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3753A - 鱼针草酸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变异株的感染与复制的医药组合物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鱼针草酸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变异株的感染与复制的医药组合物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3753A
CN116963753A CN202180082937.6A CN202180082937A CN116963753A CN 116963753 A CN116963753 A CN 116963753A CN 202180082937 A CN202180082937 A CN 202180082937A CN 116963753 A CN116963753 A CN 116963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alic acid
fish needle
fish
needle
cro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29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63753A8 (zh
Inventor
杨震
曾耀铭
全军民
常青
叶淇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Anzhuox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wei Bio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Anzhuox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wei Bio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Anzhuox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wei Bio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filed Critical Gansu Anzhuox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63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37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3753A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3753A8/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65Lac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ir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自鱼针草(AnisomelesindicaO.Kuntze)萃取的天然化合物鱼针草酸(Anisomelicacid)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变异株的(SARS‑CoV‑2variants)感染与复制的医药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鱼针草酸是具有化学结构式I的化合物。前述医药组合物包括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即所述医药组合物为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与其在医药上可接受盐或载体(carrier)的组合。

Description

鱼针草酸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变异株的感染与复制的医药组合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鱼针草(Anisomeles indica O.Kuntze)天然化合物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用于竞争性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human Neuropilin-1;NRP1)受体结合,抑制细胞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B/L)融入病毒,抑制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而降低病毒侵入感染,与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3C-like protease;Mpro,3CLpro)复制病毒等的医药组合物的用途,尤指一种适用于能抑制冠状病毒科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与抑制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医药组合物,所述医药组合物包括鱼针草酸、或鱼针草酸的结构异构物、或鱼针草酸的衍生物。
背景技术
自2002年至今,高度传播的致病性乙型(β)冠状病毒已经爆发了数次,例如SARS和MERS。自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诱发的疾病COVID-19已在全球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目前已有一系列的高感染或高致病性变异病毒株,在疫苗防治与药物治疗均产生相当令人持续关注的影响。
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是提取自鱼针草(Anisomeles indica O.Kuntze)的天然二萜类化合物,鱼针草酸在鱼针草全植株中的含量一般约为植株干重的70至100ppm。鱼针草为台湾地区民间常用的草药,又名客人抹草(广东梅州蕉岭)、金剑草、本藿香、假紫苏、广防风等。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已将鱼针草列入可供食品使用原料汇整一览表,全株可食。
发明人团队在近二十余年,长期进行鱼针草育种(GenBank:GU726292)与栽培,并持续进行台湾地区花莲玉里子修农场种植的鱼针草全草萃取物的系列研究,尤其聚焦鱼针草含有的系列天然物的纯化制备,具体执行了萃取分离纯化、分析鉴定,以及抗发炎、抗流感病毒、抗幽门螺旋杆菌、抗疲劳、抗过敏、抗气喘、抗癌、抗癌干细胞等药理作用研究探讨。
发明人团队于2014年完成鱼针草酒精萃取物及其系列纯化物,对照治疗A型与B型流行性感冒的口服药物「克流感」(罗氏药厂:Tamiflu)的比较测试实验,发现鱼针草萃取物及其系列纯化物,抑制流感病毒的良好效果。
发明人团队在系列抗癌研究中,探讨鱼针草系列天然物与其作用的细胞靶点的分子对接仿真,在系列仿真结果中,发明人团队发现鱼针草酸或鱼针草酸的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Ovatodiolide)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竞争与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human Neuropilin-1;NRP1)的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而达成抑制肿瘤的增生。所述鱼针草内酯是具有式II结构的化合物。再者,发明人团队获悉于2020年11月13日在Science期刊当期接续刊出的两篇重要学术研究报告显示,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NRP1)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的受体,这是除了学术界已公认的血管收缩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2;ACE2)受体之外,人类细胞的第二种受体。这启发了发明人将鱼针草酸与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开发为竞争性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NRP1)受体感染人体的药物的一系列研究与实验探讨。
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从市面上收集2885个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获准使用的药物、190种中草药以及过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中,筛选出抗疟疾药物美尔奎宁(Mefloquine)、抗艾滋病毒药物奈非那韦(Nelfinavir)、中草药灵芝多糖体RF3、薄荷萃取物、与紫苏萃取物等,经仓鼠动物试验口服三天(药物用量:30mg/kg/day;萃取物用量:200mg/kg/day),发现与仅投予水相比,最多可减少十倍的病毒量。 前述抗病毒药物关键在于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但中草药则因为是复合方,尚不清楚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PNAS February 2,2021 118(5)e2021579118)。有鉴于鱼针草亦俗称假紫苏,且以上报告的测试与发现均未公开鱼针草萃取物与鱼针草酸或鱼针草酸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等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力,引发本研发团队着手探讨鱼针草酸与鱼针草内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复制的动机。
发明人团队近年在甘肃陇南常氏农场推广种植客家抹草,已获得丰盛收成,保证了鱼针草酸等天然物的足量供应,十分有助本研究的规划与执行等进展;尤其重要的是,发明人团队已于近期开发完成大量制备光学纯鱼针草酸的不对称合成工艺,具体创造了深入探讨鱼针草含有的天然物鱼针草酸与鱼针草酸衍生物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利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鱼针草天然物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其可用于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侵袭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复制,甚至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疾病,特别是新冠肺炎(或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针草二萜类天然物鱼针草酸用于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侵袭宿主,抑制病毒复制,甚至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疾病的医药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所述医药组合物包括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或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的结构异构物、或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的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Ovatodiolide)、或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内酯的结构异构物,与其等于医药上可接受盐或载体的组合。
本发明的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具有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如图1。
本发明的鱼针草内酯(Ovatodiolide)是具有化学结构式如式II所示,如图2。
本发明在一系列抗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中,探讨鱼针草酸或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与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NRP1)分子对接模拟,发现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可通过与新型冠状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分子竞争其与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NRP1)受体的结合,而达到竞争性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与NRP1的受体结合,达成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经由NRP1感染人类细胞的作用。
本发明针对鱼针草酸或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与新型冠状病毒侵袭宿主细胞的辅助受体,内体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B、Cathepsin L)与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等,进行个别相关的分子对接模拟探讨与生化分析抑制实验。本发明已确认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可抑制组织蛋白酶B/L,并可抑制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等的酵素活性,达到抑制病毒经由组织蛋白酶B/L融入宿主细胞或经由跨膜丝氨酸蛋白酶侵入宿主细胞等的效率。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是有效抵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抑制剂。
本发明进行鱼针草酸或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与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Mpro)分子对接模拟探讨,发现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与Mpro的良好结合情形,显示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具备可抑制Mpro(3C-like protease;3CLpro)活性的潜力,并经生化分析实验证实,适量的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确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活性,而达到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效果。
目前国际间主要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株,其突变位置大多位于棘蛋白的受体结合位「RBD位置;Receptor-Binding Domains」,据此适应与宿主ACE2受体结合的能力;而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所竞争抑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棘蛋白S1(SARS-CoV-2 spike S1)与人类NRP1受体结合位点,因涉及弗林蛋白酶切位(Furin cleavage site),是属于高度保守性的位点,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IAD)的数据统计,此靶点的保守性为100%。由上述结果与观察得知,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均可竞争性抑制的SARS-CoV-2 spike S1与人类NRP1受体结合位点,在抑制病毒感染与侵袭宿主上,具有跨病毒株的广泛性应用价值。
本研究特别落实经由北京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实验室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抑制活性检测体系,具体评估鱼针草酸或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是否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鱼针草酸与鱼针草内酯,都具类同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微摩尔级别展现对新冠病毒变异株(SARS-CoV-2 variants)等感染的抑制效果。
本研究特别委托南通药明康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通过该公司的美国生物实验室秉持专业具体执行;利 用K18-hACE2转基因的冠状病毒易感小鼠,开展发明人团队规划的抗SARS-CoV-2动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除了服用安慰剂组的小鼠在攻毒后体重有明显的变化外,测试的鱼针草酸和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它们与瑞德西韦引起小鼠体重变化基本相似,可谓三个化合物安全性相近。同时,观察施用鱼针草酸、鱼针草内酯或瑞德西韦的小鼠的肺部冠状病毒感染滴度变化,显示测试的两个化合物鱼针草酸和鱼针草内酯,它们与瑞德西韦引起小鼠病毒感染滴度变化类似,都展现了防治效果;其中鱼针草酸更展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以上结果显示鱼针草酸与鱼针草内酯具有开发为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潜力。
本发明所称的「新型冠状病毒」意指能引发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具有包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乙型(β)冠状病毒属、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相关冠状病毒种,含相关变异病毒株等。
本发明所称的「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意指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侵入人体引起的致命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利用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识别细胞表面的血管收缩素转化酶-2(ACE2)或神经纤毛蛋白-1(NRP1)等受体并结合,进而侵染人体的正常细胞;一种可能的致病机制是当病毒侵入体内后,体内的免疫细胞激烈作用,引发体内免疫风暴,释放大量自由基(如过氧化自由基)而让蛋白质变性,DNA损伤,细胞激素过度产生,导致大量细胞的坏死,在肺部就形成了严重的致命肺炎。
在本发明中,该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是以溶剂萃取鱼针草全草、地上部分枝叶、或叶子,并经管柱分离纯化制备而得,其中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定于水、甲醇、乙醇、丙酮、醚类、乙酸乙酯、酯类或己烷,所述管柱包括但不限定于氧化铝、氧化硅、硅胶管柱。此外,所述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亦可另以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而得。
本发明所称的「安全有效量(safe and effective amount)」指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或指具有抑制或治疗功效量的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与其于医药上可接受盐或载体的组合。安全有效量的改变可根据给药的途径、辅药使用(excipient usage)以及与其他共同使用(co-usage)的活性药剂而改变。
在本发明中,所述医药上可接受盐可与至少一种固体、液体或半液体状的赋形剂或辅助剂一同形成适当的药剂形式,其形式包括,但不限定于,药锭、胶囊、乳剂(emulsions)、水性悬浮液(aqueous suspensions)、分散液(dispersions)与溶液等。
本发明中用于医药组合物的载体必须是「可接受的」,其与配方的有效成分兼容(以及较好为具有稳定有效成分的能力)以及不对病患有害,例如,助溶剂环糊精(cyclodextrins),其可与一个或多个萃取物的活性化合物形成特定、更可溶解的复合物。为了有效成分的传送而作为药理学上的辅药,其他载体的例子包括胶状二氧化硅(colloidal silicon dioxide)、硬脂酸镁、纤维素与烷基硫酸盐(sodium lauryl sulfate)等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医药组合物是以口服、非口服、经由吸入喷雾(inhalation spray)或利用植入贮存器(implanted reservoir)的方式给予。
本发明的医药组合物亦可根据此技术领域中所熟知的技术来配制成吸入成分,例如可制成盐类溶液,利用苯甲醇(benzyl alcohol)或其他适合的防腐剂、增强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的吸附促进剂、碳氟化合物(fluorocarbon)或其他本技术领域中熟知的助溶或分散剂来配制。
在本发明中,药锭一般所使用的载体(carrier)包括乳糖与玉米淀粉,一般也将润滑剂(lubricating agent),例如硬脂酸镁(magnesium stearate)加至药锭中;用于胶囊形式的稀释剂(diluents)一般包括乳糖与经干燥的玉米淀粉;当口服给药为水性悬浮液或乳剂时,可悬浮或溶解有效成分(active ingredient)于与乳化或悬浮剂结合的油相(oily phase);若有需要,亦可加入特定甜味、调味与着色剂。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医药组合物亦可配制成无菌注射成分(例如,水或油的悬浮液),例如利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技术使用适合的分散或增湿剂(例如Tween 80)与悬浮剂,其中所述无菌注射调剂也可以将无菌注射溶液或悬浮液加入无毒性非口服的稀释剂或溶剂,例如1,3丁二醇(1,3-Butanediol)中,可使用的载具(vehicles)与溶剂包括甘露糖醇(mannitol)、水、林格氏液(Ringer’s solution)与等渗透压氯化钠溶液;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无菌注射调剂也可以将无菌注射溶液或悬浮液加入无毒性非口服的稀释剂或溶剂,例 如1,3丁二醇(1,3-Butanediol)中,可使用的载具(vehicles)与溶剂包括甘露糖醇(mannitol)、水、林格氏液(Ringer’s solution)与等渗透压氯化钠溶液。
无菌、固定油常作为溶剂或悬浮媒介(例如合成的单-或双-甘油酯(glycerides)),脂肪酸,例如油酸(oleic acid)与其甘油酯衍生物亦可用在注射剂的调制,其为天然药学上可接受的油,例如橄栏油、蓖麻油(castor oil),特别是在其聚氧乙基化的(polyoxyethylated)变化形式,这些油溶液或悬浮液也可包含长链醇类稀释剂或分散剂,或者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或类似的分散剂。
本发明的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或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Ovatodiolide),竞争性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人类细胞NRP1受体结合)、抑制病毒入侵细胞(抑制TMPRSS2)、抑制病毒融入细胞内(抑制Cathepsin B/L)与抑制复制病毒(抑制Mpro)的作用机制摘要示意图(图3);其说明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是一种有潜力的小分子药物,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入侵与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所述模型或可提供针对COVID-19的新预防与治疗策略。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AA)的化学结构式,式I。
图2所示为鱼针草内酯(Ovatodiolide)的化学结构式,式II。
图3所示为鱼针草二萜类天然物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复制的作用机制摘要示意图。英文对照或缩写:ACE2:血管收缩素转化酶-2;NRP1: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TMPRSS2:跨膜丝氨酸蛋白酶;Cathepsin:组织蛋白酶;Main protease:SARS-CoV-2病毒主蛋白酶;ppla/pplab:多聚蛋白;Nsps:非结构蛋白;Nucleocapsid:核壳蛋白。
图4A-4B所示为本发明的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AA)对于竞争性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棘蛋白S1(SARS-CoV-2 spike S1)与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受体结合的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抑制作用生化分析。4A.鱼针草酸(AA)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对接结构,其中AA的羧基与NRP1的Ser346,Thr349以及Tyr353侧链羟基形成氢键,疏水脂环及侧链结合到NRP1的疏水氨基酸Tyr297、Trp301、Thr316、Lys351和Tyr353形成的疏水凹槽;4B.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与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受体结合,对新型冠状病毒棘蛋白S1(SARS-CoV-2 spike S1)的竞争性抑制,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棘蛋白S1与NRP1受体结合的机会降低,即其感染作用的活性被抑制。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AA)结合宿主内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抑制作用生化分析。A.鱼针草酸(AA)与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的对接结构,其中AA以环外烯烃分别与Cathepsin B的催化半胱氨酸C29,以及Cathepsin L的催化半胱氨酸C25形成共价键;B.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对宿主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的活性抑制作用。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AA)结合宿主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抑制作用生化分析。A.鱼针草酸(AA)与TMPRSS2的对接结构,其中AA疏水脂环及侧链结合到TMPRSS2的疏水氨基酸Val280和Leu302形成的疏水凹槽,通过羧基与Lys342的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合物;B.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对宿主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的活性抑制作用。
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AA)结合SARS-CoV-2病毒主要蛋白酶(Mpro)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抑制作用生化分析。A.鱼针草酸(AA)与SARS-CoV-2病毒主要蛋白酶Mpro的对接结构,其中AA的内酯羰基与Mpro的Gly143、Ser144、及Cys145主链N-H形成氢键,环外双键与催化氨基酸Cys145形成共价键,疏水脂环及侧链结合到Mpro的疏水氨基酸Thr25、Leu27、Cys44和Met49形成的疏水凹槽,通过羧基与Gln189的氢键作用;B.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对新型冠状病毒主要蛋白酶(Mpro)的活性抑制作用。
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AA)对系列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病毒株抑制仿真范例。鱼针草酸所竞争性抑制的SARS-CoV-2 spike S1与人类NRP1受体结合位点,因涉及弗林蛋白酶切位,故属于高度保守性的位点,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IAD)的数据统计,此靶点的保守性为100%。
图9A-9C所示为本发明的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及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Ovatodiolide)与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对病毒易感的K18-hACE2转基因小鼠感染SARS-CoV-2病毒的抑制比较动物试验结果。9A.动物试验的实验执行与日程、施药方式、用药剂量等规划;9B.试验动物转基因小鼠攻毒与施药后每日体重变化情形;9C.试验动物转基因小鼠的肺部冠状病毒感染滴度变化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让潜在的技术实施者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具体实施例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以下实施例。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以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以具***性且聚焦的方式呈现实施例。
实施例有关化合物分子作用机制部分,特以鱼针草酸为专一测试样品来完整阐述;另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系列病毒变异株等感染宿主细胞的活性研究,与对病毒易感的K18-hACE2转基因小鼠感染SARS-CoV-2病毒的抑制比较动物试验,使用的测试样品则包含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与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Ovatodiolide),以及阳性对照抗病毒药品瑞德西韦(Remdesivir)。
实施例1.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AA)对于竞争性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棘蛋白S1(SARS-CoV-2 spike S1)与人类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受体结合的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抑制作用生化分析:
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神经纤毛蛋白-1(NRP1)通过结合SARS-CoV-2病毒活化的刺突蛋白(S protein)从而介导病毒的感染进程,是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本实施例为基于分子对接评估鱼针草酸是否结合并抑制神经纤毛蛋白-1(NRP1)介导SARS-CoV-2的感染进程,以阐明鱼针草酸抗病毒的机制。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取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晶体结构(PDB code:2ORZ)作为分子对接受体,利用MOE(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软件给NRP1结构添加氢原子并进行能量优化。配体鱼针草酸(AA)的结构亦由MOE软件构建,采用标准MMFF94分子力场以及0.0001kcal/mol的能量梯度为收敛标准进行能量优化。基于MOE的分子对接模块进行分子对接,能量最优的对接结构进一步进行能量优化以及对接模式分析。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鱼针草酸(AA)可结合到NRP1的配体结合口袋,AA的羧基与NRP1的Ser346、Thr349以及Tyr353侧链羟基形成氢键,疏水脂环及侧链结合到NRP1的疏水氨基酸Tyr297、Trp301、Thr316、Lys351和Tyr353形成的疏水凹槽,如图4A所示。基于对接结果预测鱼针草酸(AA)可通过结合NRP1的配体结合口袋,阻断NRP1与病毒刺突蛋白的结合,从而抑制SARS-CoV-2的感染。
在生化实验方面,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确认鱼针草酸竞争性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S1与人类神经纤毛蛋白-1(NRP1)受体的结合:关于间接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使用浓度100mM的碳酸盐缓冲液,将100μg受体蛋白涂布在 MaxiSorp TM96孔盘上,并用明胶缓冲液进行蛋白质阻塞。根据制造商的手册,SARS-CoV-2 Spike S1单克隆抗体(货号:E-AB-V1005)以1:200的稀释度测试连结的HRP或 作为生物标记。关于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使用浓度为5μg/ml的人类Neuropilin-1(Elabscience)或人类ACE2(Elabscience)重组蛋白涂布在 MaxiSorp TM96孔盘上,于4℃下过夜,使用明胶缓冲液在37℃下进行蛋白质阻塞。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鱼针草酸(分别为0、2.5、5、10、20、30μM)与固定浓度的新冠病毒S1重组蛋白20μg,测试鱼针草酸阻断S1与受体结合的效果,并在37℃下孵育2小时。充分洗涤后,添加1:1000倍稀释的SARS-CoV-2 Spike S1单株抗体,并在37℃下孵育1小时。加入TMB基质(Invitrogen)和终止液(KPL SeraCare)后,对呈色反应进行定量。在450nm处测量样品的吸亮度,在570nm处测量背景值。结果如图4B所示,鱼针草酸对于抑制新冠病毒与NRP1受体结合的EC 50约为27.5μM。
实施例2.鱼针草酸结合宿主内体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抑制作用生化分析:
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主要作为正常细胞内溶酶体中的蛋白酶并发挥降解 作用。在多种人类癌症和实验模型(例如鼠胰腺癌和乳腺癌的转基因模型)中已发现高水平组织蛋白酶的异常表现,并证实此蛋白酶在肿瘤细胞的起始、生长、增殖、血管生成与侵袭中扮演重要角色。Cathepsin B主要参与溶酶体蛋白的降解。除了在蛋白质周期中的作用外,Cathepsin B参与了包括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尼帕病毒(Nipah virus)、莫罗尼鼠白血病病毒(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和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在内的几种病毒的感染周期。Cathepsin B可催化激活病毒膜糖蛋白,通过病毒包膜与内体膜的融合导致病毒从内体释放至细胞质。
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溶酶体内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许多基本的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和更新、抗原的呈现,以及器官发育。已知组织蛋白酶L在肿瘤转移和化疗耐药性中扮演重要作用,目前在多种癌症中已被发现这种酶的异常表现。在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的感染机制中,组织蛋白酶L为病毒侵袭宿主溶酶体过程的重要关键,通过切割病毒抗原触发后续的病毒感染。在SARS-CoV-2病毒的侵袭宿主的传统机制中,同样扮演溶酶体内激活病毒棘蛋白抗原的重要角色。通过抑制组织蛋白酶L的活性,可阻止新型冠状病毒的进一步感染。总之,宿主内体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对冠状病毒的融合过程有关键的作用。
本实施例为基于分子对接评估鱼针草酸是否结合并抑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以阐明鱼针草酸抗新冠病毒的机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取人内体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的晶体结构(PDB code:3AI8&2XU1)分别作为分子对接受体,利用MOE软件给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结构添加氢原子并进行能量优化。配体鱼针草酸(AA)的结构亦由MOE软件构建,采用标准MMFF94分子力场以及0.0001kcal/mol的能量梯度为收敛标准进行能量优化。基于MOE的分子对接模块进行分子对接,能量最优的对接结构进一步进行能量优化以及对接模式分析。分子对接结果还显示鱼针草酸(AA)亦可能结合至内体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的催化口袋。AA以疏水脂环结合Cathepsin B由Y75、P76、A173、A200,以及E245构成的疏水S2位点,并通过环外烯烃与催化半胱氨酸C29形成共价复合物从而抑制Cathepsin B的活性(图5A)。另一方面,AA以疏水脂环结合Cathepsin L由L69、M70、Y72、A135以及M161构成的疏水S2位点,并通过环外烯烃与催化半胱氨酸C25形成共价复合物从而抑制Cathepsin L的活性。由于内体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对冠状病毒的融合过程有关键的作用,AA潜在地阻断新冠病毒的侵入融合过程。
在生化测试上,测试方法使用组织蛋白酶B荧光检测套组进行(Cathepsin B Inhibitor Screening Assay Kit BPS BIOSCIENCE,79590)。根据制造商的手册,通过连续动力学分析测量抑制活性,将含有Cathepsin B的样本与荧光基质在混合中进行反应,并使用测量荧光(λex=360nm,λem=460nm)读值。使用E64蛋白酶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实验在50μL反应***中进行,Cathepsin B的单次反应剂量为0.4ng/组,使用E64蛋白酶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我们通过测试各种浓度的鱼针草酸(0.5、1、2.5、5、10、20和30μM)来检验鱼针草酸对Cathepsin B蛋白酶活性抑制的影响。我们发现鱼针草酸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Cathepsin B蛋白酶活性。我们计算出鱼针草酸的半数最大有效浓度(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4.227μM。这些结果如图5B左图所示,表明鱼针草酸是Cathepsin B蛋白酶潜在的抑制剂。
生化测试方法使用组织蛋白酶L荧光检测套组进行(Cathepsin L Inhibitor Screening Assay Kit BPS BIOSCIENCE,79591)。根据制造商的手册,通过连续动力学分析测量抑制活性,将含有Cathepsin L的样本与荧光基质在混合中进行反应,并使用测量荧光(λex=360nm,λem=460nm)读值。使用E64蛋白酶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实验在50μL反应***中进行,Cathepsin L的单次反应剂量为0.4ng/组,使用E64作为抑制的阳性对照。我们通过测试各种浓度的鱼针草酸(0.5、1、2.5、5、10、20和30μM)来检验鱼针草酸对Cathepsin L蛋白酶活性抑制的影响。如图5B右图所示,我们发现鱼针草酸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Cathepsin L蛋白酶活性。我们计算出鱼针草酸的半数最大有效浓度(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3.691μM。这些结果表明鱼针草酸是Cathepsin L蛋白酶潜在的抑制剂。
实施例3.鱼针草酸结合宿主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抑制作用生化分析:
跨膜蛋白酶TMPRSS2是一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酶,同时也是***癌的重要靶点。SARS-CoV-2的突变株(如B.1.617.2,Delta),在感染机制上,可较大幅度通过TMPRSS2切割病毒棘蛋白S1/S2,引发后续快速侵入感染,并达到促进SARS-CoV-2病毒颗粒侵袭宿主细胞的作用,此一新机制大幅提升了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的感染效率。抑制TMPRSS2可阻止那已与人类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的病毒棘蛋白继续快速侵入细胞,进而限制了SARS-CoV-2病毒融入宿主细胞,此一机制,使TMPRSS2成为重要的新颖治疗靶点。SARS-CoV-2与SARS-CoV不同,因为它有效地使用了TMPRSS2,这是一种在呼吸细胞外部大量发现的酵素。首先,TMPRSS2在尖峰的S2次单位进行切割。此一切口暴露了一系列疏水性氨基酸。接着,延长的棘蛋白像拉链一样折迭回自身,迫使病毒和细胞膜融合。有鉴于病毒变异速度,针对宿主靶点进行竞争型抑制,可能是未来新型小分子药物的开发目标。总之,人体细胞中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可通过切割并启动刺突蛋白,在SARS-CoV-2病毒入侵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实施例为基于分子对接评估鱼针草酸是否结合并抑制TMPRSS2,以阐明鱼针草酸抗病毒的机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取人体细胞中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的晶体结构(PDB code:7MEQ)作为分子对接受体,利用MOE软件给TMPRSS2结构添加氢原子并进行能量优化。配体鱼针草酸(AA)的结构亦由MOE软件构建,采用标准MMFF94分子力场以及0.0001kcal/mol的能量梯度为收敛标准进行能量优化。基于MOE的分子对接模块进行分子对接,能量最优的对接结构进一步进行能量优化以及对接模式分析。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鱼针草酸(AA)可结合到TMPRSS2的活性口袋,AA的疏水脂环及侧链结合到TMPRSS2的疏水氨基酸Val280和Leu302形成的疏水凹槽,通过羧基与Lys342的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图6A)。基于对接结果预测鱼针草酸(AA)可通过结合TMPRSS2的活性口袋,阻断TMPRSS2与基质SARS-CoV-2病毒刺突蛋白的结合,从而抑制SARS-CoV-2的侵入过程。
生化实验方面,测试方法使用跨膜蛋白酶TMPRSS2荧光检测套组进行(TMPRSS2 Fluorogenic Assay Kit,BPS BIOSCIENCE,78083)。根据制造商的手册,通过连续动力学分析测量抑制活性,将含有TMPRSS2的样本与荧光基质在混合中进行反应,并使用测量荧光(λex=383nm,λem=455nm)读值。使用Camostat蛋白酶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实验在50μL反应***中进行,TMPRSS2的单次反应剂量为150ng/组,使用10μM Camostat蛋白酶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我们通过测试各种浓度的鱼针草酸(0.5、1、2.5、5、10、20和30μM)来检验鱼针草酸对TMPRSS2蛋白酶活性抑制的影响。我们发现鱼针草酸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TMPRSS2蛋白酶活性。我们计算出鱼针草酸的半数最大有效浓度(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 50)为6.51μM。这些结果表明鱼针草酸是TMPRSS2蛋白酶潜在的新型抑制剂(图6B)。
实施例4.鱼针草酸结合SARS-CoV-2病毒主要蛋白酶(Mpro)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抑制作用生化分析:
新冠病毒主蛋白酶(Mpro,也称为3CLpro),可调控冠状病毒复制复合物程序,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病毒多蛋白水解切割步骤,最终形成冠状病毒复制所需的一系列功能蛋白,是目前设计抗SARS药物的有效目标。总之,SARS-CoV-2主要蛋白酶(Mpro)是一种关键的SARS-CoV-2酶,在介导病毒复制和转录中起到关键作用,是所述病毒具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
本实施例为基于分子对接评估鱼针草酸是否结合并抑制SARS-CoV-2病毒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Mpro),以阐明鱼针草酸抗病毒的机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取SARS-CoV-2主蛋白酶(Mpro)的晶体结构(PDB code:6Y2G)作为分子对接受体,利用MOE软件给Mpro结构添加氢原子并进行能量优化。配体鱼针草酸(AA)的结构亦由MOE软件构建,采用标准MMFF94分子力场以及0.0001kcal/mol的能量梯度为收敛标准进行能量优化。基于MOE的分子对接模块进行分子对接,能量最优的对接结构进一步进行能量优化以及对接模式分析。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鱼针草酸(AA)可结合到Mpro的活性口袋,AA的1位内酯羰基与Mpro的Gly143、Ser144及Cys145主链N-H形成氢键,环外双键与催化氨基酸Cys145形成共价键,疏水脂环及侧链结合到Mpro的疏水氨基酸Thr25、Leu27、Cys44和Met49形成的疏水凹槽,通过内酯羰基或羧基与Gln189的氢键作用(图7)。基于对接结果预测鱼针草酸(AA)可通过结合Mpro的活性口袋,阻断Mpro与基质的结合,从而抑制SARS- CoV-2的复制。
生化实验方面,样本使用重组2019-nCoV 3CL蛋白酶蛋白(Elabscience bio lnc)。通过连续动力学分析测量催化活性,使用相同的荧光基质Dabcyl-KTSAVLQSGFRKME-Edans(来源为合成)作为基质,并测试由于蛋白酶催化的基质裂解而产生的荧光信号,读取信号于538nm,激发波长则为355nm。实验在100μL反应***中进行,缓冲液由50mM Tris·HCl(pH 7.3)、1mM乙二腈四乙酸组成。为了测量化合物的EC 50,将500nM酶、20μM底物和七种不同浓度的鱼针草酸加入不同的孔中。将化合物溶解并在二甲亚砜中稀释至所需浓度。将1μL稀释的化合物加入50μL含有1μM Mpro的溶液中,然后将溶液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加入50μL基质开始反应。每45秒监测一次荧光强度。初始反应速度是通过使用SoftMax Pro程序将曲线的线性部分(在进程曲线的前5分钟内)拟合成一条直线来计算的,并转换为酶活性(底物裂解)/秒。我们通过测试各种浓度的鱼针草酸(0.5、1、2.5、5、10、20和30μM)来检验鱼针草酸对主蛋白酶(Mpro)活性抑制的影响。我们发现鱼针草酸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主蛋白酶(Mpro)活性。我们计算出鱼针草酸的半数最大有效浓度(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9.77μM。这些结果表明鱼针草酸是SARS-CoV-2主蛋白酶(Mpro)的抑制剂。
实施例5.鱼针草酸对系列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病毒株抑制仿真范例:
本实施例目的为观察并标示出目前世界上主要新冠病毒突变株的S1结构上突变位点,据此确认鱼针草酸对于竞争抑制SARS-CoV-2 spike S1与人类NRP1受体结合位点是否具有抗病毒侵袭宿主的广泛意义。使用Discovery Studio software(Dassault Systemes BIOVIA,U.S)来标注SARS-CoV-2 S蛋白的点突变位置。UCSF(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Chimeram软件用于可视化和分析分子结构。相关蛋白质结构信息来自蛋白质数据库(https://www.rcsb.org/)。参考的病毒株包含目前国际间流行的强势毒株,包含:D614G突变株(中国)、B.1.1.7(英国)、B.1.351(南非)、P.1.(巴西)。将上述病毒株点突变位置标示于蛋白质结构上,并比对SARS-CoV-2 S蛋白与人类NRP1受体的结合位点。如图8所示,由蛋白质结构标定的结果显示,目前国际间主要流行的病毒株,其突变位置大多位于棘蛋白的受体结合位RBD位置,据此适应与宿主ACE2受体结合的能力,而鱼针草酸所竞争抑制SARS-CoV-2 spike S1与人类NRP1受体结合位点,因涉及弗林蛋白酶切位,故属于高度保守性的位点,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IAD)的数据统计,此靶点的保守性为100%。由上述结果与观察得知,鱼针草酸所竞争抑制SARS-CoV-2 spike S1与人类NRP1受体结合位点,在抑制病毒感染与侵袭宿主上具有跨病毒株与广泛性的应用价值。
实施例6.鱼针草酸以及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系列病毒变异株等感染宿主细胞的活性研究:
自实施例2所述鱼针草酸与宿主细胞内体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等细胞组织蛋白酶的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生化分析结果,以及实施例3所述鱼针草酸与宿主细胞表面具备的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的分子对接模拟研究与生化分析结果,预测鱼针草酸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细胞感染过程。
本实施例为基于北京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实验室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抑制活性检测体系,评估鱼针草酸是否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
具体实施方法按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构建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抑制检测两步骤进行:步骤1.利用膜糖蛋白缺失(Env-defective)与表达荧光素蛋白的HIV-1病毒基因组质粒pNL4-3R-E-luciferase,以及表达新型冠状病毒全长表面刺突糖蛋白质粒pcDNA3.1/SARS-CoV-2共转染293T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60小时。取培养上清液,获得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的病毒液(简称SARS-CoV-2病毒液)。步骤2.取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100微升鱼针草酸稀释液和50微升SARS-CoV-2病毒液(50微升SARS-CoV-2病毒液中的病毒浓度为1×10 4TCID50/mL),使得混合体系中的鱼针草酸溶液浓度为相应的稀释浓度,37℃静置孵育1小时。用 等体积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代替鱼针草酸溶液稀释液,作为病毒对照。用等体积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代替SARS-CoV-2病毒液,作为细胞对照。取所述细胞培养板,每孔接种100微升Huh7细胞悬液(用于制备细胞悬液的溶剂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细胞悬液中的Huh7细胞浓度为2×10 5个细胞/mL),37℃静置孵育64小时。吸弃上清液,每孔加入150微升裂解液(微格拉斯生物技术,货号T003,按说明书操作),37℃静置孵育5分钟。取所述细胞培养板,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每个处理设置多个复孔。抑制活性(%)=[1-(试验组的荧光强度-细胞对照的荧光强度)/(病毒对照的荧光强度-细胞对照的荧光强度)]×100%。利用Prism 5软件计算抑制活性为50%时的鱼针草酸浓度,即鱼针草酸的IC 50值。
[根据细则26改正19.11.2021] 以上实验针对野生病毒株与其他七个病毒变异株均进行假病毒的构建,并分别进行系列假病毒感染抑制检测。本实验使用的新型冠状病毒与变异株名称如下述:WT D614、South Africa B.1.351、Brazil P.1、India B.1.617.1、Uganda A23.1、Nigeria B.1.525、California B.1.429、New York B.1.526等。
鱼针草酸(Anisomelic acid)与鱼针草内酯(Ovatodiolide)针对上述八株新型冠状病毒株的系列IC 50值,与比较对照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系列IC 50值,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显示,鱼针草酸与鱼针草内酯都具类同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微摩尔级别展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抑制效果。
表1、鱼针草酸、瑞德西韦、鱼针草内酯等化合物对八株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等的感染抑制的个别半抑制
浓度。
[根据细则26改正19.11.2021]
实施例7.鱼针草酸以及其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对K18-hACE2转基因小鼠感染SARS-CoV-2病毒的抑制比较动物试验:
本研究特别委托南通药明康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通过所述公司的美国生物实验室秉持专业具体执行;利用K18-hACE2转基因的冠状病毒易感小鼠,开展发明人团队规划的抗SARS-CoV-2动物实验。实验分为六组,小鼠每组为五只,分别为空组(1组),瑞德西韦对照组(1组)和鱼针草天然物组(4组),共计30只实验小鼠。小鼠通过鼻内接种冠状病毒(SARS-CoV-2),接种量为1×10 5pfu。小鼠在攻毒前一个小时口服鱼针草酸、鱼针草内酯或安慰剂。每天小鼠的口服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的二个实验剂量分别为35mg/kg-体重及70mg/kg-体重,所述操作持续4天(所述使用剂量换算人类适用剂量约为3mg/kg-body weight及6mg/kg-body weight)。所述实验以瑞德西韦为参照,每天注射二次,每次25mg/kg。实验进行第五天后,实验小鼠全部处死(图9A)。实验小鼠的肺感染状态通过肺部冠状病毒的滴度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分析来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1.除了服用安慰剂组的小鼠体重有明显地变化外,鱼针草酸或鱼针草内酯与瑞德西韦引起小鼠体重变化基本相似(图9B),可谓三个化合物安全性相近;2.小鼠的肺部冠状病毒感染滴度变化情形,显示测试的两个化合物鱼针草酸和鱼针草内酯,它们与瑞德西韦引起小鼠病毒感染滴度变化类似(图9C),都展现了防治效果;其中鱼针草酸更展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以上结果显示鱼针草酸与鱼针草内酯具有开发为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潜力。

Claims (12)

  1. 一种组合物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复制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或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的结构异构物、或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的衍生物,其中所述鱼针草酸具有化学结构式I: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括所述鱼针草酸、或所述鱼针草酸的结构异构物、或所述鱼针草酸的衍生物于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载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是用于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引起的疾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鱼针草酸是以有机溶剂萃取鱼针草,并经层析管柱分离纯化制备而得的天然化合物,或是以化学合成方式制备同鱼针草酸天然物构形的人工合成化合物。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安全有效量为60公斤体重的一般成人每日口服180毫克至360毫克,并持续服用3天至5天。
  8. 一种组合物在制备抑制冠状病毒感染与复制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鱼针草酸、或鱼针草酸的结构异构物、或鱼针草酸的衍生物,其中所述鱼针草酸具有一化学结构式I:
  9. 一种组合物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复制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酸的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或安全有效量的鱼针草内酯的结构异构物,其中所述鱼针草内酯具有化学结构式II: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括所述鱼针草内酯或所述鱼针草内酯的结构异构物及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载体。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鱼针草酸的氧化衍生物鱼针草内酯是以有机溶剂萃取鱼针草,并经层析管柱分离纯化制备而得的天然化合物,或是以化学合成方式制备同鱼针草内酯天然物构形的人工合成化合物。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安全有效量为60公斤体重的一般成人每日口服180毫克至360毫克,并持续服用3天至5天。
CN202180082937.6A 2021-10-21 2021-10-21 鱼针草酸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变异株的感染与复制的医药组合物中的用途 Pending CN1169637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5342 WO2023065223A1 (zh) 2021-10-21 2021-10-21 鱼针草酸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变异株的感染与复制的医药组合物中的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3753A true CN116963753A (zh) 2023-10-27
CN116963753A8 CN116963753A8 (zh) 2023-12-15

Family

ID=8605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2937.6A Pending CN116963753A (zh) 2021-10-21 2021-10-21 鱼针草酸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变异株的感染与复制的医药组合物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3753A (zh)
TW (1) TWI800146B (zh)
WO (1) WO20230652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5244B (zh) * 2010-12-24 2014-12-21 Ind Tech Res Inst 魚針草萃取物、魚針草內酯及防風草酸在製備預防或治療痛風之醫藥的用途
WO2021208080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毓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鱼针草内酯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
TWI754260B (zh) * 2020-04-17 2022-02-01 毓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魚針草內酯抗新型冠狀病毒之用途
CN113521060B (zh) * 2020-04-17 2022-12-06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鱼针草内酯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
EP4142713A1 (en) * 2020-05-01 2023-03-08 Arjil Biotech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223A9 (zh) 2023-11-09
TW202317090A (zh) 2023-05-01
WO2023065223A1 (zh) 2023-04-27
TWI800146B (zh) 2023-04-21
CN116963753A8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 et al. The SARS‐CoV‐2 main protease (Mpro): structure, function, and emerging therapies for COVID‐19
Russo et al. Roles of flavonoids against coronavirus infection
Gioia et al. Role of proteolytic enzymes in the COVID-19 infection and promising therapeutic approaches
Xiang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developing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against SARS-CoV-2
Mattio et al. Natural and nature-inspired stilbenoids as antiviral agents
CA3083540C (en) Use of berbamine dihydrochloride in preparation of ebola virus inhibitor
US20130131158A1 (en) Antiviral composition
CN113304200B (zh) 五味子提取物的新应用
JP2011522038A (ja) ウイルス抑制剤として有用なトリテルペノイド系化合物
CN113679726A (zh) 丹参提取物和醌类化合物在抗冠状病毒中的应用
CN113350330B (zh) 杨梅素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新冠肺炎药物中的应用
Pluskota-Karwatka et al. Reducing SARS-CoV-2 pathological protein activity with small molecules
EP4154878A1 (en) Applic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 of root of ligulilobe sage or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thereof in preparing antiviral drug
WO2011047529A1 (zh) 黄酮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疟疾的药物中应用
WO2022034549A1 (en) Micronutrient combination to inhibit coronavirus cell infection
CN113262224A (zh) 奈非那韦在制备防治新冠肺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16963753A (zh) 鱼针草酸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变异株的感染与复制的医药组合物中的用途
Kawall 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phytochemicals towards SARS-CoV-2 papain like protease (PLpro) proteolytic and deubiquitinase activity
Vardhan et al. Protein-ligand interaction study to identify potential dietary compounds binding at the active site of therapeutic target proteins of SARS-CoV-2
Abdillah et al. Potential target plants as anti-sars-cov-2 (Coronavirus): Expectations and challenges
US20230302019A1 (en) Compound for treating and/or preventing diseases caused by coronavirus and use thereof
US11564964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
US20240016873A1 (en) Herbal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viral infections by administering the same
Kumar et al. Coumarins as anti-HIV agent and correlation with COVID-19: an overview
CN103156874B (zh) 刺木骨苷b1在治疗或预防流感类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Applicant|Address|Applicant

Correct: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No.2199 Lishui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Zeng Yaoming|Gansu anzhuoxing Pharmaceutical Co.,Ltd.

False: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No.2199 Lishui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Yuwei Biotechnology Co.,Ltd.|Gansu anzhuoxing Pharmaceutical Co.,Ltd.

Number: 43-02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9

Correction item: Applicant|Address|Applicant

Correct: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No.2199 Lishui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Zeng Yaoming|Gansu anzhuoxing Pharmaceutical Co.,Ltd.

False: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No.2199 Lishui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Yuwei Biotechnology Co.,Ltd.|Gansu anzhuoxing Pharmaceutical Co.,Ltd.

Number: 43-02

Volume: 39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