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8520A - 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8520A
CN116518520A CN202210074212.9A CN202210074212A CN116518520A CN 116518520 A CN116518520 A CN 116518520A CN 202210074212 A CN202210074212 A CN 202210074212A CN 116518520 A CN116518520 A CN 116518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angl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42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李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742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85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1551 priority patent/WO20231379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8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其中,空间位置信息包括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对应的位置特征角度;根据位置特征角度和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根据补偿参数对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能够自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送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策略在出厂前即已完成设置,当用户购买并安装该空气调节设备之后,空气调节设备只能够按照预先设置的出风控制策略运行,而无法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对该出风控制策略自动进行修正。也即是说,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无法为用户提供智能、准确的送风服务,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该出风控制方法能够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对应的位置特征角度;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能够自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送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包括:确定室内的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二目标墙角,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墙角、所述第二目标墙角和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第二目标墙角均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一侧,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位于同一墙面;将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一夹角线,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墙角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二夹角线,以及将所述第一夹角线与所述第二夹角线之间的夹角作为所述位置特征角度;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确定所述安装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目标墙角与所述第一目标墙角、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位于所述同一墙面,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分别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两侧,其中,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确定所述安装位置,包括: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小于等于90°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包括: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将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作为所述补偿参数;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将0°作为所述补偿参数;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将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的负值作为所述补偿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第二目标墙角均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右侧,其中,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确定所述安装位置,包括: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角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角度;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小于等于90°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第二目标墙角均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侧,其中,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确定所述安装位置,包括: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角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角度;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小于等于90°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包括: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时,将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作为所述补偿参数;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时,将0°作为所述补偿参数;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时,将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的负值作为所述补偿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包括: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目标角度进行修正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目标角度进行修正控制,包括:计算所述补偿参数与所述目标角度的和值,将所述和值作为修正后的目标角度,并根据所述修正后的目标角度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模式和用户的位置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处于风避人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用户处于第一位置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相对应;在用户处于第二位置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在用户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所述第一位置相对应。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程序,该出风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自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送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设备,能够自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送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对应的位置特征角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装置,能够自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送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清楚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其中,空间位置信息包括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对应的位置特征角度;
S13:根据位置特征角度和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
S15:根据补偿参数对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能够自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送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在相关技术中,对于普通的空气调节设备,其无法自我检知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其对应的遥控器也不存在相关功能设定,当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靠近左侧墙壁的位置或者靠近右侧墙壁的位置时,空气调节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出风控制策略进行左右扫风,可能存在长时间对着左侧墙壁或者对着右侧墙壁进行送风的情况,容易造成冷量的浪费,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整体节能性,而解决措施是需要用户手动调整并固定左右导风板的出风角度,但是,这样不仅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而且在空气调节设备朝某一固定的角度持续进行送风时,一方面无法满足用户均匀送风的需求,另一方面容易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于高端的空气调节设备,其无法自我检知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需要通过安装人员在其对应的遥控器上设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但是,相关的设定比较粗放,只能够设定空气调节设备的粗略安装位置,出风控制的精度仍然较差,并且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发生改变时,需要重新设定安装位置,否则同样存在普通的空气调节设备具备的缺陷。
也即是说,在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无法自动检测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并自动根据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从而相关技术中的空气调节设备存在智能化程度低、出风控制精度低、操作复杂、影响用户体验等问题。
而在本发明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中,空气调节设备能够自动确定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以及室内用户的位置,以及与该安装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特征角度,并根据自动确定的安装位置和自动确定的位置特征角度确定补偿参数,以及根据补偿参数修正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从而在进行出风控制时,可以自动根据修正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无需用户进行复杂的操作,即可实现较精准地出风控制,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
具体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挂壁式空调器。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自身可包括雷达或者其他位置检知传感器,通过分析获取到的雷达数据或者其他位置检知传感器数据可以自动确定出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也可由其他家用电器自动生成,空气调节设备能够与其他家用电器进行通信,并获得自身的空间位置信息。其他家用电器包括但不限于电视机、饮水机、扫地机器人或其他空气调节设备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空间位置信息也可由用户主动输入,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控制需求,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预先标定并存储不同位置特征角度、不同安装位置与补偿参数的对应关系,这样在确定安装位置和位置特征角度之后,可以结合该对应关系快速、直接地确定对应的补偿参数。也可以不预先标定该对应关系,在确定安装位置和位置特征角度之后,实时计算对应的补偿参数,如此,能够节省存储空间。
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左右导风的角度、上下导风的角度、出风时长等。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可以是未考虑不同空间位置信息而预先设置的参数,其可以存储在空气调节设备上,也可以存储在云端,当出风参数存储在云端时,空气调节设备可与云端进行通信,以获得出风参数。
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可与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模式和用户的位置相关。工作模式可包括功能模式和送风模式,功能模式可包括风避人模式和普通模式,送风模式可包括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等。每一种工作模式、用户的位置对应的出风参数可部分相同,也可完全不同。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1包括:
S111:确定室内的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二目标墙角,其中,第一目标墙角、第二目标墙角和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二目标墙角均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一侧,第一目标墙角和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位于同一墙面;
S113:将第一目标墙角与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一夹角线,并将第二目标墙角与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二夹角线,以及将第一夹角线与第二夹角线之间的夹角作为位置特征角度;
S115:根据位置特征角度确定安装位置。
如此,能够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室内时的位置特征角度以及安装位置。可以理解,由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对水平方向扫风也即左右扫风的影响较大,而对竖直方向扫风也即上下扫风的影响较小,因此,不是根据与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处于同一竖直面的两个墙角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位置特征角度,而是根据与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墙角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位置特征角度,这样根据位置特征角度确定的补偿参数能够更好地修正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
具体地,空气调节设备可安装在室内的第一墙壁上,此时,安装位置可以理解为空气调节设备相对于第一墙壁的位置。室内可包括分别与安装空气调节设备的第一墙壁相连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并与第一墙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墙壁。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的水平面可与第一墙壁相交于第一线段,可与第二墙壁相交于第二线段,可与第一侧壁相交于第三线段,可与第二侧壁相交于第四线段。请结合图3,第一线段Q1Q2、第二线段Q3Q4、第三线段Q1Q3和第四线段Q2Q4可围成四边形封闭空间,四边形封闭空间的四个顶点Q1、Q2、Q3、Q4可以理解为四个墙角。第一目标墙角可以理解为第三线段Q1Q3的其中一端的顶点,第二目标墙角可以理解为第三线段Q1Q3的另外一端的顶点;或者,第一目标墙角可以理解为第四线段Q2Q4的其中一端的顶点,第二目标墙角可以理解为第四线段Q2Q4的另外一端的顶点。
进一步地,空气调节设备可包括雷达,可以空气调节设备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O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雷达接收到的回波数据可以确定室内与空气调节设备所在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四个墙角的坐标,进而可以计算第二夹角线和第一夹角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值,并将该角度值作为位置特征角度,以及根据该角度值确定安装位置。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目标墙角为Q1,第二目标墙角为Q3,则第一夹角线为OQ1,第二夹角线为OQ3,由于第二目标墙角Q3的坐标和第一目标墙角Q1的坐标已知,并且第一目标墙角Q1与第二目标墙角Q3之间的连线Q1Q3与第一夹角线OQ1和第二夹角线OQ3共同构成直角三角形,位置特征角度α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α=arccos(a/b),其中,a表示第一夹角线OQ1的长度,b表示第二夹角线OQ3的长度。
需要指出的是,位置特征角度是第一夹角线与第二夹角线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而不是第一夹角线与第二夹角线所形成的钝角的角度。位置特征角度小于或者等于9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目标墙角与第一目标墙角、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位于同一墙面,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三目标墙角分别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两侧,其中,步骤S115包括:
S1157: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角度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大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
S1158: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
S1159: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第二角度且小于等于90°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小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
如此,能够根据位置特征角度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靠近第一目标墙角、还是靠近第三目标墙角、还是与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三目标墙角距离基本相等。
具体地,第一角度可为40°,第二角度可为50°,即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40°时,可以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大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40°且小于等于50°时,可以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50°且小于等于90°时,可以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小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墙角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右侧,第三目标墙角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左侧,步骤S13包括:
S134:在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大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将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作为补偿参数;
S135:在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将0°作为补偿参数;
S136:在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小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将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的负值作为补偿参数。
如此,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选择较合适的补偿参数,有利于针对不同的安装位置进行修正控制。可以理解,通常情况下,基于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即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的情形,预先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因此,在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空气调节设备和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可以不对预先设置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即确定补偿参数为0°,从而直接采用预先设置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
具体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为正值。若将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记为α,则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的负值为-α。在空气调节设备与自身右侧的墙角距离更近时,补偿参数为负值;在空气调节设备与自身左侧的墙角距离更近时,补偿参数为正值。补偿参数也即用于对角度进行补偿的角度值。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二目标墙角均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右侧,其中,步骤S115包括:
S1151: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角度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
S1152: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第一角度小于等于第二角度;
S1153: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第二角度且小于等于90°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
如此,能够根据位置特征角度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是位于左侧位置、位于中间位置还是位于右侧位置。
具体地,第一角度可为40°,第二角度可为50°,即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40°时,可以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为位于左侧位置;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40°且小于等于50°时,可以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为位于中间位置;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50°且小于等于90°时,可以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为位于右侧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空气调节设备的右侧,应当理解为空气调节设备自身的右侧,也即沿着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方向的右侧,而不能够直接理解为用户视线的右侧,因为用户视线的右侧可能与空气调节设备的右侧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空气调节设备能够预先确定自身的右侧的两个目标墙角,并确定自身的右侧的两个目标墙角中的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二目标墙角,进而根据自身的右侧的两个目标墙角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同样地,左侧位置,应当理解为墙壁自身的左侧位置,而不能够直接理解为用户视线的左侧位置;右侧位置,应当理解为墙壁自身的右侧位置,而不能够直接理解为用户视线的右侧位置。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二目标墙角均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左侧,其中,步骤S115包括:
S1154: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角度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
S1155: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第一角度小于等于第二角度;
S1156: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第二角度且小于等于90°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
如此,能够根据位置特征角度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左侧位置、中间位置还是右侧位置。
如此,能够根据位置特征角度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是位于左侧位置、位于中间位置还是位于右侧位置。
具体地,第一角度可为40°,第二角度可为50°,即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40°时,可以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为位于右侧位置;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40°且小于等于50°时,可以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为位于中间位置;在位置特征角度大于50°且小于等于90°时,可以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为位于左侧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空气调节设备的左侧,应当理解为空气调节设备自身的左侧,也即沿着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方向的左侧,而能够当直接理解为用户视线的左侧,因为用户视线的左侧可能与空气调节设备的左侧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空气调节设备能够预先确定自身的左侧的两个目标墙角,并确定自身的左侧的两个目标墙角中的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二目标墙角,进而根据自身的左侧的两个目标墙角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同样地,左侧位置,应当理解为墙壁自身的左侧位置,而不能够直接理解为用户视线的左侧位置;右侧位置,应当理解为墙壁自身的右侧位置,而不能够直接理解为用户视线的右侧位置。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包括:
S131:在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时,将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作为补偿参数;
S132:在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时,将0°作为补偿参数;
S133:在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时,将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的负值作为补偿参数。
如此,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选择较合适的补偿参数,有利于针对不同的安装位置进行修正控制。可以理解,通常情况下,基于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的情形,预先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因此,在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为位于中间位置时,可以不对预先设置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即确定补偿参数为0°,从而直接采用预先设置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
具体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为正值。若将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记为α,则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的负值为-α。补偿参数也即用于对角度进行补偿的角度值。
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5包括:
S151: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
S153:根据补偿参数对目标角度进行修正控制。
如此,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准确的送风服务。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模式和用户的位置确定。工作模式可包括功能模式和送风模式,功能模式可包括风避人模式和普通模式,送风模式可包括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等。用户的位置可以通过空气调节设备上安装的雷达确定。每一种工作模式、用户的位置对应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可部分相同,也可完全不同。可以预先建立每一种工作模式、用户的位置与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的映射关系,这样能够根据该映射关系、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模式和用户的位置快速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53包括:S1531计算补偿参数与目标角度的和值,将和值作为修正后的目标角度,并根据修正后的目标角度控制空气调节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空气调节设备处于风避人模式时,方法还包括:
S21:在用户处于第一位置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相对应;
S23:在用户处于第二位置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且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
S25:在用户处于第三位置时,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一位置相对应。
如此,预先建立风避人模式下的出风参数控制策略,从而达到风避人的效果。
具体地,用户的位置可同时包括水平位置和远近位置,请结合图8和图9,用户的水平位置可包括第一位置①、第二位置②和第三位置③,用户的远近位置可包括位置A、位置B和位置C。如此,从水平方向和远近方向两个维度上针对风避人目的预先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
第一位置①、第二位置②和第三位置③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左右导风的有效范围进行设置,例如,当空气调节设备左右导风的有效范围为120°时,可以每隔40°划分一个区域,从而确定第一位置①、第二位置②和第三位置③。位置A、位置B和位置C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设备上下导风的有效范围进行设置,例如,当空气调节设备上下导风的有效范围为60°时,可以每隔20°划分一个区域,从而确定位置A、位置B和位置C。
在预先设置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中,在功能模式为风避人模式、送风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若检测到用户的水平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③相对应,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根据用户的远近位置确定,即,若用户的远近位置处于位置A,则确定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与位置C相对应,若用户的远近位置处于位置C,则确定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与位置A相对应,若用户的远近位置处于位置B、位置AB、位置BC、位置AC或者位置ABC,则确定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冷房上限,从而尽量避免直接对用户所处的位置进行送风;若检测到用户的水平位置处于第二位置②,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广角,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从而尽量避免直接对用户所处的位置进行送风;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一位置①相对应,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根据用户的远近位置确定;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和第二位置②,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③相对应,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二位置②和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一位置①相对应,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和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居中,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第二位置②和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居中,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
在预先设置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中,在功能模式为风避人模式、送风模式为除湿模式的情况下,若检测到用户的水平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③相对应,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根据用户的远近位置确定,可以统一设定为除湿上限,从而尽量避免直接对用户所处的位置进行送风;若检测到用户的水平位置处于第二位置②,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广角,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从而尽量避免直接对用户所处的位置进行送风;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一位置①相对应,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根据用户的远近位置确定,可以统一设定为除湿上限;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和第二位置②,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③相对应,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二位置②和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一位置①相对应,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和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居中,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第二位置②和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居中,同时上下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冷房上限。
在预先设置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中,在功能模式为风避人模式、送风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若检测到用户的水平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③相对应;若检测到用户的水平位置处于第二位置②,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广角;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一位置①相对应;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和第二位置②,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③相对应;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二位置②和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一位置①相对应;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和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居中;若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①、第二位置②和第三位置③,则确定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为居中。在制热模式中,上下导风板的目标角度统一设定为制热下限,同时,还可以打开无风感导风板,以进一步达到风避人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空气调节设备可包括左侧导风板和右侧导风板,左侧导风板和右侧导风板可独立运行,上述“广角”,可以理解为,将左侧导风板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与第三位置③相对应,将右侧导风板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设置为与第一位置①相对应,从而使得左侧导风板和右侧导风板呈“八”字型并进行导风。上述“居中”,可以理解为,将左侧导风板和右侧导风板的设置为平行向前,从而使得空气调节设备向自身正前方区域进行送风。上述“冷房上限”,可以理解为,制冷模式下空气调节设备的上下导风板往上转动的极限位置。上述“除湿上限”,可以理解为,除湿模式下空气调节设备的上下导风板往上转动的极限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冷房上限与除湿上限对应的上下扫风的角度相同,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制冷模式下水蒸气在导风板上液化成水滴进而回流至空气调节设备内部,冷房上限对应的上下扫风的角度小于除湿上限对应的上下扫风的角度,例如,冷房上限可以设置为水平面向上20°,除湿上限可以设置为水平面向上25°。上述“制热下限”,可以理解为,制热模式下空气调节设备的上下导风板往下转动的极限位置,例如,水平面向下90°。
进一步地,在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确定补偿参数θ后,可以对上述预先设置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修正后的出风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风避人模式-修正后的出风参数
表2风避人模式-远近
请结合图10,图10为空气调节装置(空调)移位后相关技术的出风控制与本方法的出风控制的一个场景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风避人模式下,当用户位于第一位置①时,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③相对应,当空气调节设备向右移位之后,在用户仍然处于第一位置①的情况下,相关技术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角度仍然保持原角度不变,存在吹到用户的情况,而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角度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空间位置信息进行修正,能够避免吹到用户,实现风避人功能。
请结合图11,图11为空气调节装置(空调)移位后相关技术的出风控制与本方法的出风控制的另一个场景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风避人模式下,当用户位于第一位置①时,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③相对应,当空气调节设备向左移位之后,在用户仍然处于第一位置①的情况下,相关技术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角度仍然保持原角度不变,存在持续大面积地对墙壁进行送风、浪费冷量的情况,而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角度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空间位置信息进行修正,能够有效减少朝向墙壁送风的情况,同时能够保证风避人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本方法的出风参数的修正控制的原理可以理解为:当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时,将出风参数中左右导风的角度全部向右偏置位置特征角度;当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时,将出风参数中左右导风的角度全部向左偏置位置特征角度。因此,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板朝向左侧时定义的角度值小于左右导风板朝向右侧时定义的角度值时,例如,在预先设定左右导风板水平朝前时的角度为0度、左右导风板朝左转动的角度为负值、左右导风板朝右转动的角度为正值时,或者,在预先设定左右导风板朝左转动的极限角度为0度、左右导风板从左往右转动角度逐渐增大时,可以采用上述步骤S131、步骤S132和步骤S133确定补偿参数。而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板朝向左侧时定义的角度值大于左右导风板朝向右侧时定义的角度值时,例如,在预先设定左右导风板水平朝前时的角度为0度、左右导风板朝左转动的角度为正值、左右导风板朝右转动的角度为负值时,或者,在预先设定左右导风板朝右转动的极限角度为0度、左右导风板从右往左转动角度逐渐增大时,若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可以将位置特征角度的负值确定为补偿参数;若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可以将0°确定为补偿参数;若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时,可以将位置特征角度直接确定为补偿参数。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修正后的左右导风的角度超过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板的转动极限时,按照左右导风板的转动极限对应的角度进行出风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提到的具体数值只为了作为例子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其它例子或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可根据本发明来选择其它数值,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程序,该出风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自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送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在一个例子中,在出风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1、步骤S13和步骤S15。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该空气调节设备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空气调节设备100包括存储器102、处理器104及存储在存储器102上并可在处理器104上运行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出风控制程序106,处理器104执行基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出风控制程序106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出风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设备100,能够自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调整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出风参数,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100运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送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在相关技术中,对于普通的空气调节设备,其无法自我检知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其对应的遥控器也不存在相关功能设定,当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靠近左侧墙壁的位置或者靠近右侧墙壁的位置时,空气调节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出风控制策略进行左右扫风,可能存在长时间对着左侧墙壁或者对着右侧墙壁进行送风的情况,容易造成冷量的浪费,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整体节能性,而解决措施是需要用户手动调整并固定左右导风板的出风角度,但是,这样不仅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而且在空气调节设备朝某一固定的角度持续进行送风时,一方面无法满足用户均匀送风的需求,另一方面容易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于高端的空气调节设备,其无法自我检知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需要通过安装人员在其对应的遥控器上设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但是,相关的设定比较粗放,只能够设定空气调节设备的粗略安装位置,出风控制的精度仍然较差,并且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发生改变时,需要重新设定安装位置,否则同样存在普通的空气调节设备具备的缺陷。
也即是说,在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无法自动检测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并自动根据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从而相关技术中的空气调节设备存在智能化程度低、出风控制精度低、操作复杂、影响用户体验等问题。
而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设备中,空气调节设备能够自动确定自身在室内的安装位置,以及与该安装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特征角度,并根据自动确定的安装位置和自动确定的位置特征角度确定补偿参数,以及根据补偿参数修正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从而在进行出风控制时,可以自动根据修正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无需用户进行复杂的操作,即可实现较精准地出风控制,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
具体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挂壁式空调器。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自身可包括雷达或者其他位置检知传感器,通过分析获取到的雷达数据或者其他位置检知传感器数据可以自动确定出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室内用户的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也可由其他家用电器自动生成,空气调节设备能够与其他家用电器进行通信,并获得自身的空间位置信息。其他家用电器包括但不限于电视机、饮水机、扫地机器人或其他空气调节设备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空间位置信息也可由用户主动输入,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控制需求,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预先标定并存储不同位置特征角度、不同安装位置与补偿参数的对应关系,这样在确定安装位置和位置特征角度之后,可以结合该对应关系快速、直接地确定对应的补偿参数。也可以不预先标定该对应关系,在确定安装位置和位置特征角度之后,实时计算对应的补偿参数,如此,能够节省存储空间。
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左右导风的角度、上下导风的角度、出风时长等。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可以是未考虑不同空间位置信息而预先设置的参数,其可以存储在空气调节设备上,也可以存储在云端,当出风参数存储在云端时,空气调节设备可与云端进行通信,以获得出风参数。
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可与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模式和用户的位置相关。工作模式可包括功能模式和送风模式,功能模式可包括风避人模式和普通模式,送风模式可包括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等。每一种工作模式、用户的位置对应的出风参数可部分相同,也可完全不同。
在一个例子中,在出风控制程序106被处理器104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1、步骤S13和步骤S15。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出风控制装置,该出风控制装置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出风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装置2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202、第二确定模块204和控制模块206。第一确定模块202用于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其中,空间位置信息包括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对应的位置特征角度。第二确定模块204用于根据位置特征角度和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控制模块206用于根据补偿参数对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装置200,能够自动检测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并根据检测到的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调整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以及根据调整后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精准的送风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202包括第一确定单元、计算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1。计算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3。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
如此,能够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室内时的位置特征角度以及安装位置。可以理解,由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对水平方向扫风也即左右扫风的影响较大,而对竖直方向扫风也即上下扫风的影响较小,因此,不是根据与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处于同一竖直面的两个墙角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位置特征角度,而是根据与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墙角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位置特征角度,这样根据位置特征角度确定的补偿参数能够更好地修正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目标墙角与第一目标墙角、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位于同一墙面,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三目标墙角分别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两侧,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七确定子单元、第八确定子单元和第九确定子单元。第七确定子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7。第八确定子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8。第九确定子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9。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墙角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右侧,第三目标墙角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左侧,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七确定单元、第八确定单元和第九确定单元。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34。第八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35。第九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36。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墙角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左侧,第三目标墙角位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右侧,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十确定单元、第十一确定单元和第十二确定单元。第十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37。第十一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38。第十二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39。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第二确定子单元和第三确定子单元。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1。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2。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3。
如此,能够根据位置特征角度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是位于左侧位置、位于中间位置还是位于右侧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还包括第四确定子单元、第五确定子单元和第六确定子单元。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4。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5。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156。
如此,能够根据位置特征角度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左侧位置、中间位置还是右侧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204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第四确定单元和第五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31。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32。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33。
如此,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选择较合适的补偿参数,有利于针对不同的安装位置进行修正控制。可以理解,通常情况下,基于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的情形,预先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因此,在自动确定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为位于中间位置时,可以不对预先设置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即确定补偿参数为0°,从而直接采用预先设置的出风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06包括第六确定单元和控制单元。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51。控制单元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53。
如此,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准确的送风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1531。
在一个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模式和用户的位置确定。
如此,能够预先标定不同工作模式和用户的不同位置对应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风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第四确定模块和第五确定模块。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21。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23。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实现上述步骤S25。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对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的解释说明,也适应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空气调节设备100和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装置200,为避免冗余,在此不作详细展开。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可以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本实施例中所指示的技术特征数量。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等术语的特征,可以明确或者隐含地表示该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词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或者两个及以上,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对应的位置特征角度;
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
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包括:
确定室内的第一目标墙角和第二目标墙角,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墙角、所述第二目标墙角和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第二目标墙角均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一侧,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位于同一墙面;
将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一夹角线,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墙角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之间的连线作为第二夹角线,以及将所述第一夹角线与所述第二夹角线之间的夹角作为所述位置特征角度;
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确定所述安装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目标墙角与所述第一目标墙角、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所处位置位于所述同一墙面,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分别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两侧,其中,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确定所述安装位置,包括:
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小于等于90°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包括:
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将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作为所述补偿参数;
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将0°作为所述补偿参数;
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和所述第三目标墙角之间的距离时,将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的负值作为所述补偿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第二目标墙角均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右侧,其中,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确定所述安装位置,包括:
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
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角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角度;
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小于等于90°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墙角和所述第二目标墙角均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侧,其中,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确定所述安装位置,包括:
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
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小于等于第二角度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角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角度;
在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小于等于90°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包括:
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左侧位置时,将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作为所述补偿参数;
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中间位置时,将0°作为所述补偿参数;
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安装在右侧位置时,将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对应的角度参数的负值作为所述补偿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包括:
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
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目标角度进行修正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目标角度进行修正控制,包括:
计算所述补偿参数与所述目标角度的和值,将所述和值作为修正后的目标角度,并根据所述修正后的目标角度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模式和用户的位置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处于风避人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用户处于第一位置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第三位置相对应;
在用户处于第二位置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
在用户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左右导风的目标角度与所述第一位置相对应。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程序,该出风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
13.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方法。
14.一种基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内的空间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空间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对应的位置特征角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特征角度和所述安装位置确定补偿参数;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参数对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参数进行修正控制。
CN202210074212.9A 2022-01-21 2022-01-21 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Pending CN116518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4212.9A CN116518520A (zh) 2022-01-21 2022-01-21 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PCT/CN2022/101551 WO2023137978A1 (zh) 2022-01-21 2022-06-27 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4212.9A CN116518520A (zh) 2022-01-21 2022-01-21 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520A true CN116518520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4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4212.9A Pending CN116518520A (zh) 2022-01-21 2022-01-21 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8520A (zh)
WO (1) WO202313797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2559C (zh) * 2005-08-12 2008-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个性化送风角度计算方法
CN104456825B (zh) * 2013-09-18 2017-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区域送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594959B (zh) * 2016-10-20 2018-1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9489187B (zh) * 2018-09-25 2020-08-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7978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6843B (zh)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41017B (zh) 空调***及空调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方法
CN104676844B (zh)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01345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49270A (zh) 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8885021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4949263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5157167A (zh)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64473B (zh) 一种防止空调机组出风带水的方法及空调机组
KR20120018519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87898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54121A (zh) 湿度检测方法和装置、加湿控制方法和装置、空调***
CN109855185A (zh) 空调器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CN108709297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WO2020261794A1 (ja) 外気処理装置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JP2003185227A (ja) 天井型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6518520A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基于其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WO2020087701A1 (zh) 空调***的除湿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机
CN108954722A (zh) 一种具有景深识别功能的空调及应用于该空调的送风方法
JP2021148410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7335075U (zh) 一种电动变风量风口专用控制板
CN109186043A (zh) 壁挂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185559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2923526B (zh) 温度调节方法、风扇、***和存储介质
CN1126487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区域的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