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3150A - 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3150A
CN116903150A CN202310783112.8A CN202310783112A CN116903150A CN 116903150 A CN116903150 A CN 116903150A CN 202310783112 A CN202310783112 A CN 202310783112A CN 116903150 A CN116903150 A CN 116903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water
uranium
indigenous
domestication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831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03150B (zh
Inventor
连国玺
安毅夫
孙娟
高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filed Critical FOURTH INSTITUTE OF NUCLEAR ENGINEERING OF CNNC
Priority to CN2023107831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3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3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3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03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3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0Detail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03Nuclear facilities decommissioning arrang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6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or leach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中性地浸采区砂岩‑地下水体系中土著功能微生物特异性富集,利用梯度静态驯化的方式,提升砂岩地下水溶液中土著功能微生物的还原代谢能力,构建地下水中适宜微生物长期生长繁殖的厌氧还原环境,能够在基本不改变pH值的基础上,改善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水质。结果表明,在15℃~20℃低温,pH值在7.5~9.0环境下,中性铀矿地浸地下水中U6+去除率达到94%以上。

Description

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性地浸采铀通过注入CO2+O2的方式构建了高碳酸盐、强氧化性的地下水环境,在碳酸盐和溶解氧的作用下地下水中U的可迁移能力增加,释放出的游离态的U6+会对周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中性地浸铀矿山普遍采用抽出处理再注回的异位处理模式,需要较高的建设成本和长期地下水水质监测任务,极大地制约了地浸铀矿的进一步发展。
微生物修复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使得经济高效的地下水原位治理工艺存在可行性。通过使用具备还原矿化功能的微生物来处理含铀地下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丁德鑫等利用高还原性土著功能微生物群落修复高硫酸盐背景地酸性采铀地浸地下水时,能够实现地下水中地铀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0.05mg/L以下(CN 103093847 B),郑春丽等在30℃条件下通过分离、筛选、驯化等方式得到了一株碳酸盐矿化菌,实现了含放射性元素锶的地下水修复(CN 110328224A)。但是,对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尚未见报道。
事实上,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水质特征与酸性地浸采铀差异显著。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由于其pH值控制在7.5~9.0,重金属离子的释放较少,主要干扰因素是以CO3-U的游离态络合物,在强氧化环境下,铀的不稳定性更强,无法简单通过中和或直接投加稳定化药剂的方式解决该环境问题。另外,中性地浸采铀采区通常为埋深较深的深层地下水,且分布在我国纬度较高的北方地区,地下水中温度较低,最高温度为15~17℃,然而,普遍认为低温对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抑制作用,所以,筛选耐低温生长的微生物菌种(群)是中性地浸地下水微生物修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以上原因,亟待寻找能够适应高碳酸盐、强氧化性的含铀条件下耐受性强的微生物菌种(群),进而能够实现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高效微生物原位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低成本高效的去除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铀,去除率达到94%以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通过对中性地浸采铀采区开展钻孔施工,对采集到的砂岩样品和地下水样品进行土著功能微生物的特异性富集,并且开展对土著功能微生物的静态驯化,实现了功能菌种在含铀、高碳酸盐、强氧化、低温环境中的正常繁殖,驯化后的微生物菌群能够实现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中U的去除,去除率达到94%以上。
具体来说,本发明所提供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中性地浸采铀采区砂岩-地下水中土著功能微生物进行特异性富集,得到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
步骤(2),利用步骤(1)得到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开展中性低温菌种驯化。
步骤(3),利用步骤(2)驯化后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
在步骤(1)中,土著功能微生物特异性富集可直接在溶解氧8~10mg/L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下进行,无需对地下水进行脱氧、加酸等前处理。
在步骤(1)中,富集土著功能微生物,是将砂岩颗粒、地下水与培养基在外界厌氧环境下混合培养得到。
其中,所述砂岩颗粒不限于任何中性地浸铀矿的砂岩颗粒,优选为现开采的中性地浸地下含矿含水层砂岩颗粒。地下水不限于任何中性地浸铀矿的地下水,优选为地浸采铀采区边界地下水。
步骤(1)中所述的培养基中包含土著功能微生物生长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优选为自制的还原功能微生物培养基。
所述自制的还原功能微生物培养基组成如下:ρ(KH2PO4)=0.5g/L,ρ(CaCl2)=0.2g/L,ρ(NH4Cl)=1.0g/L,ρ(FeSO4·7H2O)=0.05g/L,ρ(Na2SO4)=4.5g/L,ρ(MgSO4·7H2O)=0.06g/L,ρ(酵母浸粉)=0.5g/L,ρ(无水乙醇)=20mL/L,ρ(抗坏血酸)=0.05g/L,pH=7.2~7.4,去离子水1000mL。
在本发明中,当砂岩颗粒、地下水、培养基的重量比为(0.05~0.5):(0.1~0.5):(1~10)时,即可满足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的繁殖。
根据本发明,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未驯化前的生长温度为20~37℃,优选为25~30℃。
根据本发明,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需要经过适应性驯化后才能应用于治理复杂的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可使用低微生物量即可满足后续驯化需求,故步骤(1)中富集时间为5~14天,优选为5~7天。
根据本发明,在富集培养结束后,得到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能够以1%~10%的比例接种至大容量厌氧罐中扩大培养,扩大培养时间为3~14天,优选为3~7天。
在步骤(2)中,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的中性低温菌种驯化,通过梯度驯化的方式有利于实现分离筛选出的微生物菌群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增强对高碳酸盐、强氧化和含铀环境的耐受性。中性低温菌种驯化是指依次经过铀浓度、温度、HCO3 -浓度、pH值的梯度静态驯化。
根据本发明,微生物菌群未经驯化前仅能够在铀浓度低于1mg/L、HCO3 -浓度低于1g/L,温度25~37℃、pH值6.5~7.5的条件下生长和还原代谢。
为提高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在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适应能力,本发明中静态驯化优选为梯度静态驯化,包括铀浓度、HCO3 -浓度、温度、pH的梯度静态驯化,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由于U浓度对微生物菌群生长代谢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pH的影响最小,因此,优选依次经过铀浓度、温度、HCO3 -浓度、pH的梯度静态驯化。
根据本发明,铀浓度梯度静态驯化的初始浓度为0.5~1.0mg/L,驯化浓度逐次升高0.5~2.0mg/L,优选的,驯化铀浓度逐次升高1mg/L。
其中,由于铀的理化特征对微生物细胞的毒性作用,在设置驯化梯度时,需要结合微生物菌体的拮抗能力,既不会由于驯化梯度过大导致功能菌生长停滞,又不会因驯化梯度过小而大幅度增加传代次数,延长驯化周期。驯化后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能够适应0.5~5.0mg/L的铀浓度范围。
在本发明中,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梯度静态驯化过程中,以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作为一个驯化周期,此时按照1%~20%,优选按10%的接种量继续驯化,进行下一静态驯化过程。
根据本发明,温度梯度静态驯化的初始温度为25~37℃,优选为25~30℃;驯化温度逐次降低1~5℃,优选为2~3℃。
发明人发现,在中性地浸地下水中土著功能微生物受到温度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微生物菌种的繁殖能力,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数量上明显受胁迫;二是低温条件会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作用,使微生物向繁殖方向供给能量,而功能性代谢产物减少。
根据本发明,温度对微生物菌群的生长速度和代谢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但通过温度梯度静态驯化可使微生物菌群适应12~25℃,优选为15~20℃的温度范围。
根据本发明,HCO3 -浓度梯度静态驯化的初始浓度为0.5~1.0g/L;驯化HCO3 -浓度逐次升高0.2~1.0g/L,优选为0.2~0.5g/L。
在本发明中,初始HCO3 -浓度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碳酸盐浓度上升时对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抑制,使硫酸盐还原、铁还原等生物途径的代谢减弱,从而转向碳酸盐还原过程。经过在高HCO3 -浓度环境的驯化,该微生物菌群对HCO3 -浓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驯化后的微生物菌群能够适应1~5.5g/L的HCO3 -浓度范围。
根据本发明,经过多重梯度驯化的微生物菌群同时受pH值变化影响,当初始pH超过8时,其生长繁殖能力显著被抑制,通过优选其他条件也无法重新恢复生长活性。因此,pH值梯度静态驯化的初始pH值为6.5~7.5,优选为7.0~7.5。
进一步地,pH值逐次提升0.2~1,优选为0.2~0.5。其中,pH值梯度静态驯化中单次驯化pH值阈值过大,微生物菌群的生长会不活跃,有明显的向下沉积现象,而单次pH值变化太慢,则驯化周期延长。
根据本发明,通过pH值梯度静态驯化,微生物菌群可适应pH值为7.0~9.5,优选为7.5~9.0的培养范围。
在本发明中,微生物菌群的驯化周期受生长温度与pH值的双重影响。随温度降低,其耐受初始pH的能力逐渐减小,驯化周期延长;随温度升高,其耐受初始pH的能力逐渐扩大,驯化周期缩短。
根据本发明,通过梯度静态驯化,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对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耐受能力显著增强,能够在铀浓度0.5~5mg/L、HCO3 -浓度1.0~5.5g/L、温度15~37℃、pH值为7.0~9.5的条件下生长代谢;优选在铀浓度2~5mg/L、HCO3 -浓度2~3g/L、温度15~20℃、pH值为7.5~9.0的条件下生长代谢。
根据本发明,采用驯化后的微生物菌群已经基本满足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使用需求。
步骤(2)中梯度静态驯化时,优选采用地下水来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组成如下:ρ(KH2PO4)=0.5g/L,ρ(CaCl2)=0.2g/L,ρ(NH4Cl)=1.0g/L,ρ(FeSO4·7H2O)=0.05g/L,ρ(Na2SO4)=4.5g/L,ρ(MgSO4·7H2O)=0.06g/L,ρ(酵母浸粉)=0.5g/L,ρ(无水乙醇)=20mL/L,ρ(抗坏血酸)=0.05g/L,pH=7.2~7.4,地下水1000mL。各培养基中地下水中的铀浓度、HCO3 -浓度、温度及pH值满足相应要求。若不采取地下水,也可以通过自行配制水溶液来使用。配制水溶液时可以采用U标准溶液、NaHCO3来配置满足目标U浓度和HCO3 -浓度的水溶液。
在步骤(3)中,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是以微生物菌群、碳源试剂和地下水混合后静置培养,待微生物菌群正常生长代谢后,即可达到处理目标。
步骤(3)中所述碳源试剂是指乙醇、葡萄糖和乳酸钠等微生物碳源营养物质,不同碳源试剂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时间不同,为了加速微生物还原矿化效果,优选乙醇。
根据本发明,所述微生物菌群、碳源试剂与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体积比为(0.05~0.5):(0.02~0.05):(1~10),优选为(0.1~0.2):(0.02~0.03):(5~8)。
发明人发现,在以上述体积比开展中性地浸铀矿山地下水处理过程中,由于微生物菌群的生长代谢作用,在相对厌氧环境中,水中HCO3 -浓度会逐渐增加,当HCO3 -浓度超过5.5g/L时,微生物处理效果的长期有效性会受到挑战,因此,应当每个月对地下水中HCO3 -浓度进行监测,根据实时HCO3 -浓度在比例范围内降低碳源的投加量。
根据本发明,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pH值为弱碱性,大部分情况下pH值为7.5~9.0;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温度为12~25℃,普遍为15~20℃;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中含有的铀浓度低于5mg/L。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能够低成本高效的去除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U,去除率达到94%以上,并且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化的修复效果,有效降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扩散风险。
(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菌群宏基因组信息,识别对同样高碳酸盐、强氧化性背景下耐铀微生物菌种,有助于构建适用于不同含铀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在不改变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pH值的条件下,实现对铀污染的生物修复,能够有效减少工程应用中的前处理工序和节约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驯化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对比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长期修复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中储量丰富。在传统意义上的冰川冻土、盐碱地、火山湖等极端环境中,也有在长期环境适应后的微生物的生长。
在微生物学的多年研究后发现,单一菌种的纯培养技术仅在实验室中能够得到预期结果,而在自然环境的扩增过程中,很容易被属地优势菌群挤占生态位,进而失去持续增殖能力。事实上,外源菌在自然环境中的耐受性受到多方质疑,因此,本发明通过富集土著微生物菌群,通过构建更接近微生物原始生存环境的体系,更能够激发功能微生物的持续性代谢能力,实现对污染物的长期治理,由于地下水环境与地上环境的显著差异性,使这种生物作用在地下环境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不过这些实例仅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1)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的富集。
从通辽铀矿现场采集砂岩样品、地下水样品,将砂岩样品、地下水样品和培养基按重量比为0.5:0.5:10混合,置于250mL蓝盖厌氧瓶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5℃,7天后,取有明显悬浮微生物的蓝盖厌氧瓶菌液按10%接种量继续培养于新的250mL蓝盖厌氧瓶中,以上步骤重复三次后,得到功能较强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
上述培养基为自制的还原功能微生物培养基,组成如下:ρ(KH2PO4)=0.5g/L,ρ(CaCl2)=0.2g/L,ρ(NH4Cl)=1.0g/L,ρ(FeSO4·7H2O)=0.05g/L,ρ(Na2SO4)=4.5g/L,ρ(MgSO4·7H2O)=0.06g/L,ρ(酵母浸粉)=0.5g/L,ρ(无水乙醇)=20mL/L,ρ(抗坏血酸钠)=0.05g/L,pH=7.2~7.4,去离子水1000mL。
(2)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的驯化。
将上述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置于铀浓度为1mg/L、HCO3 -浓度为0.5g/L、温度为25℃、pH值为7.5,且采用真实地下水代替去离子水配置的还原功能培养基中驯化,当培养基中有明显黑色沉淀生成时证明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已实现正常代谢作用,将该菌群按10%的接种量转接到铀浓度为2mg/L(其他条件不变)的培养基中驯化,重复多次,每次铀浓度升高1mg/L,最后一次静态驯化的铀浓度为5mg/L。
接着,将完成最后一次铀浓度静态驯化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按10%接种量转接至铀浓度为5mg/L、HCO3 -浓度为0.5g/L、温度为23℃、pH值为7.5的同一培养基(此处所讲“同一培养基”指的是:采用真实地下水代替步骤(1)中去离子水来配制,且此处的真实地下水与上一段中的真实地下水有差异,差异之处就体现在铀浓度、HCO3 -浓度、温度以及pH值上,故而相当于说,步骤(2)中预先设置若干梯度的真实的地下水,在需要相应的地下水时,直接拿来应用)中驯化,当培养基中有明显黑色沉淀生成时按10%接种量转接至温度为21℃(其他条件不变)的培养基中驯化,重复多次,每次温度下降2℃,最后一次静态驯化的温度为15℃。
进一步将上述完成最后一次温度静态驯化的微生物菌群按10%接种量转移至铀浓度为5mg/L、HCO3 -浓度为1.5g/L、温度为15℃、pH值为7.5的同一培养基中驯化,当培养基中有明显黑色沉淀生成时按10%接种量转接至HCO3 -浓度为2.5g/L(其余条件不变)的同一培养基中驯化,重复多次,每次HCO3 -浓度升高1g/L,最后一次静态驯化的HCO3 -浓度为5.5g/L。
进一步将上述完成最后一次HCO3 -浓度静态驯化的微生物菌群按10%接种量转移至铀浓度为5mg/L、HCO3 -浓度为5.5g/L、温度为15℃、pH值为8.0的同一培养基中驯化,当培养基中有明显黑色沉淀生成时按10%接种量转接至pH值为8.5(其余条件不变)的同一培养基中驯化,重复多次,每次pH值升高0.5,最后一次静态驯化的pH值为9.5。
其中,梯度静态驯化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为自制的还原功能微生物培养基,具体是:采用U标准溶液、NaHCO3配置目标U浓度和HCO3 -浓度的水溶液,优先真实地下水代替步骤(1)中去离子水,真实地下水中铀浓度、HCO3 -浓度、温度以及pH值均满足相应要求,其他物质组分比例均与步骤(1)中配制培养基时的相同。
根据本发明,经过静态驯化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改良,如图1所示,经过16srRNA测序获得的宏基因组信息显示,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优势菌群中耐受性强的微生物Bacteroides、Firmicutes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28.18%和8.62%,而耐受性较弱的微生物Proteobacteria、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Actinobacteria、Verrucomic、Parcu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19.66%、5.75%、3.79%、4.16%和3.69%,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采用驯化后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
采集U浓度为4.1mg/L,pH值为8.2,HCO3 -浓度为2.0g/L的通辽铀矿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直接作为废水处理目标。
先将无水乙醇溶液20mL溶于1000mL采集的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然后加入100mL驯化后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放于低温恒温培养箱中,以15℃低温静置运行180天,其中,在溶液开始变黑的第21天和溶液完全变黑的第42天,以及反应180天后的溶液,利用ICP-MS对溶液中的铀浓度进行测试,第21天时溶液中铀浓度由最初的4.1mg/L下降至3.2mg/L,第42天时铀浓度降低至0.3mg/L,并且在180天时,仍能够保持0.2mg/L,如图2所示,去除率达到94%以上。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富集和驯化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并以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式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区别在于:
选择污染较轻的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U浓度为1.2mg/L,pH值为7.8,HCO3 -浓度为1.6g/L。
接种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后,在反应第14天溶液中已有明显的悬浮态黑色颗粒,经测定,第14天时地下水中铀浓度为0.1mg/L,最终铀浓度控制在0.05±0.01mg/L,U去除率为99%以上。
以上结合优选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需要声明的是,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发明的阐述性解释,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在不超出本发明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内容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进、等价替换或修饰,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对中性地浸采铀采区砂岩-地下水中土著功能微生物进行富集,得到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富集过程具体是:将砂岩颗粒、地下水与培养基在外界厌氧环境下混合培养;
(2)利用步骤(1)得到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开展中性低温菌种驯化;中性低温菌种驯化是指依次经过铀浓度、温度、HCO3 -浓度、pH值的梯度静态驯化;
(3)利用步骤(2)驯化后的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铀浓度梯度静态驯化的初始浓度为0.5~1.0mg/L,驯化铀浓度逐次升高0.5~2.0mg/L;温度梯度静态驯化的初始温度为25~37℃,驯化温度逐次降低1~5℃;HCO3 -浓度梯度静态驯化的初始浓度为0.5~1.0g/L,驯化HCO3 -浓度逐次升高0.2~1.0g/L;pH值梯度静态驯化初始值为6.5~7.5,驯化pH值逐次升高0.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驯化过程中,当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时表示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已实现正常代谢,此时按照1%~20%的接种量继续进行下一静态驯化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培养基组成如下:ρ(KH2PO4)=0.5g/L,ρ(CaCl2)=0.2g/L,ρ(NH4Cl)=1.0g/L,ρ(FeSO4·7H2O)=0.05g/L,ρ(Na2SO4)=4.5g/L,ρ(MgSO4·7H2O)=0.06g/L,ρ(酵母浸粉)=0.5g/L,ρ(无水乙醇)=20mL/L,ρ(抗坏血酸)=0.05g/L,pH=7.2~7.4,去离子水1000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砂岩颗粒、地下水、培养基的重量比为(0.05~0.5):(0.1~0.5):(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梯度静态驯化时采用地下水或配制的水溶液来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培养基组成如下:ρ(KH2PO4)=0.5g/L,ρ(CaCl2)=0.2g/L,ρ(NH4Cl)=1.0g/L,ρ(FeSO4·7H2O)=0.05g/L,ρ(Na2SO4)=4.5g/L,ρ(MgSO4·7H2O)=0.06g/L,ρ(酵母浸粉)=0.5g/L,ρ(无水乙醇)=20mL/L,ρ(抗坏血酸)=0.05g/L,pH=7.2~7.4,地下水或配制的水溶液1000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采用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是使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碳源试剂和地下水混合后静置培养,待微生物菌群正常生长代谢后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碳源试剂是乙醇、葡萄糖或乳酸钠形成的微生物碳源营养物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碳源试剂与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体积比为(0.05~0.5):(0.02~0.05):(1~10)。
CN202310783112.8A 2023-06-29 2023-06-29 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Active CN116903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3112.8A CN116903150B (zh) 2023-06-29 2023-06-29 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3112.8A CN116903150B (zh) 2023-06-29 2023-06-29 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3150A true CN116903150A (zh) 2023-10-20
CN116903150B CN116903150B (zh) 2024-06-04

Family

ID=8835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83112.8A Active CN116903150B (zh) 2023-06-29 2023-06-29 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31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8124A (zh) * 2023-12-22 2024-01-23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久稳定处理含铀废渣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6972A (ja) * 2000-12-13 2002-06-25 Bicom:Kk 高濃度亜硝酸酸化細菌、及び亜硝酸酸化細菌の高濃度培養方法
CN103093847A (zh) * 2013-02-07 2013-05-08 南华大学 一种利用土著功能微生物群落原位修复铀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US8708422B1 (en) * 2010-04-26 2014-04-29 Sandia Corporation Inherently safe in situ uranium recovery
CN108217975A (zh) * 2018-01-26 2018-06-29 南华大学 一种低浓度含铀废水中铀的治理/回收方法
CN113248024A (zh) * 2021-04-26 2021-08-13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一种利用srb和dnb混合菌协同处理酸法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6972A (ja) * 2000-12-13 2002-06-25 Bicom:Kk 高濃度亜硝酸酸化細菌、及び亜硝酸酸化細菌の高濃度培養方法
US8708422B1 (en) * 2010-04-26 2014-04-29 Sandia Corporation Inherently safe in situ uranium recovery
CN103093847A (zh) * 2013-02-07 2013-05-08 南华大学 一种利用土著功能微生物群落原位修复铀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CN108217975A (zh) * 2018-01-26 2018-06-29 南华大学 一种低浓度含铀废水中铀的治理/回收方法
CN113248024A (zh) * 2021-04-26 2021-08-13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一种利用srb和dnb混合菌协同处理酸法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文旭祥;孙占学;周义朋;徐玲玲;刘顺亮;: "微生物浸铀研究进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no. 02, 15 February 2020 (2020-02-15), pages 411 - 416 *
杨洁;周磊;高洁;: "用于酸法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的混合SRB驯化试验研究", 铀矿冶, no. 02, 9 May 2019 (2019-05-09), pages 153 - 15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8124A (zh) * 2023-12-22 2024-01-23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久稳定处理含铀废渣的方法
CN117438124B (zh) * 2023-12-22 2024-04-09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久稳定处理含铀废渣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3150B (zh) 202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 et al. Reduction of iron oxid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iron-rich soils with different organic carbon as electron donors
Pedersen Subterranean microorganisms and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in Sweden
Bai et al. Bioremediation of copper-containing wastewater by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coupled with iron
Suzuki et al. Geomicrobiological factors that control uranium mobility in the environment: Update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bioremediation of uranium-contaminated sites
CN109967519B (zh) 一种尾矿库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方法
CN116903150B (zh) 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原矿化处理中性地浸采铀地下水的方法
Phelps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bundance and metabolic capacities of microorganisms in eastern coastal plain sediments
Ellis et al. Bioremediation of oil contaminated land
CN110117079A (zh) 利用铁还原菌-矿物协同去除水体中硝酸盐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CN112157119A (zh) 一种含铁矿物调控微生物还原重金属的修复方法
Wang et al. Synergy between indigenous bacteria and extracellular electron shuttles enhances transformation and mobilization of Fe (III)/As (V)
Shelobolina et al. Potential for in situ bioremediation of a low-pH, high-nitrate uranium-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CN113118206A (zh) 一种冶炼厂退役渣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方法
Su et al. Effects of carbon load on nitrate reduction during riverbank filtration: Field monitoring and batch experiment
Zhengji Microbial removal of uranyl by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in the presence of Fe (III)(hydr) oxides
KR20140147544A (ko) 미생물을 이용한 매립지 온실가스 배출 저감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eeling et al. Removal of volatile acids from synthetic landfill leachate by anaerobic biofilms on drainage aggregates: a laboratory study
Bagnoud Microbial metabolism in the deep subsurface: Case study of Opalinus Clay
Pedersen et al. The microbiology of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Zhang et al. Microbial Community Responses and Bioremediation
Kakiuchi et al. Chemical speciation of radionuclides through the microbial process in soils
Vodyanitskii et al. The influence of Fe (III) on oil biodegradation in excessively moistened soils and sediments
Mahendra et al. 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N118308264A (zh) 一种用于碱性环境下铀污染治理的生物制剂与应用
CN118308263A (zh) 一种用于中性环境下铀污染治理的生物制剂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