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58765A - 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58765A
CN116658765A CN202310820855.8A CN202310820855A CN116658765A CN 116658765 A CN116658765 A CN 116658765A CN 202310820855 A CN202310820855 A CN 202310820855A CN 116658765 A CN116658765 A CN 116658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pe
steel wire
supporting
thin steel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08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艳虎
梁家军
徐铭
陈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8208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587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58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87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3Allowing translations
    • F16M11/046Allowing translations adapted to upward-downward translation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02Driving gear
    • B66D1/12Driving gear incorporating electric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28Othe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6D1/40Control devices
    • B66D1/48Control devices automatic
    • B66D1/50Control devices automatic for maintaining predetermined rope, cable, or chain tension, e.g. in ropes or cables for towing craft, in chains for anchors; Warping or mooring winch-cable tension control
    • B66D1/505Control devices automatic for maintaining predetermined rope, cable, or chain tension, e.g. in ropes or cables for towing craft, in chains for anchors; Warping or mooring winch-cable tension control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6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18Heads with mechanism for moving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属于建筑物检测技术领域。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包括支撑机构和钢丝绳收放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底部边角处均设有膨胀螺栓;所述支撑底板两侧之间安装有导向限位机构。本发明通过设计支撑机构、张紧调节机构、钢丝绳收放机构、底部固定机构、自动升降机构和红外测距器,可以控制红外测距器沿着钢丝导轨进行垂直升降,使得红外测距器可以实时测量其自身与建筑外墙面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无线信号传输,检测人员通过观察计算机终端上数据变化曲线图,可以快速判断建筑物的实际变形情况,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直观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对建筑物及其地基由于荷重和地质条件变化等外界因素引起的各种变形(空间位移)的测定工作,其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监视它的安全情况,研究变形规律,检验设计理论及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数据,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开号为CN11550781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该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伸缩部件,所述伸缩部件的移动端设有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包括可改变仰角的测距装置,以及可检测测距装置仰角的角度检测装置;此种单轴且没有相关联动的检测设备,控制更加简单方便,对转动的配合精度要求也没有引证文件技术方案的要求高,无论是在控制设备的成本还是生产成本上,都相对低廉,且检测的数据精度也有保证,更有利于市场普及,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上述可改变仰角的激光测距装置虽然能够完成建筑物变形的检测,但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上述设备在使用时一般都是在固定位置进行测量,多适用于建筑物待测墙面前端开阔的地带使用,但由于大多数中高层建筑地面周侧都设有绿化带或其他建筑物,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很容易受地面环境及其附近环境影响,当建筑物地面附近有绿化或建筑物时,很难定位建筑物地面原点坐标,进而导致其采集的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既影响整体的检测结果,同时也使得其整体的适用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包括支撑机构和钢丝绳收放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所述支撑底板底部边角处均设有膨胀螺栓,支撑底板底部边角处均开设有与膨胀螺栓相对应的孔位,使得支撑底板可以通过多个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物顶部阳台或平台边缘处;
所述支撑底板两侧之间安装有导向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之间的顶部安装有张紧调节机构;
所述钢丝绳收放机构上分别缠绕有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工作状态下,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缠绕于导向限位机构和张紧调节机构之间,且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远离钢丝绳收放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部固定机构;
所述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之间安装有自动升降机构,所述自动升降机构中心的后端安装有红外测距器,所述自动升降机构的两侧设置有墙面行走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板底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顶部中心均开设有升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挡板,使得支撑底板可以更方便的与建筑物顶部阳台或平台边缘处贴合抵紧,从而可以快速实现支撑机构的定位,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顶部中心均开设有升降槽,使得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不影响张紧调节机构的升降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之间的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第三支撑轴和第四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第三支撑轴和第四支撑轴的外壁两侧依次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限位轮、第二导向限位轮、第三导向限位轮和第四导向限位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组第一导向限位轮、第二导向限位轮、第三导向限位轮和第四导向限位轮可以自由转动,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分别缠绕在两组第一导向限位轮、第二导向限位轮、第三导向限位轮和第四导向限位轮上时,既可以对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可以对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在收放过程中发生较大晃动或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张紧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底板外壁两侧的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均套接有限位滑块,两个所述限位滑块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滚珠螺母座,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张紧限位轮,所述支撑底板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与滚珠螺母座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配重底座稳定固定后,启动收放电机反向转动,利用收放卷反向收紧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待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收紧后,控制收放电机自锁,此时可以通过旋转操作杆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调节丝杆转动可以带动滚珠螺母座进行升降,支撑柱可以对限位滑块、连接杆和滚珠螺母座的升降起到限位作用,当滚珠螺母座上升时,可以同步带动两个张紧限位轮升降,进而可以提高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的张紧度,使其保持紧绷状态,在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保持高度紧绷状态时,自动升降机构在沿着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升降时才更加稳定,不会产生较大抖动或晃动,进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收放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有收放卷,所述收放卷上分别设有用于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的第一收放区间和第二收放区间,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安装有与收放卷相连接的收放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可以将支撑座固定在建筑物楼顶,并适当增加配重,在准确阶段,可以启动收放电机,缓慢释放收放卷上缠绕的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此时检测人员可以按固定绕线方式将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在导向限位机构和张紧调节机构上进行缠绕;在准备完成后,可以控制收放电机反向转动,利用收放卷反向收紧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当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收紧后,控制收放电机自锁,从而使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达到一定的张紧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固定机构包括配重底座,所述配重底座的边角处均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配重底座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座,两个所述螺纹连接座内均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底座自身具备一定的重量,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在缓慢释放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配重底座会缓慢垂直下降,直至配重底座接触混凝土地面,在此过程中,由于配重底座的垂直牵引,也使得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保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地面,使得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后续作为导轨使用时更加平直且稳定,在配重底座接触混凝土地面后,地面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配重底座上的孔位在混凝土地面上进行精准打孔,并利用多个固定螺栓将配重底座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从而实现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底端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盖板,两个所述固定盖板上均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两个所述固定盖板上均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相贯通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升降架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部框架,所述内部框架中心的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主驱动辊轮、第一辅助辊轮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主驱动辊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内部框架中心的另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主驱动辊轮、第二辅助辊轮和辅助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主驱动辊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与辅助传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内部框架前端安装有与驱动齿轮中心转轴相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架前端内壁的一侧安装有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升降架前端一侧开设有与蓄电池相对应的充电插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后,可以通过其输出轴带动驱动齿轮同步转动,而驱动齿轮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同时驱动与之啮合的辅助传动齿轮转动,而且驱动齿轮和辅助传动齿轮在转动时可以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转动,而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转动时可以同时驱动第一主驱动辊轮和第二主驱动辊轮转动,第一主驱动辊轮和第二主驱动辊轮转动时可以通过与第一辅助辊轮和第二辅助辊轮的配合来带动升降架进行升降,升降架在升降过程中可以带动红外测距器进行同步升降,使得红外测距器能够以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为导轨,并沿着导轨进行垂直升降,红外测距器在升降过程中能够实时测量其自身与建筑外墙面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无线信号传输,检测人员操控的计算机终端可以通过蓝牙或无线信号与红外测距器进行无线数据连接,使得检测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实时接收无线信号数据,计算机接收终端能够将数据信心进行实时显示,检测人员可以通过观察计算机终端上数据变化曲线图,进而判断建筑物墙面的实际变形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驱动辊轮、第一辅助辊轮、第二主驱动辊轮和第二辅助辊轮均为橡胶轮,所述第一主驱动辊轮和第一辅助辊轮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细钢丝绳的直径,第二主驱动辊轮和第二辅助辊轮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细钢丝绳的直径,且所述红外测距器通过连接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材质的第一主驱动辊轮、第一辅助辊轮、第二主驱动辊轮和第二辅助辊轮,并使其对应之间的间距小于钢丝绳的直径,从而可以增大第一主驱动辊轮、第一辅助辊轮与第一细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主驱动辊轮、第二辅助辊轮与第二细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通过摩擦力来驱动整个机构的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墙面行走机构包括固定于升降架外壁一侧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座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限位凸起相对应的限位凹槽,所述滑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动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圈,所述滑动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墙面行走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墙面行走机构是作为自动升降机构的辅助结构使用,自动升降机构在沿着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升降时,两个墙面行走轮可以沿着建筑外墙面滚动,而且滑动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圈,该弹簧圈的弹性较小,只能保证两个墙面行走轮能够与建筑外墙面贴合,并可以沿着外墙面滚动,并不会对自动升降机构施加较大的向外的反向推力,通过设置墙面行走机构,可以使自动升降机构的升降更将稳定,可以降低自动升降机构升降过程中发生抖动的概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墙面行走机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使用或不使用;在完全无风的天气状态下检测时,可以不使用墙面行走机构,将其从自动升降机构拆卸下来;在有微风的天气下检测时,墙面行走机构的使用时可以大大提高自动升降机构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预先在建筑物顶部阳台或平台边缘处预打孔,然后利用多个膨胀螺栓将支撑机构固定在阳台或平台边缘;
步骤二:缓慢释放钢丝绳收放机构上缠绕的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并按固定绕线方式将其在导向限位机构和张紧调节机构上进行缠绕;
步骤三: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绕过导向限位机构和张紧调节机构后,先将自动升降机构安装在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然后将底部固定机构固定在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的底端;
步骤四:缓慢释放收放卷,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在释放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配重底座缓慢垂直下降,直至配重底座底部接触混凝土地面,配重底座接触混凝土地面后,根据配重底座上的孔位进行打孔,并利用多个固定螺栓将配重底座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
步骤五:在配重底座稳定固定后,启动收放电机反向转动,利用收放卷反向收紧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待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收紧后,控制收放电机自锁,并通过旋转操作杆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滚珠螺母座上移,使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进一步张紧,保持紧绷状态;
步骤六:此时使墙面行走机构上的两个墙面行走轮与建筑外墙面接触,使墙面行走轮能够跟随自动升降机构沿着建筑外墙面行走;
步骤七:启动自动升降机构中的驱动电机和红外测距器,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驱动齿轮,能够实现齿轮间的传动,进而驱动第一主驱动辊轮和第二主驱动辊轮同步转动,从而配合第一辅助辊轮和第二辅助辊轮在第一细钢丝绳和第二细钢丝绳上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红外测距器同步沿着建筑外墙面进行移动;
步骤八:红外测距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移动时,红外测距器能够实时测量其自身与建筑外墙面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无线信号传输,检测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实时接收无线信号数据,计算机接收终端能够将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显示,而检测人员能够通过观察计算机终端上数据变化曲线图,进而判断建筑物的实际变形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计支撑机构、张紧调节机构、钢丝绳收放机构、底部固定机构、自动升降机构和红外测距器,可以控制红外测距器沿着钢丝导轨进行垂直升降,使得红外测距器可以实时测量其自身与建筑外墙面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无线信号传输,检测人员通过观察计算机终端上数据变化曲线图,可以快速判断建筑物的实际变形情况,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直观准确。
(2)本发明通过设计沿建筑外墙面安装的检测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受地面环境及其附近环境的影响较小,即使建筑物地面附近有绿化或建筑物时,也不影响设备的快速安装和检测,并保证了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本发明通过设计简单的安装结构和检测机构,可以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变形检测,使得其整体的适用范围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展开状态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膨胀螺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细钢丝绳的绕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导向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钢丝绳收放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钢丝绳收放机构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底部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墙面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自动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自动升降机构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自动升降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自动升降机构的俯视结构图;
图17是图16中A-A向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在建筑物上实际检测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机构;101、支撑底板;102、第一支撑侧板;103、第二支撑侧板;104、限位挡板;105、升降槽;2、膨胀螺栓;3、导向限位机构;301、第一支撑轴;302、第二支撑轴;303、第三支撑轴;304、第四支撑轴;305、第一导向限位轮;306、第二导向限位轮;307、第三导向限位轮;308、第四导向限位轮;4、张紧调节机构;401、支撑块;402、支撑柱;403、限位滑块;404、连接杆;405、滚珠螺母座;406、张紧限位轮;407、旋转座;408、调节丝杆;409、操作杆;5、钢丝绳收放机构;501、支撑座;502、支撑架;503、收放卷;504、第一收放区间;505、第二收放区间;506、收放电机;6、第一细钢丝绳;7、第二细钢丝绳;8、底部固定机构;801、配重底座;802、固定螺栓;803、螺纹连接座;804、连接螺栓;9、自动升降机构;901、升降架;902、固定盖板;903、第一限位套;904、第二限位套;905、内部框架;906、第一主驱动辊轮;907、第一辅助辊轮;908、第一传动齿轮;909、第二主驱动辊轮;910、第二辅助辊轮;911、第二传动齿轮;912、驱动齿轮;913、辅助传动齿轮;914、驱动电机;915、蓄电池;916、第一限位孔;917、第二限位孔;918、充电插孔;10、红外测距器;11、墙面行走机构;1101、限位座;1102、限位凸起;1103、滑动杆;1104、限位凹槽;1105、限位块;1106、弹簧圈;1107、墙面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包括支撑机构1和钢丝绳收放机构5,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底板101,支撑底板10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支撑底板101底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104,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顶部中心均开设有升降槽105,通过设置限位挡板104,使得支撑底板101可以更方便的与建筑物顶部阳台或平台边缘处贴合抵紧,从而可以快速实现支撑机构1的定位,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顶部中心均开设有升降槽105,使得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不影响张紧调节机构4的升降调节。
如图4和图18所示,支撑底板101底部边角处均设有膨胀螺栓2,支撑底板101底部边角处均开设有与膨胀螺栓2相对应的孔位,使得支撑底板101可以通过多个膨胀螺栓2固定在建筑物顶部阳台或平台边缘处。
如图7所示,支撑底板101两侧之间安装有导向限位机构3,导向限位机构3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之间的第一支撑轴301、第二支撑轴302、第三支撑轴303和第四支撑轴304,第一支撑轴301、第二支撑轴302、第三支撑轴303和第四支撑轴304的外壁两侧依次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限位轮305、第二导向限位轮306、第三导向限位轮307和第四导向限位轮308,两组第一导向限位轮305、第二导向限位轮306、第三导向限位轮307和第四导向限位轮308可以自由转动,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分别缠绕在两组第一导向限位轮305、第二导向限位轮306、第三导向限位轮307和第四导向限位轮308上时,既可以对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可以对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在收放过程中发生较大晃动或偏移。
如图6-图8所示,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之间的顶部安装有张紧调节机构4;张紧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于支撑底板101外壁两侧的两个支撑块401,两个支撑块40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02,两个支撑柱402的外壁均套接有限位滑块403,两个限位滑块403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4,两个连接杆404之间固定连接有滚珠螺母座405,两个连接杆404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张紧限位轮406,支撑底板101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旋转座407,旋转座407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408,调节丝杆408与滚珠螺母座405螺纹连接,且调节丝杆40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杆409,在配重底座801稳定固定后,启动收放电机506反向转动,利用收放卷503反向收紧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待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收紧后,控制收放电机506自锁,此时可以通过旋转操作杆409带动调节丝杆408转动,调节丝杆408转动可以带动滚珠螺母座405进行升降,支撑柱402可以对限位滑块403、连接杆404和滚珠螺母座405的升降起到限位作用,当滚珠螺母座405上升时,可以同步带动两个张紧限位轮406升降,进而可以提高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的张紧度,使其保持紧绷状态,在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保持高度紧绷状态时,自动升降机构9在沿着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升降时才更加稳定,不会产生较大抖动或晃动,进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4-图5所示,钢丝绳收放机构5上分别缠绕有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工作状态下,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缠绕于导向限位机构3和张紧调节机构4之间。
如图9-图10所示,钢丝绳收放机构5包括支撑座501,支撑座501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02,两个支撑架502之间转动连接有收放卷503,收放卷503上分别设有用于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的第一收放区间504和第二收放区间505,其中一个支撑架502的外侧安装有与收放卷503相连接的收放电机506,在使用时,可以将支撑座501固定在建筑物楼顶,并适当增加配重,在准确阶段,可以启动收放电机506,缓慢释放收放卷503上缠绕的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此时检测人员可以按固定绕线方式将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在导向限位机构3和张紧调节机构4上进行缠绕;在准备完成后,可以控制收放电机506反向转动,利用收放卷503反向收紧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当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收紧后,控制收放电机506自锁,从而使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达到一定的张紧度。
如图11和图18所示,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远离钢丝绳收放机构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部固定机构8;底部固定机构8包括配重底座801,配重底座801的边角处均安装有固定螺栓802,配重底座801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座803,两个螺纹连接座803内均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804,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螺栓804固定连接,配重底座801自身具备一定的重量,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在缓慢释放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配重底座801会缓慢垂直下降,直至配重底座801接触混凝土地面,在此过程中,由于配重底座801的垂直牵引,也使得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保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地面,使得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后续作为导轨使用时更加平直且稳定,在配重底座801接触混凝土地面后,地面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配重底座801上的孔位在混凝土地面上进行精准打孔,并利用多个固定螺栓802将配重底座801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从而实现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底端的固定。
如图12-图17所示,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之间安装有自动升降机构9,自动升降机构9包括升降架901,升降架90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盖板902,两个固定盖板902上均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套903和第二限位套904,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分别贯穿第一限位套903和第二限位套904,两个固定盖板902上均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套903和第二限位套904相贯通的第一限位孔916和第二限位孔917,升降架901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部框架905,内部框架905中心的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主驱动辊轮906、第一辅助辊轮907和驱动齿轮912,第一主驱动辊轮90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轮912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908,内部框架905中心的另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主驱动辊轮909、第二辅助辊轮910和辅助传动齿轮913,第二主驱动辊轮90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与辅助传动齿轮913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911,内部框架905前端安装有与驱动齿轮912中心转轴相连接的驱动电机914,升降架901前端内壁的一侧安装有与驱动电机914电性连接的蓄电池915,升降架901前端一侧开设有与蓄电池915相对应的充电插孔918,驱动电机914启动后,可以通过其输出轴带动驱动齿轮912同步转动,而驱动齿轮912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同时驱动与之啮合的辅助传动齿轮913转动,而且驱动齿轮912和辅助传动齿轮913在转动时可以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轮908和第二传动齿轮911转动,而第一传动齿轮908和第二传动齿轮911转动时可以同时驱动第一主驱动辊轮906和第二主驱动辊轮909转动,第一主驱动辊轮906和第二主驱动辊轮909转动时可以通过与第一辅助辊轮907和第二辅助辊轮910的配合来带动升降架901进行升降,升降架901在升降过程中可以带动红外测距器10进行同步升降,使得红外测距器10能够以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为导轨,并沿着导轨进行垂直升降。
如图16所示,第一主驱动辊轮906、第一辅助辊轮907、第二主驱动辊轮909和第二辅助辊轮910均为橡胶轮,第一主驱动辊轮906和第一辅助辊轮907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细钢丝绳6的直径,第二主驱动辊轮909和第二辅助辊轮910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细钢丝绳7的直径,通过设置橡胶材质的第一主驱动辊轮906、第一辅助辊轮907、第二主驱动辊轮909和第二辅助辊轮910,并使其对应之间的间距小于钢丝绳的直径,从而可以增大第一主驱动辊轮906、第一辅助辊轮907与第一细钢丝绳6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主驱动辊轮909、第二辅助辊轮910与第二细钢丝绳7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通过摩擦力来驱动整个机构的升降。
如图13和图15所示,自动升降机构9中心的后端安装有红外测距器10,红外测距器10通过连接导线与蓄电池915电性连接,蓄电池915可以同时为红外测距器10供电,红外测距器10在升降过程中能够实时测量其自身与建筑外墙面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无线信号传输,检测人员操控的计算机终端可以通过蓝牙或无线信号与红外测距器10进行无线数据连接,使得检测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实时接收无线信号数据,计算机接收终端能够将数据信心进行实时显示,检测人员可以通过观察计算机终端上数据变化曲线图,进而判断建筑物墙面的实际变形情况。
如图12-图13所示,自动升降机构9的两侧设置有墙面行走机构11;墙面行走机构11包括固定于升降架901外壁一侧的限位座1101,限位座110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有限位凸起1102,限位座110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103,滑动杆1103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限位凸起1102相对应的限位凹槽1104,滑动杆110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05,滑动杆1103的外壁套接有弹簧圈1106,滑动杆110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墙面行走轮1107,墙面行走机构11是作为自动升降机构9的辅助结构使用,自动升降机构9在沿着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升降时,两个墙面行走轮1107可以沿着建筑外墙面滚动,而且滑动杆1103的外壁套接有弹簧圈1106,该弹簧圈1106的弹性较小,只能保证两个墙面行走轮1107能够与建筑外墙面贴合,并可以沿着外墙面滚动,并不会对自动升降机构9施加较大的向外的反向推力,通过设置墙面行走机构11,可以使自动升降机构9的升降更将稳定,可以降低自动升降机构9升降过程中发生抖动的概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墙面行走机构11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使用或不使用;在完全无风的天气状态下检测时,可以不使用墙面行走机构11,将其从自动升降机构9拆卸下来;在有微风的天气下检测时,墙面行走机构11的使用时可以大大提高自动升降机构9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预先在建筑物顶部阳台或平台边缘处预打孔,然后利用多个膨胀螺栓2将支撑机构1固定在阳台或平台边缘;
步骤二:缓慢释放钢丝绳收放机构5上缠绕的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并按固定绕线方式将其在导向限位机构3和张紧调节机构4上进行缠绕;
步骤三: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绕过导向限位机构3和张紧调节机构4后,先将自动升降机构9安装在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然后将底部固定机构8固定在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的底端;
步骤四:缓慢释放收放卷503,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在释放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配重底座801缓慢垂直下降,直至配重底座801底部接触混凝土地面,配重底座801接触混凝土地面后,根据配重底座801上的孔位进行打孔,并利用多个固定螺栓802将配重底座801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
步骤五:在配重底座801稳定固定后,启动收放电机506反向转动,利用收放卷503反向收紧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待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收紧后,控制收放电机506自锁,并通过旋转操作杆409带动调节丝杆408转动,进而带动滚珠螺母座405上移,使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进一步张紧,保持紧绷状态;
步骤六:此时使墙面行走机构11上的两个墙面行走轮1107与建筑外墙面接触,使墙面行走轮1107能够跟随自动升降机构9沿着建筑外墙面行走;
步骤七:启动自动升降机构9中的驱动电机914和红外测距器10,驱动电机914通过驱动驱动齿轮912,能够实现齿轮间的传动,进而驱动第一主驱动辊轮906和第二主驱动辊轮909同步转动,从而配合第一辅助辊轮907和第二辅助辊轮910在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上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红外测距器10同步沿着建筑外墙面进行移动;
步骤八:红外测距器10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移动时,红外测距器10能够实时测量其自身与建筑外墙面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无线信号传输,检测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实时接收无线信号数据,计算机接收终端能够将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显示,而检测人员能够通过观察计算机终端上数据变化曲线图,进而判断建筑物的实际变形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包括支撑机构(1)和钢丝绳收放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底板(101),所述支撑底板(10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所述支撑底板(101)底部边角处均设有膨胀螺栓(2);
所述支撑底板(101)两侧之间安装有导向限位机构(3),所述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之间的顶部安装有张紧调节机构(4);
所述钢丝绳收放机构(5)上分别缠绕有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工作状态下,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缠绕于导向限位机构(3)和张紧调节机构(4)之间,且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远离钢丝绳收放机构(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部固定机构(8);
所述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之间安装有自动升降机构(9),所述自动升降机构(9)中心的后端安装有红外测距器(10),所述自动升降机构(9)的两侧设置有墙面行走机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01)底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104),所述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顶部中心均开设有升降槽(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机构(3)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102)和第二支撑侧板(103)之间的第一支撑轴(301)、第二支撑轴(302)、第三支撑轴(303)和第四支撑轴(304),所述第一支撑轴(301)、第二支撑轴(302)、第三支撑轴(303)和第四支撑轴(304)的外壁两侧依次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限位轮(305)、第二导向限位轮(306)、第三导向限位轮(307)和第四导向限位轮(3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于支撑底板(101)外壁两侧的两个支撑块(401),两个所述支撑块(40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02),两个所述支撑柱(402)的外壁均套接有限位滑块(403),两个所述限位滑块(403)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4),两个所述连接杆(404)之间固定连接有滚珠螺母座(405),两个所述连接杆(404)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张紧限位轮(406),所述支撑底板(101)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旋转座(407),所述旋转座(407)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408),所述调节丝杆(408)与滚珠螺母座(405)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丝杆(40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杆(40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收放机构(5)包括支撑座(501),所述支撑座(501)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02),两个所述支撑架(502)之间转动连接有收放卷(503),所述收放卷(503)上分别设有用于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的第一收放区间(504)和第二收放区间(505),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502)的外侧安装有与收放卷(503)相连接的收放电机(5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机构(8)包括配重底座(801),所述配重底座(801)的边角处均安装有固定螺栓(802),所述配重底座(801)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座(803),两个所述螺纹连接座(803)内均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804),所述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螺栓(804)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升降机构(9)包括升降架(901),所述升降架(90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盖板(902),两个所述固定盖板(902)上均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套(903)和第二限位套(904),两个所述固定盖板(902)上均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套(903)和第二限位套(904)相贯通的第一限位孔(916)和第二限位孔(917),所述升降架(901)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部框架(905),所述内部框架(905)中心的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主驱动辊轮(906)、第一辅助辊轮(907)和驱动齿轮(912),所述第一主驱动辊轮(90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轮(912)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908),所述内部框架(905)中心的另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主驱动辊轮(909)、第二辅助辊轮(910)和辅助传动齿轮(913),所述第二主驱动辊轮(90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与辅助传动齿轮(913)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911),所述内部框架(905)前端安装有与驱动齿轮(912)中心转轴相连接的驱动电机(914),所述升降架(901)前端内壁的一侧安装有与驱动电机(914)电性连接的蓄电池(915),所述升降架(901)前端一侧开设有与蓄电池(915)相对应的充电插孔(9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驱动辊轮(906)、第一辅助辊轮(907)、第二主驱动辊轮(909)和第二辅助辊轮(910)均为橡胶轮,所述第一主驱动辊轮(906)和第一辅助辊轮(907)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细钢丝绳(6)的直径,第二主驱动辊轮(909)和第二辅助辊轮(910)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细钢丝绳(7)的直径,且所述红外测距器(10)通过连接导线与蓄电池(915)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行走机构(11)包括固定于升降架(901)外壁一侧的限位座(1101),所述限位座(110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有限位凸起(1102),所述限位座(110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103),所述滑动杆(1103)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限位凸起(1102)相对应的限位凹槽(1104),所述滑动杆(110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05),所述滑动杆(1103)的外壁套接有弹簧圈(1106),所述滑动杆(110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墙面行走轮(1107)。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预先在建筑物顶部阳台或平台边缘处预打孔,然后利用多个膨胀螺栓(2)将支撑机构(1)固定在阳台或平台边缘;
步骤二:缓慢释放钢丝绳收放机构(5)上缠绕的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并按固定绕线方式将其在导向限位机构(3)和张紧调节机构(4)上进行缠绕;
步骤三: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绕过导向限位机构(3)和张紧调节机构(4)后,先将自动升降机构(9)安装在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然后将底部固定机构(8)固定在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的底端;
步骤四:缓慢释放收放卷(503),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在释放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配重底座(801)缓慢垂直下降,直至配重底座(801)底部接触混凝土地面,配重底座(801)接触混凝土地面后,根据配重底座(801)上的孔位进行打孔,并利用多个固定螺栓(802)将配重底座(801)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
步骤五:在配重底座(801)稳定固定后,启动收放电机(506)反向转动,利用收放卷(503)反向收紧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待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收紧后,控制收放电机(506)自锁,并通过旋转操作杆(409)带动调节丝杆(408)转动,进而带动滚珠螺母座(405)上移,使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进一步张紧,保持紧绷状态;
步骤六:此时使墙面行走机构(11)上的两个墙面行走轮(1107)与建筑外墙面接触,使墙面行走轮(1107)能够跟随自动升降机构(9)沿着建筑外墙面行走;
步骤七:启动自动升降机构(9)中的驱动电机(914)和红外测距器(10),驱动电机(914)通过驱动驱动齿轮(912),能够实现齿轮间的传动,进而驱动第一主驱动辊轮(906)和第二主驱动辊轮(909)同步转动,从而配合第一辅助辊轮(907)和第二辅助辊轮(910)在第一细钢丝绳(6)和第二细钢丝绳(7)上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红外测距器(10)同步沿着建筑外墙面进行移动;
步骤八:红外测距器(10)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移动时,红外测距器(10)能够实时测量其自身与建筑外墙面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无线信号传输,检测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实时接收无线信号数据,计算机接收终端能够将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显示,而检测人员能够通过观察计算机终端上数据变化曲线图,进而判断建筑物的实际变形情况。
CN202310820855.8A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66587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0855.8A CN116658765A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0855.8A CN116658765A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8765A true CN116658765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20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0855.8A Pending CN116658765A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587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0521A (zh) * 2024-03-12 2024-04-12 湖南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挡土墙的质量检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70521A (zh) * 2024-03-12 2024-04-12 湖南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挡土墙的质量检测设备
CN117870521B (zh) * 2024-03-12 2024-05-24 湖南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挡土墙的质量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58765A (zh) 一种建筑物变形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07280403U (zh) 一种用于房地产评估的墙面平整度检测仪
CN107131873A (zh) 一种电梯井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12429666B (zh) 一种兆瓦级塔式光热发电集热器安装方法及安装***装置
CN219341474U (zh) 一种柱顶行走的吊装机
CN113501441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起吊设备用板材调节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1080335U (zh) 一种高应变法桩基动测试验装置
CN112141918B (zh) 利用吊装门架吊装兆瓦级塔式集热器的方法及吊装装置
CN115959581B (zh) 一种在柱顶自主行走的智能化预制构件吊装机
CN115112484B (zh) 一种桥梁吊杆受拉强度测试装置
CN216747279U (zh) 一种水文缆道自动测沙***
CN116163535A (zh) 一种在柱顶行走品字形吊装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
CN212807051U (zh) 一种桩孔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13008778B (zh) 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5680279A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定位标线设备
CN210828527U (zh) 一种横梁式立体停车库
CN219870223U (zh) 一种生命线防坠冲击测试装置
CN117228497B (zh) 单轴追踪光伏支架多点垂直提升安装装置及方法
CN214149216U (zh) 一种耐久的防水材料厚度检测装置
CN219448246U (zh) 一种注入器模组轴线旋转装置
CN219996202U (zh) 一种可移动的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18129560B (zh) 一种建筑尺寸测量设备
CN221037442U (zh) 一种施工用测量装置
CN219200442U (zh) 一种房建测量装置
CN117451007B (zh) 一种桥梁墩柱模板垂直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