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7599A - 风扇控制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风扇控制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7599A
CN116357599A CN202310346457.7A CN202310346457A CN116357599A CN 116357599 A CN116357599 A CN 116357599A CN 202310346457 A CN202310346457 A CN 202310346457A CN 116357599 A CN116357599 A CN 116357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target
fan
angle
angle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464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冬磊
杨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dian Micr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dian Micr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dian Micr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dian Micr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464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7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7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7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10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having provisions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direction of outpu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1Testing thereof; Determination or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Stall or surge detection, e.g. condition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0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及***,该方法包括: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若干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其中,目标定位信息包括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本发明能够实时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的目标定位信息,结合送风模式控制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和送风强度,提高风扇的智能性,使用户体验感更好。

Description

风扇控制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风扇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及***。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的风扇一般仅能实现固定角度送风,或者是在固定变化的角度范围内送风,使用者想在不同位置上都能够吹到风时,需要人为移动风扇的位置,手动设定摆头位置或者送风角度范围后,实现固定角度送风或者通过电机循环摆动风扇头送风,操作繁琐。
另一方面,现有的风扇的送风强度只能通过按钮或遥控档位调节,当使用者与风扇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时,无法做到及时调整风量以使使用者达到舒适的送风状态;且当多个使用者与风扇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同时,也无法根据每个使用者所在的位置动态调整风量,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此外,现有的风扇大多不具有显示功能,无法直观地展现出风扇的送风状态等信息。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及***,其用以解决如何控制风扇能够根据目标所在位置动态调整风扇的送风角度以及送风强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若干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所述目标定位信息包括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
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式包括第一送风模式和第二送风模式;
于第一送风模式下,所述送风角度范围覆盖目标角度;
于第二送风模式下,所述送风角度范围避开目标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包括:
根据多个目标的目标角度分别获取每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
根据每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获取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多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为相互分离、全部重合或部分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包括:
根据送风角度范围内单个目标的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或,
根据送风角度范围内多个目标的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目标移动后更新目标定位信息;
根据更新后的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调整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根据更新后的目标距离调整风扇的送风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角度为目标角度值或目标角度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风扇上显示目标距离和/或当前送风角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当中,还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所述***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若干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所述目标定位信息包括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以及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
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设置于风扇上,用于显示目标距离和/或当前送风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扇控制方法及***,其能够实时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的目标定位信息,结合送风模式控制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和送风强度,提高风扇的智能性,使用户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风扇控制***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风扇控制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在第一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只存在一个目标的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在第一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多个目标的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在第一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多个目标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在第二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只存在一个目标的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在第二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多个目标的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在第二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多个目标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包括:
S1、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若干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目标定位信息包括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
S2、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S3、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参图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包括检测模块10和控制模块20,其中:
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若干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目标定位信息包括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
控制模块20,用于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以及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本发明能够实时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的目标定位信息,结合送风模式控制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和送风强度,提高风扇的智能性,使用户体验感更好。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风扇控制方法及***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步骤S1中,可以采用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器件作为检测模块10来获取风扇送风区域内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
优选地,可以利用毫米波雷达来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毫米波雷达工作在毫米波段,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段(波长为1~10mm)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摄像头对目标进行检测,摄像头检测目标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根据风扇不同的转头电机精度,上述的目标角度可以是目标角度值或目标角度范围。
示范性地,当风扇使用高精度的转头电机时,毫米波雷达提供的目标角度可以是一个较准确的目标角度值,例如目标角度α=20°;当风扇使用低精度的转头电机时,可以先将风扇送风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再由毫米波雷达检测目标具体在其中哪一个区域内,最后毫米波雷达检测的目标所在区域的一个目标角度范围即为目标角度,例如目标角度α满足10°≤α≤30°。
控制模块20与检测模块10通信,用于接收检测模块10所获取的目标定位信息,以及控制风扇执行设定的送风模式,并在设定的送风模式下,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获取的目标角度确定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具体地,本发明中的送风模式包括第一送风模式(跟随目标送风模式)和第二送风模式(避开目标送风模式)。且于第一送风模式下,送风角度范围覆盖目标角度;于第二送风模式下,送风角度范围避开目标角度。
可以理解地,在第一送风模式下,目标在任何位置时,送风角度范围始终覆盖目标角度,即风扇跟随目标送风;在第二送风模式下,目标在任何位置时,送风角度范围始终避开目标角度,即风扇避开目标送风。
基于此,本发明的步骤S2中,在设定的送风模式下,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目标角度确定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具体地,当风扇送风区域内只有一个目标时,可以根据该目标的目标角度确定其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然后根据该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确定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当风扇送风区域存在多个目标时,可以根据多个目标的目标角度分别确定每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并根据每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确定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示范性地,参图3,假设本发明的风扇送风区域(即风扇最大风量所覆盖的区域)为0°~150°,毫米波雷达检测到该风扇送风区域内只有一个目标,且该目标的目标角度α为30°,该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则为30°-β1~30°+β2,β1、β2为设定的角度阈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假设角度阈值β1=β2=10°,则在第一送风模式下,可以得到该目标对应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20°~40°。而在第二模式下,该目标对应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0°~20°以及40°~150°。
在本发明的步骤S3中,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获取的目标距离确定风扇的送风强度。
风扇的送风强度由风扇电机输出的功率决定,电机输出的功率越大,风扇的送风强度越大。电机的输出功率由控制模块20控制。
在本发明中,风扇的送风强度与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相关联,目标距离为目标与风扇之间的直线距离。目标距离越远,控制模块20控制电机输出功率越大,送风强度越强;反之,目标距离越近,控制模块20控制电机输出功率越小,送风强度越弱。
示范性地,假设根据风扇的送风强度对应设有多个档位,其中最低档为一档,对应的送风强度最小,最高档的对应的送风强度最大。则可以设定:当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l≤1m时,对应一档送风强度;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满足1m<l≤3m时,对应二挡送风强度;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满足3m<l≤5m时,对应三挡送风强度,以此类推,实现可以根据目标距离所在的范围来确定风扇的送风强度。
本发明中可以根据送风角度范围内单个目标的目标距离获取对应的风扇的送风强度,即根据送风角度范围内单个目标与风扇之间的距离,确定对应的风扇的送风强度。
当送风角度范围内存在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应的目标距离可能存在不同)时,可以根据多个目标的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具体可以选择目标距离最小的目标对应的送风强度为风扇的送风强度,或者选择目标距离最大的目标对应的送风强度为风扇的送风强度,或者将多个目标与风扇之间的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目标距离,并根据最终的目标距离确定风扇的送风强度。
进一步地,风扇送风区域内的目标可能会移动到区域内的其他位置,当目标移动后,目标所在位置发生改变,此时检测模块10需要重新检测目标的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以进行目标定位信息更新。之后,控制模块20将根据更新后的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调整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同时根据更新后的目标距离调整风扇的送风强度。
当目标移动到风扇送风区域之外时,检测模块10无法检测到目标,控制模块20将控制风扇关闭。
进一步地,该风扇控制***还包括:
指示模块30,指示模块30设置于风扇上,由控制模块20控制,用于显示目标距离和/或当前送风角度。
一些实施例中,指示模块30包括用来显示目标距离远近的呼吸灯,该呼吸灯可以安装在风扇的立杆上。示范性地,当目标距离风扇越近时,对应的目标距离越小,呼吸灯越亮;当目标距离风扇越远时,对应的目标距离越大,呼吸灯越暗。
指示模块30还包括用来显示当前送风角度的动态辐射光条,具体可以在风扇的底座上设置弧形屏,动态辐射光条安装于该弧形屏内,且动态辐射光条在弧形屏内的点亮位置与当前送风角度相对应。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图4,介绍在第一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只存在一个目标的场景,在此场景下,对应的风扇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目标定位信息包括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毫米波雷达来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该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
示范性地,本实施例中目标的目标角度α1为30°,目标距离l1为4m。
S12、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本实施例中,送风模式为第一送风模式,在该模式下,送风角度范围始终覆盖目标角度,即风扇跟随目标送风。
由步骤S11检测到该目标的目标角度,根据该目标角度可以确定该目标对应的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示范性地,风扇送风区域为0°~150°,毫米波雷达检测到该目标的目标角度α1为30°,该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则为30°-β1~30°+β2,β1、β2为设定的角度阈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假设角度阈值β1=β2=10°,则在第一送风模式下,可以得到该目标对应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20°~40°。
S13、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目标距离为目标与风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同范围内的目标距离对应不同档位的送风强度,且目标距离越大,对应的风扇档位越高,风扇的送风强度越强;反之,目标距离越小,对应的风扇档位越低,风扇的送风强度越弱。
示范性地,当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l1≤1m时,对应一档送风强度;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满足1m<l1≤3m时,对应二挡送风强度;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满足3m<l1≤5m时,对应三挡送风强度,以此类推。如本实施例中目标的目标距离l1=4m,则确定该目标对应的送风强度为三档。
风扇在第一送风模式下工作过程中,当检测模块10检测到目标移动到风扇送风区域内的其他位置时,控制模块20将根据目标所在目标角度对应调整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并根据目标所在目标距离对应调整风扇的送风强度。具体原理已在前文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当目标移动到风扇送风区域之外时,检测模块10无法检测到目标,控制模块20将控制风扇关闭。
实施例2:
参图5,介绍在第一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多个目标的一个场景,在此场景下,对应的风扇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多个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目标定位信息包括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毫米波雷达来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多个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
示范性地,假设该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两个目标,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目标一的目标角度α1为30°、目标距离l1为4m;目标二的目标角度α2为60°、目标距离l2为2m。
S22、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本实施例中,送风模式为第一送风模式,在该模式下,送风角度范围始终覆盖目标角度,即风扇跟随目标送风。
由步骤S21已检测到多个目标的目标角度,根据多个目标的目标角度可以分别确定每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然后根据每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确定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为相互分离。
示范性地,风扇送风区域为0°~150°,该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两个目标,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目标一的目标角度α1为30°、目标二的目标角度α2为60°,则目标一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为30°-β1~30°+β2,目标二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为60°-β1~60°+β2,β1、β2为设定的角度阈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假设角度阈值β1=β2=10°,则在第一送风模式下,可以得到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20°~40°以及50°~70°。
S23、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相互分离,因此,每个目标对应的送风强度仅与其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相关,各目标对应的送风强度之间互不影响。且目标距离越大,对应的风扇档位越高,风扇的送风强度越强;反之,目标距离越小,对应的风扇档位越低,风扇的送风强度越弱。
示范性地,当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l1≤1m时,对应一档送风强度;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满足1m<l1≤3m时,对应二挡送风强度;目标和风扇之间的目标距离满足3m<l1≤5m时,对应三挡送风强度,以此类推。例如,本实施例中目标一的目标距离l1=4m,则确定该目标一对应的送风强度为三挡;目标二的目标距离l2=2m,则确定该目标二对应的送风强度为二挡。
在第一送风模式下,当检测模块10检测到某一个或多个目标移动到风扇送风区域内的其他位置时,控制模块20将根据该目标所在目标角度对应调整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并根据目标所在目标距离对应调整风扇的送风强度。具体原理已在前文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当目标移动到风扇送风区域之外时,检测模块10无法检测到目标,控制模块20将控制风扇关闭。
实施例3:
参图6,介绍在第一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多个目标的另一场景,在此场景下,对应的风扇控制方法与实施例2中的风扇控制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为部分重合。
示范性地,风扇送风区域为0°~150°,该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两个目标,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目标一的目标角度α1为30°、目标二的目标角度α2为40°,则目标一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为30°-β1~30°+β2,目标二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为60°-β1~60°+β2,β1、β2为设定的角度阈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假设角度阈值β1=β2=10°,则目标一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为20°~40°,目标二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为30°~50°,从而可以得到在第一送风模式下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20°~5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可能为全部重合,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任何一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均可确定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本实施例中,由于送风角度部分重合或全部重合的目标对应的目标距离可能不同,因此在确定风扇的送风强度时,可是选择目标距离最小的目标对应的送风强度为风扇的送风强度,或者选择目标距离最大的目标对应的送风强度为风扇的送风强度,或者将多个目标与风扇之间的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目标距离,并根据最终的目标距离确定风扇的送风强度。
示范性地,本实施例中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目标一的目标距离l1=4m,目标二的目标距离l2=2m,此处以目标一和目标二的目标距离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目标距离为3m,可以确定风扇的送风强度为二挡。
在第一送风模式下,当检测模块10检测到某一个或多个目标移动到风扇送风区域内的其他位置时,控制模块20将根据该目标所在目标角度对应调整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并根据目标所在目标距离对应调整风扇的送风强度。具体原理已在前文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当目标移动到风扇送风区域之外时,检测模块10无法检测到目标,控制模块20将控制风扇关闭。
实施例4:
参图7,介绍在第二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只存在一个目标的场景,在此场景下,对应的风扇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风扇控制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送风模式为第二送风模式,在该模式下,送风角度范围始终避开目标角度,即风扇避开目标送风。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与实施例1中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互补。
示范性地,风扇送风区域为0°~150°,毫米波雷达检测到该目标的目标角度α1为30°,角度阈值β1=β2=10°,得到该目标在第一送风模式下对应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20°~40°。则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送风模式下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0°~20°以及40°~150°。
其余方法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参图8,介绍在第二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多个目标的一个场景,在此场景下,对应的风扇控制方法与实施例2中的风扇控制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送风模式为第二送风模式,在该模式下,送风角度范围始终避开目标角度,即风扇避开目标送风。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与实施例2中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互补。
示范性地,风扇送风区域为0°~150°,该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两个目标,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目标一的目标角度α1为30°、目标二的目标角度α2为60°,角度阈值β1=β2=10°,得到在第一送风模式下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20°~40°以及50°~70°。则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送风模式下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0°~20°、40°~50°以及70°~150°。
其余方法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参图9,介绍在第二送风模式下,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多个目标的另一个场景,在此场景下,对应的风扇控制方法与实施例3中的风扇控制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为部分重合或完全重合。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与实施例3中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互补。
示范性地,风扇送风区域为0°~150°,该风扇送风区域内存在两个目标,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目标一的目标角度α1为30°、目标二的目标角度α2为40°,角度阈值β1=β2=10°,得到在第一送风模式下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20°~50°。则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送风模式下的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为0°~20°以及50°~150°。
其余方法原理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能够实时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的目标定位信息,结合送风模式控制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和送风强度,提高风扇的智能性,使用户体验感更好。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若干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所述目标定位信息包括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
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式包括第一送风模式和第二送风模式;
于第一送风模式下,所述送风角度范围覆盖目标角度;
于第二送风模式下,所述送风角度范围避开目标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包括:
根据多个目标的目标角度分别获取每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
根据每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获取最终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目标对应的送风角度范围为相互分离、全部重合或部分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包括:
根据送风角度范围内单个目标的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或,
根据送风角度范围内多个目标的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目标移动后更新目标定位信息;
根据更新后的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调整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
根据更新后的目标距离调整风扇的送风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角度为目标角度值或目标角度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风扇上显示目标距离和/或当前送风角度。
9.一种风扇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风扇送风区域内若干目标的目标定位信息,所述目标定位信息包括目标角度及目标距离;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角度及送风模式获取风扇的送风角度范围,以及根据目标距离获取风扇的送风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
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设置于风扇上,用于显示目标距离和/或当前送风角度。
CN202310346457.7A 2023-04-03 2023-04-03 风扇控制方法及*** Pending CN116357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6457.7A CN116357599A (zh) 2023-04-03 2023-04-03 风扇控制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6457.7A CN116357599A (zh) 2023-04-03 2023-04-03 风扇控制方法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7599A true CN116357599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46457.7A Pending CN116357599A (zh) 2023-04-03 2023-04-03 风扇控制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759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789A (ja) * 1981-07-20 1983-01-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送風機
CN105423502A (zh) * 2015-12-31 2016-03-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5744513U (zh) * 2015-06-05 2016-11-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装置
CN112922887A (zh) * 2019-12-06 2021-06-08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送风控制方法、***、风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789A (ja) * 1981-07-20 1983-01-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送風機
CN205744513U (zh) * 2015-06-05 2016-11-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装置
CN105423502A (zh) * 2015-12-31 2016-03-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922887A (zh) * 2019-12-06 2021-06-08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送风控制方法、***、风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1046B (zh) 空调出风状态调节方法及室内机
US11729873B2 (en) Control device having buttons with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backlighting
CN110536998B (zh) 被配置用于眩光检测和控制机动窗帘的可见光传感器
CN109654697B (zh)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9654704B (zh)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JP6782229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電気機器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9764489B (zh)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9654696B (zh)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9654703B (zh)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9654698B (zh)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2980271B (zh) 空调室内机的转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737568B (zh)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WO2020135822A1 (zh)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2585617A (zh) 被配置用于眩光检测和控制电动窗上用品的可见光传感器
CN106713654A (zh) 一种移动终端显示调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485852B (zh) 基于体表温度的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501560B (zh) Led照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
CN111174386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61499A (zh) 被配置用于检测眩光状况的可见光传感器
KR20200067461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CN116357599A (zh) 风扇控制方法及***
CN106765905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US10816521B2 (en) Sensor hub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JPWO2018220820A1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システム
CN109668258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