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2227A - 配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配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2227A
CN116762227A CN202280009201.0A CN202280009201A CN116762227A CN 116762227 A CN116762227 A CN 116762227A CN 202280009201 A CN202280009201 A CN 202280009201A CN 116762227 A CN116762227 A CN 116762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wiring module
mounting recess
bus bar
flexible pri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92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修哉
中山治
宫崎克司
森田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62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2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配线模块(10),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2),具备:FPC(30);加强板(40),粘贴于FPC(30);以及保护件(50),保持FPC(30)和加强板(40),FPC(30)与多个蓄电元件(2)的电极端子(3)电连接,加强板(40)具有粘贴FPC(30)的粘附面(41),保护件(50)具备安装加强板(40)的安装凹部(54),安装凹部(54)具备:多个侧面部(56),抑制加强板(40)向与加强板(40)的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以及卡定部(58),与粘附面(41)的端部卡定而抑制加强板(40)向板厚方向位移。

Description

配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中使用的高压的电池组通常将多个电池层叠并通过配线模块串联或并联地电连接。近年来,根据节省空间等的需求,使用柔性电路基板作为配线模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的情况正在增加。作为这样的配线模块,以往公知日本特开2019-057498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连接模块。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连接模块具备搬运托盘、汇流条以及与汇流条连接的柔性电路基板来构成。
在专利文献1中,柔性电路基板具有安装孔,搬运托盘具有插通于安装孔的安装支柱。在将安装支柱插通于安装孔而使柔性电路基板相对于搬运托盘定位之后,能够使安装支柱的前端部热熔融而将柔性电路基板固定于搬运托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574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上所述,在通过热熔融将柔性电路基板固定于搬运托盘的情况下,需要在柔性电路基板设置安装孔,因此有可能限制用于柔性电路基板中的电路的布线、其他部件的设置的空间。另外,由于热熔融等工序而使配线模块的组装作业变得复杂。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为一种配线模块,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所述配线模块具备:柔性印刷基板;加强板,粘贴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以及保护件,保持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和所述加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所述加强板具有粘贴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的粘附面,所述保护件具备安装所述加强板的安装凹部,所述安装凹部具备:多个侧面部,抑制所述加强板向与所述加强板的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以及卡定部,与所述粘附面的端部卡定而抑制所述加强板向所述板厚方向位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维持柔性印刷基板的设计自由度且容易地组装柔性印刷基板的配线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蓄电模块的柔性印刷基板周围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柔性印刷基板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蓄电模块的柔性印刷基板周围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保护件的安装凹部周围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2的C-C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2的A-A剖面中将加强板安装于安装凹部的情形的图。
图10是蓄电元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蓄电模块的连接器周围的放大主视图。
图12是表示蓄电模块的连接器周围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保护件的安装凹部周围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配线模块是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的配线模块,具备:柔性印刷基板;加强板,粘贴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以及保护件,保持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和所述加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所述加强板具有粘贴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的粘附面,所述保护件具备安装所述加强板的安装凹部,所述安装凹部具备:多个侧面部,抑制所述加强板向与所述加强板的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以及卡定部,与所述粘附面的端部卡定而抑制所述加强板向所述板厚方向位移。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不使柔性印刷基板的设计自由度降低的情况下容易地将柔性印刷基板组装于配线模块。
(2)优选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而设置在与所述加强板相反的一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易于将连接器相对于柔性印刷基板进行固定。
本公开的配线模块也可以形成为以下结构。
(3)所述连接器具有在所述板厚方向上开口且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开口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板厚方向上进行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另外,当进行连接器的嵌合、脱离操作时,能够通过卡定部来抑制加强板向嵌合方向位移。
另外,本公开的配线模块也可以形成为以下结构。
(4)所述连接器具有在与所述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开口且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开口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与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另外,在连接器的嵌合、脱离操作时,能够通过多个侧面部来抑制加强板向嵌合方向位移。
(5)优选的是,所述卡定部设置有多个,且在所述安装凹部的外周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有多个的卡定部,更易于抑制加强板向板厚方向位移。
(6)优选的是,所述卡定部具备:卡定爪,能够在与所述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及按压部,当通过使所述卡定爪挠曲而将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凹部时抑制所述加强板向所述安装凹部的外侧位移。
根据这样的结构,易于将加强板安装于安装凹部。
(7)优选的是,所述多个侧面部具备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板厚方向正交,所述卡定爪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部,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弹性变形,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部,所述卡定爪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随着在所述板厚方向上靠向所述安装凹部的里侧而增大从所述第一侧面部朝所述第二侧面部侧突出的尺寸的方式倾斜。
根据这样的结构,将加强板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到按压部侧的安装凹部并向安装凹部的里侧按压,以使加强板的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相对于倾斜部滑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加强板安装于安装凹部。另外,易于确认加强板已安装于安装凹部的情况。
(8)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凹部具备压靠部,该压靠部通过将所述加强板的外缘部压靠于所述第一侧面部而抑制所述加强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轻加强板在第一方向上的振动。另外,设置于第一侧面部的卡定爪与加强板的卡定不易脱开。
(9)优选的是,所述压靠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凹部的所述第二侧面部侧,将与所述板厚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所述卡定爪和所述压靠部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卡定爪和压靠部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因此卡定爪与加强板的卡定更加不易脱开。
(10)优选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配置于所述保护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柔性印刷基板的组装变得容易。
(11)优选的是,具备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所述保护件具备保持所述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部,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有与所述汇流条连接的汇流条连接部,所述加强板配置在相邻的所述汇流条连接部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汇流条连接部与汇流条电连接,易于将柔性印刷基板固定于保护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10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备配线模块10的蓄电模块1例如作为用于对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进行驱动的电源而搭载于车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箭头Z所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箭头X所示的方向设为前方、将箭头Y所示的方向设为左方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板厚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另外,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此外,对于多个相同部件,有时仅对一部分部件标注附图标记而省略其他部件的附图标记。
如图1所示,蓄电模块1具备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2和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前侧及后侧的配线模块10。如图10所示,蓄电元件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且在左右方向上扁平的形状。在蓄电元件2的内部容纳有蓄电要素(未图示)。一对电极端子3配置在蓄电元件2的前后方向的两侧,且彼此朝向相反方向地突出。一对电极端子3呈板状,且具有彼此相反的极性。
[配线模块]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配线模块10具备:汇流条20,与电极端子3连接;柔性印刷基板(以下,简称为FPC)30,与汇流条20连接;加强板40,粘贴于FPC30;以及保护件50,保持汇流条20、FPC30和加强板40。配线模块10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前侧及后侧。以下,对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2的前侧的配线模块1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关于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2的后侧的配线模块10的结构,由于具有与前侧的配线模块10相同的结构而省略说明。
[加强板、粘附面]
如图6所示,加强板40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且呈板状。加强板40的外表面具备粘贴FPC30的粘附面41、配置于粘附面41的背面侧的背面42和将粘附面41及背面42的外周连接的外缘部43。在加强板40的中央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两个第一贯通孔44。加强板40以加强板40的板厚方向成为前后方向的方式保持于保护件50,且配置成粘附面41朝向前方而背面42朝向后方。如图2所示,加强板40配置在FPC30延伸的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FPC]
如图3所示,FPC3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形状,且以基板厚度方向成为前后方向的方式组装于配线模块10。FPC30具备配置在左右中央部附近的加强部31、从加强部31向左方延伸的第一布线部32和从加强部31向右方延伸的第二布线部33。在加强部31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4。如图6所示,通过使定位销穿过第二贯通孔34和第一贯通孔44,能够进行FPC30与加强板40的定位。加强部31的后表面与加强板40的粘附面41通过粘接剂等来粘合。如图3及图4所示,在第一布线部32及第二布线部33形成有供汇流条20的突出部22卡合的连接凹部35。连接凹部35可以是配置于FPC30的中央部的供突出部22插通的形态,也可以是配置于FPC30的左右两端部的与突出部22周围的一部分卡合的形态。
[导电路]
如图3所示,FPC30具备基膜36、布线在基膜36的前侧的表面上的导电路37和进一步从前侧覆盖导电路37的覆膜(未图示)。基膜36及覆膜由具有绝缘性和柔性的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构成。导电路37由铜、铜合金等的金属箔构成。
[汇流条连接部]
如图3所示,导电路37具备汇流条连接部38和连接器连接部39。在覆膜设置有局部开口,汇流条连接部38及连接器连接部39向前方露出。汇流条连接部38形成于连接凹部35的周围,且配置于导电路37的一端。连接器连接部39在上下方向上并列地形成于加强部31,且配置于导电路37的另一端。
如图1所示,在配线模块10中,FPC30形成为在多个蓄电元件2的层叠方向即左右方向上较长且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较短的结构。由此,能够确保配线模块10中的FPC30与汇流条20之间的电连接且减少FPC30的使用量。另外,FPC30配置于保护件50的上端部,因此能够提升FPC30向保护件50的组装、FPC30的钎焊等的作业性。
[汇流条]
汇流条20呈板状的形状,且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如图1所示,汇流条20以板厚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保持于在保护件50的上侧及下侧设置的汇流条保持部52。汇流条20的中央部分成为连接电极端子3的汇流条主体部21。如图4所示,在汇流条20的上部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22。突出部22与FPC30的连接凹部35卡合,且钎焊于汇流条连接部38。与连接凹部35卡合的突出部22的前端收容于定位孔53(参照图5),汇流条20相对于保护件50进行定位。
如图1所示,当将配线模块10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前侧及后侧时,电极端子3在插通于保护件50的电极收容部51并适当弯折以与汇流条主体部21抵接之后,通过激光焊接将电极端子3与汇流条主体部21连接。
[连接器、开口部]
如图2及图4所示,在FPC30的加强部31设置有连接器45。连接器45相对于FPC30而配置在加强板40的相反侧。即,加强板40粘贴于FPC30的后侧的面,连接器45设置于FPC30的前侧的面。连接器45具备呈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的箱状的壳体46和多个端子47。壳体46具有向前方开口的开口部48。开口部48设置成能够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如图2及图4所示,在壳体46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侧面设置有金属制的固定部49。通过将固定部49与FPC30的固定用焊盘(未图示)钎焊,连接器45固定于FPC30。端子47的后端部向左方(图示右方)弯折,并通过钎焊而与导电路37的连接器连接部39电连接。
[保护件]
保护件5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且呈板状。如图1所示,在保护件5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沿左右方向并列地设置有电极收容部51。电极收容部51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形成,且呈上下较长的矩形状。在保护件50的上侧及下侧设置有保持汇流条20的汇流条保持部52。如图4及图5所示,在保护件50的上侧设置有收容汇流条20的突出部22的前端的定位孔53。
[安装凹部、多个侧面部]
如图4所示,保护件50具备安装加强板40的安装凹部54。如图5所示,安装凹部54从布线FPC30的布线面55凹陷而形成,且具备多个侧面部56和底面部57。多个侧面部56由四个面构成。多个侧面部56中,下侧的是第一侧面部56A,上侧的是第二侧面部56B,左侧的是第三侧面部56C,右侧的是第四侧面部56D。配置成第一侧面部56A及第二侧面部56B与第一方向(上下方向)正交且第三侧面部56C及第四侧面部56D与左右方向正交。如图6至图8所示,多个侧面部56从上下左右抵接于加强板40的外缘部43,抑制加强板40向与板厚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底面部57与前后方向正交地设置,与加强板40的背面42抵接。
[卡定部]
如图6及图7所示,安装凹部54具备与加强板40的粘附面41的端部卡定而抑制加强板40向前后方向位移的卡定部58。另外,如图6所示,安装凹部54具备与加强板40的外缘部43弹性地卡定来抑制加强板40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压靠部62。虽然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卡定部58及压靠部62设置在第一方向(上下方向)上的安装凹部54的两端部。因此,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以与FPC30延伸的方向即多个蓄电元件2的层叠方向(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式设定第一方向,当将加强板40安装于安装凹部54时,使得FPC30与卡定部58及压靠部62不发生干扰(参照图4)。
[卡定爪、倾斜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卡定部58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且在安装凹部54的外周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卡定部58具备卡定爪59和两个按压部61。卡定爪59从第一侧面部56A向上方突出设置,且配置在安装凹部54的下侧的左右中央位置。卡定爪59设置在形成于第一侧面部56A的第一挠曲片60的前端部。第一挠曲片60从第一侧面部56A的前侧的基端部向后方延伸而形成,卡定爪59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如图6所示,卡定爪59的后端部59A以与加强板40的粘附面41的下侧的端部卡定的方式配置。卡定爪59的上侧部分形成为锥状的倾斜部59B。倾斜部59B以随着在前后方向上靠向安装凹部54的里侧(即后方)而增大从第一侧面部56A朝第二侧面部56B侧(即上侧)突出的尺寸的方式倾斜。
[按压部]
如图5所示,按压部61从第二侧面部56B向下方延伸设置有两个,且配置于安装凹部54的上侧的左端及右端。如图7所示,配置于左端的按压部61与第三侧面部56C的上端连接,配置于右端的按压部61与第四侧面部56D的上端连接。因此,按压部61不易相对于上下方向位移、变形。按压部61的背面与加强板40的粘附面41的左上和右上的端部卡定。如后文所述,按压部61是用于在通过使卡定爪59挠曲而将加强板40装配于安装凹部54时抑制加强板40向安装凹部54的外侧位移的部件。
如上所述,在安装凹部54中,多个侧面部56与加强板40的外缘部43抵接,卡定爪59和按压部61与加强板40的粘附面41的端部卡定,由此使得保护件50保持加强板40及FPC30(参照图6及图7)。因此,至少对于粘贴于加强板40的FPC30的加强部31也可以不设置用于与保护件50卡定的结构。即,能够在不降低设计自由度的情况下将FPC30的加强部31固定于保护件50。
另外,如图2及图4所示,在设置于FPC30的第一布线部32及第二布线部33的汇流条连接部38钎焊有汇流条20,汇流条20保持于保护件50。即,对于第一布线部32及第二布线部33,汇流条连接部38也兼具用于与保护件50卡定的结构,因此实质上不降低设计自由度就能够将第一布线部32及第二布线部33相对于保护件50进行固定。
进而,在相邻的汇流条连接部38之间配置有粘贴加强板40的加强部31。因此,能够通过加强板40与保护件50的卡定而将FPC30的中央附近的加强部31牢固地固定于保护件50,并且能够通过汇流条连接部38与汇流条20的钎焊而辅助性地将FPC3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保持于保护件50。即,易于将FPC30整体组装于保护件50。
[压靠部]
如图5所示,在安装凹部54的上侧(第二侧面部56B侧)的左右中央位置设置有压靠部62。压靠部62配置于在第二侧面部56B上设置的第二挠曲片63的前端部。第二挠曲片63从第二侧面部56B的后侧的基端部向前方延伸而形成,压靠部62及第二挠曲片63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如图6所示,第二挠曲片63的一部分和压靠部62比第二侧面部56B更向下方突出。压靠部62形成为能够弹性地卡定于加强板40的上侧的外缘部43而将加强板40的下侧的外缘部43压靠于第一侧面部56A。由此,抑制加强板4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
如图6所示,在安装凹部54的上侧设置有向底面部57的里侧(后方)扩展且能够供加强板40***的***空间64。如图5所示,***空间64配置在与卡定爪59在第一方向(上下方向)上相反的一侧且与按压部61在第一方向(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一侧。由此,顺畅地进行加强板40向安装凹部54的安装。
本实施方式为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示出配线模块10的组装的一例。
首先,通过粘接剂等将FPC30粘贴于加强板40。以加强板40的第一贯通孔44与FPC30的第二贯通孔34重叠的方式进行对位,将加强板40的粘附面41与FPC30的后表面粘接(参照图6)。
接着,将加强板40安装于安装凹部54。将加强板40的背面42朝向安装凹部54的内侧,将加强板40的上端部***到安装凹部54的***空间64。在将加强板40的上侧的外缘部43压靠于第二挠曲片63及第二侧面部56B的同时,从加强板40的上端部配置于比下端部靠后方处的状态起使加强板40的下端部接近底面部57。此时,按压部61抑制加强板40的上端部向前方位移。在加强板40的背面42接近底面部57时,加强板40的下侧的外缘部43与卡定爪59的倾斜部59B卡合,使第一挠曲片60向下方弹性变形(参照图9)。在加强板40的下侧的外缘部43越过倾斜部59B时,第一挠曲片60恢复到自然状态,卡定爪59的后端部59A卡定于粘附面41的下侧的端部。由此,完成加强板40向安装凹部54的安装(参照图6)。由于压靠部62将加强板40的下侧的外缘部43压靠于第一侧面部56A,连接于第一侧面部56A的卡定爪59与加强板40的卡定不易脱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爪59和压靠部62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安装凹部54的左右中央位置)。因此,压靠部62将卡定爪59卡定的部分(即,粘附面41的左右中央位置且下侧的端部)所涉及的外缘部43尤其强地压靠于第一侧面部56A。因此,例如,与不同于本实施方式而将卡定爪和压靠部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定爪59与加强板40的卡定更不易脱开。
将连接器45安装于FPC30。即,进行固定部49与固定焊盘之间的钎焊及端子47的后端部与连接器连接部39之间的钎焊。最后,将汇流条20组装于保护件50。在将汇流条20的上部及下部***于汇流条保持部52的同时,使突出部22与FPC30的连接凹部35卡合并***于保护件50的定位孔53(参照图4)。接着,进行突出部22与汇流条连接部38之间的钎焊。由此,配线模块10的组装结束。
[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线模块10是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配线模块10,具备FPC30、粘贴于FPC30的加强板40以及保持FPC30和加强板40的保护件50,FPC30与多个蓄电元件2的电极端子3电连接,加强板40具有粘贴FPC30的粘附面41,保护件50具备安装加强板40的安装凹部54,安装凹部54具备:多个侧面部56,抑制加强板40向与加强板40的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以及卡定部58,卡定于粘附面41的端部而抑制加强板40向板厚方向位移。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不使FPC30的设计自由度降低的情况下容易地将FPC30组装于配线模块10。
在实施方式1中,FPC30具有连接器45,连接器45相对于FPC30而设置在与加强板40相反的一侧。
根据上述的结构,易于将连接器45相对于FPC30进行固定。
在实施方式1中,连接器45具有在板厚方向上开口且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开口部48。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板厚方向上进行连接器45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另外,当进行连接器45的嵌合、脱离操作时,能够通过卡定部58来抑制加强板40向嵌合方向位移。
在实施方式1中,卡定部58设置有多个,且在安装凹部54的外周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设置有多个的卡定部58,更易于抑制加强板40向板厚方向位移。
在实施方式1中,卡定部58具备:卡定爪59,能够在与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及按压部61,当通过使卡定爪59挠曲而将加强板40装配于安装凹部54时抑制加强板40向安装凹部54的外侧位移。
根据上述的结构,易于将加强板40安装于安装凹部54。
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侧面部56具备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一侧面部56A及第二侧面部58B,所述第一方向与板厚方向正交,卡定爪59设置于第一侧面部56A,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弹性变形,按压部61设置于第二侧面部56B,卡定爪59具有倾斜部59B,倾斜部59B以随着在板厚方向上靠向安装凹部54的里侧而增大从第一侧面部56A朝第二侧面部56B侧突出的尺寸的方式倾斜。
根据上述的结构,将加强板40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上端部)***到按压部61侧的安装凹部54并向安装凹部54的里侧按压,以使加强板40的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下端部)相对于倾斜部59B滑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加强板40装配于安装凹部54。另外,易于确认加强板40已安装于安装凹部54的情况。
在实施方式1中,安装凹部54具备压靠部62,压靠部62通过将加强板40的外缘部43压靠于第一侧面部56A而抑制加强板4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减轻加强板40在第一方向上的振动。另外,设置于第一侧面部56A的卡定爪59与加强板40的卡定不易脱开。
在实施方式1中,压靠部62被设置在安装凹部54的第二侧面部56B侧,将与板厚方向及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卡定爪59和压靠部62配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卡定爪59和压靠部62配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因此卡定爪59与加强板40的卡定更加不易脱开。
在实施方式1中,FPC30配置于保护件50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上端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FPC30的组装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配线模块10具备与电极端子3连接的汇流条20,保护件50具备保持汇流条20的汇流条保持部52,FPC30具有与汇流条20连接的汇流条连接部38,加强板40配置在相邻的汇流条连接部38之间。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汇流条连接部38与汇流条20电连接,易于将FPC30固定于保护件50。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1至图13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除了连接器145和安装凹部154的第二侧面部156B之外,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配线模块11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因此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作用效果省略说明。此外,对于多个相同部件,有时仅对一部分部件标注附图标记而省略其他部件的附图标记。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器145具有在上方开口且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开口部148。如图11所示,为了使连接器145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变得容易,连接器145的上端与加强板40的上端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连接器145的端子147沿上下方向延伸,端子147的下端部与连接器连接部39连接。
如图13所示,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安装凹部154中,第二侧面部156B仅设置于安装凹部154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按压部61的部分)。另外,在安装凹部154未设置实施方式1的压靠部62(参照图5)。这样,由于在连接器145的开口部148的附近即安装凹部154的上侧的左右中央部不设置卡定结构,不会阻碍连接器145的嵌合操作(参照图12)。
[实施方式2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2中,连接器145具有在与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开口且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开口部148。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与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连接器145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另外,当进行连接器145的嵌合、脱离操作时,能够通过第一侧面部56A及第二侧面部156B来抑制加强板40向嵌合方向位移。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线模块10、110构成为安装于层压型的蓄电元件2,但不限于此,对于层压型以外的蓄电元件,也能够应用本公开的配线模块。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线模块10、110构成为具备汇流条20,但不限于此。例如,配线模块也可以构成为,安装于电极端子彼此预先连接的蓄电元件,且直接或经由金属小片而与电极端子连接。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加强部31设置有连接器45、145,但不限于此,配线模块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连接器。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FPC30具有连接凹部35且在连接凹部35的周围设置有汇流条连接部38,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柔性印刷基板不具有连接凹部。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模块
2:蓄电元件
3:电极端子
10、110:配线模块
20:汇流条
21:汇流条主体部
22:突出部
30:柔性印刷基板
31:加强部
32:第一布线部
33:第二布线部
34:第二贯通孔
35:连接凹部
36:基膜
37:导电路
38:汇流条连接部
39:连接器连接部
40:加强板
41:粘附面
42:背面
43:外缘部
44:第一贯通孔
45、145:连接器
46:壳体
47、147:端子
48、148:开口部
49:固定部
50:保护件
51:电极收容部
52:汇流条保持部
53:定位孔
54、154:安装凹部
55:布线面
56:侧面部
56A:第一侧面部
56B、156B:第二侧面部
56C:第三侧面部
56D:第四侧面部
57:底面部
58:卡定部
59:卡定爪
59A:后端部
59B:倾斜部
60:第一挠曲片
61:按压部
62:压靠部
63:第二挠曲片
64:***空间

Claims (11)

1.一种配线模块,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
所述配线模块具备:
柔性印刷基板;
加强板,粘贴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以及
保护件,保持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和所述加强板,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电连接,
所述加强板具有粘贴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的粘附面,
所述保护件具备安装所述加强板的安装凹部,
所述安装凹部具备:多个侧面部,抑制所述加强板向与所述加强板的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以及卡定部,与所述粘附面的端部卡定而抑制所述加强板向所述板厚方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有连接器,
所述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而设置在与所述加强板相反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连接器具有在所述板厚方向上开口且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连接器具有在与所述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开口且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卡定部设置有多个,且在所述安装凹部的外周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卡定部具备:卡定爪,能够在与所述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及按压部,当通过使所述卡定爪挠曲而将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凹部时抑制所述加强板向所述安装凹部的外侧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侧面部具备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板厚方向正交,
所述卡定爪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部,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弹性变形,
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部,
所述卡定爪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随着在所述板厚方向上靠向所述安装凹部的里侧而增大从所述第一侧面部朝所述第二侧面部侧突出的尺寸的方式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安装凹部具备压靠部,该压靠部通过将所述加强板的外缘部压靠于所述第一侧面部而抑制所述加强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压靠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凹部的所述第二侧面部侧,
将与所述板厚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所述卡定爪和所述压靠部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配置于所述保护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配线模块具备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
所述保护件具备保持所述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部,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有与所述汇流条连接的汇流条连接部,
所述加强板配置在相邻的所述汇流条连接部之间。
CN202280009201.0A 2021-01-26 2022-01-13 配线模块 Pending CN1167622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0280A JP2022114124A (ja) 2021-01-26 2021-01-26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21-010280 2021-01-26
PCT/JP2022/000841 WO2022163361A1 (ja) 2021-01-26 2022-01-13 配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2227A true CN116762227A (zh) 2023-09-15

Family

ID=82653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9201.0A Pending CN116762227A (zh) 2021-01-26 2022-01-13 配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4235A1 (zh)
JP (1) JP2022114124A (zh)
CN (1) CN116762227A (zh)
WO (1) WO20221633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8602B2 (ja) * 2011-08-22 2015-01-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11952490B (zh) * 2019-05-17 2022-12-02 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模块及电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54235A1 (en) 2024-05-09
JP2022114124A (ja) 2022-08-05
WO2022163361A1 (ja)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40452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2158510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14051675A (zh) 配线模块及蓄电模块
JP2013080618A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US20240014501A1 (en) Wiring module
WO2022009667A1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2153871A1 (ja) 外部接続バスバーおよび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2009666A1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16762227A (zh) 配线模块
JP2022173609A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US20230261333A1 (en) Wiring module
JP7413943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4116884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WO2023176395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0255877A1 (ja) 端子付き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WO2024116885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CN114556682B (zh) 布线模块
WO2024116883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JP2022173608A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CN116670891A (zh) 配线模块
JP2022018058A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22038763A (ja) 車載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22173610A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