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6773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6773A
CN116766773A CN202310236139.5A CN202310236139A CN116766773A CN 116766773 A CN116766773 A CN 116766773A CN 202310236139 A CN202310236139 A CN 202310236139A CN 116766773 A CN116766773 A CN 116766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er
ink tank
cover member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61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工藤圣真
大沼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766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67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的使用便利性较好的打印机。打印机为,具备从收纳有油墨的瓶子来补充所述油墨的油墨罐的打印机,并且具备覆盖所述油墨罐的上表面的罩盖部件,所述罩盖部件能够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油墨罐而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的方向与在所述打印机中被印刷的纸的排出方向平行。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已知有一种打印机,具备:油墨罐,其具备油墨导入管;帽盖部件,其能够对油墨导入管进行密封;罐罩,其对油墨罐的上方进行覆盖。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印机中,用于使帽盖部件进行开闭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以及用于使罐罩进行开闭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为,与印刷介质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但是,根据用户的不同,存在有将帽盖部件以及罐罩的开闭方向设为与以往不同的方向会更便于使用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024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打印机为,具备从收纳有油墨的瓶子来补充所述油墨的油墨罐的打印机,并且具备覆盖所述油墨罐的上表面的罩盖部件,所述罩盖部件能够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油墨罐而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的方向与在所述打印机中被印刷的纸的排出方向平行。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A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罐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B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罐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帽盖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罐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罐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罐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罐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罐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打印机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打印机10的外观,图2示出了打印机10中的盖部16的打开状态,图3示出了打印机10中的介质P(例如,纸)的排出状态。
以下,在各附图中,示出了X轴、Y轴以及Z轴。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Z轴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X轴以及Y轴与水平面平行。在打印机10被设置于XY平面(水平面)上的状态下,沿着Z轴的方向为上下方向,+Z方向为上方向,-Z方向为下方向。此外,在打印机10中,沿着Y轴的方向为前后方向,+Y方向侧为前方(近前侧、正面侧),-Y方向侧为后方(里侧)。此外,在打印机10中,沿着X轴的方向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X方向为左侧,+X方向为右侧。
如图1所示那样,打印机10为,向介质P喷射作为液体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的喷墨打印机。
打印机10包括喷射油墨的喷墨头(未图示)、和包含该喷墨头在内的印刷机构部(未图示)。印刷机构部为,包括滑架、用于该滑架的移动或对介质P进行输送的驱动电机等在内的机构。喷墨头被搭载于能够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移动的滑架上,并且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相对于向+Y方向被输送的介质P而喷射油墨,从而在介质P上形成(印刷)图像。印刷机构部的上方通过盖部16而被覆盖。
打印机10具备装置主体12。装置主体12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筐体13、和被配置在筐体13上的原稿读取装置14。原稿读取装置14具备载置读取用的原稿的由透明的玻璃等构成的水平的原稿载置面15、和能够覆盖该原稿载置面15的盖部16。
盖部16被设置为,能够在从上方覆盖原稿载置面15的关闭状态(图1)、和从该关闭状态打开从而将原稿载置面15的上方区域开放的打开状态(图2)之间,以X轴为转动中心而进行开闭动作。本实施方式的盖部16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文档进纸器),并被设置有用于馈送原稿的馈送口16a。通过从馈送口16a供给原稿,从而能够很容易地实施复印或读取处理等。
此外,原稿读取装置14被设置为能够以X轴为转动中心而进行开闭动作。在原稿读取装置14被设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用户能够为了维护等而将手***到筐体13内。
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筐体13的长度与盖部16的长度大致相同。虽然即使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筐体13的长度与盖部16的长度也大致相同,但是筐体13的设置有油墨罐单元100的位置处的长度长于盖部16的长度。
在筐体13的外表面上,在装置主体12的近前侧处,设置有用于从内部排出介质P的排出口18。介质P向+Y方向被输送,并经由排出口18而被排出到外部。在排出口18的下部处,设置有用于对从筐体13内朝向+Y方向而被排出的介质P进行支承的堆叠器19。如图3所示那样,堆叠器19被构成为能够从筐体13内部向+Y方向移动,且堆叠器19在介质P被排出时移动至+Y方向,从而对介质P进行支承。
此外,在堆叠器19的-Z方向上,设置有纸张盒1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Z轴的方向上配置有两个纸张盒11。在纸张盒11中,以堆叠的状态而收纳有实施印刷的介质P。纸张盒11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2而进行拆装。
此外,在筐体13的+Y方向端部的前表面17上,设置有由用户实施操作的操作部20。操作部20为,沿着X轴的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面板,并且被设置有在打开或关闭打印机10时***作的电源按钮21、在输入各种操作信息时***作的操作按钮22、对操作状态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23(例如,液晶面板)。
油墨罐单元100被配置在打印机10的正面侧。油墨罐单元100被配置于,装置主体12中的筐体13的前表面17之中的在宽度方向上与排出口18相邻的位置处。油墨罐单元100为,向喷墨头供给油墨的单元。油墨罐单元100包括油墨罐30等。油墨罐30为,能够对油墨进行收纳的容器。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罐30(油墨罐单元100)而言,当在正面(-Y方向)观察打印机10的情况下,被配置在相对于排出口18而靠左侧处。油墨罐30以与筐体13的前表面17相比而向前方侧(+Y方向)突出的方式被设置。即,油墨罐30在构成装置主体12的筐体13的外部区域中确保了油墨的收纳空间。
在打印机10中,具备能够从外部对油墨罐30内的油墨水平进行目视确认的目视确认窗24。目视确认窗24既可以为贯穿筐体13的贯穿孔,也可以为以透明或半透明的方式来形成筐体13的结构。此外,目视确认窗24也可以是具备表示油墨的上限水平、下限水平或中间水平的显示部的结构。另外,油墨罐30的与目视确认窗24相对应的部分被形成为透明或半透明。此外,也可以为在油墨罐30上具备表示油墨水平的显示部的结构。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目视确认窗24而言,当在正面观察打印机10的情况下,被配置在油墨罐30的近前侧(+Y方向)。由此,能够很容易地从打印机10的外部确认被收纳在油墨罐30内的油墨量。
接下来,对油墨罐单元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那样,油墨罐单元100具备油墨罐30、和对油墨罐30的上表面进行覆盖的罩盖部件25。罩盖部件25和筐体13通过铰链部26而被连结在一起,罩盖部件25能够相对于油墨罐30而转动。罩盖部件25为碗状的盖体。罩盖部件25被构成为,通过用户用手指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转动至覆盖油墨罐30的上表面的关闭状态(图3)、和使油墨罐30的上表面开放的打开状态(图4)。本实施方式的铰链部26为,筐体13的-X方向端部,并且被配置在油墨罐30的-X方向侧。
并且,如图5所示那样,油墨罐30能够在将罩盖部件25设为打开状态时,经由油墨注入口31(图6B)而从收纳有油墨的瓶子BT中向油墨罐30补充油墨。另外,所谓油墨的补充、油墨的注入,包括在打印机10的安置时向空的油墨罐30中填充油墨的情况、油墨罐30的油墨水平成为需要补充油墨的下限水平从而重新填充油墨的情况。进一步而言,不仅包括即使油墨罐30的油墨在下限水平之上时也以追加油墨的方式来增减油墨的量的情况、或将油墨的量增加至上限水平(填满)为止的情况,而且还包括即使不一定达到上限水平(填满)也是增加了油墨量的情况。
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那样,罩盖部件25能够以被设置在铰链部26中的第一转动轴27为中心从而相对于油墨罐30而转动。第一转动轴27以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即,第一转动轴27的延伸的方向与介质P被排出的排出方向(+Y方向)平行。另外,所谓平行,包括大致平行的状态。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罩盖部件25而言,在向-Y方向观察打印机10的情况下,以第一转动轴27为中心相对于油墨罐30而向左侧转动,从而打开。通过罩盖部件25成为打开状态,从而能够接近可安装在油墨罐30上的帽盖部件50。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配置有一个油墨罐30。在该油墨罐30中,例如收纳有黑色的颜料油墨。油墨罐30具备能够收纳油墨的油墨收纳部,在该油墨收纳部的上部上形成有油墨注入口31。油墨注入口31为,与油墨收纳部连通的管(筒部),并且从油墨收纳部的上表面突出。
在油墨罐30的上部上配置有接合器35。在接合器35上,形成有具有凹部的插槽部36。插槽部36被形成为,从接合器35的Z轴方向的上表面起朝向-Z方向而成为凹陷的朝向。在插槽部36的底部上,形成有贯穿孔36a。贯穿孔36a沿着Z轴而贯穿接合器35。油墨罐30的油墨注入口31经由贯穿孔36a而向上方突出。
帽盖部件50为,对油墨罐30的油墨注入口31进行开闭的部件。用户在注入油墨的情况下,以使油墨注入口31开放的方式而将帽盖部件50操作至开放状态(图6B)。由此,油墨注入口31成为露出状态,通过将瓶子BT的导出口与油墨注入口31连接,从而能够实施从瓶子BT向油墨罐30的油墨的补充(图5)。此外,在油墨的补充结束了的情况下,以将油墨注入口31堵塞的方式而将帽盖部件50操作至堵塞状态(图6A)。由此,油墨注入口31被塞住。
帽盖部件5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接合器35的上表面部上。详细而言,在接合器35的上表面的-X方向端部、且油墨注入口31的-X方向侧,设置有第二转动轴37。第二转动轴37以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即,第二转动轴37的延伸方向与介质P被排出的排出方向(+Y方向)平行。另外,所谓平行,包含大致平行的状态。帽盖部件50以第二转动轴37为中心而转动。本实施方式的帽盖部件50以第二转动轴37为中心相对于油墨罐30而向左侧转动从而打开。由此,露出油墨注入口31,从而能够进行向油墨罐30的油墨的补充。
如图7所示那样,帽盖部件50具有对油墨注入口31进行堵塞或开放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帽盖52、和对帽盖5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51。帽盖52在帽盖部件50处于堵塞状态下,成为被***到插槽部36中的状态。
保持部件51呈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并且在长边方向上具备一端511和另一端512。
在保持部件51的一端511上,设置有由用户把持的把持部53。把持部53在从保持部件51的另一端512起朝向一端511的方向且从保持部件51的帽盖52侧的面(背面)起朝向其相反侧的面(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在保持部件51的另一端512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二转动轴37卡合的卡合部54。卡合部54的宽度稍短于第二转动轴37的轴长。此外,卡合部54具有切除了环的一部分的C字状截面,通过将卡合部54的开口侧朝向第二转动轴37推入,从而使帽盖部件50与第二转动轴37卡合。卡合部54的与第二转动轴37相接的面具有弯曲面。由此,帽盖部件50能够以第二转动轴37为中心相对于油墨注入口31而转动。
帽盖52在保持部件51中被配置在把持部53与卡合部54之间的位置处。由于用户能够用手指抓住位于与帽盖52相比靠保持部件51的一端511侧的把持部53来对帽盖部件50进行开闭操作,因此不易触摸到附着在帽盖52上的油墨。此外,帽盖部件50以保持部件51的长边方向沿着X轴的方式被配置。由此,与保持部件51被配置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的现有的结构相比,能够确保帽盖部件50(保持部件51)的长度尺寸,从而能够很顺畅地实施以第二转动轴37为中心的帽盖部件50的转动动作。由此,容易进行帽盖52相对于油墨注入口31的开放以及堵塞的操作。
保持部件51与帽盖52相比刚性较高。保持部件51由非可挠性部件形成,帽盖52由可挠性部件形成。作为可非挠性部件的材料,可列举出塑料或金属等。此外,作为可挠性部件的材料,可列举出橡胶或弹性体等。此外,接合器35以及油墨罐30由非可挠性部件形成。优选为,在油墨罐30的材料中,选择能够发挥与被收纳的油墨的特性之间的相容性或作为油墨罐30而被要求的功能的材料。另外,保持部件51、第二转动轴37以及接合器35的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帽盖52通过保持部件51而被支承。为了覆盖油墨注入口31,帽盖52呈有底圆筒状。虽然在帽盖52相对于保持部件51的连结中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连结结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考虑了组装容易性的连结机构。保持部件51在帽盖52的连结部位处具有贯穿孔51a(图6A)。在本实施方式中,帽盖52的一部分被嵌入到贯穿孔51a中。进一步地,在保持部件51中,具备能够对帽盖52的一部分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由此,能够可靠地连结保持部件51和帽盖5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27和第二转动轴37被配置在油墨注入口31的-X方向侧,罩盖部件25以及帽盖部件50向-X方向侧(左侧)转动。即,罩盖部件25和帽盖部件50相对于油墨罐30而向相同的方向转动。由此,由于打开罩盖部件25的方向和打开帽盖部件50的方向相同,因此对于用户来说,易于操作,并使用方便。
图8、图9以及图10为,表示油墨罐单元100的结构以及动作方法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图8表示罩盖部件25的关闭状态和帽盖部件50的堵塞状态。图9表示罩盖部件25的打开状态和帽盖部件50的堵塞状态。图10表示罩盖部件25的打开状态和帽盖部件50的开放状态。
罩盖部件25通过以第一转动轴27为中心并经由上方而相对于油墨罐30而向-X方向侧进行转动,从而从关闭状态转移为打开状态。罩盖部件25的打开状态为,罩盖部件25相对于罩盖部件25的关闭状态而转动了90度以上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罩盖部件25以第一转动轴27为中心而转动大约180°。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用于对帽盖部件50进行操作的空间。
此外,在罩盖部件25的内部,设置有肋条28。肋条28为,在罩盖部件25的关闭状态下从罩盖部件25的上部朝向下方而突出的板状部件。肋条28在罩盖部件25的关闭状态下,向-Z方向按压帽盖部件50的保持部件51的上表面51b。由此,帽盖52成为堵塞状态。因此,由于通过由罩盖部件25的肋条28实施的按压从而能够使帽盖52从浮起状态可靠地转变为堵塞状态,因此能够预防油墨从油墨注入口31的泄漏。
帽盖部件50通过以第二转动轴37为中心并经由上方而相对于油墨罐30而向-X方向侧转动,从而从堵塞状态转变为开放状态。帽盖部件50的开放状态为,帽盖部件50从帽盖部件50的堵塞状态转动了90度以上的状态。具体而言,以帽盖部件50的堵塞状态下的保持部件51的上表面51b为基准,与帽盖部件50的开放状态下的保持部件51的上表面51b的角度成为90度以上。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用于油墨补充工作的空间。更具体而言,能够确保将油墨的补充用的瓶子BT***到油墨注入口31时的空间。另外,优选为,从帽盖部件50的堵塞状态起到开放状态的转动角度大致成为100°至140°。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确保用于油墨补充工作的空间。
此外,在帽盖部件50的开放状态下,在使罩盖部件25从打开状态转变为关闭状态时,肋条28的顶端部28a会抵接在帽盖部件50的保持部件51的上表面51b上,帽盖部件50会追随着罩盖部件25的转动方向而转移至堵塞状态。由此,罩盖部件25以及帽盖部件50的操作变得容易。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一转动轴27的延伸方向、第二转动轴37的延伸方向、和介质P的排出方向平行,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在罩盖部件25以及帽盖部件50的开闭方向上具有变化的打印机10。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2.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具备一个油墨罐30的结构,但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A则为具备多个油墨罐30的结构。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11、图12以及图13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罐单元100A具备能够对油墨进行收纳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油墨罐30、帽盖部件50、和罩盖部件25。
多个油墨罐30沿着Y轴而并排,并且呈彼此相同的结构以及形状。这些多个油墨罐30通过接合器35而被捆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油墨罐30的每一个中,能够采用对互不相同的种类的油墨进行收纳的结构、或对彼此相同的种类的油墨进行收纳的结构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油墨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油墨的颜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油墨罐30的每一个中,能够采用对互不相同的颜色的油墨进行收纳的结构、或对彼此相同的颜色的油墨进行收纳的结构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油墨的颜色,例如可列举出黑色、黄色、品红色、蓝绿色等。进一步地,作为油墨的种类,也可列举出具有染料的油墨、具有颜料的油墨等。
此外,在打印机10A上,具备能够从外部对油墨罐30内的油墨水平进行目视确认的目视确认窗24。本实施方式的目视确认窗24以与各个油墨罐30相对应的方式被设置有四个。本实施方式的目视确认窗24被配置在打印机10A(油墨罐30)的-X方向侧。多个目视确认窗24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排列。
在罩盖部件25的打开状态下,目视确认窗24被配置在能够目视确认的位置处。由此,在从瓶子BT补充油墨时,能够很容易地确认油墨罐30内的油墨水平。
罩盖部件25能够以第一转动轴27为中心相对于油墨罐30而转动,第一转动轴27所延伸的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与在打印机10A中被印刷的介质P的排出方向平行。此外,帽盖部件50能够以第二转动轴37为中心相对于油墨注入口31而转动,第二转动轴37所延伸的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与介质P的排出方向平行。并且,罩盖部件25以及帽盖部件50相对于油墨罐30而向相同方向转动。由此,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3.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第一转动轴27(铰链部26)被配置在油墨罐30的-X方向侧、第二转动轴37被配置在油墨注入口31的-X方向侧的结构,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
如图14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B中,第一转动轴27(铰链部26)被配置在油墨罐30的+X方向侧。油墨罐单元100B的罩盖部件25能够以被设置于铰链部26的第一转动轴27为中心相对于油墨罐30而转动。第一转动轴27的延伸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与介质P被排出的排出方向平行。本实施方式的罩盖部件25在向-Y方向观察打印机10B的情况下,以第一转动轴27为中心相对于油墨罐30而向右侧转动,从而打开。
帽盖部件5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接合器35的上表面部上。在接合器35的上表面上的+X方向端部、且油墨注入口31的+X方向侧,设置有第二转动轴37。第二转动轴37的延伸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与介质P被排出的排出方向平行。帽盖部件50以第二转动轴37为中心而转动。本实施方式的帽盖部件50在向-Y方向观察打印机10B的情况下,以第二转动轴37为中心相对于油墨罐30而向右侧转动,从而打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盖部件25的第一转动轴27和帽盖部件50的第二转动轴37被配置在油墨注入口31的+X方向侧,并且罩盖部件25以及帽盖部件50向+X方向侧(右侧)转动。即,罩盖部件25和帽盖部件50相对于油墨罐30而向相同方向转动。由此,由于打开罩盖部件25的方向和打开帽盖部件50的方向相同,因此对于用户来说,易于操作,使用方便。此外,在罩盖部件25转变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罩盖部件25不从筐体13的-X方向端部面向-X方向突出。因此,能够以使打印机10B的-X方向端部与壁部等邻接的方式来配置打印机10B。由此,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打印机10B的配置空间。
符号说明
10、10A、10B…打印机;13…筐体;18…排出口;20…操作部;24…目视确认窗;25…罩盖部件;26…铰链部;27…第一转动轴;28…肋条;28a…顶端部;30…油墨罐;31…油墨注入口;35…接合器;36…插槽部;36a…贯穿孔;37…第二转动轴;50…帽盖部件;51…保持部件;52…帽盖;53…把持部;54…卡合部;511…一端;512…另一端;100、100A、100B…油墨罐单元。

Claims (4)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从收纳有油墨的瓶子来补充所述油墨的油墨罐,
所述打印机具备覆盖所述油墨罐的上表面的罩盖部件,
所述罩盖部件能够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油墨罐而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的方向与在所述打印机中被印刷的纸的排出方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油墨注入口,其被设置在所述油墨罐上,并能够向所述油墨罐内注入所述油墨;
帽盖部件,其封堵所述油墨注入口,
所述帽盖部件能够以第二转动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油墨注入口而转动,
所述第二转动轴延伸的方向与所述排出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部件以及所述帽盖部件相对于所述油墨罐而向相同的方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当在正面对所述打印机进行观察时,所述油墨罐被配置在所述打印机的所述正面侧,并具备能够对所述油墨罐内的所述油墨的油墨水平进行目视确认的目视确认窗。
CN202310236139.5A 2022-03-17 2023-03-13 打印机 Pending CN1167667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2268 2022-03-17
JP2022042268A JP2023136539A (ja) 2022-03-17 2022-03-17 プリンタ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6773A true CN116766773A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12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36139.5A Pending CN116766773A (zh) 2022-03-17 2023-03-13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36539A (zh)
CN (1) CN11676677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36539A (ja)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7082B (zh) 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8016138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8237780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6862771B2 (ja)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9075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230321994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0525052B (zh) 墨罐单元、打印机
CN108146077B (zh) 液体收容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595789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WO2007117036A1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713539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CN109720096B (zh) 栓部件、液体容纳单元
CN116766773A (zh) 打印机
CN112339441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14475002A (zh) 墨水补充容器
JP2017154480A (ja) 記録装置
JP2020163641A (ja) 液体消費装置
CN110053358A (zh) 喷墨打印机
US11945229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liquid container, and refill container
JP2023116942A (ja) プリンター
CN113733747A (zh) 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