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1548B - 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21548B
CN116621548B CN202310920170.0A CN202310920170A CN116621548B CN 116621548 B CN116621548 B CN 116621548B CN 202310920170 A CN202310920170 A CN 202310920170A CN 116621548 B CN116621548 B CN 116621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phosphogypsum
precast slab
macroporous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01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21548A (zh
Inventor
金珊珊
徐增淼
杨媛
张扬
李傲东
季节
刘鹏飞
李响
严雨苓
李刘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23109201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21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21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1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21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1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01G24/1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soil minerals
    • A01G24/15Calcined rock, e.g. perlite, vermiculite or clay aggreg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8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eat, moss or sphagn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3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synthetic organic compounds
    • A01G24/35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synthetic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water-absorbing poly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6Aluminous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17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8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agri-, sylvi- or piscicultural or cattle-breeding appl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该生态混凝土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包括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填隙土包括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磷石膏和珍珠岩,覆土包括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磷石膏、海藻酸钠、珍珠岩、保水树脂和泥炭土;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边坡上铺筑隔框;制备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将孔隙中填满填隙土;将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放置于边坡上每一个隔框内;铺设第一层覆土、播撒草种、铺设第二层覆土、浇水。本发明采用再生骨料减少对天然骨料的浪费并提高边坡防护结构的蓄水能力,采用大孔隙及低碱环境提升植物的生长性能。

Description

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景观普遍发育为特征的山地和丘陵,常见“一山连一山”的情形,因此在道路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挖方的情况难以避免,进而形成了大量的边坡及高陡边坡。现有技术的边坡处理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其一,对于开挖后比较稳定的边坡不做特殊防护处理;其二,采用喷射混凝土等手段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其三,采用柔性防护网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然而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无法恢复山体本身的绿色形貌。此外磷石膏的随意排放、堆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不仅污染地下水资源,而且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边坡缺失了绿色形貌,这不仅是美观的问题,更是交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的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低碱生态混凝土技术,尚未研究其护坡性能及再生骨料的使用;关于再生生态混凝土技术,尚未研究其碱性所造成的植物生长环境差的问题,也尚未研究现有的边坡覆土抗冲刷性能差、流失严重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生态护坡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天然骨料浪费、植物生长率低、植物繁殖率低等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够促进碳减排并能够兼顾生态修复,同时具有足够的护坡及抗冲刷性能、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的新型生态混凝土。
申请公布号为CN10258412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型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生态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物料组合而成:再生粗骨料1420-1580份、再生细骨料80-100份、水泥300-350份、水50-70份、ZS-2专用外加剂6-10.5份;该制备方法包括框格梁浇筑、制备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浇筑、将草种和土壤等材料填充于生态混凝土的孔隙中、覆盖表层客土养护等步骤,选择粒径范围为20-40mm的再生骨料和粒径范围为2.5-3.5mm的再生细骨料,先投入水泥、再生细骨料、水和ZS-2专用外加剂制备成水泥砂浆,然后加入再生粗骨料搅拌,或者先将再生粗、细骨料和50%用水量搅拌,再加入水泥、ZS-2专用外加剂搅拌,最后加入剩余用水量搅拌。该技术方案重点研究了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技术,但是未考虑再生生态混凝土的碱性造成植物生长环境差以及边坡覆土抗冲刷性能差、流失严重的问题;此外,该技术方案使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其碱性较高,吸水率和保水率都比红砖碎料差,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拌合好的混凝土运输到现场,远距离运输需要控制在1h以内,温度在250℃以上,可见该再生混凝土的使用受到诸多条件限制。
申请公布号为CN11439480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植生性能的多孔植生混凝土,由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水泥180-200份、再生粗骨料1200-1400份、乳液8-15份和水40-70份,乳液由苯丙乳液、VAE乳液和丁苯乳液组成,再生粗骨料由建筑垃圾拆除物破碎而成,粒径为20-40 mm。该技术方案重点研究了低碱生态混凝土技术,但是未考虑该低碱生态混凝土的护坡性能;此外,该技术方案制备了一种多孔混凝土,并将碱性降低,但是并未阐述如何将土壤结合起来适应植物生长,只是提供一个植物生长空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再生骨料73-79Wt%、水泥16-21Wt%、水4-6Wt%、减水剂0.15-0.25Wt%;所述填隙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3-67Wt%、粉煤灰8-12Wt%、磷石膏18-22Wt%、珍珠岩4-6Wt%;所述覆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58-62Wt%、粉煤灰6-10Wt%、磷石膏14-18Wt%、海藻酸钠2-4Wt%、珍珠岩4-6Wt%、保水树脂2-4Wt%、泥炭土2-6Wt%。
优选的是,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所述再生骨料为生产粒径为15-25mm的红砖碎料,所述水泥为R.SAC4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其减水率为35%。
由于普通混凝土中的骨料是由开山采石获得,但开山采石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边坡防护结构对骨料的强度要求并不高,所以采用过剩建筑垃圾中废旧再生骨料即可。在建筑垃圾废旧骨料的再利用过程中,再生骨料的添加量、再生骨料与其他原材料的质量配比以及制备工艺参数是关键技术,只有保证各参数的协同作用,才能获得本发明预期的技术效果。红砖碎石为砖混结构建筑中的红砖碎石,形状不规则,加工厂会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填隙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不超过5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7,其粒径为2-4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覆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10-20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海藻酸钠的纯度为分析纯,其粒径为0.075mm,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7,其粒径为4-8mm的珍珠岩占70%,其粒径为9-15mm的珍珠岩占30%,所述保水树脂为聚丙烯酸钾,其粒径为0.075mm,所述泥炭土的PH值为5.5,其粒径为1-10mm。
磷石膏是矿山开采的副产物,由于磷石膏的再利用技术较薄弱,所以通常将其随意堆积,但随意堆积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本发明将磷石膏利用到边坡防护中,使用磷石膏制备填隙土和覆土,在制备过程中,磷石膏的添加量、磷石膏与其他原材料的质量配比以及制备工艺参数是关键技术,只有保证各参数的协同作用,才能获得本发明预期的技术效果。
有机营养土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要的营养;保水树脂、海藻酸钠和珍珠岩为植物种子发芽、生长以及根系提供充足的水分,保水树脂在降雨或喷淋之后可反复蓄存、释放水分,对混凝土起到内养护作用,减少收缩开裂并提升强度,同时可在植物发芽阶段采用覆膜法,通过构建温室促进种子发芽,减少水分蒸发;磷石膏和粉煤灰能给植物提供一定的矿物元素,同时降低孔隙内碱性,提高其整体性和抗冲刷能力。本发明中,将上述原材料作为整体,控制各物质的添加量、添加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协同作用,才能保证植物生长、保水固草和防护作用。
本发明中,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三种物质在生态混凝土中的配比用体积百分比表示。
对于一个隔框来讲,其内部的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的总体积V=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体积V1+覆土的体积V2,其中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体积V1=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长度×宽度×高度,覆土的体积V2=覆土的长度×宽度×高度;填隙土的体积V3=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体积V1×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孔隙率,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体积V4=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体积V1-填隙土的体积V3。可见,三种物质在生态混凝土中的体积百分比随着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尺寸、覆土的高度、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孔隙率而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进行施工,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边坡上铺筑正方形或者菱形的隔框,若干个隔框组合在一起在边坡上形成框架,并进行养护;
步骤二:采用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制备与隔框相同形状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并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
步骤三:将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四周涂上干硬性水泥砂浆,然后将其放置于边坡上的每一个隔框内,并使隔框和其内部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处于同一平面上;
步骤四:在整个边坡上的隔框和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上铺设第一层覆土,在第一层覆土上均匀地播撒草种,在草种上继续铺设第二层覆土,在第二层覆土上均匀地浇洒水。
优选的是,步骤一中,在边坡上铺筑正方形或者菱形隔框的方法是:在每相邻的四个隔框的共同顶点位置钻一个洞,直至钻到岩石层,将洞内清理干净并埋入一根钢筋;向洞内浇入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浇筑隔框的四条边框,并在每一个边框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排水孔。
所述隔框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16cm、高度为15cm,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2-3cm,所述隔框的养护时间为28天。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二中,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材料备用;
步骤(2):将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依次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得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
步骤(3):将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制模具中,并进行养护成型,得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
步骤(2)中,所述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5-30%。
步骤(3)中,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边长为100cm、高度为15cm,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养护温度为18-22℃、养护湿度不低于95%、养护时间不小于28天。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二中,填隙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材料备用;
步骤B:将部分有机营养土和部分磷石膏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得到二者的混合物;
步骤C:将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倒入搅拌机中继续搅拌,得到填隙土。
步骤B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0-50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Wt%,二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
步骤C中,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二中,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板制作上方开口、横截面形状与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形状相同的箱体,在箱体1/2高度的位置,沿着箱体内壁的四周设置一圈垫片,在箱体1/2高度以下的侧面设置一个连接孔,连接孔与真空泵连接;
步骤b: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从箱体上方的开口处放置于箱体内部的垫片上,并用密封胶泥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与箱体之间的缝隙密封好;
步骤c: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上表面摊铺填隙土,开启真空泵,使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上表面的填隙土穿过孔隙,并从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下表面降落到箱体底部,当箱体底部的填隙土达到一定厚度时,停止抽真空,此时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即可填满填隙土,最后拆除密封胶泥,将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从箱体中取出。
步骤a中,所述箱体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07cm、高度为100cm,所述垫片的宽度为1.5cm、厚度为1cm。
步骤c中,真空泵的运转速度为2800r/min、抽气量为20L/min,当箱体底部的填隙土厚度达到3-5cm时停止抽真空。
或者,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在填隙土中加入水,形成具有流动性的填隙土备用;
步骤ⅱ: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放置于混凝土振动台上,同时将具有流动性的填隙土摊铺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上表面;
步骤ⅲ:启动混凝土振动台,振动一定时间后,停止振动,此时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即可填满填隙土。
步骤ⅰ中,具有流动性的填隙土中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填隙土55Wt%、水45Wt%;步骤ⅲ中,混凝土振动台的振动频率为2860次/min、振幅为0.3-0.6mm、振动时间为1-1.5min。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四中,覆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材料备用;
步骤Ⅱ:将部分有机营养土、部分磷石膏和保水树脂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得到三者的混合物;
步骤Ⅲ:将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倒入搅拌机中继续搅拌,得到覆土。
步骤Ⅱ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0-50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Wt%,保水树脂全部加入,三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
步骤Ⅲ中,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
所述第一层覆土的厚度为0.5-1.5cm,所述第二层覆土的厚度为1.5-2.5cm,且两层覆土的厚度之和为3cm;所述草种的播撒量为10-14g/m2;所述水的浇洒量为15-20L/m2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四中,所述草种为高羊茅、绊根草、黑麦草、百喜草和白三叶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在边坡防护结构中采用再生骨料来减少对天然骨料的浪费并提高边坡防护结构的蓄水能力,采用大孔隙及低碱环境来提升植物的生长性能,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对护坡性能、再生骨料、植物生长环境研究的薄弱项,解决了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存在天然骨料浪费及植物存活率低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过剩建筑垃圾中废旧再生骨料和磷石膏,并营造一种低碱的植物生长环境,既可以满足边坡防护所需要的性能要求,又可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营养。经过基本的力学性能测试、护坡降碱测试、植被覆盖率测试、抗冲刷测试等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生态混凝土能够很好的满足边坡及高陡边坡所需要的各种要求,可以有效保证边坡的绿色生态恢复和交通安全,解决了过剩建筑垃圾中废旧混凝土及磷石膏堆积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累计土壤损失量曲线图;
图3为不同覆土厚度的生态混凝土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累计土壤损失量曲线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植被生长情况的现场照片。
图中标注说明:1-箱体,2-垫片,3-连接孔,4-真空泵,5-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6-植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按照本发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的一优选实施例,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再生骨料73Wt%、水泥20.75Wt%、水6Wt%、减水剂0.25Wt%;所述填隙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3Wt%、粉煤灰9Wt%、磷石膏22Wt%、珍珠岩6Wt%;所述覆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58Wt%、粉煤灰8Wt%、磷石膏16Wt%、海藻酸钠4Wt%、珍珠岩6Wt%、保水树脂2Wt%、泥炭土6Wt%。
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所述再生骨料为生产粒径为15mm的红砖碎料,所述水泥为R.SAC4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其减水率为35%。本实施例的红砖碎料源自北京老旧小区拆迁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原强度等级为C20-C50,加工厂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红砖碎料用于本实施例中。
填隙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5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其粒径为2mm。
覆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10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海藻酸钠的纯度为分析纯,其粒径为0.075mm,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其粒径为4mm的珍珠岩占70%,其粒径为9mm的珍珠岩占30%,所述保水树脂为聚丙烯酸钾,其粒径为0.075mm,所述泥炭土的PH值为5.5,其粒径为1mm。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使用上述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进行施工,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边坡上铺筑正方形或者菱形的隔框,若干个隔框组合在一起在边坡上形成框架,并进行养护;
步骤二:采用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制备与隔框相同形状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并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
步骤三:将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四周涂上干硬性水泥砂浆,然后将其放置于边坡上的每一个隔框内,并使隔框和其内部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处于同一平面上;
步骤四:在整个边坡上的隔框和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上铺设第一层覆土,在第一层覆土上均匀地播撒草种,在草种上继续铺设第二层覆土,在第二层覆土上均匀地浇洒水。
步骤一中,在边坡上铺筑正方形隔框的方法是:在每相邻的四个隔框的共同顶点位置钻一个洞,直至钻到岩石层,将洞内清理干净并埋入一根钢筋;向洞内浇入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浇筑隔框的四条边框,并在每一个边框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排水孔。
所述隔框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16cm、高度为15cm,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3cm,所述隔框的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材料备用;
步骤(2):将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依次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得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
步骤(3):将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制模具中,并进行养护成型,得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
步骤(2)中,所述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r/min、搅拌时间为5min,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5%。
步骤(3)中,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边长为100cm、高度为15cm,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养护温度为18℃、养护湿度为95%、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填隙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材料备用;
步骤B:将部分有机营养土和部分磷石膏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得到二者的混合物;
步骤C:将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倒入搅拌机中继续搅拌,得到填隙土。
步骤B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0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0Wt%,二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r/min、搅拌时间为5min。
步骤C中,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r/min、搅拌时间为5min。
步骤二中,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方法,使用图1所示的箱体结构,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板制作上方开口、横截面形状与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形状相同的箱体1,在箱体1/2高度的位置,沿着箱体1内壁的四周设置一圈垫片2,在箱体1/2高度以下的侧面设置一个连接孔3,连接孔3与真空泵4连接;
步骤b: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从箱体1上方的开口处放置于箱体1内部的垫片2上,并用密封胶泥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与箱体之间的缝隙密封好;
步骤c: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上表面摊铺填隙土,开启真空泵4,使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上表面的填隙土穿过孔隙,并从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下表面降落到箱体1底部,当箱体1底部的填隙土达到一定厚度时,停止抽真空,此时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即可填满填隙土,最后拆除密封胶泥,将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从箱体1中取出。
步骤a中,所述箱体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07cm、高度为100cm,所述垫片的宽度为1.5cm、厚度为1cm。
步骤c中,真空泵的运转速度为2800r/min、抽气量为20L/min,当箱体底部的填隙土厚度达到3cm时停止抽真空。
步骤四中,覆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材料备用;
步骤Ⅱ:将部分有机营养土、部分磷石膏和保水树脂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得到三者的混合物;
步骤Ⅲ:将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倒入搅拌机中继续搅拌,得到覆土。
步骤Ⅱ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0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0Wt%,保水树脂全部加入,三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r/min、搅拌时间为5min。
步骤Ⅲ中,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r/min、搅拌时间为5min。
所述第一层覆土的厚度为0.5cm,所述第二层覆土的厚度为2.5cm,两层覆土的厚度之和保证为3cm;所述草种选择高羊茅,其播撒量为10g/m2;所述水的浇洒量为15L/m2
本实施例中,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三种物质在生态混凝土中的配比用体积百分比表示。
对于一个隔框来讲,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体积V1=100cm×100cm×15cm=150000cm3,填隙土的体积V3=150000cm3×25%=37500cm3,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体积V4=150000cm3-37500cm3=112500cm3,覆土的体积V2=100cm×100cm×3cm=30000cm3。所以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中各物质的体积百分比为,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为62.5%、填隙土为20.83%、覆土为16.67%。
本实施例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在边坡防护结构中采用再生骨料来减少对天然骨料的浪费并提高边坡防护结构的蓄水能力,采用大孔隙及低碱环境来提升植物的生长性能,解决了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存在天然骨料浪费及植物存活率低的问题。
实施例二:
按照本发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组成物质、各物质的制备方法、生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性能测试方法、原理、有益效果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对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再生骨料79Wt%、水泥16.75Wt%、水4Wt%、减水剂0.15Wt%;所述填隙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7Wt%、粉煤灰11Wt%、磷石膏18Wt%、珍珠岩4Wt%;所述覆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2Wt%、粉煤灰10Wt%、磷石膏14Wt%、海藻酸钠3Wt%、珍珠岩5Wt%、保水树脂4Wt%、泥炭土2Wt%。
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所述再生骨料为生产粒径为25mm的红砖碎料,所述水泥为R.SAC4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其减水率为35%。
填隙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5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7,其粒径为4mm。
覆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20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海藻酸钠的纯度为分析纯,其粒径为0.075mm,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7,其粒径为8mm的珍珠岩占70%,其粒径为15mm的珍珠岩占30%,所述保水树脂为聚丙烯酸钾,其粒径为0.075mm,所述泥炭土的PH值为5.5,其粒径为10mm。
对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步骤一中,所述隔框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16cm、高度为15cm,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2cm,所述隔框的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7000r/min、搅拌时间为1min,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孔隙率为30%。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边长为100cm、高度为15cm,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养护温度为22℃、养护湿度为95%、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在填隙土的制备方法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50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60Wt%,二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7000r/min、搅拌时间为1min。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7000r/min、搅拌时间为1min。
步骤二中,在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方法中,所述箱体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07cm、高度为100cm,所述垫片的宽度为1.5cm、厚度为1cm。真空泵的运转速度为2800r/min、抽气量为20L/min,当箱体底部的填隙土厚度达到5cm时停止抽真空。
步骤四中,在覆土的制备方法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50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60Wt%,保水树脂全部加入,三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7000r/min、搅拌时间为1min。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7000r/min、搅拌时间为1min。所述第一层覆土的厚度为1.5cm,所述第二层覆土的厚度为1.5cm,两层覆土的厚度之和保证为3cm;所述草种选择高羊茅,其播撒量为14g/m2;所述水的浇洒量为20L/m2
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个隔框来讲,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体积V1=100cm×100cm×15cm=150000cm3,填隙土的体积V3=150000cm3×30%=45000cm3,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体积V4=150000cm3-45000cm3=105000cm3,覆土的体积V2=100cm×100cm×3cm=30000cm3。所以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中各物质的体积百分比为,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为58.33%、填隙土为25%、覆土为16.67%。
实施例三:
按照本发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组成物质、各物质的制备方法、生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性能测试方法、原理、有益效果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对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再生骨料76Wt%、水泥18.8Wt%、水5Wt%、减水剂0.2Wt%;所述填隙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5Wt%、粉煤灰10Wt%、磷石膏20Wt%、珍珠岩5Wt%;所述覆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0Wt%、粉煤灰9Wt%、磷石膏18Wt%、海藻酸钠2Wt%、珍珠岩4Wt%、保水树脂3Wt%、泥炭土4Wt%。
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所述再生骨料为生产粒径为20mm的红砖碎料,所述水泥为R.SAC4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其减水率为35%。
填隙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5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其粒径为3mm。
覆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15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海藻酸钠的纯度为分析纯,其粒径为0.075mm,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其粒径为6mm的珍珠岩占70%,其粒径为12mm的珍珠岩占30%,所述保水树脂为聚丙烯酸钾,其粒径为0.075mm,所述泥炭土的PH值为5.5,其粒径为5mm。
对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步骤一中,所述隔框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16cm、高度为15cm,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3cm,所述隔框的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5000r/min、搅拌时间为3min,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8%。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边长为100cm、高度为15cm,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养护温度为20℃、养护湿度为95%、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在填隙土的制备方法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5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5Wt%,二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5000r/min、搅拌时间为3min。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5000r/min、搅拌时间为3min。
步骤二中,在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方法中,所述箱体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07cm、高度为100cm,所述垫片的宽度为1.5cm、厚度为1cm。真空泵的运转速度为2800r/min、抽气量为20L/min,当箱体底部的填隙土厚度达到4cm时停止抽真空。
步骤四中,在覆土的制备方法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5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5Wt%,保水树脂全部加入,三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5000r/min、搅拌时间为3min。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5000r/min、搅拌时间为3min。所述第一层覆土的厚度为1.0cm,所述第二层覆土的厚度为2.0cm,两层覆土的厚度之和保证为3cm;所述草种选择高羊茅,其播撒量为12g/m2;所述水的浇洒量为18L/m2
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个隔框来讲,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体积V1=100cm×100cm×15cm=150000cm3,填隙土的体积V3=150000cm3×28%=42000cm3,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体积V4=150000cm3-42000cm3=108000cm3,覆土的体积V2=100cm×100cm×3cm=30000cm3。所以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中各物质的体积百分比为,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为60%、填隙土为23.33%、覆土为16.67%。
实施例四:
按照本发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组成物质、各物质的制备方法、生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性能测试方法、原理、有益效果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对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再生骨料78Wt%、水泥17.25Wt%、水4.5Wt%、减水剂0.25Wt%;所述填隙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6Wt%、粉煤灰8Wt%、磷石膏21Wt%、珍珠岩5Wt%;所述覆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1Wt%、粉煤灰6Wt%、磷石膏17Wt%、海藻酸钠3.5Wt%、珍珠岩5.5Wt%、保水树脂2Wt%、泥炭土5Wt%。
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所述再生骨料为生产粒径为22mm的红砖碎料,所述水泥为R.SAC4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其减水率为35%。
填隙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5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其粒径为3mm。
覆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18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海藻酸钠的纯度为分析纯,其粒径为0.075mm,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其粒径为7mm的珍珠岩占70%,其粒径为10mm的珍珠岩占30%,所述保水树脂为聚丙烯酸钾,其粒径为0.075mm,所述泥炭土的PH值为5.5,其粒径为8mm。
对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步骤一中,所述隔框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16cm、高度为15cm,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3cm,所述隔框的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3000r/min、搅拌时间为4min,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6%。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边长为100cm、高度为15cm,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养护温度为19℃、养护湿度为95%、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在填隙土的制备方法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2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2Wt%,二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3000r/min、搅拌时间为4min。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3000r/min、搅拌时间为4min。
步骤二中,在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方法中,所述箱体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07cm、高度为100cm,所述垫片的宽度为1.5cm、厚度为1cm。真空泵的运转速度为2800r/min、抽气量为20L/min,当箱体底部的填隙土厚度达到5cm时停止抽真空。
步骤四中,在覆土的制备方法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2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2Wt%,保水树脂全部加入,三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3000r/min、搅拌时间为4min。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3000r/min、搅拌时间为4min。所述第一层覆土的厚度为1.2cm,所述第二层覆土的厚度为1.8cm,两层覆土的厚度之和保证为3cm;所述草种选择高羊茅,其播撒量为11g/m2;所述水的浇洒量为16L/m2
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个隔框来讲,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体积V1=100cm×100cm×15cm=150000cm3,填隙土的体积V3=150000cm3×26%=39000cm3,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体积V4=150000cm3-39000cm3=111000cm3,覆土的体积V2=100cm×100cm×3cm=30000cm3。所以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中各物质的体积百分比为,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为61.67%、填隙土为21.67%、覆土为16.67%。
实施例五:
按照本发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组成物质、各物质的制备方法、生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性能测试方法、原理、有益效果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对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再生骨料75Wt%、水泥19.25Wt%、水5.5Wt%、减水剂0.25Wt%;所述填隙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4Wt%、粉煤灰12Wt%、磷石膏20Wt%、珍珠岩4Wt%;所述覆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59Wt%、粉煤灰7Wt%、磷石膏18Wt%、海藻酸钠4Wt%、珍珠岩5Wt%、保水树脂4Wt%、泥炭土3Wt%。
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所述再生骨料为生产粒径为18mm的红砖碎料,所述水泥为R.SAC4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其减水率为35%。
填隙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5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其粒径为2mm。
覆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12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海藻酸钠的纯度为分析纯,其粒径为0.075mm,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其粒径为5mm的珍珠岩占70%,其粒径为14mm的珍珠岩占30%,所述保水树脂为聚丙烯酸钾,其粒径为0.075mm,所述泥炭土的PH值为5.5,其粒径为4mm。
对于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步骤一中,所述隔框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16cm、高度为15cm,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3cm,所述隔框的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6000r/min、搅拌时间为2min,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9%。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边长为100cm、高度为15cm,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养护温度为21℃、养护湿度为95%、养护时间为28天。
步骤二中,在填隙土的制备方法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8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8Wt%,二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6000r/min、搅拌时间为2min。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6000r/min、搅拌时间为2min。
步骤二中,在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方法中,所述箱体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07cm、高度为100cm,所述垫片的宽度为1.5cm、厚度为1cm。真空泵的运转速度为2800r/min、抽气量为20L/min,当箱体底部的填隙土厚度达到4cm时停止抽真空。
步骤四中,在覆土的制备方法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8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8Wt%,保水树脂全部加入,三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6000r/min、搅拌时间为2min。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6000r/min、搅拌时间为2min。所述第一层覆土的厚度为0.8cm,所述第二层覆土的厚度为2.2cm,两层覆土的厚度之和保证为3cm;所述草种选择高羊茅,其播撒量为13g/m2;所述水的浇洒量为19L/m2
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个隔框来讲,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体积V1=100cm×100cm×15cm=150000cm3,填隙土的体积V3=150000cm3×29%=43500cm3,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体积V4=150000cm3-43500cm3=106500cm3,覆土的体积V2=100cm×100cm×3cm=30000cm3。所以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中各物质的体积百分比为,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为59.17%、填隙土为24.17%、覆土为16.67%。
对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下工艺,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ⅰ:在填隙土中加入水,形成具有流动性的填隙土备用,其中具有流动性的填隙土中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填隙土55Wt%、水45Wt%;
步骤ⅱ: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放置于混凝土振动台上,同时将具有流动性的填隙土摊铺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上表面;
步骤ⅲ:启动混凝土振动台,振动一定时间后,停止振动,此时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即可填满填隙土,其中混凝土振动台的振动频率为2860次/min、振幅为0.3-0.6mm、振动时间为1-1.5min。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各物质的添加量、添加顺序以及工艺参数非常重要,只有保证这些关键参数的协同作用,才能获得预期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实施例采用了过剩建筑垃圾中废旧再生骨料和磷石膏,并营造一种低碱的植物生长环境,既可以满足边坡防护所需要的性能要求,又可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营养。经过基本的力学性能测试、护坡降碱测试、植被覆盖率测试、抗冲刷测试等试验,各项试验的测试结果表明,上述实施例的生态混凝土能够很好的满足边坡及高陡边坡所需要的各种要求,可以有效保证边坡的绿色生态恢复和交通安全,解决了过剩建筑垃圾中废旧混凝土及磷石膏堆积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各项试验的具体情况如下。
1、孔隙率测试
按照CJJ/T253-2016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附录A中透水水泥混凝土连续孔隙率试验方法,对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进行连续孔隙率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2、28d抗压强度测试
按照T0553-2005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的规范要求,对孔隙内部充满了填隙土的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进行28d抗压强度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3、PH值测试
将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及其内部的填隙土作为整体进行PH值测试,使用的试验仪器为上海雷磁PH计实验室台式酸度计(PHS-25-3E)。将试块进行28d标准养护后,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105-110℃、烘干时间为24h,待烘干结束后,将试块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浸泡,蒸馏水浸没试块上面表1-3mm,待试块浸泡24h后,使用酸度计测量PH值,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4、植被覆盖率测试
将播撒完草种、覆盖了覆土并浇洒完水后的植生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培养10天,然后采用针刺法进行植被覆盖率测试。对于一个隔框内的生态混凝土来讲,其形状为边长100cm的正方形,将正方形的边长每隔10cm做一个标记,然后使用样方绳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将标记连接起来,共形成121个交叉点。从121个交叉点中任意选取100个交叉点,使用直径为2mm的细针从植被上方垂直插下,若细针与植被根部相接触,则记录“有”,若细针与植被根部不接触,则记录“无”,最后计算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记录“有”的次数÷针刺的总次数)×100%,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一至五的孔隙率、28d抗压强度、PH值、植被覆盖率测试结果
5、抗冲刷测试
采用ZKSB-1型旋转下喷式降雨器,降雨强度设置为30mm/h和50mm/h,试件坡度设置为45度,每隔10min换一次雨水回收槽,并把已满的雨水回收槽里的泥沙倒入专用的雨量桶中,其直径为20cm、口径为7cm,至60min后停止降雨,收集全部径流泥沙样。降雨结束后,整理每个过程中的土壤量进行称重并记录数据,然后静止24h后倒掉上清液,并将其放置在105℃的烘箱内烘干24h后称重,得到累计土壤损失量,具体如图2所示。
以实施例一为基础,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只改变覆土总厚度,当覆土总厚度为1cm(第一层覆土厚度和第二层覆土厚度均为0.5cm)、覆土总厚度为2cm(第一层覆土厚度和第二层覆土厚度均为1cm)、覆土总厚度为3cm(第一层覆土厚度和第二层覆土厚度分别为0.5cm和2.5cm,即实施例一的情况)、覆土总厚度为4cm(第一层覆土厚度和第二层覆土厚度分别为1.5cm和2.5cm)、覆土总厚度为5cm(第一层覆土厚度和第二层覆土厚度均为2.5cm)时,在降雨强度为30mm/h和50mm/h下的累计土壤损失量如图3所示。图3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覆土总厚度为3cm时,累计土壤损失量最小,故覆土总厚度优选3cm。
6、植物生长高度测试
由于测试周期较长,所以本发明仅选择对实施例一的植被生长高度进行了测试。将播撒完草种、覆盖了覆土并浇洒完水之后的第6天,草种开始发芽,从草种发芽之日起开始每天测量植被的生长高度,并记录测量数据,具体如表2所示。在测量植被高度时,选择高度比较平均的植被测量。
表2 实施例一的植被生长高度测量结果
实施例一的植被生长现场照片如图4所示,可见植被6在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5上生长情况良好,长势稳定。
现场对实施例一的植被生长情况进行跟踪时,同时对周边的其他边坡植被进行了同步跟踪,并将该边坡植被生长情况作为对比例。对比例的骨料为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不同于实施例一的再生红砖碎料,虽然再生混凝土和再生红砖碎料都是建筑废旧垃圾,但再生混凝土为水泥,碱性较高,而再生红砖碎料为砖,碱性较低,此外对比例中没有添加磷石膏、海藻酸钠和保水树脂等原料,所以水分和营养较低。从实施例一和对比例的植被生长情况来看,从草种发芽之日开始的前十一天内,长势差不多,没有太大区别,但从第十二天开始,实施例一的植被长势依然很好,植被高度继续增加,而对比例的植被生长迟缓,且在第十五天后开始出现变黄现象。此外,实施例一的植被在换季时可以继续生长,不需要重新更换生态混凝土,而对比例的植被在换季时不能再继续生长,需要重新更换混凝土。
特别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涉及了诸多参数,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参数之间的协同作用,才能获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显著进步。而且技术方案中各个参数的取值范围都是经过大量试验才获得的,针对每一个参数以及各个参数的相互组合,发明人都记录了大量试验数据,限于篇幅,在此不公开具体试验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发明的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上述本发明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包括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填隙土和覆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再生骨料73-79Wt%、水泥16-21Wt%、水4-6Wt%、减水剂0.15-0.25Wt%,所述再生骨料为生产粒径为15-25mm的红砖碎料,所述水泥为R.SAC4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所述填隙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63-67Wt%、粉煤灰8-12Wt%、磷石膏18-22Wt%、珍珠岩4-6Wt%,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7,其粒径为2-4mm;所述覆土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营养土58-62Wt%、粉煤灰6-10Wt%、磷石膏14-18Wt%、海藻酸钠2-4Wt%、珍珠岩4-6Wt%、保水树脂2-4Wt%、泥炭土2-6Wt%,所述磷石膏的pH值为4.17,每千克磷石膏中含有机质4.6g,所述珍珠岩的pH值为6-7,其粒径为4-8mm的珍珠岩占70%,其粒径为9-15mm的珍珠岩占30%,所述泥炭土的pH值为5.5,其粒径为1-10mm;
所述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边坡上铺筑正方形或者菱形的隔框,若干个隔框组合在一起在边坡上形成框架,并进行养护;
步骤二:采用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制备与隔框相同形状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并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
步骤三:将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四周涂上干硬性水泥砂浆,然后将其放置于边坡上的每一个隔框内,并使隔框和其内部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处于同一平面上;
步骤四:在整个边坡上的隔框和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上铺设第一层覆土,在第一层覆土上均匀地播撒草种,在草种上继续铺设第二层覆土,在第二层覆土上均匀地浇洒水;
步骤二中,所述填隙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材料备用;
步骤B:将部分有机营养土和部分磷石膏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得到二者的混合物;
步骤C:将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倒入搅拌机中继续搅拌,得到填隙土;
步骤B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0-50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Wt%,二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步骤C中,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和剩余部分磷石膏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
步骤二中,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板制作上方开口、横截面形状与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形状相同的箱体,在箱体1/2高度的位置,沿着箱体内壁的四周设置一圈垫片,在箱体1/2高度以下的侧面设置一个连接孔,连接孔与真空泵连接;
步骤b: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从箱体上方的开口处放置于箱体内部的垫片上,并用密封胶泥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与箱体之间的缝隙密封好;
步骤c: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上表面摊铺填隙土,开启真空泵,使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上表面的填隙土穿过孔隙,并从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下表面降落到箱体底部,当箱体底部的填隙土达到一定厚度时,停止抽真空,此时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即可填满填隙土,最后拆除密封胶泥,将填满了填隙土的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从箱体中取出;
步骤a中,所述箱体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07cm、高度为100cm,所述垫片的宽度为1.5cm、厚度为1cm;步骤c中,真空泵的运转速度为2800r/min、抽气量为20L/min,当箱体底部的填隙土厚度达到3-5cm时停止抽真空;
步骤四中,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材料备用;
步骤Ⅱ:将部分有机营养土、部分磷石膏和保水树脂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得到三者的混合物;
步骤Ⅲ:将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倒入搅拌机中继续搅拌,得到覆土;
步骤Ⅱ中,部分有机营养土占有机营养土的质量百分比为40-50Wt%,部分磷石膏占磷石膏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Wt%,保水树脂全部加入,三者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步骤Ⅲ中,剩余部分有机营养土、粉煤灰、珍珠岩、泥炭土、剩余部分磷石膏和海藻酸钠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所述第一层覆土的厚度为0.5-1.5cm,所述第二层覆土的厚度为1.5-2.5cm,且两层覆土的厚度之和为3cm;所述草种的播撒量为10-14g/m2;所述水的浇洒量为15-20L/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其减水率为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填隙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不超过5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覆土中,所述有机营养土的粒径为10-20mm,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所述海藻酸钠的纯度为分析纯,其粒径为0.075mm,所述保水树脂为聚丙烯酸钾,其粒径为0.07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边坡上铺筑正方形或者菱形隔框的方法是,在每相邻的四个隔框的共同顶点位置钻一个洞,直至钻到岩石层,将洞内清理干净并埋入一根钢筋;向洞内浇入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浇筑隔框的四条边框,并在每一个边框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排水孔;所述隔框的内壁边长为101cm、外壁边长为116cm、高度为15cm,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2-3cm,所述隔框的养护时间为28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材料备用;
步骤(2):将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依次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得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
步骤(3):将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制模具中,并进行养护成型,得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
步骤(2)中,所述原材料再生骨料、水泥、减水剂和水的搅拌温度为常温、搅拌速率为1500-70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所述基于再生骨料的大孔隙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5-30%;步骤(3)中,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边长为100cm、高度为15cm,所述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养护温度为18-22℃、养护湿度不低于95%、养护时间不小于28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填满填隙土的另一种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在填隙土中加入水,形成具有流动性的填隙土备用;
步骤ⅱ:将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放置于混凝土振动台上,同时将具有流动性的填隙土摊铺在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上表面;
步骤ⅲ:启动混凝土振动台,振动一定时间后,停止振动,此时大孔隙混凝土预制板的孔隙中即可填满填隙土;
步骤ⅰ中,具有流动性的填隙土中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填隙土55Wt%、水45Wt%;步骤ⅲ中,混凝土振动台的振动频率为2860次/min、振幅为0.3-0.6mm、振动时间为1-1.5min。
CN202310920170.0A 2023-07-26 2023-07-26 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6621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0170.0A CN116621548B (zh) 2023-07-26 2023-07-26 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0170.0A CN116621548B (zh) 2023-07-26 2023-07-26 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1548A CN116621548A (zh) 2023-08-22
CN116621548B true CN116621548B (zh) 2023-10-10

Family

ID=8759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0170.0A Active CN116621548B (zh) 2023-07-26 2023-07-26 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2154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88027A (ko) * 2000-03-10 2001-09-26 강수용 경사지 녹화용 객토 조성물
CN102584127A (zh) * 2012-02-28 2012-07-18 江苏大学 一种再生骨料型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70979A (zh) * 2016-05-10 2016-09-28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淤泥固化土的生态护坡方法
CN111945497A (zh) * 2020-06-22 2020-11-17 中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结构孔隙充填作业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88027A (ko) * 2000-03-10 2001-09-26 강수용 경사지 녹화용 객토 조성물
CN102584127A (zh) * 2012-02-28 2012-07-18 江苏大学 一种再生骨料型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70979A (zh) * 2016-05-10 2016-09-28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淤泥固化土的生态护坡方法
CN111945497A (zh) * 2020-06-22 2020-11-17 中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结构孔隙充填作业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低碱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吸返水特性表征模型研究;金珊珊;《硅酸盐通报》;第1814-1821页 *
用于植生混凝土的填隙土研究现状;孙银秋;张建飞;杨敏;;中国建材科技(05);第41-4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1548A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2132B (zh) 一种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的施工方法
CN107021778B (zh) 一种实现淤泥资源化处置的植生透水混凝土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63838B (zh) 一种生态喷锚护坡结构及方法
CN103866776B (zh) 一种建筑垃圾石笼墙生态护坡方法
CN105970979A (zh) 一种基于淤泥固化土的生态护坡方法
CN101897289A (zh) 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0155A (zh) 一种高强度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9291B (zh) 人工生态岛礁建设的施工方法
KR20220123696A (ko) 석탄 기반 고형 폐기물을 이용한 석탄 폐석 적치장의 복원 관리방법
CN102409637A (zh) 一种消落带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1647410A (zh) 一种矿山淤泥改性材料及其改良退化土地的方法
CN110972888B (zh) 一种利用淤泥和建筑垃圾制备多孔植生固化土的方法
CN108990458B (zh) 大规模处置利用煤矸石等废弃物并治理石漠化的方法
CN112534984B (zh) 将软黏土改良为种植土的方法
CN116621548B (zh) 具有高植生性能的低碱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30368A (zh) 硬质护坡原位生态绿化混凝土改造方法
CN109555135A (zh) 一种疏浚淤泥免烧结陶粒混凝土植生砌块及路基坡面生态防护施工方法
CN112145180B (zh) 废弃露天矿坑渣土泥浆互层回填方法
CN211690378U (zh) 边坡结构
CN210597200U (zh) 一种流动化处理疏浚淤泥的装置
CN104529516B (zh) 一种栽培生长基的制备方法
CN113773023A (zh) 一种环保利废型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49013A (zh)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配置小叶栀子种植基质的方法
KR100892730B1 (ko) 암 절개면 식재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식재방법
CN110820796A (zh) 一种生态石笼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