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8456A -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8456A
CN116488456A CN202310737838.8A CN202310737838A CN116488456A CN 116488456 A CN116488456 A CN 116488456A CN 202310737838 A CN202310737838 A CN 202310737838A CN 116488456 A CN116488456 A CN 116488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current
capacitor
switch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378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88456B (zh
Inventor
乐卫平
唐亚海
詹宏金
毛元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378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845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073783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6488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8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8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88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8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02M1/0058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by employing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i.e. commutation of transistors when applied voltage is zero or when current flow is zer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3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ignition at the zero crossing of the voltage or the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1Resonant DC/D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属于变换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电压变换电路中设置BOOST升压模块和辅助模块,BOOST升压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辅助模块包括:第一谐振单元以及开关单元;电源模块通过输出的供电电流对第一谐振单元进行充电;第一谐振单元在供电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时,将产生的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开关单元;开关单元将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第一开关管,以使第一开关管零电流关断。由于本发明中的辅助模块可提供第一辅助电流至BOOST升压模块的第一开关管,进而第一开关管在关断时实现零电流关断,相比于现有的,本发明可使开关管零电流关断,降低了开关损耗,提升了开关效率。

Description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压变换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电源***中,其可根据需求将电源提供的电压电平转换为另一电压电平,从而为有不同供电需求的电子设备进行供电。
但现有的电流馈电高增益变换器输入电流非常大,进而在高增益操作下,由于关断过程的尾电流,开关管的开关损耗较大,当开关损耗增加时,会导致开关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流馈电高增益变换器在高增益操作下开关管的开关损耗较大,导致开关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包括:BOOST升压模块和辅助模块;
所述BOOST升压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辅助模块包括:第一谐振单元以及开关单元;
其中,所述BOOST升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谐振单元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谐振单元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开关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通过输出的供电电流对所述第一谐振单元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谐振单元,用于在所述供电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时,将产生的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一开关管,以使所述第一开关管零电流关断。
可选地,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还包括:储能电感以及第一电容;
其中,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谐振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还与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负载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还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一谐振单元包括: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还包括:第二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辅助模块还包括:第二谐振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谐振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谐振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辅助电流,并在所述第一辅助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二导通阈值时,提供第二辅助电流至所述第二开关管,以使所述第二开关管零电流关断。
可选地,所述第二谐振单元包括:第二电感;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还包括:第三电容;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压变换器,所述电压变换器包括上文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
本发明通过在电压变换电路中设置BOOST升压模块和辅助模块,所述BOOST升压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辅助模块包括:第一谐振单元以及开关单元;其中,所述BOOST升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谐振单元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谐振单元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开关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通过输出的供电电流对所述第一谐振单元进行充电;所述第一谐振单元,用于在所述供电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时,将产生的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一开关管,以使所述第一开关管零电流关断。由于本发明中的第一谐振单元可通过开关单元将第一辅助电流提供至BOOST升压模块的第一开关管,进而第一开关管在关断时实现零电流关断,相比于现有的开关管在关断时损耗较大,本发明可使开关管零电流关断,降低了开关损耗,提升了开关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主要工作波形图;
图4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1时的工作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2时的工作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3时的工作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4时的工作电路图;
图8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5时的工作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6时的工作电路图;
图10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7时的工作电路图;
图11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8时的工作电路图;
图12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9时的工作电路图;
图13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10时的工作电路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变换电路包括:BOOST升压模块10和辅助模块20;
所述BOOST升压模块10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辅助模块20包括:第一谐振单元21以及开关单元22;
其中,所述BOOST升压模块10分别与所述第一谐振单元21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谐振单元21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开关单元22连接,所述开关单元22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BOOST升压模块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可应用在任何通过BOOST电路进行升压的场景中,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升压的场景中,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通过输出的供电电流对所述第一谐振单元21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谐振单元21,用于在所述供电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时,将产生的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22;
所述开关单元22,用于将所述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一开关管,以使所述第一开关管/>零电流关断。
可理解的是,上述电源模块可以是任意电流源,上述BOOST升压模块10可用于对电源模块/>输出的供电电流进行升压,本实施例中的BOOST升压模块10内可设置有上述第一开关管/>,通过第一开关管/>的导通关断以实现升压。
应理解的是,上述辅助模块20可接收上述电源模块输出的供电电流,并在内部发生谐振,通过谐振产生上述第一辅助电流;上述第一导通阈值可以是上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时的电流值,在上述供电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时,辅助模块20产生的第一辅助电流的电流值可与第一导通阈值相同,电流方向与供电电流流经第一开关管/>的方向相反,进而迫使第一开关管/>的电流为零,若第一开关管/>在此时关断,即可实现零电流关断。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开关管可以是MOS管,上述第一开关管/>的关断可通过PWM控制,当然还可以是其它控制方式,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应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谐振单元21可通过供电电流进行充电,并在供电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时,通过谐振产生第一辅助电流。
可理解的是,上述开关单元22内可设置有开关管,通过开关单元22可将第一谐振单元21与第一开关管之间的回路导通或关闭,进而在导通时可将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第一开关管/>
在具体实现中,上述第一谐振单元21可通过接收到的供电电流进行谐振,产生第一辅助电流,并在供电电流的电流值达到上述第一导通阈值时通过开关单元22将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第一开关管,以使第一开关管/>可实现零电流关断。
本实施例在BOOST升压模块10进行升压时,可同时通过电源模块的供电电流对第一谐振单元21进行充电,并在供电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时,通过开关单元22将第一谐振单元21产生的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第一开关管/>,迫使第一开关管/>的电流为零,进而第一开关管/>可实现零电流关断;相比于现有的第一开关管/>在关断时会产生较大的开关损耗,本实施例可使第一开关管/>零电流关断,降低了开关损耗,提升了开关效率。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BOOST升压模块10还包括:储能电感以及第一电容/>
其中,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谐振单元21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还与负载R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负载R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还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储能电感可用于存储电源模块/>提供的能量,上述第一电容/>可用于为负载R提供能量,在传统BOOST升压模块10中,当第一开关管/>断开时,电源模块/>和储能电感/>共同为第一电容/>以及负载R提供能量,当第一开关管/>闭合时,电源模块/>为储能电感/>提供能量,第一电容/>为负载R提供能量,进而实现升压。
可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上述电源模块的第一端可以是电源模块/>的正极,上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可以是电源模块/>的负极。
应理解的是,上述负载R可以是任意需要用电的负载,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单元21包括: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2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单元22包括:第二开关管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开关管可以为MOS管,上述第二开关管/>也可通过PWM控制,但需要强调的是,第二开关管/>的PWM信号可与第一开关管/>的PWM信号同步以激活辅助模块20,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容/>可接收电源模块/>提供的供电电流进行充电并产生谐振,第一电感/>和第二之间可产生第一辅助电流,从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输入,从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输出,当第一辅助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时,进而可控制第一开关管/>断开,实现零电流关断。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直接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BOOST升压模块10还包括:第一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可理解的是,当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二开关管/>断开时,第一电感/>与第二电容之间发生谐振,第二电容/>放电,电流从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输入,从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输出。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导通时,第二电容/>放电可使第一电感/>和第二电容/>产生谐振,进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BOOST升压模块10还包括:第二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应理解的是,当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二开关管/>断开时,第二电容/>放电,流过第二开关管/>的电流增大,流过第二二极管/>的电流减小直至为零后截止。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二开关管实现零电流关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模块20还包括:第二谐振单元23;
其中,所述第二谐振单元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单元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谐振单元2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辅助电流,并在所述第一辅助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二导通阈值时,提供第二辅助电流至所述第二开关管,以使所述第二开关管零电流关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谐振单元23可接收上述第一辅助电流,并与第二电容发生谐振,通过谐振产生上述第二辅助电流;上述第二导通阈值可以是上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时的电流值,在上述第一辅助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二导通阈值时,上述第二谐振单元23产生的第二辅助电流的电流值可与第二导通阈值相同,电流方向与第一辅助电流流经第二开关管/>的方向相反,进而迫使第二开关管/>电流为零,若第二开关管/>在此时关断,即可实现零电流关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谐振单元23包括:第二电感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BOOST升压模块10还包括:第三电容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可通过第二开关管/>实现,即关断第一开关管/>之前先打开第二开关管/>,进而辅助模块20开始谐振,产生的第一辅助电流迫使流经第一开关管/>的电流为零,进而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实现零电流关断。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参照图3至图12进行说明,可将本实施例的电路分为十个模态,分别为模态1至模态10,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可先提出下述假设:(1)本实施例的电路工作在稳态;(2)通过储能电感的电流值和通过第一电容/>的电压值假定为恒定;(3)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电感比储能电感/>的电感小得多,第二电容/>的电容值比第一电容/>的电容值小得多。
进而先参照图3和图4,图3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主要工作波形图;图4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1时的工作电路图;图3中为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电压,/>为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压,/>为流经第一电感/>的电流,/>为流经第二开关管/>的电流,/>为流经第二二极管/>的电流,/>为流经第一二极管/>的电流,为供电电流,/>为第一电感/>两端电压,/>为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电压,/>为第二电容/>两端电压,图4中负载R(LOAD)两端的电压为/>
如图3所示,模态1时所处的时间段为~/>,在/>之前,存在一定电流流经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两端存在一定电压,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存在一定电压,第二电容/>两端存在一定电压;当/>开始时,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二二极管/>导通,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一二极管/>关断,进而获得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发生共振,第二电容/>开始放电,电路中存在两种电流,分别为共振电流以及线性电流,共振电流流经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线性电流流经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由于第一电感/>与第一开关管/>串联,进而/>逐渐增大,流过第一开关管/>的电流逐渐增大,/>逐渐线性减小,故时,第一开关管/>可在零电流下接通,第二二极管/>可在零电流下断开。
继续参照图3以及图5,图5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2时的工作电路图;如图3以及图5所示,模态2所处的时间段为~/>,在模态2期间,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关断,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二开关管/>关断,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之间建立的共振一直持续到/>降为零,/>先增大后减小,/>持续降低并在/>时也即模态2结束时钳位到-(K/>),其中/>为第一电容/>两端电压,K为倍数,具体K的数值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继续参照图3以及图6,图6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3时的工作电路图;如图3以及图6所示,模态3所处的时间段为~/>,在模态3期间,第一开关管/>继续导通,第二电感/>、第二电容/>以及第二开关管/>处于非活动状态,/>有电流且保持恒定,/>有电压且保持恒定,/>有电压且保持恒定。
继续参照图3以及图7,图7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4时的工作电路图;如图3以及图7所示,模态4所处的时间段为~/>,在模态4期间,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均导通,在/>时,第二电容/>被-(K/>)充电,第二开关管/>提供了第二电容/>的放电路径,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二电容/>开始通过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谐振,/>减小后反向增大,/>呈正弦增加,随着/>增加,流经第一开关管/>的电流减小,并在模态4结束时,第一辅助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此时流经第一开关管/>的电流为零。
继续参照图3以及图8,图8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5时的工作电路图;如图3以及图8所示,模态5所处的时间段为~/>,在模态5期间,流经第一开关管/>的电流开始变为负数,因此在/>时,通过第一开关管/>的电流降为零,此时可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并在/>时,第一开关管/>的门脉冲被去除,从而实现第一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第一二极管/>同时导通,/>与第一导通阈值相同,第二电容/>带正电压充电。
继续参照图3以及图9,图9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6时的工作电路图;如图3以及图9所示,模态6所处的时间段为~/>,在模态6期间,如图9所示,第一二极管/>导通,第二开关管/>导通,第一开关管/>关断,在此模态期间模态4建立的共振通过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一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继续,并在模态6结束时,/>达到第一导通阈值,/>变为零,此时流经第一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的电流为零,因此,在模态6结束时,第一开关管/>的体二极管零电流关断。
继续参照图3以及图10,图10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7时的工作电路图;如图3以及图10所示,模态7所处的时间段为~/>,在模态7期间,第二开关管/>和第一二极管导通,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二极管/>关断,第二开关管/>由于其上的反向电压而关闭,由于第一二极管/>关断,进而/>为零,供电电流通过第二电感/>、第二电容/>、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一二极管/>流动,当恒流的供电电流流过第二电容/>时,/>线性增加,第二电容/>被充电至与第一电容/>两端电压相同,第二二极管/>两端电压降低至零,第二二极管/>正向偏置,并零电压导通。
继续参照图3以及图11,图11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8时的工作电路图;如图3以及图11所示,模态8所处的时间段为~/>,当第二二极管/>导通时模态8开始,第二二极管/>为第二电感/>以及第二电容/>提供了共振路径,/>正弦增加,有助于第二二极管/>的零电流导通,同时/>逐渐减小,当/>为零时模态8结束。
继续参照图3以及图12,图12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9时的工作电路图;如图3以及图12所示,模态9所处的时间段为~/>,在/>时,/>开始反向流动,以维持模态8中建立的谐振,一旦当/>变为负数时,第二开关管/>的体二极管开始导电,/>变为负数之后,可随时去除第二开关管/>的门脉冲,进而实现第二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在关闭第二开关管/>后,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继续通过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开关管/>的体二极管共振,当/>达到零时,模态9结束,第二开关管/>的体二极管在零电流关断。
继续参照图3以及图13,图13为本发明电压变换电路在模态10时的工作电路图;如图3以及图13所示,模态10所处的时间段为之后,在该模态期间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处于关断状态,电源模块/>提供的供电电流流过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一二极管对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进行充电,并在模态10结束后返回至模态1。
进而根据上述陈述,本实施例根据秒伏平衡可知:
其中为电源模块/>的电源电压,/>为模态1持续时长,/>为第一电容/>两端电压,/>为第一开关管/>导通时长,/>为占空比,/>为一个工作周期的时长,/>为模态6持续时长,/>为供电电流电流值,/>为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为模态7持续时长,/>为模态9的持续时长。
根据上述等式可获得增益
本实施例可通过上述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容/>实现第一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同时可通过上述第二电容/>以及第二电感/>实现第二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在实现高输出电压的同时,实现开关器件的软开关,降低损耗,同时可避免开关在硬开关较高工作频率下导致电磁干扰问题。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压变换器,所述电压变换器包括上文所示的电压变换电路。
由于本电压变换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压变换电路,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包括:BOOST升压模块和辅助模块;
所述BOOST升压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辅助模块包括:第一谐振单元以及开关单元;
其中,所述BOOST升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谐振单元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谐振单元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开关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通过输出的供电电流对所述第一谐振单元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谐振单元,用于在所述供电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一导通阈值时,将产生的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辅助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一开关管,以使所述第一开关管零电流关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还包括:储能电感以及第一电容;
其中,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谐振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还与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负载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还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单元包括: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还包括:第二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模块还包括:第二谐振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谐振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谐振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辅助电流,并在所述第一辅助电流的电流值达到第二导通阈值时,提供第二辅助电流至所述第二开关管,以使所述第二开关管零电流关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单元包括:第二电感;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升压模块还包括:第三电容;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10.一种电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换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变换电路。
CN202310737838.8A 2023-06-21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Active CN116488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37838.8A CN116488456B (zh) 2023-06-21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37838.8A CN116488456B (zh) 2023-06-21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8456A true CN116488456A (zh) 2023-07-25
CN116488456B CN116488456B (zh) 2024-08-02

Family

ID=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0226A (zh) * 2011-04-19 2011-08-31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软开关升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162828A1 (en) * 2013-12-06 2015-06-1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Reconfigurable multiphase power stage for switched mode chargers
CN105024548A (zh) * 2015-07-27 2015-11-04 江苏大学 一种改进型***电感零电流转换boost斩波电路及其调制方法
CN106788215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伏集散电源的软开关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
CN209313721U (zh) * 2019-02-18 2019-08-2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的启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0111852U (zh) * 2019-08-27 2020-02-2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开关电源降升压转换电路
WO2021103415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倍压整流电路的高增益准谐振dc-dc变换器
CN115224938A (zh) * 2022-06-13 2022-10-2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零电压开关dc-dc升压变换器
CN115940641A (zh) * 2023-03-09 2023-04-07 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0226A (zh) * 2011-04-19 2011-08-31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软开关升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162828A1 (en) * 2013-12-06 2015-06-1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Reconfigurable multiphase power stage for switched mode chargers
CN105024548A (zh) * 2015-07-27 2015-11-04 江苏大学 一种改进型***电感零电流转换boost斩波电路及其调制方法
CN106788215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伏集散电源的软开关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
CN209313721U (zh) * 2019-02-18 2019-08-2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的启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0111852U (zh) * 2019-08-27 2020-02-2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开关电源降升压转换电路
WO2021103415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倍压整流电路的高增益准谐振dc-dc变换器
CN115224938A (zh) * 2022-06-13 2022-10-2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零电压开关dc-dc升压变换器
CN115940641A (zh) * 2023-03-09 2023-04-07 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变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9288B (zh) 强迫式零电压开关反激变换器
US6320763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CN101841242A (zh) 开关电源及其输出电流的调节方法
EP3883112B1 (en) Acf converter, voltage convers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5267136A (en) DC-DC converter having parallel converter circuits
CN105553258A (zh) 固定导通时间模式的同步升压型dc-dc转换器电路
CN110429820B (zh) 一种改善BOOST在Down Mode切换时瞬态响应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0061624B (zh) 采用脉宽调制控制的软开关谐振buck变换器
CN109698618B (zh) 耦合电感升压单元实现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31008A (zh) 一种功率转换器峰值功率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0034681A (zh) 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
CN116488456B (zh)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CN218783723U (zh) 一种基于控制芯片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16488456A (zh)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CN113285596B (zh) 一种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8788726U (zh) 一种功率转换器峰值功率控制电路
CN115642800A (zh) 一种非隔离高电压增益单开关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49815B (zh) 一种能量前馈型buck软开关电路及装置
CN114977761A (zh) 改善降压电路切载瞬态响应的控制电路
CN112467976B (zh)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08075669B (zh) 带集成级联结构的dc-dc变换器
CN111371311A (zh) 一种电容传递能量的电流转换电路
CN116472662A (zh) 一种变换电路、变换电路预充电控制方法及光伏***
CN102843120B (zh) 断电延迟电路及电源供应***
CN215956271U (zh) 一种高增益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518000 functional supporting area B, Taohuayuan Zhichuang Town, Tie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10120130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Hengyunchang Vacu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unctional supporting area B, Taohuayuan Zhichuang Town, Tie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101201301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HENGYUNCHANG VACUUM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