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9421A - 端子单元 - Google Patents

端子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9421A
CN116569421A CN202180080469.9A CN202180080469A CN116569421A CN 116569421 A CN116569421 A CN 116569421A CN 202180080469 A CN202180080469 A CN 202180080469A CN 116569421 A CN116569421 A CN 116569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terminal
terminal
portions
pair
convex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04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岛诚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69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9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the spring member surrounding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2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 spring cl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新颖结构的端子单元,能抑制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在板宽方向上的移位。端子单元(10)具备呈板状的阳端子(12)、和与阳端子(12)连接的阴端子(14),阴端子(14)具有隔着阳端子插通间隙(36)对置配置的一对连接部(26、28)、和对一对连接部(26、28)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的弹性构件(24),阳端子(12)插通配置于阳端子插通间隙(36),阳端子(12)在板宽方向的两侧具有向阳端子(12)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倾斜的一对倾斜部(16、16),所述板宽方向是与向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方向交叉的方向,阴端子(14)的与阳端子(12)的板厚方向的另一侧的面对置的连接部(28)具有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56、56),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56、56)与配置于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阳端子(12)的一对倾斜部(16、16)分别接触。

Description

端子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端子单元。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端子单元,该端子单元由形成表现为突片状等的平板状的阳端子、和与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构成。阴端子具有隔着阳端子插通间隙对置配置的一对连接部,各连接部具有向对置方向内侧突出的凸状的触点部。一对连接部被安装于主体部的弹簧夹向在对置方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并且,通过将从阳端子插通间隙***的阳端子夹持在触点部之间,从而实现阳端子与阴端子的导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85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端子单元中,是将平板状的阳端子夹入在阴端子的触点部之间的结构,因此对阳端子的板宽方向的外力的把持力小。因此,设置有对阳端子在板宽方向的移位进行限制的壁部等。但是,在抵接到限制移位的壁部等之前,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移位。因此,也考虑到由于振动等而在阴阳端子间产生微滑动摩擦,从而接触阻力值增大,所以要求进一步的改良。
因此,公开一种新颖结构的端子单元,能抑制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在板宽方向上的移位。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端子单元,具备:呈板状的阳端子;和与所述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所述阴端子具有隔着阳端子插通间隙对置配置的一对连接部、和对所述一对连接部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的弹性构件,所述阳端子插通配置于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所述阳端子在板宽方向的两侧具有向所述阳端子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倾斜的一对倾斜部,所述板宽方向是与向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阴端子的与所述阳端子的所述板厚方向的另一侧的面对置的所述连接部具有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所述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与配置于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阳端子的所述一对倾斜部分别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端子单元,能抑制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的板宽方向上的移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方式1的端子单元以阳端子向阴端子***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端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将构成图1所示的端子单元的阴端子零件以单件状态示出的从底面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5是构成图1所示的端子单元的阴端子的横截面图,是相当于图1中的V-V截面的图。
图6是将实施方式2的端子单元以阳端子从侧方向阴端子***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将构成图6所示的端子单元的阴端子零件以单件状态示出的从平面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阴端子零件的从底面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11是将图6所示的端子单元以阳端子和阴端子分离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端子单元,
(1)具备:呈板状的阳端子;和与所述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所述阴端子具有隔着阳端子插通间隙对置配置的一对连接部、和对所述一对连接部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的弹性构件,所述阳端子插通配置于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所述阳端子在板宽方向的两侧具有向所述阳端子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倾斜的一对倾斜部,所述板宽方向是与向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阴端子的与所述阳端子的所述板厚方向的另一侧的面对置的所述连接部具有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所述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与配置于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阳端子的所述一对倾斜部分别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端子单元,阳端子在阳端子的板宽方向的两侧具有向阳端子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倾斜的一对倾斜部,阴端子在与阳端子的板厚方向的另一侧的面对置的连接部具有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与阳端子的一对倾斜部分别接触。由此,在施加阳端子向板宽方向移位的外力时,在阳端子的板宽方向的两侧,阳端子的倾斜部被阴端子的第1凸状触点部按压,从而产生朝向板宽方向的内侧的分力。其结果,与现有结构相比,针对阳端子的板宽方向的外力,能将阻止阳端子移位的力增大,能抑制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在板宽方向上的移位。由此,能抑制振动等导致的阴阳端子间的微滑动摩擦、由该摩擦导致的接触阻力值的增大。
(2)优选的是,所述阳端子具有在所述板宽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一对倾斜部之间的平坦部,所述阴端子的与所述阳端子的所述板厚方向的所述一侧的面对置的所述连接部具有第2凸状触点部,所述第2凸状触点部与配置于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阳端子的所述平坦部接触。阴端子的第2凸状触点部从阳端子的板厚方向的一侧按压到阳端子的平坦部,阴端子的第1凸状触点部从阳端子的板厚方向的另一侧按压到阳端子的一对倾斜部。由此,能利用阴端子的三个触点部稳定地保持阳端子,能实现接触阻力的减小。
(3)优选的是,各所述第1凸状触点部在所述阳端子向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因为第1凸状触点部在阳端子的***方向上连续地延伸,所以能稳定地确保阴阳端子间的接触面积,也能实现两端子的接触压力的减小。
(4)在上述(2)中,优选的是,各所述第1凸状触点部设置于在所述阳端子向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个部位,所述两个部位的所述***方向上的分离距离大于所述阳端子的所述平坦部的所述板宽方向的尺寸。因为阴端子的各第1凸状触点部以比阳端子的平坦部的板宽方向尺寸大的尺寸分离地设置于两个部位,所以在阴端子的一对连接部的对置方向观看时,四个第1凸状触点部相互分离地配置。故此,能从与阴端子的阳端子插通间隙正交的两方向***阳端子,能实现端子单元的通用性的提高。
(5)优选的是,各所述第1凸状触点部当中的在所述阳端子向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方向上位于外侧的部分具有R倒角形状。因为在第1凸状触点部,位于阳端子的***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具有R倒角形状,所以能顺利地提高向阳端子插通间隙***阳端子时的***力。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端子单元的具体例。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至图5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端子单元10进行说明。端子单元10具备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并且,通过阳端子12***到阴端子14并相互接触,从而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电连接。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所谓上下方向是指图3中的上下方向,所谓左右方向是指图3中的左右方向。另外,所谓前后方向是图3的纸面正交方向,所谓前方是指图3的纸面的外侧方向,所谓后方是指图3的纸面的里侧方向。
<阳端子12>
阳端子12在整体上呈板状,使用未图示的平板零件构成。平板零件具有矩形,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图3中的左右方向尺寸)及厚度尺寸(图3中的上下方向尺寸),笔直地延伸。此外,在阳端子12中,***方向前方侧的端部为越向顶端越细的形状。阳端子12具有导电性,例如通过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电阻低的金属形成。
并且,在该平板零件的***方向前方侧,通过从端部遍及规定区域使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向板厚方向的一侧(上方)倾斜,从而在阳端子1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设置有一对倾斜部16、16。即,在阳端子12中,在作为与向后述的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实施方式1中为正交的方向的板宽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倾斜部16、16。在阳端子12的***方向前方侧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总之在宽度方向两侧的倾斜部16、16之间设置有平坦地扩展的平坦部18。
如后所述,阳端子12在阳端子12***到阴端子14的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状态下,板厚方向一侧的面(上表面)与阴端子14的第1连接部26对置,并且板厚方向另一侧的面(下表面)与阴端子14的第2连接部28对置。并且,倾斜部16、16的下表面与设置于第2连接部28的第1凸状触点部56接触,并且平坦部18的上表面与设置于第1连接部26的第2凸状触点部52接触。
倾斜部16相对于水平方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参照图3)并不被限定,例如优选设为5度以上,更优选设为10度以上。通过倾斜部16的倾斜角度θ设为5度以上,从而如后所述,在对阳端子12输入向板宽方向外侧的外力时,能使向板宽方向内侧的分力有效地作用,能抑制阳端子12向板宽方向外侧的移位。另外,倾斜部16的倾斜角度θ例如优选设为45度以下,更优选设为30度以下。通过倾斜部16的倾斜角度θ设为45度以下,能将阳端子12、进而端子单元10的上下方向尺寸抑制得小。
在阳端子12中,比倾斜部16、16的形成区域靠***方向后方侧是笔直地延伸的平板部20。倾斜部16、16的形成区域位于比平板部20稍微靠上方。平板部20设置有例如螺栓插通孔而固定于机器的端子部,或者被固装电线。
<阴端子14>
也如图2所示,阴端子14通过在阴端子零件22装配作为弹性构件的夹式弹簧24而构成。
<阴端子零件22>
阴端子零件22通过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形成。阴端子零件22具有作为在上下方向相互对置配置的一对连接部的第1连接部26和第2连接部28。在实施方式1中,阴端子零件22通过对形成为大致带状的金属平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通过形成为大致带状的金属平板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被折回,从而在阴端子零件22的后端部形成有折回部30。并且,在大致带状的金属平板中,隔着折回部30在长度方向一端部32侧设置有第1连接部26,并且在长度方向另一端部34侧设置有第2连接部28。在实施方式1中,第1连接部26位于第2连接部28的上方。并且,通过大致带状的金属平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32、34构成阴端子零件22的前端部。
这些第1连接部26及第2连接部28在俯视(上下方向的投影)时分别为大致矩形,具有比阳端子12大的宽度方向尺寸(左右方向尺寸)。第1连接部26和第2连接部28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通过这些第1连接部26与第2连接部28之间的空间,构成如后所述被***配置阳端子12的阳端子插通间隙36。总之,作为一对连接部的第1连接部26和第2连接部28隔着阳端子插通间隙36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对置配置。在阴端子零件22中,阳端子插通间隙36在前方及左右方向两侧开口。
在阴端子零件22中,第1连接部26和折回部30通过连结部37连结,该连结部37随着成为前方而向上方倾斜。即,第1连接部26位于比折回部30靠上方。另外,在第1连接部26的前端部,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下方弯折,构成一对止动突部38、38。在第2连接部28的前端部,在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与止动突部38、38抵接的止动接纳部40、40。
进一步地,在第1连接部26及第2连接部28的后端部设置有朝向右方突出的定位突部42、42。因此,在第1连接部26及第2连接部28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分中的右端部设置有止动突部38、止动接纳部40以及一对定位突部42、42。并且,第1连接部26及第2连接部28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中的右端部比止动突部38、止动接纳部40以及一对定位突部42、42位于左方。由此,在阴端子零件22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中的右端部构成夹式弹簧安装部44,在夹式弹簧安装部44安装夹式弹簧24。
另外,在第1连接部26及第2连接部28的上下方向外表面中,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分设置有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凸部46。凸部46在第1连接部26和第2连接部28中分别设置有一对,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各凸部46在前后方向观看时为大致三角形或者大致梯形,各凸部46的左表面是在大致上下方向扩展的竖直面48,并且各凸部46的右表面是以向上下方向外侧的突出高度随着成为右方而减小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50。
在第1连接部26的内表面(下表面)中,在大致中央设置有朝向下方(第2连接部28侧)突出的第2凸状触点部52。在实施方式1中,第2凸状触点部52通过针对第1连接部26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由此,在第1连接部26的外表面(上表面)中,在与第2凸状触点部52对应的位置、即一对凸部46、46的前后方向间形成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凹部54。
第2凸状触点部52(凹部54)在俯视(上下方向上的投影)时为大致圆形,在图3所示的阴端子14的横截面中,第2凸状触点部52为大致圆弧状。另外,在与图3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的阴端子14的纵截面中,第2凸状触点部52也为大致圆弧状。即,在后述的阳端子12向阴端子14***时的***方向(从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或者从左方朝向右方的方向)上,第2凸状触点部52在该***方向上位于外侧的部分具有R倒角(倒圆角)形状。第2凸状触点部52以大致一定的曲率形成,但是也可以曲率局部不同或者设置有平坦的部分。
在第2连接部28的内表面(上表面)中,在左右方向两侧设置有朝向上方(第1连接部26侧)突出的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56、56。在实施方式1中,第1凸状触点部56、56通过针对第2连接部28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由此,也如图4所示,在第2连接部28的外表面(下表面)中,在与第1凸状触点部56对应的位置、即一对凸部46、46的前后方向间的左右方向两侧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凹部58、58。
第1凸状触点部56(凹部58)在俯视时为大致长圆形状,在前后方向上以规定长度连续地延伸。即,第1凸状触点部5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以图3所示的圆弧状截面在前后方向延伸。另外,第1凸状触点部56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分的外表面也如图2所示,通过宽度尺寸及向上方的突出尺寸朝向端部逐渐变小的曲面构成。在实施方式1中,如后所述,阳端子12向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方向是从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在第1凸状触点部56中,在该***方向上位于外侧的部分(前方端部60)具有R倒角形状。此外,也如图3所示,第1凸状触点部5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是曲率大致一定的圆弧形状,但是也可以曲率局部不同或者设置有平坦的部分。
在作为阴端子零件22的后端部的折回部30固装有电线62。具体地,电线62是包覆电线,芯线64被绝缘包覆部66覆盖。并且,在电线62的端部被剥掉绝缘包覆部66而露出的芯线64固装于阴端子零件22中的折回部30的上表面。此外,将芯线64固装于折回部30的方法并不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压接、粘接、熔接等。此外,阴端子零件22(阴端子14)也可以取代电线62而用螺栓等固定于机器的端子部。
<夹式弹簧24>
夹式弹簧24使用能进行冲压加工、冲裁加工等的各种金属材料、例如弹簧钢、不锈钢、黄铜、磷青铜、铍铜等的带板形成。夹式弹簧24具有大致矩形平板状的连结板部68、和从连结板部68的两侧缘部向板厚方向的一侧(图3中的左方)突出的一对夹持板部70、70。这些夹持板部70、70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在将夹式弹簧24组装于阴端子零件22前的夹式弹簧24的单件状态下,夹持板部70、70从连结板部68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
在夹持板部70、7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设置有弯折部分,夹持板部70、70的突出顶端部分从弯折部分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出。因此,夹持板部70、70的对置距离在设置于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弯折部分最小,这些弯折部分之间的间隙是用于将阴端子零件22***到夹式弹簧24的***口72。单件状态下的夹式弹簧24的***口72的开口尺寸A(参照图2)与单件状态下的阴端子零件22的上下方向尺寸B(参照图2)大致相等或者比其稍小。另外,在***口72的两端缘部,在一对夹持板部70、70各自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卡止凹部74,卡止凹部74在夹持板部70的宽度方向(图3的纸面正交方向)外侧开口,并且在板厚方向贯穿。
形成为以上形状的夹式弹簧24从阴端子零件22的右方组装。即,从夹式弹簧24中的***口72***阴端子零件22,使阴端子零件22和夹式弹簧24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滑动移位。由此,夹式弹簧24中的一对夹持板部70、70从上下方向外侧将阴端子零件22的第1及第2连接部26、28夹入。并且,从阴端子零件22的第1及第2连接部26、28向外侧突出的各凸部46与夹式弹簧24中的各卡止凹部74卡止。特别是,因为各凸部46的右表面是倾斜面50,并且夹持板部70、70的突出顶端部分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倾斜,所以夹持板部70、70的突出顶端部分容易跨越各凸部46。另外,通过作为各凸部46的左表面的竖直面48,各卡止凹部74稳定地卡止。
此外,在阴端子零件22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中的右端部设置有夹式弹簧安装部44。由此,当在夹式弹簧安装部44安装有夹式弹簧24时,也如图1、图3所示,止动突部38、止动接纳部40、定位突部42、42位于连结板部68的前后方向两侧。其结果,可防止在阴端子零件22和夹式弹簧24的组装状态下夹式弹簧24相对于阴端子零件22在前后方向错位。即,止动突部38兼备防止夹式弹簧24错位的功能和确保后述的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空间的功能。
另外,因为单件状态下的夹式弹簧24的***口72的开口尺寸A与单件状态下的阴端子零件22的上下方向尺寸B大致相等或者比其稍小,所以在夹式弹簧24组装于阴端子零件22时,夹持板部70、70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通过这些夹持板部70、70的弹性复原力从上下方向外侧传递到第1及第2连接部26、28,从而第1及第2连接部26、28被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并且,通过第1连接部26中的止动突部38和第2连接部28中的止动接纳部40的抵接,第1及第2连接部26、28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伴随上述施力的移位被限制。其结果,向第1连接部26与第2连接部28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并且能稳定地形成第1连接部26与第2连接部28之间的阳端子插通间隙36。另外,通过对第1连接部26和第2连接部28施加向上下方向外侧的外力,从而第1连接部26和第2连接部28对抗夹式弹簧24的作用力而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位。
并且,通过从阴端子零件22的右方组装夹式弹簧24,从而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右方开口部被夹式弹簧24中的连结板部68封闭。由此,在阴端子14中,阳端子插通间隙36通过均形成为比阳端子12的截面形状大的大致矩形的前方开口部76及左方开口部78而在前方及左方开放。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前方开口部76,在第1及第2连接部26、28的前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朝向开口端部逐渐扩开的倾斜面80、80。另外,在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左方开口部78,在第1及第2连接部26、28的左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朝向开口端部逐渐扩开的倾斜面82、82。由此,在后述的阳端子12向阴端子14***时,通过前方开口部76或者左方开口部78,容易将阳端子12向阳端子插通间隙36***。
<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的连接>
在实施方式1中,也如图2所示,阳端子12相对于阴端子14的阳端子插通间隙36通过前方开口部76从前方***。即,在实施方式1中,阳端子12向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方向是从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由此,配置于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阳端子12的上表面与第1连接部26对置,并且阳端子12的下表面与第2连接部28对置。并且,如图3所示,在第1连接部26的大致中央部分设置的第2凸状触点部52与阳端子1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的平坦部18从上方接触。伴随于此,在第2连接部28的左右两侧部分设置的第1凸状触点部56、56与阳端子12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的倾斜部16、16从下方接触。其结果,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电连接。
在上述的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的连接状态下,第2凸状触点部52的突出顶端相对于平坦部18的上表面以点接触的方式接触。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因为第1凸状触点部56、56在前后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所以第1凸状触点部56、56相对于倾斜部16、16的下表面以线接触的方式接触。特别是,在实施方式1中,在图3所示的横截面图中,第1凸状触点部56、56在比突出顶端稍微靠左右方向内侧与倾斜部16、16的下表面接触。
在此,图3所示的阳端子12向阴端子14***状态下的上侧的触点(第2凸状触点部52和平坦部18的触点)和下侧的触点(第1凸状触点部56、56和倾斜部16、16的触点)在上下方向上的分离距离C,与图5所示的阳端子12向阴端子14***前的状态下的该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分离距离D大致相等或者比其稍大。即,通过将阳端子12***到阴端子14的阳端子插通间隙36,从而阳端子12的上下两个面对抗夹式弹簧24的作用力,第1及第2连接部26、28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位。总之,因为阳端子12以压入状态***到阳端子插通间隙36,所以在上侧的触点和下侧的触点处,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更可靠地接触。
在实施方式1的端子单元10中,在阳端子12***到阴端子14的状态下,在对阳端子12输入板宽方向(左右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该外力通过阳端子12传递到阴端子14。其结果,从阴端子14的第1凸状触点部56、56针对阳端子12的倾斜部16、16在图3中的箭头F的朝向产生相对于外力的反作用力。由于该反作用力F,产生向上方的分力F1和向左右方向内侧的分力F2。即,即使是对阳端子12输入板宽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也由于第1凸状触点部56、56和倾斜部16、16而产生向左右方向内侧的力,所以可抑制阳端子12的板宽方向的移位。其结果,能抑制车载时的振动等导致的阴阳端子14、12间的微滑动摩擦、由该摩擦导致的接触阻力值的增大。
阴端子14在第1连接部26的大致中央部分具有第2凸状触点部52,相对于阳端子12的平坦部18从上方接触。由此,能由第2连接部28中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56、56和第1连接部26中的宽度方向中央的第2凸状触点部52这三点来支承阳端子12,可有效地防止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的错位。
因为第1凸状触点部56在前后方向以规定长度设置,所以能确保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的接触面积比较大。由此,能减小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的接触压力,例如在相对于阴端子14插拔阳端子12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由于阳端子12和阴端子14的摩擦而刮削镀层等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特别是,在第1凸状触点部56、56及第2凸状触点部52中,在阳端子12的***方向上位于外侧的部分具有R倒角形状。故此,在将阳端子12***到阴端子14而使第1凸状触点部56、56和倾斜部16、16、及第2凸状触点部52和平坦部18接触时,可避免***阻力的急剧上升。其结果,能实现向阴端子14***阳端子12的***作业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图6至图11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端子单元90进行说明。此外,实施方式2的端子单元90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端子单元10只是阴端子92中的第1凸状触点部94的配置方式不同。另外,在图6至图8中,示出阳端子12从左方开口部78***到阴端子92的阳端子插通间隙36的状态。即,在实施方式2中,向阳端子插通间隙36***阳端子12的***方向是从左方朝向右方的方向,阳端子12的板宽方向是前后方向。在以下说明中,关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及部位,在图中标记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阴端子92>
在实施方式2的阴端子92中,也如图9、10所示,第1凸状触点部94在成为阳端子12的板宽方向的前后方向两侧,设置于在***方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左侧)和里侧(右侧)相互分离的两个部位。即,在实施方式2的阴端子92中,四个第1凸状触点部94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第1凸状触点部94为高度比半球状或者半球状减小的形状。在实施方式2中,第1凸状触点部94也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在第2连接部28的外表面(下表面)中,在与第1凸状触点部9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下方开口的圆形的凹部96。
特别是,在实施方式2中,在***方向(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1凸状触点部94、94的分离距离E1(参照图8),比阳端子12的平坦部18中的板宽方向(前后方向)的尺寸E(参照图7)大。另外,在阳端子12的板宽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1凸状触点部94、94的分离距离E 2(参照图7),也比平坦部18的板宽方向的尺寸E大。此外,第1凸状触点部94、94的分离距离是指俯视(上下方向的投影)时的第1凸状触点部94、94的中心彼此的分离距离。
在实施方式2的端子单元90中,也因为第1凸状触点部94与阳端子12的板宽方向两侧的倾斜部16接触,所以即使是对阳端子12输入板宽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也能产生向板宽方向内侧的分力,可发挥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特别是,在实施方式2中,第1凸状触点部94不仅在前后方向,而且在左右方向也以比平坦部18的板宽方向的尺寸E大的距离分离。由此,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2的阴端子92不仅通过左方开口部78从左方向右方***,而且与实施方式1同样,也能通过前方开口部76从前方向后方***。在图11中,将从前方向后方***的情况下的阳端子12用双点划线示出。其结果,能提供能从两个方向***阳端子12的阴端子92,进而能实现端子单元90的通用性的提高。
<变形例>
以上,作为本公开的具体例对实施方式1、2进行了详述,但是本公开不被该具体的记载限定。能达成本公开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于本公开。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包含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1)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第1凸状触点部56在前后方向以规定长度连续地延伸,阳端子12通过前方开口部76从前方朝向后方***,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通过将第1凸状触点部以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从而能将阳端子通过左方开口部从左方朝向右方***。这样,通过变更第1凸状触点部的延伸方向,也能变更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的***方向。
(2)在将第1凸状触点部相互分离地设置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阳端子的板宽方向两侧设置于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三个部位以上。在该情况下,第1凸状触点部彼此的分离距离并不被限定,但是优选位于***方向的最外侧和最里侧的第1凸状触点部相互隔开规定距离地分离,例如,优选隔开比阳端子中的平坦部的板宽方向尺寸大的距离而分离。
(3)第1凸状触点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诸如所述实施方式1的长圆形状、诸如所述实施方式2的半球形状。第1凸状触点部也可以具有例如长方体形状、立方体形状。在该情况下,优选将角部倒角。
(4)第2凸状触点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记载的方式。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单一的第2凸状触点部52,但是也可以设置多个第2凸状触点部。另外,第2凸状触点部52能具有任意形状。此外,在本公开的端子单元中,第2凸状触点部并不是必需的。
(5)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阳端子12在一对倾斜部16、16之间具有平坦部18,但是平坦部并不是必需的,本公开的阳端子也可以是倾斜部彼此在阳端子的宽度方向中央连结的形状。
(6)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通过夹式弹簧24构成,但是作为弹性构件,例如也可以采用螺旋弹簧、环状的弹性体等,以对一对连接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即使在这样的方式中,也通过对抗弹性构件的作用力将阳端子***到阳端子插通间隙,从而能使阴端子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阳端子接触。
附图标记说明
10 端子单元
12 阳端子
14 阴端子
16 倾斜部
18 平坦部
20 平板部
22 阴端子零件
24 夹式弹簧(弹性构件)
26 第1连接部(连接部)
28 第2连接部(连接部)
30 折回部
32 长度方向一端部
34 长度方向另一端部
36 阳端子插通间隙
37 连结部
38 止动突部
40 止动接纳部
42 定位突部
44 夹式弹簧安装部
46 凸部
48 竖直面
50 倾斜面
52 第2凸状触点部
54 凹部
56 第1凸状触点部
58 凹部
60 前方端部
62 电线
64 芯线
66 绝缘包覆部
68 连结板部
70 夹持板部
72 ***口
74 卡止凹部
76 前方开口部
78 左方开口部
80、82倾斜面
90 端子单元
92 阴端子
94 第1凸状触点部
96 凹部

Claims (5)

1.一种端子单元,具备:
呈板状的阳端子;和
与所述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
所述阴端子具有隔着阳端子插通间隙对置配置的一对连接部、和对所述一对连接部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的弹性构件,所述阳端子插通配置于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
所述阳端子在板宽方向的两侧具有向所述阳端子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倾斜的一对倾斜部,所述板宽方向是与向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方向交叉的方向,
所述阴端子的与所述阳端子的所述板厚方向的另一侧的面对置的所述连接部具有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所述一对第1凸状触点部与配置于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阳端子的所述一对倾斜部分别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单元,其中,
所述阳端子具有在所述板宽方向上配置于所述一对倾斜部之间的平坦部,
所述阴端子的与所述阳端子的所述板厚方向的所述一侧的面对置的所述连接部具有第2凸状触点部,所述第2凸状触点部与配置于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阳端子的所述平坦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单元,其中,
各所述第1凸状触点部在所述阳端子向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方向上连续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单元,其中,
各所述第1凸状触点部设置于在所述阳端子向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个部位,
所述两个部位在所述***方向上的分离距离大于所述阳端子的所述平坦部的所述板宽方向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单元,其中,
各所述第1凸状触点部当中在所述阳端子向所述阳端子插通间隙的所述***方向上位于外侧的部分具有R倒角形状。
CN202180080469.9A 2020-12-11 2021-12-03 端子单元 Pending CN1165694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6267 2020-12-11
JP2020206267A JP7466844B2 (ja) 2020-12-11 2020-12-11 端子ユニット
PCT/JP2021/044548 WO2022124235A1 (ja) 2020-12-11 2021-12-03 端子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9421A true CN116569421A (zh) 2023-08-08

Family

ID=81973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0469.9A Pending CN116569421A (zh) 2020-12-11 2021-12-03 端子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20877A1 (zh)
JP (1) JP7466844B2 (zh)
CN (1) CN116569421A (zh)
WO (1) WO20221242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647A (zh) * 2020-01-15 2022-08-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阴端子
CN214797803U (zh) * 2020-12-30 2021-11-1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本体、连接端子及用于制作端子本体的片料
JP2023086520A (ja) * 2021-12-10 2023-06-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ユニット,雌端子,雄端子
JP2024036858A (ja) * 2022-09-06 2024-03-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ユニット,雌端子,雄端子
JP2024099102A (ja) * 2023-01-12 2024-07-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付き導体
WO2024166935A1 (ja) * 2023-02-10 2024-08-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雌端子、端子ユニットおよび雄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78091U (zh) * 1975-12-09 1977-06-10
JPS5931774U (ja) * 1982-08-25 1984-02-28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ソケツト体用接続端子
DE102007049055B3 (de) 2007-10-11 2009-03-26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Vibrationsdämpfendes Kontaktelement
JP5142813B2 (ja) 2008-05-13 2013-02-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接続構造
JP5522459B2 (ja) 2010-05-13 2014-06-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JP5822145B2 (ja) 2012-10-09 2015-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
JP7001961B2 (ja) 2018-03-02 2022-01-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雌端子
US10389055B1 (en) * 2018-06-20 2019-08-20 Delphia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24235A1 (ja) 2022-06-16
JP2022093147A (ja) 2022-06-23
JP7466844B2 (ja) 2024-04-15
US20230420877A1 (en)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69421A (zh) 端子单元
JP4299184B2 (ja) 基板接続用板端子
KR101911174B1 (ko) 단자 및 커넥터
US20120108113A1 (en) Terminal
JP7395112B2 (ja) 雌端子
US9478875B2 (en) Connecting terminal
CN111771306B (zh) 阴端子
JP6860836B2 (ja) コネクタ
US10374337B2 (en) Terminal block
EP3540864B1 (en) Movable connector
EP3540862A1 (en) Connector
WO2024053505A1 (ja) 端子ユニット,雌端子,雄端子
WO2023106161A1 (ja) 端子ユニット,雌端子,雄端子
US20240128672A1 (en) Terminal unit, female terminal and male terminal
JP5711568B2 (ja) 突き当て端子
WO2021084864A1 (ja) コネクタ
CN116964869A (zh) 端子单元、阴端子、阳端子
WO2024166935A1 (ja) 雌端子、端子ユニットおよび雄端子
WO2024150660A1 (ja) 端子付き導体
CN116964871A (zh) 端子模块
JP7360310B2 (ja)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US20220294142A1 (en) Female terminal
WO2022185954A1 (ja) 端子ユニット,雌端子,雄端子
US20240243497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flat cable and terminal fitting
CN118285029A (zh) 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