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2083A -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2083A
CN116342083A CN202310617605.4A CN202310617605A CN116342083A CN 116342083 A CN116342083 A CN 116342083A CN 202310617605 A CN202310617605 A CN 202310617605A CN 116342083 A CN116342083 A CN 116342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ing
talents
talent
enterprise
fit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76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2083B (zh
Inventor
李洪升
崔媛媛
张莹
卢钦刚
孙东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ngwei Informa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ngwei Inform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ngwei Inform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ngwei Inform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76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2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2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2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42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2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 G06Q10/1053Employment or hi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才匹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获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ZY_1
,通过第一适配度
Figure ZY_2
匹配第一适配人才,在所有第一适配人才里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通过第二适配度C,匹配第一适配人才,求取难度系数
Figure ZY_3
调整指标
Figure ZY_4
,根据企业的招聘成功率,灵活调整难度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才匹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很多方面,现有的技术中,传统的招聘方式都是人才和企业通过人才市场进行招聘,招聘效率低且匹配成功的可能性低。
目前,许多企业的官方网站上都包含企业自己人才供需对接匹配***,可以在人才进入最后面试前,根据企业自己的招聘需求完成前期匹配,但是这些人才匹配***,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有限,虽然比传统的招聘方式好,但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人才和企业之间互相匹配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所述***包括: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库中的人才和企业的匹配度信息通过第一适配度公式
Figure SMS_1
进行第一次匹配;
所述匹配度信息包括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
匹配策略接受模块,用于向满足第一次匹配的人才展示企业的匹配测试题;
监测模块,用于采集人才完成匹配测试题过程中的状态参数;
第二匹配模块,用于根据人才完成匹配测试题过程中的状态参数通过第二匹配度公式
Figure SMS_2
进行第二次匹配;
所述状态参数包括:j为人才进行测试时完成的题目数量、
Figure SMS_3
为人才第i道题完成时长、/>
Figure SMS_4
为人才第i道题目完成度。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匹配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步骤S1、实时获取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履历的数据信息,基于获取的数据信息得到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
步骤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代入下式计算第一适配度K:
Figure SMS_5
式中,
Figure SMS_6
、/>
Figure SMS_7
、/>
Figure SMS_8
都是权重系数,默认/>
Figure SMS_9
=/>
Figure SMS_10
=/>
Figure SMS_11
,可以根据人才需求选择权重比例;
所述专业匹配度T与企业需求的专业和人才所学专业相关,若人才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专业一致,则T=1;若人才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专业不同,则T=0;
所述薪资匹配度X与企业提供的薪资和人才需求薪资相关,若人才需求薪资范围完全在企业提供薪资范围内,则X=1;若人才需求薪资范围完全不在企业提供薪资范围内,则X=0;若人才需求薪资范围与企业提供薪资范围部分重叠,则X=0.5;
所述工作年限匹配度Y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范围和人才实际工作年限相关,若人才实际工作年限大于等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上限,则Y=1;若人才实际工作年限小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下限,则Y=0;若人才实际工作年限属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范围,则Y=0.5;
步骤S3、根据公式
Figure SMS_12
获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3
步骤S4、将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4
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15
进行比较,若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6
大于等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17
,则该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否则,则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数量超过n时,按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8
的数值从大到小对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9
进行排序,截取排名前n的人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时获取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履历的数据信息,基于获取的数据信息得到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根据公式
Figure SMS_20
获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21
,将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22
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23
进行比较,若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24
大于等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25
,则该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否则,则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匹配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向满足第一次匹配的人才展示企业的匹配测试题;
实时监测人才在完成匹配测试题时的状态参数;
所述状态参数包括:j为人才进行测试时完成的题目数量、
Figure SMS_26
为人才第i道题完成时长、/>
Figure SMS_27
为人才第i道题目完成度;
将获取的参数代入下式计算第二适配度C:
Figure SMS_28
其中,
Figure SMS_29
为完成匹配测试题时企业规定总时长、/>
Figure SMS_30
为企业规定的完成题目数、
Figure SMS_31
为企业规定的第i道题目完成时长、/>
Figure SMS_32
为难度系数、/>
Figure SMS_33
为企业规定的第i道题目的完成度,其中i小于等于j;
根据上式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将第二适配度C与企业规定的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34
比较,当第二适配度C大于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35
时,则表明该人才满足第二匹配需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获取人才在完成匹配测试题时的状态参数:j为人才进行测试时完成的题目数量、
Figure SMS_36
为人才第i道题完成时长、/>
Figure SMS_37
为人才第i道题目完成度,根据公式
Figure SMS_38
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将第二适配度C与企业规定的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39
比较,当第二适配度C大于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40
时,则表明该人才满足第二匹配需求。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还包括难度系数调整模块,所述难度系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企业在当前时间点之前的一段时间
Figure SMS_41
内满足第二匹配需求的人数调整难度系数/>
Figure SMS_42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难度系数调整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将当前时间点之前的一段时间
Figure SMS_43
划分为时间间隔为/>
Figure SMS_44
的数个时间段;
获取每个时间段内满足第二匹配需求人数y,构建y关于
Figure SMS_45
的函数f(y,/>
Figure SMS_46
);
获取企业规定的y关于
Figure SMS_47
的标准函数g(y,/>
Figure SMS_48
);
根据f(y,
Figure SMS_49
)和g(y,/>
Figure SMS_50
)求取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SMS_51
Figure SMS_52
Figure SMS_53
与企业规定的难度系数调整指标阈值范围/>
Figure SMS_54
比较,
Figure SMS_55
属于/>
Figure SMS_56
时,保持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SMS_57
小于/>
Figure SMS_58
时,提高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SMS_59
大于/>
Figure SMS_60
时,降低当前难度系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f(y,
Figure SMS_62
)和g(y,/>
Figure SMS_66
)并结合公式/>
Figure SMS_69
求取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SMS_63
,将/>
Figure SMS_67
与企业规定的难度系数调整指标阈值范围/>
Figure SMS_70
比较,当/>
Figure SMS_72
属于/>
Figure SMS_61
时,保持当前难度系数;当/>
Figure SMS_65
小于/>
Figure SMS_68
时,提高当前难度系数;当/>
Figure SMS_71
大于/>
Figure SMS_64
时,降低当前难度系数,根据企业的招聘成功率,灵活调整难度系数,满足企业的的招聘成功率。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第一适配度公式
Figure SMS_73
获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74
步骤S20、将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75
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76
进行比较,若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77
大于等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78
,则该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否则,则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
步骤S30、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时,按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79
的数值从大到小对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80
进行排序,根据企业第一匹配需求人数n,截取排名前n的人才;
步骤S40、通过第二适配度公式
Figure SMS_81
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
步骤S50、将第二适配度C与企业规定的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82
比较,当第二适配度C大于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83
时,则表明该人才满足第二匹配需求;
步骤S60、根据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SMS_84
公式/>
Figure SMS_85
计算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SMS_86
步骤S70、将
Figure SMS_87
与企业规定的难度系数调整指标阈值范围/>
Figure SMS_88
比较,
Figure SMS_89
属于/>
Figure SMS_90
时,保持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SMS_91
小于/>
Figure SMS_92
时,提高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SMS_93
大于/>
Figure SMS_94
时,降低当前难度系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实时获取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履历的数据信息,基于获取的数据信息得到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根据公式
Figure SMS_95
获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96
,将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97
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98
进行比较,若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99
大于等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100
,则该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否则,则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
2、获取人才在完成匹配测试题时的状态参数:j为人才进行测试时完成的题目数量、
Figure SMS_101
为人才第i道题完成时长、/>
Figure SMS_102
为人才第i道题目完成度,根据公式
Figure SMS_103
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将第二适配度C与企业规定的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104
比较,当第二适配度C大于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105
时,则表明该人才满足第二匹配需求;
3、根据f(y,
Figure SMS_109
)和g(y,/>
Figure SMS_112
)并结合公式/>
Figure SMS_115
求取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SMS_107
,将/>
Figure SMS_111
与企业规定的难度系数调整指标阈值范围/>
Figure SMS_114
比较,当/>
Figure SMS_116
属于
Figure SMS_106
时,保持当前难度系数;当/>
Figure SMS_110
小于/>
Figure SMS_113
时,提高当前难度系数;当/>
Figure SMS_117
大于/>
Figure SMS_108
时,降低当前难度系数,根据企业的招聘成功率,灵活调整难度系数,满足企业的的招聘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为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所述***包括: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库中的人才和企业的匹配度信息通过第一适配度公式
Figure SMS_118
进行第一次匹配;
所述匹配度信息包括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
所述第一匹配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步骤S1、实时获取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履历的数据信息,基于获取的数据信息得到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
步骤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代入下式计算第一适配度K:
Figure SMS_119
式中,
Figure SMS_120
、/>
Figure SMS_121
、/>
Figure SMS_122
都是权重系数,默认/>
Figure SMS_123
=/>
Figure SMS_124
=/>
Figure SMS_125
,可以根据人才需求选择权重比例;
所述专业匹配度T与企业需求的专业和人才所学专业相关,若人才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专业一致,则T=1;若人才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专业不同,则T=0;
所述薪资匹配度X与企业提供的薪资和人才需求薪资相关,若人才需求薪资范围完全在企业提供薪资范围内,则X=1;若人才需求薪资范围完全不在企业提供薪资范围内,则X=0;若人才需求薪资范围与企业提供薪资范围部分重叠,则X=0.5;
所述工作年限匹配度Y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范围和人才实际工作年限相关,若人才实际工作年限大于等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上限,则Y=1;若人才实际工作年限小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下限,则Y=0;若人才实际工作年限属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范围,则Y=0.5;
步骤S3、根据公式
Figure SMS_126
获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27
步骤S4、将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28
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129
进行比较,若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30
大于等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131
,则该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否则,则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
所述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数量超过n时,按第一适配度的数值从大到小对第一适配度进行排序,截取排名前n的人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时获取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履历的数据信息,基于获取的数据信息得到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根据公式
Figure SMS_132
获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33
,将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34
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135
进行比较,若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36
大于等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137
,则该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否则,则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
匹配策略接受模块,用于向满足第一次匹配的人才展示企业的匹配测试题;
监测模块,用于采集人才完成匹配测试题过程中的状态参数;
第二匹配模块,用于根据人才完成匹配测试题过程中的状态参数通过第二匹配度公式
Figure SMS_138
进行第二次匹配;
所述状态参数包括:j为人才进行测试时完成的题目数量、
Figure SMS_139
为人才第i道题完成时长、/>
Figure SMS_140
为人才第i道题目完成度。
所述第二匹配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向满足第一次匹配的人才展示企业的匹配测试题;
实时监测人才在完成匹配测试题时的状态参数;
所述状态参数包括:j为人才进行测试时完成的题目数量、
Figure SMS_141
为人才第i道题完成时长、/>
Figure SMS_142
为人才第i道题目完成度;
将获取的参数代入下式计算第二适配度C:
Figure SMS_143
其中,
Figure SMS_144
为完成匹配测试题时企业规定总时长、/>
Figure SMS_145
为企业规定的完成题目数、
Figure SMS_146
为企业规定的第i道题目完成时长、/>
Figure SMS_147
为难度系数、/>
Figure SMS_148
为企业规定的第i道题目的完成度,其中i小于等于j;
根据上式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将第二适配度C与企业规定的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149
比较,当第二适配度C大于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150
时,则表明该人才满足第二匹配需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获取人才在完成匹配测试题时的状态参数:j为人才进行测试时完成的题目数量、
Figure SMS_151
为人才第i道题完成时长、/>
Figure SMS_152
为人才第i道题目完成度,根据公式
Figure SMS_153
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将第二适配度C与企业规定的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154
比较,当第二适配度C大于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155
时,则表明该人才满足第二匹配需求。
所述***还包括难度系数调整模块,所述难度系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企业在当前时间点之前的一段时间
Figure SMS_156
内满足第二匹配需求的人数调整难度系数/>
Figure SMS_157
所述难度系数调整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将当前时间点之前的一段时间
Figure SMS_158
划分为时间间隔为/>
Figure SMS_159
的数个时间段;
获取每个时间段内满足第二匹配需求人数y,构建y关于
Figure SMS_160
的函数f(y,/>
Figure SMS_161
);
获取企业规定的y关于
Figure SMS_162
的标准函数g(y,/>
Figure SMS_163
);
式中,t为时间,且t表示月份,y为人数,f(y,t)为满足第二匹配需求人数-月份的离散函数曲线,g(y,
Figure SMS_164
)为企业需求人数-月份的离散函数曲线;
根据f(y,
Figure SMS_165
)和g(y,/>
Figure SMS_166
)求取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SMS_167
Figure SMS_168
Figure SMS_169
与企业规定的难度系数调整指标阈值范围/>
Figure SMS_170
比较,
Figure SMS_171
属于/>
Figure SMS_172
时,说明满足第二匹配需求人数满足企业需求招聘人数,保持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SMS_173
小于/>
Figure SMS_174
时,说明满足第二匹配需求人数超过企业需求招聘人数,提高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SMS_175
大于/>
Figure SMS_176
时,说明满足第二匹配需求人数满足企业需求招聘人数,降低当前难度系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f(y,
Figure SMS_178
)和g(y,/>
Figure SMS_183
)并结合公式/>
Figure SMS_185
求取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SMS_179
,将/>
Figure SMS_182
与企业规定的难度系数调整指标阈值范围/>
Figure SMS_186
比较,当/>
Figure SMS_188
属于/>
Figure SMS_177
时,保持当前难度系数;当/>
Figure SMS_181
小于/>
Figure SMS_184
时,提高当前难度系数;当/>
Figure SMS_187
大于/>
Figure SMS_180
时,降低当前难度系数,根据企业的招聘成功率,灵活调整难度系数,满足企业的的招聘成功率。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第一适配度公式
Figure SMS_189
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90
步骤S20、将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91
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192
进行比较,若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93
大于等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SMS_194
,则该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否则,则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
步骤S30、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时,按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95
的数值从大到小对第一适配度/>
Figure SMS_196
进行排序,根据企业第一匹配需求人数n,截取排名前n的人才;
步骤S40、通过第二适配度公式
Figure SMS_197
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
步骤S50、将第二适配度C与企业规定的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198
比较,当第二适配度C大于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SMS_199
时,则表明该人才满足第二匹配需求;
步骤S60、根据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SMS_200
公式/>
Figure SMS_201
计算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SMS_202
步骤S70、将
Figure SMS_203
与企业规定的难度系数调整指标阈值范围/>
Figure SMS_204
比较,
Figure SMS_205
属于/>
Figure SMS_206
时,保持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SMS_207
小于/>
Figure SMS_208
时,提高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SMS_209
大于/>
Figure SMS_210
时,降低当前难度系数。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库中的人才和企业的匹配度信息通过第一适配度公式
Figure QLYQS_1
进行第一次匹配;
所述匹配度信息包括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
匹配策略接受模块,用于向满足第一次匹配的人才展示企业的匹配测试题;
监测模块,用于采集人才完成匹配测试题过程中的状态参数;
第二匹配模块,用于根据人才完成匹配测试题过程中的状态参数通过第二匹配度公式
Figure QLYQS_2
进行第二次匹配;
所述状态参数包括:j为人才进行测试时完成的题目数量、
Figure QLYQS_3
为人才第i道题完成时长、/>
Figure QLYQS_4
为人才第i道题目完成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步骤S1、实时获取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履历的数据信息,基于获取的数据信息得到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
步骤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专业匹配度T、薪资匹配度X和工作年限匹配度Y代入下式计算第一适配度K:
Figure QLYQS_5
式中,
Figure QLYQS_6
、/>
Figure QLYQS_7
、/>
Figure QLYQS_8
都是权重系数,默认/>
Figure QLYQS_9
=/>
Figure QLYQS_10
=/>
Figure QLYQS_11
,可以根据人才需求选择权重比例;
所述专业匹配度T与企业需求的专业和人才所学专业相关,若人才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专业一致,则T=1;若人才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专业不同,则T=0;
所述薪资匹配度X与企业提供的薪资和人才需求薪资相关,若人才需求薪资范围完全在企业提供薪资范围内,则X=1;若人才需求薪资范围完全不在企业提供薪资范围内,则X=0;若人才需求薪资范围与企业提供薪资范围部分重叠,则X=0.5;
所述工作年限匹配度Y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范围和人才实际工作年限相关,若人才实际工作年限大于等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上限,则Y=1;若人才实际工作年限小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下限,则Y=0;若人才实际工作年限属于企业要求的工作年限范围,则Y=0.5;
步骤S3、根据公式
Figure QLYQS_12
获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13
步骤S4、将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14
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QLYQS_15
进行比较,若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16
大于等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QLYQS_17
,则该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否则,则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数量超过n时,按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18
的数值从大到小对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19
进行排序,截取排名前n的人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匹配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向满足第一次匹配的人才展示企业的匹配测试题;
实时监测人才在完成匹配测试题时的状态参数;
所述状态参数包括:j为人才进行测试时完成的题目数量、
Figure QLYQS_20
为人才第i道题完成时长、/>
Figure QLYQS_21
为人才第i道题目完成度;
将获取的参数代入下式计算第二适配度C:
Figure QLYQS_22
其中,
Figure QLYQS_23
为完成匹配测试题时企业规定总时长、/>
Figure QLYQS_24
为企业规定的完成题目数、/>
Figure QLYQS_25
为企业规定的第i道题目完成时长、/>
Figure QLYQS_26
为难度系数、/>
Figure QLYQS_27
为企业规定的第i道题目的完成度,其中i小于等于j;
根据上式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将第二适配度C与企业规定的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QLYQS_28
比较,当第二适配度C大于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QLYQS_29
时,则表明该人才满足第二匹配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难度系数调整模块,所述难度系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企业在当前时间点之前的一段时间
Figure QLYQS_30
内满足第二匹配需求的人数调整难度系数/>
Figure QLYQS_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难度系数调整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将当前时间点之前的一段时间
Figure QLYQS_32
划分为时间间隔为/>
Figure QLYQS_33
的数个时间段;
获取每个时间段内满足第二匹配需求人数y,构建y关于
Figure QLYQS_34
的函数f(y,/>
Figure QLYQS_35
);
获取企业规定的y关于
Figure QLYQS_36
的标准函数g(y,/>
Figure QLYQS_37
);
根据f(y,
Figure QLYQS_38
)和g(y,/>
Figure QLYQS_39
)求取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QLYQS_40
Figure QLYQS_41
Figure QLYQS_42
与企业规定的难度系数调整指标阈值范围/>
Figure QLYQS_43
比较,
Figure QLYQS_44
属于/>
Figure QLYQS_45
时,保持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QLYQS_46
小于/>
Figure QLYQS_47
时,提高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QLYQS_48
大于/>
Figure QLYQS_49
时,降低当前难度系数。
7.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所述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第一适配度公式
Figure QLYQS_50
获得第m个人才的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51
步骤S20、将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52
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QLYQS_53
进行比较,若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54
大于等于第一适配阈值/>
Figure QLYQS_55
,则该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否则,则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
步骤S30、人才符合第一匹配需求时,按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56
的数值从大到小对第一适配度
Figure QLYQS_57
进行排序,根据企业第一匹配需求人数n,截取排名前n的人才;
步骤S40、通过第二适配度公式
Figure QLYQS_58
计算人才的第二适配度C;
步骤S50、将第二适配度C与企业规定的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QLYQS_59
比较,当第二适配度C大于第二适配度阈值/>
Figure QLYQS_60
时,则表明该人才满足第二匹配需求;
步骤S60、根据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QLYQS_61
公式/>
Figure QLYQS_62
计算难度系数调整指标/>
Figure QLYQS_63
步骤S70、将
Figure QLYQS_64
与企业规定的难度系数调整指标阈值范围/>
Figure QLYQS_65
比较,
Figure QLYQS_66
属于/>
Figure QLYQS_67
时,保持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QLYQS_68
小于/>
Figure QLYQS_69
时,提高当前难度系数;
Figure QLYQS_70
大于/>
Figure QLYQS_71
时,降低当前难度系数。
CN202310617605.4A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 Active CN116342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7605.4A CN116342083B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7605.4A CN116342083B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2083A true CN116342083A (zh) 2023-06-27
CN116342083B CN116342083B (zh) 2023-08-18

Family

ID=8689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7605.4A Active CN116342083B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208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9532A (zh) * 2017-10-30 2018-02-23 北京拉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历匹配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8062657A (zh) * 2017-11-30 2018-05-22 朱学松 人才招聘面试方法及***
CN111144781A (zh) * 2019-12-31 2020-05-12 江苏德尔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端数据的智能人才测评筛选方法
CN111325529A (zh) * 2020-03-20 2020-06-23 广东人啊人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才测评的人岗匹配方法及***
CN111459805A (zh) * 2020-03-16 2020-07-28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一种外协测试人才管理方法和***
KR20200114519A (ko) * 2019-03-29 2020-10-07 한국산업인력공단 시험 합격률 예측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1833010A (zh) * 2020-06-12 2020-10-27 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面试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35712A (zh) * 2021-10-20 2022-01-14 曾子豪 一种人才精准招聘匹配***及方法
CN114219459A (zh) * 2022-01-26 2022-03-22 珠海聘仓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人才匹配的人力资源PaaS***
CN115018468A (zh) * 2022-07-01 2022-09-06 佛山市蜂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招聘管理***及方法
CN115907282A (zh) * 2022-09-23 2023-04-04 中银金融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基于多级标签的人才测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9532A (zh) * 2017-10-30 2018-02-23 北京拉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历匹配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8062657A (zh) * 2017-11-30 2018-05-22 朱学松 人才招聘面试方法及***
KR20200114519A (ko) * 2019-03-29 2020-10-07 한국산업인력공단 시험 합격률 예측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1144781A (zh) * 2019-12-31 2020-05-12 江苏德尔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端数据的智能人才测评筛选方法
CN111459805A (zh) * 2020-03-16 2020-07-28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一种外协测试人才管理方法和***
CN111325529A (zh) * 2020-03-20 2020-06-23 广东人啊人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才测评的人岗匹配方法及***
CN111833010A (zh) * 2020-06-12 2020-10-27 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面试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35712A (zh) * 2021-10-20 2022-01-14 曾子豪 一种人才精准招聘匹配***及方法
CN114219459A (zh) * 2022-01-26 2022-03-22 珠海聘仓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人才匹配的人力资源PaaS***
CN115018468A (zh) * 2022-07-01 2022-09-06 佛山市蜂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招聘管理***及方法
CN115907282A (zh) * 2022-09-23 2023-04-04 中银金融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基于多级标签的人才测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月坤;蒋忠惠;: "大数据技术在人岗匹配中的实践与挑战", 领导科学, no. 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2083B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2031B2 (en) Participant grouping for enhance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CN111090809A (zh) 题目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042584A1 (zh) 非绩优人员培训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00143270A1 (en) Virtual assistant negoti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6952197A (zh) 一种基于入学率进行预分配的自选宿舍方法及***
CN111177282A (zh) 一种融入注意力机制的预测方法
CN116342083B (zh) 一种人才供需对接匹配的***及方法
CN114881504A (zh) 一种基于订单选择的电子精密件全自动柔性生产线调度方法
CN108961453B (zh) 一种课堂点名辅助决策***
CN110196869B (zh) 一种人才信息智能匹配方法、***及互动终端
CN113077184A (zh) 基于贝叶斯知识追踪的数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3657410A1 (en) Energy transition decision support method based on technology-economy-real participant-computer agent interactive simulation
CN117083622A (zh) 项目成功概率计算***、项目成功概率计算方法以及项目成功概率计算程序
CN111738285A (zh) 对学生进行学习效率评价和学习效率提升优化的评价方法
CN117454317B (zh) 一种融合数据治理方法及***
CN110874667A (zh) 评分卡模型优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886386A (zh) 唤醒模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750838B (zh)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综合态势定量处理方法
CN114443278B (zh) 一种ai平台训练任务调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7117801B1 (ja) スキル評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スキル評価装置
CN108491516B (zh)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分布式多表连接选择方法及装置
Borack Estimating predictive validity when range restriction due to selection and attrition is present
CN114565264A (zh) 一种绩效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17853284A (zh) 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平行分班***
CN111626592A (zh) 一种工程进度中不确定风险的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