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9205A - 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9205A
CN116199205A CN202211722254.5A CN202211722254A CN116199205A CN 116199205 A CN116199205 A CN 116199205A CN 202211722254 A CN202211722254 A CN 202211722254A CN 116199205 A CN116199205 A CN 116199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material
porous carbon
cobalt
solvent
zi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222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付鑫
黄一峰
陈凯豪
杨承华
李浩然
郑得洲
冯其
王光霞
徐维
卢锡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y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y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y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y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7222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92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9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9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05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1B32/15, C01B32/20, C01B32/25, C01B32/3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1G11/86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钴盐、有机配位体溶于溶剂中,放入碳材料,进行水热反应,得到ZIF‑67/碳材料复合产物;将所述ZIF‑67/碳材料复合产物进行退火,得到所述多孔碳材料。本发明以碳材料为生长基底,通过水热法在所述生长基底上生长高密度排列的ZIF‑67,经高温碳化生成多孔碳材料。由于该多孔碳材料的多孔结构,使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使用时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新能源及器件的开发备受关注。在诸多新能源材料中,碳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碳材料主要包括多孔碳、石墨稀、碳纳米管、碳纤维等,其中,多孔碳的前驱体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各种各样的天然生物质材料也可作为多孔碳的前驱体。
举例来说,碳布作为碳材料中的一种,也同样可以作为多孔碳材料的一种基底材料。
碳布作基底的多孔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并且也保持着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气透率,这些优点使得碳布制作的多孔材料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碳布能够作为柔性电池的基材,并且由于其优异的结构稳定性,高导电性和商业可用性,与传统电池不同,柔性电极通常不含粘合剂和导电添加剂,而且碳布的电化学性能在极片变形下仍然是稳定的,因此碳布是一种非常适用于柔性器件的基材。为了开发出高性能柔性电池,迫切需要活性材料与柔性基底材料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因此,如何制备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多孔碳材料很有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多孔碳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钴盐、有机配位体溶于溶剂中,放入碳材料,进行水热反应,得到ZIF-67/碳材料复合产物;
将所述ZIF-67/碳材料复合产物进行退火,得到多孔碳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钴盐包括硝酸钴、乙酸钴、碳酸钴、硫酸钴及其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水合物可以包括六水合硝酸钴、四水合乙酸钴、六水合碳酸钴和七水合硫酸钴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有机配位体包括均苯三酸、对苯二甲酸和2-硝基咪唑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有机配体为2-甲基咪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碳材料包括碳纸、泡沫石墨、竹炭和木炭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碳材料为碳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钴盐与有机配位体的摩尔比为1:50~150;优选地,钴盐与有机配位体的摩尔比为1:70~130;优选地,钴盐与有机配位体的摩尔比为1:80~1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钴盐的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比为0.2~1.0mol:10mL;优选地,钴盐的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比为0.2~0.7mmol:10mL;更优选地,钴盐的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比为0.2~0.5mmol:10mL。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溶剂为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液。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4;优选地,水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有机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氮甲基吡咯烷酮、乙醇、丁醇、丙酮、环己烷、环己酮和甲基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水热反应温度为110~130℃,优选115-125℃,例如可以为约115℃、约120℃或约12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时间为1~2h。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热反应温度为约120℃,时间为约2h。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热反应后还包括干燥的步骤;优选地,干燥的温度为60~100℃,时间为6-12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保护性气体中进行退火,从而促使中间产物发生碳化。所述保护性气体为氮气或惰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惰性气体为氩气和/或氦气。更优选地,保护性性气体为氮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退火的温度为700~1000℃,例如;升温速率为以1~10℃/min;保温时间为1~4h。退火后可自然降温。
本发明利用水热法在碳材料上生长ZIF,用时短,反应快。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过高温煅烧将ZIF颗粒碳化,仅剩余单质钴存在,以刻蚀的方式形成多孔碳材料。进一步地,也可通过进一步酸腐蚀除去单质钴,性能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多孔碳材料,其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特别提出一种多孔碳布材料。该多孔碳布材料具有多孔结构,表面积增大,阻抗小,可具有更高的比电容、优异的倍率性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电化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正极材料,其包括上述的多孔碳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水系锌混合超级电容器,其包括上述的正极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水系锌混合超级电容器包括正极、隔膜、电解液和负极。具体地,正极包括上述正极材料;隔膜选自玻璃纤维;电解液包括可溶性锌盐;负极为锌片。
本发明以碳材料为生长基底,通过水热法均相成核,在所述生长基底上生长高密度排列的ZIF-67,经高温碳化生成多孔碳材料。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由于制备的多孔碳材料的多孔结构,使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使用时具有更高的比电容、优异的倍率性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电化学性能等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例1制备的ZIF-67/碳布的SEM图;图1b是实施例2制备的多孔碳布材料的SEM图;
图2是实施例2制备的多孔碳布材料与空白碳布的电化学性能图,其中图2a为交流阻抗图;图2b为1mA cm-1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图。
图3是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碳布材料在1mA cm-1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ZIF-67/碳布的复合材料。
将0.08g六水合硝酸钴和0.8g 2-甲基咪唑溶于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和5mL去离子水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搅拌后移入25mL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置于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在烘箱中以120℃进行水热反应2h。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拿出干燥即得产物ZIF-67/碳布的复合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碳布材料,原料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并将所得ZIF-67/碳布的复合材料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在900℃下保温1h,最后自然降温。
反应结束后即得到多孔碳布材料。
对比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碳布材料,原料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其区别在于,水热温度更改为100℃。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碳布材料,原料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其区别在于,水热温度更改为140℃。
性能测试
将上述实施制备的多孔碳布材料作为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并用于测试电化学性能。以下的电化学性能测试都是在电解杯环境下进行,电解液为2M ZnSO4水溶液,正极为制备好的多孔碳布材料,负极为锌片,电化学工作站为CHI660E。
图1a和图1b分别为实施例1制备的ZIF-67/碳布和实施例2制备的多孔碳布的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实施例1中,碳布基底上生长了高度密集排列的ZIF-67颗粒;而在实施例2中,碳布由光滑表面多出了许多的孔洞。
从图2a可以看出,实施例2制备的多孔碳布材料的阻抗明显小于空白碳布,且在图2b中,实施例2制备的多孔碳布材料的恒流充放电曲线明显优于空白碳布。
图3显示了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碳布材料在1mA cm-1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图。其中,对比例1中,由于生长ZIF-67过少,导致碳布无法形成多孔结构,性能较差。对比例2中,可能由于残留钴单质过多,导致制备的碳布材料的性能较差。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钴盐、有机配位体溶于溶剂中,放入碳材料,进行水热反应,得到ZIF-67/碳材料复合产物;
将所述ZIF-67/碳材料复合产物进行退火,得到所述多孔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盐包括硝酸钴、乙酸钴、碳酸钴、硫酸钴及其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配位体包括均苯三酸、对苯二甲酸和2-硝基咪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材料包括碳纸、泡沫石墨、竹炭和木炭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盐与有机配位体的摩尔比为1:50~150;所述钴盐的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比为0.2~1mol:1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液;所述水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4;其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氮甲基吡咯烷酮、乙醇、丁醇、丙酮、环己烷、环己酮和甲基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反应温度为110~130℃;时间为1~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保护性气体中进行退火;所述保护性气体为氩气、氮气和氦气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的温度为煅烧温度700~1000℃;升温速率为1~10℃/min;保温时间为1~4h。
8.一种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9.一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孔碳材料。
10.一种水系锌混合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极材料。
CN202211722254.5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61992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2254.5A CN116199205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22254.5A CN116199205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9205A true CN116199205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6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22254.5A Pending CN116199205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9205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4392A (zh) * 2019-10-28 2020-02-2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谷穗状碳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10943213A (zh) * 2019-12-17 2020-03-31 济南大学 一种MOF衍生多孔碳盒负载Co3V2O8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36219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泡沫碳掺混zif-67热解衍生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321164A1 (en) * 2019-04-08 2020-10-08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CN111924887A (zh) * 2020-07-20 2020-11-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微米二硫化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JP2022013012A (ja) * 2020-07-03 2022-01-1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複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アノード電極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4784298A (zh) * 2022-03-21 2022-07-22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多孔碳负载金属有机框架zif-67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KR20220147212A (ko) * 2021-04-27 2022-11-03 경상국립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환원된 산화그래핀 에어로겔 내 금속-유기 골격체 전구체를 직접 함침하여 제조하는 복합 기공의 유·무기 탄소체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복합 기공 유·무기 탄소체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21164A1 (en) * 2019-04-08 2020-10-08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CN110854392A (zh) * 2019-10-28 2020-02-2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谷穗状碳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10943213A (zh) * 2019-12-17 2020-03-31 济南大学 一种MOF衍生多孔碳盒负载Co3V2O8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36219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泡沫碳掺混zif-67热解衍生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2013012A (ja) * 2020-07-03 2022-01-1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複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アノード電極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1924887A (zh) * 2020-07-20 2020-11-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微米二硫化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KR20220147212A (ko) * 2021-04-27 2022-11-03 경상국립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환원된 산화그래핀 에어로겔 내 금속-유기 골격체 전구체를 직접 함침하여 제조하는 복합 기공의 유·무기 탄소체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복합 기공 유·무기 탄소체
CN114784298A (zh) * 2022-03-21 2022-07-22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多孔碳负载金属有机框架zif-67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AO, X等: ""In-Built Fabrication of MOF Assimilated Porous Hollow Carbon from Pre-Hydrolysate for Supercapacitor"", 《POLYMERS》, vol. 14, no. 16, 3 September 2022 (2022-09-03), pages 3377 *
王婕: ""多孔碳材料的结构设计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月刊)》, no. 02, 15 February 2019 (2019-02-15), pages 015 - 3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Advances in transition-metal (Zn, Mn, Cu)-based MOFs and their derivatives for anod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u et al. A review of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MOF‐derived metal oxide as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
WO2016184355A1 (zh) 以煤炭为原料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8855145B (zh) 一种两步法制备硫化钴/硫化钼复合材料及在氢气析出反应应用
CN109545576B (zh) 镍钴磷-碳-氢氧化镍三元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23358B (zh) 一维管状mof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一维氮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管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CN109616331B (zh) 一种核壳型的氢氧化镍纳米片/锰钴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U2020201235B1 (en) Self-supporting nickel nanotubes on nickel foam as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70641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球形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43862B (zh) 一种双重修饰的碳空心球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99344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钛酸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59902B (zh)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衍生钴镍硼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64366A (zh) 一种高性能电化学电容器负极材料二氧化钼与氮掺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526299B (zh) 一种核壳结构Fe2O3@PPy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CN113644269B (zh) 氮掺杂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8511203B (zh) 一种氢氧化镍/二氧化锰/碳/镍分级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73634B (zh) 固相共热合成二硒化钼/氮掺杂碳棒的方法
CN111450842B (zh) 一种微花结构黑铅铜矿相金属氧化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电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0931267B (zh) 一种镍钴钼三元金属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15993B (zh) 一种Mn-Co-S/Co-MOF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6199205A (zh) 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51508B (zh) 一种基于热解生物油制备碳基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电极材料的方法
CN112885613B (zh) 一种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124020A (zh) 一种具有分级孔的硼氮共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08170B (zh) 具多孔氮化碳夹层材料构型的高能超级电容器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