首层线圈层3131和底层线圈层3133,可以指第一线圈3515位于首层线圈层3131,第三线圈3519位于底层线圈层3133,也可以指第一线圈3515位于底层线圈层3133,第三线圈3519位于首层线圈层3131。
同层跨越具体是指同一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位于相同的线圈层313,但跨越不同的线圈槽311。
每个支路351的首尾的线圈3510分别为起始线圈和终止线圈。其中,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用于与其他结构进行连接,具体地,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用于与汇流条进行电性连接,以将三个支路351进行并联;起始线圈的终止端3513与相邻的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进行连接。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用于与其他结构进行连接,具体地,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用于与汇流条进行电性连接,以将三个支路351进行并联;终止线圈的起始端3511用于与相邻的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所连接的汇流条和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所述连接的汇流条可以为不同的汇流条。
三个支路351的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均位于线圈层313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311,有助于缩短三个支路351的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降低三个支路351与其他结构的连接难度,例如,降低了三个支路351与汇流条的连接难度,降低了连接成本,降低了汇流条的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
三个支路351的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均位于线圈层313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311,有助于缩短三个支路351的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降低三个支路351与其他结构的连接难度,例如,降低了降低三个支路351与汇流条的连接难度,降低了连接成本,降低了汇流条的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
为便于理解,将支路351的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命名为第一引出端3521,支路351的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命名为第二引出端35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子组件31可以包括三相绕组350,每相绕组350的结构可以相同,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例如,三相绕组350可以为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其中,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分别包括并联的三条支路351,每相绕组350的三条支路351的结构相同,即U相绕组的第一支路3550、V相绕组的第一支路3550和W相绕组的第一支路3550的结构相同,U相绕组的第二支路3560、V相绕组的第二支路3560和W相绕组的第二支路3560的结构相同,U相绕组的第三支路3570、V相绕组的第三支路3570和W相绕组的第三支路3570的结构相同。
其中,三相绕组350的结构相同,每相绕组350可以分布于不同的线圈槽311。
为便于描述,以下以三相绕组350中的一相绕组350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个支路351在磁路对称,从而有助于消除三个支路351间的环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个支路351可以包括第一支路3550、第二支路3560和第三支路3570。
请参阅图6至图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圈3510可以包括闭合段3529、开口段3525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直线段3527。两个直线段3527的一端通过闭合段3529连接为闭合状态。开口段3525包括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分别连接于两个直线段3527背离闭合段3529的一侧。
第一线圈3515、第二线圈3517和第三线圈3519均包括直线段3527、闭合段3529和开口段3525。第一线圈3515、第二线圈3517和第三线圈3519在开口段3525可以具有区别。具体地,第一线圈3515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可以朝向同一侧。第二线圈3517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朝向相对。第三线圈3519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可以朝向同一侧,且和第一线圈3515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的朝向相反。
可以理解地,对于起始线圈而言,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用于与汇流条电性连接,因此,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可以位于所在直线段3527的延长线上,也可以不位于所在直线段3527的延长线上。对于终止线圈而言,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用于与汇流条电性连接,因此,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可以位于所在直线段3527的延长线上,也可以不位于所在直线段3527的延长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路3550中,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可以分别设置于任意线圈槽311,从而可以无需校对起始线圈的所在位置,降低了组装难度,提升了组装效率。第二支路3560和第三支路3570的起始线圈则可以根据第一支路3550的起始线圈所在的线圈槽311进行相邻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72个线圈槽311依次为:第1线圈槽、第2线圈槽、第3线圈槽、第4线圈槽……第69线圈槽、第70线圈槽、第71线圈槽和第72线圈槽。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圈槽311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可以设置有M个线圈层313;每个支路351均由多个第一子路和第二子路连接而成,第一子路由第一线圈3515和N个第二线圈3517依次连接而成,第二子路由第三线圈3519和N个第二线圈3517依次连接而成;第一子路和第二子路首尾相连,且交替设置,其中,M=2N+2,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如此,具有4层或者4层以上的偶数层的线圈层313的定子铁心310,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定子组件31,提升了定子组件31的使用范围。
作为一种示例,当N为1时,M等于4,此时,线圈层313的数量为4,第一子路由第一线圈3515和第二线圈3517首尾连接而成,第二子路由第三线圈3519和第二线圈3517首尾连接而成。
作为另一种示例,当N为3时,M等于8,此时,线圈层313的数量为8,第一子路由第一线圈3515和3个第二线圈3517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二子路由第三线圈3519和3个第二线圈3517依次首尾连接而成。
其中,8个线圈层313可以分别为第1线圈层、第2线圈层、第3线圈层、第4线圈层、第5线圈层、第6线圈层、第7线圈层、第8线圈层。第1线圈层和第8线圈层可以分别位于线圈槽311的槽口和槽底。当第1线圈层位于槽口时,第8线圈层则位于槽底;当第1线圈层位于槽底时,第8线圈层则位于槽口。为便于理解,以下以第1线圈层位于槽口,第8线圈层位于槽底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至图8中的尺寸a,a表示起始端3511的跨距和终止端3513的跨距。第一线圈3515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的跨距均可以为6个线圈槽311,第二线圈3517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的跨距均可以为6个线圈槽311,第三线圈3519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的跨距均可以为6个线圈槽311。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的跨距具体是指,同一线圈3510中,起始端3511和对应的直线段3527(与起始端3511相连的直线段3527)所跨越的线圈槽311的数量,以及终止端3513和对应的直线段3527(与终止端3513相连的直线段3527)所跨越的线圈槽311的数量。例如,以第一线圈3515为例,第一线圈3515的直线段3527可以分别为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开口段3525包括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第一开口段连接于第一直线段,第二开口段连接于第二直线段。起始端3511位于第一开口段,终止端3513位于第二开口段。第一直线段和起始端3511的跨距为6个线圈槽311,第二直线段和终止端3513的跨距为6个线圈槽3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至图8中的尺寸b,b表示两个直线段3527所在的线圈槽311的槽数的差值。第一线圈3515的跨距可以为10个线圈槽311或者12个线圈槽311;N个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均为12个线圈槽311;第三线圈3519的跨距可以为9个线圈槽311、10个线圈槽311、11个线圈槽311、12个线圈槽311或者13个线圈槽311。如此,定子组件31通过采用多种线圈3510,每种线圈3510采用一种或多种跨距,更易于实现将多条支路351的第一引出端3521的位置设置为相邻,以及将多条支路351的第二引出端3523的位置设置为相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圈3515的跨距、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以及第三线圈3519的跨距具体是指线圈3510的两个直线段3527所在的线圈槽311的槽数的差值。例如,第一线圈3515的跨距为9个线圈槽311,表示第一直线段位于第1线圈槽311,则第二直线段位于第10线圈槽311,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在的线圈槽311的槽数的差值为9个线圈槽3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3517可以采用整距绕组也可以为短距绕组,当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为12个线圈槽311时,第二线圈3517为整距绕组。当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小于12个线圈槽311时,第二线圈3517为短距绕组,例如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为11个线圈槽3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N个第二线圈3517中的一个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可以为11个线圈槽311,其余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均可以为12个线圈槽311,从N个第二线圈3517中具有一个短距绕组,通过设置一个短距绕组,有助于消除谐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N为奇数时,N个第二线圈3517中的短距绕组可以位于其他第二线圈3517的正中间,有助于提升谐波的消除效果。例如,当N为5时,N个第二线圈3517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
请参阅图2、图9、图10和图11,图9、图10和图11中,横向的方框表示线圈槽311,竖向的方框表示线圈层313。图9、图10和图11中,实线箭头的两端表示线圈3510的两个直线段3527所在的线圈槽311,虚线箭头表示一线圈3510的终止端3513的跨距和相邻的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的跨距的和所跨越的线圈槽311,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虚线箭头均跨越12个线圈槽311。
如图2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路3550的连接方式为: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9、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3、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1、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如此,第一支路3550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线圈3517的数量,以适应具有不同数量的线圈层313的定子铁心310,扩展了定子组件31的使用范围。
如图2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支路3560的连接方式为: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1、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9、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3、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如此,第二支路3560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线圈3517的数量,以适应具有不同数量的线圈层313的定子铁心310,扩展了定子组件31的使用范围。
如图2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支路3570的连接方式为: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0、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1、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0、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0、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1、N个第二线圈3517、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N个第二线圈3517。如此,第三支路3570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线圈3517的数量,以适应具有不同数量的线圈层313的定子铁心310,扩展了定子组件31的使用范围。
作为一种示例,以N等于3,M等于8,且3个第二线圈3517中的一个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为11个线圈槽311,其余2个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均为12个线圈槽311为例,第一支路3550、第二支路3560和第三支路3570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如图2和图9所示,图9中的U1+表示第一引出端3521,U1-表示第二引出端3523。第一支路3550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三线圈3519(起始线圈)-跨距为9、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3、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终止线圈)-跨距12。
第一支路3550中,第一线圈3515、第二线圈3517和第三线圈3519所跨越的线圈槽311,如图9所示。
第一支路3550的起始线圈可以设置于底层线圈层3133(第8层线圈层),终止线圈则位于与底层线圈层3133相邻的次底层线圈层(第7层线圈层)。根据上述第一支路3550的连接方式,当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可以分别设置于第4线圈槽和第13线圈槽时,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则分别分布于第4线圈槽和第16线圈槽。
如图2和图10所示,图10中的U2+表示第一引出端3521,U2-表示第二引出端3523。第二支路3560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三线圈3519(起始线圈)-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9、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3、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终止线圈)-跨距12。
第二支路3560中,第一线圈3515、第二线圈3517和第三线圈3519所跨越的线圈槽311,如图10所示。
第二支路3560的起始线圈可以设置于底层线圈层3133,第二支路3560的终止线圈则位于与底层线圈层3133相邻的次底层线圈层。当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别设置于第3线圈槽和第14线圈槽时,根据上述第二支路3560的连接方式,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则分别分布于第3线圈槽和第15线圈槽。
如图2和图11所示,图11中的U3+表示第一引出端3521,U3-表示第二引出端3523。第三支路3570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三线圈3519(起始线圈)-跨距10、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0、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0、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1、第二线圈3517(终止线圈)-跨距12。
第三支路3570中,第一线圈3515、第二线圈3517和第三线圈3519所跨越的线圈槽311,如图11所示。
第三支路3570的起始线圈可以设置于底层线圈层3133,第三支路3570的终止线圈则位于与底层线圈层3133相邻的次底层线圈层。当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别设置于第2线圈槽和第64线圈槽时,根据上述第三支路3570的连接方式,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则分别分布于第2线圈槽和第14线圈槽。
在本示例中,第一支路3550、第二支路3560和第三支路3570的起始线圈均位于底层线圈层3133,第一支路3550、第二支路3560和第三支路3570的终止线圈均位于与底层线圈层3133相邻的次底层线圈层。第一支路3550的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布于第4线圈槽和第13线圈槽,第二支路3560的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布于第3线圈槽和第14线圈槽,第三支路3570的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布于第2线圈槽和第64线圈槽,则第一支路3550的第一引出端3521、第二支路3560的第一引出端3521和第三支路3570的第一引出端3521分别设置于相邻的第4线圈槽、第3线圈槽和第2线圈槽。
第一支路3550的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布于第4线圈槽和第16线圈槽,第二支路3560的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布于第3线圈槽和第15线圈槽,第三支路3570的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布于第2线圈槽和第14线圈槽。则第一支路3550的第二引出端3523、第二支路3560的第二引出端3523和第三支路3570的第二引出端3523设置于相邻的第16线圈槽、第15线圈槽和第14线圈槽。
如此,三个支路351的第一引出端3521分布于相邻的线圈槽311,且三个支路351的第二引出端3523也分布于相邻的线圈槽311,从而多个第一引出端3521的分布可以更加集中,多个第二引出端3523的分布也可以更加集中,降低了多个支路351的多个第一引出端3521汇流条的连接难度,降低了多个支路351的多个第二引出端3523与汇流条的连接难度。
作为另一种示例,相较于上一示例,本示例中N个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均为12个线圈槽311,第一支路3550、第二支路3560和第三支路3570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第一支路3550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三线圈3519(起始线圈)-跨距为9、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3、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为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为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终止线圈)-跨距12。
相较于上一示例中第一支路3550的连接方式,本示例中,第一支路3550的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所跨越的线圈槽311的数量不变,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仍分别设置于第4线圈槽和第13线圈槽。可以理解地,由于本示例中N个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均为12个线圈槽311,第一支路3550的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所在的线圈槽311的数量均增加1个,根据上述第一支路3550的连接方式,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别设置于第5线圈槽和第17线圈槽。
第二支路3560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三线圈3519(起始线圈)-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9、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3、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终止线圈)-跨距12。
相较于上一示例中第二支路3560的连接方式,本示例中,第二支路3560的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所跨越的线圈槽311的数量不变,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仍分别设置于第3线圈槽和第14线圈槽。可以理解地,由于本示例中N个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均为12个线圈槽311,第二支路3560的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所在的线圈槽311的数量均增加1个,根据上述第二支路3560的连接方式,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别设置于第4线圈槽和第16线圈槽。
第三支路3570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三线圈3519(起始线圈)-跨距10、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0、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0、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三线圈3519-跨距11、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一线圈3515-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跨距12、第二线圈3517(终止线圈)-跨距12。
相较于上一示例中第三支路3570的连接方式,本示例中,第三支路3570的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所跨越的线圈槽311的数量不变,起始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仍分别设置于第2线圈槽和第64线圈槽。可以理解地,由于本示例中N个第二线圈3517的跨距均为12个线圈槽311,第三支路3570的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所在的线圈槽311的数量均增加1个,根据上述第三支路3570的连接方式,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别设置于第3线圈槽和第15线圈。
在本示例中,第一支路3550的起始线圈的第一引出端3521、第二支路3560的起始线圈的第一引出端3521和第三支路3570的起始线圈的第一引出端3521的位置均与上一示例相同,不再赘述。第一支路3550的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布于第5线圈槽和第17线圈槽,第二支路3560的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布于第4线圈槽和第16线圈槽,第三支路3570的终止线圈的两个直线段3527分布于第3线圈槽和第15线圈槽。则第一支路3550的第二引出端3523、第二支路3560的第二引出端3523和第三支路3570的第二引出端3523分别设置于相邻的第17线圈槽、第16线圈槽和第15线圈槽。
如此,三个支路351的第一引出端3521分布于相邻的线圈槽311,且三个支路351的第二引出端3523也分布于相邻的线圈槽311,从而多个第一引出端3521的分布可以更加集中,多个第二引出端3523的分布也可以更加集中,降低了多个支路351的多个第一引出端3521汇流条的连接难度,降低了多个支路351的多个第二引出端3523与汇流条的连接难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定子组件31、电机30以及车辆1中,定子组件31包括定子铁心310以及绕组350,定子铁心310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分布有72个线圈槽311,从线圈槽311的槽口向槽底的方向为定子铁心310的径向,线圈槽311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线圈层313;绕组350包括并联的三个支路351,每个支路351均由多个线圈3510依次连接而成,每个线圈3510均具有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同一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和终止端3513位于不同的线圈槽311;在同一支路351中,一线圈3510的起始端3511电性连接于相邻的线圈3510的终止端3513,并叠置于相邻的两个线圈层313;多个线圈3510包括第一线圈3515、第二线圈3517以及第三线圈3519,第一线圈3515和第三线圈3519分别分布于首层线圈层3131和底层线圈层3133,且均为同层跨越;第二线圈3517位于首层线圈层3131和底层线圈层3133之间的线圈层313,且跨越相邻两个线圈层313;每个支路351的首尾的线圈3510分别为起始线圈和终止线圈。三个支路351的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均位于线圈层313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311,有助于缩短三个支路351的起始线圈的起始端3511之间的距离。三个支路351的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均位于线圈层313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线圈槽311,有助于缩短三个支路351的终止线圈的终止端3513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降低三个支路351与其他结构的连接难度,降低了连接成本。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媒介的表面接触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分布有72个线圈槽,从所述线圈槽的槽口向槽底的方向为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所述线圈槽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线圈层;以及
绕组,所述绕组包括并联的三个支路,每个所述支路均由多个线圈依次连接而成,每个所述线圈均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同一所述线圈的所述起始端和所述终止端位于不同的所述线圈槽;在同一所述支路中,一所述线圈的所述起始端电性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终止端,并叠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层;多个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分别分布于首层所述线圈层和底层所述线圈层,且均为同层跨越;所述第二线圈位于首层所述线圈层和底层所述线圈层之间的所述线圈层,且跨越相邻两个所述线圈层;
每个所述支路的首尾的所述线圈分别为起始线圈和终止线圈,三个所述支路的所述起始线圈的所述起始端均位于所述线圈层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所述线圈槽;三个所述支路的终止线圈的所述终止端均位于所述线圈层的同一层,且位于相邻的所述线圈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槽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设置有M个线圈层;每个所述支路均由多个第一子路和第二子路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子路由第一线圈和N个第二线圈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子路由第三线圈和N个第二线圈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子路和所述第二子路首尾相连,且交替设置;其中,M=2N+2,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跨距为10个所述线圈槽或者12个所述线圈槽;
N个所述第二线圈的跨距均为12个所述线圈槽;
所述第三线圈的跨距为9个所述线圈槽、10个所述线圈槽、11个所述线圈槽、12个所述线圈槽或者13个所述线圈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跨距为10个所述线圈槽或者12个所述线圈槽;
N个所述第二线圈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线圈的跨距为11个所述线圈槽,其余所述第二线圈的跨距均为12个所述线圈槽;
所述第三线圈的跨距为9个所述线圈槽、10个所述线圈槽、11个所述线圈槽、12个所述线圈槽或者13个所述线圈槽。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支路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9、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3、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1、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支路还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1、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9、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3、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支路还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0、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1、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0、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0、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所述跨距为11、N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跨距为12、N个所述第二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三相绕组,每相所述绕组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支路在磁路对称。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装配于所述车体。
CN202310862141.3A 2023-07-13 2023-07-13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Pending CN1170137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2141.3A CN117013731A (zh) 2023-07-13 2023-07-13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2141.3A CN117013731A (zh) 2023-07-13 2023-07-13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3731A true CN117013731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64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62141.3A Pending CN117013731A (zh) 2023-07-13 2023-07-13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37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0255B2 (en) Wave winding having a low cogging torque, stator and electric machine comprising a wave winding of said type
JP2002262497A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10760A1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992191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218920099U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JP2014045642A (ja) 回転電機
US20230268790A1 (en) Stat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Electric Wheel, and Vehicle
JP2022519096A (ja) アキシャルフラックス電気機械
JP2009131058A (ja) ステータの巻線構造
JPWO2020178953A1 (ja) 発電電動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41462A1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JP5626758B2 (ja) ステータ
US11677287B2 (en) Stat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electric-powered vehicle
JP2012095488A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JP5072502B2 (ja) 回転電動機
CN112531933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3708521B (zh) 一种卷绕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7013731A (zh)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车辆
CN114498995A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WO2020246372A1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端子台及び回転電機
WO2019138693A1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6582973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72439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CN215870942U (zh) 一种定子及电机
CN215772693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