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00719A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00719A
CN116300719A CN202310059180.XA CN202310059180A CN116300719A CN 116300719 A CN116300719 A CN 116300719A CN 202310059180 A CN202310059180 A CN 202310059180A CN 116300719 A CN116300719 A CN 116300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unit
air blowing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591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田宏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300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07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modeling, simul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7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quality surveillance of prod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提供使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实现舒适性、节能性提高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空调机的室内单元(2)包括:配置于壳体(4)的内部的热交换器(7);与热交换器(7)的一侧对应,向第一方向在壳体(4)开口的第一通风口(5);与热交换器(7)的另一侧对应,向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在壳体(4)开口的第二通风口(6);以及能对从第一通风口(5)吹向第二通风口(6)的第一送风和从第二通风口(6)吹向第一通风口(5)的第二送风进行切换的送风部(8、9),在第一送风时,从第一通风口(5)吸入空气,从第二通风口(6)吹出空气,在第二送风时,从第二通风口(6)吸入空气,从第一通风口(5)吹出空气。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人于2018年02月2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10153910.1,发明名称为“空调机的室内单元”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中,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来调整为适当的温度,并将该空气从吹出口吹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5-2807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中,吸入空气的方向始终为相同方向,且吹出空气的方向也始终为相同方向,因此导致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分布产生不均,有时无法形成舒适的温度分布。并且存在要求舒适性从而使空调机过度地工作,导致耗电量较高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能实现舒适性、节能性的提高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包括:壳体;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被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第一通风口,该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对应,朝向第一方向在所述壳体开口;第二通风口,该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另一侧对应,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在所述壳体开口;以及送风部,该送风部能在第一送风和第二送风之间进行切换,该第一送风从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第一通风口向所述第二通风口送风,该第二送风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向所述第一通风口送风,在进行所述第一送风时,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吹出空气,在进行所述第二送风时,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且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吹出空气。
由此,能提供使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实现舒适性、节能性的提高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运转时的室内气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热运转时的室内气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运转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运转时的室内气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运转时的室内气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运转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1到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进行说明。下面,将图2到图4的图纸面左侧作为正面侧(前侧),将图纸面右侧作为背面侧(后侧)进行说明。图1的标号1是调节室内的空气温度的空调机。该空调机1包括设于室内的天花板T的室内单元2、和设于室外的室外单元3(参照图3)。
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从天花板T垂下的天花板吊挂型的室内单元2。该室内单元2也可以是埋入天花板T的天花板埋入型、安装于室内的高处的壁挂型、或设置于地板的地板放置型等。
如图1所示,室内单元2被配置于室内的天花板T和墙壁K相接的角部。该室内单元2包括形成横向较长的箱状的壳体4。此外,在壳体4的下表面侧设有朝向下方(第一方向)开口的第一通风口5。此外,在壳体4的正面侧设有朝向水平方向(第二方向;前方)开口的第二通风口6。即,第一通风口5设于第二通风口6的下方位置,第二通风口6朝向与第一通风口5的开口方向不同的方向开口。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2在制冷运转时进行从第一通风口5吸入空气C并且从第二通风口6吹出空气C的第一送风(制冷送风)。该室内单元2在制热运转时进行从第二通风口6吸入空气H并且从第一通风口5吹出空气H的第二送风(制热送风)。
由此,能进行下述两种送风方式:即,第一通风口5从下方吸入空气且第二通风口6向水平方向吹出空气C的第一送风(制冷送风)的方式(参照图3)、和第二通风口6从水平方向吸入空气且第一通风口5向下方吹出空气H的第二送风(制热送风)的方式(参照图4),因此无论在制冷运转时或制热运转时,均能使室内空间N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即,能在室内空间N产生适用于制冷运转的气流C、或适用于制热运转的气流H。
如图3所示,第一送风的方式中,从第二通风口6吹出的空气C沿着天花板T流动,并且沿着与室内单元2相对的墙壁K下降。并且,空气C沿着地板面U流动,并且沿着设有室内单元2的墙壁K上升,从第一通风口5被吸入。
如图4所示,第二送风的方式中,从第一通风口5吹出的空气H沿着墙壁K下降,并且沿着地板面U流动。并且,空气H沿着与室内单元2相对的墙壁K上升,沿着天花板T流动从第二通风口6被吸入。
如图2所示,室内单元2包括:配置于壳体4的内部的热交换器7、设于热交换器7的一侧(后侧)的第一风扇8(第一送风机)、以及设于热交换器7的另一侧(前侧)的第二风扇9(第二送风机)。即,在两个风扇8、9之间配置热交换器7。
室内单元2的热交换器7和室外单元3经由使制冷剂循环的连接配管10连接。使制冷剂在该热交换器7与室外单元3之间循环来构成冷冻循环。
热交换器7包括供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管11、和与制冷剂11连结的多片翅片12。该热交换器7能使制冷剂在制冷剂管11和室外单元3之间循环,在通过的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热交换器7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周围的空气的温度降低。该热交换器7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周围的空气的温度上升。
热交换器7在制热运转时能使空气H从前方向后方流动。在制冷运转时能使空气C从后方向前方流动。在第一通风口5和第二通风口6之间对覆盖热交换器7的壳体4通风。
第一通风口5与热交换器7的一侧对应在壳体4开口。第二通风口6与热交换器7的另一侧对应在壳体4开口。即,能在第一送风和第二送风之间进行切换,该第一送风是从第一通风口5向第二通风口6进行送风,该第二送风是从第二通风口6向第一通风口5进行送风。
在壳体4内包夹热交换器7来配置的第一风扇8和第二风扇9分别由贯流风扇(横流风扇)构成。贯流风扇是多片扇叶(翅膀)13、14以圆筒状来配置的风扇。由此,使构成贯流风扇的多片扇叶13、14之间能通过空气,无论第一送风还是第二送风的情况下均能使空气通过。此外,在第一风扇8和第二风扇9的附近设有引导空气的流动的引导部15、16、17。
在室内单元2设有使第一风扇8旋转的第一风扇驱动部18(电动机),还设有使第二风扇9旋转的第二风扇驱动部19(电动机)。图2中,第一风扇8以顺时针旋转。另一方面,第二风扇9以逆时针旋转。
能使第一风扇驱动部18和第二风扇驱动部19各自的转速不同。即,能使第一风扇8和第二风扇9的转速各自不同。此外,能使第一风扇驱动部18和第二风扇驱动部19的任意一方驱动并且使另一方停止。
在进行第一送风(制冷送风)时,使第二风扇9高速旋转并且使第一风扇8低速旋转。在进行第二送风(制热送风)时,使第一风扇8高速旋转并且使第二风扇9低速旋转。即,通过使第一风扇8和第二风扇9的转速各自不同,从而能切换第一送风和第二送风。即,能将通过热交换器7的内部通路20的空气的流动反转。
由此,能利用两个风扇8、9构成可切换第一送风和第二送风的送风部。此外,在使第一风扇8和第二风扇9的转速各不相同的方式中,包含使第一风扇8和第二风扇9的任意一方的旋转停止的方式。
第一通风口5和第二通风口6的形状构成横向较长的长方形。第一通风口5和第二通风口6的开口面积为大致相同的开口面积。第一通风口5的开口宽度D1和第二通风口6的开口宽度D2大致相同。第一通风口5和第二通风口6的间隔宽度L为第一通风口5的开口宽度D1或第二通风口6的开口宽度D2的3.5倍以上。间隔宽度L只要是相对于第一通风口5的开口宽度D1或第二通风口6的开口宽度D2至少为两倍的长度即可。只要进行这样的尺寸设定,就能防止从一个通风口5、6吹出的空气直接被吸入另一个通风口5、6的气流的短路(shortcircuit)。
在第一通风口5设有进行第一送风时对从该第一通风口5吸入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测定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1。在第二通风口6设有进行第二送风时对从该第二通风口6吸入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测定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2。
进行第一送风时,可以在第一温度传感器21检测到的空气的温度降低至目标温度的时刻降低送风的输出。进行第二送风时,可以在第二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空气的温度上升至目标温度的时刻降低送风的输出。
也可以在第一温度传感器21检测到的空气的温度降低至目标温度的时刻,维持热交换器7的制冷模式同时降低输出,将第一送风切换至第二送风。也可以在第二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空气的温度上升至目标温度的时刻,维持热交换器7的制热模式同时降低输出,将第二送风切换至第一送风。由此,能使室内空间N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之后,进一步搅拌室内空间N的空气。
在第一通风口5设有第一风向板23、和调整该第一风向板23的角度的第一风向调整部24(电动机)。在第二通风口6设有第二风向板25、和调整该第二风向板25的角度的第二风向调整部26(电动机)。由此,空气的吹出口为第一通风口5或第二通风口6的任意一个均能调整风向。
第一风向板23和第二风向板25是与第一通风口5和第二通风口6的开口大致相同的板构件。第一风向板23和第二风向板25以轴为中心摆动。在不使用空调机1时(运转停止时),第一风向板23和第二风向板25的角度被调整为堵住第一通风口5和第二通风口6的角度。制冷运转时,第一风向板23和第二风向板25被调整为制冷用的角度。制热运转时,第一风向板23和第二风向板25被调整为制热用的角度。
在热交换器7的下方位置设有接受在热交换器7中从空气分离出的水滴的排水盘27(drain pan)。在该排水盘27的下方位置设有过滤器构件28。在该过滤器构件28中,在后侧设有第一空气过滤器29,并且在前侧设有第二空气过滤器30。即,第一空气过滤器29和第二空气过滤器30形成一体的构件。过滤器构件28具有挠性。
在第一通风口5和热交换器7之间设有与热交换器7的一侧对应设置的、可配置第一空气过滤器29的第一配置部31。在第二通风口6和热交换器7之间设有与热交换器7的另一侧对应设置的、可配置第二空气过滤器30的第二配置部32。
室内单元2包括使过滤器构件28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的过滤器驱动部33(电动机)。通过使该过滤器驱动部33进行驱动,从而能使过滤器构件28在将第一空气过滤器29配置于第一配置部31的后方位置、和将第二空气过滤器30配置于第二配置部32的前方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由此,能根据送风的切换配置空气过滤器29、30。
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第一送风时,第一空气过滤器29配置于第一配置部31。另一方面,在进行第二送风时,第二空气过滤器30配置于第二配置部32。由此,即使空气从相对于热交换器7的任意方向通过,也能去除灰尘。
在位于第一通风口5(第一配置部31)的内部背面的引导部16形成将过滤器构件28移动至后方位置时、供其后端缘嵌入的第一凹部34。在位于第二通风口6(第二配置部32)的内部上表面的引导部15形成有将过滤器构件28移动至前方位置时、供过滤器构件28的前端缘嵌入的第二凹部35。这些第一凹部34和第二凹部35成为支承过滤器构件28的支承部。
在壳体4的下表面的前方位置设有对用于远距离操作空调机1的从无线遥控器36(参照图5)发送的红外线信号R(无线信号)进行接收的接收部37。也可以在墙壁K设有有线遥控器,利用该有线遥控器远距离操作空调机1。
接着,参照图5所示的框图说明空调机1的***结构。如图5所示,室内单元2包括控制各种装置的主控制部38。
从供使用者M进行操作的无线遥控器36发送出的红外线信号R由接收部37所接收。该接收部37基于红外线信号R的接收将信号输入至主控制部38。第一温度传感器21将第一通风口5的空气的温度输入至主控制部38。另一方面,第二温度传感器22将第二通风口6的空气的温度输入至主控制部38。
主控制部38包括:进行室外单元3的控制的室外单元控制部39、进行运转模式的控制的运转模式控制部40、进行第一风扇驱动部18和第二风扇驱动部19的控制的送风控制部41、进行第一风向调整部24和第二风向调整部26的控制的风向控制部24、以及进行过滤器驱动部33的控制的过滤器控制部43。
主控制部38向各装置输出控制信号,进行空调机1的运转控制。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风扇8、第二风扇9、第一风扇驱动部18、第二风扇驱动部19和送风控制部41构成送风部。
本实施方式的主控制部38由具有处理器以及储存器等硬件、通过由CPU执行各种程序来使用硬件实现利用软件的信息处理的计算机构成。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方法通过由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实现。
接着,利用图6的流程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主控制部38执行的运转切换处理进行说明。在流程图的各步骤的说明中,例如将记载为“步骤S11”的地方简略记作“S11”。
如图6所示,首先,主控制部38判定制冷运转是否开始操作,即是否从无线遥控器36接收到表示制冷运转的开始操作的红外线信号R(S11)。这里,没有制冷运转的开始操作的情况下(S11为否),前进至后文所述的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S16)。另一方面,在有制冷运转的开始操作的情况下(S11为是),前进至制冷运转模式开始(S12)。
在制冷运转模式开始(S12)中,运转模式控制部40开始使热交换器7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转。这时,室外单元控制部39控制室外单元3开始制冷运转。
接着,过滤器控制部43进行使过滤器驱动部33进行驱动从而使过滤器构件28向后方位置移动的控制(S13)。这时,第一空气过滤器29被配置于第一配置部31,第一空气过滤器29的后端缘嵌入第一凹部34,并且第二空气过滤器30从第二配置部32退出。
接着,风向控制部42驱动第一风向调整部24来将第一风向板23的角度调整为制冷用的角度,并且驱动第二风向调整部26来将第二风向板25的角度调整为制冷用的角度(S14)。这时,第一风向板23被调整为使第一通风口5大致全开的角度,并且第二风向板25被调整为使空气C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角度(S14)。
接着,送风控制部41控制第二风扇驱动部19来提高其转速,开始第二风扇9的高速旋转,并且控制第一风扇驱动部18来降低其转速,开始第一风扇8的低速旋转(S15)。使第二风扇9高速旋转并且使第一风扇8低速旋转,从而能进行空气C从第一通风口5吹向第二通风口6的第一送风。接着,结束制冷运转处理。
前文所述的制冷运转的开始操作(S11)为否的情况下进入的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S16)中,主控制部38判定是否有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即是否从无线遥控器36接收到表示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的红外线信号R(S16)。这里,在没有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的情况下(S16为否),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有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的情况下(S16为是),前进至制热运转模式开始(S17)。
在制热运转模式开始(S17)中,运转模式控制部40开始使热交换器7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热运转。这时,室外单元控制部39控制室外单元3来开始制热运转。
接着,过滤器控制部43进行使过滤器驱动部33进行驱动从而使过滤器构件28向前方位置、即向第二通风口6侧移动的控制(S18)。这时,第二空气过滤器30被配置于第二配置部32,并且使第一空气过滤器29从第一配置部31退出。
接着,风向控制部42驱动第一风向调整部24来将第一风向板23的角度调整为制热用的角度,并且驱动第二风向调整部26来将第二风向板25的角度调整为制热用的角度(S19)。这时,第一风向板23被调整为使空气H沿斜下方向吹出的角度,第二风向板25被调整为使第二通风口6大致全开的角度。
接着,送风控制部41驱动第一风扇驱动部18来提高其转速,开始第一风扇8的高速旋转。这时,控制第二风扇驱动部18降低其转速,开始第二风扇9的低速旋转(S20)。使第一风扇8高速旋转并且使第二风扇9低速旋转,从而能进行空气H从第二通风口6吹向第一通风口5的第二送风。接着,结束制热运转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7到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51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部分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下面,将图7到图8的图纸面右侧设为第一侧(第一方向),将图纸面左侧设为第二侧(第二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52设于室内天花板T的中央部。室内单元52的壳体54的内部,在其中央部设有热交换器57。第一风扇58(第一送风机)被设于热交换器57的第一侧(右侧),并且第二风扇59(第二送风机)被设于热交换器57的第二侧(左侧)。即,第一风扇58和第二风扇59在壳体54内包夹热交换器57而配置于两侧。
进而,在壳体54的第一侧(右侧)设有朝向第一方向(右方向)开口的第一通风口55。在壳体54的第二侧(左侧)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左方向)开口的第二通风口56。即,第一通风口55和第二通风口56被设置在相同高度的位置,第二通风口56朝向与第一通风口55的开口方向不同的方向开口。
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52在第一送风时从第一通风口55吸入空气F1并且从第二通风口56吹出空气F1(参照图7)。该室内单元52在第二送风时从第二通风口56吸入空气F2并且从第一通风口55吹出空气F2(参照图8)。即,能在室内空间N产生一个方向的流动或另一个方向的流动。制冷运转时或制热运转时的任意的情况下均能进行第一送风或第二送风。
室内单元52包括检测人M所在的方向的人体传感器60。该人体传感器60被设于壳体54的下表面侧。如图7所示,在第一方向W1有人M的情况下,进行第一送风。由此,能使从室内单元52的第二通风口56吹出的空气F1不直接吹向人M。如图8所示,在第二方向W2有人M的情况下,进行第二送风。由此,能使从室内单元52的第一通风口55吹出的空气F2不直接吹向人M。
接着,利用图9的流程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主控制部38执行的运转切换处理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首先主控制部38判定是否有制冷运转的开始操作,即是否从无线遥控器36接收到表示制冷运转的开始操作的红外线信号R(S21)。这里,没有制冷运转的开始操作的情况下(S21为否),前进至后文所述的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S23)。另一方面,在有制冷运转的开始操作的情况下(S21为是),前进至制冷运转模式开始(S22)。
在制冷运转模式开始(S22)中,运转模式控制部40开始使热交换器57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转。这时,室外单元控制部39控制室外单元3以开始制冷运转。并且,进入后文所述的在第一方向是否有人的检测(S25)。
前文所述的制冷运转的开始操作的判定(S21)为否的情况下进入的是否有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的判定(S23)中,主控制部38判定是否有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即是否从无线遥控器36接收到表示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的红外线信号R(S23)。这里,在没有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的情况下(S23为否),前进至后文所述的在第一方向是否有人的检测(S25)。另一方面,在有制热运转的开始操作的情况下(S23为是),前进至制热运转模式开始(S24)。
通过制热运转模式开始(S24),运转模式控制部40开始使热交换器57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热运转。这时,室外单元控制部39控制室外单元3开始制热运转。并且,进入在第一方向是否有人的检测(S25)。
在第一方向是否有人的检测(S25)中,控制部38基于人体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判定在第一方向W1是否有人M。这里,在第一方向W1没有人M的情况下(S25为否),进入后文所述的在第二方向是否有人的检测(S27)。另一方面,在第一方向W1有人M的情况下(S25为是),前进至第二风扇旋转开始和第一风扇旋转停止(S26)的操作。
在第二风扇旋转开始和第一风扇旋转停止(S26)中,送风控制部41通过第二风扇驱动部19的驱动开始来开始第二风扇59的旋转,并且通过停止第一风扇驱动部18的驱动来停止第一风扇58的旋转。接着,结束运转切换处理。
在前文所述的在第一方向是否有人的检测(S25)为否的情况下进入的在第二方向是否有人的检测(S27)中,主控制部38基于人体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判定在第二方向W2是否有人M。这里,在第二方向W2没有人M的情况下(S27为否),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二方向W2有人M的情况下(S27为是),前进至第一风扇旋转开始和第二风扇旋转停止(S28)的操作。
在第一风扇旋转开始和第二风扇旋转停止(S28)中,送风控制部41通过第一风扇驱动部18的驱动开始来开始第一风扇58的旋转,并且通过停止第二风扇驱动部19的驱动来停止第二风扇59的旋转。接着,结束运转切换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W1有人M的情况下进行第一送风,在第二方向W2有人M的情况下进行第二送风,但也可以反过来,在第一方向W1有人M的情况下进行第二送风,在第二方向W2有人M的情况下进行第一送风,使空气F1或空气F2直接吹向人M。并且,也可以在人M所在的地方既不是第一方向W1也不是第二方向W2的情况下,每隔规定时间切换第一送风和第二送风,也可以利用辐射传感器或热成像传感器检测室内空间N的温度分布,向与目标温度的差较大的方向进行送风。
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但也可以将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应用的结构适用于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中应用的结构组合。例如,也可以将第二实施方式的人体传感器60搭载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进行与人M所在的返岗对应的空调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流程图中,例示了各步骤连续执行的方式,但各步骤的前后关系不一定是规定的,也可以将一部分步骤的前后关系进行替换。也可以使一部分步骤与其它步骤并行执行。
本实施方式中,能切换第一送风和第二送风的风扇8、9由贯流风扇构成,但也可以由其它风扇构成能切换第一送风和第二送风的风扇。例如,可以是螺旋桨式风扇(轴流风扇),也可以是多叶片式风扇。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两个风扇8、9构成能切换第一送风和第二送风的送风部,但也可以利用一个风扇构成送风部。例如,也可以使一个风扇正向旋转来进行第一送风,使其反向旋转来进行第二送风。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部31和第二配置部32中的一个配置部31上配置有空气过滤器29,并且使另一个配置部32的空气过滤器退出,但也可以使第一空气过滤器29和第二空气过滤器30各自同时配置于第一配置部31和第二配置部32,也可以使其同时退出。
本实施方式中,空气过滤器29、30能移动,但也可以使空气过滤器29、30分别固定于第一配置部31和第二配置部32。也可以在热交换器7和第一风扇8之间设有第一空气过滤器29,并且在热交换器7和第二风扇9之间设有第二空气过滤器30。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过滤器29和第二空气过滤器30由一体的构件构成,但第一空气过滤器29和第二空气过滤器30也可以为单独的构件。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过滤器29和第二空气过滤器30沿前后方向滑行移动,但也可以使第一空气过滤器29和第二空气过滤器30摆动。
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风向板23和第二风向板25以轴为中心摆动而构成,但也可以使第一风向板23和第二风向板25滑行移动来构成。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由于具备能在第一送风和第二送风之间进行切换的送风部,该第一送风从第一通风口吹向第二通风,该第二送风从第二通风口吹向第一通风口,从而能使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能实现舒适性、节能性的提高。
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呈现,不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另外,这些实施方式能以各种形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思想内,并包含在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空调机,2室内单元,3室外单元,4壳体,5第一通风口,6第二通风口,7热交换器,8第一风扇,9第二风扇,10连接配管,11制冷剂管,12翅片,13、14扇叶,15、16、17引导部,18第一风扇驱动部,19第二风扇驱动部,20内部通路,21第一温度传感器,22第二温度传感器,23第一风向板,24第一风向调整部,25第二风向板,26第二风向调整部,27排水盘,28过滤器构件,29第一空气过滤器,30第二空气过滤器,31第一配置部,32第二配置部,33过滤器驱动部,34第一凹部,35第二凹部,36无线遥控器,37接收部,38主控制部,39室外单元控制部,40运转模式控制部,41送风控制部,42风向控制部,43过滤器控制部,51空调机,52室内单元,54壳体,55第一通风口,56第二通风口,57热交换器,58第一风扇,59第二风扇,60人体传感器,C空气(气流),H空气(气流),D1开口宽度,D2开口宽度,L间隔宽度,K墙壁,N室内空间,T天花板,U地板面,M使用者(人),R红外线信号,F1空气,F2空气,W1第一方向,W2第二方向。

Claims (5)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包括:
壳体;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被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第一通风口,该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对应,朝向第一方向即下方在所述壳体开口;
第二通风口,该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另一侧对应,朝向第二方向即水平方向在所述壳体开口;
第一风向板,该第一风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
第一风向调整部,该第一风向调整部调整所述第一风向板的角度;
第二风向板,该第二风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
第二风向调整部,该第二风向调整部调整所述第二风向板的角度;
风向控制部,该风向控制部进行所述第一风向调整部和所述第二风向调整部的控制;以及
送风部,该送风部由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一侧的第一送风机和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另一侧的第二送风机构成,能在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向所述第二通风口的第一送风和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向所述第一通风口的第二送风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热交换器具有设置于所述一侧的凸部和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另一侧的凹部和凸部,
所述第一送风机与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一侧的凹部对应地配置,
所述第二送风机与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另一侧的凹部对应地配置,
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下方位置,
在所述第一送风时,所述风向控制部将所述第一风向板调整为使所述第一通风口大致全开的角度,且将所述第二风向板调整为使空气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角度,所述送风部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吹出空气,
在所述第二送风时,所述风向控制部将所述第一风向板调整为使空气倾斜地向下方吹出的角度,且将所述第二风向板调整为使所述第二通风口大致全开的角度,所述送风部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且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吹出空气,
所述送风部在制冷运转时进行所述第一送风并且在制热运转时进行所述第二送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具有送风控制部,该送风控制部使所述第一送风机和所述第二送风机各自的转速不同且进行切换所述第一送风和所述第二送风的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机和所述第二送风机分别由贯流风扇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过滤器;第一配置部,该第一配置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一侧对应地设置,配置有所述空气过滤器;以及第二配置部,该第二配置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另一侧对应地设置,配置有所述空气过滤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过滤器;
过滤器驱动部,该过滤器驱动部使所述空气过滤器移动;以及
过滤器控制部,该过滤器控制部进行所述过滤器驱动部的控制,
所述过滤器控制部在所述第一送风时进行如下控制:将所述空气过滤器配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并且使其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之间退出;
所述过滤器控制部在所述第二送风时进行如下控制:将所述空气过滤器配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并且使其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之间退出。
CN202310059180.XA 2017-02-24 2018-02-22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Pending CN1163007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3212A JP6932009B2 (ja) 2017-02-24 2017-02-24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7-033212 2017-02-24
CN201810153910.1A CN108507016A (zh) 2017-02-24 2018-02-22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3910.1A Division CN108507016A (zh) 2017-02-24 2018-02-22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0719A true CN116300719A (zh) 2023-06-23

Family

ID=6337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59180.XA Pending CN116300719A (zh) 2017-02-24 2018-02-22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CN201810153910.1A Pending CN108507016A (zh) 2017-02-24 2018-02-22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3910.1A Pending CN108507016A (zh) 2017-02-24 2018-02-22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6932009B2 (zh)
CN (2) CN11630071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2369A (zh) * 2018-05-25 2018-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210638B (zh) * 2018-09-12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除湿控制方法
CN109099510B (zh) * 2018-09-28 2020-03-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9405263A (zh) * 2018-09-30 2019-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滤网结构、空调、滤网控制方法、设备及介质
EP3636467B1 (en) 2018-10-10 2023-02-22 Kubota Corporation Working vehicle
JP2020085310A (ja) * 2018-11-22 2020-06-0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09780631A (zh) * 2018-12-20 2019-05-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9631265B (zh) * 2018-12-29 2020-09-29 同济大学 大型公共空间舒适度智能调节***
GB2597004B (en) * 2019-03-26 2023-02-08 Toshiba Carrier Corp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10594862B (zh) * 2019-09-20 2023-10-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JP2021103041A (ja) * 2019-12-25 2021-07-1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114198883A (zh) * 2020-09-02 2022-03-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3465027B (zh) * 2021-06-17 2023-05-2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可逆风管机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CN114110778B (zh) * 2021-11-10 2022-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7922U (zh) * 1979-03-07 1980-09-10
JPS56148526U (zh) * 1980-04-09 1981-11-09
JPS61184340A (ja) * 1985-02-08 1986-08-18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11118175A (ja) * 1997-10-20 1999-04-3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H11201490A (ja) * 1998-01-20 1999-07-3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H11201488A (ja) * 1998-01-20 1999-07-3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4101154A (ja) * 2002-09-13 2004-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JP4417102B2 (ja) * 2003-11-30 2010-02-1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0809784B1 (ko) * 2006-05-20 2008-03-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횡류팬을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JP2008106973A (ja) * 2006-10-24 2008-05-0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102748814A (zh) * 2012-07-14 2012-10-24 李力游 一种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
JP2014092287A (ja) * 2012-10-31 2014-05-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その制御方法
CN203657086U (zh) * 2014-01-07 2014-06-18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可换向送风的空调器
CN105352214B (zh) * 2015-11-09 2018-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热泵***及控制方法
CN105716209A (zh) * 2016-04-11 2016-06-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过滤网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7016A (zh) 2018-09-07
JP2018138840A (ja) 2018-09-06
JP2021139620A (ja) 2021-09-16
JP6932009B2 (ja) 202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00719A (zh)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CN106322532B (zh) 室内空调***
JP2011069524A (ja) 空気調和機
US20120171948A1 (en) Air flow direction changing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200401206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H104773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吐出気流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150731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150679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1932885A (zh) 空调机
CN114183827B (zh) 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及方法、室内机
JP201805967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06973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KR101105765B1 (ko) 공기조화기
EP2169320B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4035087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2195642A (ja) 空気調和機
JPH11248223A (ja)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14092287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18380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82349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79716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7032201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2336631B1 (ko) 에어컨
JPH0972599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4173780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