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5423A -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5423A
CN116375423A CN202310336943.0A CN202310336943A CN116375423A CN 116375423 A CN116375423 A CN 116375423A CN 202310336943 A CN202310336943 A CN 202310336943A CN 116375423 A CN116375423 A CN 116375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ly ash
concrete
environment
add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369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春雄
郭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gang Great Industrial Park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gang Great Industrial Park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gang Great Industrial Park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gang Great Industrial Park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369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54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5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5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24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293Materials impermeable to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04B2201/52High compression strength concretes, i.e. with a compression strength higher than about 55 N/mm2, e.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环保抗渗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料制成,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100份;水泥180‑190份;粉煤灰180‑190份;细骨料450‑470份;粗骨料650‑670份;氢氧化钙5.4‑5.7份;外加剂2.1‑2.4份。外加剂为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的复配。本发明具有提高消耗粉煤灰的效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保混凝土是指添加了粉煤灰的混凝土材料,粉煤灰主要是煤燃烧过程中排出的微小灰粒,没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约250-300kg的粉煤灰,大量粉煤灰若不加以处理,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将粉煤灰应用于混凝土中是处理粉煤灰的一大处理方法。
但是现有研究表明,粉煤灰掺量一般在20-30%左右,若粉煤灰掺量过大,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因此,粉煤灰掺量相对较低,虽然目前混凝土用量较大,但粉煤灰产出量也非常大,通过制备混凝土的途径消耗粉煤灰的效果较为一般,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消耗粉煤灰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料制成,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100份;
水泥180-190份;
粉煤灰180-190份;
细骨料450-470份;
粗骨料650-670份;
氢氧化钙5.4-5.7份;
外加剂2.1-2.4份;
所述外加剂为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的复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煤灰掺量高达50%,比现有的环保混凝土中20%-30%的掺量有极大的提升,使得粉煤灰消耗量大幅提升,从而使得粉煤灰得以更好地消耗,提高消耗粉煤灰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减少粉煤灰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更为环保。
大量的粉煤灰添加能更好地填充混凝土的毛细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使得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渗性能。
通过加入氢氧化钙作为粉煤灰活性激发剂,使得粉煤灰充分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等水硬性物质,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前期强度以及后期强度均得以上升,使制得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较佳,不易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由于配方中加入了氢氧化钙,会导致水化加速,从而产生更多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更易出现大量的毛细孔,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而通过添加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复配形成的外加剂,起到较好的缓凝效果,使得水化热产生较为平稳,减少毛细孔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水100份;
水泥184-186份;
粉煤灰184-186份;
细骨料455-465份;
粗骨料655-665份;
氢氧化钙5.52-5.58份;
外加剂2.22-2.28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具体选择各组分的比例范围,制得的混凝土强度更高,抗渗性能更好,质量更佳,大量消耗粉煤灰的同时制得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
优选的,所述水泥、粉煤灰、氢氧化钙的质量比例为1:1:0.0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具体选择水泥、粉煤灰、氢氧化钙的比例,使得激发粉煤灰活性的效果较佳,制得的混凝土质量更佳。
优选的,所述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的质量比例为0.1:0.05:0.2: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具体选择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的质量比例,使得缓凝效果较为合适,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同时能控制水化热较为平稳地产生,不易局部发热造成严重的热胀冷缩而出现大量毛细孔的现象,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渗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上述的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部分水与外加剂混合,降压至0.01-0.02MPa,升温至150-160℃,转速120-160r/min,搅拌30-45min,冷却至室温,得外加剂溶液;
步骤2),取部分水与氢氧化钙混合后加入粉煤灰,搅拌30-45min,得粉煤灰拌和料;
步骤3),取剩余水与水泥混合,得水泥拌和料;
步骤4),将外加剂溶液、粉煤灰溶液、水泥溶液混合,形成预混物;
步骤5),向预混物中加入细骨料、粗骨料,混匀得混凝土拌和料;
步骤6),将混凝土拌和料浇筑至模具中,养护、脱模得环保抗渗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外加剂的特殊处理,使得外加剂除了具有较好的缓凝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散热效果,使得水化热能更为及时地排出,从而更好地减少混凝土因膨胀而产生毛细孔的现象,从而使得混凝土更为密实,抗渗性能更佳。
通过将氢氧化钙与粉煤灰混合,更好地针对性地激发粉煤灰的活性,通过加入已经被激发活性的粉煤灰,使得混凝土的前期强度得以提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以更好地适配对早期强度有较高要求的工程应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与外加剂混合的水的质量与外加剂的质量比例为1:1-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具体选择水和外加剂质量比例,控制外加剂溶液的浓度,在特殊的条件下,各原料更好地实现相互配合协同,从而使得提高混凝土水化过程中的散热性能的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与粉煤灰混合的水的质量与粉煤灰质量的比例为1:5-5.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具体选择粉煤灰与水的质量比例,使得碱性溶液的浓度较高,从而更好地激发粉煤灰活性,粉煤灰活化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前期强度,适用性更广。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搅拌时恒温60-6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60-65℃下搅拌,通过升温实现对粉煤灰更好的活化效果,活化后的粉煤灰活性更高,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前期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通过加入氢氧化钙作为粉煤灰活性激发剂,使得粉煤灰充分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等水硬性物质,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前期强度以及后期强度均得以上升,使制得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较佳,不易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本申请中优选通过添加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复配形成的外加剂,起到较好的缓凝效果,使得水化热产生较为平稳,减少毛细孔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本申请的方法,通过对外加剂进行降压、升温处理,使得外加剂除了具有较好的缓凝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散热效果,使得水化热能更为及时地排出,从而更好地减少混凝土因膨胀而产生毛细孔的现象,从而使得混凝土更为密实,抗渗性能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料制成。
混凝土拌和料由以下组分组成:
水、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氢氧化钙、外加剂。
其中,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标准为P.O45.5。
其中,粉煤灰为一级粉煤灰。
其中,细骨料为20目河砂。
其中,粗骨料为玄武岩碎石,平均粒径10mm。
其中,外加剂为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的复配。
其中,葡庚糖酸钠来源于市售,CAS:10094-62-9。
其中,酒石酸来源于市售,CAS:526-83-0。
其中,柠檬酸钠来源于市售,CAS:68-04-2。
其中,木质素磺酸钠来源于市售,CAS:8061-51-6。
实施例1-5中,混凝土拌和料的各组分的具体投入量详见表1。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100 100 100 100 100
水泥 180 184 185 186 190
粉煤灰 180 184 185 186 190
河砂 450 455 460 465 470
碎石 650 655 660 665 670
氢氧化钙 5.4 5.52 5.55 5.58 5.7
葡庚糖酸钠 0.35 0.37 0.375 0.38 0.4
酒石酸 0.175 0.185 0.1875 0.19 0.2
柠檬酸钠 0.7 0.74 0.75 0.76 0.8
木质素磺酸钠 0.875 0.925 0.9375 0.95 1
实施例1-5中,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部分水与外加剂混合,水与外加剂的质量比例为1:1,降压至0.01MPa,升温至150℃,冷凝回流,转速120r/min,搅拌45min,冷却至室温,得外加剂溶液;
步骤2),取部分水与氢氧化钙混合后加入粉煤灰,水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例为1:5,转速60r/min,室温搅拌30min,得粉煤灰拌和料;
步骤3),取剩余水与水泥混合,转速90r/min,搅拌3min得水泥拌和料;
步骤4),将外加剂溶液、粉煤灰溶液、水泥溶液混合,转速60r/min,搅拌1min,形成预混物;
步骤5),向预混物中加入细骨料、粗骨料,转60r/min,搅拌8min,混匀得混凝土拌和料;步骤6),将混凝土拌和料浇筑至模具中,洒水养护3d,脱模,静置养护至28d,得环保抗渗混凝土。
实施例6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1),取部分水与外加剂混合,水与外加剂的质量比例为1:1.2,降压至0.02MPa,升温至160℃,冷凝回流,转速160r/min,搅拌30min,冷却至室温,得外加剂溶液;
步骤2),取部分水与氢氧化钙混合后加入粉煤灰,水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例为1:5.2,转速60r/min,室温搅拌45min,得粉煤灰拌和料;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3一致。
实施例7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2),取部分水与氢氧化钙混合后加入粉煤灰,水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例为1:5,转速60r/min,恒温60℃搅拌30min,得粉煤灰拌和料;
实施例8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2),取部分水与氢氧化钙混合后加入粉煤灰,水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例为1:5,转速60r/min,恒温65℃搅拌30min,得粉煤灰拌和料;
对比例1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混凝土拌和料中,采用葡萄糖酸钠等量代替葡庚糖酸钠。
其中,葡萄糖酸钠来源于市售,CAS:527-07-1。
对比例2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混凝土拌和料中,采用葡萄糖等量代替酒石酸。
其中,葡萄糖来源于市售。
对比例3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混凝土拌和料中,采用白糖等量代替柠檬酸钠。
其中,白糖来源于市售。
对比例4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混凝土拌和料中,采用木质素磺酸钙等量代替木质素磺酸钠。
其中,木质素磺酸钙来源于市售,CAS:8061-52-7。
对比例5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混凝土拌和料中,采用细骨料等量替换氢氧化钙。
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2),取部分水与粉煤灰混合,水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例为1:5,转速60r/min,室温搅拌30min,得粉煤灰拌和料;
对比例6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1)取部分水与外加剂混合,水与外加剂的质量比例为1:1,转速120r/min,搅拌45min,冷却至室温,得外加剂溶液;
对比例7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
混凝土拌和料中:
水泥的投入量调整为259kg。
粉煤灰的投入量调整为111kg。
实验1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6》测试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环保抗渗混凝土的7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60d抗压强度。67.6MPa
实验2
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测试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环保抗渗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实验1、2的具体检测数据详见表2。
表2
7d抗压强度 28d抗压强度 60d抗压强度 抗渗等级
实施例1 53.4 70.1 95.9 >P12
实施例2 53.5 70.3 95.4 >P12
实施例3 53.8 70.4 97.6 >P12
实施例4 53.7 70.2 96.8 >P12
实施例5 53.6 70.1 95.9 >P12
实施例6 53.9 70.2 97.9 >P12
实施例7 56.2 71.6 96.3 >P12
实施例8 56.4 71.8 95.9 >P12
对比例1 53.9 69.6 97.0 P10
对比例2 53.8 69.7 97.3 P10
对比例3 53.7 69.5 96.7 P10
对比例4 54.4 69.8 97.6 P10
对比例5 39.9 63.8 73.1 >P12
对比例6 53.0 69.9 95.9 P12
对比例7 53.3 67.6 88.2 P12
根据表2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加入氢氧化钙以及由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复配形成的外加剂,使得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达50%,制得的混凝土性能优异,甚至比30%掺量的混凝土强度更高,而且具有更好地抗渗性能,综合性能较佳,并且能更好地消耗粉煤灰,减少环境污染,对环境更为友好,绿色环保。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混凝土拌和料制成,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水100份;
水泥180-190份;
粉煤灰180-190份;
细骨料450-470份;
粗骨料650-670份;
氢氧化钙5.4-5.7份;
外加剂2.1-2.4份;
所述外加剂为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的复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拌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水100份;
水泥184-186份;
粉煤灰184-186份;
细骨料455-465份;
粗骨料655-665份;
氢氧化钙5.52-5.58份;
外加剂2.22-2.2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粉煤灰、氢氧化钙的质量比例为1:1:0.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葡庚糖酸钠、酒石酸、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的质量比例为0.1:0.05:0.2:0.25。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部分水与外加剂混合,降压至0.01-0.02MPa ,升温至150-160℃,转速120-160r/min,搅拌30-45min,冷却至室温,得外加剂溶液;
步骤2),取部分水与氢氧化钙混合后加入粉煤灰,搅拌30-45min,得粉煤灰拌和料;
步骤3),取剩余水与水泥混合,得水泥拌和料;
步骤4),将外加剂溶液、粉煤灰溶液、水泥溶液混合,形成预混物;
步骤5),向预混物中加入细骨料、粗骨料,混匀得混凝土拌和料;
步骤6),将混凝土拌和料浇筑至模具中,养护、脱模得环保抗渗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与外加剂混合的水的质量与外加剂的质量比例为1:1-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与粉煤灰混合的水的质量与粉煤灰质量的比例为1:5-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搅拌时恒温60-65℃。
CN202310336943.0A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3754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6943.0A CN116375423A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6943.0A CN116375423A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5423A true CN116375423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72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36943.0A Pending CN116375423A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542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1501A (zh) * 2012-01-09 2012-07-04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6228A (zh) * 2016-06-24 2016-11-16 桂林华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防冻泵送剂
CN106145745A (zh) * 2016-06-24 2016-11-23 桂林华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补偿收缩泵送剂
CN106242342A (zh) * 2016-07-20 2016-12-21 天津中油渤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井水泥液体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10684A (zh) * 2020-09-01 2020-12-22 武汉鑫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0015A (zh) * 2020-11-21 2021-03-02 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3160A (zh) * 2021-11-24 2022-03-11 广东浪淘砂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站洗车废浆的活性保持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1501A (zh) * 2012-01-09 2012-07-04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6228A (zh) * 2016-06-24 2016-11-16 桂林华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防冻泵送剂
CN106145745A (zh) * 2016-06-24 2016-11-23 桂林华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补偿收缩泵送剂
CN106242342A (zh) * 2016-07-20 2016-12-21 天津中油渤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井水泥液体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10684A (zh) * 2020-09-01 2020-12-22 武汉鑫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0015A (zh) * 2020-11-21 2021-03-02 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3160A (zh) * 2021-11-24 2022-03-11 广东浪淘砂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站洗车废浆的活性保持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1656A (zh) 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41035B (zh) 一种低胶材用量的c30高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23154B (zh)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36615A (zh) 一种无碱无氯无氟早强型液体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92673B (zh) 一种改性麦芽糖浆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815898B (zh) 一种矿渣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JP7334904B2 (ja) ジオポリマー用減粘剤及びジオポリマー硬化体
CN116375423A (zh) 一种环保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8972B (zh) 一种液体复合水泥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4582A (zh) 一种制备蒸压加气砌块新工艺及其方法
CN113173728B (zh) 抗骨料碱活性反应的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8822B (zh) 一种保坍型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4389B (zh) 一种降粘型氨基磺酸盐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8586663B (zh) 一种含酰胺基团的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9034B (zh) 一种醚类低敏感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794C (zh) 一种膨胀混凝土及其低碱混凝土膨胀剂
CN111548072A (zh) 一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07048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抗裂环保型掺合料及制备方法
KR101690928B1 (ko) 콘시럽 및/또는 액당을 이용한 콘크리트용 혼화제의 제조방법
CN108641037B (zh) 一种含磷酸基团的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7664B (zh) 一种低碳高强微膨胀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17612B (zh) 一种高流态早强地聚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80915B (zh)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R102627082B1 (ko) 탄산화 양생을 위한 이산화탄소 흡수 반응형 혼화제와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그 혼화제를 이용한 모르타르 제품
CN114634321B (zh) 一种水泥流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