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5206A - 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5206A
CN116155206A CN202310101467.4A CN202310101467A CN116155206A CN 116155206 A CN116155206 A CN 116155206A CN 202310101467 A CN202310101467 A CN 202310101467A CN 116155206 A CN116155206 A CN 116155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capacitor
common
resistance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14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李鑫炎
马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3101014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52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5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5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包括射频输入级、本振输入级、吉尔伯特混频核心和中频输出级。通过改变混频器开关管偏置电压,实现有源混频器在共源共栅放大器结构与吉尔伯特混频器结构之间的异构,进而实现低频频段的直通模式和高频频段的混频模式的切换。通过射频输入级和本振输入级宽带匹配设计,扩展了吉尔伯特有源混频器的工作带宽;在本振输入级采用单端转差分放大器电路设计,简化了差分信号产生电路的设计、降低了对本振信号的功率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简化***设计的同时,实现了混频频段内4.3~6.3dB的转换增益与直通频段内6.5~10dB的增益,减轻了后续链路的设计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
背景技术
混频器是射频前端电路中的一个关键模块,用于实现信号频率的变换。在不同的接收机***架构中,从天线接收下来的射频信号,往往都需要由射频前端的混频器进行射频频率到中频频率的变频。因此,混频器对于整个接收机***非常重要。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通讯终端设备往往需要多种无线通讯技术共存,以满足不同的通讯功能需求。这就导致了超宽带接收机芯片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要求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实时接收信号的应用场景中,如电磁频谱监测设备等。传统的超宽带接收机通过将多个分别工作于不同频段的接收机并行使用,来实现宽带覆盖,但是这样的方式存在着重复使用混频器这种通用模块的情况,从而导致设备体积、功耗与成本大幅提升。
此外,接收机在实现超宽带信号接收时,对不同频段信号具有不同的需求。对于低频段信号,可直接放大后接收;对于高频段信号,则需要将放大的信号下变频至中频频率后再进行接收。为满足这一需求,目前采用开关切换的方式实现,但是这种方式存在面积大、功耗大、结构复杂的问题。
因此,研究一种可以实现配置灵活的超宽带异构混频器,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以满足在超宽带应用场景下实现直通与变频的灵活配置,满足移动通信、电磁检测等接收***中的下变频需求,有助于设备的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包括射频输入级、本振输入级、吉尔伯特混频核心和中频输出级;
所述射频输入级用于接收天线端口输入的射频信号,并对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阻抗变换与宽带匹配后传输至吉尔伯特混频核心;
所述本振输入级用于接收单端本振信号,将接收的单端本振信号进行放大并转换为等幅反相差分本振信号传输至吉尔伯特混频核心;
所述吉尔伯特混频核心连接射频输入级和本振输入级,用于将射频输入级提供的射频信号与本振输入级提供的差分本振信号混合为中频信号,同时实现混频模式与直通模式的切换;
所述中频输出级连接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用于对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阻抗变换与宽带匹配后输出,同时抑制射频与本振泄露。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输入级包括电容C10和电容C11,传输线TL4、传输线TL5和传输线TL6,电阻R19和电阻R20,晶体管M17和晶体管M18
电容C10依次经传输线TL4、传输线TL5与晶体管M17的栅极相连,电容C11的一端连接传输线TL4与传输线TL5的共接点,另一端接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在传输线TL5与晶体管M17的栅极之间,另一端经传输线TL6接偏置电压Vb11;电阻R20的一端接偏置电压Vb12,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18的栅极;晶体管M17的漏极接供电VDD,源极与晶体管M18的漏极相连后作为射频输入级的输出端;晶体管M18的源极接地。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0、电容C11、传输线TL4、传输线TL5、传输线TL6和电阻R19构成用于实现阻抗匹配的射频输入匹配网络,电阻R19、电阻R20、传输线TL6、晶体管M17和晶体管M18构成共漏放大器单元一。
进一步的,所述本振输入级包括输入共漏放大器、差分共源放大器和输出共漏放大器;
所述输入共漏放大器包括电容C3和共漏放大器单元二;电容C3一端接本振输入,另一端连接共漏放大器单元二输入;共漏放大器单元二包括电阻R8、电阻R9、传输线TL1、晶体管M8和晶体管M9;电阻R8的一端与晶体管M8的栅极共接后作为共漏放大器单元二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另一端经传输线TL1接偏置电压Vb5;电阻R9的一端接偏置电压Vb6,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9的栅极;晶体管M8的漏极接供电VDD,源极与晶体管M9的漏极相连后作为共漏放大器单元二的输出端连接差分共源放大器的输入端;晶体管M9的源极接地。共漏放大器单元二与共漏放大器单元一结构相同,参数有所调整;
所述差分共源放大器包括电容C4和电容C5,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和电阻R14,晶体管M10、晶体管M11和晶体管M12,传输线TL2和传输线TL3;电容C4的一端接输入共漏放大器输出,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10的栅极;电容C5的一端连接晶体管M11的栅极,另一端接地;电阻R10串联传输线TL2,传输线TL2另一端接供电VDD;电阻R11串联传输线TL3,传输线TL3另一端接供电VDD;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在电容C4与晶体管M10的栅极之间,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7;电阻R13的一端连接在电容C5与晶体管M11的栅极之间,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7;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晶体管M12的栅极,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8;晶体管M10的漏极接电阻R10后作为差分共源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源极连接晶体管M12的漏极;晶体管M11的漏级连接电阻R11后作为差分共源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源极连接晶体管M12的漏极;晶体管M12的源极接地。
所述输出共漏放大器包括共漏放大器单元三、共漏放大器单元四、电容C8和电容C9;共漏放大器单元三包括电容C6,电阻R15和电阻R16,晶体管M13和晶体管M14;电容C6的一端作为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的输入端,接差分共源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13的栅极;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晶体管M13的栅极和电容C6,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9;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晶体管M14的栅极,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10;晶体管M13的漏极接供电VDD,源极连接晶体管M14的漏极后作为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的输出端;晶体管M14的源极接地;
共漏放大器单元四和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结构相同,参数相同,共漏放大器单元四的输入端接差分共源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
电容C8和电容C9容值相同;电容的一端连接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的输出端,另一端作为本振第一输出端LO_OUT+;电容C9一端接共漏放大器单元四的输出端,另一端作为本振第二输出端LO_OUT-。
更进一步地,所述差分共源放大器结构对称,电容C4、电阻R12、晶体管M10、电阻R10、传输线TL2与电容C5、电阻R13、晶体管M11、电阻R11、传输线TL3对应器件参数相同。
更进一步地,本振第一输出端LO_OUT+和本振第二输出端LO_OUT-输出的信号幅值相同,相位相差180°。
进一步地,所述吉尔伯特混频核心包括晶体管M1、晶体管M2、晶体管M3、晶体管M4、晶体管M5、晶体管M6和晶体管M7,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电容C1和电容C2
晶体管M1的栅极、晶体管M4的栅极和电阻R3一端相连后,作为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的第一输入端与本振第一输出端连接;晶体管M2的栅极、晶体管M3的栅极和电阻R4一端相连后,作为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的第二输入端与本振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1,电阻R4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2
晶体管M1的漏极、晶体管M3的漏极和电阻R1的一端相连,晶体管M2的漏极、晶体管M4的漏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后作为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的输出端;电阻R1和电阻R2另一端接供电VDD;
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源极相连后与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3和晶体管M4源极相连后与晶体管M6的漏极连接;
晶体管M5的栅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晶体管M5与晶体管M6的源极相连后与晶体管M7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7栅极接电阻R7的一端,源极接地;
电容C1另一端接射频输入级的输出端,电阻R5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3;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3;电阻R7的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4
更进一步地,偏置电压Vb1与偏置电压Vb2为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的直通模式与混频模式切换控制电压,晶体管M1、晶体管M2、晶体管M3、晶体管M4作为混频器开关管,实现混频功能。
更进一步地,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结构对称,晶体管M1、晶体管M2、晶体管M3、晶体管M4参数相同;晶体管M5与晶体管M6参数相同;电阻R1与电阻R2参数相同,电阻R3与电阻R4参数相同,电阻R5与电阻R6参数相同;电容C1和电容C2参数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中频输出级包括共漏放大器单元五、电阻R23、四阶低通滤波器、电容C15
共漏放大器单元五的输入端接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电阻R23的一端;共漏放大器单元五和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结构相同,参数根据需求调整;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四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四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中频输出级的输出端;
所述四阶低通滤波器包括电感L1、电容C13、电感L2和电容C14,电感L1的一端作为四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23,另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后作为四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电容C13的另一端和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现了有源混频器低频直通和高频混频的灵活配置,通过改变混频器开关管(晶体管M1、晶体管M2、晶体管M3和晶体管M4)偏置电压,实现有源混频器在共源共栅放大器结构与吉尔伯特混频器结构之间的异构,进而实现低频频段的直通模式和高频频段的混频模式的切换。
2、本发明通过射频输入级和本振输入级宽带匹配设计,极大地扩展了吉尔伯特有源混频器的工作带宽,其混频带宽为4.5~18GHz,直通带宽为0.2~4.5GHz;采用本振输入级单端转差分放大器电路设计,简化了差分信号产生电路的设计,也降低了对本振信号的功率要求;中频输出级配置有四阶低通滤波器,提高了射频到中频的隔离度和本振到中频的隔离度。
3、本发明的有源混频器三个端口均为单端输入,简化***设计;同时实现了混频频段内4.3~6.3dB的转换增益与直通频段内6.5~10dB的增益,减轻了后续链路的设计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的结构框图;
图2为实施例射频输入级电路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本振输入级电路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电路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中频输出级电路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的转换增益仿真结果图;
图7为实施例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的直通增益仿真结果图;
图8为实施例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的隔离度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是在传统吉尔伯特有源混频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射频输入级、本振输入级和中频输出级,同时增加了控制电压以实现混频模式与直通模式的切换,从而实现有源混频器的异构;所述射频输入级用于实现阻抗变换与宽带匹配,其输入端为RF;所述本振输入级用于将单端本振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等幅反相差分本振信号,其输入端为LO;所述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用于将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混合为中频信号,同时实现混频模式与直通模式的切换;所述中频输出级用于实现阻抗变换与宽带匹配,同时抑制射频与本振泄露,其输出端为IF。
射频输入级包括射频输入匹配网络和共漏放大器;本振输入级包括输入共漏放大器、差分共源放大器和输出共漏放大器;吉尔伯特混频核心包括射频输入隔直电容、吉尔伯特混频器结构、偏置网络和电流源电路;中频输出级包括共漏放大器、串联电阻、四阶低通滤波器和隔直电容。
如图2所示。射频输入级中电阻R19和传输线TL6串联网络既属于射频输入匹配网络,又作为共漏放大器栅极偏置电路。射频输入匹配网络中的传输线的线长和线宽、电阻阻值和电容容值根据需要设计,以实现电路的超宽带匹配。
如图3所示,本振输入级输入共漏放大器中C3为隔直电容,传输线TL1与电阻R8串联网络既作为本振输入匹配网络,又作为共漏放大器栅极偏置电路,从而实现晶体管的栅极馈电与电路的超宽带匹配。差分共源放大器采用全对称电路结构,其单端输入,另一输入端经过隔直电容后接地;双端输出后接输出共漏放大器。差分共源放大器双端输出的信号幅值相同、相位相差180°,因此该电路实现了本振信号的单端转差分。输出共漏放大器两个放大器单元结构相同,将差分信号馈入吉尔伯特混频核心中。
射频输入级与本振输入级实现了超宽带的电路匹配,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实现了4.5~18GHz的混频带宽和0.2~4.5GHz的直通带宽,射频输入信号总带宽为0.2~18GHz。
吉尔伯特混频核心如图4所示,其包括四个作为混频器开关管的晶体管M1、晶体管M2、晶体管M3和晶体管M4;两个跨导放大器晶体管M5和M6;电流源晶体管M7;偏置电阻R3、R4、R5、R6和R7;负载电阻R1和R2;隔直电容C1和C2。为了减少寄生电容带来的高频损耗,需要选择小尺寸混频器开关管。
其中,晶体管M1的栅极、晶体管M4的栅极和电阻R3相连后与本振第一端输出连接,晶体管M2的栅极、晶体管M3的栅极和电阻R4相连后与本振第二端输出连接;晶体管M1的漏极、晶体管M3的漏极和电阻R1相连,晶体管M2的漏极、晶体管M4的漏极和电阻R2相连后作为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的输出端,以用于输出中频信号;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源极相连后与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3和晶体管M4源极相连后与晶体管M6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5和M6构成差分共源放大器,实现了射频信号的单端转差分,并且提高了转换增益,减轻了后续链路的设计压力。通过对晶体管M1和M4的栅极电压Vb1与晶体管M2和M3的栅极电压Vb2的控制,可以灵活的实现混频模式与直通模式的切换。本实施例中,当电压Vb1等于电压Vb2都为2.3V时,该电路为完整的吉尔伯特混频单元,处于混频模式,本振信号正常馈入;当电压Vb1为-1V,电压Vb2为2.8V时,晶体管M1和M4关断,晶体管M2和M3导通,晶体管M5与晶体管M2构成共源共栅放大器,实现直通模式,此时无本振信号馈入。采用有源吉尔伯特混频结构,通过差分共源放大器,实现了混频频段内4.3~6.3dB的转换增益与直通频段内6.5~10dB的直通增益。
如图5所示,中频输出级包括共漏放大器、电阻R23、四阶低通滤波器和隔直电容C15。共漏放大器实现低阻抗输出,串联电阻R23后实现中频输出电路的宽带匹配。四阶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4.5GHz,用以抑制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在中频端口的泄露,提高端口隔离度。中频输出级实现单端输出,其中频带宽为0.2~4.5GHz。
图6为实施例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的转换增益仿真结果图;图7为实施例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的直通增益仿真结果图;图8为实施例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的隔离度仿真结果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混频模式下,在4.5~18GHz频率范围内转换增益为4.3~6.3dB;如图7所示,直通模式下,在0.2~4.5GHz频率范围内增益为6.5~10dB,如图8所示,混频模式下,隔离度均大于32dB。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射频输入级和本振输入级宽带匹配设计,极大地扩展了吉尔伯特有源混频器的工作带宽,采用本振输入级单端转差分放大器电路设计,简化了差分信号产生电路的设计,也降低了对本振信号的功率要求;中频输出级配置有四阶低通滤波器,提高了射频到中频的隔离度和本振到中频的隔离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Claims (8)

1.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包括射频输入级、本振输入级、吉尔伯特混频核心和中频输出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频输入级用于接收天线端口输入的射频信号,并对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阻抗变换与宽带匹配后传输至吉尔伯特混频核心;
所述本振输入级用于接收单端本振信号,将接收的单端本振信号进行放大并转换为等幅反相差分本振信号传输至吉尔伯特混频核心;
所述吉尔伯特混频核心连接射频输入级和本振输入级,用于将射频输入级提供的射频信号与本振输入级提供的差分本振信号混合为中频信号,同时实现混频模式与直通模式的切换;
所述中频输出级连接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用于对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阻抗变换与宽带匹配后输出,同时抑制射频与本振泄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输入级包括电容C10和电容C11,传输线TL4、传输线TL5和传输线TL6,电阻R19和电阻R20,晶体管M17和晶体管M18
电容C10依次经传输线TL4、传输线TL5与晶体管M17的栅极相连,电容C11的一端连接传输线TL4与传输线TL5的共接点,另一端接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在传输线TL5与晶体管M17的栅极之间,另一端经传输线TL6接偏置电压Vb11;电阻R20的一端接偏置电压Vb12,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18的栅极;晶体管M17的漏极接供电VDD,源极与晶体管M18的漏极相连后作为射频输入级的输出端;晶体管M18的源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输入级包括输入共漏放大器、差分共源放大器和输出共漏放大器;
所述输入共漏放大器包括电容C3和共漏放大器单元二;电容C3一端接本振输入,另一端连接共漏放大器单元二输入;共漏放大器单元二包括电阻R8、电阻R9、传输线TL1、晶体管M8和晶体管M9;电阻R8的一端与晶体管M8的栅极共接后作为共漏放大器单元二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另一端经传输线TL1接偏置电压Vb5;电阻R9的一端接偏置电压Vb6,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9的栅极;晶体管M8的漏极接供电VDD,源极与晶体管M9的漏极相连后作为共漏放大器单元二的输出端连接差分共源放大器的输入端;晶体管M9的源极接地;
所述差分共源放大器包括电容C4和电容C5,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和电阻R14,晶体管M10、晶体管M11和晶体管M12,传输线TL2和传输线TL3;电容C4的一端接输入共漏放大器输出,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10的栅极;电容C5的一端连接晶体管M11的栅极,另一端接地;电阻R10串联传输线TL2,传输线TL2另一端接供电VDD;电阻R11串联传输线TL3,传输线TL3另一端接供电VDD;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在电容C4与晶体管M10的栅极之间,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7;电阻R13的一端连接在电容C5与晶体管M11的栅极之间,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7;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晶体管M12的栅极,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8;晶体管M10的漏极接电阻R10后作为差分共源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源极连接晶体管M12的漏极;晶体管M11的漏级连接电阻R11后作为差分共源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源极连接晶体管M12的漏极;晶体管M12的源极接地;
所述输出共漏放大器包括共漏放大器单元三、共漏放大器单元四、电容C8和电容C9;共漏放大器单元三包括电容C6,电阻R15和电阻R16,晶体管M13和晶体管M14;电容C6的一端作为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的输入端,接差分共源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晶体管M13的栅极;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晶体管M13的栅极和电容C6,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9;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晶体管M14的栅极,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10;晶体管M13的漏极接供电VDD,源极连接晶体管M14的漏极后作为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的输出端;晶体管M14的源极接地;
共漏放大器单元四和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结构相同,共漏放大器单元四的输入端接差分共源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
电容C8和电容C9容值相同;电容的一端连接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的输出端,另一端作为本振第一输出端LO_OUT+;电容C9一端接共漏放大器单元四的输出端,另一端作为本振第二输出端LO_OU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共源放大器结构对称,电容C4、电阻R12、晶体管M10、电阻R10、传输线TL2与电容C5、电阻R13、晶体管M11、电阻R11、传输线TL3对应器件参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本振第一输出端LO_OUT+和本振第二输出端LO_OUT-输出的信号幅值相同,相位相差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吉尔伯特混频核心包括晶体管M1、晶体管M2、晶体管M3、晶体管M4、晶体管M5、晶体管M6和晶体管M7,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电容C1和电容C2
晶体管M1的栅极、晶体管M4的栅极和电阻R3一端相连后,作为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的第一输入端与本振第一输出端连接;晶体管M2的栅极、晶体管M3的栅极和电阻R4一端相连后,作为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的第二输入端与本振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1,电阻R4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2
晶体管M1的漏极、晶体管M3的漏极和电阻R1的一端相连,晶体管M2的漏极、晶体管M4的漏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后作为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的输出端;电阻R1和电阻R2另一端接供电VDD;
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源极相连后与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3和晶体管M4源极相连后与晶体管M6的漏极连接;
晶体管M5的栅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晶体管M5与晶体管M6的源极相连后与晶体管M7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7栅极接电阻R7的一端,源极接地;
电容C1另一端接射频输入级的输出端,电阻R5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3;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3;电阻R7的另一端接偏置电压Vb4
偏置电压Vb1与偏置电压Vb2为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的直通模式与混频模式切换控制电压,晶体管M1、晶体管M2、晶体管M3、晶体管M4作为混频器开关管,实现混频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其特征在于: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结构对称,晶体管M1、晶体管M2、晶体管M3、晶体管M4参数相同;晶体管M5与晶体管M6参数相同;电阻R1与电阻R2参数相同,电阻R3与电阻R4参数相同,电阻R5与电阻R6参数相同;电容C1和电容C2参数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输出级包括共漏放大器单元五、电阻R23、四阶低通滤波器、电容C15
共漏放大器单元五的输入端接吉尔伯特混频核心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电阻R23的一端;共漏放大器单元五和共漏放大器单元三结构相同,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四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四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中频输出级的输出端;
所述四阶低通滤波器包括电感L1、电容C13、电感L2和电容C14,电感L1的一端作为四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23,另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后作为四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电容C13的另一端和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CN202310101467.4A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 Pending CN1161552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1467.4A CN116155206A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1467.4A CN116155206A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5206A true CN116155206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1467.4A Pending CN116155206A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52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01392A (zh) * 2024-04-26 2024-05-28 成都电科星拓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通信中后向串扰的方法及后向合成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01392A (zh) * 2024-04-26 2024-05-28 成都电科星拓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通信中后向串扰的方法及后向合成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57714A (en) Double balance differential active ring mixer with current shared active input balun
CN106849876B (zh) 一种低功耗宽带射频混频器
JP2021525482A (ja) ミリ波5g通信用再構成可能バンド幅を用いたワイドバンド低雑音増幅器(lna)
CN106921346A (zh) 高线性度宽带上混频器
CN107196611A (zh) 宽带单端转差分低噪声放大器
CN114567266B (zh) 一种低功耗低噪声宽带放大器
CN103684268B (zh) 一种低功耗高线性度的增益可控有源正交混频器
CN113114116A (zh) 一种射频低噪声放大器
CN111510089A (zh) 一种带旁路功能的低噪声放大模块及控制方法
CN108809262B (zh) 一种可重构的低功耗低成本支持多频多模的接收机前端
CN102638227A (zh) 带有片上有源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超宽带混频器电路
CN116155206A (zh) 一种超宽带异构有源混频器
CN114513225A (zh) 收发复用放大电路及可重构收发通信***
CN118018044B (zh) 一种超宽带发射前端***
CN213783253U (zh) 基于反相器的低噪声放大器、接收器与电子设备
JP2021523644A (ja) ミリ波5g通信用ブロードバンドmimo受信機のための送信/受信(t/r)スイッチ及び受信機フロントエンドのワイドバンドマッチング共設計法
CN115733509A (zh) 射频前端模组电路、天线相控阵收发***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16015332B (zh) 一种毫米波双频带镜像抑制接收机及接收方法
WO2020140918A1 (zh) 接收器和低噪声放大器
EP1465334A1 (en) Passive Mixer
CN113746431B (zh) 一种带镜像抑制功能的超宽带高线性度混频器
CN116455355A (zh) 一种双向矢量调制有源移相器及电子设备
CN115833756A (zh) 一种集成有源巴伦的宽带小型化混频器
CN112003571B (zh) 一种抗干扰网络及其应用
CN109004905A (zh) 一种带有巴伦的上变频混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