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3034A - 带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3034A
CN116263034A CN202211626026.8A CN202211626026A CN116263034A CN 116263034 A CN116263034 A CN 116263034A CN 202211626026 A CN202211626026 A CN 202211626026A CN 116263034 A CN116263034 A CN 116263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yarns
yarn
auxiliary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60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西洛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met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Valmet Technologie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met Technologies Oy filed Critical Valmet Technologies Oy
Publication of CN116263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3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3/02Wet presses
    • D21F3/0209Wet presses with extended press nip
    • D21F3/0218Shoe presses
    • D21F3/0227Belts or sleeve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8Felt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D02G3/447Yarns or threads for specific use in gener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e.g. as filters or reinforc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3/02Wet presses
    • D21F3/0209Wet presses with extended press nip
    • D21F3/0218Shoe presses
    • D21F3/0227Belts or sleeves therefor
    • D21F3/0236Belts or sleeves therefor manufactur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101/00Inorganic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20Cellulose-derived artificial fibres
    • D10B2201/22Cellulose-derived artificial fibres made from cellulose solutions
    • D10B2201/24Viscos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10B2331/021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aromatic polyamides, e.g. ar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3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high strength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02Reinforcing materials; Prepre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per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衬套辊带(10),其包括内表面(11)和外表面(12),所述带包括本体(15)和加强结构(30),其中该加强结构(30)包括在所述带的第一方向(D1)上布置的多个第一纱线(31)和在所述带的第二方向(D2)上布置的多个第二纱线(32),其中该加强结构(30)还包括多个辅助纱线(31b、31c),这些辅助纱线被布置为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所述带的第一方向(D1),其中,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本体(15)的外表面(12)起到每根纱线(31、31b、31c)的外表面(31‑o、31b‑o)测量,这些辅助纱线被布置在比所述第一纱线的深度更大的深度,并且这些辅助纱线的直径比第一纱线的直径小至少2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衬套(sleeve,套筒)辊带。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其包括衬套辊上的衬套辊带。
背景技术
造纸机以及纸板机、制浆机和生活用纸机通常配备有成形部、压榨部和干燥部。在造纸、制浆和纸板制造中,如何增加从湿纤维幅材的脱水量以提高生产效率是重要问题。
现今,这些机器通常具有毛布(felt,毛毯)和网,以从纤维幅材中去除水。例如,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成形网而在成形部上去除水。
例如在成形部中可以使用衬套辊,以改善从幅材的脱水。衬套辊需具有衬套辊带。然而,要获得能够与衬套辊一起良好运行的带是具有挑战性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衬套辊的新型带。一种新型装置包括衬套辊上的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衬套辊的改进的带。
衬套辊通常位于造纸机、纸板机、制浆机或生活用纸机的网部。由于衬套辊,可以改善网部的水分去除。
根据本说明书的带,即衬套辊带,适用于造纸机、纸板机、制浆机或生活用纸机的衬套辊。
在其外表面具有弯曲元件(curve element,曲线元件)的衬套辊的结构例如与靴压(shoe press,靴压部)的结构不同,因此,衬套辊带所需的性能与例如靴压带所需的性能不同。例如,靴压带必须能够承受由靴压的长压区引起的应力。由于在进入压榨区和离开压榨区时产生的急剧偏转,靴压的长压区对带产生高应力。衬套辊不具有所述长压区;因此,衬套辊带不需要处理这种应力。然而,衬套辊带必须具有合适的性能以处理由衬套辊的弯曲元件引起的应力。用于靴压的带无法与衬套辊一起正常运行。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衬套辊的改进的带。
弯曲元件,特别是可动的弯曲元件,通常会在带和与带接触的网之间造成速度差。该速度差是很成问题的,因为带和网可能磨损得太快。通过控制纱线的位置和性能能够使所述速度差最小化,以使得中性轴线(neutral axis)的位置靠近带的外表面。然而,仅通过挪移带的中性轴线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靠近外表面的纱线可能比靠近带的内表面的纱线更容易被损坏。如果靠近外表面的那些纱线被损坏,则带的强度可能以不受控制的方式下降,这可能给机器造成意外停机时间。因此,通过在使用中控制带的中性轴线位置和带的强度性能,可以大幅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
中性轴线的位置可以取决于加强结构,且特别是取决于基本上在带的行进方向上布置的纱线。在第一纱线的位置处的带的速度可以被控制为与网的速度基本上相同。然而,在带的外表面上的带的速度通常与网的速度不同。为了使这种速度差最小化,第一纱线可以被布置为靠近带的外表面。然而,这样可能造成额外的问题,因为靠近带的外表面的纱线可能由于带的磨损而被损坏。这样,可能需要过于频繁地将带更换为新的带,这增加了带的总成本。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惊奇地发现,将辅助纱线与第一纱线一起使用是可行的。由于辅助纱线,即便第一纱线被损坏,仍可以将带的强度维持在能接受的水平,且同时辅助纱线不会对带的中性轴线的位置有太大影响。因此,可以将带(和网)的磨损水平维持在合适的水平。
用于衬套辊的带可以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在使用中,该外表面可以面对纤维幅材。在使用中,该内表面可以面对衬套辊。
所述带可以包括本体和加强结构,该本体优选为弹性本体。加强结构可以是支撑弹性本体的支撑结构。
该加强结构可以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第一纱线沿带的第一方向布置,而第二纱线沿带的第二方向布置。
第一方向可以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带的行进方向。
带的第一纱线优选为靠近带的外表面。第一纱线可以是最靠近带的外表面的最外侧纱线。技术效果是,带的中性轴线可以靠近带的外表面。这样可以显著减少带的磨损,并使带具有更长的寿命。
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此外,第二方向可以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带的旋转轴线。
带的加强结构还包括辅助纱线。该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为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带的第一方向。这样,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为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第一纱线。此外,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为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带的行进方向。
辅助纱线可以比第一纱线更细。例如,如果辅助纱线的直径小于第一纱线的直径,则辅助纱线可以比第一纱线更柔韧。辅助纱线的直径可以比第一纱线的直径小至少20%、优选小30%或更大。由此,辅助纱线能够至少在预定的时间内提供合适的强度,但其不会对带的中性轴线造成很大影响。更进一步地,由于减小的直径,辅助纱线可以成为一种更具成本效益、更环境友好的方案。
第一纱线的直径可以处于0.3mm和3mm之间的范围中。此外,辅助纱线的直径可以处于0.1mm和1.5mm之间的范围中,优选处于0.3mm和1.0mm之间的范围中。
在带的深度方向上从弹性本体的外表面起至第一纱线的底部测量,第一纱线可以被布置在等于或小于3mm的深度。由此,第一纱线层的第一纱线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被布置在弹性本体内部。由此,第一纱线可以完全被弹性本体的材料包围。
有利的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弹性本体的外表面起至每根第一纱线的外表面测量,第一纱线被布置为小于2.0mm、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5mm、或等于或小于0.8mm的深度,且最优选为至少0.5mm的深度。技术效果是使所述带的中性轴线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从而可以减少所述带的磨损。这样可以使所述带具有与其他的带相比更长的寿命。此外,本体材料能够保护纱线免于损坏。
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到所述带中,以使得这些辅助纱线所处的深度比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10%,优选大至少20%,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每根纱线的外表面起确定的。因此,即便第一纱线被损坏,辅助纱线仍能够将所述带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的强度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此外,每根辅助纱线的直径可以小于每根第一纱线的直径,因此,所述带(和网)的磨损程度可以被保持在合适的水平。
辅助纱线可以被本体的材料完全包围。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等于或小于2mm、优选等于或小于1.5mm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弹性本体的外表面起至辅助纱线的底部测量的。技术效果是使所述带的中性轴线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从而可以减少所述带的磨损。
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与第一纱线的深度相同或更大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本体的外表面起至每根纱线的中心点测量的。
有利的是,辅助纱线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0.1mm、更优选大0.3mm或更大、且最优选大0.5mm或更大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每根第一纱线的外表面起至每根辅助纱线的外表面测量的。其技术效果在于,在使用中,在第一纱线受损之后,辅助纱线可以将所述带的强度保持在合适的水平更长时间。此外,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大小于1.2mm、更优选大小于1.0mm、且最优选大小于0.8mm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每根第一纱线的外表面起至每根辅助纱线的外表面测量的。技术效果是将所述带的中性轴线保持为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从而可以减小所述带的磨损。这使得所述带具有与其他的带相比更长的寿命。
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10%、优选大至少20%、且最优选大至少30%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弹性本体的外表面起至每根纱线的外表面测量的。
有利的是,辅助纱线被布置到的深度取决于第一纱线的直径。每根第一纱线与每根辅助纱线之间的深度差可以处于第一纱线的直径的30%至10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为第一纱线的直径的40%至90%之间的范围内,且更优选为第一纱线的直径的40%至80%之间的范围内,其中,该深度差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每根第一纱线的外表面起至每根辅助纱线的外表面来确定的。技术效果在于,在使用中,在第一纱线受损之后,辅助纱线可以将所述带的强度保持在合适的水平。此外,可以将中性轴线保持为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从而可以减小所述带的磨损。这使得所述带具有与其他的带相比更长的寿命。
在与辅助纱线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测量,辅助纱线的数量可处于200根纱线/m(米)和800根纱线/m之间的范围中。每米中的辅助纱线数量可以为每米中的第一纱线数量的0.5至3倍,优选为每米中的第一纱线数量的1至2倍。因此,即使在第一纱线受损后,所述带仍可以具有用于衬套辊的良好的伸展特性及强度特性。
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为,在不具有第一纱线的情况下,为所述带提供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测量的等于或大于50kN/m的断裂强度。技术效果在于,即使在第一纱线断裂后,在衬套辊带行进方向上,所述带仍可以具有用于衬套辊的合适强度。
由此,在不具有第一纱线的情况下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测量,所述带可以具有等于或大于50kN/m、优选处于70kN/m和200kN/m之间的范围中的断裂强度。
辅助纱线可包括下列材料的至少一种或由下列材料的至少一种构成:
聚酰胺(PA);
芳族聚酰胺;
人造丝(rayon,人造纤维);
聚酯纤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以及
碳/热塑性塑料复合物。
这些材料可被用于为辅助纱线提供足够的强度特性和尺寸稳定性。优选地,辅助纱线包括或由聚酯纤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由此,可使辅助纱线的尺寸稳定性处于改善的水平。
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辅助纱线可包括一种或多种生物聚合物或者由其制成。备选地或者附加地,辅助纱线可包括一种或多种可回收聚合物或者由其制成。
衬套辊带可以被布置为具有以下特性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具有至少两种、且最优选为具有全部:
所述带被配置为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弹性地拉伸至少1.5%,优选为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在1.8%至3.0%之间的范围内弹性拉伸,从而在拉伸所述带的拉力被去除后,将使所述带恢复其初始长度;
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的特定伸长率(elongation,延伸率)为2%时的载荷(LASE2%)等于或大于28kN/m,且优选等于或小于50kN/m;
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的特定伸长率为4%时的载荷(LASE 4%)等于或大于49kN/m,且优选等于或小于80kN/m;
所述带被配置为,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拉伸所述带的25kN/m的载荷被去除后,所述带恢复其初始长度,优选的是,所述带被配置为,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拉伸所述带的30kN/m的载荷被去除后,所述带恢复其初始长度;以及
在20℃温度下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测量,所述带在断裂时的拉伸伸长率等于或大于20%,诸如在20%与25%之间。
由此,所述带可具有用于衬套辊的提升的特性。
借助于这种新颖的方案,可以获得一种改进的衬套辊带。这种新颖的加强结构包括辅助纱线,该辅助纱线可以比第一纱线更细。
这种新颖的衬套辊带,即便在第一纱线已断裂的情况下仍可以具有合适的强度。此外,所述带的中性轴线可以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因此,所述带的磨损可以减小。此外,因为所述带和与所述带接触的网之间的速度差可以减小,因此网的磨损也可以减小。
附图说明
以下将借助附图诠释本发明,在图中:
图1a至图1b图解了衬套辊的多个示例;
图2示出了带的一个示例;
图3a、图3b、图3c、图3d图解了用于内部结构的一些示例;以及
图4图解了带的内部结构的一示例。
这些图属于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的图解。相似的部分在图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本申请中使用了下列附图标记:
10 带,
11 带的内表面,
12 带的外表面,
15 本体,
30 加强结构,
31 第一纱线,
31b辅助纱线,第一辅助纱线,
31c辅助纱线,第二辅助纱线,
32第二纱线,
31-i第一纱线在带的深度方向上的底部,即,第一纱线的最内侧表面,
31-o第一纱线在带的深度方向上的外表面,即,第一纱线的最外侧表面,
31b-i辅助纱线在带的深度方向上的底部,即,辅助纱线的最内侧表面,
31b-o辅助纱线在带的深度方向上的外表面,即,辅助纱线的最外侧表面,
60 衬套辊带的附接点,
D1 带的第一方向,
D2 带的第二方向,
MD 所述带的行进方向,
CD 所述带的横向方向,
100 衬套辊,
102 衬套辊的支撑轴,
110 衬套辊的弯曲元件,
110a处于第一位置的可动弯曲元件的表面,
110b处于第二位置的可动弯曲元件的表面,
C1衬套辊的第一弯曲部,以及
C2衬套辊的第二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的所有实施例均以图解示例呈现,它们不应被认为具有限制性。
术语
在本申请中,若非另有指定,术语“带”和“衬套辊带”均是指适用于衬套辊的带。衬套辊带10可以适用于造纸机的衬套辊。衬套辊带10可以适用于纸板机、制浆机或生活用纸机。衬套辊带10可被布置在衬套辊100上,该衬套辊可以位于例如造纸机、纸板机、制浆机或生活用纸机的网部。衬套辊带可以被用于改善从网部中的非常湿的纤维幅材中去除水分。衬套辊带10可以是不可渗透的带。
在本申请中,术语“纱线”是指一种长的结构,其具有相对小的横截面。纱线可以由加捻或不加捻的纤维和/或长丝(filaments,细丝)构成。该纱线可以是多重合股纱线。该纱线可以基于一种或多种人造聚合物。术语“长丝”是指一种长度很大的纤维。
术语“第一纱线层”和“第一纱线”是指沿第一方向布置的那些纱线。
术语“第二纱线层”和“第二纱线”是指沿第二方向布置的那些纱线。
因此,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方向”D1是指第一纱线所布置的方向。此外,术语“第二方向”D2是指第二纱线所布置的方向。第一方向优选为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所述带的行进方向。第二方向优选为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所述带的横向方向。
术语“行进方向”MD是指在使用中衬套辊带的旋转方向。术语“横向方向”CD是指纵长方向(longitudinal direction),其通常横向于所述带10的行进方向MD。在使用中,该横向方向平行于衬套辊带的旋转轴线。因此,横向方向是指在使用中与衬套辊带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
第一纱线可被布置为大体平行于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第二纱线可被布置为大体平行于衬套辊带的横向方向。
在本申请中,术语“大体平行”意指一个方向不会从所述的大体平行的方向偏离超过10度,更有利的是不超过5度,最优选的是不超过3度。因此,例如“大体平行于行进方向”在本申请中意指一个方向不会从所述的行进方向偏离超过10度,更有利的是不超过5度,且优选为不超过3度。此外,例如“大体平行于横向方向”在本申请中意指一个方向不会从所述的所述的横向方向偏离超过10度,更有利的是不超过5度,且优选为不超过3度。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弹性”是指所述带在拉伸或挤压后(即,力被去除后)恢复其初始形状的能力。弹性百分比(%)是表明所述带可以弹性地拉伸多大程度的数值。
特定伸长率下的载荷(LASE)是指达到确定的伸长率所需的载荷,即针对一特定伸长率所施加的载荷。例如,LASE 2%是限定为当伸长率是2%时所测量的载荷的数值。特定伸长率下的载荷是基于标准SFS2983来确定的。此数值可以使用产自Lorentzen&Wettre AB(Lorentzen&Wettre,瑞典)的Alwetron TCT 20设备来确定。
此外,在本技术领域中使用术语EASF来指代特定力下的伸长率。EASF可以用于与LASE类似的目的,但EASF(特定力下的伸长率)与LASE(特定伸长率下的载荷)并不一样。
断裂强度可以基于标准SFS 2983来确定。此数值可以使用产自Lorentzen&WettreAB(Lorentzen&Wettre,瑞典)的Alwetron TCT 20设备来确定。
此外,将使用术语“所述带的厚度”来指代所述带的深度方向。
造纸机、纸板机、制浆机和生活用纸机
通常,在造纸机、纸板机、制浆机和生活用纸机(tissue machine,卫生纸机)中,纤维幅材是在由若干装置形成的组装设备中被制造和处理的,这些装置被连续地布置在一条处理线中。一个典型的生产线包括成形部,该成形部包括流浆箱和网,压榨部、干燥部和最后的卷纸机。此外,此生产线通常包括例如至少一个复卷机用来形成多个用户卷(customerroll)。
在成形部中,通常使用流浆箱来形成纤维幅材。此外,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成形网去除一部分水。衬套辊100可以位于成形部内,以改善成形部中的除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衬套辊100的带10。
衬套辊
参照图1a-图1b,衬套辊100可以包括弯曲元件110和支撑轴102。
在操作中,衬套辊带通常会运行穿过弯曲元件上的脱水区。弯曲元件110可以造成增大的力,该力拉伸弯曲元件110上的衬套辊带。弯曲元件110可以是可动的,即可以通过将弯曲元件110向衬套辊的中心移动或者从衬套辊的外表面向外移动,来控制衬套辊带在弯曲元件110表面上的曲率半径。由此,衬套辊带10的伸展可以从普通比率(normal rate)变化到高比率。
衬套辊100还包括衬套辊带10,其通常围绕衬套辊100的外表面设置。衬套辊带10可以被以引导为围绕支撑轴102循环行进(circle,环行)。
此外,衬套辊100可包括位于支撑轴102上的多个支撑元件,这些支撑元件被设置为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可围绕衬套辊的外表面循环行进的衬套辊带10可以由这些支撑元件来支撑。
衬套辊带10被布置为或者可以布置为与衬套辊100关联,使得其外表面12可以面对纤维幅材,而其内表面11面对衬套辊。由此,衬套辊100可以被呈环状的衬套辊带10围绕。
在所述带的工作时长期间,由于可动的弯曲元件110的作用,衬套辊带的周长可能增大和减小。因此,为了能够应对由衬套辊的弯曲元件110所导致的伸展,衬套辊带可具有高弹性。此外,衬套辊带可具有良好的强度特性以使其不会容易地断裂。
衬套辊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曲线形脱水区C1,C2,这些脱水区通常至少包括两个局部弯曲部C1,C2,使得第一局部弯曲部C1的曲率半径可以大于在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MD上跟随在第一局部弯曲部C1之后的第二局部弯曲部C2的曲率半径。这样可以改善从纤维幅材的除水。
曲线形脱水区C1,C2可以由衬套辊100的弯曲元件110形成。弯曲元件110的曲率的程度可以在所述带10的行进方向上增大,使得在弯曲元件110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曲线形脱水区C1,C2处,增大的脱水压力被施加到在多个网之间行进的纤维幅材。弯曲元件110上的曲线形脱水区C1,C2可包含若干弯曲部,使得曲率半径优选在网的运行方向上减少。这样可以改善从纤维幅材的除水。
衬套辊100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套辊带10的内表面11与衬套辊100的外表面之间的润滑剂。由此,衬套辊例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润滑泵,其可以被用于将润滑剂泵送到所述带10与衬套辊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
弯曲元件110可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弯曲元件110可以被用于控制弯曲元件110上的带10的曲率半径。
弯曲元件110的第一位置可以形成弯曲元件上的第一表面110a。该第一表面110a可具有与靠近弯曲元件的表面相同的曲率半径。
在弯曲元件110的第二位置中,弯曲元件的外表面可以被向外移动。由此,弯曲元件110的第二位置可形成弯曲元件上的第二表面110b。如果与靠近弯曲元件的表面相比,该第二表面110b可具有减小的曲率半径。
在弯曲元件110的第二位置中,由于弯曲元件110的作用,衬套辊带10可能需要拉伸。此外,如果弯曲元件110是可动的,则当弯曲元件被移回到第一位置时,衬套辊带10可能需要回复到其初始的形状。由此,衬套辊带10可能需要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合适的强度特性。
如上文所论述,衬套辊带10可以被布置为围绕衬套辊100运行。衬套辊带10的内表面11可以逆着衬套辊100的外表面滑动。待处理的纤维幅材可以被引导至衬套辊带10,通常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织物(诸如网)支撑。由此,一个或多个网可以被引导通过曲线形脱水区C1,C2,这些脱水区可以被衬套辊带10支撑。
衬套辊带
衬套辊带10被装配到或者用于被装配到一目标物中(诸如造纸机的网部中的衬套辊上)。
所述带10具有长度、周长和厚度。厚度是最小的尺寸。周长和长度可以被选择,以使所述带适配到衬套辊100。衬套辊带10的周长被确定为使得当在操作中时衬套辊带10的内径将适用于衬套辊。
所述带沿横向方向的长度是根据机器宽度来确定的,并且例如可以处于1.5m与12.6m之间的范围中。
衬套辊带10的周长,亦即转一圈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2.2m,例如等于或大于3.0m,或等于或大于3.4m。此外,所述带10的周长优选不大于6.3m,例如等于或小于6.0m,或等于或小于5.8m。
衬套辊带的厚度可以为至少2mm,更优选为至少2.5mm,且最优选为至少3mm。这样,就可以将至少一些纱线布置到所述带内部。此外,衬套辊带的厚度可以等于或小于7mm,更优选为等于或小于5mm,且最优选为等于或小于4mm,例如在2.5mm至5mm的范围内。此厚度可以特别地适用于具有辅助纱线的衬套辊。此外,带的连同材料以及加强结构的所述厚度可以为衬套辊带提供良好的强度特性。
衬套辊带的外表面12可以是平滑的,或至少大体平滑,如图3a至图3d所示。这样,衬套辊带的外表面12可以不具有例如沟槽。具有平滑外表面的所述带可不具有超过0.4mm深度的沟槽或图案部。特别地,平滑表面可不具有任何大于10mm2且深度大于0.4mm的区域。
带10的外表面12的偏差(Deviation,误差)可以例如小于0.3mm,诸如等于或小于0.2mm。这样,外表面12的平滑度可以提高。此外,借助于平滑或至少大体平滑的外表面12,第一纱线可以被布置为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12。因此,可以改善衬套辊带的特性,从而减小所述带的表面磨损和其内的网的表面磨损。
衬套辊带的外表面12可包括轻浅的图案部,即所谓的抛光(buffing)。衬套辊带10的外表面12上的抛光的深度可以为例如0到100μm,优选为从0.01μm至50μm。衬套辊带的外表面的合适的粗糙度,在衬套辊带与造纸机织物共同作用、特别是与网共同作用时,可以具有有利的效果。
通过将第一纱线31布置为靠近所述带的表面,所述带的磨损可以减小。由于在第一纱线受损后可借助于辅助纱线31b、31c提供足够的强度,因此可以将第一纱线31布置为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
衬套辊带的内表面11可以是大体平滑的。衬套辊带10可以包括或不包括所述带10的内表面11上的图案。内表面11可包括轻浅的图案部,即所谓的抛光。抛光的深度可以例如为0到40μm,优选为从0.05μm到10μm。所述带的内表面的所述粗糙度在衬套辊带的耐用性方面可具有显著的效果。例如,衬套辊100的外表面与所述带10的粗糙内表面11的组合,不会像衬套辊100的平滑金属表面与衬套辊带的平滑内表面11的组合那样对减速敏感,特别是在润滑油膜的均匀性被打破的情况下。在此情况下,内表面11被抛光的衬套辊带不能像具有平滑内表面的带那样容易被损坏。
所述带10可以是可弯折的,即所述带可以能够被弯折至少预定的曲率半径而不会断裂。该预定的曲率半径可以小于弯曲元件110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在弯曲元件110的任何位置都是如此)。因此,所述带不能容易地被损坏。
衬套辊带可以被配置为具有(沿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测量的)等于或大于100kN/m、优选等于或大于140kN/m、且最优选等于或大于160kN/m、诸如从170kN/m到230kN/m的断裂强度。这样,即使是在例如由于机器紧急停止导致的特殊情况之下,或者如果衬套辊100的外表面与衬套辊带的内表面11之间没有太多油时(例如由于在机器停工之后起动衬套辊),所述带仍可以不那么容易被损坏。此外,所述带的断裂强度可以小于衬套辊的断裂强度,以便保护衬套辊。更进一步地,所述带的所述断裂强度可以为衬套辊带提供良好的弹性。
此外,衬套辊带可以被配置为具有等于或大于50kN/m、优选等于或大于60kN/m、更优选等于或大于70kN/m、诸如从70kN/m至200kN/m的断裂强度,该断裂强度是沿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测量的,是在不具有第一纱线的情况下确定的。这样,当例如由于带的磨损导致第一纱线断裂时,所述带可以不被损坏。此外,所述带的所述断裂强度可以小于衬套辊的断裂强度,以便保护衬套辊。
特定伸长率下的载荷(LASE)以及断裂强度可以基于标准SFS 2983来确定。这些数值可以使用产自Lorentzen&Wettre AB(Lorentzen&Wettre,瑞典)的Alwetron TCT 20设备来确定。在确定测试数值时使用伸长率的恒定比率(CRE)。载荷的施加是以样品的伸长率的比率保持恒定的方式造成的。可以使用电脑化控制***来保持恒定的力。施加到样品上的伸长量比率是10mm/min。在测量期间,处于固定部与移动夹具之间的样品在每一时间单位被延长一恒定距离(10mm/min),并测量这种操作所需的力。断裂伸长量是从夹具位移量算得的。
样品的总尺寸是240mm×30-40mm,其中,测试样品的长度是240mm,而样品的宽度在样品两端是40mm,样品中间的宽度是30mm。与夹具接触的样品宽度是40mm。在测量过程中,对于最大载荷小于1.7kN的样品使用2kN±0.1%的载荷。此外,对于最大载荷等于或大于1.7kN的样品使用20kN±0.1%的载荷。
衬套辊带可被配置为具有处于28kN/m和50kN/m之间的范围中的LASE2%。沿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确定,LASE 2%可以等于或大于28kN/m,通常等于或大于30kN/m,且最优选等于或大于35kN/m。此外,沿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确定,LASE 2%可以等于或小于50kN/m,或等于或小于40kN/m。由此,所述带可具有用于衬套辊带的良好的拉伸性(stretchability)水平。
衬套辊带可被配置为具有处于47kN/m和80kN/m之间的范围中的LASE4%。沿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确定,LASE 4%可以等于或大于47kN/m,通常等于或大于50kN/m,且最优选等于或大于52kN/m。此外,沿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确定,LASE 4%可以小于80kN/m,例如等于或小于70kN/m。技术效果在于,所述带可以在高载荷下表现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良好的尺寸稳定特性。此外,具有所述特定伸长量(LASE 2%和LASE 4%)的带可具有良好的可预见性,亦即,可以在不同的应力下预测所述带的伸长量。
衬套辊带可以为被配置为在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上以30kN/m的力拉伸,从而在拉伸所述带的力被去除后,所述带将恢复其初始长度。如此,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所述带可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弹性。
衬套辊带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拉伸等于或大于1.5%,诸如在1.5%和至少3.0%之间的范围中拉伸,或从2.0%到5.0%拉伸,从而在拉伸所述带的力被去除后,所述带将恢复其初始长度。优选地,衬套辊带可以被配置为在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上拉伸至少2.0%,更优选至少2.2%,从而在拉伸所述带的力被去除后,所述带将恢复其初始长度。
这种新颖的衬套辊带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方向的弹性拉伸比在第二方向的大至少10%。有利的是,所述带在第二方向上的弹性可以比所述带在第一方向上的弹性小至少20%。
衬套辊带以及其中的纱线能够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来制造。衬套辊带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制造:
提供若干纱线;
通过相对于一模具表面铸造至少一个弹性体材料,来成形用于衬套辊带的弹性本体;以及
将框架固化。
衬套辊带是用于安装在纸板机、造纸机、制浆机或生活用纸机的衬套辊上,优选安装在这些机器的网部内。衬套辊带还可例如包括所述带的多个附接点60,用以安装所述带。
衬套辊带10可以被形成为无端部环。
带的本体
衬套辊带10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这些材料适用于造纸机、纸板机、制浆机和生活用纸机,它们不会损害网,并且它们具有合适的伸展特性和强度特性。
衬套辊带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本体15可以包括或由弹性体材料构成。该弹性体材料优选为衬套辊带的主要原材料。
所述带的本体可以包括或由下列材料构成:
聚氨酯;及/或
天然橡胶(NR);及/或
合成橡胶(SR)。
以所述带的总重量计算,所述材料的总量可以为至少50重量%(wt.%),更优选至少70重量%,且最优选等于或大于80重量%。这样,所述带的弹性和弯折性(bendability,弯曲能力)可以改善。这些材料可以被用于获得针对所述带的良好的强度及弹性特性;因此,在工作时长内,所述带能够拉伸和弯曲而不会断裂。此外,以衬套辊带的总重量计算,衬套辊带可包括小于99.9重量%的所述材料,更有利的是小于97重量%、优选小于95重量%的所述材料。例如,加强结构通常包括一种或多种其他材料。
所述带的本体15可包括聚氨酯。优选地,本体15是由聚氨酯构成或者主要包括聚氨酯。有利的是,以衬套辊带的总重量计算,衬套辊带包括至少50重量%的聚氨酯,更有利的是包括至少70重量%、优选为至少80重量%的聚氨酯。此外,以衬套辊带的总重量计算,衬套辊带可包括少于99.9重量%的聚氨酯,更有利的是少于97重量%、优选为少于95重量%的聚氨酯。聚氨酯可提升衬套辊带的特性,诸如弹性和弯折性,且特别适于结合具有弯曲元件110的衬套辊100使用。
当前,用于生产聚氨酯的绝大多数多元醇(polyols)是从石油化工产品中取得的。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所述带可包括包含生物基成分的聚氨酯。优选地,所述带的本体包括、主要包括、或者由生物基和/或再生聚氨酯构成。生物基聚氨酯可包括20%至100%的一种或多种生物基成分。
所述带的加强结构
如已论述的那样,衬套辊带10可以包括加强结构30,以便获得良好的强度特性。然而,衬套辊带可能需要非常高的弹性,因此,加强结构不应使衬套辊带的弹性降低过多。
衬套辊100的弯曲元件110可能给衬套辊带造成高的应力。因此,衬套辊带10可能需要具有合适的加强结构。然而,由于弯曲元件110通常会迫使衬套辊带拉伸和/或压缩,衬套辊带可能需要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弹性。传统上,要获得一种用于衬套辊的带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种带可能需要具有加强结构,用以为所述带提供良好的强度特性,同时不会阻碍所述带在弯曲元件110上的伸展。所述带的伸展水平可以由衬套辊带的加强结构30来控制。
这种新颖的衬套辊带可具有良好的强度特性以及合适的弹性,并且具有拉伸的能力。衬套辊带的加强结构30可包括被布置到所述带内部的纱线,从而使弹性本体的材料包围这些纱线。所述带可包括被布置为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那些纱线。
加强结构30可以是所述带的支撑结构,其由纱线31、31b、31c、32形成。图3a至3d和图4图解了所述带10的多种示例性结构,其包括本体15、第一纱线31、第二纱线32和辅助纱线31b、31c。所述带可包括处于相邻的纱线31、31b、31c、32之间的本体15的材料。
纱线31、32、31b、31c优选地以多层布置在弹性本体15内部。加强结构30可为衬套辊带提供合适的强度特性,以及提供在由弯曲元件110导致的伸展之后使所述带恢复其初始形状的能力。
加强结构30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D1布置的第一纱线31,以及至少大体沿第一方向D1布置的辅助纱线31b、31c。加强结构30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D2布置的第二纱线32。
第二纱线32可以被布置为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第一纱线31。此外,第二纱线32可以被布置为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辅助纱线31b、31c。技术效果是在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和横向方向上提供了良好的强度特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纱线和辅助纱线形成第一纱线层,而第二纱线形成第二纱线层。由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总共两个加强纱线层31、31b、31c、32。
因此,如已讨论的那样,衬套辊带10的加强结构30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D2布置的第二纱线32。第二纱线32与横向方向CD之间的夹角优选为小于15°,更优选为小于10°,且最优选为小于5°。第二方向可以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衬套辊带的横向方向CD。第二纱线32可能不需要具有高的拉伸性,因为所述带基本不会在横向方向上拉伸。由此,第二纱线32的弹性可以小于第一纱线31的弹性。然而,第二纱线32可能需要具有良好的强度。第二纱线32的技术效果可以是改进了衬套辊带在横向方向上的的尺寸稳定性。
第一方向D1可以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MD。第一纱线31与所述带的行进方向MD之间的夹角优选为小于15°,更优选为小于10°,且最优选为小于5°。由此,可以为衬套辊带10的行进方向形成良好的加强结构。第一纱线31可具有高的拉伸性,以使它们能与衬套辊的弯曲元件110一起良好运行。此外,第一纱线可具有良好的强度特性。这样第一纱线31可以为所述带的支撑结构提供良好的拉伸性及/或弹性,并且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为所述带提供足够的强度。
有利的是,第一纱线31和辅助纱线31b、31c被布置为大体垂直于第二纱线32。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约90°,诸如处于80°和100°之间的范围中。此外,辅助纱线与第二纱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约90°,诸如处于80°和100°之间的范围中。
有利地,增强结构由所述的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辅助纱线构成。
第二纱线32可以被布置为在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处彼此相邻,使得弹性本体材料围绕纱线32被固定。
第一纱线31可以被布置为在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处彼此相邻,使得弹性本体材料围绕这些纱线被固定。此外,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这些第一纱线之间和/或布置在这些第一纱线下方。
处于不同层的纱线可以与下一层纱线接触或被结合到下一层纱线,或者这些纱线可以为彼此相隔开。优选地,处于彼此顶部的加强纱线层彼此分开。这样,多个纱线层并非必须以任何方式彼此紧固或彼此结合。此外,相邻的纱线并非必须以任何方式彼此紧固或彼此结合。
有利的是,加强结构30包括在弹性本体15内部被布置为两层的纱线,这些层被布置为彼此基本垂直。第一纱线层可以包括第一纱线和辅助纱线或由第一纱线和辅助纱线构成。第二纱线层可以包括第二纱线或由第二纱线构成。
第一纱线和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第二纱线层上方,例如布置在与第二纱线层相距一小距离处。第一纱线和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第二纱线上方0mm到2.0mm、优选0.2mm到1.0mm之处。
加强纱线可以是彼此相邻的单独纱线,或者它们可以例如由以螺旋形平行放置的一根或多根纱线形成。相邻的加强纱线可以相隔例如0.5到3mm,以使加强纱线之间的区域优选包括或由弹性本体材料构成。
第二纱线层可以是最靠近衬套辊带10的内表面11的最内侧纱线层。第二纱线层可以由多个单独的纱线构成。这样,相邻的纱线可以彼此相隔开。优选地,第二纱线均匀地或大体均匀地相隔开。因此,每根第二纱线均可以被布置为与相邻纱线相隔开相同的距离。相邻的第二纱线可以相隔开例如0.5至3.5mm。相邻的第二纱线之间的区域优选由弹性本体材料构成。
第一纱线层可以由多个单独的纱线构成。因此,相邻纱线可以彼此相隔开。优选地,第一纱线均匀地或大体均匀地相隔开。这样,每根第一纱线可以被布置为与相邻纱线相隔开相同的距离。相邻的第一纱线可以相隔开例如0.5至3.5mm。相邻的第一纱线之间的区域可以由弹性本体材料和辅助纱线构成。
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地,第二纱线的厚度彼此大体相同。此外,第一纱线的厚度优选为彼此大体相同。第一纱线可以与第二纱线厚度相同。
每根第一纱线的直径例如可以处于0.3mm和3.0mm之间的范围中,优选为处于0.5mm和2mm之间的范围中。技术效果是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获得良好的强度特性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每根第二纱线的直径例如可以处于0.3mm和3.0mm之间的范围中,优选处于1mm和2mm之间的范围中。技术效果是在所述带的横向方向上获得良好的强度特性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由此,衬套辊带可以被牢固地附接在衬套辊上。
第二纱线可以被布置为具有处于0与2mm之间的范围中的深度,该深度是从第一纱线的内表面起至第二纱线的外表面来确定的。
第一纱线31可以被布置到所述带10的弹性本体15内部。第一纱线31可以被布置在处于0mm和3.0mm之间的范围中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12起至第一纱线31的外表面31-o测量的。优选地,第一纱线31被布置在等于或大于0.2mm的深度,更优选为布置在等于或大于0.5mm的深度,且最优选为布置在等于或大于1.0mm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起至第一纱线31的外表面31-o测量的。所述深度可以等于或小于2.5mm,更优选等于或小于2.0mm,且最优选等于或小于1.5mm,诸如处于0.5mm和1.5mm之间的范围中,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12起至第一纱线31的外表面31-o测量的。技术效果在于,所述带的中性轴线可以靠近衬套辊带的外表面。这样,在使用中,所述带的外表面和与所述带接触的网的表面之间的速度差可以减小。此外,所述带和网之间的摩擦可以减小。因此,所述带的表面磨损以及网的表面磨损可以减小。如果第一纱线31至少大体沿所述带的行进方向被对齐,并被布置为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就可以大幅减小所述带的磨损和网的磨损。由此,由所述带造成的成本可以降低。
所述带可以包括200到700根第二纱线/m,这些第二纱线沿第二方向布置并垂直于第二方向测量。第二纱线/m的数量优选为等于或大于每米260根第二纱线,更优选为每米至少270根第二纱线,且最优选为每米等于或大于280根第二纱线32,这些第二纱线沿第二方向布置并垂直于第二方向测量。此外,第二纱线的数量优选为每米等于或小于600根第二纱线,更优选为每米小于500根第二纱线,且最优选为每米等于或小于400根第二纱线,这些第二纱线沿第二方向布置并垂直于第二方向测量。由此,就可以获得在所述带的横向方向具有良好的强度特性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的衬套辊带。这样,所述带可以被牢固地紧固至衬套辊。
所述带可以包括每米200到700根第一纱线,第一纱线沿第一方向布置并垂直于第一方向测量。第一纱线的数量优选为每米等于或大于210根第一纱线,更优选为每米至少230根第一纱线,且最优选为每米等于或大于260根第一纱线,第一纱线沿第一方向布置并垂直于第一方向测量。此外,第一纱线的数量优选为等于或小于每米600根第一纱线,更优选为每米小于500根第一纱线,且最优选为每米等于或小于400根第一纱线,第一纱线沿第一方向布置并垂直于第一方向测量。由此,就可以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获得良好的弹性以及合适的尺寸稳定性。
这些纱线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制成。纱线31、32、31b、31c可包括单长丝纱线及/或多长丝纱线。这样,每根纱线可以是单长丝或多长丝的。单长丝意指每根纱线仅有一根长丝。多长丝意指每根纱线有多于一根的长丝。
多长丝结构可以具有捻在一起的多根长丝。有利的是,这些纱线包括多长丝纱线或由多长丝纱线构成。这些纱线31、32、31b、31c最优选地为加捻的多长丝纱线。然而,具有加捻到一起的长丝的多长丝结构可能导致当纱线外表面被损坏时整根纱线断裂。借助于辅助纱线,即便当第一纱线的外表面被损坏而导致第一纱线丧失其强度,所述带的强度特性仍可以保持足够的水平。
长丝的数量对纱线的特性具有影响。优选地,这些纱线是多长丝纱线,每根纱线具有5到10000根长丝。这些纱线可具有每根纱线等于或大于5根长丝,更优选为每根纱线等于或大于200根长丝,且最优选为每根纱线等于或大于600根长丝。此外,这些纱线可以具有每根纱线等于或小于10000根长丝,更优选为每根纱线等于或小于4000根长丝,且最优选为每根纱线等于或小于2000根长丝。
这些纱线可包括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高弹性模量的合成纤维。这些纱线可包括下列材料的至少一种:
聚酰胺(PA),例如尼龙;
聚丙烯(PP);
聚乙烯(PE),优选为所谓的高强度聚乙烯;
人造丝;
纤维胶(viscose);
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乙烯醇(PVA,PVOH);
聚芳酰胺;
聚苯硫醚(PPS);
液晶塑料(LCP);
聚酰亚胺;
碳纤维,优选为碳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物;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以及
聚二醚酮(PEEK)。
上述材料的总量优选为以这些纱线的总重量计算的至少60重量%,更优选至少80重量%,且最优选至少95重量%。这样,包括或由上文提及的这些材料构成的纱线可以使所述带***,但仍可允许所述带的必要的弯曲和伸展水平。例如,聚酯和例如聚酰胺可以为所述带提供合适的支撑。此外,碳纤维可以被用于改善所述带的强度,特别是在所述带的横向方向上的强度。此外,碳纤维和碳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可以被用于使所述带沿横向方向的伸展最小化。
每根第一纱线31的比应力(N/tex)例如可以处于0.4N/tex和4N/tex之间的范围中。由此,就可以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获得合适的强度特性。
每根第二纱线32的比应力(N/tex)例如可以处于0.5N/tex和4N/tex之间的范围中。N/tex是指牛顿每特克斯。由此,就可以在所述带的横向方向上获得良好的强度特性。
第二纱线的拉伸强度可以比第一纱线的拉伸强度更高,优选为至少高4%,更优选为至少高8%,涉及的是衬套辊带的单位面积。
衬套辊带在所述带的第一方向D1上可以具有比在所述带的第二方向D2上更轻的加强结构,因此,这种新颖的衬套辊带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具有高的拉伸性。因此,当衬套辊带被弯曲时(例如在弯曲元件110上,使得其需要拉伸),第一纱线和辅助纱线可以屈服并因此在其纵长方向上拉伸。然而,加强结构仍然可以能够控制所述带的伸展水平。由此,这种新颖的衬套辊带可以不像能不具有加强结构的带那样容易被损坏。
第一纱线或第一纱线中的至少一些可以由视觉上可分辨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相对于本体的颜色而言在视觉上可察觉。这样就可以容易地注意到所述带的损耗水平,从而可以在辅助纱线将被损坏之前更换所述带。
辅助纱线
如已讨论的那样,所述带包括辅助纱线31b、31c。借助于辅助纱线,可以在第一纱线31受损的情况下使所述带保持合适的强度。辅助纱线可具有比第一纱线更小的直径。因此,所述带的中性轴线可以基本不会因辅助纱线而移位,但是即便辅助纱线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更大的深度,所述带的表面磨损仍可以保持为减小的水平。
辅助纱线31b、31c优选地被布置为平行或至少大体平行于第一方向D1。辅助纱线31b、31c与所述带的第一方向D1之间的夹角优选为小于15°,更优选为小于10°,且最优选为小于5°。由此,即便第一纱线断裂,仍可以针对衬套辊带10的行进方向获得合适的加强结构。
辅助纱线可具有比第一纱线更大的拉伸性,其可以减小这些辅助纱线对所述带的中性轴线的位置的影响。即便第一纱线受损,辅助纱线31b、31c仍可以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为所述带提供合适的拉伸性以及足够的强度。
辅助纱线31b、31c可以被布置为平行或至少大体平行于所述带的行进方向。辅助纱线31b、31c与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10°,更优选小于5°,且最优选小于2°。由此,即便第一纱线断裂,仍可以针对衬套辊带10的行进方向获得合适的加强结构。如已讨论的那样,即便第一纱线受损,辅助纱线31b、31c仍可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为所述带提供良好的拉伸性以及足够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有利的是辅助纱线相对于行进方向(即衬套辊带的旋转方向)的夹角不大于2°,例如0°至2°,更有利的是不大于1°,且优选不大于0.5°,诸如0.0°至0.5°。以此方式,辅助纱线在与第一纱线一起使用时可以特别地有效。
辅助纱线或至少辅助纱线中的某一些可以由视觉上可辨别的材料制成,其相对于本体15和第一纱线31的颜色而言在视觉上可察觉。由此,可以容易地注意到所述带的损耗水平,从而可以在辅助纱线损坏之前更换所述带。
如果第一纱线是由相对于本体的颜色而言在视觉上可察觉的材料制成,而辅助纱线是由相对于本体和第一纱线的颜色而言在视觉上可察觉的材料制成,则可以更精准地确定所述带的损耗水平。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纱线和辅助纱线可以被用作带磨损指示器。由此,可以不需要任何其他类型的带磨损指示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带包括:
第一辅助纱线31b,由相对于本体和第一纱线31的颜色而言在视觉上可察觉的材料制成;
第二辅助纱线31c,由相对于本体、第一辅助纱线和第一纱线的颜色而言在视觉上可察觉的材料制成;以及
可选地,第一纱线31,由相对于本体和辅助纱线31b、31c的颜色而言在视觉上可察觉的材料制成。
这样,在此实施例中,不需要任何其他类型的带磨损指示器,就可以精准地确定所述带的损耗水平。
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为在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处彼此相邻。辅助纱线的直径以及辅助纱线的材料和数量可以影响衬套辊带的特性。
垂直于第一方向测量,所述带可以包括每米100至800根辅助纱线。辅助纱线的数量(垂直于第一方向测量)优选为等于或大于每米200根纱线,更优选为至少每米250根纱线,且最优选为等于或大于每米300根纱线。此外,辅助纱线的数量(垂直于第一方向测量)优选为等于或小于每米700根纱线,更优选为小于每米600根纱线,且最优选为等于或小于每米500根纱线。由此,即便第一纱线已断裂,仍可以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获得良好的弹性并且提供足够的强度。
所述带中的纱线的相对数量RNY可以如下方式计算:
RNY=N(31)/N(31b+31c)
其中,N(31)是指每米的第一纱线数量N,以及
N(31b+31c)是指每米的辅助纱线数量N。
纱线相对数量RNY,即,第一纱线/m的数量除以辅助纱线/m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大于0.5,诸如处于0.5和3之间的范围中,优选处于1和2.5之间的范围中,且最优选处于1和2之间的范围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相邻的第一纱线之间具有1至3根辅助纱线(垂直于第一方向来确定),且在相邻的辅助纱线之间具有1至3根第一纱线(垂直于第一方向来确定)。由此,就可以在第一纱线存在以及第一纱线被损坏之后,都能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获得足够的强度特性以及尺寸稳定性。
第一纱线和辅助纱线可以与相邻的纱线接触或者被结合至相邻的纱线,或者这些纱线可以彼此相隔开。优选地,辅助纱线和第一纱线彼此分开。这样,第一纱线并非必须以任何方式被紧固到辅助纱线或结合到辅助纱线。这样可以改善当第一纱线被损坏时所述带的强度特性。
每根第一纱线和每根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为与相邻的纱线相隔相同或大体相同的距离。
垂直于第一方向来确定,相邻的辅助纱线可以相隔开例如0.2mm到2mm。辅助纱线并非必须以任何方式彼此紧固或彼此结合。
辅助纱线的厚度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至少第一辅助纱线31b的厚度可以彼此大体相同。此外,第二辅助纱线31c(如使用的话)的厚度可以彼此大体相同。这样,辅助纱线可包括直径彼此相同的纱线,或者直径可以变化。
辅助纱线可包括第一辅助纱线或由第一辅助纱线构成,所有的第一辅助纱线具有大体相同的直径。辅助纱线可包括第二辅助纱线,所有的第二辅助纱线具有大体相同的直径。第二辅助纱线可以具有与第一辅助纱线不同的直径。
参照图3c至图3d和图4,辅助纱线31b、31c可包括或由第一辅助纱线31b和第二辅助纱线31c构成,其中
所有的第一辅助纱线31b具有彼此大体相同的直径,
所有的第二辅助纱线31c具有彼此大体相同的直径,并且
第一辅助纱线31b与第二辅助纱线31c的直径不同。
因此,辅助纱线或至少第一辅助纱线的厚度可以彼此大体相同。此外,第二辅助纱线(如使用的话)的厚度可以彼此大体相同。这样可以改善强度特性的可控性以及所述带的中性轴线的位置的可控性,特别是当所述带开始磨损时更是如此。
参照图3a至图3d和图4,辅助纱线31b、31c可以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更大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起至纱线的外表面31-o、31b-o来确定的。优选地,辅助纱线31b、31c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10%、更优选至少20%、且最优选至少30%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起至所述纱线的外表面31-o、31b-o来确定的。辅助纱线的外表面可以处于比第一纱线的外表面更大的深度,因此,即便由于所述带的磨损而使第一纱线被损坏,辅助纱线也能够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使所述带的强度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由此,即便当第一纱线的外表面被损坏而导致第一纱线失去其强度,所述带的强度特性仍可以保持在足够的水平。
辅助纱线31b、31c可以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更大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起至纱线的内表面31-i、31b-i来确定的。优选地,辅助纱线31b、31c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10%、更优选至少20%、且最优选至少30%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起至所述纱线的内表面31-i、31b-i来确定的。由此,即便当第一纱线完全被损坏,所述带的强度特性仍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足够的水平。
辅助纱线可以在弹性本体内部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10%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起至这些纱线的中心点来确定的。更优选地,辅助纱线在弹性本体内部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20%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起至这些纱线的中心点来确定的。最优选,辅助纱线在弹性本体内部被布置在比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30%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外表面起至这些纱线的中心点来确定的。如果辅助纱线被进一步布置到所述的深度中,则在第一纱线被损坏后辅助纱线能够为所述带提供足够的强度。
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等于或大于0.1mm的深度,更优选为布置在等于或大于0.2mm的深度,且最优选为布置在等于或大于0.4mm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第一纱线的外表面31-o起至辅助纱线的外表面31b-o测量的。此外,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等于或小于2mm的深度,更优选为布置在等于或小于1.5mm的深度,且最优选为布置在等于或小于1mm的深度,该深度是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第一纱线的外表面31-o起至辅助纱线的外表面31b-o测量的。由此,可使辅助纱线距离所述带的外表面不太远,因此,所述带的中性轴线可保持靠近衬套辊带的外表面。此外,如果例如由于所述带的磨损而导致损坏使得第一纱线不能够保持强度,则辅助纱线能够将所述带的强度保持在一特定水平。
此外,为了控制所述带的中性轴线,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在弹性本体内部,从而使整个辅助纱线所处的深度小于第二纱线的深度,该深度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确定。
通过将所述带的中性轴线布置为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所述带的外表面12可能磨损较少,而所述带的内表面11可能磨损较多。然而,这样可能不会给所述带造成问题,因为在衬套辊100的外表面与所述带的内表面11之间通常存在润滑剂层(诸如油层)。由此,所述带与衬套辊之间的摩擦通常非常小。因此,即便所述带的中性轴线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所述带的内表面可能也磨损不太大。
为了使所述带的中性轴线保持靠近所述带的外表面,辅助纱线31b、31c优选为比第一纱线31更细。这样,辅助纱线的直径优选为小于第一纱线的直径。此外,辅助纱线可以比第二纱线32更细。
以纱线的直径来确定,辅助纱线31b、31c至少比第一纱线细20%,优选为比第一纱线31细30%或更多,更优选为比第一纱线31细40%或更多,且最优选为比第一纱线31细50%或更多,例如比第一纱线31细30%至70%。以此方式,即便第一纱线受损,仍可以在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上获得合适的强度特性,同时(基本上)保持所述带的中性轴线的位置。这样,辅助纱线的直径可以显著地小于第一纱线的直径,因此,在使用时所述带(和网)的磨损水平可以保持在合适的水平上。更进一步地,借助于减小的直径,辅助纱线可以是具成本效益的、环境友好的方案。
辅助纱线的直径可以为处于0.1mm和1.5mm之间的范围中。辅助纱线的直径优选为等于或小于1.2mm,更优选为等于或小于1.0mm,且最优选为等于或小于0.9mm。此外,辅助纱线的直径优选为等于或大于0.1mm,更优选为等于或大于0.2mm,且最优选为等于或大于0.3mm。技术效果是即便当这些第一纱线受损时,仍能在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上获得足够的强度特性,而不会对所述带的中性轴线位置造成太大影响。
参照图3c和图3d,所述带可包括第一辅助纱线和第二辅助纱线。
第二辅助纱线(如果使用的话)的直径可以从第一辅助纱线的直径确定为10%-90%,优选为20%至80%。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辅助纱线优选为处于比第一辅助纱线的深度更大的深度(从每根纱线的外表面确定)。技术效果是,即便当第一辅助纱线中的某些已受损,仍能在衬套辊带的行进方向上获得足够的强度特性,而不会对所述带的中性轴线的位置造成太大影响。此外,如果这些纱线是由相对于本体和第一纱线的颜色而言在视觉上可察觉的材料制成,则可以确定所述带的损耗水平,而无需使用其他类型的带磨损指示器。
辅助纱线31b、31c优选为加捻的多长丝纱线。优选地,辅助纱线是多长丝纱线,每根纱线包含20至2000根长丝。辅助纱线的每根纱线可具有等于或大于60根长丝,更优选为每根纱线具有等于或大于100根长丝,最优选为每根纱线具有等于或大于200根长丝。此外,辅助纱线的每根纱线可具有等于或小于1500根长丝,更优选为每根纱线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根长丝,最优选为每根纱线具有等于或小于700根长丝。这样可以改善所述带的强度特性,特别是在第一纱线已损坏之后更是由此,且不会对所述带的中性轴线的位置造成太大影响。
如已讨论的那样,当衬套辊带10被拉伸并在衬套辊的弯曲元件110上以小半径弯折时,衬套辊带10可能承受高的应力。因此,辅助纱线可由一种或多种弹性材料制成。以有助于衬套辊带在弯曲元件的表面110a、110b上的通过性的方式,所述一种或多种弹性材料可允许衬套辊带以特定的曲率半径弯折。第一纱线和辅助纱线可具有比第二纱线更大的拉伸性,例如至少大4%,更优选地至少大8%。由此,所述带可以被配置为在衬套辊的弯曲元件上容易地伸展。
上述辅助纱线可包括下列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由下列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聚酰胺(PA),例如尼龙;
聚丙烯(PP);
聚乙烯(PE),优选为所谓的高强度聚乙烯;
人造丝;
纤维胶;
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乙烯醇(PVA、PVOH);
聚芳酰胺;
聚苯硫醚(PPS);
液晶塑料(LCP);
聚酰亚胺;
碳纤维,优选为碳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物;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以及
聚醚醚酮(PEEK)。
可以使用这些材料来为辅助纱线提供足够的强度特性和尺寸稳定性。如果辅助纱线包括碳纤维复合物,则某些情况下所述带也许不能像由某些其他材料制成时拉伸那样大程度。然而,碳纤维复合物可以提高所述带的强度。
优选地,这些辅助纱线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或由下列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聚酰胺(PA);
芳族聚酰胺;
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
人造丝;以及
碳/热塑性塑料复合物。
可以使用这些材料来为辅助纱线提供改善的强度特性和尺寸稳定性。
更优选地,辅助纱线包括下列材料或由下列材料构成:
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以及
人造丝。
可以使用这些材料来为辅助纱线提供改善的拉伸性与尺寸稳定性的组合。
最优选,辅助纱线包括或由聚酯构成。由此,可以成本高效地改善辅助纱线的强度、拉伸性和尺寸稳定性。
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辅助纱线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生物聚合物或者由其制成,和/或辅助纱线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再生聚合物或者由其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纱线包括再生及/或生物基聚酯及/或聚酰胺,或由此类材料制成。由此,辅助纱线可由例如生物基聚酰胺制成。
辅助纱线可以比第一纱线更弹性柔韧。此外,辅助纱线可以比第一纱线更细。
每根辅助纱线31b、31c的比应力(N/tex)例如可以处于0.3N/tex与4N/tex之间的范围中。由此,即便第一纱线受损,仍可以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获得合适的强度特性。
第一纱线的拉伸强度可以比辅助纱线的拉伸强度更高,优选至少高10%,更优选至少高15%,涉及的是衬套辊带的单位面积。由此,辅助纱线不会对所述带的中性轴线的位置造成很大影响。
借助于衬套辊带,衬套辊100的弯曲元件110上的曲率半径可以比常规情况更小。因此,可以使用这样的弯曲元件,该弯曲元件可以使所述带产生非常小的曲率半径。这样可以改善衬套辊100的效能。
此外,借助该新颖的方案,辅助纱线可以被布置到所述带内部,从而即便第一纱线损坏,仍可以使所述带的强度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辅助纱线不会对所述带的中性轴线造成很大影响,并且因此,无论辅助纱线情况如何,所述带(和网)的磨损水平都可以被保持在合适的水平上。
此外,借助辅助纱线,第一纱线还可以具有相当小的直径,该直径可以改善所述带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的伸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述带具有改善的伸展特性,可以使衬套辊的弯曲元件110在可获得较高除水率的方式下被使用。
当更多的优选特征在衬套辊带10中被实施时,则这些优点通常被更好地实现。
现已借助图解及示例描述了本发明。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文呈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加以修改。

Claims (15)

1.一种衬套辊带(10),包括:
内表面(11);以及
外表面(12),
所述带包括:
本体(15);以及
加强结构(30),
其中,所述加强结构(30)包括:
沿所述带的第一方向(D1)布置的第一纱线(31),以及
沿所述带的第二方向(D2)布置的第二纱线(32),
其中,
所述第一纱线优选为最靠近所述带的所述外表面(12)的最外侧纱线,
其中,所述加强结构(30)还包括辅助纱线(31b、31c),所述辅助纱线被布置为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所述带的所述第一方向(D1),
其中,
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本体(15)的外表面(12)到每根纱线(31、31b、31c)的外表面(31-o、31b-o)测量,所述辅助纱线被布置到比所述第一纱线的深度更大的深度,且
所述辅助纱线的直径比所述第一纱线的直径小至少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10),其中,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本体(15)的所述外表面(12)到每根纱线(31、31b、31c)的外表面(31-o、31b-o)测量,所述辅助纱线被布置到比所述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10%的深度。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本体(15)的所述外表面(12)到每根纱线(31、31b、31c)的中心点测量,所述辅助纱线(31b、31c)被布置到比所述第一纱线(31)的深度大至少10%的深度。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本体(15)的所述外表面(12)到每根纱线(31、31b、31c)的底面(31-i、31b-i)测量,所述辅助纱线(31b、31c)被布置到比所述第一纱线的深度大至少10%的深度。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所述辅助纱线(31b、31c)中的至少一些是由相对于所述本体(15)和所述第一纱线(31)的颜色在视觉上能察觉的材料制成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所述辅助纱线(31b、31c)的直径处于0.1mm和1mm之间的范围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测量,所述辅助纱线(31b、31c)的数量处于100根纱线/m和800根纱线/m之间的范围中,优选处于200根纱线/m和600根纱线/m之间的范围中。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
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测量,每米(/m)中的所述辅助纱线(31b、31c)的数量为每米中的所述第一纱线(31)的数量的至少0.5倍,且
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测量,每米(/m)中的所述辅助纱线(31b、31c)的数量等于或小于每米中的所述第一纱线(31)的数量的3倍。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所述辅助纱线(31b、31c)被布置为,在不具有所述第一纱线的情况下,提供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测量的等于或大于50kN/m的断裂强度。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
所述第一纱线(31)的直径处于0.3mm和3mm之间的范围中,和/或
所述第二纱线(32)的直径处于0.3mm和3mm之间的范围中。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在所述带的深度方向上从所述本体(15)的所述外表面(12)到每根辅助纱线(31b、31c)的外表面(31b-o)测量,所述辅助纱线(31b、31c)被布置到等于或小于2mm、优选等于或小于1.2mm的深度。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所述辅助纱线(31b)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由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聚酰胺(PA);
芳族聚酰胺;
人造丝;
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以及
碳/热塑性塑料复合物。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
所述本体包括生物基和/或再生聚氨酯,和/或
所述辅助纱线包括生物基和/或再生聚合物。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其中,所述带具有以下特性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至少两种:
所述带(10)被配置为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弹性地拉伸至少1.5%,优选为在所述带(10)的行进方向上在1.8%和3.0%之间的范围内弹性地拉伸,从而在拉伸所述带的力被去除后,将使所述带恢复到其初始长度;
在所述带(10)的行进方向上的特定伸长量为2%时的载荷(LASE 2%)等于或大于28kN/m且优选等于或小于50kN/m;并且
在所述带(10)的行进方向上的特定伸长量为4%时的载荷(LASE 4%)等于或大于49kN/m且优选等于或小于80kN/m;
所述带被配置为,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拉伸所述带25kN/m的载荷被去除后,所述带恢复到其初始长度,优选所述带被配置为,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拉伸所述带30kN/m的载荷被去除后,所述带恢复到其初始长度;以及
在20℃温度下在所述带的行进方向上测量,所述带在断裂时的拉伸伸长量等于或大于20%,诸如在20%和25%之间。
15.一种包括设置在衬套辊(100)上的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10)的装置,其中所述衬套辊包括弯曲元件(110)。
CN202211626026.8A 2021-12-15 2022-12-15 Pending CN1162630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214802.7A EP4198196A1 (en) 2021-12-15 2021-12-15 Belt
EP21214802.7 2021-12-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3034A true CN116263034A (zh) 2023-06-16

Family

ID=79024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6026.8A Pending CN116263034A (zh) 2021-12-15 2022-12-15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3923A1 (zh)
EP (1) EP4198196A1 (zh)
JP (1) JP2023088882A (zh)
CN (1) CN11626303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8984B2 (ja) * 2000-11-10 2005-09-21 ヤマウチ株式会社 シュープレス用ベルト
FI128550B (fi) * 2019-01-25 2020-07-31 Valmet Technologies Oy Kenkäpuristinhihna
EP3913131A1 (en) * 2020-05-20 2021-11-24 Valmet Technologies Oy Belt for a sleeve roll and us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88882A (ja) 2023-06-27
US20230183923A1 (en) 2023-06-15
EP4198196A1 (en) 202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18544B (zh)
JP3096127B2 (ja) 長ニッププレスベルト
CN113699817B (zh) 用于衬套辊的带、包括该带的装置、及该带的应用
EP3914769B1 (en) Shoe press belt
CN116263034A (zh)
KR100612636B1 (ko) 프레스 벨트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슈 프레스 장치
US6740203B2 (en) Papermaker's nip thickener fabric
JP2003155682A (ja) ねじれ剛性を有するカバー
CN117265905A (zh)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带及带磨损指示器在该带中的应用
CN114450447A (zh) 压榨套,其应用以及共聚物形式的热塑性弹性体在压榨套的聚合物层中的应用
US11306438B2 (en) Press cover, use thereof, and press roll and shoe press
EP4223927A1 (en) Belt
CN112513369A (zh) 挤压套筒及其应用及挤压辊子、靴式挤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