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61998A - 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61998A
CN116461998A CN202310338472.7A CN202310338472A CN116461998A CN 116461998 A CN116461998 A CN 116461998A CN 202310338472 A CN202310338472 A CN 202310338472A CN 116461998 A CN116461998 A CN 116461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unloading
train
lin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384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岭
王剑涛
张琨
罗小华
赵迪
光振雄
董云松
雷崇
殷勤
邱绍峰
周明翔
李加祺
刘辉
彭方进
李成洋
应颖
陈潇
孟庆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3384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61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61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619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3/00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 B65G63/002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for 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包括列车、集装箱顶升装置、集卡、装卸缓存区、装卸堆存区,列车行驶于列车装卸线上,集装箱顶升装置用于集装箱的升降和旋转,集装箱顶升装置卸货作业时将列车上集装箱的升起并相对列车装卸线旋转预设角度,集装箱顶升装置装货作业时将集装箱相对列车装卸线对齐并下降,集卡在集卡装卸线上装卸集装箱,集卡装卸线包括设于列车装卸线两侧的集卡装货线和集卡卸货线,装卸缓存区用于集装箱缓存,装卸堆存区用于供集装箱堆存,无人车用于运输集装箱,本申请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具有转运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铁联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
背景技术
公铁联运是指采用公路及铁路两种运输方式,全程由运输经营人把货物从接货点运至交付点的运输,一般先通过铁路将货物运输至交付点所在城市,再通过公路将货物运输至各个交付点。公铁联运相较于海运不仅大幅缩短货物运输的时间,还能够满足内陆城市的货运需求。现有的公铁联运模式在铁路装货时,通过集卡将集装箱运输至铁路装货线一侧堆积,再通过龙门吊将集装箱吊至列车上,在需要铁路卸货时,通过龙门吊将集装箱从列车上吊至铁路卸货线一侧,在货车到来时,将集装箱吊至货车上。由于作业区集中且步骤繁琐,列车与货车往往需要排队等待装卸,导致转运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旨在提高转运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包括
列车,其行驶于列车装卸线上;
集装箱顶升装置,其用于所述列车上集装箱的升降和旋转,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卸货作业时将列车上集装箱的升起并相对所述列车装卸线旋转预设角度,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装货作业时将集装箱对所述列车装卸线对齐并下降;
集卡,其用于在集卡装卸线上装卸集装箱,所述集卡装卸线与所述列车装卸线平行,所述集卡装卸线包括集卡装货线和集卡卸货线,所述集卡装货线与所述集卡卸货线相对设于所述列车装卸线两侧;
装卸缓存区,其用于集装箱缓存,所述装卸缓存区包括装货缓存区和卸货缓存区,所述装货缓存区设于所述列车装卸线与所述集卡卸货线之间,所述装货缓存区包括第一装缓区和第二装缓区,所述第一装缓区靠近所述列车装卸线,所述第二装缓区靠近所述集卡卸货线,所述卸货缓存区包括第一卸缓区和第二卸缓区,所述第一卸缓区靠近所述集卡卸货线,所述第二卸缓区靠近所述集卡装货线;
装卸堆存区,其用于供集装箱堆存,所述装卸堆存区包括装货堆存区和卸货堆存区,所述装货堆存区设于所述第一装缓区和所述第二装缓区之间,所述卸货堆存区设于所述第一卸缓区和所述第二卸缓区之间;
无人车,其包括装货车和卸货车,所述装货车用于装货作业时将集卡卸货线的集卡上的集装箱装至第二装缓区缓存,或将集装箱自第一装缓区装至列车装卸线的列车上完成公铁联运,所述卸货车用于卸货作业时将列车装卸线的列车上集装箱卸至第一卸缓区缓存,或将集装箱自第二卸缓区装至集卡装货线的集卡上完成公铁联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列车装卸线包括列车装货线和列车卸货线,所述列车装货线与所述列车卸货线之间设有联络通道,所述列车装货线与所述列车卸货线均设有停靠点,所述列车装货线与所述列车卸货线的停靠点上均设有集装箱顶升装置,且集装箱顶升装置数量与所述列车节数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缓存区内设有多个供集装箱缓存的搁置架,多个所述搁置架沿列车装卸线方向依次排成多列,所述列车车厢数与所述搁置架的列数存在映射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搁置架两侧沿垂直列车装卸线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开口,所述无人车的运动路径按所述列车车厢与所述搁置架的距离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列车卸货时,位于所述列车卸货线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同时带动集装箱相对列车卸货线偏离预设角度;所述列车装货时,位于所述列车装货线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同时带动集装箱相对列车装货线对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列车卸货时,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旋转至集装箱的箱门指向所述第一卸缓区对应的搁置架,所述列车装货时,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旋转至集装箱的箱门指向所述第一装缓区对应的搁置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卸缓区内搁置架与所述第一装缓区内搁置架相对所述停靠点错开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卸堆存区设有门吊,所述门吊设于两列所述搁置架之间,所述门吊与所述搁置架之间距离小于门吊的转动半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货缓存区还包括第三装缓区,所述第三装缓区设于装货堆存区的两侧,所述卸货缓存区还包括卸货缓存区还包括第三卸缓区,所述第三卸缓区设于卸货堆存区的两侧;
所述装货车与所述卸货车均配有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有多个,所述装货车的充电桩垂直于列车装卸线方向设于所述第三装缓区远离装货堆存区一侧,所述卸货车的充电桩垂直于列车装卸线方向设于所述第三卸缓区远离卸货堆存区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卡装货线的进出口之间和所述集卡卸货线的进出口之间布设有连接通道,所述集卡可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往复于所述集卡装货线与所述集卡卸货线。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通过集装箱顶升装置实现列车即停即走,以加快列车的装运效率,通过设置装卸堆存区以满足大量集装箱的堆存,同时,通过第一装缓区在列车到达前进行预准备,通过第一卸缓区为列车提供中转位置,便于装卸堆存区内门吊空闲时吊运,以合理时间,并设置集卡装货线与集卡卸货线将集卡装卸货分开,以实现集卡即停即走加快集卡的装运效率,此外,通过第二装缓区和第二卸缓区减少由于集装箱被放置于底层需要腾挪的次数,以方便中转,本申请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具有转运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的集装箱顶升装置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的集装箱顶升装置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的集装箱顶升装置主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集装箱;2、列车;3、集装箱顶升装置;31、滚轮;32、插座;4、集卡;5、无人车;51、装货车;52、卸货车;53、充电桩;6、列车装卸线;61、列车装货线;62、列车卸货线;63、联络通道;64、停靠点;7、集卡装卸线;71、集卡装货线;72、集卡卸货线;73、连接通道;8、装卸缓存区;81、装货缓存区;811、第一装缓区;812、第二装缓区;813、第三装缓区;82、卸货缓存区;821、第一卸缓区;822、第二卸缓区;823、第三卸缓区;83、搁置架;831、开口;9、装卸堆存区;91、装货堆存区;92、卸货堆存区;93、门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列车2行驶于列车装卸线6上,列车装卸线6设有停靠点64,列车装卸线6停靠点64设有集装箱顶升装置3,集装箱顶升装置3用于将集装箱1升降和旋转。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顶升装置3设有多台,多台集装箱顶升装置3沿列车装卸线6方向设置,列车装卸线6包括列车装货线61和列车卸货线62,列车装货线61和列车卸货线62之间设有联络通道63,即列车2自列车卸货线62卸货后,经过联络通道63可驶向列车装货线61完成装货,列车装货线61与列车卸货线62上均设有集装箱顶升装置3,即列车装货线61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只用于装货工作,列车卸货线62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只用于卸货工作,如此,以保证装货工作与卸货工作分离,一方面便于操作,另一方面提高效率,进一步地,集装箱顶升装置3的数量与列车2车厢数对应,且一个集装箱顶升装置3只负责一列车2的车厢上集装箱1的升降和旋转,这样,一方面精确控制单个集装箱1的升降和旋转,另一方面能够降低集装箱顶升装置3的制造成本,同时便于后期的维护,进一步地集装箱顶升装置3两侧的沿列车装卸线6方向均设有滚轮31,即滚轮31设于集装箱顶升装置3的四周,集装箱顶升装置3通过滚轮31架设于列车装货线61与列车卸货线62上,集装箱顶升装置3通过滚轮31可相对列车装卸线6旋转,集装箱顶升装置3两侧之间空出间隙,当列车2停靠于停靠点64后,列车2上集装箱1能够驶入两侧间隙内,集装箱顶升装置3两侧均设有插座32,两个插座32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两个插座32可同时升起和下降。
具体而言,当集装箱顶升装置3执行卸货作业时,列车2于列车卸货线62的停靠点64停靠,位于列车卸货线62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通过两侧的插座32相互靠近以***集装箱1底部,并升起,此时,由于集装箱1与列车2车厢底部分离,列车2可以驶离,进一步地,集装箱顶升装置3通过滚轮31带动集装箱1相对列车装卸线6偏离预设角度,此时,无人车5靠近列车卸货线62并旋转预设角度与集装箱顶升装置3对齐,集装箱顶升装置3通过插座32带动集装箱1下降,待集装箱1平稳放置于无人车5上后,集装箱顶升装置3两侧的插座32相互远离,待无人车5驶离,集装箱顶升装置3复位,以待下次列车2卸货。相应地,当集装箱顶升装置3执行装货作业时,在列车2驶向列车卸货线62停靠点64前,无人车5将集装箱1运至列车卸货线62并旋转预设角度,集装箱顶升装置3相应旋转预设角度,集装箱顶升装置3两侧的插座32相互靠近以***集装箱1底部,并升起,集装箱1与无人车5分离,集装箱顶升装置3通过滚轮31带动集装箱1与列车装货线61对齐,此时,列车2于列车卸货线62停靠点64停靠,集装箱顶升装置3通过插座32带动集装箱1下降,待集装箱1平稳放置于列车2上后,集装箱顶升装置3两侧的插座32相互远离,列车2完成装货并驶离。不难理解,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列车2在卸货时,通过集装箱顶升装置3升起,能够将快速实现集装箱1与列车2分离,进而达到列车2卸货即停即走,同时,集装箱顶升装置3旋转预设角度并下降,以实现集装箱1装运至无人车5上,列车2在装货时,在列车2到达列车装货线61停靠点64前,通过集装箱顶升装置3预先将集装箱1从无人车5上取走,在列车2到达列车装货线61停靠点64后,通过集装箱顶升装置3将集装箱1下降至列车2上,达到列车2装货即停即走,以简化操作步骤,避免列车2需要排队等待装卸,提高转运效率。
进一步地,集卡4用于在集卡装卸线7上装卸集装箱1,集卡装卸线7与列车装卸线6平行,集卡装卸线7包括集卡装货线71和集卡卸货线72,集卡装货线71与集卡卸货线72相对设于列车装卸线6两侧。即是说,本申请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将集卡装货线71和集卡卸货线72分开设置,具体地,在集卡装货线71一侧,列车2卸货后,无人车5只需将集装箱1运抵至集卡装卸线7即可,在集卡卸货线72一侧,无人车5只需将集卡4卸载的集装箱1运抵至列车装货线61即可,如此,能够避免无人车5同时装货卸货导致转运时间变慢。
实际使用过程中,集卡装货线71用于集卡4装货时,预先将集装箱1放置于集卡装货线71缓存,且集卡装货线71的容量仅满足单次存放,这使得集卡装货线71内集装箱1数量较少,能够实现快速装货,集卡卸货线72在集卡4卸货时,能够为集装箱1提供安放地点,进而使得集卡4在卸货后即可驶离,实现集卡4即停即走以加快转运时间。
进一步地,装卸缓存区8用于集装箱1缓存,装卸缓存区8包括装货缓存区81和卸货缓存区82,装货缓存区81设于列车装卸线6与集卡卸货线72之间,装货缓存区81包括第一装缓区811和第二装缓区812,第一装缓区811靠近列车装货线61,第二装缓区812靠近集卡卸货线72,卸货缓存区82包括第一卸缓区821和第二卸缓区822,第一卸缓区821靠近集卡卸货线72,第二卸缓区822靠近集卡装货线71,装卸堆存区9用于供集装箱1堆存,装卸堆存区9包括装货堆存区91和卸货堆存区92,装货堆存区91设于第一装缓区811和第二装缓区812之间,卸货堆存区92设于第一卸缓区821和第二卸缓区822之间。
具体而言,由于集卡4卸货时间与列车2装货时间存在间隔,列车2卸货时间与集卡4装货时间存在间隔,这就使得集装箱1容易因装卸不及时导致堆积,装卸缓存区8容量较小,仅满足中转使用,通过设置较大容量的装卸堆存区9,能够堆积集装箱1,以便于较多的堆积集装箱1。
实际列车2装货时,集装箱1预先由装货堆存区91运抵至第一装缓区811中转,第一装缓区811内仅供集装箱1设置单层,这样满足无人车5快速装货取走,同时,当列车2所需装集装箱1被放置于装货堆存区91底层时,可以事先将上层集装箱1腾挪开,将底层集装箱1放置于第一装缓区811,以在列车2到达时,避免由于需要腾挪造成浪费时间,而第一装缓区811靠近列车装货线61,这使得无人车5能够快速将集装箱1运抵至列车装货线61。实际集卡4卸货时,第二装缓区812能够为集装箱1提供中转点,方便集装箱1经无人车5转运。
实际列车2卸货时,第一卸缓区821能够为集装箱1提供安放地点,同时,第一卸缓区821靠近集卡卸货线72,这使得无人车5能够快速将集装箱1运抵第一卸缓区821,在卸货堆存区92空闲时完成集装箱1的堆存,实际集卡4装货时,当集卡4所需装的集装箱1被放置于卸货堆存区92底层时,可以事先将集装箱1腾挪开,以放置于第二装缓区812,避免集装需要较长时间等待。
容易理解,设置装卸缓存区8能够在列车2装货前和集装装货前预先准备,以缩短装卸货所需的时间,同时,由于装卸缓存区8的容量较小,使得装卸缓存区8能够快速响应,避免因为集装箱1数量多高而需要堆存一起,在实际装卸时因需要腾挪而耗费时间。
进一步地,装货堆存区91与卸货堆存区92均设有门吊93,由于装货堆存区91设于第一装缓区811和第二装缓区812之间,如此,一方面,在集卡4卸货时,第二装缓区812内集装箱1通过门吊93能够较快运抵至装货堆存区91堆存,以空出第二装缓区812,供下次集卡4卸货使用,另一方面在列车2装货前,装货堆存区91通过门吊93能较快将集装箱1运抵第一装缓区811,以在列车2到达前备好集装箱1,相应地,由于卸货堆存区92设于第一卸缓区821和第二卸缓区822之间,如此,一方面,列车2卸货时,第一卸缓区821内集装箱1通过门吊93能够较快运抵至装货堆存区91堆存,以空出第一卸缓区821,供下次列车2卸货使用,另一方面在集卡4装货前,卸货堆存区92通过门吊93能较快将集装箱1运抵第二卸缓区822,以在集卡4到达前备好集装箱1。
具体而言,在本申请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装卸堆存区9内设备获取当天列车2装卸时间和集装装卸时间,以提前在预设时间内转运,以达到提高转运效率。
进一步地,无人车5包括装货车51和卸货车52,装货车51用于装货作业时,将集装箱1从第一装缓区811运抵列车装卸线6,或将位于集卡卸货线72的集装箱1运抵第二装缓区812,卸货车52用于卸货作业时,将集装箱1从列车2上运抵第一卸缓区821缓存,或将位于第二卸缓区822的集装箱1运抵集卡4装装货线。
不难理解,由于集装箱顶升装置3旋转角度固定,而无人车5具有定位准确的优点,使得无人车5能够与旋转后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快速对齐,同时,由于列车装卸线6的停靠点64、第一装缓区811、第二装缓区812、第一卸缓区821和第二卸缓区822位置固定,即无人车5的运动轨迹路线确定,这使得,无人车5可以按预设路线重复移动,如此,以保证运动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通过集装箱顶升装置3实现列车2即停即走,以加快列车2的装运效率,通过设置装卸堆存区8以满足大量集装箱1的堆存,同时,通过第一装缓区811在列车2到达前进行预准备,通过第一卸缓区821为列车2提供中转位置,便于装卸堆存区8内门吊空闲时吊运,以合理时间,并设置集卡装货线71与集卡卸货线72将集卡4装卸货分开,以实现集卡4即停即走加快集卡4的装运效率,此外,通过第二装缓区812和第二卸缓区822减少由于集装箱被放置于底层需要腾挪的次数,以方便中转,本申请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具有转运效率高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缓区811和第一卸缓区821内设有多个供集装箱1缓存的搁置架83,多个搁置架83沿列车装卸线6方向依次排成多列。具体地,每个搁置架83垂直列车装卸线6方向两侧设有开口831,无人车5装载集装箱1后,可自搁置架83两侧开口831进入,以放置集装箱1。进一步地,列车2的车厢数与搁置架83的列数存在映射关系。即是说,存在一节列车2上每个车厢对应一个搁置架83的关系,也存在一节列车2上多节车厢对应一个搁置架83的关系,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多节车厢对应一个搁置架83,容易理解,由于一节列车2车厢承载一个集装箱1,如此,能够实现搁置架83承载多个集装箱1,以节约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搁置架83两侧沿垂直列车装卸线6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开口831,以供集装箱1存放。能够理解,多个开口831沿沿垂直列车装卸线6方向依次设置,能够满足同一时刻,各个无人车5的装货或卸货需求。进一步地,列车2装卸货时,无人车5的运动路径被设置为,按列车2的各个车厢与搁置架83的距离进行设置,具体为,若列车2的车厢与搁置架83的距离较近,则对应该车厢的无人车5将集装箱1运抵搁置架83靠近列车装卸线6一侧。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避免同一搁置架83的多个无人车5因运动路线发生交叉,导致容易撞到而引起交通事故。进一步地,门吊93设于两列搁置架83之间,门吊93与搁置架83之间距离小于门吊93的转动半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使得单个门吊93满足两列搁置架83的转运需求,以提高门吊93的利用率。
在一实施例中,列车2卸货时,位于列车卸货线62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同时带动集装箱1相对列车卸货线62偏离预设角度。能够理解,由于列车卸货线62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数量与列车2车厢数对应,集装箱顶升装置3同时相对列车卸货线62偏离预设角度,一方面能够加快转运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对本集装箱顶升装置3前后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避位,避免单个集装箱顶升装置3旋转,位于该集装箱顶升装置3前后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干涉该集装箱顶升装置3转动。相应地,列车2装货时,位于列车装货线61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同时带动集装箱1相对列车装货线61对齐。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加快转运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对本集装箱顶升装置3前后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避位。
在一实施例中,列车2卸货时,集装箱顶升装置3旋转至集装箱1的箱门指向第一卸缓区821对应的搁置架83,列车2装货时,集装箱顶升装置3旋转至集装箱1的箱门指向第一装缓区811对应的搁置架83。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卸货车52卸货时与装货车51装货时,无需调转车头,避免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才能够驶向目的地,如此,一方面避免设计复杂的运动路径,另一方面由于路径简单能够提高无人车5操控性,且无人车5行驶的距离更短,能够提高转运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卸缓区821内搁置架83与第一装缓区811内搁置架83相对停靠点64错开设置。容易理解,由于列车2装货行驶方向与列车2卸货行驶方向为相反方向,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满足集装箱1箱门指向搁置架83的前提下,保证位于列车卸货线62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和位于列车装货线61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3旋转方向同向。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列车2在装货线时,集装箱顶升装置3相对列车2装货行驶方向顺时针转动,以实现集装箱1箱门指向第一卸缓区821内搁置架83,列车2卸货时,集装箱顶升装置3相对列车2卸货行驶方向顺时针转动,以实现集装箱1箱门指向第一卸缓区821内搁置架83,如此,能够保证集装箱顶升装置3的统一性。
在一实施例中,装货缓存区81还包括第三装缓区813,第三装缓区813设于装货堆存区91的两侧,卸货缓存区82还包括第三卸缓区823,第三卸缓区823设于卸货堆存区92的两侧。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列车2卸货较为频繁时,由于单个门吊93需要满足两列搁置架83的转运需求,当门吊93吊运速率小于卸货车52转运至第一卸缓区821速率时,即第一卸缓区821内集装箱1暂未吊运完,此时,卸货车52可将集装箱1运抵第三卸缓区823,以暂时缓存,待第一卸缓区821内集装箱1吊运完毕后,卸货车52可将第三卸缓区823内集装箱1运抵第一卸缓区821。相应地,当集卡4卸货较为频繁时,设置第三装缓区813能够暂时缓存,待第二装缓区812内集装箱1吊运完毕后,装货车51可将第三装缓区813内集装箱1运抵第二装缓区812。
在一实施例中,装货车51与卸货车52均配有充电桩53,充电桩53设有多个,装货车51的充电桩53设于第三装缓区813远离装货堆存区91一侧。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避免装货车51的充电桩53占用运载集装箱1的道路,进一步地,装货车51的充电桩53垂直于列车装卸线6方向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使得充电桩53面向装货车51运动轨迹路线,能够减小装货车51的转弯半径。相应地,卸货车52的充电桩53垂直于列车装卸线6方向设于第三卸缓区823远离卸货堆存区92一侧,如此,避免卸货车52的充电桩53占用运载集装箱1的道路,同时,减小卸货车52的转弯半径。
在一实施例中,集卡装货线71的进出口之间和集卡卸货线72的进出口之间布设有连接通道73,集卡4可通过连接通道73往从集卡卸货线72抵达集卡装货线71。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集卡4在卸货后,由于集卡4为空车,通过连接通道73抵达集卡装货线71,集卡4可以将需装载的集装箱1取走,以实现一次性完成卸货作业和装货作业。
可选地,该连接通道73可以是地下隧道、天桥等中的任一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列车,其行驶于列车装卸线上;
集装箱顶升装置,其用于所述列车上集装箱的升降和旋转,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卸货作业时将列车上集装箱的升起并相对所述列车装卸线旋转预设角度,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装货作业时将集装箱对所述列车装卸线对齐并下降;
集卡,其用于在集卡装卸线上装卸集装箱,所述集卡装卸线与所述列车装卸线平行,所述集卡装卸线包括集卡装货线和集卡卸货线,所述集卡装货线与所述集卡卸货线相对设于所述列车装卸线两侧;
装卸缓存区,其用于集装箱缓存,所述装卸缓存区包括装货缓存区和卸货缓存区,所述装货缓存区设于所述列车装卸线与所述集卡卸货线之间,所述装货缓存区包括第一装缓区和第二装缓区,所述第一装缓区靠近所述列车装卸线,所述第二装缓区靠近所述集卡卸货线,所述卸货缓存区包括第一卸缓区和第二卸缓区,所述第一卸缓区靠近所述集卡卸货线,所述第二卸缓区靠近所述集卡装货线;
装卸堆存区,其用于供集装箱堆存,所述装卸堆存区包括装货堆存区和卸货堆存区,所述装货堆存区设于所述第一装缓区和所述第二装缓区之间,所述卸货堆存区设于所述第一卸缓区和所述第二卸缓区之间;
无人车,其包括装货车和卸货车,所述装货车用于装货作业时将集卡卸货线的集卡上的集装箱装至第二装缓区缓存,或将集装箱自第一装缓区装至列车装卸线的列车上完成公铁联运,所述卸货车用于卸货作业时将列车装卸线的列车上集装箱卸至第一卸缓区缓存,或将集装箱自第二卸缓区装至集卡装货线的集卡上完成公铁联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装卸线包括列车装货线和列车卸货线,所述列车装货线与所述列车卸货线之间设有联络通道,所述列车装货线与所述列车卸货线均设有停靠点,所述列车装货线与所述列车卸货线的停靠点上均设有集装箱顶升装置,且集装箱顶升装置数量与所述列车节数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缓存区内设有多个供集装箱缓存的搁置架,多个所述搁置架沿列车装卸线方向依次排成多列,所述列车车厢数与所述搁置架的列数存在映射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搁置架两侧沿垂直列车装卸线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开口,所述无人车的运动路径按所述列车车厢与所述搁置架的距离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卸货时,位于所述列车卸货线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同时带动集装箱相对列车卸货线偏离预设角度;所述列车装货时,位于所述列车装货线上的集装箱顶升装置同时带动集装箱相对列车装货线对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卸货时,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旋转至集装箱的箱门指向所述第一卸缓区对应的搁置架,所述列车装货时,所述集装箱顶升装置旋转至集装箱的箱门指向所述第一装缓区对应的搁置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缓区内搁置架与所述第一装缓区内搁置架相对所述停靠点错开设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堆存区设有门吊,所述门吊设于两列所述搁置架之间,所述门吊与所述搁置架之间距离小于门吊的转动半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货缓存区还包括第三装缓区,所述第三装缓区设于装货堆存区的两侧,所述卸货缓存区还包括卸货缓存区还包括第三卸缓区,所述第三卸缓区设于卸货堆存区的两侧;
所述装货车与所述卸货车均配有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有多个,所述装货车的充电桩垂直于列车装卸线方向设于所述第三装缓区远离装货堆存区一侧,所述卸货车的充电桩垂直于列车装卸线方向设于所述第三卸缓区远离卸货堆存区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公铁联运直取换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卡装货线的进出口之间和所述集卡卸货线的进出口之间布设有连接通道,所述集卡可通过所述连接通道往复于所述集卡装货线与所述集卡卸货线。
CN202310338472.7A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 Pending CN116461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8472.7A CN116461998A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8472.7A CN116461998A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61998A true CN116461998A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7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38472.7A Pending CN116461998A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6199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7336B2 (en) Robotic cargo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686558B2 (en) Arrangement scheme of a container wharf and the container loading/unloading process
CN108090710B (zh) 一种高铁快件物流***
EP1925762A1 (en) A space storing/parking method and a system therefor, a space storing system for container, a container dock and a load-unload method at the container dock
CN112794096B (zh) 一种码头集装箱自动化装卸堆存***及方法
CN107600861A (zh) 物流传站车及其内部货物调动方法、***
JPH09110176A (ja) コンテナー用の大容量集積デポ
KR20160132352A (ko) 컨테이너 터미널 시스템
CN107601062A (zh) 一种基于agv小车的高铁物流智能装卸***及方法
CN110239967B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堆场
WO2019214377A1 (zh) 单元化物流作业***以及作业方法
CN111874550B (zh) 一种地下集装箱物流地下装卸***及其布置方法
WO2019214376A1 (zh) 棚车回转平台、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及方法
US20160122139A1 (en) Container terminal
CN210027165U (zh) 车载移动立体分拣配货***
CN212502240U (zh) 一种无人升降穿梭车自动化仓库
CN116461998A (zh) 一种公铁联运直取换装***
CN214526854U (zh) 一种袋装物料快速装车***
CN112093507B (zh) 物流中转站及物流中转车辆的卸货方法
CN210735585U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堆场
CN217200962U (zh) 高铁集装器装卸搬运***
CN218559993U (zh) 一种高效自动化的集装箱空箱立体仓库
CN207226514U (zh) 一种基于agv小车的高铁物流智能装卸***
CN209507152U (zh) 集装货物装卸平台
CN116553055B (zh) 一种智能化物流仓库***及部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