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0874A - 光纤保持器以及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保持器以及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0874A
CN116940874A CN202280020133.8A CN202280020133A CN116940874A CN 116940874 A CN116940874 A CN 116940874A CN 202280020133 A CN202280020133 A CN 202280020133A CN 116940874 A CN116940874 A CN 116940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holder
cover
pitch
fiber c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01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野伸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Optifront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Optifront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Optifront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Optifronti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40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08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5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 G02B6/2556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including a fibre supporting member inclined to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alignment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5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3Splicing machines, e.g. optical fibre fusion splic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2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 G02B6/3648Supporting carriers of a microbench type, i.e. with micromachined additional mechanical structures
    • G02B6/3652Supporting carriers of a microbench type, i.e. with micromachined additional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additional structures being prepositioning mounting areas, allowing only movement in one dimension, e.g. grooves, trenches or vias in the microbench surface, i.e. self aligning supporting carr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纤保持器,具备:保持器主体(2),具有容纳部(5),该容纳部(5)能以使多根光纤芯线并列的状态容纳该多根光纤芯线;以及第一盖部(3),能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打开/关闭,并且能覆盖容纳部(5)的至少一部分,容纳部(5)包括间距变换部(50),该间距变换部(50)具有并列的多个突条部(51)和多个突条部之间的平坦的多个底部(52),多个突条部(51)具有距底部为0.1mm以下的均匀的高度(H1),并且该多个突条部(51)被设为并列间隔随着从长尺寸方向上的一方朝向另一方而增大或减小。

Description

光纤保持器以及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纤保持器以及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3月1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1-038628号的优先权,并援引记载于所述日本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能一并保持多根光纤的光纤保持构件。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能使多个光纤以与保持于光纤保持器之前的多个光纤的排列间距不同的排列间距并列的光纤保持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443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47513号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光纤保持器具备:保持器主体,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以使多根光纤芯线并列的状态容纳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以及第一盖部,能相对于所述保持器主体打开/关闭,并且能覆盖所述容纳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容纳部包括间距变换部,所述间距变换部具有并列的多个突条部和所述多个突条部之间的平坦的多个底部,所述多个突条部具有距所述底部为0.1mm以下的均匀的高度,并且所述多个突条部被设为并列间隔随着从长尺寸方向上的一方朝向另一方而增大或减小。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是使用所述光纤保持器的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多根光纤芯线载置于所述间距变换部,通过所述多个突条部使所载置的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间距变换为不同于所述光纤保持器的其他设备的间距,来将所述多根光纤芯线容纳于所述容纳部;以及将间距变换后的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与不同于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配置于所述其他设备的其他光纤芯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纤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纤保持器的俯视图。
图3是从光纤插通方向的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光纤保持器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间距变换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纤保持器的在相对于保持器主体关闭了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的状态下从光纤插通方向的前方观察光纤保持器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纤保持器的相对于保持器主体关闭了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间距变换部的端部处的各光纤的位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光纤的细径化发展,能制造将通常使用的外直径为0.25mm的光纤细径化的、例如外直径为0.20mm的光纤。与此同时,即使在将多个光纤并列一体化的光纤带芯线(光纤带)中,也制造出相邻的光纤的排列间距例如从0.25mm变窄为0.20mm的光纤带芯线。但是,以往使用的使光纤带芯线彼此(或并列的多个光纤彼此)熔合的熔接机等的V槽的间距为0.25mm。因此,当想要使排列间距为0.20mm的光纤带芯线彼此熔合或者使排列间距混合存在的光纤熔合时,光纤与V槽的位置会错开,难以将所有光纤可靠地载置于V槽。为了使V槽的间距为0.20mm,需要重新设计并制造熔接机等,或者对现有的熔接机等的V槽部分进行改造或更换等来使V槽的间距为0.20mm,会花费工夫、成本。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与熔接机等设备的间距相匹配地变更带被覆的多个光纤芯线的间距的光纤保持器以及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能与熔接机等设备的间距相匹配地变更带被覆的多个光纤芯线的间距的光纤保持器以及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来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光纤保持器具备:保持器主体,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以使多根光纤芯线并列的状态容纳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以及第一盖部,能相对于所述保持器主体打开/关闭,并且能覆盖所述容纳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容纳部包括间距变换部,所述间距变换部具有并列的多个突条部和所述多个突条部之间的平坦的多个底部,所述多个突条部具有距所述底部为0.1mm以下的均匀的高度,并且所述多个突条部被设为并列间隔随着从长尺寸方向上的一方朝向另一方而增大或减小。
根据该构成,通过具备平坦的底部和比较低的0.1mm以下的突条部的间距变换部,能与熔接机等设备的间距相匹配地对带被覆的多个光纤芯线变更间距。因此,无需在光纤保持器上去除光纤芯线的被覆,因此可以不使被覆去除长度过长。此外,通过具备平坦的底部和0.1mm以下的突条部的间距变换部以及从上方覆盖多个光纤芯线来抑制多个光纤芯线的浮起的第一盖部,上述构成的光纤保持器不仅能应用于并列的单芯线,还能应用于相邻的芯线在整个长尺寸方向上被连结的带芯线、相邻的芯线在长尺寸方向上间歇地被连结的间歇连结型带芯线。
(2)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光纤保持器中,也可以是,所述间距变换部设于所述容纳部的长尺寸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第一盖部被设为能覆盖所述间距变换部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该构成,能在光纤保持器的一端部使光纤芯线的间距变化,并且进一步对于从光纤保持器突出的光纤芯线也使间距连续地变化。
(3)此外,也可以是,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光纤保持器还具备:第二盖部,能相对于所述保持器主体打开/关闭,并且在相对于所述保持器主体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容纳部的不同于所述间距变换部的区域,所述第二盖部保持容纳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光纤芯线。
根据该构成,能通过第二盖部来保持光纤芯线,因此第一盖部无需按压光纤芯线,不易损伤光纤芯线。
(4)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光纤保持器中,优选的是,在相对于所述保持器主体关闭了所述第一盖部的状态下,从所述底部到所述第一盖部的间隙的高度为22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
根据该构成,能抑制第一盖部在与底部之间夹着光纤芯线并按压光纤芯线。此外,根据上述构成的光纤保持器,由于不按压光纤芯线,因此在平坦的底部上光纤芯线易于沿并列方向移动,不必使不需要的外力负载于光纤芯线,就能使间距变化。
(5)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是使用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保持器的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多根光纤芯线载置于所述间距变换部,通过所述多个突条部使所载置的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间距变换为不同于所述光纤保持器的其他设备的间距,来将所述多根光纤芯线容纳于所述容纳部;以及将间距变换后的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与不同于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配置于所述其他设备的其他光纤芯线连接。
根据该构成,能与熔接机等其他设备的间距相匹配地对带被覆的多个光纤芯线变更间距。因此,无需在光纤保持器上去除光纤芯线的被覆,因此可以不使被覆去除长度过长。此外,通过具备平坦的底部和0.1mm以下的突条部的间距变换部以及从上方覆盖多个光纤芯线来抑制多个光纤芯线的浮起的第一盖部,上述构成的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不仅能应用于并列的单芯线,还能应用于相邻的芯线在整个长尺寸方向上被连结的带芯线、相邻的芯线在长尺寸方向上间歇地被连结的间歇连结型带芯线。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光纤保持器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此外,下面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基于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U表示上方向。附图标记D表示下方向。附图标记F表示前方向。附图标记B表示后方向。附图标记L表示左方向。附图标记R表示右方向。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光纤保持器1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中所举例示出的那样,光纤保持器1具备保持器主体2、第一盖部3以及第二盖部4。保持器主体2具有容纳部5,该容纳部5能以使例如12芯的光纤带芯线等多根光纤(参照后述的图6和图7)并列的状态容纳该多根光纤。容纳部5是在保持器主体2的上表面2c从保持器主体2的长尺寸方向上的一端部(前侧的端部2b)起设置到另一端部(后侧的端部2a)的槽状的凹部。
如图1至图3中所举例示出的那样,第一盖部3配置于保持器主体2的长尺寸方向上的前方。第一盖部3经由铰链部3a以能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转动的方式连接于保持器主体2。因此,第一盖部3能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打开/关闭。第一盖部3的下表面3b是平坦的。
第二盖部4配置于保持器主体2的长尺寸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因此,第二盖部4配置于比第一盖部3靠后方。第二盖部4在与容纳部5对应的部分具有凸部4b。凸部4b配置于第二盖部4的下表面。第二盖部4经由铰链部4a以能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转动的方式连接于保持器主体2。因此,第二盖部4能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打开/关闭。需要说明的是,铰链部3a和铰链部4a能分别地转动,因此第一盖部3和第二盖部4能单独地打开/关闭。
容纳部5具备间距变换部50、第一平坦部60以及第二平坦部70。间距变换部50配置于容纳部5中的在关闭了第一盖部3时被第一盖部3覆盖的位置。就是说,间距变换部50设于保持器主体2的端部2b。第一平坦部60配置于容纳部5中的在关闭了第二盖部4时被第二盖部4覆盖的位置。第二平坦部70配置于容纳部5中的不被第一盖部3和第二盖部4中的任何盖部覆盖的位置。
如图3和图4中所举例示出的那样,间距变换部50具有以沿着保持器主体2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式并列的多个突条部51和配置于多个突条部51之间的多个底部52。需要说明的是,间距变换部50的长尺寸方向(图4中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5mm。间距变换部50的短尺寸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中的、间距变换部50的前端部侧的长度例如为2.8mm。间距变换部50的短尺寸方向上的长度中的、间距变换部50的后端部侧的长度例如为2.6m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纤保持器1具有11个突条部51和12个底部52。
突条部51在与保持器主体2的长尺寸方向正交的剖视观察下为上凸状的三角形。突条部51从间距变换部50的后端部侧起到达至前端部。突条部51的后端部50a(间距变换部50的后端部侧)处的突条部51的高度H1与突条部51的前端部50b(间距变换部50的前端部侧)处的突条部51的高度H2相等。此外,后端部50a和前端部50b以外的部分处的突条部51的高度也与后端部50a处的突条部51的高度H1和前端部50b处的突条部51的高度H2相等。就是说,突条部51具有均匀的高度。在此,“均匀”是指突条部51的高度中的最小的高度落入突条部51的高度中的最大的高度的50%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突条部51的高度优选为0.07mm以上且0.1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突条部51的高度为0.1mm。
突条部51的间距随着从后端部50a朝向前端部50b而逐渐且连续地扩大。就是说,突条部51被设为并列间隔从后端部50a向前端部50b连续地增大。因此,突条部51的后端部50a处的相邻的突条部51间的间距P1比突条部51的前端部50b处的相邻的突条部51间的间距P2小。后端部50a处的突条部51的间距P1为210μm。前端部50b处的突条部51的间距P2为225μm。突条部51的后端部50a处的总宽度W1为2.5mm。突条部51的前端部50b处的总宽度W2为2.67mm。
底部52是平坦的。底部52位于比突条部51的顶部靠下方。
如图2中所举例示出的那样,第一平坦部60和第二平坦部70是在保持器主体2的长尺寸方向上延伸的槽。第二平坦部70位于比第一平坦部60靠后方。第一平坦部60的宽度(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平坦部70的宽度相等。需要说明的是,容纳部5的后端部5a处的总宽度W3为2.5mm。就是说,第一平坦部60的宽度和第二平坦部70的宽度为2.5mm。第一平坦部60的宽度和第二平坦部70的宽度与突条部51的后端部50a处的总宽度W1相等。
如图5中所举例示出的那样,在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关闭了第一盖部3的状态下,在第一盖部3与间距变换部50之间形成有遍及间距变换部50的总宽度的间隙7。该间隙7的高度H3(容纳部5的底部52与第一盖部3的下表面3b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参照图7)比***的光纤芯线的外直径大,并且小到光纤芯线不会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程度。***于光纤保持器1的光纤的外直径例如为180μm至200μm。因此,间隙7的高度H3优选为22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
第一盖部3抑制容纳于间隙7的多个光纤向上方向浮起。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关闭了第一盖部3的状态下,第一盖部3可以与多个光纤接触,也可以不与多个光纤接触。
在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关闭了第二盖部4的状态下,第二盖部4通过凸部4b来按压多个光纤,由此将多个光纤保持于容纳部5内。因此,容纳于间隙7的多个光纤的轴向的偏移被第二盖部4抑制。因此,第一盖部3无需按压容纳于间隙7的多个光纤。
[本实施方式的光纤保持器的使用方法]
接着,参照图1至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光纤保持器1的使用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在本例子中使用的多个光纤是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是在多个光纤芯线被并列配置的状态下相邻的光纤芯线间被连结的连结部和相邻的光纤芯线间未被连结的非连结部在长尺寸方向上间歇地设置的光纤带芯线。需要说明的是,连结部和非连结部每隔两个芯间歇地设置。连结部和非连结部也可以每隔一个芯或者多个芯间歇地设置。如图6和图7中所举例示出的那样,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是包括多个光纤芯线11A~11L的12芯的光纤带芯线。需要说明的是,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以薄薄地覆盖多个光纤芯线11A~11L的整周的方式设有带状树脂12。带状树脂12也可以仅设于连结部处的相邻的芯线彼此之间。作为带状树脂12,例如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作为一个例子,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中的光纤芯线11A~11L的外直径为200μm,作为芯线彼此的中心间距离的并列间距为200μm。
如图1至图3中所举例示出的那样,上述的光纤保持器1为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打开了第一盖部3和第二盖部4的状态。从上方将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载置于该图1至图3中所举例示出的状态的光纤保持器1的容纳部5。此时,将使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从光纤保持器1向前方突出的长度调整为在向熔接机(其他设备的一个例子)设置保持器时适当的长度。突出的长度例如为5mm以上。
载置于容纳部5的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中的载置于间距变换部50的部分通过突条部51来变换光纤芯线的间距(在本例子中为扩展)。
操作者通过目视来确认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正好载置于间距变换部50。操作者确认到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正好载置于间距变换部50后,使第一盖部3成为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关闭的状态。
由此,容纳于间距变换部50的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的浮起被抑制,如图7中所举例示出的那样,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容纳于间隙7。此外,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中的容纳于间距变换部50的部分的间距被变换。
在间距变换部50中,各光纤芯线11A~11L与突条部51的顶部和斜面适当接触,由此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的间距被变换。特别是,在非连结部处,间距被与突条部51的间距相匹配地变更。在突条部51的后端部50a,12芯的光纤芯线11A~11L的平均间距与突条部51的间距P1(210μm)大致相等。此外,在突条部51的前端部50b,12芯的光纤芯线11A~11L的平均间距与突条部51的间距P2(225μm)大致相等。此外,此时,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中的位于芯线间的带状树脂12的连结部12a载置于突条部51的顶部,光纤芯线11A~11L从容纳部5的底部52稍微浮离。由于突条部51的高度为0.1mm以下,因此,光纤芯线11A~11L不会从底部52大幅地浮起,而成为稍微浮离或与底部52接触的状态。并且,在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的连结部12a处,也通过与突条部51的接触而作用有欲使相邻的光纤芯线间彼此的间隔扩展的力。各突条部51从后端部50a向前端部50b呈直线状延伸,在长尺寸方向上间距连续地扩大,因此,在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中的从间距变换部50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也传递有欲使光纤芯线间彼此的间隔扩展的力。
接下来,操作者使第二盖部4成为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关闭的状态。由此,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被第二盖部4的凸部4b和容纳部5保持。
在使第二盖部4成为相对于保持器主体2关闭的状态之后,操作者去除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的顶端侧的带状树脂12和光纤芯线11A~11L的被覆层,使光纤芯线11A~11L的玻璃纤维露出规定的长度量。该规定的长度设为能通过熔接机等熔接的长度。光纤芯线11A~11L分别为单芯的状态,因此,通过欲使间距变换部50处的芯线间彼此的间隔扩展的力,玻璃纤维部分的间距与前端部50b处的间距相比进一步扩大(例如,平均间距为240μm左右)。
在该状态下,操作者将光纤保持器1设置于熔接机的规定的位置。光纤保持器1被配置为保持器主体2的端部2b来到与熔接机的V槽相距4mm至5mm左右的位置。将并列的12根光纤芯线11A~11L的玻璃纤维部分配置于熔接机的各V槽上。熔接机的各V槽的宽度例如为0.255mm,12个V槽的总间距宽度为2.805mm(0.255mm×11)。通过使用光纤保持器1,即使是间距为200μm的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也能与熔接机的V槽相匹配地适当载置各芯线。载置于熔接机的V槽上的玻璃纤维的间距为255μm。通过在该状态下使熔接机工作,能使光纤芯线11A~11L与其他多个光纤熔合。
如上所述,从光纤保持器的端部到熔接机等的V槽存在规定的距离,因此,在光纤保持器上,可以不使光纤的间距与V槽的间距大致相同。在熔接机等的V槽的宽度为2.805mm的情况下,如果在该V槽中并列的多个光纤中的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光纤的中心间距离(以下,称为多个光纤的总间距宽度。)为2.605mm至2.870mm,则能将所有光纤适当地载置于V槽。基于这样的见解,在光纤保持器1中,在使用二芯间歇的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的情况下,后端部50a处的突条部51的间距被设定为210μm,前端部50b处的突条部51的间距被设定为225μm,从而能使熔接机等的V槽的位置处的多个光纤的总间距宽度为2.605mm至2.870mm。作为一个例子,在使用具有外直径为200μm的12根光纤芯线的二芯间歇的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的情况下,能使熔接机等的V槽的位置处的多个光纤的总间距宽度为2.620mm。
根据以上那样的光纤保持器1,通过具备高度为0.1mm以下的突条部51和平坦的底部52的间距变换部50,能与熔接机等设备的间距相匹配地对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变更间距。因此,无需在光纤保持器1上去除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的被覆,因此可以不使被覆去除长度过长。此外,通过间距变换部50和从上方覆盖多个光纤芯线11A~11L来抑制多个光纤芯线11A~11L的浮起的第一盖部3,不仅能将光纤保持器1应用于并列的单芯线,还能将光纤保持器1应用于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
此外,根据光纤保持器1,间距变换部50设于容纳部5的长尺寸方向上的一端部,因此,能在保持器主体2的前侧的端部2b使光纤芯线11A~11L的间距变化,并且进一步对于从光纤保持器1突出的光纤芯线11A~11L也使间距连续地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的例子中,突条部51被设为到达至保持器主体2的前端部,但也可以不到达至保持器主体2的前端部。使得从光纤保持器1的前端部突出的光纤芯线间彼此的间隔成为规定的间隔即可。此外,突条部51均被设为在保持器主体2的前后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但也可以被设为并列间隔随着从后端侧朝向前端侧而增大或减小,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间歇地设置。在该情况下,例如,如果突条部以比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的长尺寸方向上的连结部的长度窄的间隔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则与所述的例子同样,能使光纤芯线的间距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持器上将光纤带芯线的间距扩展到与熔接机等的V槽的间距同等的情况下,可以想到在保持器上保持将光纤带芯线分离为单芯的玻璃纤维的部分。但是,在该情况下,玻璃纤维的长度有时会变得过长。根据光纤保持器1,无需在光纤保持器1上使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分离为单芯,因此,不必使被覆去除长度过长,就能实现使光纤芯线的被覆端部充分到达保护套筒的内部的状态。
此外,根据光纤保持器1,能通过第二盖部4来保持光纤芯线11A~11L,因此第一盖部3无需按压光纤芯线11A~11L。因此,根据光纤保持器1,不易损伤光纤芯线11A~11L。
此外,根据光纤保持器1,能抑制第一盖部3在与底部52之间夹着光纤芯线11A~11L并按压光纤芯线11A~11L。此外,根据光纤保持器1,由于不按压光纤芯线11A~11L,因此在平坦的底部52上光纤芯线11A~11L易于沿并列方向移动,不必使不需要的外力负载于光纤芯线11A~11L,就能使间距变化。
以上,详细地并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案来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修改。此外,上述说明的构成构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实施本公开的基础上变更为适当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光纤保持器1具备保持器主体2、第一盖部3以及第二盖部4,但也可以不具备第二盖部4。在该情况下,第一盖部3可以被构成为覆盖间距变换部50和第一平坦部60,也可以被构成为覆盖间距变换部50、第一平坦部60以及第二平坦部70。此外,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平坦部60或在第一平坦部60和第二平坦部70设有与突条部51相同的构成(不过,间距是固定的)的多个突条部和与底部52相同的构成的多个底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10来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光纤保持器1中所使用的光纤带芯线例如也可以是多个光纤芯线在与各自的长尺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且被带状树脂一并被覆的、并非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芯线。此外,光纤保持器1中所使用的光纤芯线例如也可以是使多根单芯的光纤芯线并排的形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盖部3在第一盖部3被关闭时覆盖间距变换部50,但也可以仅覆盖间距变换部50的一部分。
突条部51的间距也可以被设为并列间隔随着从后端部50a朝向前端部50b而逐渐减小。
附图标记说明
1:光纤保持器
2:保持器主体
2a:端部
2b:端部
2c:上表面
3:第一盖部
3a:铰链部
3b:下表面
4:第二盖部
4a:铰链部
4b:凸部
5:容纳部
5a:后端部
7:间隙
10: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芯线
11A~11L:光纤芯线
12:带状树脂
12a:连结部
50:间距变换部
50a:后端部
50b:前端部
51:突条部
52:底部
60:第一平坦部
70:第二平坦部。

Claims (5)

1.一种光纤保持器,具备:
保持器主体,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以使多根光纤芯线并列的状态容纳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以及
第一盖部,能相对于所述保持器主体打开/关闭,并且能覆盖所述容纳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容纳部包括间距变换部,所述间距变换部具有并列的多个突条部和所述多个突条部之间的平坦的多个底部,
所述多个突条部具有距所述底部为0.1mm以下的均匀的高度,并且所述多个突条部被设为并列间隔随着从长尺寸方向上的一方朝向另一方而增大或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保持器,其中,
所述间距变换部设于所述容纳部的长尺寸方向上的一端部,
所述第一盖部被设为能覆盖所述间距变换部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保持器,还具备:
第二盖部,能相对于所述保持器主体打开/关闭,并且在相对于所述保持器主体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容纳部的不同于所述间距变换部的区域,所述第二盖部保持容纳于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光纤芯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保持器,其中,
在相对于所述保持器主体关闭了所述第一盖部的状态下,从所述底部到所述第一盖部的间隙的高度为22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
5.一种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保持器,所述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多根光纤芯线载置于所述间距变换部,通过所述多个突条部使所载置的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间距变换为不同于所述光纤保持器的其他设备的间距,来将所述多根光纤芯线容纳于所述容纳部;以及
将间距变换后的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与不同于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配置于所述其他设备的其他光纤芯线连接。
CN202280020133.8A 2021-03-10 2022-03-09 光纤保持器以及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 Pending CN1169408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8628 2021-03-10
JP2021-038628 2021-03-10
PCT/JP2022/010377 WO2022191249A1 (ja) 2021-03-10 2022-03-09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および光ファイバ心線の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0874A true CN116940874A (zh) 2023-10-24

Family

ID=8322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0133.8A Pending CN116940874A (zh) 2021-03-10 2022-03-09 光纤保持器以及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1905A1 (zh)
JP (1) JPWO2022191249A1 (zh)
KR (1) KR20230152042A (zh)
CN (1) CN116940874A (zh)
WO (1) WO20221912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7513A1 (ja) 2016-09-09 2018-03-15 Seiオプティ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
JP7019620B2 (ja) * 2019-03-08 2022-02-1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保持部材及び光ファイバ保持部材への光ファイバの配置方法
JP2020148834A (ja) * 2019-03-11 2020-09-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整列用工具及び光ファイバのファイバホルダへのセット方法
CN210514686U (zh) * 2019-06-05 2020-05-12 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光纤间距的光纤夹持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91249A1 (zh) 2022-09-15
KR20230152042A (ko) 2023-11-02
WO2022191249A1 (ja) 2022-09-15
US20240151905A1 (en) 2024-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2870B (zh) 光纤带芯线及收纳该光纤带芯线的光纤线缆
US6331081B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7322347B2 (ja)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
EP2426536B1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JP2014157382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を収納し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TWI761890B (zh) 光纖整線方法、光纖熔接方法、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及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
US20040179794A1 (en) Optical fiber fixing system, optical fiber butting system and optical fiber fusion-splicing system
CN116940874A (zh) 光纤保持器以及光纤芯线的连接方法
WO2020189772A1 (ja) 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コード
US6478473B1 (en) Multiple-fiber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JP2022110946A (ja) 補強スリーブ及び光ファイバ接続部の補強構造
JP6839654B2 (ja) 光ファイバ保持部材、融着機
JP5344624B2 (ja) 光接続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JP2017167299A (ja) 光ファイババンドル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コネクタ、光ファイバ接続構造
CN111819481A (zh) 光纤阵列、光纤固定用基板以及光纤阵列的制造方法
CN114391116B (zh) 光纤间距变换工具、光连接器、间距变换线、光变换箱以及光纤的间距变换方法
US20240061183A1 (en) Pitch conversion ferrule boot
JP3795469B2 (ja) 光コネクタ
JP3916047B2 (ja)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
WO2021065606A1 (ja) 補強スリーブ、光ファイバ接続部の補強構造及び補強方法
CN210376762U (zh) 一种单插针双光纤的连接器
US20230333324A1 (en) Optical connector
CN112242212B (zh) 电缆组件
JP4019788B2 (ja) 光ファイバ位置決め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アレイ及び光ファイバアレイ製造方法
JP4164276B2 (ja)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