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58215A - 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58215A
CN116658215A CN202310604182.2A CN202310604182A CN116658215A CN 116658215 A CN116658215 A CN 116658215A CN 202310604182 A CN202310604182 A CN 202310604182A CN 116658215 A CN116658215 A CN 116658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fill
roadway
chamber
guide rail
b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041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58215B (zh
Inventor
周友生
丁占峰
黄献民
李凌威
郭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y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y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y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y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041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58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58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8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58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58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1/00Dumping solid was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02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with operating gear or operator's cabin suspended, or laterally offset, from runway or track
    • B66C11/04Underhung trolle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3/00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4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ortals, day-light attenuation at tunnel open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3/00Transport specially adapted to underground cond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30Landfill technologies aiming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垃圾处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包括填埋硐室、第一巷道、第二巷道和配料区。所述填埋硐室用于填埋危险废物;第一巷道设置在填埋硐室一端且与填埋硐室连通;第二巷道设置在填埋硐室另一端且与填埋硐室连通;配料区用于存储危险废物;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相互平行设置,填埋硐室设置在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连通,填埋硐室沿着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内设置有循环运料回路,用于循环运料。本发明的岩洞能够节约更多的岩石空间,增加单位岩石的填埋面积,同时还能便于在岩洞内建立循环运料回路,提高填埋效率,降低填埋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垃圾处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场分为三类:危险废物填埋场、无害废物填埋场、惰性垃圾填埋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增长迅速,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较一般固体废物更大,且具有污染后果难以预测和处置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一直是世界各国固体废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危险废物一般经焚烧后成为飞灰、焚烧残渣类危险废物,长期以来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是社会敏感问题,主要是社会公众对危险废物处置场的恐惧心理引发的“邻壁效应”。
解决危险废物处置建设场地普遍存在的征地难的问题,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危险废物填埋,相对隐蔽,深埋地下,但是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因此目前有如专利号为CN111485941B的一种回填工业危险废物的岩洞的施工方法中提到的将危险废物填埋至岩洞中的危险废物填埋的方法。
但是CN111485941B专利中,因填埋硐室和分区公共巷道宽度都较窄,无法满足建立传输危险废物的双向行驶轨道,又因填埋硐室和分区公共巷道的特殊结构,填埋硐室采用交错设置,因此无法实现在填埋硐室和分区公共巷道内建立可循环运料的输送***,使填埋效率较低且填埋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达到了提高填埋效率,降低填埋人工成本的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包括:
填埋硐室,所述填埋硐室用于填埋危险废物;
第一巷道,第一巷道设置在填埋硐室一端且与填埋硐室连通;
第二巷道,第二巷道设置在填埋硐室另一端且与填埋硐室连通;
配料区,配料区用于存储危险废物;
其中,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相互平行设置,填埋硐室设置在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连通,填埋硐室沿着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内设置有循环运料回路,用于循环运料。
在本技术方案中,该结构的岩洞能够节约更多的岩石空间,增加单位岩石的填埋面积,同时还能便于在岩洞内建立循环运料回路,提高填埋效率,降低填埋人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运料回路包括:
吊运组件,所述吊运组件设置于填埋硐室内顶部,用于吊运危险废物,吊运组件包括吊运轨道和吊运抓手,吊运抓手能沿着吊运轨道滑行;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第一巷道内,第一导轨用于供托盘滑行,托盘用于运输危险废物;
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第二巷道内,第二导轨上用于供托盘滑行,托盘用于运输危险废物;
配料导轨,所述配料导轨设置在配料区内;
其中,吊运组件的吊运轨道两端延伸至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上方,第二导轨、配料导轨和第一导轨按顺序连接,吊运抓手用于抓取第一导轨上装有危险废物的托盘将危险废物填埋至填埋硐室内并将托盘放回第二导轨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循环运料回路可以弥补岩洞开挖空间小,无法建立双向行驶轨道的缺陷,能够在相同岩洞开挖空间下,实现自动化的循环运料,同时,能够多个托盘同时工作向不同的填埋硐室内填埋危险废物,极大提高了填埋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填埋硐室内设置有用于容放危险废物的刚性填埋池,所述刚性填埋池包括:
池身,所述池身包括池底和上部结构,池底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上部结构为非粘土实心砖墙,池底设置防渗结构;
底基,所述底基设置在填埋硐室岩基上,底基用于使池身悬于岩基上方。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刚性填埋池并且在池身下方设置底基使刚性填埋池不直接与填埋硐室岩基接触,可以进一步使危险废物与外界隔绝,同时减少危险废物的渗液渗入填埋硐室岩基,能够更好地保护岩洞周围的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配料区设置有多个用于储放不同活性危险废物的储料区,每个储料区均设置有配料机械手,配料机械手用于将不同活性和放射性的危险废物组合配料至同一托盘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使一个托盘上装有不同活性危险废物,可以在想填埋硐室倾倒危险废物时保证不同活性的危险废物相互组合混合在一起,能够防止局部区域集中聚集有高活性的危险废物,产生局部地区的渗液污染严重,可以保证整个岩洞的整体填埋质量及后期环境变化达到环境要求的标准。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区包括低活性储料区、高活性储料区和中活性储料区,中活性储料区、高活性储料区和低活性储料区沿着托盘的传输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施工和填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挖相互平行的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
步骤S2,在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之间开挖两端分别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连通的填埋硐室;
步骤S3,制作刚性填埋池;
步骤S4,开挖配料区,将不同活性的危险废物运送至配料区并在配料区安装配料机械手;
步骤S5,建立洞内循环运料回路:在第一巷道、第二巷道和配料区内铺设导轨,在填埋硐室内顶部安装吊运组件使第一巷道、第二巷道、配料区的导轨与吊运组件形成循环运料回路,多个托盘在导轨上运行;
步骤S6,组合配料:在多个托盘先后沿着导轨传输过程中,导轨经过配料区,通过配料机械手将中活性危险废物,高活性危险废物和低活性危险废物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码放至托盘上;
步骤S7,运料填埋:每个装有危险废物的托盘沿着第一巷道内的导轨传输至不同填埋硐室口进口,填埋硐室内的吊运组件的吊运抓手抓取托盘使托盘沿着吊运轨道移动至刚性填埋池上方,倾倒托盘上的危险废物至刚性填埋池内,然后吊着空托盘沿着吊运轨道移动至填埋硐室口出口,将托盘安置在第二巷道内的导轨上;
步骤S8,导轨和吊运组件的拆卸回收,将拆卸下的导轨按照步骤S5的方法安装至新开挖的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内,将卸下的吊运组件按照步骤S5的方法安装至未被填埋的填埋硐室内。
步骤S9,封闭填埋硐室。
进一步的,第一巷道、第二巷道和填埋硐室在开挖完成后设置防渗、照明、通风、排液等设施。
进一步的,步骤S3的刚性填埋池制作步骤为先混凝土浇筑底基,待底基养护完成后,在地基上制作池身。
进一步的,刚性填埋池填埋到顶后需覆盖HDPE防渗膜后浇筑混凝土封顶。
进一步的,步骤S9中封闭填埋硐室前需观察六个月,保证填埋硐室内填埋块稳定、渗滤液排放正常后,用石棉板或钢木将填埋硐室两端大门封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结构的岩洞能够节约更多的岩石空间,增加单位岩石的填埋面积,同时还能便于在岩洞内建立循环运料回路,提高填埋效率,降低填埋人工成本。
2.循环运料回路可以弥补岩洞开挖空间小,无法建立双向行驶轨道的缺陷,能够在相同岩洞开挖空间下,实现自动化的循环运料,同时,能够多个托盘同时工作向不同的填埋硐室内填埋危险废物,极大提高了填埋的效率。
3.通过设置刚性填埋池并且在池身下方设置底基使刚性填埋池不直接与填埋硐室岩基接触,可以进一步使危险废物与外界隔绝,同时减少危险废物的渗液渗入填埋硐室岩基,能够更好地保护岩洞周围的环境。
4、通过使一个托盘上装有不同活性危险废物,可以在想填埋硐室倾倒危险废物时保证不同活性的危险废物相互组合混合在一起,能够防止局部区域集中聚集有高活性的危险废物,产生局部地区的渗液污染严重,可以保证整个岩洞的整体填埋质量及后期环境变化达到环境要求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横剖图;
图2是建立循环运料回路的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横剖图;
图3是图2中的剖视图A-A;
图4是图2中的剖视图B-B;
图5是刚性填埋池的剖视图;
图6是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施工和填埋方法流程图;
图7是刚性填埋池的实物照片;
图中标记表示为:
1、填埋硐室;2、第一巷道;3、第二巷道;4、配料区;5、吊运组件;6、第一导轨;7、第二导轨;8、配料导轨;9、吊运轨道;10、吊运抓手;11、托盘;12、刚性填埋池;13、池身;14、底基;15、低活性储料区;16、高活性储料区;17、中活性储料区;18、危险废物;19、岩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包括填埋硐室1、第一巷道2、第二巷道3和配料区4。所述填埋硐室1用于填埋危险废物18;第一巷道2设置在填埋硐室1一端且与填埋硐室1连通;第二巷道3设置在填埋硐室1另一端且与填埋硐室1连通;配料区4用于存储危险废物18;配料区4与外界交通连通,配料区4可以在岩洞内开挖也可以设置在岩洞外部。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相互平行设置,填埋硐室1设置在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连通,填埋硐室1沿着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内设置有循环运料回路,用于循环运料。该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结构能够节约更多的岩石空间,增加单位岩石的填埋面积,同时还能便于在岩洞内建立循环运料回路,提高填埋效率,降低填埋人工成本。
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所述循环运料回路包括吊运组件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和配料导轨8。所述吊运组件5设置于填埋硐室1内顶部,用于吊运危险废物18,吊运组件5包括吊运轨道9和吊运抓手10,吊运抓手10能沿着吊运轨道9滑行;所述第一导轨6设置在第一巷道2内,第一导轨6用于供托盘11滑行,托盘11用于运输危险废物18;所述第二导轨7设置在第二巷道3内,第二导轨7上用于供托盘11滑行,托盘11用于运输危险废物18;所述配料导轨8设置在配料区4内;吊运组件5的吊运轨道9两端延伸至第一导轨6和第二导轨7的上方,第二导轨7、配料导轨8和第一导轨6按顺序连接,吊运抓手10用于抓取第一导轨6上装有危险废物18的托盘11将危险废物18填埋至填埋硐室1内并将托盘11放回第二导轨7上。循环运料回路可以弥补岩洞开挖空间小,无法建立双向行驶轨道的缺陷,能够在相同岩洞开挖空间下,实现自动化的循环运料,同时,能够多个托盘11同时工作向不同的填埋硐室1内填埋危险废物18,极大提高了填埋的效率。
实施例3:
如图5和7所示,所述填埋硐室1内设置有用于容放危险废物18的刚性填埋池12,所述刚性填埋池12包括池身13和底基14。所述池身13包括池底和上部结构,池底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上部结构为非粘土实心砖墙,池底设置防渗结构;所述底基14设置在填埋硐室1岩基19上,底基14用于使池身13悬于岩基19上方。通过设置刚性填埋池12并且在池身13下方设置底基14使刚性填埋池12不直接与填埋硐室1岩基19接触,可以进一步使危险废物18与外界隔绝,同时减少危险废物18的渗液渗入填埋硐室1岩基19,能够更好地保护岩洞周围的环境。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所述配料区4设置有多个用于储放不同活性危险废物18的储料区,包括低活性储料区15、高活性储料区16和中活性储料区17,中活性储料区17、高活性储料区16和低活性储料区15沿着托盘11的传输方向设置。每个储料区均设置有配料机械手,配料机械手用于将不同活性和放射性的危险废物18组合配料至同一托盘11上。通过使一个托盘11上装有不同活性危险废物18,可以在想填埋硐室1倾倒危险废物18时保证不同活性的危险废物18相互组合混合在一起,能够防止局部区域集中聚集有高活性的危险废物18,产生局部地区的渗液污染严重,可以保证整个岩洞的整体填埋质量及后期环境变化达到环境要求的标准。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施工和填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挖相互平行的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
步骤S2,在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之间开挖两端分别与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连通的填埋硐室1。
步骤S3,制作刚性填埋池12,刚性填埋池12制作步骤为先混凝土浇筑底基14,待底基14养护完成后,在地基上制作池身13。
步骤S4,开挖配料区4,将不同活性的危险废物18运送至配料区4并在配料区4安装配料机械手;
步骤S5,建立洞内循环运料回路:在第一巷道2、第二巷道3和配料区4内铺设导轨,在填埋硐室1内顶部安装吊运组件5使第一巷道2、第二巷道3、配料区4的导轨与吊运组件5形成循环运料回路,多个托盘11在导轨上运行;
步骤S6,组合配料:在多个托盘11先后沿着导轨传输过程中,导轨经过配料区4,通过配料机械手将中活性危险废物18,高活性危险废物18和低活性危险废物18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码放至托盘11上;
步骤S7,运料填埋:每个装有危险废物18的托盘11沿着第一巷道2内的导轨传输至不同填埋硐室1口进口,填埋硐室1内的吊运组件5的吊运抓手10抓取托盘11使托盘11沿着吊运轨道9移动至刚性填埋池12上方,倾倒托盘11上的危险废物18至刚性填埋池12内,然后吊着空托盘11沿着吊运轨道9移动至填埋硐室1口出口,将托盘11安置在第二巷道3内的导轨上,刚性填埋池12填埋到顶后需覆盖HDPE防渗膜后浇筑混凝土封顶。
步骤S8,导轨和吊运组件5的拆卸回收,将拆卸下的导轨按照步骤S5的方法安装至新开挖的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内,将卸下的吊运组件5按照步骤S5的方法安装至未被填埋的填埋硐室1内。
步骤S9,封闭填埋硐室1,封闭填埋硐室1前需观察六个月,保证填埋硐室1内填埋块稳定、渗滤液排放正常后,用石棉板或钢木将填埋硐室1两端大门封口。
其中,第一巷道2、第二巷道3和填埋硐室1在开挖完成后设置防渗、照明、通风、排液等设施;为防止填埋硐室1内的有害气体气体积聚,设置专用导气管路排至地表安全处。岩洞采用全断面通风和局部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岩洞整体通风采用全断面通风,填埋硐室1进行作业时增加局扇通风,确保填埋过程空气安全,填埋硐室1封闭后,定期巡检时应先进行导气通风操作,确保区域内气体达标安全后进入。填埋场填埋硐室1内填埋采用临时照明设备,第一巷道2、第二巷道3和配料区4架设照明线路。填埋硐室1底部防渗结构由下向上依次为:岩石基底、抗渗钢筋混凝土250mm、混凝土找坡层100mm、观察层复合土工网6mm、保护层土工布1000g/m 2,HDPE防渗层2.5mm、保护层土工布1000g/m2、渗滤液导流层卵石厚度200mm、防堵过滤层土工布400g/m 2、危废吨袋。侧帮防渗***由外向里依次为:基岩、结构支护100mm或250mm(视围岩稳定性确定)、隔离空间150mm、下部地脚0.6m、抗渗钢筋混凝土250mm厚上部非粘土实心砖240mm厚砌筑墙体、防水砂浆10mm,防护层土工布1000g/m 2、HDPE防渗层2.5mm、防护层土工布1000g/m 2。自下而上各层作用:混凝土防渗保护层做基岩保护,同时也是上部HDPE膜破损后的观察层。混凝土找坡层100mm:渗滤液发黏,设2%的找坡保证渗滤液流动迅速。观察层复合土工网:构成渗滤液迅速流动的空间。土工布:保护HDPE膜上下不受损。HDPE膜:隔离渗滤液并将其收集、导排。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其特征在于,包括:
填埋硐室(1),所述填埋硐室(1)用于填埋危险废物(18);
第一巷道(2),第一巷道(2)设置在填埋硐室(1)一端且与填埋硐室(1)连通;
第二巷道(3),第二巷道(3)设置在填埋硐室(1)另一端且与填埋硐室(1)连通;
配料区(4),配料区(4)用于存储危险废物(18);
其中,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相互平行设置,填埋硐室(1)设置在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连通,填埋硐室(1)沿着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内设置有循环运料回路,用于循环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循环运料回路包括:
吊运组件(5),所述吊运组件(5)设置于填埋硐室(1)内顶部,用于吊运危险废物(18),吊运组件(5)包括吊运轨道(9)和吊运抓手(10),吊运抓手(10)能沿着吊运轨道(9)滑行;
第一导轨(6),所述第一导轨(6)设置在第一巷道(2)内,第一导轨(6)用于供托盘(11)滑行,托盘(11)用于运输危险废物(18);
第二导轨(7),所述第二导轨(7)设置在第二巷道(3)内,第二导轨(7)上用于供托盘(11)滑行,托盘(11)用于运输危险废物(18);
配料导轨(8),所述配料导轨(8)设置在配料区(4)内;
其中,吊运组件(5)的吊运轨道(9)两端延伸至第一导轨(6)和第二导轨(7)的上方,第二导轨(7)、配料导轨(8)和第一导轨(6)按顺序连接,吊运抓手(10)用于抓取第一导轨(6)上装有危险废物(18)的托盘(11)将危险废物(18)填埋至填埋硐室(1)内并将托盘(11)放回第二导轨(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硐室(1)内设置有用于容放危险废物(18)的刚性填埋池(12),所述刚性填埋池(12)包括:
池身(13),所述池身(13)包括池底和上部结构,池底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上部结构为非粘土实心砖墙,池底设置防渗结构;
底基(14),所述底基(14)设置在填埋硐室(1)岩基(19)上,底基(14)用于使池身(13)悬于岩基(19)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区(4)设置有多个用于储放不同活性危险废物(18)的储料区,每个储料区均设置有配料机械手,配料机械手用于将不同活性和放射性的危险废物(18)组合配料至同一托盘(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区包括低活性储料区(15)、高活性储料区(16)和中活性储料区(17),中活性储料区(17)、高活性储料区(16)和低活性储料区(15)沿着托盘(11)的传输方向设置。
6.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施工和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挖相互平行的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
步骤S2,在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之间开挖两端分别与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连通的填埋硐室(1);
步骤S3,制作刚性填埋池(12);
步骤S4,开挖配料区(4),将不同活性的危险废物(18)运送至配料区(4)并在配料区(4)安装配料机械手;
步骤S5,建立洞内循环运料回路:在第一巷道(2)、第二巷道(3)和配料区(4)内铺设导轨,在填埋硐室(1)内顶部安装吊运组件(5)使第一巷道(2)、第二巷道(3)、配料区(4)的导轨与吊运组件(5)形成循环运料回路,多个托盘(11)在导轨上运行;
步骤S6,组合配料:在多个托盘(11)先后沿着导轨传输过程中,导轨经过配料区(4),通过配料机械手将中活性危险废物(18),高活性危险废物(18)和低活性危险废物(18)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码放至托盘(11)上;
步骤S7,运料填埋:每个装有危险废物(18)的托盘(11)沿着第一巷道(2)内的导轨传输至不同填埋硐室(1)口进口,填埋硐室(1)内的吊运组件(5)的吊运抓手(10)抓取托盘(11)使托盘(11)沿着吊运轨道(9)移动至刚性填埋池(12)上方,倾倒托盘(11)上的危险废物(18)至刚性填埋池(12)内,然后吊着空托盘(11)沿着吊运轨道(9)移动至填埋硐室(1)口出口,将托盘(11)安置在第二巷道(3)内的导轨上;
步骤S8,导轨和吊运组件(5)的拆卸回收,将拆卸下的导轨按照步骤S5的方法安装至新开挖的第一巷道(2)和第二巷道(3)内,将卸下的吊运组件(5)按照步骤S5的方法安装至未被填埋的填埋硐室(1)内;
步骤S9,封闭填埋硐室(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施工和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巷道(2)、第二巷道(3)和填埋硐室(1)在开挖完成后设置防渗、照明、通风、排液等设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施工和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刚性填埋池(12)制作步骤为先混凝土浇筑底基(14),待底基(14)养护完成后,在地基上制作池身(1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施工和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刚性填埋池(12)填埋到顶后需覆盖HDPE防渗膜后浇筑混凝土封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的施工和填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9中封闭填埋硐室(1)前需观察六个月,保证填埋硐室(1)内填埋块稳定、渗滤液排放正常后,用石棉板或钢木将填埋硐室(1)两端大门封口。
CN202310604182.2A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 Active CN116658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4182.2A CN116658215B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4182.2A CN116658215B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8215A true CN116658215A (zh) 2023-08-29
CN116658215B CN116658215B (zh) 2023-10-27

Family

ID=8771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4182.2A Active CN116658215B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5821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5985A (zh) * 2010-02-10 2010-07-14 东北大学 一种深埋铁矿产资源地下采、选一体化***
CN107119710A (zh) * 2017-06-27 2017-09-0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废弃矿井的地下城市建设方法
CN109944610A (zh) * 2019-04-09 2019-06-2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利用煤矿废弃井巷改建垃圾填埋场的方法
CN111485941A (zh) * 2020-04-17 2020-08-04 浙江万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填工业危险废物的岩洞及施工方法
CN211975005U (zh) * 2020-04-28 2020-11-20 浙江万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式填埋硐室
CN113653492A (zh) * 2021-10-21 2021-11-1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充填开采防治冲击地压方法
CN114673508A (zh) * 2022-04-14 2022-06-28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巷道区域支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5985A (zh) * 2010-02-10 2010-07-14 东北大学 一种深埋铁矿产资源地下采、选一体化***
CN107119710A (zh) * 2017-06-27 2017-09-0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废弃矿井的地下城市建设方法
CN109944610A (zh) * 2019-04-09 2019-06-2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利用煤矿废弃井巷改建垃圾填埋场的方法
CN111485941A (zh) * 2020-04-17 2020-08-04 浙江万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填工业危险废物的岩洞及施工方法
CN211975005U (zh) * 2020-04-28 2020-11-20 浙江万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式填埋硐室
CN113653492A (zh) * 2021-10-21 2021-11-1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充填开采防治冲击地压方法
CN114673508A (zh) * 2022-04-14 2022-06-28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巷道区域支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58215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8774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terranean containment of hazardous waste material
US4375930A (en) Permanent disposal vault for containers
CN111515214A (zh) 基于山谷地形的阶梯式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及作业方法
CN103971778A (zh) 核电站放射性湿固体废物包装容器处置单元和处置方法
WO2015151356A1 (ja) 最終処分場
CN116658215B (zh) 一种贯穿式危废填埋岩洞及其施工和填埋方法
CN111005435A (zh) 一种刚性填埋场
CN111485941B (zh) 一种回填工业危险废物的岩洞的施工方法
CN110400649A (zh) 一种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岩洞处置的方法及结构
CN104759442B (zh) 一种垃圾大容量堆埋方法
CN213316765U (zh) 基于山谷地形的阶梯式危险废物刚性填埋***
CN113684838A (zh) 一种嵌岩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的方法
JP2002239492A (ja) 廃棄物の埋立方法
RU2683443C1 (ru) Способ 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противофильтрационного защитного экрана на полигонах ТБО
CN110616721A (zh) 一种不可溶性废盐处理方法
RU2754771C1 (ru) Способ захоронения радиоактивных отходов и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их хранения
KR102510544B1 (ko) 건설용 리프트를 이용한 방사성폐기물 표층처분시설 대형용기 장입 및 임시 개구부 폐쇄시공 공법
CN205074330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装置
JP3023410B1 (ja) 廃棄物を地下に階層式に積重ねることにより処理処分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11421328U (zh) 一种刚性填埋场
CN211938369U (zh) 一种可溶性废盐的吨包及填埋场
JP5544536B2 (ja) 廃棄物処分場
JP2010066112A (ja) Ri廃棄物の沿岸海底下処分方法と処分設備
Smith III PORFLOW modeling of Vadose zone flow and transport for the E-area intermediate level vault
CN116220797A (zh) 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