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0876A - 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0876A
CN116500876A CN202310071562.4A CN202310071562A CN116500876A CN 116500876 A CN116500876 A CN 116500876A CN 202310071562 A CN202310071562 A CN 202310071562A CN 116500876 A CN116500876 A CN 116500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roller
magnetic pole
roller
magnetic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15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有泉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30024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10970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500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08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agnetic Brush Develop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室、分隔壁、第一和第二进给螺杆、显影辊、供应辊、包括第一磁极的第一磁体、包括第二至第四磁极的第二磁体和引导部分。相对于供应辊旋转方向,在第三磁极的下游且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是其最大值的2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连接引导部分的最下端和供应辊中心的线与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二位置,连接第一进给螺杆的最上端和供应辊中心的线与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三位置,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下游并且位于第三位置的上游。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供应辊和显影辊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影装置中,传统上,已知一种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双组分显影剂包含含非磁性颗粒的调色剂和含磁性颗粒的载体(下文中,双组分显影剂简称为显影剂)。作为这种显影装置,已经提出了一种使用所谓的混合显影类型的构造,该混合显影类型包括作为可旋转显影构件的显影辊和作为可旋转供应构件的供应辊,显影辊与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相对设置,供应辊与显影辊相对设置(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09-198582)。
在使用这种混合类型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承载在供应辊上,供应辊中设有磁体,从通过供应辊的旋转传送的显影剂在显影辊上形成调色剂层,然后利用从显影辊供应的调色剂将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在JP-A 2009-198582中公开的显影装置中,供应辊设置在进给构件上方,进给构件用于在显影装置中进给显影剂。设置在供应辊内部的磁体包括位于与显影辊相对的位置的主磁极。此外,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磁体包括设置在主磁极下游侧的剥离磁极,剥离磁极用于从供应辊剥离显影剂,并且磁体包括设置在剥离磁极下游侧并邻近剥离磁极的汲取磁极,汲取磁极用于将显影剂从显影容器汲取到供应辊上。此外,在剥离磁极和汲取磁极之间,设置无磁力区域。
此处,在JP-A 2009-198582中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显影容器在供应辊的周边包括从与剥离磁极相对的位置延伸至供应辊下方的壁构件。为此,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从供应辊剥离的显影剂滞留在供应辊和壁构件之间,并且该显影剂被汲取磁极再次汲取到供应辊上。也就是说,随着供应辊的旋转,存在发生所谓的显影剂移动的倾向,使得承载在供应辊上并且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的显影剂从供应辊被剥离,然后再次被汲取到供应辊上。当随着供应辊的旋转发生这种显影剂移动时,从调色剂比率低的显影剂供应调色剂,使得输出图像的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供应辊和显影辊,并能够抑制显影剂随着供应辊的旋转而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包括:第一室,其构造为容纳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第二室,在其自身和第一室之间形成显影剂的循环通道;分隔壁,其被构造成分隔第一室和第二室;第一进给螺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室中,并且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进给显影剂;第二进给螺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室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给显影剂;显影辊,其被构造成将调色剂承载和传送到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图像被显影;供应辊,其与显影辊相对设置,并且被构造成承载和传送从第一室供应的显影剂,并且仅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在供应辊和显影辊彼此相对的位置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与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磁体,其不可旋转且固定地设置在显影辊内部,并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体,其不可旋转且固定地设置在供应辊内,并且包括:第二磁极,其设置成在供应辊与显影辊相对的位置与第一磁极相对,并且极性不同于第一磁极;第三磁极,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磁极的下游;以及第四磁极,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磁极的上游和第三磁极的下游并与第三磁极相邻,并且极性与第三磁极相同;以及引导部分,其被构造为通过由第三磁极和第四磁极形成的排斥磁场将从供应辊剥离的显影剂引导到第一室,引导部分的最下端靠近分隔壁的最上端,其中引导部分在重力方向上与供应辊重叠,并且其中当: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位于第三磁极在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下游且位于第四磁极在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上游的一位置是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处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是其最高值的20%,在垂直于所述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连接所述引导部分的最下端和所述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与所述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二位置,并且在垂直于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连接第一进给螺杆的最上端和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与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三位置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下游和第三位置的上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包括:第一室,其构造为容纳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第二室,在其自身和第一室之间形成显影剂的循环通道;分隔壁,其被构造成分隔第一室和第二室;第一进给螺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室中,并且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进给显影剂;第二进给螺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室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给显影剂;显影辊,其被构造成将调色剂承载和传送到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图像被显影;供应辊,其与显影辊相对设置,并且被构造成承载和传送从第一室供应的显影剂,并且仅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在供应辊和显影辊彼此相对的位置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与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磁体,其不可旋转且固定地设置在显影辊内部,并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体,其不可旋转且固定地设置在供应辊内,并且包括:第二磁极,其设置成在供应辊与显影辊相对的位置与第一磁极相对,并且极性不同于第一磁极;第三磁极,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磁极的下游;以及第四磁极,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磁极的上游和第三磁极的下游并与第三磁极相邻,并且极性与第三磁极相同;以及引导部分,其被构造为通过由第三磁极和第四磁极形成的排斥磁场将从供应辊剥离的显影剂引导到第一室,引导部分的最下端靠近分隔壁的最上端,其中引导部分在重力方向上与供应辊重叠,并且其中当: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位于第三磁极在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下游并且位于第四磁极在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上游的一位置是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处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为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的最高值与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的绝对值为5mT以下的区域中的磁通量密度的平均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的20%,在垂直于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连接所述引导部分的最下端和所述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与所述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二位置,并且在垂直于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连接第一进给螺杆的最上端和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与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三位置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下游和第三位置的上游。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控制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对比例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显示当根据第一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每个的供应辊内的磁辊的磁极在平面上展开时,由每个磁极产生的磁力强度(磁特性)的图表。
图6的部分(a)是与实施例1中的汲取磁极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汲取开始磁力位置)相关的表格,图6的部分(b)是与对比例中的汲取磁极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相关的表格。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显示当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供应辊内的磁辊的磁极在平面上展开时,每个磁极产生的磁力强度(磁特性)的图表。
图9是与实施例2中的汲取磁极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汲取开始磁力位置)相关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使用图1至图6描述第一实施例。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将显影装置应用于串联型全色打印机作为成像设备的例子的情况。
[成像设备]
首先,将使用图1描述成像设备100的示意性结构。
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100是电子照相型全色打印机,其在设备主组件中包括四种颜色(分别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成像部分PY、PM、PC和PK。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中间转印串联型,其中成像部分PY、PM、PC和PK沿着稍后描述的中间转印带6的旋转方向设置。成像设备100根据来自主机装置的图像信号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图像),该主机装置例如是可通信地连接到设备主组件的个人计算机或连接到设备主组件的未示出的原稿读取装置。作为记录材料S,可以列出例如纸张、塑料膜或布之类的片材材料。
将描述调色剂图像形成过程。首先,将描述成像部分PY、PM、PC和PK。成像部分PY、PM、PC和PK的构成基本相同,只是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分别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因此,在下文中,将作为示例描述用于黄色的成像部分PY,并且将省略其他成像部分PM、PC和PK的描述。
成像部分PY主要由感光鼓1、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4、清洁装置8等构成。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6设置在成像部分PY、PM、PC和PK的上方,曝光装置3设置在成像部分PY、PM、PC和PK的下方。作为图像承载构件和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包括形成在铝筒的外周表面上而具有负电荷极性或正电荷极性的感光层,并且以预定的处理速度(圆周速度)旋转。
充电装置2根据感光鼓1的充电特性,将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至例如均匀的负或正暗部电势。在该实施例中,充电装置2是可旋转的充电辊,与感光鼓1的表面接触。充电后,在感光鼓1的表面,由曝光装置(激光扫描仪)3基于图像信息形成静电潜像。感光鼓1承载所形成的静电图像并且循环移动,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4用调色剂显影。稍后将描述显影装置4的结构的细节。由成像消耗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与载体一起从未示出的调色剂盒供应。
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图像由隔着中间转印带6与感光鼓1相对设置的初次转印辊61供应预定压力和初次转印偏压,并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上。初次转印后的感光鼓1的表面由未示出的预曝光部分放电。清洁装置8去除初次转印后留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残留物质,例如转印残余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6由拉伸辊62和内部二次转印辊63拉伸。中间转印带6被也是驱动辊的内部二次转印辊63驱动而沿图1中的箭头R1方向移动。由上述成像部分PY、PM、PC和PK执行的用于各种颜色的成像过程均在相关颜色调色剂图像相对于中间转印带6的移动方向叠加在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上的上游颜色调色剂图像上的定时处执行。结果,最终,全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上,并且朝着二次转印部分T2传送。二次转印部分T2是由外部二次转印辊64和由内部二次转印辊63拉伸的中间转印带6的一部分形成的转印夹持部。顺便提及,通过未示出的带清洁装置从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去除经过二次转印部分T2之后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相对于发送至二次转印部分T2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过程,在相似的定时,执行将记录材料S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的传送(进给)过程。在该传送过程中,记录材料S从未示出的片材盒等被进给,并且与成像定时同步地被发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在二次转印部分T2中,二次转印电压被施加到内部二次转印辊63。
通过上述成像过程和传送过程,在二次转印部分T2中,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6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此后,记录材料S被传送到定影装置7,并被定影装置7加热和加压,以使调色剂图像熔化并定影在记录材料S上。因此,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其上的记录材料S被排出辊排出到排出托盘上。
[控制器]
成像设备100包括控制器20,控制器20用于执行各种控制,例如上述成像操作等。成像设备100的各个部分的操作由设置在成像设备100中的控制器20控制。一系列成像操作由在设备主组件上部处的操作部分控制,或者由控制器20经由网络根据相应的成像信号来控制。
如图2所示,控制器20包括作为计算控制装置的CPU(中央处理单元)21、ROM(只读存储器)2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3等。CPU21控制成像设备100的各个部分,同时读取存储在ROM 22中的对应于控制过程的程序。在RAM 23中,存储操作数据和输入数据,并且CPU 21通过参考存储在RAM 23中的数据基于上述程序等执行控制。
控制器20通过由图像处理部分24处理图像信息来产生各个部分的驱动信号,并通过成像控制器25来控制各个部分(例如用于驱动曝光装置3和显影装置4的驱动部分9)的操作,从而通过供应控制器26对显影装置4进行调色剂供应控制。驱动部分9包括用于驱动显影辊50、供应辊51、第一进给螺杆44和第二进给螺杆45的驱动马达,这些将在后面描述。
控制器连接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8、光学传感器80、温度和湿度传感器81、偏压电源82等。稍后将描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8。光学传感器80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相对,并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上的作为控制调色剂图像的块图像的浓度。根据由光学传感器80检测到的块图像的浓度,执行调色剂到显影装置4的供应控制等。偏压电源82是用于向显影辊50和供应辊51施加电压的电源,如后所述。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81作为检测装置的示例,例如设置在调色剂传送(进给)方向下游侧的搅拌室43的壁部的一部分处,以检测显影装置4中的温度和湿度信息。控制器20基于关于显影装置4中的温度和湿度的信息计算显影装置4中的绝对含水量,该信息是温度和湿度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也就是说,温度和湿度传感器81检测显影容器40内的绝对含水量的信息。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20计算关于体积绝对湿度的信息作为关于绝对含水量的信息。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控制器20计算关于体积绝对湿度的信息作为关于绝对含水量的信息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控制器20可以计算关于重量绝对湿度的信息作为关于绝对含水量的信息。
[双组分显影剂]
接下来,将描述该实施例中使用的显影剂。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显影剂,使用包含非磁性调色剂颗粒(调色剂)和磁性载体颗粒(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并且该双组分显影剂具有载体上调色剂的8.0重量%的混合涂覆比。调色剂是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其它所需添加剂的着色树脂颗粒,并且在其表面上,从外部添加诸如胶体二氧化硅细粉的外部添加剂。取决于感光鼓1的充电特性,调色剂是例如带负电或带正电的聚酯树脂材料,并且体积平均粒度约为7.0微米。载体包括例如铁、镍、钴等磁性金属颗粒,其表面被氧化,体积平均粒度为约40微米以上且约50微米以下。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显影剂,使用包括载体的显影剂,所述载体具有45微米的重量平均粒度,所述载体包含Mn-Mg作为主要成分,并且所述载体具有60emu/g的饱和磁化强度(通过MSV法获得的值)。作为调色剂,使用在由库尔特计数器测量的体积分布中具有7微米的中间直径的调色剂颗粒。此外,调色剂浓度为12%的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物用作显影剂。
[显影装置]
接下来,将使用图3具体描述显影装置4。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4是所谓的接触显影类型的显影装置,其中通过形成在供应辊51上的双组分显影剂的磁刷在显影辊50上形成仅由调色剂构成的薄层,然后通过由施加到显影辊50上的DC和AC叠加获得的显影偏压使调色剂飞到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上来进行显影。
如图3所示,显影装置4包括显影容器40、作为可旋转显影构件的显影辊50和作为可旋转供应构件的供应辊51。在显影容器40中,容纳有包含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显影容器40包括作为第一室的显影室42、作为第二室的搅拌室43和作为分隔壁的分隔壁41。搅拌室43与显影室42相邻设置,从而当沿水平方向观察时,与显影室42至少部分重叠。分隔壁41分隔显影室42和搅拌室43。分隔壁41在相对于纵向方向(显影辊50和供应辊51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相反端侧中的每一侧上设置有作为连通部分的开口41a,用于建立显影室42和搅拌室43之间的连通。显影容器40形成循环通道,显影剂沿着该循环通道经由设置在分隔壁41中的开口41a在显影室42和搅拌室43之间循环。
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41设置在显影容器40的大致中央部分。由此,显影容器40被分隔壁41分隔,使得显影室42和搅拌室43在水平方向上彼此相邻。在显影室42和搅拌室43中,可旋转的第一进给螺杆44和第二进给螺杆45被设置用于搅拌和循环显影剂。
作为第一进给构件的第一进给螺杆44沿供应辊51的旋转轴线方向(纵向方向)与供应辊51基本平行相对地设置在显影室42(第一室中)的底部。第一进给螺杆44包括旋转轴44a和螺旋地设置在旋转轴44a周边的叶片44b。作为第二进给构件的第二进给螺杆45在搅拌室43(第二室中)的底部与第一进给螺杆44基本平行相对地设置。第二进给螺杆45包括旋转轴45a和螺旋地设置在旋转轴45a周边的叶片45b。
第一进给螺杆44和第二进给螺杆45分别沿箭头R4方向和箭头R3方向旋转,从而分别在显影室42和搅拌室43中进给显影剂。通过第一进给螺杆44和第二进给螺杆45的旋转进给的显影剂通过分隔壁41的每个相反端部处的开口41a在显影室42和搅拌室43之间循环。调色剂被第一进给螺杆44和第二进给螺杆45搅拌,由此调色剂通过与载体的摩擦而摩擦带电到负极性或正极性。
在搅拌室43中,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8(图2)面向第二进给螺杆45设置。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8,例如,使用用于检测显影容器40中显影剂磁导率的磁导率传感器。基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58的检测结果,控制器20使调色剂盒通过调色剂供应口(未示出)向搅拌室43供应调色剂。
如图3所示,显影辊50和供应辊51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显影室42和搅拌室43的上方。从供应辊51的旋转轴线方向看,显影辊50在供应辊51斜上方设置在供应辊51和感光鼓1之间。供应辊51和显影辊50在相对部分P1中彼此相对设置,它们的旋转轴线基本上彼此平行。显影辊50在显影容器40的开口侧与感光鼓1相对。显影辊50和供应辊51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成可绕其旋转轴线旋转。显影辊50和供应辊51中的每一个都由驱动部分9(图2)沿逆时针方向(箭头R6方向或箭头R5方向)旋转驱动。也就是说,显影辊50和供应辊51在相对部分P1中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并且其旋转速度通过驱动部分9可变。
供应辊51是可沿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非磁性圆筒形辊(直径为例如20mm以上且25mm以下(本实施例中为20mm)),并可旋转地设置在非旋转圆筒形磁辊51a的周边,该磁辊51a设置在内周侧,是磁场产生装置和第二磁体。也就是说,磁辊51a不可旋转地固定并设置在供应辊51的内部。磁辊51a包括5个部件,在其与供应辊51相对的表面上,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以指定的顺序包括汲取磁极S2、管控磁极N2、保持磁极S1、主磁极N1和剥离磁极S3。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具有5个磁极的磁辊,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除了5个磁极之外的磁极的磁辊,例如具有7个磁极的磁辊。
主磁极N1设置在供应辊51与显影辊50相对的位置,并且与显影辊50中的磁辊51a的接收磁极S4(稍后描述)的极性不同。保持磁极S1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主磁极N1的上游并与主磁极N1相邻,并且在极性上不同于主磁极N1。管控磁极N2设置在保持磁极S1的上游并与保持磁极S1相邻的位置,在该位置稍后描述的管控刮刀52与供应辊51相对,并且管控磁极N2在极性上与主磁极N1相同。汲取磁极S2设置在管控磁极N2上游并邻近管控磁极N2,极性不同于管控磁极N2,并且是用于将显影剂从显影容器40汲取到供应辊51的磁极。具体地,汲取磁极S2在显影室42的上部与第一进给螺杆44相对设置。剥离磁极S3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汲取磁极S2的上游并与汲取磁极S2相邻,并且在极性上与汲取磁极S2相同。汲取磁极S2、管控磁极N2、保持磁极S1、主磁极N1和剥离磁极S3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以指定的顺序彼此相邻设置。
供应辊51承载含有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并旋转地将显影剂传送至与显影辊50相对的相对部分P1。也就是说,供应辊51与显影辊50相对设置,并将显影容器40内的显影剂供应给显影辊50。供应辊51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例如20mm的圆筒形形状,并且由诸如铝或非磁性不锈钢的非磁性材料构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铝形成。此外,供应辊51经受喷砂处理,使得其外周表面具有例如Rz=3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作为管控构件的管控刮刀52设置在供应辊51与显影辊50相对的位置的上游,并管控在供应辊51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也就是说,管控刮刀52是板状构件,并且设置在显影容器40中,使得其自由端与磁辊51a的管控磁极N2设置处的供应辊51的外周表面相对。在管控刮刀52的自由端和供应辊51之间提供了预定的间隙。此外,承载在供应辊51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磁链被管控刮刀52切割,从而管控显影剂的层厚。具体地,管控刮刀52包括沿着供应辊51的纵向方向设置的金属板(例如,不锈钢板),并且显影剂在管控刮刀52的自由端部和供应辊51之间通过,使得在显影剂的量被管控为一定量的状态下传送显影剂。管控刮刀52由例如SUS430的磁性构件形成为具有L形,厚度为例如大约1.5mm,并且设置成在图3的情况下与相对于管控磁极N2沿逆时针方向偏移3°至5°的位置相对,并且固定在显影容器40中而沿供应辊51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
顺便提及,管控刮刀52可为磁性(材料)构件或非磁性构件(材料)。在磁性材料的情况下具有这样的优点,即管控刮刀52的自由端和供应辊51之间的间隔可以很大,因此不容易堵塞异物。另一方面,在磁性材料的情况下,存在显影剂被管控刮刀52的自由端部和供应辊51之间的磁场约束的倾向,因此易于发生由于摩擦引起的显影剂劣化。顺便提及,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管控刮刀52是施加于非磁性构件的一部分的磁性构件。通过这样做,磁性构件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但是可以抑制显影剂劣化。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管控刮刀52,使用仅由磁性构件构成的管控刮刀。为此,存在显影剂劣化的倾向,但是通过组合使用本实施例中稍后描述的磁辊51a,可以抑制显影剂劣化。
容纳在显影室42中的显影剂被与供应辊51相对的汲取磁极S2吸引到供应辊51的表面,并朝向管控刮刀52传送。显影剂通过与管控刮刀52相对的管控磁极N2直立,并且其层厚度由管控刮刀52管控。显影剂层经过保持磁极S1,并且被承载和传送到与感光鼓1相对的相对部分P1,然后在由与显影区域相对的主磁极N1形成磁链的状态下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50的表面。向供应辊51施加呈DC电压和AC电压叠加形式的供应偏压。
显影辊50与感光鼓1相对设置,并通过显影辊50的旋转而将显影剂传送至显影位置,在该位置感光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也就是说,显影辊50是可沿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非磁性辊,并且设置成可绕作为第一磁体的磁辊50a旋转,该磁辊50a包括设置在内周表面侧的单个接收磁极S4,并且不旋转。显影辊50能够通过在承载调色剂的同时旋转而在显影区域中显影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该显影区域是与感光鼓1相对的区域。供应辊51和显影辊50在相对部分P1中以预定间隙彼此相对。显影辊50的磁辊50a的接收磁极S4的极性不同于与接收磁极S4相对的主磁极N1的极性。
向显影辊50施加呈DC电压和AC电压叠加形式的显影偏压。显影偏压和供应偏压分别通过偏压控制电路从作为电压施加部分示例的偏压电源82(图2)施加到显影辊50和供应辊51。
即,偏压电源82在显影辊50和供应辊51之间施加包括DC分量和AC分量的电压。
未用于显影的留在显影辊50上的调色剂再次传送至显影辊50和供应辊51之间的相对部分P1,并与供应辊51上的磁链摩擦,从而由供应辊51收集。在由设置在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剥离磁极S3和汲取磁极S2的排斥所形成的剥离区域中,磁链从供应辊51剥离。剥离的显影剂落在显影室42中,并且与在显影室40内循环的显影剂一起被搅拌和进给,并且被再次吸引到汲取磁极S2,然后被供应辊51传送。
[供应辊的磁辊和显影容器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4的显影容器40和供应辊51的磁辊51a之间的关系。顺便提及,在以下描述中,简单提及的“上游”和“下游”分别指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如图3所示,显影容器40包括壁构件90,壁构件90在供应辊51的周边从与剥离磁极S3相对的位置延伸至供应辊51下方。壁构件90延伸到与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剥离磁极S3的下游部分和汲取磁极S2的上游部分之间的低磁力区域(在供应辊51表面处的磁通量密度Br的法线方向分量的磁通量密度Br绝对值为5mT或更小的区域)相对的位置。具体地,壁构件90延伸到供应辊51和搅拌室43中第二进给螺杆45之间,并且其自由端靠近分隔壁41的上端。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分隔壁41相对于重力方向(Z方向)与供应辊51重叠,并且壁构件90相对于重力方向(Z方向)与供应辊51重叠。
此外,在壁构件90中,从构成显影容器40外壁的部分向分隔壁41的上端延伸的部分称为延伸部分90a。在延伸部分90a中,在第二进给螺杆45和供应辊51之间与供应辊51相对的平坦表面部分90b形成为到达壁构件90相对于供应辊51的至少最下游位置。也就是说,延伸部分90a包括作为平坦表面的表面,该表面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在从位于与构成显影容器40的外壁的部分连接的连接部分的下游侧的位置到延伸部分90a的自由端的区域中与供应辊51相对。然而,在该实施例中,该表面可以形成为从供应辊51侧看时凹入的曲面,或者从第二进给螺杆45侧看时凹入的曲面。
如上所述,当供应辊51从剥离磁极S3逆时针旋转时,在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剥离磁极S 3下游侧的低磁力区域中,磁刷(即显影剂)从供应辊51上剥离。当显影剂从供应辊51剥离时,通过供应辊的旋转力和重力,剥离的显影剂在供应辊51和显影容器40的位于与供应辊51相对的位置的壁构件90之间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从供应辊51落下。
因此,从供应辊51剥离的显影剂落在壁构件90的平坦表面部分90b上,此后通过壁构件90的平坦表面部分90b被导入显影室42,从而显影剂由第一进给螺杆44收集,并与显影室42中的显影剂一起搅拌。然而,从供应辊51剥离的显影剂比显影剂被第一进给螺杆44收集更早地落到位于第二进给螺杆45上方的壁构件90的延伸部分90a上,并且储存在供应辊51和延伸部分90a之间的区域中。
此处,如在图4所示的对比例的显影装置4A中,当汲取磁极S2的磁力延伸至与壁构件90的延伸部分90a相对的位置时,延伸部分90a上的显影剂再次被吸引至供应辊51。也就是说,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发生所谓的显影剂移动,使得承载在供应辊51上并且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50的显影剂从供应辊51上剥离,并且此后再次被汲取到供应辊51上。图4所示的对比例的构造与图3的构造相同,只是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的汲取磁极S2的部件的宽度比图3的构造更朝向上游侧延伸。
当汲取磁极S2的磁力影响的区域的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端的位置作为汲取磁力开始位置(汲取开始磁力位置)时,为了防止延伸部分90a上的显影剂被汲取磁极S2再次吸引到供应辊51,汲取磁力开始位置可以优选位于连接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线的下游。最下游位置91也是延伸部分90a的最下游位置。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最下游位置91是位于第二进给螺杆45上方的壁构件90的延伸部分90a与第一进给螺杆44和第二进给螺杆45之间的分隔壁41之间的交点。
在将连接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线视为虚线α的情况下,当通过汲取磁极S2将显影剂吸引到供应辊51的磁力存在于该虚线α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区域时,该磁力将壁构件90的延伸部分90a上的显影剂吸引到供应辊51。在图4的对比例的情况下,汲取磁极S2部件的上游端位于虚线α的更上游,使得汲取磁力开始位置位于虚线α的上游。因此,如上所述,在对比例的构造的情况下,存在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发生显影剂移动的倾向。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在连接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虚线α的下游侧,设置受汲取磁极S2的磁力影响的区域。也就是说,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汲取磁极S2设置成使得汲取磁力开始位置位于位置α1的下游,在位置α1处连接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线(虚线α)与供应辊51的表面相交。
另一方面,当汲取磁极S2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过度移动至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时,显影室42中的显影剂不能被汲取磁极S2的磁力汲取。为了通过汲取磁极S2稳定地汲取显影剂,期望汲取磁极S2的磁力对第一进给螺杆44上的显影剂表面的高度最高的区域具有足够的影响。
本发明人证实,在第一进给螺杆44旋转期间,当汲取磁极S2的磁力贡献于相对于高度方向的最高位置92时,显影剂汲取特性稳定。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汲取磁力开始位置位于第一进给螺杆44的叶片44b的相对于竖直方向的最高位置92的上游。也就是说,相对于连接第一进给螺杆44的最高位置92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虚线β与供应辊51的表面相交的位置β1,汲取磁力开始位置设置在位置β1的上游侧,使得供应辊51的显影剂汲取特性稳定。
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在连接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虚线α与连接第一进给螺杆44的最高位置92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虚线β之间的区域作为区域A。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实施例中,由汲取磁极S2产生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位于区域A中。具体地,如图3所示,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汲取磁极S2部件的上游端位于区域A内。由此,可以抑制在下游低磁力区域中由剥离磁极S3剥离的显影剂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而发生的显影剂移动,此外,可以稳定显影剂从显影室42的汲取特性。
图5是示出当图3所示显影装置4中的供应辊51中的磁辊51a的磁极在平面上展开时每个磁极产生的磁力强度(磁通量密度Br的大小)的曲线图。
顺便提及,磁通量密度Br准确地指磁通量密度B的垂直于供应辊51表面的法线方向分量。在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Br”简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力”。在磁通量密度被简单地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力”的情况下,磁通量密度或磁力是指“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Br”。使用磁场测量装置(“MS-9902”,由F.W.BELL制造)测量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的每个磁辊(相对于法线方向)的磁通量密度Br,其中作为磁场测量装置的构件的探针和供应辊5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约为100微米。
此外,在图5的曲线图中,横坐标代表当从供应辊51与显影辊50相对的最近位置(0°)开始的逆时针方向作为正方向时的角度(单位:度)。纵坐标表示磁通量密度Br的大小(单位:mT),其中该大小在N极侧显示正值,在S极侧显示负值。此外,N1、S3、S2、N2和S1表示供应辊51中磁辊51a的相关磁极的位置(最大值位置)。也就是说,N1、S3、S2、N2和S1中的每一个都是供应辊51中的磁辊51a的相关磁极的磁通量密度Br(供应辊51的表面处的磁通量密度B的法线方向分量)变为最高值(最大值)的位置。
此外,由α表示的线显示了连接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虚线α的位置,如参考图3所述。在图5中,虚线α的位置是从供应辊51与显影辊50相对的最近位置沿逆时针方向195°的位置。
此外,由β表示的线显示了连接第一进给螺杆44的最高位置92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虚线β的位置,如参考图3所述。在图5中,虚线β的位置是从供应辊51与显影辊50相对的最近位置沿逆时针方向240°的位置。在图5中,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的磁特性由实线表示,其中参考图3描述的该实施例的条件得到满足,参考图4描述的对比例的显影装置的磁特性由虚线表示。
接下来,将对汲取磁力开始位置设置在磁特性中的位置进行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将剥离磁极S3下游侧供应辊51的表面处的汲取磁极S2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是其最高值(最大值)的20%的位置作为汲取磁力开始位置。在使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磁通量密度Br的大小为比汲取磁极S2的磁通量密度Br的最高值(最大值)的15%低的比率的值的情况下,相对于磁通量密度Br的大小为40mT至50mT的汲取磁极S2,磁通量密度Br的大小变为大约5mT。由于这个原因,磁通量密度Br的大小与低磁力区域中的磁通量密度Br的大小相比没有变化,从而很难定义汲取磁极S2的磁力的贡献从哪个位置开始。为此,在该实施例中,汲取磁力开始位置被设定在剥离磁极S3的下游侧供应辊51的表面处的汲取磁极S2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变为其最高值(最大值)的20%的位置。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汲取磁力开始位置被设定在供应辊51的表面处的汲取磁极S2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变为其最高值(最大值)的20%的位置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取决于环境等,在一些情况下,从供应辊51的表面处的汲取磁极S2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变为其最高值(最大值)的15%的位置开始将显影剂汲取到供应辊51的表面上。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抑制供应辊51旋转时的显影剂移动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汲取磁力开始位置设定在供应辊51的表面处的汲取磁极S2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变为其最高值(最大值)的15%的位置处,然后设计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
在图5中,在汲取磁极S2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变为其最高值(最大值)的20%的位置处设定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情况下,实施例1中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由白色圆圈表示,对比例中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由黑色圆圈(点)表示。如上所述,连接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虚线α是示出对供应辊51的旋转的显影剂移动有影响的磁特性的线。从图5中可以明显看出,表示对比例中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黑色圆圈的位置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位于虚线α的上游侧。另一方面,表示实施例1中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白圈的位置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位于虚线α的下游侧。
图6的部分(a)显示了实施例1中各个磁极的极角[度]和各个磁极的磁通量密度Br的最高值(最大值)的大小,并显示了实施例1中用于汲取磁极S2的磁特性值[mT]和汲取角[度](汲取开始磁力位置)。此外,还示出了虚线α和β的角度[度]。图6的部分(b)示出了对比例中各个磁极的极角[度]和各个磁极的磁通量密度Br的最高值(最大值)的大小,并且示出了对比例中用于汲取磁极S2的磁特性值[mT]和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角度[度]。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该实施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供应辊51上的调色剂通过移动至显影辊50而被消耗后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发生显影剂移动,并且与对比例不同,能够抑制图像浓度随着成像的进行而降低的不便的发生。
<第二实施例>
将使用图7至图9描述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汲取磁力开始位置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其他构造和作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类似,因此,类似的构造从描述和图示中省略,或者通过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来简要描述,并且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汲取磁极S2设置成使得汲取磁力开始位置位于位置α1的下游,在位置α1处连接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线(虚线α)与供应辊51的表面相交。因此,储存在壁构件90和供应辊51之间的区域中的显影剂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发生的显影剂移动被抑制。
然而,对于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发生的显影剂移动,汲取磁极S2不仅吸引储存在壁构件90和供应辊51之间的显影剂,还吸引漂浮在壁构件90和供应辊51之间的显影剂。此外,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4B类似于第一实施例逆时针旋转,但是此时,在壁构件90和与供应辊51相对的显影容器40之间,产生由供应辊5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由于该气流的影响,在位于剥离磁极S3下游的低磁力区域中剥离的显影剂沿着供应辊51和显影容器40之间的空间流动,同时漂浮在供应辊51和显影容器40之间。然后,显影剂被携带直到该空间到达位于第一进给螺杆44上方的区域。
在该实施例的构造中,显影剂漂浮至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与分隔壁41的交点位置)。然后,当气流通过该位置时,显影剂被第一进给螺杆44吸入,因此抑制了漂浮的显影剂的影响。因此,当漂浮的显影剂在通过该位置之前被吸引到汲取磁极S2时,存在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而或多或少发生显影剂移动的倾向。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这种气流而存在漂浮显影剂的空间被认为是从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向供应辊51引出垂线的位置的区域,如下所述,其与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关系被限定。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分隔壁41相对于重力方向(Z方向)与供应辊51重叠,并且壁构件90相对于重力方向(Z方向)与供应辊51重叠。此外,壁构件90的延伸部分90a形成为使得在第二进给螺杆45和供应辊51之间与供应辊51相对的平坦表面部分90b至少到达壁构件90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的最下游位置91。也就是说,延伸部分90a包括作为平坦表面的、从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在与构成显影容器40的外壁的部分连接的连接部分的下游侧的位置到延伸部分90a自由端、与供应辊51相对的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壁构件90的平坦表面部分90b的垂线γ从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向供应辊51的表面引出。该垂线γ与供应辊51的表面相交的位置被视为位置γ1。此外,汲取磁极S2被布置成使得汲取磁力开始位置位于位置γ1的下游。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在壁构件90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的最下游位置91,当沿垂直方向朝向供应辊51引出直线时供应辊51上的位置γ1用作判别是否发生气流引起的显影剂移动的位置。此外,通过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将汲取磁极S2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设置在位置γ1的下游侧,抑制了在显影剂被第一进给螺杆44收集之前漂浮在供应辊51与显影容器40和壁构件90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显影剂再吸引到汲取磁极S2。
此外,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剥离磁极S3下游侧,供应辊51表面法线方向上的汲取磁极S2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变为20%(优选15%)的位置被视为汲取磁力开始位置。此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位置β1的上游侧,在位置β1处连接第一进给螺杆44的最高位置92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虚线β与供应辊51的表面相交。
此处,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垂线γ和虚线β之间的区域被视为区域B。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汲取磁极S2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位于区域B中。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汲取磁极S2部件的上游端位于区域B内。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由剥离磁极S3在下游低磁力区域中剥离的显影剂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发生的显影剂移动,此外,可以稳定显影剂从显影室42的汲取特性。
图8是示出当图7所示显影装置4中的供应辊51中的磁辊51a的磁极在平面上展开时每个磁极产生的磁力强度(磁通量密度Br的大小)的曲线图。图8的曲线图类似于图5的曲线图,其中实线表示实施例2的显影装置的磁特性(其中参照图7描述的该实施例的条件得到满足),虚线表示参照图4描述的对比例的显影装置的磁特性。此外,由符号γ表示的线是壁构件90的平坦表面部分90b的垂线γ,该垂线从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朝向供应辊51的表面引出,如上面参照图7所述。
在图8中,在汲取磁力开始位置设定于汲取磁极S2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达到其最高值(最大值)的20%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实施例1中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由白色圆圈表示,对比例中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由黑色圆圈(点)表示。如上所述,从最下游位置91朝向供应辊51引出的垂线γ是示出对供应辊51的旋转造成的显影剂移动有影响的磁特性的线。从图8中明显看出,表示对比例中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黑色圆圈的位置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位于垂线γ的上游侧。另一方面,表示实施例2中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白色圆圈的位置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位于垂线γ的下游侧。
图9显示了实施例2中各个磁极的极角[度]和各个磁极的磁通量密度Br的最高值(最大值)的大小,并显示了实施例2中的汲取磁极S2的磁特性值[mT]和汲取角[度](汲取开始磁力位置)。此外,还示出了垂线γ和虚线β的角度[度]。顺便提及,从图8和图9之间以及图5和图6的部分(a)之间的比较可以理解,实施例2中的供应辊51的磁辊51a使用与实施例1中的供应辊51的磁辊51a的构造相同的构造。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能够抑制在供应辊51上的调色剂通过移动至显影辊50而被消耗后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发生显影剂移动,并且与对比例不同,能够抑制发生图像浓度随着成像的进行而降低的不便。特别地,当如本实施例中那样限定汲取磁力开始位置时,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供应辊5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而漂浮的显影剂随着供应辊51的旋转而移动。为此,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比,当由成像设备形成许多图像时,可以更好地抑制浓度的降低。
<第三实施例>
将描述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获取方法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其他构造和作用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类似,因此,类似的构造从描述和图示中省略,或者通过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来简要描述,并且从图示中省略,并且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作为汲取磁极S2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磁特性,采用了使得汲取磁极S2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变为其最高值(最大值)的绝对值的20%(优选15%)的磁特性。然而,在以上述方式设定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情况下,在剥离磁极S3下游的低磁力区域中,在作为低磁力区域中的值的磁通量密度Br相对较大(例如,大约10mT)的情况下,或者在磁通量密度Br处于相反极性侧的情况下,难以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那样按照汲取磁极S2的磁通量密度Br相对于最高值(最大值)的绝对值的比率来设定汲取磁极S2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的磁特性。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磁力变化值,且值变为磁力变化值的20%(优选15%)的位置用作汲取磁力开始位置。此外,在汲取磁极S2的上游侧和剥离磁极S3的下游侧,供应辊51的表面处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变为预定值或更小的区域是低磁力区域。例如,预定值是5mT。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低磁力区域是供应辊51的表面处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为5mT或更小的区域。接下来,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在供应辊51的表面处的法线方向上的汲取磁极S2的磁通量密度Br的最大值的绝对值与在上述低磁力区域中的磁通量密度Br的平均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被取为磁力变化值。此外,值变为该磁力变化值的20%(优选15%)的位置被视为汲取磁力开始位置。
具体而言,低磁力区域和汲取磁极之间的磁力变化值按以下公式1计算。
[磁力变化值]=[汲取磁极的磁通量密度Br的最高值(最大值)]-[低磁力区域中磁通量密度Br的平均值]...(公式1)
此处,当角度在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方向和下游方向中的每个方向上以1[度]的增量从低磁力区域中的磁通量密度Br最低的位置移动到5[度]的位置时,取总共11个点的平均值作为低磁力区域中的磁通量密度Br值的平均值。顺便提及,平均值的获取方式不限于此,而是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在汲取磁极S2的上游侧和剥离磁极S3的下游侧,在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为预定值或更小的区域中,对任意多个等距位置中的磁通量密度Br的绝对值进行平均。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通过上述公式1获得的磁力变化值,计算获得的磁力变化值的20%(优选15%)的值,并且提供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在汲取磁极S2的上游侧的磁特性的磁力的对应位置(角度)被定义为汲取磁力开始位置。此外,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设置汲取磁极S2,使得汲取磁力开始位置位于位置α1的下游,在位置α1处连接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和供应辊5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线(虚线α)与供应辊51的表面相交。或者,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汲取磁极S2设置成使得汲取磁力开始位置相对于供应辊51的旋转方向位于位置γ1的下游,在位置γ1处从壁构件90的最下游位置91朝向供应辊51的表面引出的垂线γ与供应辊51的表面相交。
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即使低磁力区域中的磁力发生变化,也可适当计算出汲取磁极S2的汲取磁力开始位置。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应用于串联式成像设备中使用的显影装置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在另一种类型的成像设备中使用的显影装置。此外,成像设备不限于用于全色图像的成像设备,还可以是用于单色图像的成像设备或用于单一颜色(单种颜色)图像的成像设备。或者,通过添加必要的装置、设备和外壳结构等,成像设备可以实现为各种用途,例如打印机、各种印刷机、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机。
此外,关于显影装置的结构,如上所述,该结构不限于显影室和搅拌室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结构,也可以是显影室和搅拌室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的结构。总之,可以仅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作为第一室的显影室和作为第二室的搅拌室彼此相邻设置,从而在水平方向上观察时彼此部分重叠。
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第一室,其被构造为容纳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
第二室,其在第二室自身和第一室之间形成显影剂的循环通道;
分隔壁,其被构造成分隔第一室和第二室;
第一进给螺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室中,并且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进给显影剂;
第二进给螺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室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给显影剂;
显影辊,其被构造成将调色剂承载和传送到显影位置,在显影位置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图像被显影;
供应辊,其与显影辊相对设置,并且被构造成承载和传送从第一室供应的显影剂,并且仅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在供应辊和显影辊彼此相对的位置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与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相反;
第一磁体,其不可旋转且固定地设置在显影辊内部,并包括第一磁极;
第二磁体,其不可旋转且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供应辊内部,并且包括:
第二磁极,其在供应辊与显影辊相对的位置与第一磁极相对设置,并且极性不同于第一磁极,
第三磁极,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磁极的下游,以及
第四磁极,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磁极的上游和第三磁极的下游并与第三磁极相邻,并且极性与第三磁极相同;和
引导部分,其被构造为通过由所述第三磁极和所述第四磁极形成的排斥磁场将从所述供应辊剥离的显影剂引导到所述第一室,所述引导部分的最下端靠近所述分隔壁的最上端,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相对于重力方向与所述供应辊重叠,并且
其中
当:
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位于第三磁极在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下游且位于第四磁极在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上游的一位置是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处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是其最高值的20%,
在垂直于所述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连接所述引导部分的最下端和所述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与所述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二位置,并且
在垂直于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连接第一进给螺杆的最上端和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与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三位置
时,
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下游和第三位置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当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位于第三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下游并且位于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上游的一位置是第四位置,在第四位置处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是其最高值的15%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第四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下游和第一位置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包括与所述供应辊相对的平坦表面部分,所述平坦表面部分延伸至所述引导部分的最下端,并且
其中,当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时,从引导部分的最下端朝着供应辊的外周表面引出的垂线与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五位置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第一位置位于第五位置的下游和第三位置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在垂直于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时,引导部分的最下端位于第二进给螺杆的旋转中心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分隔壁在重力方向上与供应辊重叠。
6.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第一室,其被构造为容纳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
第二室,其在第二室自身和第一室之间形成显影剂的循环通道;
分隔壁,其被构造成分隔第一室和第二室;
第一进给螺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室中,并且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进给显影剂;
第二进给螺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室中,并且被构造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给显影剂;
显影辊,其被构造成将调色剂承载和传送到显影位置,在显影位置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图像被显影;
供应辊,其与显影辊相对设置,并且被构造成承载和传送从第一室供应的显影剂,并且仅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在供应辊和显影辊彼此相对的位置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与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相反;
第一磁体,其不可旋转且固定地设置在显影辊内部,并包括第一磁极;
第二磁体,其不可旋转且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供应辊内部,并且包括:
第二磁极,其在供应辊与显影辊相对的位置与第一磁极相对设置,并且极性不同于第一磁极,
第三磁极,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磁极的下游,以及
第四磁极,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二磁极的上游和第三磁极的下游并与第三磁极相邻,并且极性与第三磁极相同;和
引导部分,其被构造为通过由所述第三磁极和所述第四磁极形成的排斥磁场将从所述供应辊剥离的显影剂引导到所述第一室,所述引导部分的最下端靠近所述分隔壁的最上端,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在重力方向上与所述供应辊重叠,并且
其中
当:
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位于第三磁极在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下游并且位于第四磁极在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上游的一位置是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处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为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的最高值与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的绝对值为5mT以下的区域中的磁通量密度的平均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的20%,
在垂直于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连接所述引导部分的最下端和所述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与所述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二位置,并且
在垂直于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连接第一进给螺杆的最上端和供应辊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与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三位置
时,
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下游和第三位置的上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当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位于第三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下游且位于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最高的位置的上游的一位置是第四位置,在第四位置处第四磁极在法线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是所述差值的绝对值的15%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第四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下游和第一位置的上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部分包括与供应辊相对的平坦表面部分,该平坦表面部分延伸到引导部分的最下端,以及
其中,当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时,从引导部分的最下端朝着供应辊的外周表面引出的垂线与供应辊的外周表面相交的位置是第五位置时,相对于供应辊的旋转方向,第一位置位于第五位置的下游和第三位置的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在垂直于供应辊的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时,引导部分的最下端位于第二进给螺杆的旋转中心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分隔壁在重力方向上与供应辊重叠。
CN202310071562.4A 2022-01-27 2023-01-17 显影装置 Pending CN1165008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1049 2022-01-27
JP2023002490A JP2023109708A (ja) 2022-01-27 2023-01-11 現像装置
JP2023-002490 2023-01-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0876A true CN116500876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15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1562.4A Pending CN116500876A (zh) 2022-01-27 2023-01-17 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08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275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31061B2 (en) Developing device
US11829086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US10061231B2 (en) Developing device
US20240069470A1 (en) Developing device
JP2003167480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8062015B (zh) 显影装置
US11852989B2 (en) Developing device
CN116500876A (zh) 显影装置
JP2006243255A (ja) 現像装置
US984639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for preventing density unevenness and developer overflow
US11841635B2 (en) Developing device
US1194728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magnetic supplying roller
JP2023109708A (ja) 現像装置
JP7147036B2 (ja) 現像装置
JP6537676B2 (ja) 現像装置
JP2022172394A (ja) 現像装置
JP2023012063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9455B2 (ja) 現像装置
JP2022080328A (ja) 現像装置
JP2013076980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857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9273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260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トナー濃度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